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常用穴位》教学课件_第1页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教学课件_第2页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教学课件_第3页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教学课件_第4页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小儿推拿常用穴位1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点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特定穴位。小儿推拿专用多分布在四肢的肘膝关节以下,以手掌与手背为多,----“小儿百脉汇于两掌〞点、线、面形状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点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2天门位置:眉中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自眉心向额上交替直推,称为“开天门〞次数:30~50次天门位置:眉中至前发际成一直线3天门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主治与应用:外感。体弱者慎用天门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4坎宫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操作:自眉头起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或分头阴阳次数:30~50次坎宫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5坎宫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主治与应用:外感,头痛,惊风目赤。外感,四大手法合用惊风目赤,推后加掐坎宫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6太阳位置:眉梢后凹陷处操作:推;揉〔运〕,向眼运为补,向耳运为泻次数:30~50次太阳位置:眉梢后凹陷处7太阳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主治与应用:外感,头痛,惊风目赤,近视。推太阳多用于风热,运太阳常用于风寒外感表实用泻法,外感表虚用补法太阳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8耳后高骨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凹陷中操作:揉、掐、拿次数:30~50次,掐拿10次耳后高骨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凹陷中9耳后高骨作用:疏风解表,镇静安神主治与应用:外感头痛,惊风烦躁多用揉法,用于外感掐拿用于惊风耳后高骨作用:疏风解表,镇静安神10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四大手法开天门11人中位置: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操作:拇指甲掐次数:3~5次,或醒后即止作用:开窍醒神主治与应用:惊风、抽搐、昏厥等人中位置: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12百会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操作:按、揉、掐次数:按30~50次,揉100~200次,掐5~10次百会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13百会作用:升阳举陷、安神镇惊主治与应用:遗尿、脱肛、泄泻,头痛、惊风遗尿还可用灸法百会作用:升阳举陷、安神镇惊14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操作:推、刮次数:推100~500次,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天柱骨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15天柱骨

作用:祛风散寒、降逆止呕主治应用:外感、呕吐恶心、颈项僵痛退热效果好,可与二扇门合用治疗呕吐次数要多天柱骨作用:祛风散寒、降逆止呕16风池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操作:拿次数:5~10次作用: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主治与应用:感冒头痛、发热无汗、颈项强痛等症发汗力强,配二扇门,治外感无汗风池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17囟门〔囟风、囟会〕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骨陷中操作:推、揉、摩次数:推、揉各50~100次。摩3min作用:镇惊安神、温阳通窍主治与应用:头痛、惊风、预防感冒推揉镇惊安神,治疗头痛、惊风摩可以祛寒,预防治疗感冒囟门〔囟风、囟会〕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骨陷中18颊车位置:耳垂下一寸,下颌骨陷中操作:按、揉次数:揉50次,按10次作用:疏风、开窍、止痛主治与应用: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用按法。口眼歪斜用揉法颊车位置:耳垂下一寸,下颌骨陷中19迎香

位置: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操作:揉次数:50~100次作用:宣肺气、通鼻窍主治与应用:鼻塞不通、鼻流清涕、口眼歪斜、急、慢性鼻炎。替代黄蜂入洞迎香位置: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20桥弓位置:耳后翳风至缺盆成一直线,胸锁乳突肌处操作:揉、抹、拿次数:揉1~3分钟,抹20次,拿3~5次作用:行气活血,软坚散结,舒筋通络主治与应用:肌性斜颈抹—行气活血;揉—舒筋通络;拿—软坚散结桥弓位置:耳后翳风至缺盆成一直线,胸锁乳突肌处21天突位置: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中操作:按、揉、捏挤次数:按5~10次;揉50~100次;捏挤至皮下瘀血成红紫色为止天突位置: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中22天突作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降逆止呕主治与应用:气急、咳喘胸闷、恶心呕吐、咽痛主要用于痰涎壅盛所致痰喘,胃气上逆所致呕吐咽痛可用捏挤法天突作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降逆止呕23膻中〔心演〕位置: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操作:揉、下推、分推次数:50~100次膻中〔心演〕位置: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24膻中〔心演〕作用:宽胸理气、宣肺止咳化痰。降逆止呕主治与应用:所有肺疾及恶心呕吐、呃逆气等揉化痰,分宽胸,推降逆常与风门对揉上推令儿吐膻中〔心演〕作用:宽胸理气、宣肺止咳化痰。降逆止呕25乳旁、乳根位置:乳旁:乳头外侧旁开0.2寸乳根:乳头直下0.2寸,平第五肋间隙操作: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端揉次数:50~100次作用:宣肺理气,止咳化痰主治与应用:胸闷、痰喘咳嗽与膻中同揉乳旁、乳根位置:26中脘

