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塔县城市公园系统规划思路前言我县开展创建国家旅游城市工作,把“创园”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城市产业升级的重要实践。创建国家旅游城市的目的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和谐幸福家园。借此契机,结合环境“五整治”活动,全县城区发展特征开展公园绿地系统规划。万江区位于东莞市区的西部,是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万江区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万江按照“一城、两区、三河、四带、五组团”的发展格局,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优化城市环境,大力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建设宜居、宜业万江,打造“水岸新城、和谐万江”的城市形象。2007年3月,受万江区办事处的委托,我院承担了万江区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随后项目组着手进场踏勘、收集基础资料、确立构思原则,5月份形成了规划初步方案,与规划所多次交流后于9月份正式向区领导汇报,规划方案的整体构思和空间布局得到充分的肯定,于2007年11月份召开并通过了专家评审会。会后,项目组针对各专家提出的相关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同时邀请了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科技股股长刘颂颂高级农艺师作为项目顾问,形成了本规划的最终成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万江区办事处的重视和支持,使本次规划能够顺利的开展,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第一部分规划背景篇一、规划背景与规划意义规划背景2、塔县美化城市环境与生态环境整治的相关要求塔县政府为打造宜居环境,在县城规划创建22个城市公园体系,维系塔县生态安全格局。塔县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品位提升,努力扩大生态绿化的覆盖面,全力打造旅游。新一轮的经济竞争的核心是“城市环境的竞争”。通过绿地系统的建设,全面提高万江的整体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3、塔县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要求在万江区的“十一五”规划报告中明确提出,万江坚持“工贸万江、水岸新城”的发展定位,按照“一城、两区、三河、四带、五组团”的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城市建设辐射带动战略,注重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优化城市环境,逐步提高城市档次、品位和形象。在此基础上,区政府提出以优化城市环境为着力点,大力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建设宜居宜业万江。4、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重要性2002年,在《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的框架和基础上,东莞市政府组织编制了《东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15)》,规划区域为97平方公里,对于东莞市市区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由于没有完全包括万江区,因此,03版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发展空间不适合万江区生态建设的需求。2006年,为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需要,东莞市政府组织了《东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范围覆盖全市域,其中市区171平方公里是规划重点地区。从规划区范围来看,也没有包括万江整个行政区范围,因此,在人均指标以及区域绿地规划中存在缺失,需要补充区级绿地系统规划。近年来,万江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市建成区依托东江支流迅速扩张,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需要更多的城市绿地来为市民开辟更多的绿化休闲空间,绿地系统规划需要安排新的空间布局。东莞市要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实现经济社会双转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力争城市绿化居于国际先进水平,为创园作出贡献。此外,国家对城市绿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要大力建设节约型绿地,绿地系统规划要相应的提出建设指引。