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三古诗文与文言文专题9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1页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三古诗文与文言文专题9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2页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三古诗文与文言文专题9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3页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三古诗文与文言文专题9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4页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三古诗文与文言文专题9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RTTWO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PARTTWO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1中考真题纵览年份区域分值考查篇目考点分布2018年淮安5题20分《核舟记》与“伞灯”对比朗读停顿、文言词语、翻译句子、内容理解宿迁4题14分《贞观政要》课外单篇阅读文言词语、翻译句子、朗读停顿、内容理解连云港4题16分《岳飞》课外单篇阅读文言词语、翻译句子、朗读停顿、内容理解中考真题纵览年份区域分值考查篇目考点分布淮安5题20分《核舟2中考真题纵览2017年淮安5题20分《曹刿论战》与《资治通鉴》篇目对比朗读停顿、文言词语、翻译句子、写法鉴赏、对比探究宿迁4题12分《战国策·赵策》课外单篇阅读文言词语、翻译句子、朗读停顿、内容理解连云港5题16分《项羽本纪》课外单篇阅读文言词语、朗读停顿、翻译句子、成语出处、人物形象(续表)中考真题纵览淮安5题20分《曹刿论战》与《资治通鉴》朗读停顿3中考真题纵览2016年淮安5题20分《小石潭记》和《游媚笔泉记》对比朗读停顿、文言词语、翻译句子、内容理解、写法对比探究宿迁4题10分《资治通鉴》选文课外单篇文言词语、翻译句子、朗读停顿、内容理解、人物形象连云港4题16分《汉书》选文课外单篇文言词语、翻译句子、朗读停顿、人物形象(续表)中考真题纵览淮安5题20分《小石潭记》和《游媚笔朗读停顿、文4中考真题纵览2015年淮安4题16分《出师表》与《史记·淮阴侯列传》对比文言词语、翻译句子、内容理解、人物特点对比宿迁4题9分《旧唐书》柳宗元传文言词语、翻译句子、朗读停顿、内容理解连云港4题15分《乐羊子妻》课外单篇文言词语、翻译句子、朗读停顿、内容理解(续表)中考真题纵览淮安4题16分《出师表》与《史记·淮文言词语、翻5中考真题纵览2014年淮安4题17分《晏子使楚》与《送东阳马生序》对比文言词语、翻译句子、写法鉴赏、人物形象对比宿迁3题10分《陈涉世家》《项羽本纪》对比文言词语、翻译句子、人物性格对比、写法对比连云港4题14分《周处》课外单篇文言词语、朗读停顿、翻译句子、内容理解(续表)中考真题纵览淮安4题17分《晏子使楚》与《送东阳文言词语、翻6中考真题纵览【考情总结】(1)考查特点:淮安中考本考点近5年均为课内外对比阅读,分值近三年稳定在5题20分;宿迁中考本考点近4年以课外单篇为主,分值在9-14分;连云港中考本考点近5年以考查课外单篇为主,分值在14-16分。

(2)选材特点:从文体特征上看,淮安中考本考点选材近五年说明类、游记类、议论类、人物类都涉及;宿迁和连云港考查课外单篇以政论类、传记类为主,文言文阅读选材内容很广,但都体现了“浅易”的要求:文不甚深,篇不甚长,“浅”而不薄,对初中毕业生来说,阅读不太困难。

(3)考点分布:考点分布方面,文言词语、朗读停顿、翻译句子是必考题型,近三年非常固定,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写法特点、对比探究等考点根据选材内容不同频次出现。

中考真题纵览【考情总结】7中考真题纵览

(4)备考方向:备考方向仍然要把基础当作复习重点,解释词语、翻译句子、朗读停顿不容忽视,内容理解也是常考题,要求考生能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主要情感等方面有自己的理解。人物分析重点学会能结合文章人物的行为事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评价拓展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有自己的阅读感悟和体验。手法探究要求考生能识别文章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并结合内容说出它的表达作用。中考真题纵览(4)备考方向:备考方向仍然要把基础当作复习8考点技法突破第1讲朗读停顿、文言词语、翻译句子真题体验考点技法突破第1讲朗读停顿、文言词语、翻译句子真题体验9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三古诗文与文言文专题9文言文阅读课件10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三古诗文与文言文专题9文言文阅读课件11【答案】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初读句子,感知到这是一个主谓句,对于主谓短语,主谓之间要分开,所以断句为: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答案】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12【答案】①雕刻(做)