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处操作:揉、摩、推次数:推或揉约100~300次;摩约5分钟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降逆止呕主治与应用:腹痛、腹胀、食积、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嗳气等摩揉健脾消食下推降逆止呕。〔下推为补,上推为清〕中脘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处27腹位置:腹部操作:分推,摩次数:分推100~300次;摩5分钟腹位置:腹部28腹作用:消食化滞、降逆止呕、健脾止泻、通便主治与应用: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分推腹阴阳能降逆止呕、和胃消食。顺摩通便,逆摩止泻腹作用:消食化滞、降逆止呕、健脾止泻、通便29胁肋

位置: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操作:自患儿两腋下搓摩至平天枢处,称为搓摩胁肋次数:100~300次作用:宽胸理气、宣肺止咳化痰主治与应用:胸闷气喘胁肋位置: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30天枢位置:脐旁2寸操作:揉次数:100~300次作用:疏调大肠,理气消滞主治与应用:腹胀、腹痛、腹泻、痢疾、便秘、食积不化大肠募穴。主要针对气滞食滞引起的胃肠道病症天枢位置:脐旁2寸31丹田位置:小腹部脐下2.5寸处〔或指小腹部〕操作:摩、揉、灸次数:摩3~5分钟;揉100次作用:培肾固本、温补下元、泌别清浊主治与应用:腹痛、遗尿、脱肛、腹泻、癃闭等用于先天缺乏引起以上诸症遗尿可用灸法丹田位置:小腹部脐下2.5寸处〔或指小腹部〕32肚角

