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分析和解读课件_第1页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分析和解读课件_第2页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分析和解读课件_第3页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分析和解读课件_第4页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分析和解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

文本解读与处理瑞安教师进修学校黄安楣小学数学

文本解读与处理瑞安教师进修学校黄安楣1文本解读的意义文本解读是教师的学科教学基本素养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质量。“十二五”温州市教师素养提升行动方案把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处理能力作为教师提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提高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文本解读的意义文本解读是教师的学科教学基本素养2一、文本解读的基本观点

1.文本虽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仍应视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主要的活动机会。一、文本解读的基本观点1.文本虽然不是唯一的3

2.教材解读的归宿是为了将静态的知识作动态展现,成为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为此先要从相对静态的角度对教材的知识结构、编排特点、地位作用、重难点和关键、蕴含的思想方法和情感等因素作分析研究,然后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将静态的知识作动态化处理,为有效教学服务。2.教材解读的归宿是为了将静态的知识作动态展现4二、文本解读的内容要素文本解读有全册、单元、课时的层次之别,分析方法也应各有侧重。但就其共性而言,需分析下列要素:1、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编排特点。数学知识有其客观的结构和多向联系,而教材编排则有较多的人为因素。新教材突出从“学科中心”课程体系向“以人为本”的课程体系转变,突出综合性和开放性,这对分析文本有着启迪意义。要把分析的重点放在明确知识内部固有的结构和发掘知识之间多向联系上,同时以灵活多变的观点看待教材的编排特点,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二、文本解读的内容要素文本解读有全册、单元、5具体要做到:①明确某类知识学习基础和后继作用。②把握某类知识的内部结构。③了解各类知识在教材中的分布和纵横联系。具体要做到:6例题和习题的分析例题分析a.编者意图。

b.目的要求。

c.地位作用。

d.例题的变更、处理。例题和习题的分析例题分析7习题分析

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课时教材分析中)。

A、习题的层次——弄清哪些是基本题、变式题、综合题、发展题、封闭题、开放题、思考题等。习题分析

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要引起足8

B、习题的功能——推敲每一层次题目设计的目的要求,明确习题与例题的配套关系。

C、习题的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对习题作适当的变更、删减、补充。B、习题的功能——推敲每一层次题目设计的目的要求92、分析文本重点、难点、关键(1)教材重点——对教材而言①教材重点指教材中最基本、关系全局的内容。②确定重点的方法。

A、认识教材的前后联系及地位作用。

a、知识的转折处。

b、起决定作用的内容。

B、把知识分解为新旧知识点。(如减法性质)

C、从教材的习题中确定重点。2、分析文本重点、难点、关键(1)教材重点——对教材而言10练习:四下p39例题一练习:四下p39例题一11(2)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的区别教材重点是指知识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基础知识,一般说,重要的概念、法则、公式、定律、性质等都是重点。教学重点指的是一节课中教与学的重要内容。(2)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的区别12①课型不同、重点不同——新课、练习课、复习课

②教学理念不同,重点不同——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③教学要求不同,重点不同。

概括而言,教学重点可以有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薄弱环节等不同方面的选取。①课型不同、重点不同——新课、练习课、复习课

