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理 赵炎秋_第1页
文学原理 赵炎秋_第2页
文学原理 赵炎秋_第3页
文学原理 赵炎秋_第4页
文学原理 赵炎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文学的本质与社会功能总论文学的本质问题,是文学理论的核心问题。文学本质最少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第一节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一、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1、意识形态概说意识形态具有两种基本规定性:首先,它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其次,意识形态具有思想倾向性和情感倾向性2、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社会生活在人的头脑中能动反映的结果。文学具有意识形态的两种基本规定性: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如杜甫的“三吏”“三别”,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柳宗元《永州八记》;文学具有思想倾向性和情感倾向性,它是文学作品中渗透和蕴含的作家的思想和情感指向,是要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3、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整个社会结构可以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部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中最为远离经济基础的部分之一,在社会结构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一方面,经济基础对它的制约和决定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要经过一系列中间环节,这些中心环节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社会心理等;另一方面,文学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也往往通过这些中心环节。文学的审美性质文学的审美特征可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形象性,形象性是文学艺术最为鲜明的审美特征,形象性是文学的外在标志情感性,情感性是文学的内在标志。从创作过程上看情感是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从艺术作品内容看情感贯穿艺术作品内容;从艺术接受来看,艺术效果的产生是通过情感的感染作用来实现的。虚拟性,文学作品总是虚拟的,虚拟性是文学基本的审美特性之一。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的辩证统一文学具有意识形态性,也有审美性,两者辩证统一,意识形态性是文学的普遍性质,审美性是文学的特殊性质。从目的上来说,文学既是无功利的,又是功利的从方式上来说,文学既是形象直觉的,又是概念推理的从态度上来说,文学既是评价的,又是认识的第二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1、艺术门类的划分以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想象艺术三大类。听觉艺术主要有音乐,视觉艺术主要有绘画和雕塑,想象艺术主要有文学。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可以把艺术分为空间艺术、时间艺术和时空艺术三大类。空间艺术有绘画和雕塑等,时间艺术有文学和音乐等,时空艺术有戏剧和舞蹈电影等。以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为标准,可分为静态艺术、动态艺术两大类。静态艺术主要有绘画和雕塑等,动态艺术主要有文学、音乐和舞蹈等。以创作主体与生活的关系为标准,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两大类。表现艺术有音乐、舞蹈、抒情文学等,再现艺术主要有绘画、雕塑、戏剧、叙事文学等以艺术的社会功能为标准,可分为实用艺术和美的艺术两大类。实用艺术主要有建筑、工艺美术等,美的艺术主要有绘画、雕塑、文学、音乐等以艺术构建形象的手段和使用的材料为标准,可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四大类。2、语言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本质特点文学以语言为材料构建形象反映生活文学的许多特点是由语言这个构建材料决定文学以语言为物质材料显现在人们眼前,语言是文学的直接现实二、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的特点1、形象的间接性形象的间接性使文学缺乏绘画电影等的感官直接性和感官冲击力,但可以表达其他艺术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感官直接性不强的形象,有利于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参与到形象的再创造中来。文学可以说是想象和联想的艺术2、表现社会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文学可以广泛的丰富的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3、长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语言特别适合于表现缺乏感官直接性的人的内心世界,适于发掘描写人的各种丰富多彩、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第四节文学的社会作用一、文学的审美愉悦功能文学的审美愉悦功能是指文学作品给人以情绪的感染、精神的慰藉和感官的快适。