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与发展前景讲义课件_第1页
两岸关系与发展前景讲义课件_第2页
两岸关系与发展前景讲义课件_第3页
两岸关系与发展前景讲义课件_第4页
两岸关系与发展前景讲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岸关系与发展前景ppt与演讲稿小组成员:2012310200214顾少强(制作ppt)2012310200220李友林(写演讲稿)2012310200212郑康(找资料并整理)指导老师:彭慧蓉两岸关系与发展前景ppt与演讲稿小组成员:201231020两岸关系与发展前景应用化学1202班小组成员:郑康李友林顾少强两岸关系与发展前景应用化学1202班两岸关系与发展前景讲义前言中国台湾省(英文:TaiwanProvinceofChina),简称“台”,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和广东两省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由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构成,1949年后所称的台湾地区还包括靠近大陆的金门与马祖等岛屿,为中国的“多岛之省”,其中台湾岛面积为35873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90%以上,是中国第一大岛。前言中国台湾省(英文:TaiwanProvinceof前言自1949年台湾问题形成以来,大陆方面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历史新时期。《告台湾同胞书》就是在这个重要历史背景下发表的。30年来,大陆方面为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邓小平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前言自1949年台湾问题形成以来,大陆方面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两岸关系与发展前景第一篇坎坷征程

第二篇新国新政

第三篇发展前景两岸关系与发展前景第一篇坎坷征程第一篇坎坷征程古代台海关系有史记载大陆与台湾第一次交往是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派卫温去当时的夷洲即今天的台湾,之后的许多朝代都与台湾地区有交往,但交往的领域有限但是在元朝之前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硫球(台湾)的管辖,台湾正式归属中华版图内。夷洲第一篇坎坷征程古代台海关系夷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趁明王朝腐败无能,侵占了台湾,开始了对台湾的殖民统治。1661年4月,郑成功率领两万余名将士跨过海峡,经过数月英勇战斗,打败侵占台湾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公元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打败刘国轩,郑克爽向清政府称臣,祖国实现统一。1684年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施琅雕塑第一篇坎坷征程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趁明王朝腐败无能,侵占了台湾,开始了对台第一篇坎坷征程1840年→一声炮响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从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继中英《南京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略中国。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以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输掉了这场战争,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又一次被分离出祖国。日本开始了对台湾半个世纪的占领与掠夺.第一篇坎坷征程1840年→一声炮响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第一篇坎坷征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作为战胜国收回了台湾的主权。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经过三年的奋战,蒋介石集团被迫撤防台湾岛,从此台湾又一次脱离祖国,国家再次分裂。第一篇坎坷征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作为战胜国第一篇坎坷征程在日本占领台湾49年中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组织起一次又一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培育和展示了台湾人民武装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保卫自己的民族权益、捍卫自己的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日统台湾地图第一篇坎坷征程在日本占领台湾49年中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彰显了台湾人民对祖国血脉深情和早日回归祖国的殷切期盼。虽然经历了数次的分离家恨国仇,中央政府一次次把台湾拱手割让,但对于台湾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家的统一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认识,分裂中国的目的是不会实现的,也更不会有今天类似于“两国论”的言论。第一篇坎坷征程彰显了台湾人民对祖国血脉深情和早日回归祖国的殷切期盼。虽然经第二篇新国新政建国初期(毛泽东)时代的两岸关系邓小平时期的两岸关系江泽民时期的两岸关系胡锦涛时期的两岸关系第二篇新国新政建国初期(毛泽东)时代的两岸关系第二篇新国新政建国之后我党对台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所制定、出台的不同方针政策,都是非常慎重的并充分考虑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和两岸形势的客观现实,充分尊重和照顾了两岸同胞的感情和根本利益的,争取能够早日实现国家统一。第二篇新国新政建国之后我党对台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第二篇新国新政建国初期(毛泽东)时代的两岸关系建国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准备军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也筹划着用和平谈判方式解决但限于当时的国内外环境还无法将这一主张进一步系统化和理论化。第二篇新国新政建国初期(毛泽东)时代的两岸关系第二篇新国新政1956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院会上宣布“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中央随即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平解放台湾工作的指示》,周恩来将毛泽东及中央的政策概括为“一纲四目”。第二篇新国新政1956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院会上宣布“第二篇新国新政“一纲”——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原则问题,不容商量。“四目”——具体的操作方案:一、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二、台湾所有军政费用和经济建设一切费用的不足部分,全部由中央政府拨付;第二篇新国新政“一纲”——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原第二篇新国新政三、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等到时机成熟后,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后再进行;四、双方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的事情。并指出,今日台湾问题之首要关键,在于促成国共第三次合作,使海峡两岸实现统一。只要海峡两岸实现统一,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台湾领导人意见妥善处理。第二篇新国新政三、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等到时机成熟后,第二篇新国新政邓小平时期的两岸关系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第二篇新国新政邓小平时期的两岸关系第二篇新国新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同志等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在毛泽东关于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第二篇新国新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第二篇新国新政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之后,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1987年→经济合作蓬勃发展1987年底,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合作蓬勃发展。第二篇新国新政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7年→第二篇新国新政1992年→九二共识确立

