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离骚》[新教材]教案《离骚》[新教材]教案(精选15篇)
《离骚》[新教材]教案篇1
张文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育同学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力量。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把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4、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难点
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观赏诗中的比方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
1、正音
苗裔孟陬揆扈芷汩搴骐骥申椒昌被惮踵荃謇羌
2、朗读课文,留意语调和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同学观看几组有关屈原的照片:
屈原被楚怀王流放,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
提问:你们知道照片上这们历经坎坷,依旧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同学答:屈原)
(老师深情的说)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饱经忧患的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的5月4日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这们守节不移的伟人,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兴起了吃粽子、赛龙舟习俗。
二、有关资料
1、屈原生平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识,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剧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楚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加谈论国事及对应来宾,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与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离骚>>。
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很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除此之个,<<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奇、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亮的楚文化颜色。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敏捷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离骚”的含义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三、诵读课文
1、录音机或老师范读,同学跟读
老师总结: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2、同学自由诵读。读时留意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同学依据课文解释自己翻译课文。
其次课时
任务:初步感知,疏通字词
把握主旨
教学过程:
一、抽生翻译课文
二、字词小结
1、实词
苗裔:后代子孙孟陬:正月揆:揣度扈:被,披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汩:水急流通状搴:攀、折骐骥:骏马申椒:申地产的椒昌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方狂放不羁惮:可怕捷径:喻政治上的邪道踵:脚后跟荃:香草名,喻楚怀王謇謇:忠贞的样子羌: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2、古今异义
朕: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认为
代序:依次替代
代替序言的文章
纯粹:美德,完善
1、不搀杂别的成分2、副词,表示推断、结论的不容置疑
捷径:邪出的小路
近路
党人:结党营私的小人
同一个党派的人
武:脚印
关于军事的
3、通假字
辟:通“僻”,幽僻
道:通“导”,向导
正:通“证”,作证,为证
4、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
字余曰灵均字,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5、特别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后置
三、主旨把握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三层意思:自叙身世;自叙追求(品德、才能、抱负);回顾历史,表明忠心及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从这三层中,很好地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抱负的爱国情感。
第三课时
任务:分析<<离骚>>内容及写作特色
一、想像练习
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和风度?
血统名贵,器宇不凡(皇句)
身披香草,具有漂亮的华彩(扈句)
勤勉修行,自强不息(汩句)
赤胆忠心,胸怀炽烈(指句)
嫉恶如仇,鄙视小人(唯句)
为实现抱负,不惧个人危难(岂句)
二、问题探讨
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兮”是有深厚的楚国地方颜色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三、揣摩探究
1、<<离骚>>中常以“香草”、“美物”来比方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抱负,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方来表达政治抱负的。
明确:用香草比方内在的美妙品德,
用美人比方抱负中的君王,
用荃草比方现实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方修身养性,
用乘骐骥比方追求和实现美妙的政治抱负,
用黄昏期而中道变卦比方君王失信。
用众芳,椒、桂、蕙、比方群贤
2、在诗中,除了使用比方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还使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说明。
对比手法。如:
古代明君用群贤与昏庸君王狂放不羁“路幽昧以险隘”的对比
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的对比
四、品读鉴赏
1、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明确:(1)吸取了散文的笔法,行文敏捷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兼有杂言,加之以对偶修辞,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亮。
(2)大量运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颜色,而且使诗歌动听动人。
2、同学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能体现屈原精神品质的句子,并摘抄。
3、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1)比方手法的运用。
(2)对偶句式的运用。
(3)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其详细体现在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上,在诗中,诗人心情地发挥他那奇妙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声,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奇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深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五、讨论性学习
面对屈原的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
请大家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论文,阐明自己的观点。(资料供应:
六、板书设计
出身楚怀王同宗
内美兴盛楚王
排挤邮箱:
《离骚》[新教材]教案篇2
张文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育同学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力量。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把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4、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难点
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观赏诗中的比方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
1、正音
苗裔孟陬揆扈芷汩搴骐骥申椒昌被惮踵荃謇羌
2、朗读课文,留意语调和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同学观看几组有关屈原的照片:
屈原被楚怀王流放,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
提问:你们知道照片上这们历经坎坷,依旧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同学答:屈原)
(老师深情的说)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饱经忧患的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的5月4日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这们守节不移的伟人,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兴起了吃粽子、赛龙舟习俗。
二、有关资料
1、屈原生平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识,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剧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楚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加谈论国事及对应来宾,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与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离骚>>。
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很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除此之个,<<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奇、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亮的楚文化颜色。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敏捷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离骚”的含义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三、诵读课文
1、录音机或老师范读,同学跟读
老师总结: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2、同学自由诵读。读时留意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同学依据课文解释自己翻译课文。
其次课时
任务:初步感知,疏通字词
把握主旨
教学过程:
一、抽生翻译课文
二、字词小结
1、实词
苗裔:后代子孙孟陬:正月揆:揣度扈:被,披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汩:水急流通状搴:攀、折骐骥:骏马申椒:申地产的椒昌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方狂放不羁惮:可怕捷径:喻政治上的邪道踵:脚后跟荃:香草名,喻楚怀王謇謇:忠贞的样子羌: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2、古今异义
朕: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认为
代序:依次替代
代替序言的文章
纯粹:美德,完善
1、不搀杂别的成分2、副词,表示推断、结论的不容置疑
捷径:邪出的小路
近路
党人:结党营私的小人
同一个党派的人
武:脚印
关于军事的
3、通假字
辟:通“僻”,幽僻
道:通“导”,向导
正:通“证”,作证,为证
4、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
字余曰灵均字,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5、特别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后置
三、主旨把握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三层意思:自叙身世;自叙追求(品德、才能、抱负);回顾历史,表明忠心及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从这三层中,很好地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抱负的爱国情感。
第三课时
任务:分析<<离骚>>内容及写作特色
一、想像练习
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和风度?