②依据③有的④大约【解析】考查文言文的词语掌握能力。①根据语境可得知,“为”是动词,后面是“宫室”,所以翻译为:雕刻(做)。②“因势象形”可根据我们熟知的成语“因势利导”,推断为依据。③“或”一般翻译为“有的人”或者“有时候”,此处根据上下文翻译为“有的”。④根据我们学过的“高可二黍许”推断出答案是“大约”。【答案】①雕刻(做)②依据③有的④大约【解析】考查文言13【答案】①(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②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长。③每每伞灯经过的地方,(游行队伍)连绵好几里,(伞灯)发出耀眼的光亮,就像在白天一样。【考点三】翻译句子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尝贻余核舟一。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③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①尝,曾经;贻,赠送;注意句式:补充主语“他”和定语后置句“核舟一”。②逐字对译,注意:舟首尾指船头至船尾,奇,零数,指多一点。③逐字对译,注意重点词语:“数”,几;“绵亘”,绵延,“昼”,白天。【答案】①(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考点三】翻14【考点四】内容理解(见第2讲)4.请简要说说[甲]文画线部分是如何体现“奇巧”二字的。(4分)

【答案】活(窗开关自如)、多(内容丰富)、细(雕刻精细)、美(石青糁之、雕栏相望)、巧(体现意境:小窗的刻字暗示主题)【解析】本试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阅读文本,活:窗开关自如。多:内容丰富。细:雕刻精致。美:雕栏相望。巧:小窗刻字暗示核舟主题。【考点四】内容理解(见第2讲)【答案】活(窗开关自如)、多155.结合[乙]文内容,说说“雨苍氏”有哪些感慨。 (4分)【答案】赞叹伞灯制作精妙;赞叹伞灯表演场面盛大;赞叹伞灯表演内容丰富、有趣;遗憾通商后伞灯表演的衰落;赞扬古代人民的智慧(民间艺术的杰出成就);惊于谈笺纸胜于吴绫。【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雨苍氏的感慨是“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从文中找相关琐事中反映的感慨,从伞灯制作的形状、尺寸、表演内容等方面,赞叹伞灯的制作精巧,表演内容有趣等,这些都是对制作伞灯的匠人的由衷赞叹。5.结合[乙]文内容,说说“雨苍氏”有哪些感慨。 (4分)【16[乙参考译文]上海元宵节的灯,伞灯最为漂亮。灯制作成伞的形状,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六角形的,都用五色锦笺点缀而成。磨得薄一些,使它如蝉翼一般,上面雕刻着人物、花鸟,细得如同茧丝一般。制成一盏灯,一年才完成,即使花费百金也不觉得可惜。但是伞灯出来的最迟,每次等到各种灯展尽兴,在百花生日前后才繁盛。多的时候达二三百盏,夹杂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尔点缀禽、鱼、蝉、蝶,翩翩飞舞,如同活的一般。有的把伞灯扎成亭的样子,高大约三四丈,名叫“抬阁”,用龙凤装饰,用云母石做鳞甲,上下通明,灯火能照几丈远;有的两层,有的三层,每层都绣着孩童,扮演杂剧,常常扮演《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雾中可见月宫,嫦娥立在大殿左边,身边的侍女各自拿着宫扇。扇上画着牛郎织女二星,远望他们像在霄汉。每每伞灯经过的地方,(游行队伍)连绵数十里,(伞灯)发出耀眼的光亮,就像在白天一样。笙箫鼓乐声整夜不断。但是自从通商以后,再没有这样的盛事了。同乡张秋浦茂才《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塍,珠帘垂处小楼凭。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江乡算伞灯。”大概伞灯的制作,纸贵于绫,谈笺,是本地的特产。雨苍氏曰:这是琐碎的小事,但加入一句感叹,便寄寓了很多感慨。[乙参考译文]17考点1

朗读停顿技法精讲1.按音节来划分。如“故人具鸡黍”一句,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2.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须停顿。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中,“于是”是两个单音节词,不能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一句中,“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4.根据古代文化常识划分。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一句中,“虞山”是山名,“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朗读时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考点1朗读停顿技法精讲1.按音节来划分。如“故人具鸡黍”一185.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一句中,“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6.骈句划分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就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字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根据文意确定停顿。如“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其意思是“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划分朗读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5.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一句中,“先帝19考点2