1992年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的”九二共识”确立;共识确立后从原则上排除了事务商谈中的主要障碍,使双方很快就“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和“海峡两岸挂号凼件遗失查询及补偿”问题达成协议。第二篇新国新政1992年→九二共识确立第二篇新国新政江泽民时期的两岸关系进入90年代以后,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陈水扁都逐步背离一个中国原则,极力推行以“两个中国”为核心的分裂政策,严重损害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李登辉陈水扁第二篇新国新政江泽民时期的两岸关系李登辉陈水扁第二篇新国新政经济上政治上以“三通”促统一,通过扩大两岸经贸联系,加强经济融合1990年中共中央对台工作会议特别提出了经贸工作在整个对台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强调要加强两岸的经贸联系。

以“八项政治主张”推进统一,通过“会谈”发展两岸关系,此外在文化、外交上都作出积极努力,而这些对台湾政策方面都有所创造,有所发展。第二篇新国新政经济上政治上以“三通”促统一,以“八项政治主第二篇新国新政江泽民主席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将继续促进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推动两岸人民的往来和多个领域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大力发展两岸的经济合作,共同振兴民族经济。”并在其“八项主张”中强调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提出“不以政治分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的主张。第二篇新国新政江泽民主席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将继续促第二篇新国新政1990年6月11日江泽民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说,只要双方坐下来,真正本着一个中国的原则商谈祖国统一,而不是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国两府”,一切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讨论、商量。1992年10月12日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国共在商谈中,可以吸收两岸其它政党、团体和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第二篇新国新政1990年6月11日第二篇新国新政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第二篇新国新政1995年1月30日第二篇新国新政1991年12月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海协与台湾的海基会经过会谈,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篇新国新政1991年12月第二篇新国新政1993年4月27-29日,两岸高层人士以民间名义公开进行最高层次的会谈——“汪辜会谈”。“汪辜会谈”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第二篇新国新政1993年4月27-29日,两岸高层人第二篇新国新政在外交文化方面,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这一时期党中央领导人在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立场的同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缓和中美两国关系的政治气氛的措施,迫使美国政府改变了原来的立场,通过改善中美关系来遏制“台独”分子的嚣张气焰。第二篇新国新政在外交文化方面,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第二篇新国新政

胡锦涛时期的两岸关系进入新世纪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与“台独”势力猖獗和国民党重新执政的新形势,以胡锦涛主席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继续贯彻“一个中国”原则,对台工作更加灵活务实,更加成熟自信,采取积极措施继续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提出了许多新思维、新政策、新做法,在调整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第二篇新国新政胡锦涛时期的两岸关系第二篇新国新政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正式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一原则主张纳入报告。第二篇新国新政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正第二篇新国新政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界委员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同胞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第二篇新国新政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第二篇新国新政这四个“决不”,从战略高度准确地把握了台海局势及其变化,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的坚定立场,显示了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真诚愿望,贯穿了“以人为本”、真心实意为台湾民众谋福利的深情厚意,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务实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思路,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第二篇新国新政这四个“决不”,从战略高度准确地把握了台海局第二篇新国新政