血统名贵,器宇不凡(皇句)
身披香草,具有漂亮的华彩(扈句)
勤勉修行,自强不息(汩句)
赤胆忠心,胸怀炽烈(指句)
嫉恶如仇,鄙视小人(唯句)
为实现抱负,不惧个人危难(岂句)
二、问题探讨
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兮”是有深厚的楚国地方颜色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三、揣摩探究
1、<<离骚>>中常以“香草”、“美物”来比方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抱负,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方来表达政治抱负的。
明确:用香草比方内在的美妙品德,
用美人比方抱负中的君王,
用荃草比方现实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方修身养性,
用乘骐骥比方追求和实现美妙的政治抱负,
用黄昏期而中道变卦比方君王失信。
用众芳,椒、桂、蕙、比方群贤
2、在诗中,除了使用比方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还使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说明。
对比手法。如:
古代明君用群贤与昏庸君王狂放不羁“路幽昧以险隘”的对比
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的对比
四、品读鉴赏
1、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明确:(1)吸取了散文的笔法,行文敏捷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兼有杂言,加之以对偶修辞,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亮。
(2)大量运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颜色,而且使诗歌动听动人。
2、同学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能体现屈原精神品质的句子,并摘抄。
3、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1)比方手法的运用。
(2)对偶句式的运用。
(3)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其详细体现在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上,在诗中,诗人心情地发挥他那奇妙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声,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奇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深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五、讨论性学习
面对屈原的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
请大家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论文,阐明自己的观点。(资料供应:
六、板书设计
出身楚怀王同宗
内美兴盛楚王
排挤邮箱:
[1]
《离骚》[新教材]教案篇3
一.屈原的生平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见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本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
《离骚》代表一种类型,它们大都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内心情愫;《天问》代表一种类型,是屈原依据神话传奇创作的诗篇,表现了他的学术造诣以及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代表另一种类型,它是楚国祭祀乐曲,在人物感情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布满了深厚的生活气息。
二.屈原制造《离骚》的缘由
依据《史记》记载:“屈平疾王之不听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做《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也,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做《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史记》也看出了屈原诗歌“好色而不.,怨诽而不乱”这一“温顺敦厚”的“诗教”特色。孔子曾说:“诗可以怨”,也就是可以发牢骚,但要“怨诽而不乱”,“怨”,也就是“牢骚”,是可以的;但“乱”也就是抗争、叛逆是不允许的。屈原未必经习儒教,但在遵奉“诗教”方面,与儒教所倡,是全都的。
三.屈原的美学品行
(1)“水的生命精神”