结合东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新的发展态势,以及城市到2020年的远期发展目标,万江区办事处提出,以“创园”及“五整治”为契机,构建具有水乡特色的生态环境体系,建设沿东江及支流的“绿色珠链”,打造“工贸万江、水岸新城”的城市形象;因此委托编制万江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及重点地段园林景观详细规划。(二)规划目的与意义1、科学规划,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建具有万江完整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从绿地系统的布局、数量、种类等各个方面注重生态效益的综合发挥,以求城市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作用的最大化。2、以创园为契机,协调城市各类绿地全面均衡发展,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万江区对于公园绿地建设比较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各个社区均建设了规模不等的小区游园,但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建设仍有待提高。绿地系统规划就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各类绿地全面、均衡发展,使城市绿地建设指标符合并超越国家园林城市标准。3、科学引导,为万江城市建设指明方向,实现“工贸万江,水岸新城”目标对万江绿地景观系统及开放空间进行技术研究,为万江未来城市建设指明方向,为近期项目的实施提出指导。二、工作阶段划分与技术路线(一)工作阶段划分根据项目工作特点与区政府规划意图,整个项目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展开:(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阶段:根据《建设部关于引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规范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尤其突出景观、文化功能。(2)城市环境整治重点项目建议书阶段: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合“十一五”城市发展目标,形成项目示范与带动效应,推动全区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二)技术路线规划背按规划背最东尧创园契机万江城市发展要求工作阶就划5h挣沽茯牛阶如it堆豔嫌农削的股和近帽IFt■蹩沾晰段万江区城市绿地廉境规划绿地系统规划阶屋吧况与IE状分析俺盘,锂茁棊眸r社币马聿悯取:岸国現状与井th包嫡售吳算曲凹址映计井輔、甥富祠皆万江阪麦来翌H!确定币si与东凳rtrsf出令畅;旦上尬划期那『7TSID1未来規瞩晴定一重点冋粗思考M何■丘酱出拆鼻知丑更石:JE5H*現睛:水乞■磴楝扁:匡・佛史宾优祀城呻发扁.黑宙压用灶功11貳・组:审水葺区的交朗I姐电I爭水U色苗拙场防臥迓赳的芳阳:■Q!•稱进古幵眾与可1*作世规划理念水一礪关耳;*蚩莫JK:*-SJEJ&i虜壮如3E与网刘秦孔规划蜡构■心R3?,三哥.舀草、五圉用地布局it堆期5W肉雷城市歸地符类規划主物务样性保护规刘古胡名木保护卷H]绘显垠放:能丘把芒拴术经瞬柘桁:坦井理址井肢::占醺蛊本M勻甘生标总:上产却速崔电]口护旨也也的目績巧揩存•:古K客之iML卿譚盞M:IttJf样性雀护的朋宗巧囲胡|i^WSr^ft-i-Wi昨KM韭:H期:用塢与生棗■■別■解:皿淮M池耀:K:近期坯境整沿顷目建辿书绿地系轨分斎巻ts规赳近ML口9H,证剧目掠与思爵近MH诗UEBt潼日标:■啥■HG■話丰th过£曲L««.±k疔动31預近朋环境雅笊畫点】贞目库实施潼昭实廉H&.«£$■.要廉机*.图1—1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概况及现状分析(一)概况1、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万江区地处北纬23。一23。05,之间;东经113。41—113。44,之间。位于东莞市西北部,地处东江下游西岸,东临莞城区,南至南城区,西邻望牛墩镇,北壤高埗镇。107国道、广穗大道、环城路等穿越境内,水陆交通便利。2)气候条件万江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靠近海洋,属海洋性气候。四季温暖,气候湿润,热量丰富,阳光充足,雨量适中,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3)地形地貌万江区内部地势平坦,傍江穿流。东江南支流、汾溪河、东莞水道、厚街水道等,蜿蜒曲折,丰富了本区的自然景观,奠定了万江水乡特征。其中东莞水道在万江境内长10.7公里,流经万江、金泰等10个社区居委会;厚街水道在万江境内长7.8公里,流经坝头、简沙洲、新和等区域。东江是珠江在省内三大水系中水质较好的江河,但万江处于东江下游,近二十年受石龙及莞城的工厂和乡村废水的污染,水质较差。2、社会经济发展1)行政区划与现状人口万江区总面积为48.6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内辖万江墟、万江、石美、莫屋、拔蛟窝、黄粘洲、蚬涌、共联、水蛇涌、大莲塘、牌楼基、金泰、曲海、坝头、胜利、官桥滘、简沙洲、新和、新城等19个社区。