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漳墩民族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90f12f38338c3382d56dbc29e5c6d49/790f12f38338c3382d56dbc29e5c6d491.gif)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漳墩民族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90f12f38338c3382d56dbc29e5c6d49/790f12f38338c3382d56dbc29e5c6d492.gif)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漳墩民族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90f12f38338c3382d56dbc29e5c6d49/790f12f38338c3382d56dbc29e5c6d493.gif)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漳墩民族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90f12f38338c3382d56dbc29e5c6d49/790f12f38338c3382d56dbc29e5c6d494.gif)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漳墩民族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90f12f38338c3382d56dbc29e5c6d49/790f12f38338c3382d56dbc29e5c6d4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漳墩民族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欧洲中世纪“商人法”中的“跨国平等对待”这一特征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它使他们不会因在地方法中不享有资格以及因为地方法律、习惯的其他变化莫测的因素而蒙受损害。该特征源于古代罗马的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参考答案:C2.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十二条》,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1962年中共中央发出《农业六十条》等指示,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这表明A.人民公社体制逐步被放弃B.农村改革有历史渊源C.私有制逐步得到中央认可D.农村获得经营自主权参考答案:B【详解】1960年农村改革已经出现,而在1978年后在改革开放的引导下推进改革,故选B;人民公社体制逐步被放弃要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排除B;中国农村改革坚持的是集体所有制,排除C;农村获得经营自主权是在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出现的,排除D。3.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参考答案:D4.今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遵义会议八十周年》的邮票,由于特殊原因,此次会议召开的情景并没有留下照片,邮票选用油画《遵义会议》为背景,画中出现了一个久违的面孔——林彪,这是“九一三”事件后,首次在“国家名片”上出现。对邮票选用油画《遵义会议》为背景,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官方肯定了林彪对中国革命作的贡献
B.油画具有较高的写实性得到了官方认可C.油画虽有艺术渲染但仍具有史料价值
D.油画中的人物座次与遵义会议如出一辙参考答案:B(3分)[AC](1分)5.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你耕田来我织布”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参考答案:D6.“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B.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C.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参考答案:B考点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试题解析材料所述是看到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负面影响,并且将之扩大化了,但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还为中国带来了机遇,应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故选B。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故选B。7.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之制度大异于商者,包罗甚广。不能在此一一论列,其中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之形成影响巨大。”其意在说明A.西周制度深受商朝影响B.商朝已有华夏民族观念C.分封利于华夏民族形成D.西周已经进入封建社会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之形成影响巨大”反映了分封制对于华夏民族形成的影响很大,故C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西周制度深受商朝影响,而是强调分封制对华夏民族的影响,故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商朝已有华夏民族观念,故B排除;西周处于奴隶社会,尚未进入封建社会,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之形成影响巨大”,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对华夏民族的影响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
A.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
C.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
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参考答案:A9.18~19世纪,欧洲、美国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为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美]查尔斯?哈珀《环境与社会》)这些作品主要表达了(
)A、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
B、对工业文明的担忧C、对自然风光的无限向往
D、对科学发展的期盼参考答案:B10.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但却要求“冲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托古改制”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参考答案:C维新思想。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B项错误。维新派借助儒家学说宣传变法,而不是否定传统文化,A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D项错误。康有为在宣传维新变法的过程中借助于传统文化进行,“托古改制”是其特点。11.英国罗马法专家巴里·尼古拉斯教授说:“如果要创设或者转让某一权利,必须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或者使用指定的话语。……法律后果就是由这种形式创造的,如果形式没有得到遵守,或者没有完全遵守,就不产生任何法律后果”。据此判断罗马法的重要特点是A.严密、细致