在人们熟悉屈原的时候,往往是从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动身来分析和评价的,由于诗人的命运悲剧性的因素,使人们更加注意从诗人的“内美”和“耿介”的角度来熟悉他的人格精神。现在当我们重新面对《楚辞》时,有必要从屈原临水文化的特征,也就是有人所说的山水互依,情变以孕的东方气派的诗情与品行精神去解读,而并不是从单纯的景观美学的角度来看待屈原的作品,由于屈原作品中所常常引用的兰、芷、桂、若、蕙等草木,并不只是楚地的自然之物,更重要的是诗人在这些楚地的草本身上,找到了可以寄予感情的载体的东西。
拒绝污浊,拒绝世俗的诱惑,坚信自己的抱负与道德操守,屈原洗涤并撅取了浩淼水国精神层面之下的芷兰之根,表现出“惊采绝艳,难以并能”的风采。事实上,在《楚辞》的一些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凄恻锦丽而又恢宏放逸”的地域风格中,是有水的清流文化的渊源的。水的生命精神是我们对屈原人格崇高美端详的又一角度,我们的心灵可以因此再一次面对他人格美的博大情怀。
(2)水的生命归宿
有人说屈原的精神是由楚国的碧水所缔造的,水的生命精神在他身上还表现为一种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品质,以水作为自己的生命精神归宿。投水以明志,以剖心迹。
屈原的人生归宿由于受水文化的滋润,使中国的传统文人的明志方式有了载体。几乎全部的传统文人都具有的洁身自好的品性,但正是从屈原始,文人对于这些令人无力承受的愁苦和感伤,心存一种抗争的士气:当活着会更加苦痛,那就洁身自好,不与污浊同流,就以芷兰之香抵御世间污秽之气;当全部的吟咏和酬唱没有任何的效果,那就清清爽爽地离世而去。正是这种精神品行使得屈原的精神达到了一个抱负的高度,成为诗人人生放达和恢弘气概的心理展现。
(3)“弃妇式的审美心理”
《离骚》中,屈原为自己定位了一个美妙高洁的女性形象。“她”爱好“蕙纕”“揽茝”;长着秀美的“蛾眉”,令众女嫉妒;其穿着美妙——“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配饰华丽——“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虽然“她”如此美妙,但“众女”“谣诼”,“灵修浩荡”加上“时俗之工巧”,“她”只能“屈心而抑志”“忍尤而攘诟”。
对此,虽然他满腹牢骚之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但,内心非常坚决要守住节操“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的“弃妇式的审美心理”怎么理解呢?屈原把自己比方为弃妇的心理,其实是诗人对“美政”抱负的追求,不能实现的无奈势必演化为怀疑和抗争,这些就造成屈原的借问于天的不解和苦闷,并演化为一种狂狷精神。源于自身的弃妇形象和心理的文学制造形态的转换,在屈原作品中就是表现出了一种忧怨的哀婉,进一步深化就是愤恨难平,感伤颜色较浓。这种颜色的进一步强化,就表现为悲怆而有愤怨。诗人在不能施展自己的报国之志和实现美妙抱负的时候,他心目中最美妙的东西,就是面前属于楚地地域的悠悠江水和楚地无处不在的香草佳木——在被弃的心态中,这是他伤感情怀和失落心态的寄予。
四.给下列红色词注音:
(一)《卫风·氓》
1.氓之蚩蚩2.匪来贸丝3.送子涉淇
4.匪我愆期5.子无良媒6.将子无怒
7.乘彼垝垣8.载笑载言9.尔卜尔筮
10.体无咎言11.以我贿迁12.于嗟鸠兮
13.犹可说也14.其黄而陨15.自我徂尔
16.淇尔汤汤17.渐车帷裳18.靡室劳矣
19.夙兴夜寐20.靡有朝矣21.咥其笑矣
22.躬自悼矣23.及尔偕老24.隰则有泮
(二)《离骚》
1.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3.终不察夫民心
4.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5.偭法规而改错;
6.背绳墨以追曲兮
7.忳郁邑余侘傺兮
8.宁溘死以流亡兮
9.忍尤而攘诟
10.悔相道之不察兮
11.延伫乎吾将反
12.步余马于兰皋兮
13.制芰荷以为衣兮
14.高余冠之岌岌兮,
15.芳菲菲其弥章;
五.背诵下列诗句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5.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6.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7.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附参考答案
(一)
1.chī2.fěi3.qí4.qiānéi
6.qiānǐ19.sù20.zhāo
21.xì22.dào23.xié24.xí
(二)
1.kuājījījiǎnzhāosuì2.xiāniǎn6.qū
7.túnchàchī8.kè9.rǎnggòu
10.xiàng11.zhù12.gāo
13.jì14.jí15.fēi
彻头彻尾的中国训练模式下的悲剧
汪梅子
从《环球时报》看到一个嫁到中国的日本女人的文章说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在中国训练下学习扭曲的、抵制个性的艺术:她看到中国老师让孩子画一样的画,涂一样的颜色,那哪里是艺术,是复印。
所谓的“素养训练”、“全面进展”不过如此。
老师总说该做什么。他们总是在指路,而不是让我们自己去找路。可我们是不一样的人,怎么可能全走一样的路——用全一样的方法解决问题呢?神圣的、受人敬重的训练工成了“明天的栋梁”们个性的扼杀者。这是残酷的现实。
学校教给我们成人认为是对的,是好的东西。可我们与他们不一样,我们的对与好的标准也会不一样,为什么要拿别人看好的东西强加给我们?
