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7页共67页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推荐14篇〕篇1: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p:上节已讲遗传,本节讲变异现象。教学目的:1.认识到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2、举例说出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消费中的应用。4、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5、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才能。教学重点:1.变异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2.科学探究生物变异的原因。教学难点:1.深化认识生物变异在自然界普遍存在;2.对实验数据的分析^p及总结规律。教学方法:观察法、比拟法、分析^p和讨论法教学用具:两个品种的小麦假设干,关于变异种类的挂图,和变异现象有关的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二片叶子〔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的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提问:比拟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但是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与祖先一样。后代在继承亲代特征的主要特点时还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称为变异。所以,我们所说的变异是在遗传的根底上的变异,变异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小猫与大猫的样子有所不同,但是小猫仍旧是猫,并没有变为其他生物。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变异是在遗传的根底上的变异?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二〕变异的原因1.外界环境的影响:播放有关的资料,每个学生发放2--3个花生。学生讨论热烈。提问,讨论:产生花生性状变异的原因?〔可多让几个学生答复、讨论,最后老师给予总结。〕在我们观察到的变异中,有些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的。在我们刚刚提出的变异现象中,哪些是属于这一类?提问,讨论: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在不同的田里,小麦的麦穗有大穗、小穗,产生大穗、小穗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如何证明这些差异是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将大穗和小穗上的种子收获后分别种到田里,它们的后代会如何?小结:田中小麦的大穗和小穗的变异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一般是不能遗传的。提问:什么因素引起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情况。2.遗传物质的变化:提问,讨论:一个孩子单眼皮。但是,他的父母是双眼皮,这种变异是怎样产生的?这种变异是否可以传递给后代呢?我们从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假设这个孩子是单眼皮,他的双眼皮的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Aa。孩子与父母的性状不同,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父母传给了他决定单眼皮的基因。也就是说,他的遗传物质组成与父母有了差异,因此产生了与父母不同的性状。他的这种性状可以是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他的后代。小结: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根据以上变异的原因,我们将变异分为两类:遗传的变异: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不遗传的变异:变异由外界环境影响引起。请同学们再分析^p两个例子。〔1〕某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2〕某兄弟二人,哥哥长期在室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哥哥与弟弟相比脸色较黑。哪一种变异可以遗传?为什么?提出问题:是否由环境影响引起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变异?一些环境因素也可能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假设环境影响引起了遗传物质的改变,这样产生的变异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根据这一原理,人类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环境因素使遗传物质改变而制造出能遗传的变异为人类所用。所以,遗传物质是遗传和变异这一生命活动的物质根底。提出问题:变异对生物个体、对生物界会产生什么影响?〔三〕变异对生物个体的影响变异对生物个体有利、还是不利?这要看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看两个例子。小麦要获得高产,人们采取的方法往往是多施肥、多浇水。肥多水多,小麦的茎秆会长高,茎秆高,小麦成熟时容易倒伏,又会造成粮食减产。在这种小麦中,出现矮秆小麦,可以抗倒伏,但不会影响小麦在肥多水多的情况下长大穗。一些玉米植株发生变异会出现没有叶绿素的白化苗。绿色植物生长要进展光合作用,这种白化苗就无法生存下去。提问:高秆小麦变异为矮秆小麦,绿色玉米苗变异为白化苗,这都是变异,他们对生物个体的生存有什么影响?——前者有利于生存,后者不利于生存。根据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可以把变异分为两类: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四〕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变异对进化有重要意义。地球上环境复杂多样,不断变化。多种多样的生物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此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的进化,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变异对进化的重要意义,我们在以后将继续学习。〔五〕变异在农业消费上的应用人类出于生存的需要,在远古时就开场注意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对遗传变异的现象加以利用,特别是在农牧业消费中。人类在农业上利用变异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1〕在农作物、家禽、家畜中,有许多对人类有益的变异,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展选择、培育,获得新的品种,如肉用牛和奶用牛的培育。〔2〕用杂交的方法,将不同生物个体的性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性状组合的新品种。如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与产量不高但抗倒伏的小麦杂交,让两种小麦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产生变异,可以培养出高产同时抗倒伏的新的小麦品种。〔3〕为培养新的品种,也可以改变环境因素来影响遗传物质,使生物产生变异并对变异进展选择,培育出新品种。如用射线照射或用药物处理植物的种子,种子产生变异后进展选择,选出有利于消费的变异培育成新品种。应用以上方法,人类曾经培育出许多品种。板书设计: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一、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二、探究一种变异现象生物性状的变异决定于遗传物质;同事、时也受环境的影响。篇2: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p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致同学们之后的第二节课,在第一节课中学生们认识了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接着学习生物的特征是自然而贴切的,同时它是后面学习调查生物及生物分类的根底。让同学们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教学目的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拟它们的区别。②学生可以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③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发散思维才能、分析^p问题的才能和表达才能。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教学重点和难点①重点:学生可以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②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观察才能,分析^p问题的才能。教学思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分析^p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命。