2005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第二篇新国新政2005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第二篇新国新政随后在2005年4月26日和5月5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中共中央及胡锦涛总书记邀请,率团先后来大陆参访,促成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转折。第二篇新国新政随后在2005年4月26日和5月5日,中国国第二篇新国新政近几年来,面对新的形势,中国共产党还刻意淡化“和平统一”的一贯政策宣示,适时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思维。2007年11月,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第二篇新国新政近几年来,面对新的形势,中国共产党还刻意淡化第二篇新国新政2008年3月,胡锦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再次发表了重要讲话,呼吁“两岸同胞团结起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次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高到了“主题”的高度。第二篇新国新政2008年3月,胡锦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一第二篇新国新政2008年6月、11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两度在北京和台湾会谈,会谈取得了重大突破,两岸“三通”基本实现,两岸综合经济协定签订在即。第二篇新国新政2008年6月、11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海第三篇发展前景2008年至2010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经过三年不断的努力在2010年9月11日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是两岸关系重要的里程碑,开启了两岸关系的历史新篇章。第三篇发展前景2008年至2010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财第三篇发展前景在两岸关系紧张的10余年中两岸经贸交流日趋多元化、制度化,经济发展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取得可喜的成就,但是在文化方面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文化交流如未能跟上经贸交流的脚步,致使经贸文化交流出现跛脚或滞后现象,可以说两岸的文化交流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第三篇发展前景在两岸关系紧张的10余年中两岸经贸交流日趋第三篇发展前景从2008年6月恢复制度化协商以来,已签署了14项协议,并发布1项陆资来台声明,但大多数是属于经济议题,并没有碰触到文化议题。2008年底国共第4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即把文化议题列为两岸未来重要交流的议题,并且在2009年7月的第5届国共论坛中,即以文化议题为重点。此外,两岸重要人士在不同场合中,也异口同声强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第三篇发展前景从2008年6月恢复制度化协商以来,已签署第三篇发展前景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两岸文化交流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视觉与表演艺术、文化资产、博物馆、民俗文化等,也包括文化行政与设计的相互考察。第三篇发展前景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两岸文化交流的内容十分丰总之,面对21世纪全球竞争的白热化,如何发挥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是两岸同胞必须共同思考与努力的。今后的两岸文化交流,应以更开放的胸襟、更谦虚的态度,互相学习、截长补短、求同存异。如此不仅可以增进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加深双方的情谊,也可以丰富两岸民众的精神生活,提升两岸人民的人文素养与竞争力。第三篇发展前景总之,面对21世纪全球竞争的白热化,如何发挥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第三篇发展前景构筑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平台增进双方互信基础创造和平发展新局面两岸文化交流的目的进而第三篇发展前景构筑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平台增进双方互信基础第三篇发展前景在之前的文化交流仅仅停留在表面,当时并不具备文化精神与价值层面探讨的条件,今天的两岸文化交流就有了更高的使命——文化精神与价值的交流。两岸的经济结合和利益的融合已是十分的广泛和深入,也得到两岸同胞的普遍认同和支持,但这不直接而且必然地带来两岸同胞的认同感差距的缩小,两岸民众的国家认同感差距仍在持续扩大中,台湾同胞国家认同混乱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第三篇发展前景在之前的文化交流仅仅停留在表面,当时并不具第三篇发展前景在历史上的中国,文化认同几乎就等同于国家认同,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纽带,维系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中断,延绵至今。因而海峡两岸的交化交流、合作与整合,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中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岸歌手同台献艺第三篇发展前景在历史上的中国,文化认同几乎就等同于国家认第三篇发展前景

随着岛内形势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两岸文化交流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两岸文化交流出现了积极发展的势头,抓住这样的机遇,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第三篇发展前景随着岛内形势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两岸文化结束语血浓于水,海峡两岸本属同宗一脉相承,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那是海峡两岸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几百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过于短暂,过去的就让他成为历史,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前世之事后事之师,在我们要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当代的中国正在昂首阔步地走在世界的最前方,祖国的强大对于我们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国家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我们海峡两岸会朝着同一个方向迈进。结束语血浓于水,海峡两岸本属同宗一脉相承,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谢谢观赏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祖国早日统一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祖国早日统一两岸关系与发展前景ppt与演讲稿小组成员:2012310200214顾少强(制作ppt)2012310200220李友林(写演讲稿)2012310200212郑康(找资料并整理)指导老师:彭慧蓉两岸关系与发展前景ppt与演讲稿小组成员:201231020两岸关系与发展前景应用化学1202班小组成员:郑康李友林顾少强两岸关系与发展前景应用化学1202班两岸关系与发展前景讲义前言中国台湾省(英文:TaiwanProvinceofChina),简称“台”,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和广东两省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由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构成,1949年后所称的台湾地区还包括靠近大陆的金门与马祖等岛屿,为中国的“多岛之省”,其中台湾岛面积为35873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90%以上,是中国第一大岛。前言中国台湾省(英文:TaiwanProvinceof前言自1949年台湾问题形成以来,大陆方面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历史新时期。《告台湾同胞书》就是在这个重要历史背景下发表的。30年来,大陆方面为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邓小平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前言自1949年台湾问题形成以来,大陆方面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两岸关系与发展前景第一篇坎坷征程

