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_第1页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_第2页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_第3页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_第4页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世纪资本主义的命运世界性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19331918193919451929191420世纪资本主义的命运世界性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2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2.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1.从“时空观念”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从“历史解释”角度归纳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线索和特点。2.通过学习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高科技产业、建立“福利国家”等措施,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生产关系适时调整的根本原因。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1.从“时空3一、国家的宏观调控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罗斯福新政自由放任国家宏观调控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主张国家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1.结合材料P114第一段和以上材料,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变化的原因?一、国家的宏观调控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干4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弊病。牧场主倾倒牛奶美国人排队领取救济1、背景:

根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冲突)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5一、国家的宏观调控(2)苏联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轰炸后的断壁残垣战场上的血腥杀戮1、背景:苏联的工业化成就二战后苏军的钢铁洪流一、国家的宏观调控(2)苏联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6罗斯福新政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凯恩斯主义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论基础成功典范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需求外部刺激惨痛教训市场主导国际协调政府调控市场机制++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背景:罗斯福新政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凯恩斯主义19297(1)措施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②制定经济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2、国内调控英国于1945~1951年和1974~1975年,两度出现“国有化”高潮,除把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外,还把濒于破产的铁路、煤矿、内河航运等许多部门实行国有化。为了引导经济发展,日本政府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如1955年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7年的《新长期经济计划》和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引导全社会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有效的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二战后美、英、日国家宏观调控各有何特点?日本的经济计划与苏联的计划经济有何区别?政府投资采购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1)措施2、国内调控英国于1945~1951年和1974~8项目\年代1950-19731974-1982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6%2.4%通货膨胀率3.4%9.9%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50-1982年经济发展情况1.据上表说明1950—1973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影响。2.1974-1982年西方经济出现了什么新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应对?影响:①积极:经济增长较快,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②消极:70年代,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再次调整调整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代表性国家如英国撒切尔,美国里根政府项目\年代1950-19731974-1982国民生产总值年9192919391945197319821990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50-70黄金二十年经济危机:滞胀低速增长减少干预开始大规模私人垄断资本主义15-16世纪176519C中期19C末20C初全球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93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实质: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5-18世纪初重商主义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自由放任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初国家宏观调控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国家减少干预回顾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历程,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重商主义192919391945197319821990经济大危机第10一、国家的宏观调控国际市场30年代经济大危机关税战货币战世界市场缺乏协调;陷入无序,混乱二战后吸取教训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平等协商,加强国际协调。1.阅读教材114页第三段,列举二战后初期成立了哪些国际经济组织?通过这些组织,资本主义国家从哪些领域协调世界经济秩序?1947年1945年1945年1945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947年建立关贸总协定稳定国际汇率;提供付短期贷款提供长期贷款,促进经济恢复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宗旨宗旨宗旨固定汇率,稳定金融降低关税促进自由贸易美元与黄金挂钩,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一、国家的宏观调控国际市场30年代经济大危机关税战世界市场缺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其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世界银行(WB)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其职责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推动该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银行贷款对象最初是西欧国家,后来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世界贸易体系以美国为主导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签订于1947年10月30日,1948年生效,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这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有“经济联合国”之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12秩序的重建1947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金融体系)世界贸易体系战后国际经济组织原则:以美元和美国为中心1945年1945年1995年思考:战后国际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①有利于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②确立了美国的主导地位。秩序的重建1947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贸易体系战后国际经济组13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1.依据材料P116指出二战后科学技术新发展的表现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及应用爱因斯坦相对论创立者普朗克量子力学奠基人条件:(1)20世纪科学理论的突破;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2.依据教材P115第二目和材料分析战后科学技术新发展的条件?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1.依据材料P116指142.表现(1)就业结构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2)“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1.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变动)介于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群体,包含技术管理人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和白领工人。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实质: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这种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2)“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1.科技进步15四、“福利国家”制度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维护资本主义制度。2、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材料一: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反出于年老、残疾、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含义: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美国总统肯尼迪1.依据材料一,概括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有何特点?3、特点:覆盖面广,种类多;低收入阶层受惠多;政府主导国家福利。四、“福利国家”制度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16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2.7%18.4%13.7%20.6%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材料:思考:如何看待“福利国家”制度?多重视角看福利史料实证分析归纳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如2010年2月份,希腊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严重。(4)评价:积极:缓和了收入分配不平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消极:导致国家财政负担;助长了人们的惰性。实质: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势(国家对分配领域的干预)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1971)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2.7%18.4%13.7%20.6%17五、社会运动的兴起根本原因: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了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1.阅读教材P117-P118,梳理西方不同类型社会运动的原因和结果。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反对侵略越南战争特点:类型多样,参与阶层广泛;规模大;取得了一定成就,影响深远。2.根据上述内容,探究西方社会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和运动的特点。五、社会运动的兴起根本原因: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了社会矛盾18“资本主义现在远不是从前那种资本主义了”,“社会主义的一些特征诸如公有制、计划化、社会保障,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已经成了先进的西方社会生活习以为常的部分”。——戈尔巴乔夫《未来世界与社会主义》变与不变:如何看待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结合材料P119学习拓展和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变化——统治的手段和方法。不变:(1)贫富悬殊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仍然存在。