然后利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p,并对照教科书的描绘内容归纳生物的共同特征:①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③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响;④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⑤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⑥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老师准备①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②老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学情分析^p初一的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究其中的微妙他们学习生物的起点根本上是一致的,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对生物本质的认识还不够,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学生认知程度也是不同的,尽最大努力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根底上得到最好的开展,教学策略通过预习学生从调查身边事物开场,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推理,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p问题的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联络学生生活经历和学习背景,将启发引导与学生的观察考虑相结合,同时结合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两个物体,让学生进展讨论、分析^p,从而获得有关生命的根本知识,再通过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到达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引入特征的例子,让学生根据已有得对生命的特征认识的知识去判断,从众多的生物事例中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教学方法:通过观察、探究对生命特征进展讨论,主要是引入一些常见的例子进展集体讨论,师生对话,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以及学生的探究精神,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地位。学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讨论、探究、分析^p、解决问题的才能,培养学生可以从特殊到一般,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教学过程:(一)设计预习提纲,以问题的形式在课前发给同学们:1你家里有哪些生物?2机器人和钟乳石是生物吗?3什么是生物?引导学生在家里进展观察,培养对本节课的兴趣,对知识形成局部和未知局部,让学生带者问题听课,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生物。(二)上课1检查预习题通过提问的形式检查预习题的效果,学生答复起来不是很全面,老师应做适时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2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答复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使学生对生物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3因为学生对小动物较感兴趣,通过学生较感兴趣的小动物作切入点,创设情景。师表达:我们见过电动玩具小狗,它会动、会叫,它是生物吗?与家里养的小狗相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说出许多不同点。老师可进一步引导、启发:“假如你打它一下,它会跑吗?”“电动小狗会生小狗吗?以此比拟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4知道小狗的特征后,如何使学生对关于生物的认识到达共识呢?接着指导学生按照课本第二页观察的根本要求,观察课本第三页图1-10,分别让学生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展的生命活动,并提出问题:①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的获得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②人类是否也是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③动物和人体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④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的观点进展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总结出生物的根本特征。这一过程的设计使学生对生物概念的认识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是知识的拓展,延伸。5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三)复习出示两道题:1想想你(也就是人体)具有哪些生物特征?2当你看到路边的一棵草,一朵花时,是否认识到它们也有生命呢?随着这两道题的解答,本节的重点内容生物的根本特征,进展了及时的复习和稳固,并与生活实际严密地联络在了一起,同时也对学生进展了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地情感教育。接着让学生回忆刚刚地预习题地答复对生物和非生物地判断是否正确,加深学生地理解和记忆。(四)作业1机器人是生物吗?2参照课本第6页的表达,讨论珊瑚,珊瑚虫,哪个是生物?说明理由。这两道题的设计是把容易混淆的问题为切入点,起到打破难点,学以致用的作用。(五)小结先让学生答复,老师进展纠正,解答问题。并进展板书生物的五个根本特征,并强调这五点就是判断是不是生物的标准。最后让学生默写生物的五个根本特征,强化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使知识得到升华。篇3: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描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举出例子并初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描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构造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教学过程:导入:先比拟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p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得出结论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同时学生分析^p刺猬、变色龙、竹节虫,得出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分析^p书本P19的资料,答复以下问题:生物的形态构造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观察兔子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从而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其形态构造都有所改变。生物除了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过渡问题: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呢?生物本身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学生举出例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动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鼠妇疏松土壤,柳、杉树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帮助净化空气,人类大量得排除废气、废水使环境受到污染……〕讲解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1、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2、作出假设: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的空气湿度不一样。3、制定方案:学校内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裸地指什么?灌丛指什么?〕4、填写P7空气湿度记录表、并画出曲线图。5、注意:假如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吗?测量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举例:曲线图的画法:总结:前面一节课和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解答下面问题。篇4: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p北京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按照人、动物和植物分成了三局部。本节以讲解和比拟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为主。教材中分别以家蚕和蝗虫为例,介绍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课堂上让学生分析^p资料,对常见的其它昆虫的生长发育类型进展分类、总结。