文学的审美愉悦功能是文学社会功能的核心,是它最重要最独特的价值。二、文学的认识功能文学的认识功能是指作品能够扩大人的认识领域,具体包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认识。文学作品对一个民族的历史,对社会的经济生活具有独特而重要的认识价值。三、文学的思想启迪功能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净化人的灵魂,这就是文学的思想启迪功能。历来的艺术家思想家都十分重视文学作品对人的思想启迪、情感熏陶作用。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亚里士多德把教育视为文艺的三大功能之一。第二章文学形象及其审美形态第一节文学形象一、文学形象在文学活动中的位置1、文学形象是文学活动的中心2、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的主体和核心3、在文学中,形象是比语言更重要的因素二、文学形象与文学形象的形成文学形象来自生活,但生活与文学形象又不是同一回事,从生活到文学形象还有一个漫长的距离,文学形象是形式化了的生活。1、形象的实质是生活。文学形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植根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从主体的角度看,文学形象是作家头脑中的产物。2、文学形象是用语言形式化了的生活。3、形式化的主要过程。(1)主观化主观化是对客观生活的意识。主观化意味着对生活进行抽象。主观化是文学形成的基础和出发点。(2)简化所谓简化,就是对生活的压缩和选择。(3)情感化所谓情感化,主要是指在形象的创作过程中,作者的主观因素对形象的渗入。低度情感化、适度情感化、过度情感化(变形)变形是指,作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图,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评价,对生活材料有意的进行扭曲改变。变形不是形式化过程中的必然环节,但它帮助了作者主观意图的表达,有助于加深扩大对生活的反应和表现;有助于创造一类有特色的文学形象,丰富形象的世界;扩大读者的欣赏范围,有助于加深对世界和文学的认识。(定型)定型是指形象的修整组合。(物化)物化的必然性:物化是形象化过程中的终结,是形象的最后完成;为了完成文学自身的社会功能,形象必须物化出来;作家头脑中的想象总是处于变动过程,经过物化以文字形式固定。三、文学形象的内部结构1、文学形象内部结构的四个层次:语言语象具象思想文学的两大要素:形象和语言2、语言层语言是文学形象的第一个层次,这一层面又可分为语音文字和语义3、语象层语言形成语象的关键是语言感性具体的一面的突出,所谓语象就是一定长度的语言在其直接感性显现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感性的生活断片。4、具象层具象在语象的基础上形成。在文学形象的内部结构中,文学具象是最核心的一个层次。5、思想层思想是文学形象内部结构的第四层,具象形成后,总是要表现与指向一定的思想。第二节文学形象的审美形态一、文学意象1、文学意象的涵义和特征意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统一中国古代诗人推崇“兴象”,既涵义深微又天然无痕,自然流露出深层意味。西方文论家反对用单纯的视觉形象和如画性解释意象,因为意象背后总暗示某种不可见的内在的东西。2、意象的类型和结构方式从语言分析角度分类,可分为静态意象和动态意象;从心理学角度分类,可分为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嗅觉的、味觉的、动觉的、错觉的、联觉的八种;从内容上分类,可分为自然的、人生的、神话的三种;从题材方面分类,可分为赠别、思乡等十四种;从表现功能方面分类,可分为比喻型、象征型、描述型三种。几种常见的结构方式:平行式意象结构,一首诗在诗歌情感的统摄下,按时间空间顺序排列组合意象。递进式意象结构,采用顺序推进的方式,或在时间上先后承续,或在情感上层层推进,是一种纵向结构方式。重叠式意象结构,两个意象重叠起来并产生新的意象,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暗示性和表现力。辐射式意象结构,由一个主导意象辐射出一系列意象,从而构成一个意象结构整体,适用于表现厚重的思想情感。向心式意象结构,多个意象围绕主导意象向内凝聚成意象的整体,类似于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复现式意象结构,同一主导意象不断重现而组成的意象结构。对比式意象结构,把语义上、情感上互相矛盾对立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意象的结构方式。二、文学典型1、典型理论演化的历史过程西方:17世纪前,典型的类型化阶段;18-19世纪,个性特征阶段;19世纪中叶后,走向成熟。中国:最早在春秋,主要发展在五四时期2、文学典型的涵义及其特征所谓典型,就是能够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某些本质特征,具有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内涵,具有独特审美艺术价值的艺术形象。基本特征: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生内涵(阿Q的精神胜利法路遥《人生》中的高加林)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性格内涵(扁平人物性格稳定、单一,如张飞、诸葛亮;圆形人物性格具有多面性和丰富性,如林黛玉、哈姆雷特、阿Q等)典型人物的多种表达方式:主辅式多侧面,如莎士比亚塑造的奥赛罗;集中式多层次,如莎士比亚塑造的罗密欧;矛盾的相反相成式,如曹禺塑造的繁漪具有独特的、诱人的艺术魅力(凡典型人物都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是艺术家对人生底蕴的最富于独创性、新颖性的艺术创造)3、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人物是题材的中心,环境是人物生存的空间。典型人物性格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能充分展现。