这就是中国训练的思维模式:假如你要“训练”什么人,你定会千方百计将你认为正确的东西逼他同意。
我曾有一个很好的伴侣,一个喜爱画画和摇滚的人,思想很偏激很尖锐。可他具有非凡的洞察力,能一眼观察真相。我们曾有一段时间关系很好,交换对各种问题的看法。
有一天他提到他的一个看法,而我认为那是错误的,对他是不好的,于是开头试图劝说他,他很不耐烦,置之不理,后来我们就断了联系。他把我完全从他的生活中抹去了——我对他来说仿佛死了一样——不,更甚于此,由于连有关我们的记忆他好像也已全部删除了。
在我们最终的几次谈话中,他口气既冷淡又感动,尖刻得让人难以承受。而我那时始终都不明白我毕竟做了什么以致于赐予他那么大程度的刺激,使他的态度急转直下。直到他不理睬我的每一句话,我找他从学校起就最好的、兄弟一样的好伴侣谈了一次,是在电话上。他告知我,无论他做什么,他作为他的兄弟、伴侣都会支持他;假如他需要,他会关心他,但不会去干涉他。那是他个人的自由。他还以一种略带嘲弄却依旧真挚的口气问我:他自己不愿接受,你还非想要转变他——尽管或许是为了他好,可说句不好听的,你不觉得你有点贱吗?
电话另一端我缄默着。他们两人一样尖锐,词句富有穿透力,我无言以对。
我始终觉得悲伤,他只看到我那些对他来说无用而啰嗦的字句,却不明白那出自于一种多么真诚盼望他能有很好的生活状态的心情。但我再回想我的那些话,很浓的说教味让我自己都恶心。他的伴侣的那刺人但真实的话使我最终醒悟。
直到今日,状况依旧未曾转变,没有他的音讯。我想这件事或许永久都无法挽回了。他烦我,这是我自己一手造成的,我有生以来最愚蠢的错误——其实不肯定真的是最愚蠢的,但它所带来的后果最严峻。我竟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的成人的训练思维模式。
我现在最终明白了,可我也知道,还有许多人执迷于此,并在心中特别伤感地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件只有付出的神圣的事,睁开眼睛,他才会意识到,那是多么可笑而虚幻的自我劝慰。对于受训练者和训练者,这都是一个讽刺的悲剧,其后果是不行挽回的。盼望沉睡者尽快醒悟,不要唱着《执迷不悔》,自以为具有无比牺牲精神和奉献地连续大步向前。
[评语]
做伴侣、做老师,有相同的误区:想要同化对方,并占有对方——从思想上,这是不宽容的表现。
今年的教科书中有一篇房龙的《宽容序》,我看得心潮澎湃,假如世界只有一个声音,一种颜色,一种味道,那将是悲伤的。
《离骚》[新教材]教案篇4
●点击学习目标
▲知能目标
1.体会诗歌中移情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2.了解《离骚》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理解节选部分的主旨。
3.感受《离骚》的浪漫主义颜色。
▲情感目标
1.感受诗人在述怀反省中表现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化为自己的精神力气。
2.感受诗人行为高尚、品行圣洁、忧国忧民的完善形象。
▲重点难点
1.体会诗中运用形象的比方、瑰丽的想象、绚烂的文采表达诗人酷热的感情,富有浪漫主义颜色。
2.理解屈原的精神表现和诗人讴歌、追求的政治抱负。
3.文言词句的理解。
●刷新学问库存
学问库存
1.关于《诗经》
屈原,名平,字原,又白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最宏大的爱国诗人,“楚辞”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有深远的影响。
2.关于《离骚》
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XX年)春,屈原被排斥流放在汉北。此间创作了《离骚》。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373句,2490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方、神话传奇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鼎革图治的政治理想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顽强意志,抒发了喜爱祖国的炽烈感情,是我国浪漫主义长诗的鼻祖。
3.关于“楚辞”与《楚辞》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制造、进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4.关于“离骚”的含义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库》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5.字形辨析
謇:謇謇陬:孟陬毗:毗邻摄:摄像
搴:搴阰辄:动辄得咎阰:搴阰慑:慑服
●探究互动平台
探究平台
【整体把握】
1.节选部分的主旨与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节选部分通过诗人自述生平和身世,表达了诗人的悲伤心事和对故国民生无限喜爱的深情,反映了诗人坚持自己的高尚情操、纯净德行和政治抱负,对腐恶势力决不妥协的战斗精神。诗人的这种品质和精神,来源于喜爱祖国、喜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是非常珍贵的。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诗人不行能看到人民的力气,只把盼望寄予在明君身上,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性的命运。因此,他在诗中尽管抒发了他追求美妙抱负,决不同流合污的酷热情感,也夹杂着一种封建士大夫壮志未酬的哀伤和孤独傲岸、自命清高的感情。
2.本诗的结构思路如何?