2006年现状建成区2150.80公顷,总人口114782人,其中户籍人口39800人,暂住人口74982人,暂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5.33%。2)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经过20多年来的累积与发展,万江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至2006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48.98亿元,比2005年增长20.3%;工业总产值57.21亿元,比2005年增长2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2亿元,比2005年增长13.8%,税收总额6.45亿元,同比增长42.6%,外贸出口总值3.04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其中以三资企业出口为主,总值达1.8亿美元。表2-12001年以来万江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1年以来平均增长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17569321391926959332984940465848980022.76②主导产业目前,万江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造纸及纸制品、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为万江区的五大支柱产业,未来通过基础设施的配套、资金的运筹、政策的倾斜等措施扶持这些支柱产业做强做大,积极发展数字装备及机械设备、软件及集成电路、光电材料及元器件、汽车零配件、生物医药、新型高分子材料等新兴产业。3、城市规划建设十五期间,万江区紧紧围绕市委“一网两区三张牌”、“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城市规划建设进展迅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万江区根据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条件划分不同的组团,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城市的凝聚力、承载力、服务力,实施“一城、两区、三河、四带、五组团”的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大力度开发建设城市中心区。今后五年,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的方针,以及“开发一片、配套一片、形成一片”的原则,以城市中心区为重点,把城市中心区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资金向中心区倾斜、商贸服务项目向中心区靠拢、建设向中心区集中,就业向中心区集聚,着力提升城市中心区的建设形象。4、历史文物古迹东莞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万江区内也存有不少文物古迹,例如金鳌洲塔、沙亭古渡、文烈张公祠、天街、何氏大宗祠、大汾古桥;此外,还存在许多地方名胜,例如万江八景(梅园放鹤、印洲渔唱、虹桥春霁、古渡归帆、天街夜月、宗祠夕照、鹤苑钟声、水角浪涛)、小享八景(东山踏青、关口榕阴、教场练武、台下观潮、芦洲落雁、龙树僧归、梅亭月照、北门渔唱)、大汾十二名胜(三将晨昏舞鹤、素庵竹影朝霞、种德桥梁夜月、西鸦滘口烟村、连步树荫钟韵、红花池畔飞龙、沙庙庭前古渡、南天紫极魁灵、北坊杨枝甘露、浮山尾跌汾村、玉佛光腾莲沼、青云浦里渔歌等),旅游设施、休闲设施日臻完善,充满活力、充满魅力的水岸新城正在崛起。表2-2万江区历史文物情况名称位置年代级别金鳌洲塔金鳌洲村明朝1264省级沙亭古渡大汾乡宋朝1304文烈张公祠万家租村头坊永宁里清朝1895天街万江居民管理区村头坊1644何氏大宗祠大汾村明朝1529谢氏宗祠滘联村清朝重光社学小享村1368大汾古桥大汾村明朝省级其中连步桥第八家坊明朝冃云桥大汾欢音围坊与下坣坊之间明朝种德桥明朝5、生态环境状况万江区是东莞市现有四个市区中水系最多的一个区,河流纵横交错,构成别具特色的水系网络,形成东莞市中心城区独一无二的江河穿流的自然景观,因此,万江区树立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最关键的是利用绿地,充分做好“水”的文章。(二)城市绿化现状调查分析1、园林绿化建设现状万江区地势处市区低位,主要为平原河网地形,以种植粮食、蔬菜、水果和苗木花卉为主。建成区内总人口为11.48万人,区内现有绿地548.2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8.46平方米。绿地率25.5%,绿化覆盖率26.2%。但分布不均,使各类用地内的绿色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不能得到均衡的发挥,绿化系统不完善,绿色网络结构不能形成连续的整体。表2-3万江区各类绿地现状指标一览表序号类别代号类别名称绿地面积(公顷)绿地率(绿地占城市建成区面积比例)(%)人均绿地面积(m2/人)1G1公园绿地97.07&462G2生产绿地74.343.463G3防护绿地6.804G4附属绿地370.04合计548.2525.5备注:2006年现状城市建设区用地2150.80公顷,现状人口11.48万人,规划总面积4860.51公顷。1)公园绿地万江区主要因借东江等水系滨水地带发展公园绿地,现状公园绿地景观还不成系统,优越的水网条件亦未善加利用,许多公园绿地远离居住区或被道路分割,缺少与周围地区联系,影响整体系统的形成。表2-4万江区现状主要公园一览表名称公园类型地址总面积(公顷)金鳌洲主题公园综合公园金泰社区3.8000江滨公园综合公园万道路路口2.6000江都公园综合公园莞穗大道旁0.2800曦龙广场综合公园万江黄鹤苑4.3700内环南路公园综合公园曲海大桥旁2.5000金泰小公园社区公园金泰村委会河边0.3000简沙洲公园社区公园简沙洲村小组0.1286石美公园社区公园石美小组0.4274石美卢鹚涡公园社区公园卢鹚涡小组0.2500大莲塘公园社区公园大莲塘村0.5542