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三、文学意境1、意境理论的历史发展意境理论在我国传统文论中源远流长,先秦,老子的哲学以及《周易》、《庄子》就奠定了意境理论的哲学基础。2、意境的本质和特征意境的基本特点就是用主客一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无相成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生宇宙的丰富意蕴。(1)情景交融景中生情对客观自然景观的观照和描绘为主,写景与写情明显向写景倾斜。物以情观,景中含情,句句关情,情藏景中。情中含景偏于主观情感的抒发,情重于景,情中见景。情景并茂情景结合,不分伯仲,更显自然天成。(2)虚实结合“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景中寓情,托物言志,把外在的客观景物的描绘与内在主体情思融为一体,构成一个艺术整体。“化虚为实,化情思为景物”把无形的情思物化,变无形为有形。(3)含蓄空灵3、意境的类型无我之境情感在诗中不直接显现出来,诗人所熔铸的主体情感色彩较蕴藉淡薄,造成一种仿佛无我的印象,但并非真的无我。有我之境诗人的主体意志较为显豁,熔铸的主体情感色彩较强烈。第三章文学作品的构成第一节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学作品的内容就是文学作品的内在本质和意蕴,是作家所意识的审美客体,又是作家审美理想和思想情感的体现,它是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客观生活和作家对它审美评价的有机统一。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文学作品内容的体现,是文学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具体是指文学作品内容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的统一。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内容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文学作品构成的重要方面,包含主体和题材两个基本因素。1、题材的内涵文学作品的题材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题材是指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如历史题材、军事题材等。狭义的题材是指作家在作品中所讲述的东西是经过作家选择加工提炼和改造而在表在文学作品中的生活现象。题材来源于素材,素材是作者在生活中的积累的还没有经过作家加工改造的原始生活材料。2、题材的选择与题材的多样化题材的选择和提炼受到作家生活实践、世界观和艺术修养的制约。作家的生活实践愈丰富,生活阅历愈广,就愈能够积累丰富的生活题材,形成有深刻思想意蕴和审美价值的题材。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对思想作品意义和审美价值形成是有重要影响的。在题材选择上我们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既不能否定题材的价值对作品的作用,又不能把题材的作用无限夸大,认为题材可以决定一切。3、人物、情节和环境文学作品的题材,特别是叙事类作品的题材,一般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三个要素。(1)人物1、认识一切文学描写的中心,因而也是题材的中心。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穿插人物。2、人物的塑造,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扁平人物、圆形人物和心态型人物。前两种人物一般也被称为性格人物,后一种人物责侧重在展示表现人物心理和精神状态。3、扁平人物性格特征比较单一、鲜明和缺少变化。4、圆形人物性格特征丰富,富于发展和变化;圆形人物容量大,性格具有多质、多义、多向的特点;圆形人物的性格是主导性和复杂多义性的统一。5、心态型人物是指着重展示精神体验和心理过程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表现方面常常比较模糊,但对人物心理展示常常深刻细致。(2)环境1、环境是人物的生存空间,人物的存在和活动离不开环境,所以环境在文学作品的题材构成也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文学作品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具体文学作品中,环境常常呈现不同的表现形态,大致可分为写实的环境、假托的环境和虚幻的环境。3、写实的环境是比较接近现实生活、有明确所指的环境。这种环境中,作品展现的时间、地点、世态人情和社会生活习俗都与现实生活接近,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印证。现实主义作品展示的环境多是实写。4、假托的环境是比较接近现实生活的虚指环境。这种环境描写比较符合生活的逻辑,但时间、地点常常是虚指和假托的。5、虚幻的环境是一种非现实的环境。这种环境超过了生活的逻辑,远离现实,人们无法追究这种环境的真假有无,但这种环境在更高的层次上映射着社会现实,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描写多是这种环境。(3)情节1、情节是指作品中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冲突所构成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2、情节的意义不仅在于表现人物性格,也在于展示人物心理。3、情节作为一定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一般具有相对的完整性。情节的构成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4、细节是与情节相关联的概念。细节是艺术形象的细胞,是构造艺术形象的基本单位。细节描写也是文学作品刻画人物、展开情节、构成环境的必要手段。5、场面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的人物行动的生活画面。场面是情节构成的基本单位。