※节选部分共十二节,可分为三段。前二节为第一段,自述家世、诞生年月日和名字由来。前一节自述家世、诞生时辰,后一节言皇考为诗的仆人公命名。显示自己的名贵血统、优越感、责任感以及内在美质。这既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喜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悲剧的根源。
中间四节为其次段。诗人通过一些比方,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妙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节末用比方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这为下文诗人良好的主观愿望与残酷的客观现实之间的冲突冲突,以及诗人所遭受的挫折作铺垫。
最终六节为第三段。诗人先回顾历史上成败的教训,而后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诉自己的忠心和事君不合的凄惨遭受。最终以婚约失败为喻,表达了变法革新所遇的挫折,委婉地发出对楚王昏庸无能、反复无常的痛心。
结构图示:
身世不凡
美德修养忧国忧民忠心劝说
为国操劳
【内容探究】
1.课文中描写香草的诗句多,诗人描写这些物体的用意是什么?
※诗人绽开丰富的想象,在作品中写他对种种香草幽花的癖爱,这是用比方的手法,表现他的志洁行芳,即使在恶劣的境况中,他仍旧坚持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抱负始终不变,不与小人同流合污。诗人用“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等作比,意象华美,使人不只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能被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这些生长在水国荒地的幽花香草把人们的心情引到秀丽的幻想境界。诗人用它们来象征高洁的品德,佩戴亲近它们,就是象征他的被服德义,加强美德修养,这就写出了诗人的高洁的动人形象。
2.结合课文内容,下面诗句应如何理解?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句中用“美人”代楚怀王,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2)何桀、纣之昌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句中用“昌被”比方狂乱不羁,写出了对楚怀王放纵糊涂的惋惜之情。
(3)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句中用“黄昏”比方君臣亲热合作,表达了愿为楚国再尽诚心的剧烈感情。
3.“兮”字在诗中有哪些作用?
※“兮”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相同:用在句中,表延长音;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足;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节选部分看,均用在句中,表语意未完,待下句补充。在句式角度看,本诗打破了《诗经》的那种以四言诗为主的限制,大大扩充了诗歌的表现力量。
4.屈原的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诗句高尚的品德、爱国的情怀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刚正不阿,赤胆忠心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及前王之锺武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献身抱负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忧国忧民,喜爱祖国
5.诗人讴歌、追求的是怎样的抱负?
※诗中常以采集花草来比方自己美妙的追求,以漂亮的服饰来比方自己高洁的精神世界,以“鸷鸟”来比方自己的才能和品行,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行为高尚、品行圣洁的形象。
【特色析要】
※本诗的表现手法有何特色?
节选部分以叙述为主,融叙事、抒情、描写、说明、谈论于一炉,美丽和谐。诗人在揭露楚国黑暗的现实,表达自己的美妙抱负时,用香花幽草,奇妆异服来比方自己德行的高洁。和楚国君臣的荒唐善妒准时俗的投机取巧相比,更衬托出了诗人对那些丑恶灵魂的鄙视。这些“比兴”手法,和《诗经》中的“比兴”完全不同,它不是单纯的比方,它所设喻的意象华美,意境深远、美丽动人,布满浪漫主义气息。相关链接
※了解战国时代的.背景与屈原的生平,加深了解。
※在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后人大多赞同司马迁及班固的说法。
点睛聚焦
※从一分为二的观念看问题,但应充分确定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
※节选部分极富变化,它把事实的叙述,幽独的抒怀和精辟的谈论交织在一起,主旨突出,结构完整。
※以“香草”、“美人”自比,实则象征自己卓尔不群的意趣。
※留意结合详细语境充分理解比方的含义。
※本诗以大量运用的语气助词“兮”和楚国方言,带给本诗深厚的地方颜色。
※在诗中反复达达了自己高洁情操的爱国情怀。
※的行、情、志高度全都。
※《离骚》继承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但是又有很大的创新和进展。
●对应训练主页
基础题: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和含义有误的一项是()
a.苗裔(yì)孟陬(zōu)
揆余度(kuí)重之以修能(zhòng)
b汩余若将不及(yù)侘傺(chàchì)
骐骥(qíjí)道夫先路(dǎo)
c.蕙茝(huìchǎi)昌被(pī)
窘步(jiǒng)踵武(zhǒng)
d.荃不察(quán)驰骋(chěng)
謇謇(jiǎnjiǎn)羌中道而改道(qiāng)
答案:a(重:chóng)
2、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朕皇考曰伯庸(大,美;指亡母)
b又重之以修能(修理;才能)
c日月忽其不淹兮(停留)
d来吾道夫先路(道路)
答案:c(考:亡父;修:长;道:向导)
3、填空: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唐以前古体诗的两大高峰。比较两者,在形式上,《诗经》多为言句,《楚辞》则多为的句子。《诗经》的篇幅,结构简洁;《楚辞》的篇幅,结构。在语言风格上,《诗经》的语言以朴实、简洁见长;《楚辞》以瑰丽多姿著称。它大量运用了语气助词和楚国的方言,有深厚的楚国地方颜色。“兮”字起作用。
答案:四长短不一较短较长复杂雄伟瑰丽多姿兮舒缓语气
4、同“吾独穷困乎此时”中的“穷”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复前行,欲穷其林。