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两大筋操作:拿肚角

次数:3~5次作用:止腹痛主治与应用:受寒、伤食引起的腹痛、腹泻,及其它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肚角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两大筋33ThanksThanksThanksThanks34肩井位置: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筋肉处操作:拿、按次数:拿5次;按30~50次作用:发汗解表、宣通气血主治与应用:感冒无汗、惊厥、上肢抬举受限等发热无汗+二扇门久病者,总收法周通一身之气血肩井位置: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筋肉处35大椎位置: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操作:揉,提扯,挤捏次数:揉30~50次;捏挤、提扯至局部皮肤充血或紫红瘀斑作用:清热解表主治与应用:发热、项强、咳嗽等揉用于一般外感;捏挤、提扯用于热度较高者大椎位置: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36肺俞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操作:揉;分推〔又称分推肩胛骨〕次数:揉50~100次;分推100~200次。作用: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宣肺止咳〕主治与应用:一切肺疾,咳喘之症各种咳喘+肺经、揉膻中久咳,可蘸盐粉揉,收敛肺气;+补脾经,以培土生金气阴两伤,与补肾经、揉二马配伍肺俞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37脊柱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操作:推脊;捏脊次数:推100~300次;捏5遍作用:推能清热;捏脊能培元益气、调理气血、消积导滞主治与应用: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便秘等捏脊治疗先后天缺乏,与三关、脾土、肾经配合推脊治疗实热证捏脊常用作保健推拿脊柱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38七节骨位置:在第四腰椎与尾骨端成一直线操作:推上七节骨、推下七节骨次数:100~300次作用:止泻温阳、通便泻热主治与应用:泄泻、便秘、痢疾、脱肛等上推止泻,实热证不用下推通便,不用于虚寒症七节骨位置:在第四腰椎与尾骨端成一直线39龟尾位置:位于尾骨端操作:患儿仰卧,用中指或拇指端揉次数:揉100~300次作用:通调督脉,调理大肠主治与应用:泄泻、便秘、脱肛、遗尿等症作用平和龟尾位置:位于尾骨端40箕门〔足膀胱〕位置:在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操作:推;拿次数:推100~300次作用:利尿、清热;舒筋通络主治与应用:尿潴留、水泻、小便赤涩不利等;局部肌肉痿软推箕门性平和,利尿效穴拿箕门用于局部肌肉痿软箕门〔足膀胱〕位置:在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41足三里位置: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操作:按揉次数:50~100次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消食导滞主治与应用:腹胀、腹痛、呕吐腹泻、食欲不振、下肢痿软足阳明之合穴,属胃。善治脾胃大肠疾病局部用于下肢痿软足三里位置: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42三阴交位置:内踝尖直上三寸操作:按揉次数:100~200次作用:通经活络、通调水道、健脾利湿主治与应用:癃闭、遗尿、小便频数、短赤不利、下肢痹痛、惊风、消化不良按揉可“通血脉,治惊风〞,治疗下肢痿痹和惊风用于脾胃虚弱,与三里、脾土配伍用于泌尿系统疾病,与箕门、丹田配伍三阴交位置:内踝尖直上三寸43百虫位置:膝内缘上,肌肉丰厚处操作:拿,按揉次数:拿5次,按揉30~50次作用:通经活络、止抽搐〔属四肢〕主治与应用:下肢痿痹不用、惊风、抽搐按揉或轻拿,用于下肢痿软重拿治惊风抽搐百虫位置:膝内缘上,肌肉丰厚处44丰隆位置: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操作:揉次数:20~40次作用:化痰平喘、和胃降逆主治与应用:痰鸣气喘、咳嗽、呕吐等揉丰隆能和胃气、化痰湿痰涎壅盛咳嗽气喘,与揉膻中、运八卦、揉肺俞配伍痰湿中阻呕吐等,常与运八卦、清补脾土

、横纹推向板门等合用丰隆位置: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45后承山〔承山〕位置:腓肠肌腹下陷中操作:拿、推次数:拿3~5次;推30~50次作用:拿能止抽搐、通经络;推能升提止泻,顺气通便主治与应用:腿痛转筋、下肢痿软、惊风抽搐;气喘,腹泻便秘惊风拿至儿哭方止“热极吼喘,推下数遍〞—广意后承山〔承山〕位置:腓肠肌腹下陷中46涌泉位置:屈趾,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操作:向拇指方向直推,称推涌泉;用指端揉,称揉涌泉次数:推、揉各100~300次作用:引火归元、退虚热主治与应用:推能“引热下行〞,治疗阴虚火旺、五心烦热、夜啼等。揉涌泉能止吐泻推涌泉常和二马、内劳等配伍;左揉止吐,右揉止泻涌泉位置:屈趾,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47脾经位置:在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操作:推法。向心推—补脾经;离心推—清脾经;来回推—清补脾经次数:100~500次作用: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消食积、化痰涎主治与应用:体质虚弱、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呕吐、泄泻、伤食、痢疾、便秘、黄疸、痰湿、咳嗽、便血及斑、疹隐而不透等症补脾经用于脾胃虚弱、气血缺乏引起的各种病症宜补不宜清,体壮者方可用清脾经位置:在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48肝经位置:食指末节螺纹面操作:推法次数:100~500次作用:平肝泻火、解郁除烦、镇惊熄风主治与应用:惊风、目赤、烦躁不安、五心烦热、口苦咽干、头晕头痛、耳鸣等宜清不宜补,恐动肝风。假设肝虚应补那么须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肝经位置:食指末节螺纹面49心经位置:手中指末节螺纹面。操作:向心推--补心经;离心推--清心经次数:100~500次。作用:清热退心火主治与应用:高热面赤、神昏烦躁、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惊风、惊吓本穴宜清不宜补。需补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以防扰动心火心经位置:手中指末节螺纹面。50肺经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推法。离心推--清,向心推--补次数:100~500次。作用:疏风解表、止咳化痰。滋阴益气。主治与应用:感冒发热、咳嗽痰喘;肺气虚,阴虚。寒宜清,热亦宜清,惟虚补之肺经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51肾经

