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反哺:网络化时代的代际关系课件_第1页
文化反哺:网络化时代的代际关系课件_第2页
文化反哺:网络化时代的代际关系课件_第3页
文化反哺:网络化时代的代际关系课件_第4页
文化反哺:网络化时代的代际关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反哺:网络化时代的代际关系主讲人:周晓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文化反哺:网络化时代的代际关系主讲人:周晓虹文化(culture)是一个社会或一个人群共同体共同承认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的集合,自然也包括了使这些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客观化的物质实体。几乎所有关于文化的研究都会涉及其共有性和传承性。但是,近几十年以来,由于迅疾的文化和社会变迁,常见的器物文明的传承方式发生了改变,我们所称的“文化反哺”即那种由年轻一代将文化及其意义传递给他们生活在世的年长一代的新的传承方式使得传统的代际关系发生了断裂,原先的教化者(亲代)与被教化者(子代)关系的颠覆成了我们这个特定时代最令人困惑的叙事议题。文化(culture)是一个社会或一个人群共同体共同承认的价

变迁成为人类关注的社会事实或者成为人类自觉思考的主题和社会学本身一样,是安东尼·吉登斯所说的现代性(modernity)的产儿。“现代化”始自17-18世纪,但显然进入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1)变化的速度。“从社会学和理智意义上说,任何一个孩子再也不可能生活在与他的父辈和祖辈曾经居住的同样类型的世界上”(Bell,1999)。(2)变化的规模。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导致人口、经济和知识的变化规模都在空前增长。一、社会变迁与叙事背景

变迁成为人类关注的社会事实或者成为人类自觉思考的主题和社会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型或改变。这场延宕30年至今没有结束的社会转型,加之中国融入世界之后迎来的同样巨大的全球化浪潮,使得中国社会卷入了前所未有的急速变迁之中。社会变迁及促成这场大规模变迁的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是我们讨论文化反哺及中国社会的代际关系的叙事背景。GDP的高速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规模的缩小或父系父权的家庭制度的消亡,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嬗变,这一切不能不影响到中国社会的代际关系及其变迁。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型或改变。这1、研究方法

2003年后陆续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和重庆五大城市对数十个家庭进行深入访谈。“典型小组访谈法”——将那些在亲子互动方面富有特色的若干家庭组合在一起进行访谈,以期打破单个访谈经常可能出现的“沉闷”。2或3个家庭的相互作用,也产生了某种有利于人们相互刺激的“突生”(emergent)性质。1、研究方法二、选择麦当劳,或代际中心是怎样倾斜的?

二、选择麦当劳,或代际中心是怎样倾斜的?

从代际关系的角度来考察,中国人的食品或饮食的变化,从孩子们尝试进入中国的麦当劳开始的。麦当劳在亚洲及中国社会的扩张:(1)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阶级结构变动,出现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白领阶层,尤其是其子女,是麦当劳在中国的第一批消费者或精神拥趸。(2)家庭小型化、核心化与独生子女政策。“小公主”与“小皇帝”,家庭中心的代际倾斜。(3)父辈及祖辈在毛泽东时代所经历的极度匮乏,希望孩子能比自己生活得更好些,起码衣食无忧。从代际关系的角度来考察,中国人的食品或饮食的变化,从孩子们尝物质生活的丰裕,子代决策权的提高,使得这些“80后”或“90后”在家庭内部消费上开始掌握了前所未有的主动。1990年代前后进入中国的肯德基和麦当劳等快餐店很快成为年轻一代尤其是孩子们的消费天堂。物质生活的丰裕,子代决策权的提高,使得这些“80后”或“90改革开放后,GDP不断增长,日常生活改善,孩子成为中国家庭的中心。各种专供儿童的食品大行其道,食品工业几乎成为儿童工业,而且导致了儿童成为家庭消费的中心,饮食的决策权“从长辈转向晚辈”。在代际之间,食品知识传承的方向开始发生逆转。通过尝试各种新食品尤其是西式食品,“使得晚辈们将他们的长辈拽入到地方社会和跨国主义交互作用的场景之中”,文化反哺甚至成为年长一代接触外来文化和现代性的常规途径之一。改革开放后,GDP不断增长,日常生活改善,孩子成为中国家庭的三、移动电话:去中心化或个人网络的建立为什么讨论手机?一方面,手机是除了计算机以外最能够表现代际差异的电子产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手机的普及过程中实现的“去中心化”,充分体现了代际间沟通的主导权是如何从上一代“移动”到下一代手中的。三、移动电话:去中心化或个人网络的建立为什么讨论手机?几乎所有家庭的父母都承认,他们在操作手机尤其在通过手机发送短信方面极其低能,而这构成了他们向子女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孩子使用手机不知道要比父母们厉害多少,我们研究的北京中学生许多人都会“盲发”。上课为了不让老师知道,他们可以在课桌下面不看着手机屏幕发送短信——他们有能力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建立自己的“私域”,或自己的空间。”(郭于华访谈)亲代在手机操作上的“笨拙”,还直接导致了他们对子女控制的失败。几乎所有家庭的父母都承认,他们在操作手机尤其在通过手机发送短四、计算机、代际差异与信息鸿沟