B.注重契约
C.注重程序
D.形式主义参考答案:D12.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A.人人精通法律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C.法律至上的原则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法律至上的原则,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人人精通法律,故A排除。《十二铜表法》只适用于公民,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统治阶级没有特权,故D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特点13.如果开办中国古代文艺展,下列文艺形式中最能体现文人审美价值、独特个性的是A.隋唐的草书B.宋代的风俗画C.元代的杂剧D.明清的小说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代中国文学与艺术成就中,最能体现文人的审美价值和独特个性的应为草书。故本题应排除B、C、D三项,选择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书法·草书14.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A.易形成冗官现象 B.降低了行政效率 C.减少了决策失误 D.加强了君主专制参考答案: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根据材料中“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得知三省分权并相互牵制,有可能导致相互扯皮,降低了行政效率,故本题答案为B项;A项“冗官”是指官员人数太多,超出实际需要,导致机构重叠,从而降低行政效率;C、D两项表述均从材料中不能体现。15.1517年,德国威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这场辩论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天主教会的腐败问题B.灵魂救赎的途径问题C.世俗君主的地位问题D.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参考答案:B宗教改革。马丁路德著作“九十五条论纲”提出得救不在于教皇的赎罪券,而是在于自己的诚信的信仰,提出了信仰得救的原则,故选B。1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参考答案:C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本题考查理学与先秦、秦汉儒学的关系。A项是理学与先秦、秦汉儒学的共性,不属于创新;B项是指董仲舒的新儒学,不选;D项不属于理学的“创新”,不选。理学是在吸收佛教和道家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全新的儒学体系。17.据记载,周初分封诸侯,周天子要派人员协助诸侯运送族人及一应器物,间时还要派人协助营封国的都城,此做法旨在A.提高诸侯的政治地位 B.加强对诸侯的政治监督C.彰显周王的“天子”地位 D.解决诸侯建国的困难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里的分封制。材料所言皆是天子协助诸侯运送分封所需的人及物等现实需求,并没有涉及政治地位以及政治监督,故排除A、B项。周天子此举表面上是解决了建国的一些困难,但实质上上仍是为彰显周王的“天子”地位,故C项正确,排除D项。18.公元前415年,雅典发生毁坏神像案,迅即被与酒会联系在一起。报案者称,虽然没有目睹神像被毁的过程,但以前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结果身为雅典将军的阿西比德及其同伴均判有罪。材料表明在古代雅典城邦A.私人生活空间不被尊重
B.众人都生活在城邦集体之中C.个人都有参与城邦管理的权利
D.集会只能在市政广场举行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根据题干信息“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可知,在古代雅典城邦私人生活空间不被尊重。故本题选A项。B项为题干中现象,故不选;公民有参与城邦管理的权利,故不选C项;D项明显不正确,故不选。19.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83年1988年…据此表格的信息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与新中国成立同时确立B.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废除C.在改革开放时期得到完善D.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不是与新中国成立同时确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也并未被废除,只是开会的时间很不固定,但是改革开放之后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时间是很固定的,5年开一次,本题是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C。20.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将手写的拉丁文《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威登堡教堂门口,不久后他便收到了从德国南部倒流回来的印刷本《九十五条论纲》。这表明A.德国民族意识觉醒B.西欧识字率在增长C.抨击教会引起共鸣D.技术推动社会进步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反映了《九十五条论纲》由手写很快变成印刷本,这说明《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会的内容引起了广泛共鸣,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德国民族意识的信息,故A排除;《九十五条论纲》变成印刷本也不能说明西欧识字率在增长,故B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社会进步,故D排除。21.1954年,美国曾敦促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出兵帮助法国人在中南半岛的殖民地,丘吉尔当面质问“英国为什么要为法国保住中南半岛去打仗?”并且生硬地回击美国的诘责道“当我们不再依赖美国的援助时,我将感到高兴”以下分析最准确的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
B.英美矛盾进一步加深C.英美在两极格局下的国家利益冲突
D.美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开始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BD两项与题意无关;题干表明丘吉尔不愿意对印度支那采取行动,说明英国从自己国家利益出发,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美苏争锋·冷战下的国际关系22.世界某个组织类似于合作社形式的金融机构,成员国加入时需存入一笔认缴款,份额多少由其经济地位决定。该组织用各成员国缴纳本金组成基金库,向遇到金融困境的成员国提供国际收支融资,帮助会员国暂渡难关,并实施经济调整和改革。该组织成立之初的宗旨是A.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支持 B.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C.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 D.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材料提及该组织是金融组织,其宗旨是“向遇到金融困境的成员国提供国际收支融资”“帮助会员国暂渡难关”,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项符合题意。A项指世界银行,B项指世贸组织,C项是欧盟,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23.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A.