同时比拟昆虫、两栖动物、人类和绿色开花植物的在生殖方面的共同点,课上通过启发、观察、比拟、讨论、探究等形式,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到生物学知识与多学科的亲密。二、教学目的分析^p〔一〕知识与才能目的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描绘描绘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比拟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二〕过程与方法目的1、观察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进步观察才能。2、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p信息的才能,锻炼学生的交流合作才能。〔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尝试在基于本学科根底上,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三、教学重点可以举例说出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四、教学难点尝试运用所学,对常见昆虫的生殖发育进展分类;并尝试与多学科内容建立联络。五、板书设计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性生殖无性生殖七、课后小结篇5: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p《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生物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对动物作用进展概括,正与前两册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一脉相承。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并为第六单元中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奠定根底。因此本节课对于加深学生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认识具有中重要意义。基于以上分析^p,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的: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2、才能目的: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利害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自己逐步树立生态学观点,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建立可持续开展的观点。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建立: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保护动物情感是重点。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是难点。四、教学方法1、本节课贯穿资料分析^p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发,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图片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考虑、分析^p综合等一系列认知活动,逐渐认识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运用新旧知识的迁移,打破难点。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的'概念比拟抽象,在复习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知识的根底上,联络资料分析^p,使学生理解动物在吃与被吃的关系中,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从一种生物流向另一种生物,有利于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五、学习方法通过资料分析^p、讨论去发现知识,逐步培养自助学习的习惯和才能,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同学见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事也进步了分析^p问题才能、语言表达才能。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激活思维通过展示北京奥运会桔祥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每个“福娃”所代表的动物,由此引出新课。2、自主体验,合作探究〔1〕通过展示几组日常所见的动物行为以及植物的形态构造特征,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得出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与此同时,深化理解动物过多或过少都是不利的。〔2〕让学生阅读资料,引导学生从食物链和事物往的角度考虑,来认识某种动物数量的消长对其他动物的影响。分组讨论,每组可以有选择性的答复以下问题,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在这种分为下,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很容易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从而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结合旧知识的铺垫,学生对难点即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的突出也就顺理成章。〔3〕复习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的内容,通过消费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形成循环的图片展示物质循环。在复习旧知识的根底上进入深层次的理解。3、引领知识,知情统一动物在自然界中除了我们以上讲的作用外,你还知道那些?小组以比赛方式进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从而延伸出我们保护动物、保护动物。4、总结提升,画龙点睛本节课通过对动物界中动物作用的分析^p,不难看出,生物圈是一个同意的补课分割的互相影响和制约的整体。对于生物圈的保护,人人有责。5、练习6、布置作业:结合实际,办一份保护动物的手抄报篇6:新人教版压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让学生同时捏住圆珠笔的笔尖和笔帽,认真体验手的感觉。3.鼓励学生从看到的、感觉到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通过观察和体验,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问题一:沙滩上为什么会留下脚印?问题二:脚印的深浅为什么不同?问题三:捏住笔时,手为什么会感到疼痛?问题四:为什么捏笔尖的手感觉更疼一些?……之所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一是帮助学生消除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误区;二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压力的存在与作用效果的不同;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解决初步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历及知识储藏,初步解决上述问题。2.明确探究课题:老师引导:既然上述现象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引起的,那么如今,你最想理解的问题是什么?3.猜测假设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或生活经历进展猜测。4.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回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5.进展实验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从课桌上已备的器材或身边的一些物品中自主选择器材,来验证猜测。6.分析^p论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展分析^p。7.交流评估鼓励各小组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并对自己及别人的实验提出评估意见。8.老师小结表扬各小组的创新设计,提出改进意见或期望,并板书实验结论。经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沙滩上留下脚印是因为沙滩受到人的压力,手感到疼是因为手受到了笔的压力,而脚印的深浅不同,手的疼痛感觉不同,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提出探究课题: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大胆猜测并交流经讨论,明确实验方案:让受力面积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让压力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互相商讨,合理分工,共同实验,研究发现。分析^p归纳,得出结论。各小组边演示边讲解,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倾听、感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这里不需对压力下定义。