电子计算机

与父母的“人生滑铁卢”在电子世界里,父母与孩子们的“过招”丝毫没有招架的余地,更不用说寻找还手的良机。只要能够做到心平气和,父母们对自己的失败都会口服心服,承认“人类掌握计算机的能力同年龄成反比”。四、计算机、代际差异与信息鸿沟

电子计算机个案1:BS一家的故事“你不要以为妈妈一请我吃必胜客,我就去修电脑只是因为嘴馋,而是因为我知道我不帮助妈妈,没有人能够帮助她。你想,她15岁初中都没有毕业就参了军,一直当护士,在她成长的那个年代除了背诵毛主席的“老三篇”没有其他书可看,你让她快50岁了还去学习计算机语言真的太为难她了,所以我只能‘挺身而出’。”在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之间确实存在着“数字鸿沟”,但另一方面因为代际间的绵延性,亲子间的血缘纽带或其他社会关系常常能够促使沟通顺畅的两代人或数代人之间彼此借力,在理解对方的同时,凭借我们所说的“文化反哺”方式跨越数字鸿沟。个案1:BS一家的故事“你不要以为妈妈一请我吃必胜客,我个案2:BRB一个高中二年级学生身上的故事文化反哺有时不仅可以借助血缘纽带进行,而且诸如师生这样的传统社会关系也常常有助于这类现象的发生。学生说什么老师都当“圣经”,这本身就是我们所讨论的文化反哺现象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所在,即知识的来源或判断对错的标准从上一代转到了下一代手中,也就是说文化传承的方向发生了逆转或颠覆。个案2:BRB一个高中二年级学生身上的故事文化反哺有时不仅可在器物文明的传承过程中,为什么亲代会对来自子代的传承或“教导”言听计从?(1)包括新兴食品、种类繁多的家用电器和移动电话,以及电子计算机,都是最近30年间进入普通大众的生活中的,年长一代确实丝毫不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2)这些现代器物带给了人们极大的便利,它们的功能和优越性不言而喻,不像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在性质上模棱两可、难分优劣,因此,年长一代接受起来抗拒心理也比较小。在器物文明的传承过程中,为什么亲代会对来自子代的传承或“教导五、代际颠覆的多维动因

人类社会的进步有赖于一代代人之间的文化传承或积累,而古往今来这传承或积累的方向历来就是一维的:即由父及子,或由师及徒。近代以来急速的社会变迁将一个完全陌生或崭新的世界提前推到了人们眼前,文化传承的方向和方式发生令人诧异的变化。在这个类似“时光倒流”的变化中,子代或年轻一代成了各类新兴的器物文明的尝试者,而亲代或年长一代则成了跟随在孩子们后面的亦步亦趋者。那么,这种代际颠覆是怎样发生的?五、代际颠覆的多维动因

人类社会的进步有赖于一代代人之间的文1、代际倾斜:孩子是怎样成为家庭的中心的?(1)首先与1980年代后大规模的城市化有关。

城市人口的增长使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加上同期开始实施的独生子女人口政策影响,中国家庭朝向小型化和核心化发展,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规模仅为3.1人,即现时的中国家庭主要由一对成年夫妇和他们未成年的子女组成,这些新的变化自然使得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1、代际倾斜:孩子是怎样成为家庭的中心的?