第二篇新国新政

第三篇发展前景两岸关系与发展前景第一篇坎坷征程第一篇坎坷征程古代台海关系有史记载大陆与台湾第一次交往是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派卫温去当时的夷洲即今天的台湾,之后的许多朝代都与台湾地区有交往,但交往的领域有限但是在元朝之前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硫球(台湾)的管辖,台湾正式归属中华版图内。夷洲第一篇坎坷征程古代台海关系夷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趁明王朝腐败无能,侵占了台湾,开始了对台湾的殖民统治。1661年4月,郑成功率领两万余名将士跨过海峡,经过数月英勇战斗,打败侵占台湾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公元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打败刘国轩,郑克爽向清政府称臣,祖国实现统一。1684年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施琅雕塑第一篇坎坷征程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趁明王朝腐败无能,侵占了台湾,开始了对台第一篇坎坷征程1840年→一声炮响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从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继中英《南京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略中国。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以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输掉了这场战争,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又一次被分离出祖国。日本开始了对台湾半个世纪的占领与掠夺.第一篇坎坷征程1840年→一声炮响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第一篇坎坷征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作为战胜国收回了台湾的主权。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经过三年的奋战,蒋介石集团被迫撤防台湾岛,从此台湾又一次脱离祖国,国家再次分裂。第一篇坎坷征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作为战胜国第一篇坎坷征程在日本占领台湾49年中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组织起一次又一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培育和展示了台湾人民武装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保卫自己的民族权益、捍卫自己的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日统台湾地图第一篇坎坷征程在日本占领台湾49年中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彰显了台湾人民对祖国血脉深情和早日回归祖国的殷切期盼。虽然经历了数次的分离家恨国仇,中央政府一次次把台湾拱手割让,但对于台湾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家的统一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认识,分裂中国的目的是不会实现的,也更不会有今天类似于“两国论”的言论。第一篇坎坷征程彰显了台湾人民对祖国血脉深情和早日回归祖国的殷切期盼。虽然经第二篇新国新政建国初期(毛泽东)时代的两岸关系邓小平时期的两岸关系江泽民时期的两岸关系胡锦涛时期的两岸关系第二篇新国新政建国初期(毛泽东)时代的两岸关系第二篇新国新政建国之后我党对台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所制定、出台的不同方针政策,都是非常慎重的并充分考虑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和两岸形势的客观现实,充分尊重和照顾了两岸同胞的感情和根本利益的,争取能够早日实现国家统一。第二篇新国新政建国之后我党对台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第二篇新国新政建国初期(毛泽东)时代的两岸关系建国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准备军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也筹划着用和平谈判方式解决但限于当时的国内外环境还无法将这一主张进一步系统化和理论化。第二篇新国新政建国初期(毛泽东)时代的两岸关系第二篇新国新政1956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院会上宣布“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中央随即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平解放台湾工作的指示》,周恩来将毛泽东及中央的政策概括为“一纲四目”。第二篇新国新政1956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院会上宣布“第二篇新国新政“一纲”——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原则问题,不容商量。“四目”——具体的操作方案:一、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二、台湾所有军政费用和经济建设一切费用的不足部分,全部由中央政府拨付;第二篇新国新政“一纲”——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原第二篇新国新政三、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等到时机成熟后,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后再进行;四、双方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的事情。并指出,今日台湾问题之首要关键,在于促成国共第三次合作,使海峡两岸实现统一。只要海峡两岸实现统一,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台湾领导人意见妥善处理。第二篇新国新政三、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等到时机成熟后,第二篇新国新政邓小平时期的两岸关系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第二篇新国新政邓小平时期的两岸关系第二篇新国新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同志等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在毛泽东关于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第二篇新国新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第二篇新国新政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之后,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1987年→经济合作蓬勃发展1987年底,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合作蓬勃发展。第二篇新国新政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7年→第二篇新国新政1992年→九二共识确立