文言词语释义技法精讲1.解释文言实词的方法(1)加字法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了词总量的绝大多数,而古代汉语则以单音节词为主。要把古代汉语中的一些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就需要把这些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实现这种变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一个最贴近原词意思的字。例:“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幼时记趣》)中在保持原词意思的基础上,“夏”可以加字为“夏天”,“蚊”可以加字为“蚊子”,“私”可以加字为“私下里”,“鹤”可以加字为“鹤群”,“舞”可以加字为“飞舞”,“空”可以加字为“在空中”。考点2文言词语释义技法精讲1.解释文言实词的方法20(2)换字法换字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来调换古文中对应的某个词,使之表达出与原词相同的意思。例:“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一句中,“余”“立”“左右”“质”在现代汉语中分别为“我”“站”“旁边”和“询问”之意,此句用换字法可翻译为:我站在旁边侍候,提出疑问,询问道理。(3)字形分析法从造字方法上看,大多数汉字是形声字,小部分是会意等用其他造字方法造的字。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构成,会意字由几个部件构成,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或有表意作用的声旁)和会意字的部件,就可以得出汉字的本义。因此,在翻译实词时,也可以通过分析它的字形来把握它的意义。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一句中,“叩”是形声字,“口”是声旁,“卩”是形旁,从能表意的形、声旁中可以分析出该词本义为“躬身发问”,引申为“请教”之意。(2)换字法21(4)成语推敲法成语推敲法就是借助与实词相关的成语的意思来推敲实词的词义。由于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沿袭使用的固定短语,它的词义一般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此,当我们要解释某个实词时,可以先联想与此词有关的成语,再根据这个成语的意思,推敲出该实词的词义。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一句中,要译出“阡陌交通”的意思,我们可以先联想与“通”字有关的成语,如“四通八达”。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为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我们由此可推断出“阡陌交通”的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5)课内迁移法针对宿迁、连云港考查课外文言文的篇目,大多数字词为课内所学习掌握的内容,均可链接到课内文言词语。答题时可采用课内迁移法,快速回想加点词语在教材中的义项,并根据语境代入,选择最合适的一个义项。如:2018年连云港“饰名姝遗之”中,“遗”本义为遗失。快速回想教材《出师表》中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的“遗”是给予的意思,代入原文比较,可解释为“给予”“赠送”“馈赠”。(4)成语推敲法222.解释文言虚词的方法(1)熟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用法和典型实例。如“之”“其”“以”“于”“而”等文言虚词的常见意义、用法,以及它们不同意义的典型例句。在学习或考试时,以典型例句作为参照,推断虚词在其他句子中的意义及用法。如:已知“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中,“以”处在后一分句句首,是表目的的连词,意思是“用来”,可推知“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这些句子中的“以”也是表目的的连词。(2)结合语境确定虚词的意义。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的意义与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综合运用文意理解和句法分析两种方法。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则”是连词还是副词?从分析语法入手,可知后文“国恒亡”是假设的结果,那么“则”就是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相当于“如果”。2.解释文言虚词的方法23(3)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即掌握每个虚词在句中所起的语法作用,看它在句子中作什么成分,以便确定如何翻译。如“之”作助词时,处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中的“之”就是这种用法;而在“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中,则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4)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如“也”表示语气,主要用在句末,多表示判断、解释和说明。又如用在主谓之间的“之”,可以通过朗读感知其舒缓语气的作用。

(3)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24考点3

翻译句子技法精讲方法释义典例对按照原文的词语、词序和句式,逐字逐句地翻译。“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将“及”“诣”“说”“如此”替换成现代词语,然后按照语序对译成现代汉语。调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调整语序。“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翻译时将“汝之不惠”调整到“甚矣”之前。考点3翻译句子技法精讲方法释义典例对按照原文的词语、词25(续表)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以及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度量单位等专有名词,翻译时保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年号)、“滕子京”(人名)、“巴陵郡”(地名)翻译时不用改动。换词语所表示的意义现在还在使用,但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用现代汉语中意义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句中“师”“伐”可用“军队”“攻打”替换。(续表)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以及人名、地名、朝代、年号、26(续表)删词语仅有词法作用,无实际意义,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来替换,可以删除不译。“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句中“之”是助词,没有实际意义,可删除不译。句中重复多次的词语可以删除。“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句中“为”出现多次,可以只译其一,删除其他。补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通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补充省略内容“(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续表)删词语仅有词法作用,无实际意义,在现代汉语里没有27第2讲

内容理解、对比探究、人物形象真题体验第2讲内容理解、对比探究、人物形象真题体验28【答案】(1)结束,完成(2)屡次,多次【解析】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具体的语境,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和一词多义的现象。【答案】(1)结束,完成(2)屡次,多次【解析】此题29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1分)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答案】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朗读节奏。解答时必须先分析句中各成分间的关系,找出这个句子的主干,再根据句子的结构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1分)【答案30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帝遣齐王攸私请于毅,毅许之。

【答案】晋武帝派齐王司马攸私下去找刘毅,刘毅同意了。【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遣”“私”“许”等词,句子中的人名不用翻译。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答案】晋武帝派齐王31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4分)【考点五】对比探究(1)同是向君王进谏,选文中的刘毅与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进谏方式有何不同?(1分)

