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2.了解物质的密度随温度而变化的规律。3.了解密度在鉴别物质上的价值。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实验和对生活经历的回顾,认识风的形成原因和水的反常膨胀现象,从而全面理解物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2.通过计算物质的密度,理解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重点难点重点物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难点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密度的有关计算。重点难点重点教学准备影像资料:风车王国——荷兰风光片断(含有风车工作的场景);龙卷风的发生片断。教学准备影像资料:风车王国——荷兰风光片断(含有风车工作的场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播放风车王国——荷兰风光片断和龙卷风发生的片断,组织学生认真观看风车工作场景和龙卷风的危害。风车为什么能转动?龙卷风是怎样形成的?二、新课教学1.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学生思考】不同密度的物质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教师引导】学生举例。【教师点拨】①人们利用风力区分饱满的种子与瘪粒,就是利用了密度的知识。②在生产中,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制造飞机以及航天器时,选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采用不同密度的材料,制造不同的器物。④鉴别物质的种类以及其纯度或浓度,也经常利用密度的知识。【教师总结】密度的知识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2.密度与温度的关系(1)风的形成【学生观察】挂图龙卷风。【学生思考】风是怎样形成的?【教师点拨】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因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风能是可供人类利用的能源之一。(2)水的反常膨胀(3)水结冰体积变化教学设计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采用不同密度的材料,制造不同的器物。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学生讨论】水的密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教师总结】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系,大部分物质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而有些物质则遵从“热缩冷胀”的规律。水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3.密度与物质鉴别【教师提问】两块外形完全相同的正方体,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吗【学生回答】(1)把它们锯开看看,就知道是什么材料了。(2)测出它们的密度,可以判断它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3)请科学家用先进的仪器进行测量。【教师总结】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测出它们的密度,根据密度来鉴别是哪种物质制成的。教学设计【学生讨论】水的密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教学设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例题,掌握通过计算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及解答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规范格式。【教师提问】如果知道了一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能不能判断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学生回答】(1)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与组成该物体的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该种物质的密度,就空心的,如果两个密度相等,就是实心的。(2)可以假设物体是实心的,计算出实心物体的这种物质的质量,与物体的质量进行比较,也可得出结论。(3)可以假设物体是实心的,计算出已知质量的这些物质的体积,与物体的体积进行比较,也可以得出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教学设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例题,掌握通过计算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教学设计【教师总结】(1)判断物体空心还是实心的方法有三种:比较密度法、比较体积法和比较质量法。(2)进行计算时必须像例题那样,先写出公式,再代入数据,在数据后写明单位,必须有必要的文字叙述。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谈谈自己学习的收获与体会。四、检测反馈1.体积为100cm3的水凝固成冰后,冰的体积(
)A.大于100cm3
B.小于100cm3C.仍是100cm3
D.无法判断答案
A教学设计【教师总结】(1)判断物体空心还是实心的方法有三种:2.现有几堆稻谷,要比较它们的质量好坏(这里所谓“质量好”指稻谷中空瘪的种子粒数较少,饱满的种子较多),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体积相同,比较质量B.质量相同,比较体积C.比较一定颗粒数的质量D.比较颗粒的大小教学设计答案
D2.现有几堆稻谷,要比较它们的质量好坏(这里所谓“质量好”指3.两个质量和体积均相等的铁球和铝球,下列情况中,不可能的是(
)A.铁球是空心的B.铝球是空心的C.两球均是空心的D.两球均不是空心的教学设计答案
D3.两个质量和体积均相等的铁球和铝球,下列情况中,不可能的是4.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用来降妖除魔的如意金箍棒本来是东海中的一根“定海神针”。书中写道“该棒长两丈多,斗来粗细,有13500斤”。其体积用国际单位表示大约是0.86m3。(1斤=0.5kg)(1)计算一下如意金箍棒的密度是多大;可能是用地球上的什么金属制成的?(2)这根金箍棒的大小可以随意变化,当孙悟空用来除妖魔时,它的体积只有原来的1/20,而目前已知地球上密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属锇,密度是22.5×103kg/m3,地球上能找到做成此时的金箍棒的物质吗?教学设计4.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用来降妖除魔的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板书教学板书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过程与方法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速。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重点难点重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1.美丽的城市夜景光碟。2.八年级物理配套光碟(上)。实验器材大烧杯、蚊香、火柴、玻璃水槽(装水)、玻璃砖、激光小电筒若干套、三棱镜、小平面镜。学习资料测光速的方法的资料文章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