二、文学作品的主题1、主题的内涵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形象体系所显示出来的主导思想和主导情感,它是文学作品内容的集中体现,是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核心和主旨。2、主题的构成主题是蕴含在艺术形象体系中的情感和思想,要借艺术形象来体现。第一层,情趣流露层;第二层,情感评价层;第三层,审美观念层。3、主题的统一性和多义作家总以他的艺术构思相对集中的考虑统摄他的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家思维的产物,也总是要相应地体现作家的创作意图,表现出相对集中统一的思想情感意蕴,这就是文学作品主题的统一性。主题的多义性是指对一部作品的主题可以从不同方面去把握,因而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解释。主体具有多义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主题多义性的形成与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有关。文学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整体,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决定了文学意蕴的丰富性。其次,文学作品的形象存在,作家的创作意图不能等同于作品主题,这也决定了作品主题表现的复杂多义性。主题多义性是主题表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强调主题表现的多义性,其实质就是要人们通过形象去感受和把握作品的丰富意蕴和内涵,而不是把作品主题抽象化、图解化。4、主题意蕴的客观性主题意蕴的客观性,意思是,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主题意蕴并不是与作家的创作意图完全一致,有的并没有被作家自身领会和认识,他还要从接受者方面看,是接受者通过文学形象所发挥出来的意蕴。作品主题意蕴表现具有客观性的原因,第一,在于主题是在作家生活和审美实践中产生的;第二,作品主题是蕴含在形象之中的;第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后人可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观念对过去时代作品做出新的解释,对过去作品的思想意蕴获得新的认识。作品主题意蕴的客观性,实际上包括接受者没有阐释和发现的意蕴。作家的创作意图和读者对作品主题意蕴的丰富,都只是在相对意义上接近文学作品主题,伟大的艺术作品的主题意蕴总是在审美接受和阐释中不断被丰富中发展以满足读者的精神需要。第三节文学作品的形式一、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学语言是文学形式的构成因素之一。语言是文学形象区别于其他艺术形象的根本特征所在,语言构成了文学作品诉诸审美感知的物质外观,直接制约作家的创作过程,读者首先也是通过语言来欣赏和把握文学作品的。1、文学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语言是指规范化的全民语言,它在口语基础上加工形成,也泛指各种文学书籍中运用的书面语言。狭义的文学语言则指文学作品的语言。2、普通语言一般是“外指性”的,所指的事物必须与客观事物对应,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而文学的语言则不要求与外在世界相符合,它是“内指性”的语言,指向作品本身。3、文学作品语言的这种内指性,深刻的显示了它与其他文体语言的差异。二、文学语言的层面文学语言作为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对文学作品形象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既是文学作品诉诸读者的感性物质外观,又是作品的本体存在。文学语言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语音和语义层面。语音层文学作品语言构成的第一个层面是语音层面。文学作品的语音层面主要是由音律和节奏两个因素构成。音律的技巧就在于选择富于暗示性或象征性的调致。节奏是由声音长短、高低、轻重、急徐配合而成的一种有规律的起伏变化。语音作为语言层的表层,它是指向语义深层的。对语音层的把握决不能离开语义层。讲语音层,讲语音的和谐和节奏的美,都是对的,但关键还在于这种音律和节奏的表现应该与意义很好的结合起来。语义层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统一。文学语言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的多义性有相通的地方。文学语言的多义性是作家通过特定的语境赋予的。三、文学语言的比喻和象征文学语言的多义性和深层意义的实现,离不开文学语言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比喻可分为明喻、隐喻和借喻等类型。明喻的特征是喻体与本体之间使用“像”、“像...样”之类的比喻词,比喻对象被点明。隐喻的特征是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被比喻的对象不点明,所以它更能诱导人们由表层意义进入作品的深层意义,给人以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象征是指表达某种观念或事物的标识或符号。可以分为公共象征和私设象征。公共象征是指在某种文化传统中约定俗成的、读者都明白其所指的象征。私设象征是作者个人独创的,在作品中靠一定方法建立起来的象征。公共象征与私设象征也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公共象征有很多类型,有的象征在人类经验中根植很深,与民族文化心理有密切联系,这种象征被称为“原型象征”。私设象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直接点明的和反复呈现的。四、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注意;“陌生化”作为语言构造的基本原则,它并不是纯形式、纯语言的,它必须服从作家生活体验和独特的表达,必须与作品的审美效应和读者的审美体验相一致。