层层引导、步步深化,学生从自己的求知愿望出发提出了探究课题,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授之以渔”,注重对学生进展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p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及语言表达才能。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温故、知新建立概念1.围绕实验结论,引导学生考虑:当物体外表受到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均不同,将如何比拟压力的作用效果?2.引出压强的概念:3.利用课件将速度的概念与压强概念进展比照,运用类比的方法找出压强的公式和单位。4.简介帕斯卡在力学方面的突出奉献。5.例题应用课件出示课本例题,巡回指导,及时反响小组讨论,寻找方法:比拟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理解根底上记忆。考虑并答复。倾听并感悟。学生独立解答。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建立压强的概念。浸透类比及比值定义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学以致用指导生活1.引导学生将桌上的图钉按入木块,体验后,提出问题:你希望钉尖对木块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希望钉帽对手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2.课件展示8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分析^p:(1)哪些生活场景需增大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增加压强?(2)哪些生活场景需减小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减小压强?3.小游戏:全体立正,如何迅速增大你对地面的压强?认真体验并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历,进展分类和归纳。有的迅速改为单腿站立,有的脚尖踮地,有的迅速抱起桌上的书、书包等物品……使学生对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意义有了深化的感知充分表达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既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才能,又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畅谈收获系统升华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从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三方面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一起交流,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强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促进情感的提升。课后延伸思维拓展课件展示汽车超载、国道破坏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课后通过采访、调查、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搜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分析^p道路破坏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以“国道不堪重负”(或其他)为题,写一篇科学小论文。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才能,表达“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板书设计】第一节压强一、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大三、增大压强:F大或S小减小压强:F小或S大二、压强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1Pa=1N/m2新人教版压强教学反思讲授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在教后我体会很深,现结合这次课程培训,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在本节课中,表达了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探究应用”的物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比拟恰当的把握学生的经历程度、反响程度、领悟程度。在教学中根本做到了三讲三不讲,注重了规律、思路、技巧和方法的教学。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方法上,注重了利用已有知识进展理论推导,又用实验验证结论的可靠性。结果是异曲同工,从而使得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p解决问题的才能大大进步。此外,我觉的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上根本做到了衔接严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得相对轻松,能从兴趣出发,敢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组内积极讨论,做到在交流中学习,在实验操作中认真慎重,分析^p论证结论比拟准确。本节课的缺乏之处。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是成功的,但仍有缺乏之处:1、在制作课件上不够完美。2、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展展示。3、在知识的应用,特别是拓展应用液体压强的传递这个环节,鼓励学生联络生活实际多举例,或老师提供应学生更多的素材。4、在有些环节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5、这节课的内容比拟多,在处理连通器和帕斯卡原理时时间比拟紧张在授课时将本节课分为两节课,我自己觉得对这一局部处理的不太好。努力的方向:假如再让我讲这节课,我会进一步研究教材,充分理解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更贴近的感知程度出发,设计更合理的教学环节,在教授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维互动”的开放式创新性课堂教学体系;删去无效课堂环节,进一步突出重点,打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使师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更默契。加强自身素质的进步,为学生创设更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例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再利用所学知识从物理走向社会。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思维的发散,使之学习、掌握、应用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做到“授之一渔胜过授之一鱼”;在学生的探究实验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轻松气氛中学习;注意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全面进步课堂效益。篇7:新人教版约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例3【教材简析】《约分》是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第四局部的内容,约分是分数根本性质的直接应用。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表达根底性、普及性和开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开展创造条件。要尊重学生身心开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考虑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学习,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可以正确地进展约分。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3、浸透恒等变换思想。【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教学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分数卡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稳固,激发兴趣。1、口算:3.8×2=12.5×0.8=1.8÷9=5.4÷0.6=4-0.7=8.2+2=2、【设计意图:孩子们对游泳有兴趣,以谈话导入,引发大家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回忆求公约数和分数的根本性质,明确又简单,为理解最简分数和掌握约分的方法作好准备。】二、理解最简分数及约分的意义【设计意图:在提出了学生变分数的小组合作的要求后,老师参与其中,予以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明确活动的要求,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良好状态,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学习,并学会观察,互相提点,发现约分的实际概念。让学生在老师例举中找到约分的概念,尝试着进展概括,并从观察的分子、分母能否再变小,提出了最简分数的概念,通过举例、练习到达稳固的效果,这样本课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方法。