(2)与城市化相关联,中国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多也进一步促进了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以及年轻一代自主性的增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的流动率不断上升,目前已经达到2.6亿人。在地理边界和旧有社会关系两方面的“脱域”性流动,“极大削弱了父辈对个体、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控制能力”。“做不了年轻人的主”,也已经成为父母一代的普遍感叹。(2)与城市化相关联,中国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多也进一步促进

(3)与市场化以及与市场化相关联的各种经济秩序和分配方式的改变有关。1978年前中国社会实行的再分配制度是以人们在体制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包括政治地位和职业地位)和年资为基础的,这样的分配关系决定了年轻人在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福利制度中对年长一代的依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朝向市场化的转型,人力资本的经济回报的上升使得年轻一代的经济地位迅速提高,并因此削弱了城乡社会中父辈对家庭以及子女的支配权(3)与市场化以及与市场化相关联的各种经济秩序和分配方式的2、去中心化与沟通模式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各种新的电子器物所以首先会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常常都是因为它们兼具了去中心化的特点,为年轻一代向往和适应的平等沟通提供了条件。比如,从录音机到后来的MP3和MP4,除了音质本身的提高外,与早期的收音机尤其是人民公社时代的有线广播最大的区别就是个人选择性的增强。2、去中心化与沟通模式的变化手机或移动技术在青年群体中的大行其道,与青年及其亚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关。青年及其亚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寻求与主流文化能够保持某种程度的相对独立;因此他们总是对现代社会的主流制度,包括工厂制度、市场制度、组织制度、教育制度甚至家庭制度,以及这一系列现代制度中的自上而下的沟通和分科执掌、分层负责的运作模式报以怀疑和抵制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手机或移动电话这种点对点的去中心化的沟通技术为青年一代向往和适应的平等沟通提供了条件。手机或移动技术在青年群体中的大行其道,与青年及其亚文化的基本在青年人的世界中,不仅不存在层层叠加的科层体系和正式的沟通渠道,而且他们习惯或向往自己做主,自己对来自他人和社会的要求做出自己的反应,而这一切都与手机的特性十分吻合。在前述郭于华的研究中那些“盲发”的孩子们,其实就是通过手机的“去中心化”特点,摆脱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建构了自己的“私域”或个人空间,在那里沟通是平等和双向的。在青年人的世界中,不仅不存在层层叠加的科层体系和正式的沟通渠3、数字鸿沟:技术鸿沟、经济鸿沟,抑或代际鸿沟?不同人群之间的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也不仅仅出现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方面,它实际上与一切信息沟通技术(ICTs)的普及有关,直接反映了在接入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络和宽带等方面不同使用主体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技术鸿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和草根大众之间在ICTs的应用差异?经济鸿沟:本质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社会鸿沟: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3、数字鸿沟:技术鸿沟、经济鸿沟,抑或代际鸿沟?数字鸿沟是一种代际鸿沟据统计,在中国现有的4.2亿网民中,30岁以下的达到59.1%,其中10-19岁年龄组更是达到29.9%,而30岁以上的网民人数却急速递减:30-39岁年龄组为22.8%,40-49岁年龄组为11.3%,50-59岁年龄组为4.9%,60岁以上年龄组更是只有2.0%。随着年龄的增长,ICTs的使用者确实在不断减少。数字鸿沟是一种代际鸿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功能开发越多,父母们的劣势就越明显。单单一个操作电脑和“上网”,就需要操作能力、专业知识甚至良好的英文基础,这使得大多数父母往往力不从心。这种信息获取上的代际鸿沟,不能不对两代人的价值观、生活态度、人生视野、参与能力甚至生存机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至此,我们似乎能够肯定地说,正是这30年来的急速的社会变迁和技术进步,带来了中国社会代际关系的逆转或颠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功能开发越多,父母们的劣势就越明显。单单一六、中国体验:从只此一地到只此一次