b.欲穷千里日,更上一层楼。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吾闻穷巷多怪。
答案:c(不得志;a、走完;b、览尽;d、贫困)
5、选出与“将往观乎四荒”中“观”意思相同的一项()
a.曹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答案:a(观看;b、景象;c、道观;d、观赏)
6、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芳与泽其杂糅兮
与子同泽
长太息以掩涕兮
b竟周容以为度
以尔车来
苛余情其信芳
芳与泽其杂糅兮
芳菲菲其弥章
唯昭质其犹未亏
步余马于兰皋兮
王于兴师
于嗟鸠兮
答案:c(a污浊/内衣;b而/把/用;d在/语助词/通“吁”)
7、选出与“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中“虽”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b.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c.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d.街亭虽小,干系甚重
答案:b
提升题:
8、阅渎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唯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跑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纯粹:指美德b.纫:结成。
c.耿介:正直d.踵武:脚后跟;脚印 。
(2)下列各句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何桀纣之昌被兮。
b:夫唯捷径以窘步。
c.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d.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固众芳之所在。
原来是群贤聚集在他们身边。
b.既遵道而得路。
遵循正道而得以大路畅通。
c.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全然不了解我赤诚的心啊。
d.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我原来就知道忠言直谏会招来祸害。
(4)请归纳节选的这几句诗的主旨:
。
答案:第1题,c(“耿”:光明介:大)第2题,c(“险隘”:凶险而狭隘)第3题,c(荃:应当是指君王)第4题,主旨是:表现了诗人追求美政、忠心劝说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抱负的爱国感情。
9.阅渎下面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
纷(众多)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chóng,加)之以修能(富有才能)。扈(披在身上)江离(香革名)与辟(通“僻”)芷(芳芷)兮,纫(联缀)秋兰以为佩兮,夕揽洲之宿莽(植物名,性结实)。日月忽其不淹(久留)兮;春与秋其代(更代)序(次序),惟(思)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喻君主)之迟暮。不(即“何不”)抚(握持)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态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跟从自己的话)吾道(通“导”)夫先路。
(节选自《离骚》)
(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内美:内在的美质
b.惟草之零落兮零落:飘落,坠落
c.恐美人之迟暮迟暮:晚暮,指天黑
d.不抚壮而弃秽抚壮:趁壮盛之年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又重之以修能
②恐年岁之不吾与
③纫秋蔺以为佩
④乘骐骥以驰聘兮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相同
(3).对节选部分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三、四两句写披服幽兰花草,以喻自己博采众善。
b.七、八两句意谓自己早起登山,夕入洲泽,所采的都是芳香结实耐久的植物,比方自己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长期之道。
c..句中的“不”即“何不”,与十四句中的“何不”为互文。两句意为君王何不把握住这年岁壮盛的时候,丢弃秽恶的行径。
d.节选部分抒发了诗人因时间消逝而壮志难酬的感慨。
答案:⑴c(指年老)(2)d(①代词,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把④表顺承关系的连词,相当于“而”(3)d(叙述自己幼时的远大理想)
创新题:
10、阅读下列诗歌,完成(1)(2)两题。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全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这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十九首》最初见于代萧统的《文选》,是一批汉代五言诗,并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
(1)下面对诗句的解释不能成立的一项是()
a.“行行”句是说走了又走,越走越远;“生别离”指与“死别”相对的“生离”,“生离”总比“死别”要强,表明心存重见的侥幸。
b.“胡马”、“越鸟”句可以理解为比方.本,也可理解为比方同类相求,还可以理解为是比方南北暌隔之感。
c.“浮云”“游子”句可以理解为是比方邪佞之谗毁忠良,也可以理解为是比方游子在外另有新欢而负心不归。
d.“弃捐”“努力”句,可以指被抛弃捐舍,也可以指把悲愁丢开不要再提起;可以理解为是自劝,也可以理解为是劝人。
(2)下面对此诗的分折评价不正确一项是()
a.这首诗在语意上具有含混模棱的特点,而这个特点正可以使读者有更多种解说,感受意念活动更为深广丰富。
b.这首诗表现了深沉的离别之苦,而在明知“浮云蔽白日”的状况下不免走向无望,无望之后则是释然,是一种心理上的解脱。
c.全诗16句,中间换韵;而换韵的地方也正是划分段落的地方。前后两大段,前一段重在写离别之苦,后一段重在写思念之切。
d.诗句显示了“回环复沓”的特点:“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意思相近而措辞不同。
答案:①a。“生别离”,是“活生生地”分别了,此种“生离”,其苦略同于“死别”,强调的是离别之苦,而不是“心存侥幸”。②b,诗中有一点无望,但完全没有“释然”和“解脱”。这首诗的感人之处恰恰在于:明明知道相见的日子无期,相待的年华有限,但依旧不愿放弃盼望。
1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题目。
别歌