【考点六】人物形象(2)选文中的刘毅是个什么样的人?(3分)【答案】(1)刘毅:直言相劝。邹忌:讽谏。邹忌在进谏时讲究策略、方式,以自身作比,用类比的方法,从侧面进行劝谏。(2)刘毅是一个敢于直谏、刚正不阿的人。【解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联系人物的言行。文章写了刘毅的两件事,回答时要从这两件事中提炼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4分)【答案】(1)刘毅:直32[参考译文]太康三年的春季,正月初一,晋武帝亲自到南郊祭祀。典礼结束后,(晋武帝)感叹地询问司隶校尉刘毅说:“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刘毅)回答说:“(可与)桓帝、灵帝(相比)。”晋武帝说:“何至于到这个地步?”(刘毅)回答说:“桓帝、灵帝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官府的仓库,陛下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个人的家门。凭这一点来说,大概还不如(桓帝、灵帝)。”晋武帝大笑道:“桓帝、灵帝的时代,听不到这样的话。现在我有正直的臣下,已经胜过桓帝、灵帝了。”刘毅任司隶,举发惩处豪门权贵,无所顾忌。皇太子吹打着乐器进入宫中的东掖门(违反了宫中的规定),刘毅就上奏皇帝检举他。中护军、散骑常侍羊琇,曾有恩于晋武帝,(他)倚仗着皇帝的恩宠,骄横奢侈,多次犯法。刘毅上奏皇帝,检举羊琇的罪行,认为他(所犯下的罪)应当处以死刑,晋武帝派齐王司马攸私下去找刘毅(为羊琇求情),刘毅同意了。[参考译文]33考点4

内容理解技法精讲1.理解文章内容在解答内容理解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意。记叙类文章要明确“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结果如何”;写景类文章要明白是什么景色,有什么特点。其次,要注意从文中筛选、提炼相关信息。根据题干的提示,寻找文章中涉及问题的词语和句子,然后思考这些句子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合理组织语言: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考点4内容理解技法精讲1.理解文章内容342.概括文章主旨方法一:揣摩标题。有些文言文的标题往往点出了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暗示文章的主旨,启迪思路。方法二:精读首尾段,把握文章主旨。首段或尾段往往是对选段精准的概括,读懂首段和尾段,我们也就把握住了课外文言文的命脉。方法三:摘录关键句子或组织语言作答。写人叙事类,首先概括文章叙述的事情,然后结合相关内容分析作者情感、人物形象等;写景状物类,首先把握景物描写的特征,然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写法特点等;议论说理类,首先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然后总结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2.概括文章主旨35考点5

对比探究技法精讲考查角度应考策略比较文章内容异同常考题型

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共同之处有哪些?2.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不同的是,乙文还谈到了什么?应对策略

1.整体把握。在准确理解句、段、篇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及态度。2.具体分析。在归纳内容要点时,要把握文意,筛选、提炼信息。记叙类文章,要明确“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结果如何”;写景类文章,要指出是什么景色,有什么特点。考点5对比探究技法精讲考查角度应考策略比较文章常考题型36比较作者情感异同常考题型

1.甲文写于……期间,抒发了……的思想感情;乙文作者……,表达了作者……的情怀。2.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具体分析。应对策略

1.整体感知文意。2.通过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其所做之事及文章内容等方面的分析,得出启示或总结道理。3.把结论与相关的内容结合起来写成答案。(续表)比较作者常考题型1.甲文写于……期间,抒发了……的思想感37比较人物形象异同常考题型

1.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和××的性格特点。2.甲文表现了……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作者……的事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应对策略

1.从正面描写入手:人物的具体事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文段中简洁的概括人物特征的语句。2.从侧面描写入手:第三者的语言(评价);作者的评论;等等。(续表)比较人物常考题型1.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和××的性格38比较写作手法异同常考题型

1.甲、乙两文都用了……(手法),试结合文章作简要说明。2.甲、乙两文都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应对策略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作用。

其次要明确常见的写人叙事的手法。答题的基本格式是:运用了……,形象地写出了……,突出了……的主旨。也就是从“写法”“好处”“内容”“主旨”四个方面组织答案即可。(续表)比较写作常考题型1.甲、乙两文都用了……(手法),试结合39比较探究启示异同常考题型

1.结合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你从文中得到的两点启示。2.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哪些启发。应对策略

1.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

2.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

3.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

4.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续表)比较探究常考题型1.结合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你从文中得到40考点6

人物形象技法精讲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事件,从人物行为举止、思想主张、性格情趣、志向抱负、评价议论等方面,筛选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评价。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1.从直接描写分析人物。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文章的主题。2.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的方法来写主要人物。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主要人物。3.从评价性句子分析人物。我们还可以从评价性的句子,尤其是作者的评论来分析人物。4.通过剖析事件分析人物。考点6人物形象技法精讲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事41另外,积累一批分析人物的词语:正面人物君王:善于纳谏、知人善用、体贴民情、爱民如子臣子:敢于进谏、忠君爱国、机智勇敢、能言善辩、精于谋划、以死卫国、人不居功、为人谦让、破案如神名士:情趣高雅、超凡脱俗、桀骜不驯、多才多艺、机智果断父母:教子有方、爱子情深、深明大义、重视教育、教导有方。小孩:机智聪慧、好学上进、孝敬长辈、口齿伶俐、勤奋刻苦、专心致志反面人物狡诈贪婪趋炎附势背信弃义沽名钓誉恃强凌弱见风使舵蛮横专断表里不一口蜜腹剑无恶不作忘恩负义油嘴滑舌卑鄙无耻落井下石投机取巧乘人之危另外,积累一批分析人物的词语:42TYPE3专项突破(三)