“文化反哺”现象真的是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承方式吗?其一,从共时态的角度说,文化反哺现象真的只是中国独有的吗?各种新式食品和信息传播技术也都是近几十年内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东亚新兴国家的,难道在这些国家里就不存在子代对亲代的“反哺”或文化传承的“颠覆现象”?其二,从历时态的角度说,文化反哺现象真的只是今日之中国独有的吗?在中国历史上,尤其在那些诸如“改朝换代”的重大历史时期,就没有出现过年轻一代“反哺”年长一代的类似现象?六、中国体验:从只此一地到只此一次

“文化反哺”现象真的是一共时态角度——“只此一地”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在,她原本就是一个传统根深蒂固、近代以来又因屡遭内忧外患未能经受像样的现代洗礼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在经历了长达30年的封闭、停滞乃至“文革”的倒退后,1978年后突然面临改革开放,面临一个如此现代化的外部世界和如此剧烈的社会转型,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得年长一代从“至尊”到“落伍”的过程几乎是瞬时性的。除了变迁的急速之外,因变迁导致的中国社会两代人的差异之大也是绝无仅有的。共时态角度——“只此一地”单单看这样一个数据:1977年,在“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那一年,中国大学招生27.8万人;30年后的2007年,中国大学招生567万人。仅仅30年,招生人数提高了整整20倍——这意味着有多少家庭现在会面临着儿女“满腹经纶”,而父母却“一窍不通”的尴尬局面?同时生活在世的两代人或三代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反差如此之大,决定了在中国,传统的亲子关系的“颠覆”比任何国家都来得彻底,此即谓“只此一地”。单单看这样一个数据:历时态角度——“只此一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五四运动”及后来的一些社会大转型时期,年轻一代领时代风流,年长一代也常常会落伍成“末代遗老”。这两种现象和“文化反哺”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

前者或只是作为具体的个案存在于特定的家庭或师徒之间;或只是出现在政治或政权变革领域,在这一领域人们对新的政治话语或意识形态的接受与否,常常是各种社会风潮和个人际遇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不完全取决于年龄这一单一因素。历时态角度——“只此一次”我们所说的“文化反哺”大规模地出现在今日中国的整个社会之中。一方面,它不取决于从业的早晚、领域的异同,甚至和智商、勤勉无涉,只与代际间的生存环境在近30年中的巨大变迁相关;另一方面,这种亲代不如子代的现象也不限于对某类知识的“记问”和理解,以及对某个专门行业的精通与荒疏,不限于阶级立场或政治抉择。相反,它几乎涉及价值观、生活态度、行为模式和器物文明等日常生活的所有领域。这种全方位的亲子间或代际间的差距是奥格本所说的“文化堕距”(culturallag)另一种版本。我们所说的“文化反哺”大规模地出现在今日中国的整个社会之中。“文化反哺”现象出现的必备的条件是——整个社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急剧的变迁,这变迁使得同时生活在世的两代人或三代人之间出现巨大的落差。这30年的剧烈变迁而造成的如此巨大的代际差异将不会再度重现。“文化反哺”现象出现的必备的条件是——社会变迁与“中国体验”在最近几年里,在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转型所积累的一系列经验即所谓“中国经验”的同时,我们提出也要关注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在这30年中发生的同样巨大的嬗变——我们可以将这种嬗变称之为“中国体验”。(ChineseFeeling)一方面是因为它在精神层面赋予中国经验以完整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独特性或许能为世界各地的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的迈进提供可资借鉴的社会或心理范本”。社会变迁与“中国体验”文化反哺:网络化时代的代际关系主讲人:周晓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文化反哺:网络化时代的代际关系主讲人:周晓虹文化(culture)是一个社会或一个人群共同体共同承认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的集合,自然也包括了使这些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客观化的物质实体。几乎所有关于文化的研究都会涉及其共有性和传承性。但是,近几十年以来,由于迅疾的文化和社会变迁,常见的器物文明的传承方式发生了改变,我们所称的“文化反哺”即那种由年轻一代将文化及其意义传递给他们生活在世的年长一代的新的传承方式使得传统的代际关系发生了断裂,原先的教化者(亲代)与被教化者(子代)关系的颠覆成了我们这个特定时代最令人困惑的叙事议题。文化(culture)是一个社会或一个人群共同体共同承认的价