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藬。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注]这是李陵送苏武归汉时唱的告辞歌。汉武帝时,李陵率兵5000人,长途跋涉攻打匈奴,战败后被迫投降。汉武帝族灭其家。
(1)下面对此诗思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两句回忆当年为国家领兵出击匈奴,长途奔袭,不畏艰苦,表现出自己勇敢无私、忠君爱国的情怀。
b.三、四两句写弹尽粮绝,士卒死伤殆尽,自己被迫投降,声名扫地,唱出失败而降的弥天大憾。
c.最终两句说自己的老母已经逝去,再想报恩也无处可报了,诉说的是累母至死的愧疚之情。d.此诗是受苏武荣归的刺激而作,表现了李陵处在激烈的民族冲突时代的尴尬境况和沉痛的心情。
(2)下面对此诗艺术表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君将”一语表白了他勇敢作战的动机,也为下文“老母”被杀一事从反面铺垫,有遥相衬托的作用。
b.由于众寡悬殊,最终损兵折将、无奈事敌,诗句只是从严以律己的高度述说困难羞辱,更能博得人们的同情。
c.全诗言简意赅,语短情深,从昂扬豪迈到羞辱沉痛,再到婉惜怨愤,剧烈而又富有变化,使人听到一种百感交集的心声。
d.为了一抒胸臆,细心构思,并学习(楚辞)而多用“兮”字,使诗句更有节奏感,更便于唱歌。
答案:(1)c。诗的最终两句实是向行者诉说自己不能归汉的缘由。(2)d。在送别宴上即席而歌,只有直抒胸臆,未必有什么“细心构思”,假如说是“脱口而出”或许更切合实际。诗用“兮”字,刘邦《大风歌》朋之,蔡琰《胡笳十八折》也有之,看来是一种用语习惯,未必从《楚辞》学来。
12、阅读下列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际,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这是诗人由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后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时,回赠友人元珍的一首诗。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戏答元珍”的“戏”是“任凭”的意思,古人经常有意以反映其真实思想的严厉 作品称为“戏作”。
d.首联中“天际”“山城”均指诗人贬官谪居之地夷陵,“天际”表明此处是山高皇帝远的闲适自在之地。
c.“惊笋”套用“惊蛰”,借此状写春笋,以“欲”字再赋笋以知觉,写出了春雷行天、春笋欲出的早春景色。
d.“物华”是指美妙的风光景物,诸如上联所写的有橘竹之乡盛誉的夷陵地区特有的美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风疑不到天际”句暗寓皇恩不至,其写法和内蕴与“春风不度玉门关”类似。
b.二、三联写由所见、所闻到所感,转接自然;景之鲜活,情之万端,尽在其中。
c.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谈论,表现了诗人被贬之后抑郁低沉、怨恨难平的思想感情。
d.全诗写景自然清爽,抒情一波三折,将诗人之笔与政治家之情融为一体,可见其大家风范。
答案:(1)b(2)d
13、《史记》中有一段文字对屈原的精妙描绘,古往今来,备注推崇,现选取一段,阅读后,完成后面题目。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认为,屈原作《离骚》的缘由是什么?
答:。(2)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
a.人穷而反本
b.谗人间之
c.靡不毕见
d.其文约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
②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4)认为,屈原不被世人容纳的缘由是什么?
答:
。
答案:(1)大王偏听偏信,小人谗言离间,因而忧愁幽思。(2)境况困顿离间显现简洁(3)他所运用的语言小但是它们的意义深远广阔;推及这种品志,即使与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4)屈原志洁行廉,与世俗格格不入,故患病排挤流放。
《离骚》[新教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把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学问;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方、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抱负的关系;
一、对联导入
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
深思高举雪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二、读《离骚》
1、听朗读正音
2、自由朗读读顺
3、接龙朗读,读清
三、说《离骚》
1、读后觉得《离骚》有什么特点,同学说一说。由此引入楚辞的介绍。
2、本文选自《楚辞》。(投影)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解《离骚》
1、同学依据文章描绘屈原的外貌。
《离骚》涉及屈原外貌的主要是第三、四节,同学描绘过程中重点解析此两节。同学释义,老师幻灯出示译文,并且出示屈原图片。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2.同学说说所了解的屈原,老师补充。由此引入第一、二节的学习。同学翻译,老师幻灯出示译文。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头,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妙而崇高的人格。他骄傲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名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妙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准时修身,培育高尚的品德,熬炼出众的才能,迫切地盼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妙和正义的一方,信任他的抱负和三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四、品《离骚》
1、《诗经》中我们学习了"比'的手法,这种比的手法在《离骚》中有了更广泛的使用。同学再次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比方。
"比'的手法主要在第五、七节中出现,同学大声朗读这两节,释义,老师幻灯出示译文。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2、这些比方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抱负?(或者说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比方?)