【设计意图: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们从书本上形成知识表象,对自学局部,及时进展反响,并予以指导,特别在学习约分的两种形式时,老师的一步步板书,明晰明了,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每一步的过程,形成的影象。】四、稳固练习。【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景,提供了一些现实的学习材料,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络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并不抽象;学好数学,为生活、消费效劳,学数学真有价值。题目充满兴趣性。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考虑、联想、诱发学生的创新因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克制固定的思维形式,鼓励独创性地发现知识的规律和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五、提升总结如今我们来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篇8:新人教版约分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约分教学设计(三)教材简析与设计意图:《约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十册内容,约分是分数根本性质的直接应用。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表达根底性、普及性和开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开展创造条件。要尊重学生身心开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独立考虑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学习,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开展。在约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开展动机;创造时机,提供开展条件;因材施教,扩大开展层面;激活思维,深化开展效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从而表达“以学生开展为本”的原那么。教学目的: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探究约分的方法。2、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进展约分。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拟和归纳等思维才能。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教学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猜测验证1、创设游泳情境,提出问题师:让我们一起到游泳场看一场剧烈的百米游泳比赛(播放游泳比赛录像,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比赛过程)师:游在第一位的运发动已经游了75米。师:一共100米,已经游了75米,看到这两个条件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积极考虑,各抒己见汇报自己的想法:生1:还有25米没有游;生2:已经游了全程的75/100;生3:还剩全程的25/100没有游;生4:已经游了全程的3/4;生5:还有1/4没有游。师:已经游了全程的75/100和游了全程的3/4是一回事吗?生1:不是生2:是一回事师:你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验证你们的结论吗?2、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展验证学生进展剧烈的小组讨论并汇报生:我们组认为75/100=3/4,因为75÷100=0.753÷4=0.75所以75/100=3/4师: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什么知识呢?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师:你们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找到它们是相等的,还有其他的验证方法吗?生:我们运用分数的根本性质:75/100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5,得到3/4。师追问:为什么同时除以25?生:25是75和100的最大公因数师:你们组不仅运用了分数的根本性质,而且还找到了75和100的最大公因数25,从而验证出相等,能学以致用,多好啊!(板书:75/100=3/4)3、根据验证过程引出最简分数的意义师:通过刚刚的验证我们知道75/100=3/4,还能说出一些和3/4相等的分数吗?生:6/8、12/16、15/20、30/40师:这些分数中哪个最简单,为什么?生:3/4最简单,因为3/4的分子和分母是一对互质数。师:什么是互质数?生: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师:其他同学听出来了吗,有个词用得很好?生:是“只有”师:对,我们就把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这样的分数就叫做最简分数。(板书:最简分数)师:在黑板上你还能很快找出一个最简分数吗?生:1/4师:说说理由。生:因为1/4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所以它是最简分数。师:那你如今知道1/4和25/100的关系了吗?生:也是相等的。师:很好,你们还能再举出一些最简分数的例子吗?学生举例老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刚的观察、猜测、验证得出了最简分数的意义,大家表现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把一个分数化简称最简分数。二、自主探究约分的方法1、理解意义出例如4:把24/30化成最简分数师:仔细读题,如何理解“化成最简分数”这句话。生:就是把24/30变成和它大小相等,并且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这样的分数。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该怎么做呢?学生互说并汇报生:24/30=24÷2/30÷2=12/1512/15=12÷3/15÷3=4/5。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先用24和30的公因数2去除,发现12/15不是最简分数,还有公因数3,再用3去除,最后得到最简分数4/5。师:还有其他想法吗?生:24/30=24÷6/30÷6=4/5,我是先找到24和30的最大公因数6,再用6去除分子和分母从而得到最简分数4/5。师:同学们比照一下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一些呢?生: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更快地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师小结:同学们运用分数的根本性质把24/30化简成最简分数,你们知道吗,刚刚的这一过程叫做约分。(板书课题)2、学生独立探究,尝试约分学生看书P85,约分的一般方法师:看完后,你能答复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每一步中都是用分子、分母的哪个公因数去除的?"学生边答复老师边演示约分的步骤及方法,并强调书写格式师:在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时,假如能很快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用最大公因数去约分,假如一下子找不到最大公因数,可以一步一步地用公因数去约分。下面请你仿照这一方法,把8/12进展约分。学生自己完成三、综合练习1、情境中折纸表示8/32出示蛋糕图师:用你们手中的圆片代表蛋糕,并很快表示它的8/32。学生积极考虑,有的认真观察分数,有的急于动手折8/32,最终出现两种折法。生1:我是把圆片对折了5次,平均分成了32份,再表示出其中的8份。师:你很认真的折出了这个蛋糕的8/32,就是时间长了些,为什么有些同学却折得很快呢?生2:我只折了它的1/4。师:为什么?生2:我发现8/32的分子和分母都有最大公因数8,约分后得到1/4。师:多好啊!通过你的认真观察,运用今天学的知识约分,很快地找到了这个蛋糕的“8/32”,真是个擅长动脑筋的孩子。师小结:学习约分不仅可以分蛋糕,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很多地方,只要你是个擅长观察擅长考虑的孩子,你一定能做得最好、用得更好。2、下面哪些分数没有化成最简分数,请把它们化成最简分数。16/24=4/615/36=5/1228/42=14/2116/12=8/63、用最简分数表示小明每项活动占全天时间的几分之几?4、我校六年级三个班在3.12的植树活动中,一班种了总数的17/30,二班种了总数的20/60,三班种了总数的7/30,你知道哪个植树最多吗?生:20/60化简成10/30,在比拟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发现哦一班种得最多。师:你用约分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好!完成了这道题后,同学们想说些什么呢?生:看来约分不一定必须化简成最简分数,要根据实际而定。师:说的多好啊!你们不仅会学以致用,而且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敏运用。四、全课总结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篇9:优秀初中生物教学设计课前准备:老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1.