13(3)对重点的重新认识1、传统教材分析对重点的认识外延狭小,往往限于“双基”,这助长了课堂教学“急功近利”的风气,忽视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将可探究的下降为接受,该理解的下降为记忆,压抑了教学应有的生命活力,长此以往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重点的外延应拓展(双基、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等)。(3)对重点的重新认识142、传统观念以弧立、僵化的眼光看待教学重点,往往以重要知识点为中心画一个“紧身圈”,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生成过程和应用的条件范围,而只强调对匆忙得出的结论进行强化训练。在新理念下,需要对教学重点的内涵予以丰富,突出知识生成的过程化,知识建构的个性化,知识探索的策略化和知识联系的广泛化。即有重点但不囿于重点,重视以面构建点,以点带动面。2、传统观念以弧立、僵化的眼光看待教学重点,往往以重要知识点15对教学重点的新认识:一要拓展范围(双基、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二是有重点但不局限于重点,重视以面构建点,以点带动面。对教学重点的新认识:16(4)教材的难点——对学生而言教材的难点指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容易混淆犯错的内容。造成难点的原因是:知识较抽象、坡度大、较复杂、易混淆。(4)教材的难点——对学生而言17难点具有双重性:一是消极性(难学)二是积极性(具有挑战性,体现数学的魅力,蕴含探究的动力)。积极性反映在教学中,就是让学生深刻领悟知识,锤炼思想,学会探索,提供磨炼意志,学会合作的机会。难点具有双重性:18难点的相对性——教材难点一般构成教学难点,但同一内容是否构成难点,因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不同教法而不同。难点的相对性——教材难点一般构成教学难点,但同一内容是否构成19(5)教材的关键。教材的关键指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或指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与方法。一旦掌握好关键,相关内容的学习就容易迎刃而解。(5)教材的关键。203、分析教材中培养数学思考

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

课标指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为此教材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3、分析教材中培养数学思考

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课标指出:21①“数学思考”的内容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模型思想。②“解决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体验解题策略多样化;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合作与交流;评价与反思。①“数学思考”的内容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22③数学思想方法因素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内容的掌握所使用的方法的本质认识,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如主要有转化思想、简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集合思想,画图方法、列表方法、枚举方法、模拟操作方法等等。由于数学思想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之一,所以在教材分析中要重视挖掘。③数学思想方法因素234、分析教材中情感与态度因素“情感与态度”内容主要有:积极参与,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成功,磨炼意志,建立自信;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结论的确定性;实事求是的态度,质疑问难和独立思考的习惯。4、分析教材中情感与态度因素“情感与态度”内容主要有:245、制订目标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教材分析的成果之一,应体现在目标的制定上。为此需要学习《标准》中有关总体目标和分段目标的内容要求和叙述格式。(2011年版P8-P15)5、制订目标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教材分析25要注意对过程性目标设立的意义的领会。关于知识技能目标的叙述格式为:经历……过程,掌握……(双基),解决……问题;关于数学思考目标的叙述格式为:经历……过程,建立……观念,发展……能力。这种基于数学活动的目标体系,突出了数学活动在实现数学课程目标中的规定性和基础性的地位。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分析和解读26三、课时文本解读程序和方法1、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知识结构、编排特点。(搞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及习题编排(辅助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确定教材知识点、连接点、延伸点,明确习题的层次及习题设计的功能)2、细读教材。对教材留白处加以研究,理解教材编写意图。三、课时文本解读程序和方法1、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编写的基本273、研读教材,从教学角度深挖教材的教育价值(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4、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以动态观点对静态教材进行二次加工(根据新课程理念以及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统一的观点对教材进行结构化、问题化、经验化的处理)3、研读教材,从教学角度深挖教材的教育价值(数学思考、解决问28四、文本的处理(一)、课程资源认识上的新视野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1、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2、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3、教学环境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四、文本的处理(一)、课程资源认识上的新视野294、学生也是课程资源这一方面是指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是课程的资源;另一方面指发挥学生在课程中的能动性。学生在与课程的接触中,时刻用儿童独特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课程,并创造出鲜活的经验,这些经验又是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4、学生也是课程资源30(二)对文本处理的思考