(2)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现在远不是从前那种资本主义了”,“社会主义的一些特19经济政策社会政策产业结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发展社会变化社会运动社会结构课堂小结:经济政策社会政策产业结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20探究思考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去解释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1.资本主义在自我调节机制下,仍然有很大活力和发展空间2.调节不是万能的,仅触及统治手段和方法,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今天回头来看美国走过的百年中……基本上在原有的思想和政体的框架内不断更新、变化……一个世纪独领风骚,其秘诀在于渐进主义的改良。——资中筠《二十世纪的美国》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探究思考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21提示:局部调整有利生产力发展国家宏观调控第三产业科技新发展“福利国家”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有何启示?改革要不断深化加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视科技、教育;融入全球化国家干预要和市场相结合以史为鉴提示:局部调整有利生产力发展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我国的社会22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2320世纪资本主义的命运世界性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19331918193919451929191420世纪资本主义的命运世界性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24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25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2.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1.从“时空观念”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从“历史解释”角度归纳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线索和特点。2.通过学习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高科技产业、建立“福利国家”等措施,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生产关系适时调整的根本原因。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1.从“时空26一、国家的宏观调控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罗斯福新政自由放任国家宏观调控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主张国家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1.结合材料P114第一段和以上材料,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变化的原因?一、国家的宏观调控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干27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弊病。牧场主倾倒牛奶美国人排队领取救济1、背景:

根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冲突)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28一、国家的宏观调控(2)苏联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轰炸后的断壁残垣战场上的血腥杀戮1、背景:苏联的工业化成就二战后苏军的钢铁洪流一、国家的宏观调控(2)苏联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29罗斯福新政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凯恩斯主义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论基础成功典范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需求外部刺激惨痛教训市场主导国际协调政府调控市场机制++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背景:罗斯福新政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凯恩斯主义192930(1)措施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②制定经济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2、国内调控英国于1945~1951年和1974~1975年,两度出现“国有化”高潮,除把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外,还把濒于破产的铁路、煤矿、内河航运等许多部门实行国有化。为了引导经济发展,日本政府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如1955年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7年的《新长期经济计划》和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引导全社会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有效的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二战后美、英、日国家宏观调控各有何特点?日本的经济计划与苏联的计划经济有何区别?政府投资采购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1)措施2、国内调控英国于1945~1951年和1974~31项目\年代1950-19731974-1982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6%2.4%通货膨胀率3.4%9.9%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50-1982年经济发展情况1.据上表说明1950—1973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影响。2.1974-1982年西方经济出现了什么新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应对?影响:①积极:经济增长较快,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②消极:70年代,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再次调整调整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代表性国家如英国撒切尔,美国里根政府项目\年代1950-19731974-1982国民生产总值年32192919391945197319821990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50-70黄金二十年经济危机:滞胀低速增长减少干预开始大规模私人垄断资本主义15-16世纪176519C中期19C末20C初全球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93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实质: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5-18世纪初重商主义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自由放任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初国家宏观调控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国家减少干预回顾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历程,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重商主义192919391945197319821990经济大危机第33一、国家的宏观调控国际市场30年代经济大危机关税战货币战世界市场缺乏协调;陷入无序,混乱二战后吸取教训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平等协商,加强国际协调。1.阅读教材114页第三段,列举二战后初期成立了哪些国际经济组织?通过这些组织,资本主义国家从哪些领域协调世界经济秩序?1947年1945年1945年1945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947年建立关贸总协定稳定国际汇率;提供付短期贷款提供长期贷款,促进经济恢复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宗旨宗旨宗旨固定汇率,稳定金融降低关税促进自由贸易美元与黄金挂钩,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一、国家的宏观调控国际市场30年代经济大危机关税战世界市场缺3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其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世界银行(WB)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其职责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推动该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银行贷款对象最初是西欧国家,后来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世界贸易体系以美国为主导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签订于1947年10月30日,1948年生效,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这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有“经济联合国”之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35秩序的重建1947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金融体系)世界贸易体系战后国际经济组织原则:以美元和美国为中心1945年1945年1995年思考:战后国际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①有利于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②确立了美国的主导地位。秩序的重建1947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贸易体系战后国际经济组36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1.依据材料P116指出二战后科学技术新发展的表现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及应用爱因斯坦相对论创立者普朗克量子力学奠基人条件:(1)20世纪科学理论的突破;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2.依据教材P115第二目和材料分析战后科学技术新发展的条件?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1.依据材料P116指372.表现(1)就业结构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2)“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1.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变动)介于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群体,包含技术管理人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和白领工人。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实质: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这种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2)“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1.科技进步38四、“福利国家”制度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维护资本主义制度。2、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材料一: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反出于年老、残疾、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含义: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美国总统肯尼迪1.依据材料一,概括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有何特点?3、特点:覆盖面广,种类多;低收入阶层受惠多;政府主导国家福利。四、“福利国家”制度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39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2.7%18.4%13.7%20.6%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材料:思考:如何看待“福利国家”制度?多重视角看福利史料实证分析归纳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如2010年2月份,希腊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严重。(4)评价:积极:缓和了收入分配不平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消极:导致国家财政负担;助长了人们的惰性。实质: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势(国家对分配领域的干预)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1971)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2.7%18.4%13.7%20.6%40五、社会运动的兴起根本原因:加强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