什么是生物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师:同学们答复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2.生物的特征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生:讨论后答复。学生1答复:“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学生2答复:“有感情的物体。”学生3答复:“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师:给予掌声鼓励。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安康地成长。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生:生物能进展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图I-3〕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考虑一下,植物呼吸吗?生:植物也呼吸,比方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师:对,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进展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请大家看图I-4生:学生讨论后答复。答复说:“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师: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请大家看I-5。生:答复说:“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局部废物。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师:引导学生继续考虑,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老师引导学生看图I-7生:学生讨论后答复。学生1答复说:“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它会合起来。”学生2答复说:“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响。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学生3答复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师:这些都属于应激性。老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让学生用手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子,亲自感受一下。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拟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如今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考虑生物还有哪些特性。师:出示I-8在在生长的蘑菇和I-9种子的萌发图片,以及I-10图学生讨论。生:学生讨论后答复。学生1答复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学生2答复说:“生物还可以繁殖。”师:接着启发学生考虑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生:学生考虑后答复。从同学们的表达中,不仅可以看到生物之间传递信息这一本领,还可以看出生物适应环境这一本领。另外生物也能影响环境。例如,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气湿度,从而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空气质量。接着鼓励学生多观察生物,从而得出更多更新颖的建议。请学生考虑: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生:学生考虑后答复。学生答复说:“有。例如,图片中的猎豹,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的才能,遇到情况会声音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二、稳固练习师: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老师打出课本第6页的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生:学生讨论后答复。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而钟乳石和珊瑚是没有生物特征的。师:老师小结:学完这节课后,你们该知道什么是生物了吧?生:学完这节课后,我知道了什么是生物,但凡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它们都具有共同的构造根底,都要进展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需要呼吸,需要营养,进展新陈代谢,有生老病死,有传递信息的本领,活动有规律性,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影响环境……师: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缺乏道吗?生:不是,它们都有生命。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生:我们应该热爱和保护那些生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篇10:优秀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p:《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内容,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展。初一学生对生物的理解有一定根底,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历,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和训练。教学目的: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展归类。2.学生尝试描绘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理论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才能。3.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场。教学重点: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理论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才能。教学难点:1.描绘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课时准备:学生:确定调查道路,笔〔有条件可带放大镜,照相机〕1、知识方面〔1〕全面理解安康的定义。〔2〕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安康状况。〔3〕说出保持好身体、保持好心情的.方法。2、才能方面〔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才能,合作才能,联络生活解决问题的才能。〔2〕学会保持身体安康的根本方法〔3〕学会调控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安康。3、思想情感方面〔1〕关注安康问题。〔2〕培养关爱安康、珍惜生命的情感,认识到体育锻炼、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维护心理安康和良好社会关系对增进安康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重点: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安康状况。难点: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安康。教学准备老师准备:〔1〕、准备适宜的教学多媒体材料。〔2〕、准备学生活动的活动资料卡。篇11:优秀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学习目的:知识目的:1、初步认识生物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说出生物特征才能目的: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才能和发散思维才能。情感目的: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学习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学习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一定认识其中不少的生物。那么,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课前观察的结果。三、合作探究(一)通过各小组的答复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阅读课本P2页答复以下问题:以下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根本方法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展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D.观察时要积极考虑,多问几个为什么(二)阅读课本P2-P5页,探究以下问题:1、填充以下图,识记生物的根本特征。2、观察动物题材的投影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结合课本第插图,讨论:(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一样和不同的地方?(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___。