派文臣做知州
B.设“三衙”,收精兵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参考答案:A24.有人曾问《等待戈多》的作者贝克特:戈多究竟指什么?他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因此评论家们作出各种解释,有的解释为“上帝”,有的解释为“死亡”。贝克特的回答反映出()A.对自由理想的向往歌颂B.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C.对人性解放的追求渴望D.对现代文明的苦闷迷惘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现代主义文学的背景。《等待戈多》为现代主义作品,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得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主题。25.下图是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叙述。据此推测他叙述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化B.汉代儒学的发展C.宋明理学的兴起D.明清之际新思想的萌芽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糅和诸子百家思想,进而形成新的儒学体系。其中天人感应有约束君权的一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推动了思想的统一。结合材料“对君权的限制、儒学的意识形态化”“思想一致的时代”可知是汉代儒学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处于百家争鸣时期,与思想一统相矛盾,A选项排除。宋明理学未凸显君主的意义,强调的是“理”,C选项排除。明清之际新思想的萌芽在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发展工商业,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点睛】董仲舒的新儒学是董仲舒是为适应汉代一统国家的政治需要,从揉合“六艺之科”和“孔子之术”入手,而精心炮制的一种专门为政治统一作理论解释的学说。它适应加强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需要,编造了“天人感应”的政治理论;适应加强君权的需要,敷衍了“君权神授”的神学目的论;适应维护大一统纲常的需要,将先秦多家的相关思想改造成以“三纲五常”为基础的“忠孝”理论;适应维护和延续一统国家的需要,提出抑制土地兼并,主张限田、薄敛、省役主张等等。26.《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二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B.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调用所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等信息可知,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和家庭具有共同性,这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故B项正确;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是表象,不是实质,故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在探讨家长制作风,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揭示宗法关系的广泛影响,故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27.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C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根据题意,“收敛性”是明清时期的特点,各选项中第①项是北宋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第②项是明初朱元璋时的措施;第③项是清雍正帝时的措施;第④项是明太祖时所为。故本题符合明清时期的选项为C。故应选C。28.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是A.温杜德男,35岁,没有读过一天的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B.麦克卡男,28岁,满腹经纶,文武全才,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C.索斯丹男,33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D.艾梵德男,11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参考答案:A29.“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参考答案:C考察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对国家发展所起的作用。材料中“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说明“大一统”民族心理对实现国家统一和避免长期分裂局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C项表述最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强调文化心理的认同作用不符,D项出现在明清时期与题意时间特征不符。故应选C。30.荀子说:“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表明其治国思想是A.恢复周礼
B.严刑峻法
C.儒法并用
D.君臣有别参考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美好生活既需要物质上的丰富,又需要精神上的满足。材料全面彻底的土地改革,不仅完全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而且通过没收地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分配给贫苦农民的办法,改善了农村贫苦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缩小了农村的贫富差距。与此同时,国家还通过兴修水利、增加农贷、城乡交流和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等办法促进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增加农民收入。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农民生活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全国按农村人口平均的人均乡村社会商品零售额,1950年为21.7元,到1952年则提高到30.7元,平均每年递增18.9%。1952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92公斤、食用植物油1.7公斤、食糖0.6公斤、猪肉5.5公斤、棉布4.6米。——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贫苦农民生活状况的变化及其原因。