小学数学微课教案范文通用6篇_第1页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范文通用6篇_第2页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范文通用6篇_第3页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范文通用6篇_第4页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范文通用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范文通用6篇5小学数学微课教案范文第一篇1.导入环节:微课使用了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了一厘米的长度,然后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一厘米有多长。这个环节相当细致,有理论有实践,几乎等同于讲新课了,不过设计者的精细用错了位置,3分钟的微课,导入环节用去了1分15秒,后面的讲授很显然要收到影响。2.讲解新知环节:(1)微课通过测量一个不足厘米笔记本的厚度,启发学生探寻"比厘米还小的单位",通过数小格的个数,得知一厘米等于10毫米。这一点是很巧妙的,问题从实践中来,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但是在数小格之前,就告诉学生"厘米包含了10个小格",然后再去煞有介事的数。答案已经呈现,下面的实践还有意义吗?(2)知道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的之后,教师便迫不及待地去测量笔记本的厚度,全然忘掉了微课的学习任务"认识毫米",知道一个小格的长度是一厘米就算是认识了吗?在复习旧知环节,认识厘米的时候还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直观认识一厘米的长度,到了讲授新知环节,认识毫米的时候,就不能联系实际了,来个直观感受吗?除了直观感受,毫米在尺子上的刻度线特点,也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表示毫米的线都比较短,中间较长的是5毫米刻度线。这样充分认识之后,后面的测量活动就非常好开展了。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定要把学生的刀磨快了,再去实践。例如这个笔记本的厚度,知道了中间那个较长的刻度线是5毫米之后,根本不用数8个格,数三个就可以了。3.练习环节:这一环节,测量的是蜜蜂的长度,根据情景设计还是一只活着的小蜜蜂。既然是教学生测量,那么在案例上就要想想学生能不能有这个条件去实践。对不起,这个环节学生是无法跟着参与的,总不能先暂停视频,然后到花丛中抓一个活着的小蜜蜂,再来测量吧。不是我求全责备,制作微课时尽量想着学生跟着实践,不能想当然。总评:从技术上来说是一节无可挑剔的微课,教师语言、师生对话,设计得都非常出色。如果能明确本节课重点,做到详略得当,该讲的讲透,用学生可以实际操作的案例引导实践,巩固提升认知,就更好啦!小学数学微课教案范文第二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第70~71页。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2.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迁移类推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教学过程:一、猜数引入老师想了一个数,它是个两位数,你们猜它是几?(随着学生的猜测,教师用“大了”和“小了”提示)回忆刚才我们猜数的时候,是不是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呢?像刚才这种在老师提示下进行有根据的猜测,叫估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估计。[说明:课前的猜数游戏,学生兴趣盎然,为新课的引入做好了铺垫。]二、感受估计的需要1.今天的课堂上,除了老师和你们外,还来了你们的一些老朋友呢!(课件呈现8只机器猫)来了多少只机器猫?(当数量少的时候,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快数一数,这里有多少?(课件呈现满屏幕的机器猫,造成学生数不清的困难)2.这么多,一下子数不清,我们可以估一估呀!(学生第一次估的差距比较大,1000、100、500、200等)师:怎样估计能精确些?生1:圈出一份估一估,然后再看有这样的几份。生2:给这些机器猫排排队。行。(按先估每行大约有几只,然后乘8的方法估一估)4.师:机器猫每行有29只,排成8行,大约有多少只?该怎么列式?[说明:创设数机器猫只数的情境,分成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1.直接呈现数量较少的机器猫,学生一眼就可以观察得出;2.呈现很多机器猫,造成数不清的困难,引导学生感受估计的需要;3.由于眼花缭乱,第一次估计不精确;4.通过交流估计的方法,达到比较精确的估算。这样四个层次的教学,让学生主动感受和体验到了估算的'必要性与作用。]三、交流估算的方法×8大约等于多少?把你的想法,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2.交流展示学生的估算方法。(师介绍约等号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与等号进行比较)[说明: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与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以尽情地流露与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到完善。学生在此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虽然有的方法还不恰当,但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了发展,并在与他人方法的比较中感受到了不同估算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3.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4.同样是把因数看成整十数,但估出来的结果差距很大,这是什么原因啊?5.通过交流明确:应该把因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估算。(去掉29×8≈160)6.剩下的三个结果,哪个与准确值最接近?(课件演示每种估算方法)需要向学生直接说明,只要让学生感受即可)小结:这几种方法都可以,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7.全班42人,如果送给每人5只机器猫,估一估,这些机器猫够送吗?42×5≈200(只)和前面一题进行比较:29×8≈240(估大),42×5≈200(估小)。8.试一试。21×6≈48×5≈397×3≈510×7≈9.小结:我们在估算的时候,都是把这些乘法算式中的某个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那是不是可以看成任意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呢?(要看成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四、拓展提升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和估算有很大的联系。陆老师今年暑假的北京之游就碰到了很多和估算有关的知识,让我们以数学的眼光去看看吧!第一站:长城长城离陆老师所住的宾馆有点远,汽车每小时行驶53千米,3小时才到达,长城离宾馆大约有()千米。第二站:美丽的北海公园告示:每条大游船限乘120人。正好有4个旅游团,每个团有31人,估算一下,他们能同时上一条船吗?[说明:此题引发了学生的争论:约等于120,却为什么不能上船?