位置:在小指掌面稍偏尺侧,自小指尖直至掌根成一直线。操作:自掌根推至小指尖为补,称补肾经;自指端向指根直推为清,称清肾经。次数:100~500次。作用:滋肾壮阳、温养下元、强壮筋骨。主治与应用:先天缺乏、久病体虚、五更泄泻、遗尿、咳嗽等。宜补不宜清肾经位置:在小指掌面稍偏尺侧,自小指尖直至掌根成一直线。52大肠

位置:在食指桡侧缘,由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推法次数:100~300次作用:温中止泻、涩肠固脱;清热利湿导滞主治与应用:泄泻、痢疾、便秘、腹痛、脱肛等。

大肠位置:在食指桡侧缘,由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53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推法。次数:100~300次。作用:清热利尿、泌别清浊、滋阴补虚。

主治与应用:小便赤涩、尿闭、水泻、口舌生疮、午后潮热等。多用清法小肠位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54肾纹位置:操作:次数:作用:主治与应用:肾纹位置:55肾顶位置:在小指顶端。

操作:以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揉肾顶。

次数:100~500次。

作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主治与应用:自汗、盗汗、解颅等。

本穴为止汗要穴。阴虚盗汗配揉二马;气虚自汗配补脾经、补肺经等。肾顶位置:在小指顶端。56小横纹位置:操作:次数:作用:主治与应用:小横纹位置:57四横纹位置:手掌面,第二至第五指节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推四横纹;掐揉四横纹。次数:推100~300次;掐揉3~5次。

作用:退热除烦、调和气血、消胀散结。

应用:疳积、腹胀腹痛、气血不和、消化不良。掐之能退热除烦、散瘀结;推之能调中行气、和气血

四横纹位置:手掌面,第二至第五指节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58掌小横纹位置:操作:次数:作用:主治与应用:掌小横纹位置:59板门位置:在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推、揉。次数:各100~300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除腹胀、止吐泻。

应用:食欲不振、乳食内伤、腹胀、气喘、嗳气。

板门位置:在手掌大鱼际平面。60胃经位置:在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清胃经;补胃经。

次数:100~300次。

作用:清中焦湿热、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应用:恶心呕吐、烦渴善饥、呃逆、嗳气、吐血衄血、食欲不振、腹胀、口臭、便秘等

单用清法多。补法多和补脾经同用胃经位置:在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61内劳宫

位置:掌心中

操作:以拇指甲掐揉之,称掐揉内劳宫。

次数:揉100~300次;掐3~5次。

作用:清热除烦、熄风凉血。

主治与应用:发热、烦渴、口疮、便血、齿龈糜烂、虚烦内热。

属心包络,为清热除烦的效穴,善清心热内劳宫位置:掌心中62内八卦

位置:掌中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一圆圈,八卦穴即在此圆圈上

操作:运次数:100~500次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

主治与应用:善理气机。内八卦位置:掌中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63二扇门位置:在手背中指本节两旁陷中操作:揉二扇门、掐二扇门次数:揉100~500次;掐3~5次中作用:发汗透表、退热平喘主治与应用:伤风、感冒、发热无汗等发汗效穴二扇门位置:在手背中指本节两旁陷中64二马位置:在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操作:掐二人上马,揉上马

次数:掐3~5次;揉100~500次作用: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主治与应用:阴虚阳亢、潮热盗汗、烦躁、小便赤涩、牙痛、久病体虚

补肾滋阴的主穴

二马位置:在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65外劳宫

位置:在手背中,与内劳宫相对处操作:揉次数:100~300次作用: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发汗解表主治与应用:腹痛肠鸣、泄泻、鼻塞流涕主治一切寒症,不管外感、内伤皆宜外劳宫位置:在手背中,与内劳宫相对处66三关位置: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自桡侧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处,称推三关次数:100~500次作用:温阳散寒、益气活血主治与应用:性温,针对气虚阳虚最好三关位置: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67天河水