课前活动放一段美丽的城市夜景画图。新课导入列举光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或应用,由此导入新课。教学设计教师活动
课前活动教学设计教师活动新课教学一、光源指导学生阅读69页第一二三自然段,让学生归纳出光的共同点。问:还有没有能够发光的物体呢?板书在黑板上,引出“光源”并进行分类。二、光是如何传播的?与声的传播比较,引出“光的传播特点”的探究课题:1.光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2.光是怎样传播的?指导学生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在我们的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或它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1-4.教学设计新课教学教学设计三、光的传播速度从生活实例着手,引导学生体会光速非常大。引导学生看“光的传播速度”一段和图4.1-7.小结:光的传播特点(与声的传播作比较)。引导学生看“科学世界”。课后作业教学设计三、光的传播速度教学设计感受美丽的光,陶冶情操。展示自我对光的了解,加深对光的感性认识,提高兴趣。教学设计学生活动
感受美丽的光,陶冶情操。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归纳出共同点:发光。发挥想像,找出各种可以发光的物体(举手发言),并按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回答声音传播的特点。回答,并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明了实验目的和方法,三人一组做实验,并总结归纳出光的传播是沿直线进行的。讨论作答。举手发言。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回答光速的一些问题。自己总结得出:①光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②光沿直线传播③光速很大且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中最快为c=3.0×108m/s).教学设计归纳出共同点:发光。发挥想像,找出各种可以发光的物体(举手发创设情境。通过感知光的美丽和巨大的应用价值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培养归纳能力,拓展视野,培养思维能力。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才能得出规律性的知识。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常见现象,体会它的应用。加深对光速的感性认识。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体会光速很大。可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理顺思路,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体会光知识的重要,拓展视野,感知宇宙之大。教学设计培养归纳能力,拓展视野,培养思维能力。教学设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2.光传播的特点:⑴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⑵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学生总结后填上)教学板书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板书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过程与方法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速。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重点难点重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1.美丽的城市夜景光碟。2.八年级物理配套光碟(上)。实验器材大烧杯、蚊香、火柴、玻璃水槽(装水)、玻璃砖、激光小电筒若干套、三棱镜、小平面镜。学习资料测光速的方法的资料文章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
课前活动放一段美丽的城市夜景画图。新课导入列举光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或应用,由此导入新课。教学设计教师活动
课前活动教学设计教师活动新课教学一、光源指导学生阅读69页第一二三自然段,让学生归纳出光的共同点。问:还有没有能够发光的物体呢?板书在黑板上,引出“光源”并进行分类。二、光是如何传播的?与声的传播比较,引出“光的传播特点”的探究课题:1.光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2.光是怎样传播的?指导学生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在我们的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或它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1-4.教学设计新课教学教学设计三、光的传播速度从生活实例着手,引导学生体会光速非常大。引导学生看“光的传播速度”一段和图4.1-7.小结:光的传播特点(与声的传播作比较)。引导学生看“科学世界”。课后作业教学设计三、光的传播速度教学设计感受美丽的光,陶冶情操。展示自我对光的了解,加深对光的感性认识,提高兴趣。教学设计学生活动
感受美丽的光,陶冶情操。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归纳出共同点:发光。发挥想像,找出各种可以发光的物体(举手发言),并按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回答声音传播的特点。回答,并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明了实验目的和方法,三人一组做实验,并总结归纳出光的传播是沿直线进行的。讨论作答。举手发言。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回答光速的一些问题。自己总结得出:①光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②光沿直线传播③光速很大且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中最快为c=3.0×108m/s).教学设计归纳出共同点:发光。发挥想像,找出各种可以发光的物体(举手发创设情境。通过感知光的美丽和巨大的应用价值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培养归纳能力,拓展视野,培养思维能力。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才能得出规律性的知识。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常见现象,体会它的应用。加深对光速的感性认识。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体会光速很大。