变迁成为人类关注的社会事实或者成为人类自觉思考的主题和社会学本身一样,是安东尼·吉登斯所说的现代性(modernity)的产儿。“现代化”始自17-18世纪,但显然进入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1)变化的速度。“从社会学和理智意义上说,任何一个孩子再也不可能生活在与他的父辈和祖辈曾经居住的同样类型的世界上”(Bell,1999)。(2)变化的规模。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导致人口、经济和知识的变化规模都在空前增长。一、社会变迁与叙事背景

变迁成为人类关注的社会事实或者成为人类自觉思考的主题和社会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型或改变。这场延宕30年至今没有结束的社会转型,加之中国融入世界之后迎来的同样巨大的全球化浪潮,使得中国社会卷入了前所未有的急速变迁之中。社会变迁及促成这场大规模变迁的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是我们讨论文化反哺及中国社会的代际关系的叙事背景。GDP的高速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规模的缩小或父系父权的家庭制度的消亡,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嬗变,这一切不能不影响到中国社会的代际关系及其变迁。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型或改变。这1、研究方法

2003年后陆续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和重庆五大城市对数十个家庭进行深入访谈。“典型小组访谈法”——将那些在亲子互动方面富有特色的若干家庭组合在一起进行访谈,以期打破单个访谈经常可能出现的“沉闷”。2或3个家庭的相互作用,也产生了某种有利于人们相互刺激的“突生”(emergent)性质。1、研究方法二、选择麦当劳,或代际中心是怎样倾斜的?

二、选择麦当劳,或代际中心是怎样倾斜的?

从代际关系的角度来考察,中国人的食品或饮食的变化,从孩子们尝试进入中国的麦当劳开始的。麦当劳在亚洲及中国社会的扩张:(1)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阶级结构变动,出现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白领阶层,尤其是其子女,是麦当劳在中国的第一批消费者或精神拥趸。(2)家庭小型化、核心化与独生子女政策。“小公主”与“小皇帝”,家庭中心的代际倾斜。(3)父辈及祖辈在毛泽东时代所经历的极度匮乏,希望孩子能比自己生活得更好些,起码衣食无忧。从代际关系的角度来考察,中国人的食品或饮食的变化,从孩子们尝物质生活的丰裕,子代决策权的提高,使得这些“80后”或“90后”在家庭内部消费上开始掌握了前所未有的主动。1990年代前后进入中国的肯德基和麦当劳等快餐店很快成为年轻一代尤其是孩子们的消费天堂。物质生活的丰裕,子代决策权的提高,使得这些“80后”或“90改革开放后,GDP不断增长,日常生活改善,孩子成为中国家庭的中心。各种专供儿童的食品大行其道,食品工业几乎成为儿童工业,而且导致了儿童成为家庭消费的中心,饮食的决策权“从长辈转向晚辈”。在代际之间,食品知识传承的方向开始发生逆转。通过尝试各种新食品尤其是西式食品,“使得晚辈们将他们的长辈拽入到地方社会和跨国主义交互作用的场景之中”,文化反哺甚至成为年长一代接触外来文化和现代性的常规途径之一。改革开放后,GDP不断增长,日常生活改善,孩子成为中国家庭的三、移动电话:去中心化或个人网络的建立为什么讨论手机?一方面,手机是除了计算机以外最能够表现代际差异的电子产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手机的普及过程中实现的“去中心化”,充分体现了代际间沟通的主导权是如何从上一代“移动”到下一代手中的。三、移动电话:去中心化或个人网络的建立为什么讨论手机?几乎所有家庭的父母都承认,他们在操作手机尤其在通过手机发送短信方面极其低能,而这构成了他们向子女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孩子使用手机不知道要比父母们厉害多少,我们研究的北京中学生许多人都会“盲发”。上课为了不让老师知道,他们可以在课桌下面不看着手机屏幕发送短信——他们有能力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建立自己的“私域”,或自己的空间。”(郭于华访谈)亲代在手机操作上的“笨拙”,还直接导致了他们对子女控制的失败。几乎所有家庭的父母都承认,他们在操作手机尤其在通过手机发送短四、计算机、代际差异与信息鸿沟