教材文言文篇目梳理TYPE3专项突破(三)教材文言文篇目梳理43

余①忆童稚②时,能张目③对日,明察秋毫④。

我回忆(我)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

见藐⑤小微物,必⑥细察其纹理⑦。故时有物外之趣⑧。

(我)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课文注释】①余:我。②童稚(zhì):童年。稚,幼小。③张目:睁大眼睛。张,张开。④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明,眼力。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⑤藐(miǎo):小。⑥必:一定。⑦细察其纹理:仔细观察它的花纹。纹理,这里泛指花纹。⑧物外之趣: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第1篇幼时记趣七年级上册余①忆童稚②时,能张目③对日,明察秋毫44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抬起头来观看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课文注释】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45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当作青云白鹤观赏,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我)高兴得连声喊痛快。【课文注释】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当作青云白鹤46(我)常在高低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把丛聚的草当作树林,把昆虫蚂蚁当作野兽,把泥土瓦砾凸起的地方当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当作山沟,想象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课文注释】(我)常在高低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47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搬开土山倒树一般地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的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惊恐;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用鞭子打(它)几十鞭,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课文注释】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48【主旨归纳】本文记叙了作者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和乐趣。【主旨归纳】本文记叙了作者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49“强”同“僵”,僵硬“邱”同“丘”,土山眼力“强”同“僵”,僵硬“邱”同“丘”,土山眼力50代词,它的代词,这里指自己名词,时候副词,经常看清观察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代词,它的代词,这里指自己名词,时候副词,经常看清观察名词用51的助词,无意义它,指“群鹤舞空”的景象代词,这样用把因为被当作的助词,无意义它,指“群鹤舞空”的景象代词,这样用把因为被当526.特殊句式(1)省略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昂首”前省略主语“余”(2)倒装句徐喷以烟。状语后置,应为“以烟徐喷”6.特殊句式537.内容理解(1)本文记叙了作者儿童时代的哪些趣事?这些趣事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童心和童趣?

(2)作者小时候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乐趣?共记叙了三件趣事:一是观蚊如鹤,二是神游山林,三是鞭打蛤蟆。这些趣事体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因为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如对“藐小微物”,“细察其纹理”;对草丛、虫蚁、土砾,“定神细视”;对二虫相斗,观之“出神”。观察促进了想象和联想,例如:把飞舞的蚊子想象为“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鹤唳云端”。这些联想和想象,又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的,因而对事物的描写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所以作者可以获得很多的乐趣。7.内容理解共记叙了三件趣事:一是观蚊如鹤,二是神游山林,三54

自①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②阙③处。重岩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

叠嶂④,隐天蔽日,自非⑤亭午⑥夜分⑦,不见曦月⑧。悬崖峭壁像屏障一样,遮蔽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课文注释】①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②略无:完全没有。③阙(quē):同“缺”,空隙、缺口。④嶂(zhàng):直立像屏障的山峰。⑤自非:如果不是。⑥亭午:正午。亭,正。⑦夜分:半夜。⑧曦(xī)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第2篇

三峡自①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②阙③处。重岩【课文注释55

在夏天江水猛涨,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在春、冬两个季节,【课文注释】在夏天江水猛涨,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56就是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很有趣味。在秋天,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课文注释】就是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57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课文注释】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课文注释】58【主旨归纳】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写作特点】(1)抓住特征描写景物。作者抓住三峡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根据不同季节水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2)动静结合,有张有弛。从全文看,写山为静,文气平静舒缓;写夏水为动,文气激烈紧张;写春冬景色静中微动,文气轻松流畅;写萧瑟之秋,则文气转为沉重、凄清、悲凉。从部分看,以春冬景色为例:“素湍”“回清”是动,“绿潭”“倒影”是静;“绝

多生怪柏”是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动。一起一伏,曲尽其妙;一张一弛,扣人心弦。(3)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本文多用四字句,句式整齐,有的是上下对偶,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的是句中对偶,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等。【主旨归纳】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59“阙”同“缺”,空隙、缺口有时即使甚,很“阙”同“缺”,空隙、缺口有时即使甚,很60形容词,极高的动词,消失名词,清波形容词,清澈动词,断绝介词,在连词,如果形容词,极高的动词,消失名词,清波形容词,清澈动词,断绝介词61名词用作动词,降霜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的水名词用作动词,降霜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62快接连不断寂静山峰冲荡逆流而上直立像屏障的山峰太阳快接连不断寂静山峰冲荡逆流而上直立像屏障的山峰太阳63宣布、传播悲凉婉转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早晨宣布、传播悲凉婉转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早晨646.内容理解(1)课文描写了三峡的山和水,为什么先写山势,后写水势?

