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二首(其二)课件_第1页
采莲曲二首(其二)课件_第2页
采莲曲二首(其二)课件_第3页
采莲曲二首(其二)课件_第4页
采莲曲二首(其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采莲曲二首(其二)体裁:七言绝句

盛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二首(其二)体裁:七言绝句1采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拓展:采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2翻译: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察觉有人翻译: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3荷叶罗裙一色裁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荷叶罗裙一色裁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4本句特色:1色彩鲜艳,具有动感

2画面动静结合(人物和活动背景自然合一)本句特色:1色彩鲜艳,具有动感2画面动静结合(人物5芙蓉向脸连边开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芙蓉向脸连边开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6对比:“人面桃花相映红”这里是“人面荷花相映美”对比:“人面桃花相映红”这里是“人面荷花相映美”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客观描写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8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9本句特色:“乱”“乱”字烘托出人面芙蓉交相辉映,使观者眼花缭乱的迷人境界对比:“池中”指一望无际的荷花池,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有异曲同工之妙本句特色:“乱”“乱”字烘托10闻歌始觉有人来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闻歌始觉有人来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11(主观感受)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整首诗看:(主观感受)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12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13一句话美妙的少女采莲图画,红绿相间,人花相映,声色共同,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问题:1你知道我在讲什么吗?2请你赏析“乱字”的好处一句话美妙的少女采莲图画,红绿相间,人花相映,声色共同,描写14采莲曲二首(其二)体裁:七言绝句

盛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二首(其二)体裁:七言绝句15采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拓展:采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16翻译: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察觉有人翻译: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17荷叶罗裙一色裁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荷叶罗裙一色裁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18本句特色:1色彩鲜艳,具有动感

2画面动静结合(人物和活动背景自然合一)本句特色:1色彩鲜艳,具有动感2画面动静结合(人物19芙蓉向脸连边开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芙蓉向脸连边开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20对比:“人面桃花相映红”这里是“人面荷花相映美”对比:“人面桃花相映红”这里是“人面荷花相映美”2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客观描写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22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23本句特色:“乱”“乱”字烘托出人面芙蓉交相辉映,使观者眼花缭乱的迷人境界对比:“池中”指一望无际的荷花池,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有异曲同工之妙本句特色:“乱”“乱”字烘托24闻歌始觉有人来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闻歌始觉有人来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25(主观感受)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整首诗看:(主观感受)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26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