反思一:传统的文本处理侧重于考虑教什么,而同怎样教彼此分离。事实上内容的选择、呈现等都影响以至决定着怎样教,因此需要将教什么和怎样教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考虑。(二)对文本处理的思考31反思二:以往的文本处理往往只孤立地考虑怎样教,而很少考虑学生是怎样学的。事实上课程的学习不应是静态的复制、被动的适应,而应是动态的生成,主动的建构。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要树立一个基本观点:以学论教。要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问题,学生的活动,学生的收获出发,强调教材处理的过程性、生成性和体验性。反思二:以往的文本处理往往只孤立地考虑怎样教,而很少考虑学生32反思三: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视教材为“绝对权威”,不敢越雷池一步。而课程内容只有转化为学习内容,通过学生自身的感受、理解和领悟,通过对以往知识经验的再生产、再加工、再创造才能内化为个体独特的心理内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充分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将教材内容变成学生学习的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变成学生“自己的课程”,赋材料以生命的活力。反思三: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视教材为“绝对权威”,不敢越雷池一33(三)对文本进行处理的策略△比较策略:比较学生已有经验和学习材料,把握两者关联,找准教学切入点、确定教学预案的框架。理论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讲义P10)(三)对文本进行处理的策略△比较策略:比较学生已有经验和学习34△还原策略:把抽象数学知识还原再现为蕴藏着数学知识的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或生活原型。理论依据:有效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