(2)本文客观地描写了三峡的景色,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试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因此写峡必定要从山写起,三峡的景色特征之一即山高岭连,所以从山起笔,符合其特征。另外,先写山势能揭示水流迅疾的原因(山高,水的落差大;山连,水不外泄;峡窄,断面小,单位面积里水的流量大),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先写山后写水,也体现了由次到主的写作顺序。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例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的欣赏赞叹之情。再如写三峡夏日的奔放和春冬之时的清幽,作者的赞叹之情也蕴含在字里行间。“良多趣味”一句,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表达其赞叹之情。特别是写秋日的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异,再加上悲凉的渔歌,让人感受到作者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6.内容理解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因此写峡必定要从山写起,65(3)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流量大、水流湍急。(3)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三66

子①

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乎②?有朋③自远方来,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不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因此恼怒,不是君子吗?”

段解:主要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课文注释】①子:先生,指孔子。②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③不亦说(yùe)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语表示委婉的范文,说,同“悦”,喜悦。④朋:本文指志同道合的人。⑤愠(yùn):生气,恼怒。⑥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第3篇

《论语》十二章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乎②?有朋③自远方67

子曰:“温⑦故⑧而知新⑨,可以为师矣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段解: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课文注释】⑦温:温习。⑧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⑨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⑩矣:语气词,表陈述。子曰:“温⑦故⑧而知新⑨,可以为师矣⑩。”【课文注释】68【课文注释】曾子说:“我从多个方面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段解:主要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课文注释】曾子说:“我从多个方面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69【课文注释】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时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了解并顺应上天的意旨,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超越规矩。”

段解:主要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课文注释】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能有所70【课文注释】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疑惑。”

段解: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课文注释】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感到迷71【课文注释】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筐

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段解:讲个人修养,强调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课文注释】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筐72【课文注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段解:讲学习方法,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课文注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73【课文注释】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段解:讲个人修养,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课文注释】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74【课文注释】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而跟从,针对他的缺点(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段解: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课文注释】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75【课文注释】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段解:讲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课文注释】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76【课文注释】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段解: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课文注释】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普通77【课文注释】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段解:讲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课文注释】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坚定志向,恳切78

【主旨归纳】本文是语录体散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主旨归纳】本文是语录体散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79“说”同“悦”,愉快“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说”同“悦”,愉快“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80志同道合的人道德高尚的人是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粗糙冷水志同道合的人道德高尚的人是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粗糙冷水81动词,了解动词,得到,懂得立志志向志向动词,了解动词,得到,懂得立志志向志向82名词作状语,按时名词作状语,每天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名词作状语,按时名词作状语,每天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83温习生气,恼怒同“惘”,迷惑而无所得同“怠”,疲倦而无所得从多个方面反省温习生气,恼怒同“惘”,迷惑而无所得同“怠”,疲倦而无所得84诚信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超越规矩能忍受坚定恳切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往、离去代词,这,指河水诚信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超越规矩能忍受坚定恳切胳膊上85动词,做,成为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代词,他的介词,替连词,表并列代词,那种动词,做,成为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代词,他的介词,替连867.特殊句式(1)可以为师矣(省略句,介词“以”后面省略代词“之”,代“温故而知新”)(2)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代词“之”,代“自己”)(3)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7.特殊句式878.内容理解(1)怎样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示例一:这里是指孔子勉励弟子要珍惜时光。说时光如河水一样不分昼夜地流去,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和一去不复返,体现了惜时如金的人生感悟,勉励弟子一定要加倍珍惜时间。示例二:这里是孔子用积极的心态来看人生,勉励人们要不断进步。人生如河水一样,不断地向前流动。孔子告诉人们:“注意呀!你们看这水,过去的都像这样,向前去!向前去!而且是昼夜不停地向前去。”人的一生中,思想、观念都要不断进步,如果满足于今日的成就,就会落伍。示例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包含很多深层意义,可以说孔子的哲学,尤其是人生哲学的精华,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中。历史是不会停留的,时代是向前发展的,宇宙如此,人生也是如此。8.内容理解示例一:这里是指孔子勉励弟子要珍惜时光。说时光如88(2)“温故”与“知新”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里包含着怎样的精神?“温故”与“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知新”,这就需要通过已拥有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指导未知。如果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进行类推,必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2)“温故”与“知新”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温故”与“知新89【课文注释】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知识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常用读书这件事来规劝(他)。(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七年级下册第4篇