位置: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

次数:清100~500次;打5~20遍。

作用:清热解表、泻心火、除烦躁、润燥结主治与应用:外感发热、内热、潮热、烦躁不安、口渴、弄舌、惊风、口舌生疮、咳嗽、痰喘、咽痛等症。

清天河水清热而不伤阴,善清卫分、气分之热,虚、实热皆可用。

天河水位置: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68六腑

位置: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掌根成一直线操作:自肘关节推至掌根--称退六腑。

次数:100~500次作用: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与应用:高热、烦渴、惊风等一切实热证性寒大凉、善清营、血分之热

有时与三关配合六腑位置: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掌根成一直线69常用穴位----位置:操作:次数:作用:主治与应用:常用穴位----位置:70黄蜂入洞

操作:医者以左手扶患儿之头部,右手食、中二指入患儿鼻孔下缘,上下揉之次数:20—50次作用:发汗解表,宣通肺气开鼻窍主治与应用:鼻塞不通,急慢性鼻炎,发热无汗。本法大热黄蜂入洞操作:医者以左手扶患儿之头部,右手食、中二指入患儿71水底捞明月

操作:医者先以左手持患儿之四指,再以右手食、中二指固定患儿之拇指,然后以拇指自患儿小指尖,经坎宫推至内劳官轻轻拂起。

次数:30~50次。

作用:清热凉血,宁心除烦。

主治与应用: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性大凉而清热。善清三焦之热。

水底捞明月操作:医者先以左手持患儿之四指,再以右手食、中二72按弦走搓摩

操作:用双掌从儿两腋下至胁肋处自上而下直行搓摩

次数:50~100次作用:行气破结,理气化痰主治与应用:胸闷气促,咳嗽痰滞虚症慎用按弦走搓摩操作:用双掌从儿两腋下至胁肋处自上而下直行搓摩73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小儿推拿常用穴位74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点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特定穴位。小儿推拿专用多分布在四肢的肘膝关节以下,以手掌与手背为多,----“小儿百脉汇于两掌〞点、线、面形状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点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75天门位置:眉中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自眉心向额上交替直推,称为“开天门〞次数:30~50次天门位置:眉中至前发际成一直线76天门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主治与应用:外感。体弱者慎用天门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77坎宫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操作:自眉头起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或分头阴阳次数:30~50次坎宫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78坎宫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主治与应用:外感,头痛,惊风目赤。外感,四大手法合用惊风目赤,推后加掐坎宫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79太阳位置:眉梢后凹陷处操作:推;揉〔运〕,向眼运为补,向耳运为泻次数:30~50次太阳位置:眉梢后凹陷处80太阳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主治与应用:外感,头痛,惊风目赤,近视。推太阳多用于风热,运太阳常用于风寒外感表实用泻法,外感表虚用补法太阳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81耳后高骨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凹陷中操作:揉、掐、拿次数:30~50次,掐拿10次耳后高骨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凹陷中82耳后高骨作用:疏风解表,镇静安神主治与应用:外感头痛,惊风烦躁多用揉法,用于外感掐拿用于惊风耳后高骨作用:疏风解表,镇静安神83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四大手法开天门84人中位置: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操作:拇指甲掐次数:3~5次,或醒后即止作用:开窍醒神主治与应用:惊风、抽搐、昏厥等人中位置: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85百会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操作:按、揉、掐次数:按30~50次,揉100~200次,掐5~10次百会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86百会作用:升阳举陷、安神镇惊主治与应用:遗尿、脱肛、泄泻,头痛、惊风遗尿还可用灸法百会作用:升阳举陷、安神镇惊87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操作:推、刮次数:推100~500次,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天柱骨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88天柱骨