电子计算机

与父母的“人生滑铁卢”在电子世界里,父母与孩子们的“过招”丝毫没有招架的余地,更不用说寻找还手的良机。只要能够做到心平气和,父母们对自己的失败都会口服心服,承认“人类掌握计算机的能力同年龄成反比”。四、计算机、代际差异与信息鸿沟

电子计算机个案1:BS一家的故事“你不要以为妈妈一请我吃必胜客,我就去修电脑只是因为嘴馋,而是因为我知道我不帮助妈妈,没有人能够帮助她。你想,她15岁初中都没有毕业就参了军,一直当护士,在她成长的那个年代除了背诵毛主席的“老三篇”没有其他书可看,你让她快50岁了还去学习计算机语言真的太为难她了,所以我只能‘挺身而出’。”在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之间确实存在着“数字鸿沟”,但另一方面因为代际间的绵延性,亲子间的血缘纽带或其他社会关系常常能够促使沟通顺畅的两代人或数代人之间彼此借力,在理解对方的同时,凭借我们所说的“文化反哺”方式跨越数字鸿沟。个案1:BS一家的故事“你不要以为妈妈一请我吃必胜客,我个案2:BRB一个高中二年级学生身上的故事文化反哺有时不仅可以借助血缘纽带进行,而且诸如师生这样的传统社会关系也常常有助于这类现象的发生。学生说什么老师都当“圣经”,这本身就是我们所讨论的文化反哺现象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所在,即知识的来源或判断对错的标准从上一代转到了下一代手中,也就是说文化传承的方向发生了逆转或颠覆。个案2:BRB一个高中二年级学生身上的故事文化反哺有时不仅可在器物文明的传承过程中,为什么亲代会对来自子代的传承或“教导”言听计从?(1)包括新兴食品、种类繁多的家用电器和移动电话,以及电子计算机,都是最近30年间进入普通大众的生活中的,年长一代确实丝毫不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2)这些现代器物带给了人们极大的便利,它们的功能和优越性不言而喻,不像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在性质上模棱两可、难分优劣,因此,年长一代接受起来抗拒心理也比较小。在器物文明的传承过程中,为什么亲代会对来自子代的传承或“教导五、代际颠覆的多维动因

人类社会的进步有赖于一代代人之间的文化传承或积累,而古往今来这传承或积累的方向历来就是一维的:即由父及子,或由师及徒。近代以来急速的社会变迁将一个完全陌生或崭新的世界提前推到了人们眼前,文化传承的方向和方式发生令人诧异的变化。在这个类似“时光倒流”的变化中,子代或年轻一代成了各类新兴的器物文明的尝试者,而亲代或年长一代则成了跟随在孩子们后面的亦步亦趋者。那么,这种代际颠覆是怎样发生的?五、代际颠覆的多维动因

人类社会的进步有赖于一代代人之间的文1、代际倾斜:孩子是怎样成为家庭的中心的?(1)首先与1980年代后大规模的城市化有关。

城市人口的增长使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加上同期开始实施的独生子女人口政策影响,中国家庭朝向小型化和核心化发展,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规模仅为3.1人,即现时的中国家庭主要由一对成年夫妇和他们未成年的子女组成,这些新的变化自然使得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1、代际倾斜:孩子是怎样成为家庭的中心的?