出现认知上的矛盾,学生通过争论后,明白把31看成30是估小了,所以结果也比准确值小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懂得了估算和精确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在运用估算结果来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必须考虑现实情况。]比较:31×4○120(让学生明白估算的另一个用途)第三站:天坛公园每张门票8元,陆老师所在的旅游团共有39人,320元钱够买门票吗?为什么同样是估算,刚才不能上船,而现在买门票却又够了呢?学生通过辨析比较发现,刚才是估小了,而现在是估大了,所以够了。比较:39×8○320第四站:购买北京特产每种特产,老师准备都买8份,请你们帮助我算一算,大约要花多少元钱?≈(60+10+30)×8≈60×8+10×8+30×8=800(元)=800(元)比较两种方法,哪种简单?想一想,老师大约带多少钱就够了?(让学生明白估算还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帮助)说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估算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估算题材,重视进行估算示范,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并关注估算在培养学生逻辑思辨、辩证看待问题能力上的作用。1.大胆改变教材内容,使学生产生估算的需要,体验估算的现实性。乘法的估算,学生以前并没有接触过。在这节课上,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的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所学习的新内容自然地融合到一起,并通过现实问题,让学生明白估算的必要性。与此同时,课中所设计的一系列练习,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碰到的现实问题,并具备用估算解决的现实需要,因而整节课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生活味。2.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体验数学课堂的思辨性。成功的数学课,既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能将简单的问题深化。“乘法估算”一课,教师们都会想到要让学生体验估算的“必要性”,设计的学习素材要富含现实气息,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是不够的。如果深入研究教材我们就可以发现,在现实运用估算的过程中,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根据估的结果就可以解决相关问题;二是因为估的结果有时估大有时估小,单凭估出来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准确地回答所要解决的问题,即还需结合现实情况进行考量。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了这些情况,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估大”、“估小”的情况及如何运用这样的结果解决问题,同时穿插比大小的训练,从而将现实性、思辨性较好地统一起来。小学数学微课教案范文第三篇微课名称:四年级上册“计数问题”知识点名称:数线段的个数学科类型:小学数学教学环节类型:新课讲授教学活动类型: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快速准备的数出线段(角)的个数。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学资源与环境:电子白板,录屏软件教学过程:1、给出一个图,让学生先试着数线段,提出问题:怎样快速又补充不漏的数出来。进行基于问题的教学。2、从一般到特殊,讲述数线段的技巧。3、给出问题,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预计上课时间长度: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乐趣,有益于学习的微课程。小学数学微课教案范文第四篇一、设计说明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在生活中运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各项教学内容全部贯穿于活动当中,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关注合作,促进交流: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运用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把积极思考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3、组织活动,引发思考: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体,我组织了许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所独有的特点——数学思考。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114页。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2、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4、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四、教学中重、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五、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有趣的数学广角。(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小红的衣柜里放着五件衣服(出示图片),她可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活动策略:①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②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③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介绍连线法。(三)课堂实践,巩固新知。l、破密破。(课件出示课件密码门)(1)学生用数字抽拉卡拉一拉,并记下结果。小学数学微课教案范文第五篇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角的度量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工具进行角的量化的能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对角的具体量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角度量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研究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教学流程1.导入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2.新授(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都有)(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①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②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③角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