作用:祛风散寒、降逆止呕主治应用:外感、呕吐恶心、颈项僵痛退热效果好,可与二扇门合用治疗呕吐次数要多天柱骨作用:祛风散寒、降逆止呕89风池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操作:拿次数:5~10次作用: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主治与应用:感冒头痛、发热无汗、颈项强痛等症发汗力强,配二扇门,治外感无汗风池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90囟门〔囟风、囟会〕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骨陷中操作:推、揉、摩次数:推、揉各50~100次。摩3min作用:镇惊安神、温阳通窍主治与应用:头痛、惊风、预防感冒推揉镇惊安神,治疗头痛、惊风摩可以祛寒,预防治疗感冒囟门〔囟风、囟会〕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骨陷中91颊车位置:耳垂下一寸,下颌骨陷中操作:按、揉次数:揉50次,按10次作用:疏风、开窍、止痛主治与应用: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用按法。口眼歪斜用揉法颊车位置:耳垂下一寸,下颌骨陷中92迎香

位置: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操作:揉次数:50~100次作用:宣肺气、通鼻窍主治与应用:鼻塞不通、鼻流清涕、口眼歪斜、急、慢性鼻炎。替代黄蜂入洞迎香位置: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93桥弓位置:耳后翳风至缺盆成一直线,胸锁乳突肌处操作:揉、抹、拿次数:揉1~3分钟,抹20次,拿3~5次作用:行气活血,软坚散结,舒筋通络主治与应用:肌性斜颈抹—行气活血;揉—舒筋通络;拿—软坚散结桥弓位置:耳后翳风至缺盆成一直线,胸锁乳突肌处94天突位置: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中操作:按、揉、捏挤次数:按5~10次;揉50~100次;捏挤至皮下瘀血成红紫色为止天突位置: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中95天突作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降逆止呕主治与应用:气急、咳喘胸闷、恶心呕吐、咽痛主要用于痰涎壅盛所致痰喘,胃气上逆所致呕吐咽痛可用捏挤法天突作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降逆止呕96膻中〔心演〕位置: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操作:揉、下推、分推次数:50~100次膻中〔心演〕位置: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97膻中〔心演〕作用:宽胸理气、宣肺止咳化痰。降逆止呕主治与应用:所有肺疾及恶心呕吐、呃逆气等揉化痰,分宽胸,推降逆常与风门对揉上推令儿吐膻中〔心演〕作用:宽胸理气、宣肺止咳化痰。降逆止呕98乳旁、乳根位置:乳旁:乳头外侧旁开0.2寸乳根:乳头直下0.2寸,平第五肋间隙操作: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端揉次数:50~100次作用:宣肺理气,止咳化痰主治与应用:胸闷、痰喘咳嗽与膻中同揉乳旁、乳根位置:99中脘

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处操作:揉、摩、推次数:推或揉约100~300次;摩约5分钟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降逆止呕主治与应用:腹痛、腹胀、食积、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嗳气等摩揉健脾消食下推降逆止呕。〔下推为补,上推为清〕中脘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处100腹位置:腹部操作:分推,摩次数:分推100~300次;摩5分钟腹位置:腹部101腹作用:消食化滞、降逆止呕、健脾止泻、通便主治与应用: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分推腹阴阳能降逆止呕、和胃消食。顺摩通便,逆摩止泻腹作用:消食化滞、降逆止呕、健脾止泻、通便102胁肋

位置: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操作:自患儿两腋下搓摩至平天枢处,称为搓摩胁肋次数:100~300次作用:宽胸理气、宣肺止咳化痰主治与应用:胸闷气喘胁肋位置: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103天枢位置:脐旁2寸操作:揉次数:100~300次作用:疏调大肠,理气消滞主治与应用:腹胀、腹痛、腹泻、痢疾、便秘、食积不化大肠募穴。主要针对气滞食滞引起的胃肠道病症天枢位置:脐旁2寸104丹田位置:小腹部脐下2.5寸处〔或指小腹部〕操作:摩、揉、灸次数:摩3~5分钟;揉100次作用:培肾固本、温补下元、泌别清浊主治与应用:腹痛、遗尿、脱肛、腹泻、癃闭等用于先天缺乏引起以上诸症遗尿可用灸法丹田位置:小腹部脐下2.5寸处〔或指小腹部〕105肚角