△还原策略:把抽象数学知识还原再现为蕴藏着数学知识的学生熟悉35

调整策略:利用更换、增删、归并、分解、修改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开发策略:利用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调整策略:利用更换、增删、归并、分解、修改等手段对教材内容36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分析和解读37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分析和解读38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分析和解读39《十几减9》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人教版数学一(下)第12页例题、“做一做”,第13页练习二的习题。教材简析:十几减9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减几和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多位数计算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因此它在计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用。《十几减9》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人教版数学一(下)第12页例题40十几减9的例题12-9是从风车的实际情境中提取出来的,能使学生产生计算的愿望,并立即进入独立思考的状态,然后组织学生探究算法、交流体会,呈现算法多样化,同时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喜欢的方法。“做一做”引导学生用摆一摆、圈一圈等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练习二安排分积木、合积木、圈得数、给鸽子找窝的有趣的练习形式,激发兴趣,巩固知识。十几减9的例题12-9是从风车的实际情境中提取出来的,能使学4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自主探究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42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十几减9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②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法,渗透集合、函数思想。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教学目标:43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分析和解读44《找次品》教材分析(五下)教材分析:“找次品问题”是数学中一类经典的智力问题,有许多类型。本节内容选择了比较简单的一类作为例题,即“几个从外表看完全相同的零件,已知其中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次),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这个次品?”对于这一问题,一般性的解决方法是把这几个零件尽可能平均分成3份,其中至少有2份的数量同样多,把数量同样多的2份放在天平两端进行称量,最多存在两种情况(平衡或不平衡)。若平衡,次品在天平外的那份中;若不平衡,次品在天平下沉的一端。不管是哪种情况,接下来都是把含次品的那一份零件按上述方法再尽可能地平均分成3份,然后一步步依次往下称量……。《找次品》教材分析(五下)教材分析:45本节教材前有四(上)“烙饼问题”和五(下)“打电话”的优化思想渗透,后为进一步解决较复杂的“找次品问题”打基础。教材安排了例1、例2、做一做。例1安排了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进行规律总结,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例2则安排9个待测物品,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比较——猜想——验证的策略以及推理、抽象的能力。本节教材前有四(上)“烙饼问题”和五(下)“打电话”的优化思46本节教材编排特点一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材现实性),重视小组合作交流,二是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着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此外还重视“数学化”,即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分析模式。“找次品”属问题解决,它是以“找次品”为载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还要发展基本的数学思想,建立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教材编排特点一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材现实性),重视小47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学过“等量代换”和“可能性”时,对天平使用原理以及随机事件已有一定的了解,且具有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但由于本节课逻辑推理步骤多,对于简洁、清晰表达逻辑推理思维过程难度较大,且对“平均分成3份需称的次数最少”深入理解较难,另是对数学模型建立较难。学情分析:48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进一步理解随机事件,掌握解决简单的“找次品”的实际问题的办法。2、在探究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发展学生推理、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用“比较、猜测、验证”来发现数学结论的学习策略。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49教学重点:经历探究活动过程,掌握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教学难点:清晰、简洁表示逻辑推理思维过程,深入理解最优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教学重点:经历探究活动过程,掌握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方法50教学理念及设计总体思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极力营造学生在课堂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与创造者。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整堂课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是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分层探究、发现规律——巩固应用、深化理解——反思总结、拓展延伸。教学理念及设计总体思路:51教学程序设计:鉴于本节课内容难点多,为突破难点,突出重点,采用增加探究层次,分层探究策略,依次突破重难点,具体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师:这里有一批零件,已知其中有一个次品(次品重一些),你们能有什么办法又准又快地把它找出来呢?(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找次品的问题。板书课题:找次品。教学程序设计:52二、分层探究,发现规律第一层次:探究从3个零件里找出一个较重的次品。师:当遇到一个较难解决的复杂问题时,我们可以尝试着先解决一个同类型的简单问题,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广,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1、出示:“有3个零件,外表一样,其中一个是次品(较重),有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思考、交流一下)2、若用天平称,任取2个放在天平两端,可能出现那两种情况?若天平平衡,那个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哪个是次品?(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基本解决方法和手段以及基本的逻辑推理的过程。)二、分层探究,发现规律53第二层次:从5个零件中找出一个较重的次品。1、出示:有5个零件,其中1个是次品(较重),用天平怎样保证找出这个次品?要求:①每人设计一种方案,并用合适方式把这种方案表示出来。②与同桌同学交流。2、汇报交流。要求学生有条理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路。3、在学生个性化描述基础上,以教师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选择较为简洁、直观、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设计意图:体验解题策略多样化,能用简洁、直观、易于理解的表示方式表达思维过程。)第二层次:从5个零件中找出一个较重的次品。54第三层次:从9个零件中找出1个较重的次品。1、出示:有9个零件,其中1个是次品(较重),怎样保证找出这个次品?①学生独立探究要求:设计方案,用简洁、直观方式把思维过程表示出来。②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板书各种方案(不齐全教师可补充)3、引导观察比较。那种方案找出次品称量的次数最少?4、提出猜想。找次品,要使称量次数最少把次品怎样分最好?(设计意图:比较各种方案,发现最优方案特点)第三层次:从9个零件中找出1个较重的次品。555、验证猜想。“每次称量时把含有次品的零件尽量平均分成3份,所用次数最少”结论是否普遍适用呢?现在我们来验证一下。①如果零件是8个呢?要求:每个同学按1个1个称、2个2个称、3个3个称、4个4个称,比较一下那个方法称量次数最少。(改书上用10个、11个来验证为用8个零件来验证,是因为零件个数10个、11个,体现不了“尽可能分3份称量次数最少”的特点。)6、归纳发现规律:把所含次品的零件尽量平均分成3份,称量时所用的次数最少。同时教师用通俗的语言加以解释,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比较、猜想、验证,发现规律。)5、验证猜想。“每次称量时把含有次品的零件尽量平均分成3份,56三、巩固应用,深化理解。1、模仿练:p135做一做1、巩固练。练习二十六T1、T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有条理、完整地说出思维过程。2、发展练。从25个零件里找出一个较重的次品,至少称几次一定能找出来?(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接应用最优方案,即把25分成[8、8、9],化归为解决从8个或9个零件中找次品,直接得出“最少需要称3次”的结论,初步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三、巩固应用,深化理解。57四、反思总结,拓展延伸。1、通过今天学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2、“找次品”的最优方案是怎样得到的?3、小结:通过今天学习,我们已发现了找次品的最佳方案,就是“把含有次品的零件尽量平均分成3份,所用次数最少”。那么“零件的总数与找出次品的最少称量次数”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呢?有兴趣的话回去试探一下,找一找含次品的个数如果是2-3个、4-9个、10-27个、28-81个、82-243个,保证找出次品需要最少称量次数是多少,两者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反思总结,完善认知结构,突出思维方法,进一步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为下一节课学习作好铺垫。)四、反思总结,拓展延伸。58谢谢!谢谢!59小学数学