名称公园类型地址总面积(公顷)蚬涌蚬一公园社区公园蚬涌社区0.2933蚬涌蚬二公园社区公园蚬涌社区0.1980蚬涌企石公园社区公园蚬涌社区0.4500牌楼基社区公园社区公园牌楼基社区办公大楼0.1800牌楼基村仔广场社区公园牌楼基社区村尾0.1100牌楼基岳潭岳翠园社区公园牌楼基岳潭居民小组0.2300黄粘洲公园社区公园黄粘洲社区0.1559简沙洲广场社区公园简沙洲社区0.2900官桥滘公园社区公园官桥滘社区0.1200共联豪侠滘广场社区公园共联社区豪侠滘村0.2700共联豪侠滘村公园社区公园共联社区豪侠滘村0.1600水蛇涌滨江公园社区公园水蛇涌社区0.3500水蛇涌望溪祖公园社区公园水蛇涌社区0.3000水蛇涌文化广场社区公园水蛇涌社区0.4000水蛇涌办公广场社区公园水蛇涌社区0.2800水蛇涌荔枝基社区公园水蛇涌社区0.7000共联古屋村公园社区公园共联社区0.1952共联莲子村公园社区公园共联社区0.1962下坝公园社区公园坝头社区0.3300莫屋旧村公园社区公园莫屋社区0.2010拔蛟窝西坊公园社区公园蛟窝社区0.5047石美茶艺园社区公园石美社区0.8930汾溪河北岸绿化带社区公园石美社区2.8356赵屋村公园社区公园赵屋社区0.6785虾公饮公园社区公园简溪路0.4398新和公园社区公园新和社区2.5557新和下塘公园社区公园新和社区0.1857滨江体育公园专类公园万江坝头18.7000金鳌塔公园专类公园东江河边(金泰社区)0.4500东江西岸绿化带油九段带状公园万江区办事处内1.1540东江西岸绿化带曲海段带状公园曲海村内9.4294上坝公园带状公园万江区办事处坝头上坝股份合作社旁0.1681阳光海岸公园带状公园曲海桥南边4.0000运河西路小公园带状公园运河西路坝头段0.2518莫屋新村公园街旁绿地莫屋新村1.1871金泰大道休闲公园街旁绿地金泰大道(花园粥城旁)4.2300鸿福西路旁园林绿地街旁绿地鸿福西路旁(坝头段)3.2980水闸头公园街头绿地牌楼基村头0.1500从现状公园绿地来看,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公园绿地系统不完善,等级较低,未能满足居民所需目前,万江区内的公园大多是以社区公园为主,综合公园以及专类公园的数量、面积都很小。市级公园仅为滨江体育公园,居住区级的公园以及纪念性公园几乎没有;加上大型城市公园绿地不足,使得绿地布局的点、线、面结构不能形成,城市公园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公园绿地数量与国家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根据现状调研数据,2006年万江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8.46平方米,基本达到国家要求的2005年国家园林城市人均公园绿地8平方米的标准,但与广东省要求的10平方米、东莞市要求的12平方米差距较大。表2-5城市建成区绿化建设指标控制表绿化指标单位2005年国家省东莞市绿地率%三30三33235绿化覆盖率%三35三35238人均公共绿地M2/人三8210212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M2/人三4三526③城市景观凝聚力不强,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万江区城市公园绿地景观主要以植物景观为主,各公园绿地无明确的主题,特色不突出,相关的配套设施未实施到位,再加上现状公园绿地植被景观层次和应用树种不够丰富,配置形式比较单一,使得整个区的公园景观质量水平不能得到提高,所形成的景观层次略显单薄。④城市公园绿地文化内涵不高,未能体现地方特色在现有的公园绿地中,已达到较高绿化建设标准和恰当的反映本区地方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园林艺术水平的精品较少,仅有金鳌洲塔公园和曦龙广场,发掘不够,面积较小,难于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2)生产绿地规划区现有生产绿地74.34公顷,已满足“生产绿地面积应不低于城市建成区总面积2%”的国家规定要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由于没有指导和促进民营苗圃建设的制度、规划等具体措施,大多数苗圃缺乏发展战略规划,规模小、分布零散,苗木种类少,只求急功近利;2、外来树种有大幅增加之势,必须重视外来生物入侵对本地乡土生物和生