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两大筋操作:拿肚角

次数:3~5次作用:止腹痛主治与应用:受寒、伤食引起的腹痛、腹泻,及其它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肚角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两大筋106ThanksThanksThanksThanks107肩井位置: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筋肉处操作:拿、按次数:拿5次;按30~50次作用:发汗解表、宣通气血主治与应用:感冒无汗、惊厥、上肢抬举受限等发热无汗+二扇门久病者,总收法周通一身之气血肩井位置: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筋肉处108大椎位置: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操作:揉,提扯,挤捏次数:揉30~50次;捏挤、提扯至局部皮肤充血或紫红瘀斑作用:清热解表主治与应用:发热、项强、咳嗽等揉用于一般外感;捏挤、提扯用于热度较高者大椎位置: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109肺俞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操作:揉;分推〔又称分推肩胛骨〕次数:揉50~100次;分推100~200次。作用: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宣肺止咳〕主治与应用:一切肺疾,咳喘之症各种咳喘+肺经、揉膻中久咳,可蘸盐粉揉,收敛肺气;+补脾经,以培土生金气阴两伤,与补肾经、揉二马配伍肺俞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10脊柱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操作:推脊;捏脊次数:推100~300次;捏5遍作用:推能清热;捏脊能培元益气、调理气血、消积导滞主治与应用: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便秘等捏脊治疗先后天缺乏,与三关、脾土、肾经配合推脊治疗实热证捏脊常用作保健推拿脊柱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111七节骨位置:在第四腰椎与尾骨端成一直线操作:推上七节骨、推下七节骨次数:100~300次作用:止泻温阳、通便泻热主治与应用:泄泻、便秘、痢疾、脱肛等上推止泻,实热证不用下推通便,不用于虚寒症七节骨位置:在第四腰椎与尾骨端成一直线112龟尾位置:位于尾骨端操作:患儿仰卧,用中指或拇指端揉次数:揉100~300次作用:通调督脉,调理大肠主治与应用:泄泻、便秘、脱肛、遗尿等症作用平和龟尾位置:位于尾骨端113箕门〔足膀胱〕位置:在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操作:推;拿次数:推100~300次作用:利尿、清热;舒筋通络主治与应用:尿潴留、水泻、小便赤涩不利等;局部肌肉痿软推箕门性平和,利尿效穴拿箕门用于局部肌肉痿软箕门〔足膀胱〕位置:在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114足三里位置: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操作:按揉次数:50~100次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消食导滞主治与应用:腹胀、腹痛、呕吐腹泻、食欲不振、下肢痿软足阳明之合穴,属胃。善治脾胃大肠疾病局部用于下肢痿软足三里位置: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115三阴交位置:内踝尖直上三寸操作:按揉次数:100~200次作用:通经活络、通调水道、健脾利湿主治与应用:癃闭、遗尿、小便频数、短赤不利、下肢痹痛、惊风、消化不良按揉可“通血脉,治惊风〞,治疗下肢痿痹和惊风用于脾胃虚弱,与三里、脾土配伍用于泌尿系统疾病,与箕门、丹田配伍三阴交位置:内踝尖直上三寸116百虫位置:膝内缘上,肌肉丰厚处操作:拿,按揉次数:拿5次,按揉30~50次作用:通经活络、止抽搐〔属四肢〕主治与应用:下肢痿痹不用、惊风、抽搐按揉或轻拿,用于下肢痿软重拿治惊风抽搐百虫位置:膝内缘上,肌肉丰厚处117丰隆位置: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操作:揉次数:20~40次作用:化痰平喘、和胃降逆主治与应用:痰鸣气喘、咳嗽、呕吐等揉丰隆能和胃气、化痰湿痰涎壅盛咳嗽气喘,与揉膻中、运八卦、揉肺俞配伍痰湿中阻呕吐等,常与运八卦、清补脾土