文本解读与处理瑞安教师进修学校黄安楣小学数学

文本解读与处理瑞安教师进修学校黄安楣60文本解读的意义文本解读是教师的学科教学基本素养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质量。“十二五”温州市教师素养提升行动方案把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处理能力作为教师提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提高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文本解读的意义文本解读是教师的学科教学基本素养61一、文本解读的基本观点

1.文本虽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仍应视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主要的活动机会。一、文本解读的基本观点1.文本虽然不是唯一的62

2.教材解读的归宿是为了将静态的知识作动态展现,成为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为此先要从相对静态的角度对教材的知识结构、编排特点、地位作用、重难点和关键、蕴含的思想方法和情感等因素作分析研究,然后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将静态的知识作动态化处理,为有效教学服务。2.教材解读的归宿是为了将静态的知识作动态展现63二、文本解读的内容要素文本解读有全册、单元、课时的层次之别,分析方法也应各有侧重。但就其共性而言,需分析下列要素:1、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编排特点。数学知识有其客观的结构和多向联系,而教材编排则有较多的人为因素。新教材突出从“学科中心”课程体系向“以人为本”的课程体系转变,突出综合性和开放性,这对分析文本有着启迪意义。要把分析的重点放在明确知识内部固有的结构和发掘知识之间多向联系上,同时以灵活多变的观点看待教材的编排特点,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二、文本解读的内容要素文本解读有全册、单元、64具体要做到:①明确某类知识学习基础和后继作用。②把握某类知识的内部结构。③了解各类知识在教材中的分布和纵横联系。具体要做到:65例题和习题的分析例题分析a.编者意图。

b.目的要求。

c.地位作用。

d.例题的变更、处理。例题和习题的分析例题分析66习题分析

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课时教材分析中)。

A、习题的层次——弄清哪些是基本题、变式题、综合题、发展题、封闭题、开放题、思考题等。习题分析

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要引起足67

B、习题的功能——推敲每一层次题目设计的目的要求,明确习题与例题的配套关系。

C、习题的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对习题作适当的变更、删减、补充。B、习题的功能——推敲每一层次题目设计的目的要求682、分析文本重点、难点、关键(1)教材重点——对教材而言①教材重点指教材中最基本、关系全局的内容。②确定重点的方法。

A、认识教材的前后联系及地位作用。

a、知识的转折处。

b、起决定作用的内容。

B、把知识分解为新旧知识点。(如减法性质)

C、从教材的习题中确定重点。2、分析文本重点、难点、关键(1)教材重点——对教材而言69练习:四下p39例题一练习:四下p39例题一70(2)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的区别教材重点是指知识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基础知识,一般说,重要的概念、法则、公式、定律、性质等都是重点。教学重点指的是一节课中教与学的重要内容。(2)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的区别71①课型不同、重点不同——新课、练习课、复习课

②教学理念不同,重点不同——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③教学要求不同,重点不同。

概括而言,教学重点可以有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薄弱环节等不同方面的选取。①课型不同、重点不同——新课、练习课、复习课

72(3)对重点的重新认识1、传统教材分析对重点的认识外延狭小,往往限于“双基”,这助长了课堂教学“急功近利”的风气,忽视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将可探究的下降为接受,该理解的下降为记忆,压抑了教学应有的生命活力,长此以往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重点的外延应拓展(双基、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等)。(3)对重点的重新认识732、传统观念以弧立、僵化的眼光看待教学重点,往往以重要知识点为中心画一个“紧身圈”,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生成过程和应用的条件范围,而只强调对匆忙得出的结论进行强化训练。在新理念下,需要对教学重点的内涵予以丰富,突出知识生成的过程化,知识建构的个性化,知识探索的策略化和知识联系的广泛化。即有重点但不囿于重点,重视以面构建点,以点带动面。2、传统观念以弧立、僵化的眼光看待教学重点,往往以重要知识点74对教学重点的新认识:一要拓展范围(双基、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二是有重点但不局限于重点,重视以面构建点,以点带动面。对教学重点的新认识:75(4)教材的难点——对学生而言教材的难点指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容易混淆犯错的内容。造成难点的原因是:知识较抽象、坡度大、较复杂、易混淆。(4)教材的难点——对学生而言76难点具有双重性:一是消极性(难学)二是积极性(具有挑战性,体现数学的魅力,蕴含探究的动力)。积极性反映在教学中,就是让学生深刻领悟知识,锤炼思想,学会探索,提供磨炼意志,学会合作的机会。难点具有双重性:77难点的相对性——教材难点一般构成教学难点,但同一内容是否构成难点,因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不同教法而不同。难点的相对性——教材难点一般构成教学难点,但同一内容是否构成78(5)教材的关键。教材的关键指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或指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与方法。一旦掌握好关键,相关内容的学习就容易迎刃而解。(5)教材的关键。793、分析教材中培养数学思考