(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4)课本第五页插图的内容说明了什么?四、拓展创新1、除了课本介绍的,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看哪个小组说得好2.下面是猫和鼠的局部生命现象,请分析^p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根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2)猫生小猫属于。(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五、归航拾贝六、达标测试1.以下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弹钢琴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C.钟乳石在渐渐长大D.馒头上长出“白毛”2.牵牛花清晨开放,黄昏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A.需要营养B.进展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呼吸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响D.生长和发育4.以下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运动B.都能呼吸C.都有细胞构造D.都生活在水中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展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分类法6.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曲中的生物有:曲中的非生物有:篇12: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生物的多样性极其保护1.生物分类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展科学的描绘。根据:生物在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意义: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生物,理解各种生物在生物界中所占的地位及其进化的途径和过程。2.植物所属类群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对植物进展分类主要观察其形态构造,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最重要的根据。4.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最根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亲密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共同特征越多5.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表达,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本质是基因多样性。(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6.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土”。7.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异,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一样,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8.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非常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珍贵的遗传资。9.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进作物品种典型实例:美国引进我国的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屡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10.生态系统包括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11.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异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络。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1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影响13.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14.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展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15.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可以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发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篇13:初中生物知识点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一、根据生物的特征进展分类1.尝试对生物进展分类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构造等特征进展科学的描绘生物分类法根据:生物在形态、构造等方面的特征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关系2.从种到界生物分类的目的和根据生物的单位:门、纲、目、科、属、种生物分类的根本单位:种马:马种、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动物界桃:桃种、梅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植物界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生物类种多样性(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故土)、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本质上就是基因的多样性。每种具有独特基因库的生物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是相联络的。生物数量的减少,将导致基因资损失,并且必然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将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我国特有的局部珍惜动植物濒临灭绝的边缘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生物的栖息地的破还(最终要的原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人类的偷猎和捕杀野生动物)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3.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是天然的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管实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将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新园、馆等进展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公布和完善法律和法规。初二生物必背知识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一、无脊椎动物1.腔肠动物主要特征:身体有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水母、水螅、海葵、珊瑚等;水螅的繁殖方式:出芽生殖(无性)和有性生殖2.扁形动物主要特征:身体有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构成,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大多寄生生活;涡虫的消化器官由口、咽、肠组成;血吸虫生活史:受精卵在水中孵化,幼虫进入钉螺体内继续发育,最后进入人体发育为成虫;猪肉绦虫生活史:受精卵在猪体内发育成幼体,感染猪肉,形成“米猪肉”,进而在人体内发育成成虫;3.线性动物主要特征:身体细长,不分节,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代表动物:蛔虫、蛲虫、钩虫、线虫等;大多寄生生活,消化构造简单,生殖才能强;蛔虫的雌虫较大,雄虫较小,尾部向腹部弯曲;4.环节动物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蚯蚓(环节动物)的形态特点:(1)体形:长圆柱形,两端尖细,可减少土中钻动时的阻力,适于穴居钻行生活;(2)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3)环带:是区别蚯蚓前后端的标志。(4)刚毛:协助运动;(5)潮湿的体壁:进展气体交换,完成呼吸。代表动物:蚯蚓、沙蚕、水蛭等;少数寄生;作用:蚯蚓可入药,可以分解有机垃圾,进步土壤肥力;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5.软体动物主要特征:体表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水生软体动物用鳃呼吸;运动器官是足;代表动物:河蚌、蜗牛、乌贼等;乌贼的壳—海螵蛸;鲍鱼的壳—石决明;6.