可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理顺思路,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体会光知识的重要,拓展视野,感知宇宙之大。教学设计培养归纳能力,拓展视野,培养思维能力。教学设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2.光传播的特点:⑴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⑵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学生总结后填上)教学板书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板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2.了解物质的密度随温度而变化的规律。3.了解密度在鉴别物质上的价值。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实验和对生活经历的回顾,认识风的形成原因和水的反常膨胀现象,从而全面理解物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2.通过计算物质的密度,理解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重点难点重点物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难点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密度的有关计算。重点难点重点教学准备影像资料:风车王国——荷兰风光片断(含有风车工作的场景);龙卷风的发生片断。教学准备影像资料:风车王国——荷兰风光片断(含有风车工作的场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播放风车王国——荷兰风光片断和龙卷风发生的片断,组织学生认真观看风车工作场景和龙卷风的危害。风车为什么能转动?龙卷风是怎样形成的?二、新课教学1.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学生思考】不同密度的物质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教师引导】学生举例。【教师点拨】①人们利用风力区分饱满的种子与瘪粒,就是利用了密度的知识。②在生产中,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制造飞机以及航天器时,选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采用不同密度的材料,制造不同的器物。④鉴别物质的种类以及其纯度或浓度,也经常利用密度的知识。【教师总结】密度的知识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2.密度与温度的关系(1)风的形成【学生观察】挂图龙卷风。【学生思考】风是怎样形成的?【教师点拨】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因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风能是可供人类利用的能源之一。(2)水的反常膨胀(3)水结冰体积变化教学设计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采用不同密度的材料,制造不同的器物。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学生讨论】水的密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教师总结】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系,大部分物质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而有些物质则遵从“热缩冷胀”的规律。水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3.密度与物质鉴别【教师提问】两块外形完全相同的正方体,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吗【学生回答】(1)把它们锯开看看,就知道是什么材料了。(2)测出它们的密度,可以判断它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3)请科学家用先进的仪器进行测量。【教师总结】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测出它们的密度,根据密度来鉴别是哪种物质制成的。教学设计【学生讨论】水的密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教学设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例题,掌握通过计算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及解答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规范格式。【教师提问】如果知道了一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能不能判断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学生回答】(1)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与组成该物体的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该种物质的密度,就空心的,如果两个密度相等,就是实心的。(2)可以假设物体是实心的,计算出实心物体的这种物质的质量,与物体的质量进行比较,也可得出结论。(3)可以假设物体是实心的,计算出已知质量的这些物质的体积,与物体的体积进行比较,也可以得出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教学设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例题,掌握通过计算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教学设计【教师总结】(1)判断物体空心还是实心的方法有三种:比较密度法、比较体积法和比较质量法。(2)进行计算时必须像例题那样,先写出公式,再代入数据,在数据后写明单位,必须有必要的文字叙述。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谈谈自己学习的收获与体会。四、检测反馈1.体积为100cm3的水凝固成冰后,冰的体积(
)A.大于100cm3
B.小于100cm3C.仍是100cm3
D.无法判断答案
A教学设计【教师总结】(1)判断物体空心还是实心的方法有三种:2.现有几堆稻谷,要比较它们的质量好坏(这里所谓“质量好”指稻谷中空瘪的种子粒数较少,饱满的种子较多),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体积相同,比较质量B.质量相同,比较体积C.比较一定颗粒数的质量D.比较颗粒的大小教学设计答案
D2.现有几堆稻谷,要比较它们的质量好坏(这里所谓“质量好”指3.两个质量和体积均相等的铁球和铝球,下列情况中,不可能的是(
)A.铁球是空心的B.铝球是空心的C.两球均是空心的D.两球均不是空心的教学设计答案