1992年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的”九二共识”确立;共识确立后从原则上排除了事务商谈中的主要障碍,使双方很快就“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和“海峡两岸挂号凼件遗失查询及补偿”问题达成协议。第二篇新国新政1992年→九二共识确立第二篇新国新政江泽民时期的两岸关系进入90年代以后,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陈水扁都逐步背离一个中国原则,极力推行以“两个中国”为核心的分裂政策,严重损害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李登辉陈水扁第二篇新国新政江泽民时期的两岸关系李登辉陈水扁第二篇新国新政经济上政治上以“三通”促统一,通过扩大两岸经贸联系,加强经济融合1990年中共中央对台工作会议特别提出了经贸工作在整个对台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强调要加强两岸的经贸联系。

以“八项政治主张”推进统一,通过“会谈”发展两岸关系,此外在文化、外交上都作出积极努力,而这些对台湾政策方面都有所创造,有所发展。第二篇新国新政经济上政治上以“三通”促统一,以“八项政治主第二篇新国新政江泽民主席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将继续促进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推动两岸人民的往来和多个领域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大力发展两岸的经济合作,共同振兴民族经济。”并在其“八项主张”中强调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提出“不以政治分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的主张。第二篇新国新政江泽民主席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将继续促第二篇新国新政1990年6月11日江泽民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说,只要双方坐下来,真正本着一个中国的原则商谈祖国统一,而不是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国两府”,一切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讨论、商量。1992年10月12日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国共在商谈中,可以吸收两岸其它政党、团体和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第二篇新国新政1990年6月11日第二篇新国新政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第二篇新国新政1995年1月30日第二篇新国新政1991年12月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海协与台湾的海基会经过会谈,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篇新国新政1991年12月第二篇新国新政1993年4月27-29日,两岸高层人士以民间名义公开进行最高层次的会谈——“汪辜会谈”。“汪辜会谈”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第二篇新国新政1993年4月27-29日,两岸高层人第二篇新国新政在外交文化方面,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这一时期党中央领导人在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立场的同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缓和中美两国关系的政治气氛的措施,迫使美国政府改变了原来的立场,通过改善中美关系来遏制“台独”分子的嚣张气焰。第二篇新国新政在外交文化方面,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第二篇新国新政

胡锦涛时期的两岸关系进入新世纪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与“台独”势力猖獗和国民党重新执政的新形势,以胡锦涛主席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继续贯彻“一个中国”原则,对台工作更加灵活务实,更加成熟自信,采取积极措施继续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提出了许多新思维、新政策、新做法,在调整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第二篇新国新政胡锦涛时期的两岸关系第二篇新国新政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正式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一原则主张纳入报告。第二篇新国新政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正第二篇新国新政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界委员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同胞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第二篇新国新政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第二篇新国新政这四个“决不”,从战略高度准确地把握了台海局势及其变化,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的坚定立场,显示了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真诚愿望,贯穿了“以人为本”、真心实意为台湾民众谋福利的深情厚意,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务实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思路,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第二篇新国新政这四个“决不”,从战略高度准确地把握了台海局第二篇新国新政

2005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第二篇新国新政2005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第二篇新国新政随后在2005年4月26日和5月5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中共中央及胡锦涛总书记邀请,率团先后来大陆参访,促成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转折。第二篇新国新政随后在2005年4月26日和5月5日,中国国第二篇新国新政近几年来,面对新的形势,中国共产党还刻意淡化“和平统一”的一贯政策宣示,适时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思维。2007年11月,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第二篇新国新政近几年来,面对新的形势,中国共产党还刻意淡化第二篇新国新政2008年3月,胡锦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再次发表了重要讲话,呼吁“两岸同胞团结起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次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高到了“主题”的高度。第二篇新国新政2008年3月,胡锦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一第二篇新国新政2008年6月、11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两度在北京和台湾会谈,会谈取得了重大突破,两岸“三通”基本实现,两岸综合经济协定签订在即。第二篇新国新政2008年6月、11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海第三篇发展前景2008年至2010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经过三年不断的努力在2010年9月11日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是两岸关系重要的里程碑,开启了两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