、横纹推向板门等合用丰隆位置: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118后承山〔承山〕位置:腓肠肌腹下陷中操作:拿、推次数:拿3~5次;推30~50次作用:拿能止抽搐、通经络;推能升提止泻,顺气通便主治与应用:腿痛转筋、下肢痿软、惊风抽搐;气喘,腹泻便秘惊风拿至儿哭方止“热极吼喘,推下数遍〞—广意后承山〔承山〕位置:腓肠肌腹下陷中119涌泉位置:屈趾,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操作:向拇指方向直推,称推涌泉;用指端揉,称揉涌泉次数:推、揉各100~300次作用:引火归元、退虚热主治与应用:推能“引热下行〞,治疗阴虚火旺、五心烦热、夜啼等。揉涌泉能止吐泻推涌泉常和二马、内劳等配伍;左揉止吐,右揉止泻涌泉位置:屈趾,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120脾经位置:在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操作:推法。向心推—补脾经;离心推—清脾经;来回推—清补脾经次数:100~500次作用: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消食积、化痰涎主治与应用:体质虚弱、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呕吐、泄泻、伤食、痢疾、便秘、黄疸、痰湿、咳嗽、便血及斑、疹隐而不透等症补脾经用于脾胃虚弱、气血缺乏引起的各种病症宜补不宜清,体壮者方可用清脾经位置:在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121肝经位置:食指末节螺纹面操作:推法次数:100~500次作用:平肝泻火、解郁除烦、镇惊熄风主治与应用:惊风、目赤、烦躁不安、五心烦热、口苦咽干、头晕头痛、耳鸣等宜清不宜补,恐动肝风。假设肝虚应补那么须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肝经位置:食指末节螺纹面122心经位置:手中指末节螺纹面。操作:向心推--补心经;离心推--清心经次数:100~500次。作用:清热退心火主治与应用:高热面赤、神昏烦躁、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惊风、惊吓本穴宜清不宜补。需补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以防扰动心火心经位置:手中指末节螺纹面。123肺经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推法。离心推--清,向心推--补次数:100~500次。作用:疏风解表、止咳化痰。滋阴益气。主治与应用:感冒发热、咳嗽痰喘;肺气虚,阴虚。寒宜清,热亦宜清,惟虚补之肺经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124肾经

位置:在小指掌面稍偏尺侧,自小指尖直至掌根成一直线。操作:自掌根推至小指尖为补,称补肾经;自指端向指根直推为清,称清肾经。次数:100~500次。作用:滋肾壮阳、温养下元、强壮筋骨。主治与应用:先天缺乏、久病体虚、五更泄泻、遗尿、咳嗽等。宜补不宜清肾经位置:在小指掌面稍偏尺侧,自小指尖直至掌根成一直线。125大肠

位置:在食指桡侧缘,由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推法次数:100~300次作用:温中止泻、涩肠固脱;清热利湿导滞主治与应用:泄泻、痢疾、便秘、腹痛、脱肛等。

大肠位置:在食指桡侧缘,由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126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推法。次数:100~300次。作用:清热利尿、泌别清浊、滋阴补虚。

主治与应用:小便赤涩、尿闭、水泻、口舌生疮、午后潮热等。多用清法小肠位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127肾纹位置:操作:次数:作用:主治与应用:肾纹位置:128肾顶位置:在小指顶端。

操作:以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揉肾顶。

次数:100~500次。

作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主治与应用:自汗、盗汗、解颅等。

本穴为止汗要穴。阴虚盗汗配揉二马;气虚自汗配补脾经、补肺经等。肾顶位置:在小指顶端。129小横纹位置:操作:次数:作用:主治与应用:小横纹位置:130四横纹位置:手掌面,第二至第五指节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推四横纹;掐揉四横纹。次数:推100~300次;掐揉3~5次。

作用:退热除烦、调和气血、消胀散结。

应用:疳积、腹胀腹痛、气血不和、消化不良。掐之能退热除烦、散瘀结;推之能调中行气、和气血

四横纹位置:手掌面,第二至第五指节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131掌小横纹位置:操作:次数:作用:主治与应用:掌小横纹位置:132板门位置:在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推、揉。次数:各100~300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除腹胀、止吐泻。

应用:食欲不振、乳食内伤、腹胀、气喘、嗳气。

板门位置:在手掌大鱼际平面。133胃经位置:在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清胃经;补胃经。

次数:100~300次。

作用:清中焦湿热、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应用:恶心呕吐、烦渴善饥、呃逆、嗳气、吐血衄血、食欲不振、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