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

课标指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为此教材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3、分析教材中培养数学思考

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课标指出:80①“数学思考”的内容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模型思想。②“解决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体验解题策略多样化;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合作与交流;评价与反思。①“数学思考”的内容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81③数学思想方法因素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内容的掌握所使用的方法的本质认识,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如主要有转化思想、简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集合思想,画图方法、列表方法、枚举方法、模拟操作方法等等。由于数学思想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之一,所以在教材分析中要重视挖掘。③数学思想方法因素824、分析教材中情感与态度因素“情感与态度”内容主要有:积极参与,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成功,磨炼意志,建立自信;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结论的确定性;实事求是的态度,质疑问难和独立思考的习惯。4、分析教材中情感与态度因素“情感与态度”内容主要有:835、制订目标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教材分析的成果之一,应体现在目标的制定上。为此需要学习《标准》中有关总体目标和分段目标的内容要求和叙述格式。(2011年版P8-P15)5、制订目标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教材分析84要注意对过程性目标设立的意义的领会。关于知识技能目标的叙述格式为:经历……过程,掌握……(双基),解决……问题;关于数学思考目标的叙述格式为:经历……过程,建立……观念,发展……能力。这种基于数学活动的目标体系,突出了数学活动在实现数学课程目标中的规定性和基础性的地位。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分析和解读85三、课时文本解读程序和方法1、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知识结构、编排特点。(搞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及习题编排(辅助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确定教材知识点、连接点、延伸点,明确习题的层次及习题设计的功能)2、细读教材。对教材留白处加以研究,理解教材编写意图。三、课时文本解读程序和方法1、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编写的基本863、研读教材,从教学角度深挖教材的教育价值(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4、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以动态观点对静态教材进行二次加工(根据新课程理念以及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统一的观点对教材进行结构化、问题化、经验化的处理)3、研读教材,从教学角度深挖教材的教育价值(数学思考、解决问87四、文本的处理(一)、课程资源认识上的新视野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1、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2、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3、教学环境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四、文本的处理(一)、课程资源认识上的新视野884、学生也是课程资源这一方面是指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是课程的资源;另一方面指发挥学生在课程中的能动性。学生在与课程的接触中,时刻用儿童独特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课程,并创造出鲜活的经验,这些经验又是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4、学生也是课程资源89(二)对文本处理的思考

反思一:传统的文本处理侧重于考虑教什么,而同怎样教彼此分离。事实上内容的选择、呈现等都影响以至决定着怎样教,因此需要将教什么和怎样教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考虑。(二)对文本处理的思考90反思二:以往的文本处理往往只孤立地考虑怎样教,而很少考虑学生是怎样学的。事实上课程的学习不应是静态的复制、被动的适应,而应是动态的生成,主动的建构。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要树立一个基本观点:以学论教。要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问题,学生的活动,学生的收获出发,强调教材处理的过程性、生成性和体验性。反思二:以往的文本处理往往只孤立地考虑怎样教,而很少考虑学生91反思三: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视教材为“绝对权威”,不敢越雷池一步。而课程内容只有转化为学习内容,通过学生自身的感受、理解和领悟,通过对以往知识经验的再生产、再加工、再创造才能内化为个体独特的心理内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充分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将教材内容变成学生学习的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变成学生“自己的课程”,赋材料以生命的活力。反思三: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视教材为“绝对权威”,不敢越雷池一92(三)对文本进行处理的策略△比较策略:比较学生已有经验和学习材料,把握两者关联,找准教学切入点、确定教学预案的框架。理论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讲义P10)(三)对文本进行处理的策略△比较策略:比较学生已有经验和学习93△还原策略:把抽象数学知识还原再现为蕴藏着数学知识的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或生活原型。理论依据:有效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