(2)与城市化相关联,中国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多也进一步促进了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以及年轻一代自主性的增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的流动率不断上升,目前已经达到2.6亿人。在地理边界和旧有社会关系两方面的“脱域”性流动,“极大削弱了父辈对个体、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控制能力”。“做不了年轻人的主”,也已经成为父母一代的普遍感叹。(2)与城市化相关联,中国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多也进一步促进

(3)与市场化以及与市场化相关联的各种经济秩序和分配方式的改变有关。1978年前中国社会实行的再分配制度是以人们在体制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包括政治地位和职业地位)和年资为基础的,这样的分配关系决定了年轻人在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福利制度中对年长一代的依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朝向市场化的转型,人力资本的经济回报的上升使得年轻一代的经济地位迅速提高,并因此削弱了城乡社会中父辈对家庭以及子女的支配权(3)与市场化以及与市场化相关联的各种经济秩序和分配方式的2、去中心化与沟通模式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各种新的电子器物所以首先会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常常都是因为它们兼具了去中心化的特点,为年轻一代向往和适应的平等沟通提供了条件。比如,从录音机到后来的MP3和MP4,除了音质本身的提高外,与早期的收音机尤其是人民公社时代的有线广播最大的区别就是个人选择性的增强。2、去中心化与沟通模式的变化手机或移动技术在青年群体中的大行其道,与青年及其亚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关。青年及其亚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寻求与主流文化能够保持某种程度的相对独立;因此他们总是对现代社会的主流制度,包括工厂制度、市场制度、组织制度、教育制度甚至家庭制度,以及这一系列现代制度中的自上而下的沟通和分科执掌、分层负责的运作模式报以怀疑和抵制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手机或移动电话这种点对点的去中心化的沟通技术为青年一代向往和适应的平等沟通提供了条件。手机或移动技术在青年群体中的大行其道,与青年及其亚文化的基本在青年人的世界中,不仅不存在层层叠加的科层体系和正式的沟通渠道,而且他们习惯或向往自己做主,自己对来自他人和社会的要求做出自己的反应,而这一切都与手机的特性十分吻合。在前述郭于华的研究中那些“盲发”的孩子们,其实就是通过手机的“去中心化”特点,摆脱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建构了自己的“私域”或个人空间,在那里沟通是平等和双向的。在青年人的世界中,不仅不存在层层叠加的科层体系和正式的沟通渠3、数字鸿沟:技术鸿沟、经济鸿沟,抑或代际鸿沟?不同人群之间的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也不仅仅出现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方面,它实际上与一切信息沟通技术(ICTs)的普及有关,直接反映了在接入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络和宽带等方面不同使用主体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技术鸿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和草根大众之间在ICTs的应用差异?经济鸿沟:本质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社会鸿沟: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3、数字鸿沟:技术鸿沟、经济鸿沟,抑或代际鸿沟?数字鸿沟是一种代际鸿沟据统计,在中国现有的4.2亿网民中,30岁以下的达到59.1%,其中10-19岁年龄组更是达到29.9%,而30岁以上的网民人数却急速递减:30-39岁年龄组为22.8%,40-49岁年龄组为11.3%,50-59岁年龄组为4.9%,60岁以上年龄组更是只有2.0%。随着年龄的增长,ICTs的使用者确实在不断减少。数字鸿沟是一种代际鸿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功能开发越多,父母们的劣势就越明显。单单一个操作电脑和“上网”,就需要操作能力、专业知识甚至良好的英文基础,这使得大多数父母往往力不从心。这种信息获取上的代际鸿沟,不能不对两代人的价值观、生活态度、人生视野、参与能力甚至生存机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至此,我们似乎能够肯定地说,正是这30年来的急速的社会变迁和技术进步,带来了中国社会代际关系的逆转或颠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功能开发越多,父母们的劣势就越明显。单单一六、中国体验:从只此一地到只此一次

“文化反哺”现象真的是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承方式吗?其一,从共时态的角度说,文化反哺现象真的只是中国独有的吗?各种新式食品和信息传播技术也都是近几十年内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东亚新兴国家的,难道在这些国家里就不存在子代对亲代的“反哺”或文化传承的“颠覆现象”?其二,从历时态的角度说,文化反哺现象真的只是今日之中国独有的吗?在中国历史上,尤其在那些诸如“改朝换代”的重大历史时期,就没有出现过年轻一代“反哺”年长一代的类似现象?六、中国体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