同学结合屈原的生平说一说。
[明确]"恐美人之迟暮'一句中"美人'喻指楚怀王"固众芳人之所在'一句中"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对君王的忠诚,对古代君王举用群贤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盼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了解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良苦专心。
3、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屈原名贵品质的诗句,并摘抄,翻译。
由此引入第九、十一节的学习。老师范读,同学释义。老师幻灯出示译文。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指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忠君报国,虽死不悔。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永不言弃。
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名贵的品质,宁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而从今,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抱负的追求,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喜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探注入到中华文化中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
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抱负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抱负的爱国情感。
五、学问整理
1、①重要词语(投影)
苗裔(y):后代子孙孟陬(zōu):正月揆(ku)揣度扈(h)被、披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汨(y):水急流貌搴(qiān):攀、折阰(p):山坡、岭上骐骥(qj)骏马申椒(jiāo)申地产的椒蕙茝(chǎi)香草名
昌被(p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方狂乱不羁惮(dān):可怕捷径:比方政治上的邪道
踵(zhǒng):脚后跟荃(qun):香草名,喻楚怀王謇謇(jiǎn):忠贞的样子
羌(qiāng)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②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赐给
来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导'向导
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
③同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字余田灵均。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
④特别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全句译为,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2、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明确]①吸取散文的笔法,行文敏捷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亮。
②大量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颜色,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动听动人。
3、出示《离骚》节选原文和译文
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跑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译文
我是古代帝王颛顼高阳的后代,
我的宏大先父名叫熊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正月,
恰是庚寅之日我从天降生。
父亲端量我初降仪表,
通过卜卦赐予我美名:
给我本名叫做正则,
给我表字叫做灵均。
我既有很多内在的美质,
又兼备外表的端丽姿容。
身披芳香的江离和白芷,
编织秋天的兰花当佩缨。
光阴似流水我怕追不上,
岁月不等我令人心着慌;
朝霞中拔取山岭的木兰,
夕阳下采撷水洲的宿莽。
日月疾驰一刻也不停,
阳春金秋轮番来值星;想到草木的凋零陨落,
我生怕美人霜染两鬓。
为何不趁壮年摈弃污秽,
为何不转变原先的法度?
快乘上骐骥英勇地驰骋,
让我来为你在前方引路。
古代三王品德纯净无瑕,
众芳都荟萃于他们四周。
花椒丛菌桂树杂糅相间,
岂只把蕙草白芷来连缀。
那尧舜是多么耿直光明,
既遵循正道又走对了路。
桀与纣是如此猖獗恣肆,
那些小人只晓偷安享乐,
国家的前途黑暗险隘。
岂是我可怕自身遭祸殃,
只恐国家败亡犹车毁坏。
我为君王鞍前马后奔跑,
想让你追及前王的脚步;
楚王你不体察我的衷情,
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嗔怒。
我本知忠言会招来祸害,
想隐忍不语却难舍难割;
遥指九天叫它给我作证,
全都是为你君王的原因。
六、你怎么看待屈原的投江
《离骚》[新教材]教案篇6
离骚
屈原
[教学目标]
1、学习把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学问;
2、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难点]
学习理解本诗以比方、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抱负的关系;
[课时支配]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缘由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乐观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见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冲突,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抱负,与腐朽的楚国贵族
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抱负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抱负、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屈原的作品布满了乐观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抱负的热闹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奇妙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方品德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方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亮对比,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敏捷多变;语言上采纳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宏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培育着很多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宏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唱歌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拓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喜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由于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颜色.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二、探海导航
本文是《离骚》的节选,而《离骚》的阅读一直难度较大且某些语句的理解历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体育课程与学科教学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绿色化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钢琴弹唱(2)》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Hadoop大数据技术》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仪器分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土木工程材料》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3711-T 152-2024荒山造林技术规程
- 文书模板-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方案
- 人事行政培训企业文化塑造与践行考核试卷
- 未来教育中的在线测评与反馈考核试卷
- 公务员2021年国考《申论》真题(地市级)及参考答案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高等数学基础》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DPtech-FW1000系列防火墙系统操作手册
- 图像学完整分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五章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 时栅位移传感技术讲解
- 灯具施工方案(完整版)
- TKT-Glossary中译版
- 西安作文800字
- (完整版)小学英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最新整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