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在不同体裁中有不同的表现。五、人物语言与叙述人语言在叙事文学作品和戏剧文学作品中,文学语言分为叙述人语言和人物语言两大类型。叙述人语言是指整个作品的叙述人身份所用的语言,是作者用来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和环境,乃至直接就作品所叙述的内容抒发感慨和进行分析评价的语言。最常见第三人称叙述人物语言是作品中人物以自己身份所使用的语言,包括人物的对话和内心独白。功能是体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意识活动。文学作品的结构1、结构的内涵:结构是对作品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是文学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之一。艺术形象是一个生命的整体,文学作品的结构必须服从于艺术形象的生命整体性特征,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有机的统一原理是文学结构最重要的原理,它涉及文学结构最本质的规定。2、结构的一般原则文学作品应该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原则:第一,结构要服从主题表达的需要;第二,结构要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第三,结构要适应不同文学体裁特点的需要;第四,结构要做到完整、和谐、统一。3、结构的程式与创造程式就是指前人以创造出来的、有一定规范并得到人们认可的结构模式。如中国戏曲唱念做打。文学的表现手法1、表现手法的内涵:表现手法就是指作家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所采用的具体方法。2、描写描写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最基本的艺术手法(1)整体描写与细节描写整体描写就是从整体出发,对描写对象做整体的描绘和刻画,使读者对描写对象有整体的印象细节描写就是选取具有典型意义和艺术魅力的生活细节所作的生动刻画和精确描写。特征性细节描写、象征性细节描写、暗示性细节描写、重复性细节描写、夸张性细节描写。(2)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又称为“正面描写”或“实写”,是作者从正面的角度,对人物、环境、事件、场面等进行直接而具体的描述。作用:使描写对象具体可感,获得直观、鲜明、真切的艺术效果。间接描写又称“侧面描写”或“虚写”,是作者从侧面的角度,对人物、环境、事件、场面等进行描绘刻画。(3)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是指对描写对象相对静止的描写,常用于人物肖像、心理刻画、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的描写。动态描写是处于具体情境中特征的描绘,更能生动的表达出对象的神表情、神态和精神等特征。(4)白描和内心独白白描是中国传统常见的描写手法。它是抓住对象的典型特征,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对象的神态形貌。内心独白是西方常见的一种描写手法,指通过人物的自我表述来表达人物的情绪感受,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发展变化。3、叙述叙述是作者对作品中人物、事件、背景所作的具体记述和介绍说明,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法。装饰功能;解释和象征功能;推动和替代功能顺叙是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和逻辑顺序为依据的一种叙述方式。它能给人以脉络清晰、前后连贯的印象。倒叙又称回叙,是作家故意违反顺叙方式,将事件和情节的结局或时间在后面的事件首先展示出来,再返回去叙述此前发生的事。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和情节故事的对比,使故事情节发展更富于变化。插叙是作家在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暂时中断主要情节和事件,而插入另外的事件和情节的叙述。插叙可以调节故事发展的节奏,丰富故事内容,使故事情节灵活多变,也做补充说明。4、抒情和议论抒情是作者在作品中抒发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是抒情文学作品最基本手法。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多用第一人称,由作家把自己的情感直接抒发出来,不借景物、人物、事件来传情达意。间接抒情一般使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语言表达出来,凭借客观景物、人物、事件来抒发,情感蕴含在所描写的事件、景物之中。议论是直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判断、评价的一种手法,主要为说理文和论说文所采用。适当的议论是可行的,需要讲究议论的方法,不能脱离整体文学作品形象去议论。第四章文学体裁体裁是文学作品的一个基本形式要素,决定了文学生态的多样化。体裁是受社会大语境和文学小语境双重影响的历史产物。体裁一旦定型,必将有某些稳定的因素作为传统或惯例对日后的文学创作和鉴赏发生制约、指导作用。第一节文学体裁概述1、文学体裁的涵义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的具体存在样式,是由构建文学作品内容的方式、手段、语言和结构等因素有机综合呈现出来的文学作品的外显形式。2、文学体裁的区分生活的多样化与文学的多样化决定了文学体裁也是多样化的。(1)二分法将文学分为“文”与“笔”两大类,前者是有韵文体,后者是无韵文体。虚构型作品和主题型作品(2)三分法颜延年主张把文章分为文、笔、言三类欧洲通行的“三分法”将文学分为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类三种。