赵普【课文注释】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90【课文注释】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课文注释】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91【课文注释】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把天下大事当作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课文注释】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92【课文注释】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奏章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醒悟过来,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课文注释】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93

【主旨归纳】本文通过叙述赵普晚年勤奋读书和四次举荐同一个人的事件,赞扬了他“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他超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沉着镇定的品质。【写作特点】(1)运用细节,刻画人物。如:用“碎裂奏掷地”的细节表现太祖之怒。“碎裂”已足以表明怒的程度,再加上一个“掷”字,就不难想象太祖怒不可遏的样子了。用“跪而拾之”的细节表现赵普的沉着镇定。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太祖。(2)叙事简洁,没有冗笔。作者写太祖的“不用”“亦不用”和“卒用”,总共才七个字,省去了若干对话。通篇没有说明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反映了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主旨归纳】本文通过叙述赵普晚年勤奋读书和四次举荐94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脸色第二天处理决断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脸色第二天处理决断9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碎裂。表承接,并且表转折,却作为担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碎裂。表承接,并且表转折,却作为担任96用相当于“而”把代词,代指赵普代词,那,那个用相当于“而”把代词,代指赵普代词,那,那个975.内容理解(1)“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赵普三番五次地奏荐某人为某官,可某人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赵普为什么这么坚决地举荐他,作者在文中并没有交代,这是不是作者的疏忽?谈谈你的看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赵普也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正是因为“多忌克”这样的缺点,才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可信。这句话作者以退为进,先指出赵普性格中的不足,再说他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这样更能突出人物形象的可敬之处。不是。作者没有交代赵普举荐的人是谁、为什么要举荐此人,是因为这些与文章的主旨关系不大。这篇文章重在通过描写赵普三番五次地举荐某人来表现赵普超人的毅力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胸怀。5.内容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赵普也是一个有缺点的人。98【课文注释】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意念(出现)登高山的情景。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啊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盛大的样子啊像江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第5篇

《列子》一则【课文注释】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99【课文注释】(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拿琴弹奏起来。起先弹奏雨水连绵的乐曲,再奏出了山岩崩塌的音乐。每奏一曲,【课文注释】(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100【课文注释】钟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描述的想象的(意境)就如同我(弹琴时)心里所想象的一样。我如何能使琴声逃脱你的听力呢?”【课文注释】钟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101

【主旨归纳】本文讲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说明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的道理。【主旨归纳】本文讲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主102“卒”同“猝”,突然善于、擅长琴曲的一种好“卒”同“猝”,突然善于、擅长琴曲的一种好103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动词使动用法,使……逃脱名词用作动词,弹奏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动词使动用法,使……逃脱名词用作动词,弹104意念,心情水流宽广的样子高耸的样子想山的北面拿,拿过来旨趣,意旨意念,心情水流宽广的样子高耸的样子想山的北面拿,拿过来旨趣,105介词,在介词,到介词,在代词,代伯牙的心意代词,代琴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介词,在介词,到介词,在代词,代伯牙的心意代词,代琴结构助词1067.内容理解(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具体表现在哪里?

(2)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或志在高山,或志在流水,或因心悲而作“霖雨之操”“崩山之音”,琴技炉火纯青;子期则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知音难得,知己难求。7.内容理解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或志在高山,或志在流107【课文注释】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异巧妙的人名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于鸟兽、树木山石(这些东西来),无不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览赤壁(的情景)。第6篇

核舟记【课文注释】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异巧妙的人名叫王叔远,(108【课文注释】这小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度大约有两个黄米粒左右。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有八扇。推开窗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对联),(这些字都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课文注释】这小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度大约有两个109【课文注释】船头上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在左边。苏、黄两人共看一幅书画的横幅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后背。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倾侧着,【课文注释】船头上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110【课文注释】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模样)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乳头,抬头向高处看,(那)神态跟苏、黄(两人)不相类似。卧倒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上面)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面——(那些)念珠(简直)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课文注释】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111【课文注释】一只桨横卧在船尾。桨的两旁各有一个船夫。靠右边的那个(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靠左边的那个,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着茶炉,炉子上面放着(一把)水壶,那人眼睛正视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课文注释】一只桨横卧在船尾。桨的两旁各有一个船夫。靠右112【课文注释】那只船的背面(指船底)稍微平坦,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刻的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颜色是黑的。还有一个篆字图章,刻的是“初平山人”(四个字),颜色是朱红的。【课文注释】那只船的背面(指船底)稍微平坦,上面刻着作者113【课文注释】总计这只核舟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船)篷、木桨、火炉、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字图章,刻的字一共有三十四个。然而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灵巧奇异啊!【课文注释】总计这只核舟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船114