参考答案:变化: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贫富差距缩小。原因:实行土地改革使农民拥有生产资料;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农田水利建设使得农村经济恢复,农民收入增加。【详解】依据材料“全面彻底的土地改革,不仅完全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而且通过没收地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分配给贫苦农民的办法,改善了农村贫苦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缩小了农村的贫富差距。”结合所学可从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贫富差距缩小等角度概括得出贫苦农民生活状况的变化。依据材料“全面彻底的土地改革······而且通过没收地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分配给贫苦农民的办法,改善了农村贫苦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缩小了农村的贫富差距。”、“国家还通过兴修水利、增加农贷、城乡交流和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等办法促进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增加农民收入”结合所学可从实行土地改革、经济政策调整、水利建设等方面回答贫苦农民生活状况变化的原因。32.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议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三、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个统治,一家之言。——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伟大的创举”指什么?参考答案: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答案:(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2)优势:有利于选拔人才;调动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避免了盲目决策。(3)原因:雅典的民主仅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等都不享有政治权利。创举:雅典民主创造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解析:本题考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联系所学知识,从秦朝、唐朝和明朝的相权设置入手分析即可。第(2)问,结合材料二的信息,“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时候,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从中概括其优势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的信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联系所学知识,雅典民主不是所有的18岁公民的权利,从其实质入手分析即可。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雅典的民主管理形式角度分析创举即可。3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明朝末年,后金政权不时对明朝发动进攻,整个社会处在动荡不安的状态。徐光启富于爱国的热忱,他希望能够利用科学技术帮助国家富强起来,使天下的黎民过上“丰衣食,绝饥寒”的安定富裕的生活。直至花甲之年,保国守土的爱国忠心,昭昭可鉴。
材料二:徐光启曾长期辗转苦读,深知当时流行的陆王心学,实为误国害民。徐光启走上了积极主张经世致用、崇尚实学的道路。万历二十三年(1595),徐光启开始与传教士郭居静交往。使他第一次知道在中国之外竞有那么大的一个世界、地球是圆的、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1606年,徐光启请求利玛窦传授西方的科学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徐光启完全弄懂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内容,并与利玛窦合作把它译成中文。1612年,他与传教士熊三拔合译的《泰西水法》,书中介绍了西洋的水利工程作法和各种水利机械。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崇祯历书》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崇祯历书》的编译,引入了大地为球形的思想、大地经纬度的计算及球面三角法。在《度数旁通十事》疏奏中,徐光启详细论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如果每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科学院”。他吸收《九章算术》、高次方程和方程组的解法等方面的辉煌成就,认为“算术之学(被废的主要原因)为名理之儒士苴天下实事。”徐光启的家乡地处东南沿海,水灾和风灾频繁,这使他很早就对救灾救荒感兴趣,并且讲究排灌水利建设。他利用各种机会,在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设置试验田,亲自进行各种农业技术实验。他一生关于农学方面的著作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泰西水法》等:其中,《农政全书》分类引录了古代的有关农事的文献和明朝当时的文献;是“杂采众家”又“兼出独见”的著作。”——以上材料摘编自《徐光启传》和《徐光启评传》(1)根据相关材料,简要说明徐光启献身科学事业的动力。(2)结合材料二,分析徐光启取得科学成就的主要途径,并简要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现场施工防噪隔音制度
- 现代家居设计中的绿植艺术实践
- 医疗护理医学培训 小麦病虫害防治课件
- DB6528T 202-2024春玉米滴灌栽培技术规程
- 中小企业劳动合同模板大全
- 个人与工厂合作协议合同
- 个人借款合同条款解析
- 交通运输行业劳动合同准则
- 个人短期借款合同文本范例
- 临时劳务用工合同协议
-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5届初三最后一次模拟(I卷)数学试题含解析
- 幼教培训课件:《幼儿园如何有效组织幼儿户外自主游戏》
- 2024-2030年中国轻型运动飞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暑假作业 09 高二英语阅读七选五20篇(原卷版)-【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英语暑假培优练(人教版2019)
- 2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1000道
- 电缆销售年终工作总结与计划
- (完整)三年级数学口算题300道(直接打印)
- TB 10012-2019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背诵用)
- 【良心出品】架空输电线路巡视内容
- 10000以内加减法混合竖式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