D3.两个质量和体积均相等的铁球和铝球,下列情况中,不可能的是4.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用来降妖除魔的如意金箍棒本来是东海中的一根“定海神针”。书中写道“该棒长两丈多,斗来粗细,有13500斤”。其体积用国际单位表示大约是0.86m3。(1斤=0.5kg)(1)计算一下如意金箍棒的密度是多大;可能是用地球上的什么金属制成的?(2)这根金箍棒的大小可以随意变化,当孙悟空用来除妖魔时,它的体积只有原来的1/20,而目前已知地球上密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属锇,密度是22.5×103kg/m3,地球上能找到做成此时的金箍棒的物质吗?教学设计4.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用来降妖除魔的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板书教学板书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过程与方法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速。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重点难点重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1.美丽的城市夜景光碟。2.八年级物理配套光碟(上)。实验器材大烧杯、蚊香、火柴、玻璃水槽(装水)、玻璃砖、激光小电筒若干套、三棱镜、小平面镜。学习资料测光速的方法的资料文章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
课前活动放一段美丽的城市夜景画图。新课导入列举光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或应用,由此导入新课。教学设计教师活动
课前活动教学设计教师活动新课教学一、光源指导学生阅读69页第一二三自然段,让学生归纳出光的共同点。问:还有没有能够发光的物体呢?板书在黑板上,引出“光源”并进行分类。二、光是如何传播的?与声的传播比较,引出“光的传播特点”的探究课题:1.光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2.光是怎样传播的?指导学生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在我们的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或它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1-4.教学设计新课教学教学设计三、光的传播速度从生活实例着手,引导学生体会光速非常大。引导学生看“光的传播速度”一段和图4.1-7.小结:光的传播特点(与声的传播作比较)。引导学生看“科学世界”。课后作业教学设计三、光的传播速度教学设计感受美丽的光,陶冶情操。展示自我对光的了解,加深对光的感性认识,提高兴趣。教学设计学生活动
感受美丽的光,陶冶情操。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归纳出共同点:发光。发挥想像,找出各种可以发光的物体(举手发言),并按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回答声音传播的特点。回答,并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明了实验目的和方法,三人一组做实验,并总结归纳出光的传播是沿直线进行的。讨论作答。举手发言。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回答光速的一些问题。自己总结得出:①光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②光沿直线传播③光速很大且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中最快为c=3.0×108m/s).教学设计归纳出共同点:发光。发挥想像,找出各种可以发光的物体(举手发创设情境。通过感知光的美丽和巨大的应用价值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培养归纳能力,拓展视野,培养思维能力。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才能得出规律性的知识。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常见现象,体会它的应用。加深对光速的感性认识。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体会光速很大。可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理顺思路,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体会光知识的重要,拓展视野,感知宇宙之大。教学设计培养归纳能力,拓展视野,培养思维能力。教学设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2.光传播的特点:⑴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⑵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学生总结后填上)教学板书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板书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过程与方法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速。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重点难点重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1.美丽的城市夜景光碟。2.八年级物理配套光碟(上)。实验器材大烧杯、蚊香、火柴、玻璃水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申报参考: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研究
- 二零二五版车辆抵押反担保车辆租赁管理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节能楼顶广告牌拆除与改造升级协议3篇
- 2025版建筑材料销售结算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苗木种植与乡村旅游开发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彩钢屋面防水补漏工程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口交易磋商与合同订立策略指南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协议2篇
- 2025年度美容院员工薪酬福利及绩效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城市绿化工程监理委托咨询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完整答案(夺冠系列)
- 神农架研学课程设计
- 文化资本与民族认同建构-洞察分析
- 2025新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表
- 《锡膏培训教材》课件
- 断绝父子关系协议书
- 福建省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费用参考指标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第四版
- 浅析商务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 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和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
- 2023年四级计算机程序设计员核心考点题库30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