【主旨归纳】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绘,显示了雕刻者构思的巧妙,赞美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写作特点】(1)以空间为序,层次井然。本文以空间为序,先介绍核舟整体,然后写局部。从全文看,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对核舟进行了具体的描绘和说明,详略得当,层次井然。

(2)抓住细节,描写生动。文章对核舟的整体和各部分人、物雕像的描述,都一一说明方位、数目、大小,竭力使读者弄清局部和整体的比例关系。文章对人、物雕像的刻画摹形传神,细致入微。【主旨归纳】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绘,显示了雕刻者构思115“诎”同“屈”,弯曲并列,紧挨着“衡”同“横”,与“纵”相对竟然长“诎”同“屈”,弯曲并列,紧挨着“衡”同“横”,与“纵”相对116读qí,形容词,奇异副词,大约读jī,名词,余数,整数以外的尾数助动词,可以助动词,可以形容词,正视读qí,形容词,奇异副词,大约读jī,名词,余数,整数以外的117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名词作状语,用竹叶做成船篷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名词作状语,用石青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名词作状语,用竹叶做成船篷名词用118赠送书写略微并列,紧挨着全满动词,做,这里指雕刻判断动词,是赠送书写略微并列,紧挨着全满动词,做,这里指雕刻判断动词,1197.内容理解(1)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

(2)本文开头从几个方面说明匠师技艺的精湛超凡?

着墨较多的是苏轼。三人中,苏轼居中,作者起笔直写其面,“峨冠而多髯”,因为刻得用心,刻得仔细,作者便说得真切细腻。之所以如此,一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就是这样,说明者当然不能违背其初衷;二是核舟的雕刻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这样说明才能与主题吻合。否则,松散割裂,将不知所云。从两个方面:一是匠师擅长微型雕刻,能够在“径寸之木”上,雕刻出宫室、器皿、人物等各种各样的形状;二是匠师技艺精巧,在小小的材料上,雕什么像什么,无不“各具情态”。7.内容理解着墨较多的是苏轼。三人中,苏轼居中,作者起笔直写120【课文注释】

贵州(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进黔。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神。(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第7篇

黔之驴【课文注释】贵州(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121【课文注释】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听了)非常害怕,逃到远处,认为(驴)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渐渐习惯了驴的叫声,(老虎)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始终不敢搏击(驴子)。渐渐地,(老虎)又靠近它一些,【课文注释】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听了)122【课文注释】态度更为不庄重,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冲击冒犯它,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着这件事,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跳跃过去,大声怒吼,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课文注释】态度更为不庄重,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冲123

【主旨归纳】这则寓言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主旨归纳】这则寓言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124逐渐形容词,与“小”相对更加副词,非常逐渐形容词,与“小”相对更加副词,非常125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近这里是用蹄子踢的意思名词作状语,用船吃完了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近这里是用蹄子踢的意思名词作状语,用船吃完126把……当作因此认为于是连词,相当于“而”介词,把……的样子然而,但是把……当作因此认为于是连词,相当于“而”介词,把……的样子然127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三古诗文与文言文专题9文言文阅读课件1285.内容理解(1)本文对老虎的动作和心理描写非常出色,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

(2)这则寓言作者讽刺的是驴,而文章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老虎的形象,这是不是离题了?为什么?虎初见驴,见其“庞然大物”,便“以为神”,于是对它保持了一定的警觉,故“蔽林间窥之”。及至“驴一鸣”,它竟吓得远远地逃跑。它冷静地观察一番后,觉得驴并没有特别的本领,便“近出前后”,但还是不敢扑上去。慢慢地,虎开始试探性地进攻,“荡、倚、冲、冒”,几个动作显示出虎越来越大胆,终于惹怒了驴,踢了老虎一脚。这一踢使得驴原形毕露,虎心中有了底,于是使出威力,吃掉了驴。没有离题。因为这则寓言主要是采用衬托手法进行写作的。文章着力描写了老虎的行动、神态和心理,表现出老虎的机智勇敢。由于老虎敢斗争,善于斗争,知己知彼,慎重对待,最终老虎一举成功。但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衬托驴子貌似强大,实则蠢笨无能、外强中干。5.内容理解虎初见驴,见其“庞然大物”,便“以为神”,于是对129【课文注释】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做了,那么困难的事也变得容易了;不做,那么容易的事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去学,那么困难的事也变得容易了;不学,那么容易的事也变得困难了。第8篇

为学【课文注释】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130【课文注释】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天天学习,持久不懈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颖,超过别人,我才能聪慧,超过别人。舍弃而不用,那跟愚笨和平庸的人没有什么不同。【课文注释】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131【课文注释】孔子的学说,最终由迟钝的弟子传承下来。那么愚笨平庸和聪慧敏捷所起的作用,难道有不变的规律吗?【课文注释】孔子的学说,最终由迟钝的弟子传承下来。那么愚笨平132【课文注释】

四川边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