(3)四分法曹丕“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现代中国通行的四分法是将文学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类。优点:尊重了中国传统文体的分类习惯,又比较符合中外文学发展的实际;内在特点和外在特点都比较鲜明,容易区别;定名上比欧洲三分法具体明确,便于把它的名称与特点相联系;主要着眼于文学的外在形式方面。缺点:分类标准不统一,缺乏欧洲三分法的内在逻辑性;有的分类过泛。(4)多分法陆机《文赋》将文体分为十类,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文学体裁的特点1、文学体裁具有稳固性第一个表现是它的规范性;第二个表现是它的适应性;第三个表现是它的继承性2、文学体裁具有变异性表现之一是新元素渗入巳有体裁中,既有体裁得到修正、丰富和发展;表现之二是新体裁的出现;表现之三是旧体裁的消亡。题材变异性的原因:社会生活变动;文学自身创新的要求一方面,体裁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社会生活对文学的客观要求和限制,不但不同的生活和对生活的感受召唤作家用不同的体裁去描写和阐述,而且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异的知识背景和经济水平也影响体裁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体裁的形成和发展也体现了作家精神上的主动探索和构建,体裁既是对作家创作的一种规约,又能在作家尊重它的内部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得以改建、重建和创建。3、文学体裁具有相对性第一,从体裁的自身存在来说,它是相对稳固的、变异的历史性存在;第二,体裁的划分,都只是针对巳有文学进行的;第三,体裁对既有文学的总体归纳和概括也只是大体的、相对的;第四,体裁之间的界限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体裁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第五,体裁与作品之间的归属关系也不是绝对的文学体裁的意义第一,体裁对于创作具有限定和制约功能;第二,体裁对于创作具有指导和示范作用;第三,体裁对于欣赏具有预期和引导功能。第二节诗歌散文小说诗歌1、诗歌的涵义诗歌就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表现生活,饱含情感,富有想象,语言精练,具有鲜明节奏感的音乐美和分行排列的建筑美的文学样式。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几乎是世界各国一切文学发展的母体。中国诗歌最早是二言诗,黄帝时期《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较为成熟的四言诗,帝尧时期《击壤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西方诗歌的最早辉煌的古希腊的叙事诗和抒情诗,叙事诗代表是《荷马史诗》分为《伊利亚特》《奥德赛》《奥德修纪》。希腊的抒情诗分为哀歌、琴诗和讽刺诗。2、诗歌的特征诗句的分行排列;强烈的抒情性(情感是诗歌创作的原动力和驱动力;情感不仅是诗歌创作的动力,也是诗歌魅力之源;情感要对诗歌发挥重要作用需要感情真挚又健康);形象创造的特殊性(诗歌意象富有概括性和表现力);语言的音乐美(语言的齐整、对仗、节奏和押韵);独特的语言结构(词序倒置;成分残缺;语言跳跃)3、诗歌的种类(1)叙事诗和抒情诗叙事诗是客观的叙事因素超过主观的抒情因素的诗歌抒情诗是侧重以饱含情感的语言来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的诗歌(2)格律诗和自由诗格律诗是指有一定格式的诗,要求相当严格。自由诗是解除格律形式规范的诗歌(3)散文诗不分行排列,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抒情色彩强,富于诗的激情和意境(4)民歌在民间创造和流传的诗歌散文1、散文的涵义散文既是散体文学,指不分行排列,不重押韵和骈偶,取材广泛,语言灵活的文学样式。散文的诞生源于文章记事的实用。中国散文的最早形态是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中国第一部散文集是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2、散文的特征第一,感受真挚、新颖;第二,选材广泛、多样;第三,结构、写法灵活、自由;第四,语言优美、自然3、散文的品类(1)记叙散文、抒情散文与议论散文记叙散文主要手法是叙述和描写,具有一定文献价值抒情散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感浓烈,篇制短小,语言优美,富有艺术和情感的感染力议论散文大多夹叙夹议,语言生动深刻,富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形象性(2)小品和随笔(3)杂文杂文主要是文艺性的政论文和时评文。对世事人情回应迅速,论事说理精辟深刻,语言形式简短扼要,富有艺术性、思想性、参与性和批判性。(4)报告文学指用文学性手法来报道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通讯、特写、速写的总称,是融新闻性和文学性一体的文学形式特征:新闻性;真实性;文学性三、小说1、小说的涵义小说是通过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或生活场面,以构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利用背景交代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虚构性叙事文体。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中国“小说之祖”--庄子,史书对小说的影响,主要有三点:史书中的历史题材往往被小说家们借用;小说借用了史书的叙事技巧;后世小说具有明显的历史意识。假托史实或虚构历史背景成为中国小说创作的常见手法。中国小说的简明历史:远古神话魏晋志怪、志人唐传奇宋兀话本明清演义近现代小说第一部小说是战国时期佚名小说《燕丹子》2、小说的特征(1)具有一定长度的虚构故事(2)人物成为描写的中心(3)连贯完整的情节系列(4)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