△还原策略:把抽象数学知识还原再现为蕴藏着数学知识的学生熟悉94

调整策略:利用更换、增删、归并、分解、修改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开发策略:利用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调整策略:利用更换、增删、归并、分解、修改等手段对教材内容95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分析和解读96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分析和解读97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分析和解读98《十几减9》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人教版数学一(下)第12页例题、“做一做”,第13页练习二的习题。教材简析:十几减9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减几和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多位数计算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因此它在计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用。《十几减9》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人教版数学一(下)第12页例题99十几减9的例题12-9是从风车的实际情境中提取出来的,能使学生产生计算的愿望,并立即进入独立思考的状态,然后组织学生探究算法、交流体会,呈现算法多样化,同时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喜欢的方法。“做一做”引导学生用摆一摆、圈一圈等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练习二安排分积木、合积木、圈得数、给鸽子找窝的有趣的练习形式,激发兴趣,巩固知识。十几减9的例题12-9是从风车的实际情境中提取出来的,能使学100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自主探究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101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十几减9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②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法,渗透集合、函数思想。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教学目标:102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分析和解读103《找次品》教材分析(五下)教材分析:“找次品问题”是数学中一类经典的智力问题,有许多类型。本节内容选择了比较简单的一类作为例题,即“几个从外表看完全相同的零件,已知其中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次),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这个次品?”对于这一问题,一般性的解决方法是把这几个零件尽可能平均分成3份,其中至少有2份的数量同样多,把数量同样多的2份放在天平两端进行称量,最多存在两种情况(平衡或不平衡)。若平衡,次品在天平外的那份中;若不平衡,次品在天平下沉的一端。不管是哪种情况,接下来都是把含次品的那一份零件按上述方法再尽可能地平均分成3份,然后一步步依次往下称量……。《找次品》教材分析(五下)教材分析:104本节教材前有四(上)“烙饼问题”和五(下)“打电话”的优化思想渗透,后为进一步解决较复杂的“找次品问题”打基础。教材安排了例1、例2、做一做。例1安排了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进行规律总结,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例2则安排9个待测物品,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比较——猜想——验证的策略以及推理、抽象的能力。本节教材前有四(上)“烙饼问题”和五(下)“打电话”的优化思105本节教材编排特点一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材现实性),重视小组合作交流,二是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着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此外还重视“数学化”,即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分析模式。“找次品”属问题解决,它是以“找次品”为载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还要发展基本的数学思想,建立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教材编排特点一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材现实性),重视小106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学过“等量代换”和“可能性”时,对天平使用原理以及随机事件已有一定的了解,且具有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但由于本节课逻辑推理步骤多,对于简洁、清晰表达逻辑推理思维过程难度较大,且对“平均分成3份需称的次数最少”深入理解较难,另是对数学模型建立较难。学情分析:107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进一步理解随机事件,掌握解决简单的“找次品”的实际问题的办法。2、在探究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发展学生推理、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用“比较、猜测、验证”来发现数学结论的学习策略。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08教学重点:经历探究活动过程,掌握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教学难点:清晰、简洁表示逻辑推理思维过程,深入理解最优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教学重点:经历探究活动过程,掌握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方法109教学理念及设计总体思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极力营造学生在课堂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与创造者。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整堂课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是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分层探究、发现规律——巩固应用、深化理解——反思总结、拓展延伸。教学理念及设计总体思路:110教学程序设计: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