节肢动物主要特征:身体和附肢分解,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代表动物:甲壳类(虾、蟹);多足类(蜈蚣);蛛形类(蜘蛛);昆虫类(蝗虫);昆虫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局部;头部有一对触角,一个口器;腹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有气门,是呼吸器官;二、鱼水中生活的动物、四大家鱼:青、草、鲢、鳙;1.鱼的尾鳍可以控制前进方向,也可以产生前进动力;鱼的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构造和生理特点:①体色:反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②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③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④有鳍游泳:(胸鳍、腹鳍:保持鱼体平衡;尾鳍: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⑤用鳃呼吸;水从口近,鳃盖的后缘出⑥体内有鳔,能调节身体比重,在鳍协助下可以停留在不同水层;⑦体外受精,水中发育。2.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外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3.观察鳃形态:鳃丝呈细丝状颜色:红色(因为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结构:有鳃弓、鳃丝、鳃耙组成初一生物考点知识传染病及人体免疫1、病原体——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2、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疾病.3、特点——传染性和流传性4、传染病流行的根本环节1)、传染——可以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是患者也可是携带者2)、传播途径——病原体分开传染到达安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为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假如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根本环节中,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了,所以预防措施如下:1)控制传染:当人体发病初期表现出来的传染病病症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对患传染病的动物也应及时处理2)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各种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如蚊、蝇、蚤等,进展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3)保护易感人群:不要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接触;让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可以进步他们的抗病才能。5、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来看,流行性感冒流行时,流感患者是传染,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是传播途径周围对该病缺乏抵抗力的人那么是易感人群。6、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第二道防线——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第三道防线——组成:免疫器官(脾、淋巴结)、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功能:产生抗体,消除病原体(抗原)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使抗原去除或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原被去除后,身体仍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才能,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大量的抗体。所以患过水痘、天花的人就不会再患了。免疫种类形成功能非特异性免疫:遗传而来,人人生来就有对一切病原体都起作用特异性免疫:只有在出生以后,与该病原体经过斗争的人才有,不能遗传对某一中特定病原体起作用7、免疫的功能:1)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安康。2)及时去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3)随时识别和去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8、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抗体——身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类蛋白质,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特异性结合,主要存在于血清中。9、方案免疫——在易感人群中有方案地进展预防接种。92年前要求12岁以下儿童承受“四苗”,92年后增加一苗。10、“五苗”:卡介苗——结核病;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木症;麻疹疫苗——麻疹。篇14: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其中前三类因为通过孢子进展繁殖,所以又称孢子植物。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构造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展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可以作为水污染的指示植物。3.苔藓植物有茎、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没有输导组织);假根固定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分开水的环境。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4.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拟高大。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如:满江红、贯众)5、菜豆种子构造: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两片子叶)6、玉米种子(果实):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一片子叶)、胚乳7、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例子:银杏、兰等)8、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根据子叶、叶脉、有无胚乳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竹子)和双子叶植物(梅)。9、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10、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1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好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12、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水、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程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13、.根尖的构造: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成熟区(有根毛,吸收水和无机盐)。(自下而上)14、芽还可以发育成枝条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实习报告内容版6篇
- 网络营销的产品方案
- 护士医德医风个人自我总结(30篇)
-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数学试卷含答案
- 公益爱心活动策划方案(7篇)
- DB12-T 1077-2021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配置管理规范
- 标准文本-青贮玉米中粗脂肪的测定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综合练习(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DB11T 1083-2014 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规程
- 规则游戏课件教学课件
- 顶管用钢筋混凝土管标准
- (完整版)肝硬化ppt课件
- 幼师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PPT课件(PPT 13页)
- 一年级第一学期体育知识结构图(1)
- PPT模板:严谨实用国奖答辩国家奖学金申请课件
- 校园道路的施工设计方案
- 小学生个人简历表(空表)【范本模板】
-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4.3《火山》1人教版(28张)ppt课件
- 地表能量平衡
- 汽车灯光系统--ppt课件
- 配合比调整权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