态系统的影响。表2-6万江区生产绿地(苗圃、花圃、草圃)调查统计表名称位置面积(公顷)何佳泉花甫场107国道旁0.2450花甫北庙三洲0.6000村委会蚬涌村委会蚬三0.1000蚬涌小学蚬涌罗屋0.2000万江中学汾溪路旁5.3000万江敬老院汾溪路边0.7000第四检测站万江工业城0.2000谷涌花圃谷涌0.0840永兴花木场107国道旁0.5090万松园花场107国道旁0.4510明记盆景场107国道旁0.4530粤海花场107国道旁0.4460万景园艺场107国道旁0.6910奇艺盆景场107国道旁0.2180松江花场107国道旁0.1400东城园艺场107国道旁0.7030亚健园艺场107国道旁0.2020新天地花圃107国道旁0.0710万桂财盆景107国道旁0.3120王胜球花场107国道旁0.3250杰强花场107国道旁0.2490周明惠苗圃107国道旁0.2104金银沙养殖场谷涌东围0.6130金银沙养殖场谷涌东围1.9860花卉场麦屋1.5318公墓海心洲5.3282花圃富贵竹登龙桥村沙梨基田0.2000花圃花场汾溪公路工业区旁4.3300严屋花场严屋村0.2000卢屋花场卢屋五甲6.0016圣茵花场赖屋村4.8806下一花场独洲4.1321下一花场大道4.6661旧宁基花场南面2.6623村尾花场独洲11.8056新宁基花场六字号0.4617周屋基村花场金泰周屋基村2.8466金鳌洲村花场金泰金鳌洲村2.0666江滨花园金泰万道路旁0.3120
名称位置面积(公顷)眼龙花场牌楼基0.4940陈屋州花场牌楼基1.7900岳潭花场岳潭0.2001花场水蛇涌村甩州田1.3200花场水蛇涌古屋村田4.6200绿茵花场新谷涌上村3.3164圣茵花场新谷涌村2.0117领南园林花场坝头上坝禾田滘4.6669下坝村花场坝头下坝村沙塘4.0002阳光花场赵屋村村后0.6667龙泉花场龙湾村前0.3333花卉树洲心水塔2.6000城区园林处新和横滘村7.7330下塘村新和下塘桥头0.0208新洲村新和小学0.1410横滘村横滘村停车场旁0.1012螺涌村螺涌村村下0.0750市蕉菜研究所新和麻场3.0229绿缘花场严屋社区汾溪路边1.334明生园艺场牌楼基社区蓬庙桥边0.53363)防护绿地近几年万江区在水系绿化和对外交通干道的防护绿地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
绩,绿化了东江西岸绿化景观长廊,全长4.34公里,总投资1.5亿多元;绿化了
汾溪水道一河两岸绿化景观长廊,全长6.167公里,工程总投资约4380多万元。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城市组团之间隔离带尚未形成。缺乏大型厂区与紧邻居住区之间的隔离绿地。缺少卫生隔离带。在主要污染源周围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缺乏大型的防护隔离绿带。4)附属绿地万江区现状附属绿地370.04公顷。居住区绿地:新建居住小区绿化较好,辟有休息活动园地,面积基本达到占
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的要求,但旧居住区改造,绿化面积达不到总用地面积25%的要求;且达标居住区不到全区“园林小区”占60%以上。单位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建设发展不均衡,绿化状况较好的是一些大的行政事业机关单位、部队营区、中小学校,绿化基础好,受侵害、蚕食的可能性较小,市民绿化养护的意识较强。绿化较差的主要是码头区、仓储区、工厂区。整体来说,单位绿化不够重视,没有达到“园林单位”占60%以上的标准;道路绿地:区内主要道路的绿化状况较好,品种多样,绿化层次丰富,道路绿化带多选用木棉、阴香、香樟、大叶榕、白千层、大叶相思、黄槐、紫荆、樟树、鱼尾葵等树种,富有热带风情,形成了一定的万江特色。但城市次要干道及支路绿化率参差不齐,有些路段缺株少株现象严重,行道树树种相对单一。万江区也没有形成林荫路系统,滨水道路的特色化不强。表2-7占地面积较大的单位和花园式单位绿化情况名称位置总面积(公顷)绿化情况绿地面积(公顷)绿地率绿化覆盖面积(公顷)绿化覆盖率万成制药厂石美下蓬庙村7.26662.543335.00%2.552535.13%石美学校石美大道侧1.60000.333720.86%0.340321.27%水印长堤住宅区石美村17.40006.960040.00%7.180041.26%宏达花园东福大街旁1.50000.08415.61%0.09486.32%七宝一丁会所流涌尾王洲工业区2.00001.533476.67%1.563478.17%理想0769住宅区大莲塘村委会32.890012.000036.49%12.000036.49%坝头学校坝头下坝2.13341.535171.96%1.550272.66%市蕉菜研究所麻场22.00003.627216.49%3.987218.12%市污水处理厂16.65008.560051.41%8.560051.41%学校小计5.19151.866635.95%2.308344.46%万江幼儿园万盛花园旁0.96000.307632.04%0.309132.20%万江中心小学徐屋坊1.56000.623239.95%1.015965.12%万江中学万江蟹地2.67150.935835.03%0.983336.81%江滨花园18.95106.064232%7.201338%华南MALL40.000012.000030%12.000030%都会广场5.14291.800035%1.800035%万盛花园莞穗大道旁1.5450.494432%0.494428%万江村委会万江村6.17521.420323%2.557532%滘联中油鸿程滘联社区1.85710.6535%0.7238%5)风景林地区内无风景林地。2、城市绿化现状指标根据万江区现状实际发展,现建成区为2150.80公顷,其中公园绿地97.0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8.46平方米;生产绿地74.34公顷,占建成区的3.46%,可以达到国家要求的占建成区用地2%的强制规范要求;防护绿地6.80公顷;附属绿地370.04公顷;绿地率为25.5%,绿地覆盖率为26.2%。3、城市古树名木状况万江区内在册古树名木数量总数为110株,现存102株,其中一级保护1株,二级保护9株,三级保护92株,已死亡8株。详见下表。表2-8万江区在册古树名木数量统计表(单位:株)在册总数死亡J1IL其中待鉴定大树现存在册一级保护二级保护三级保护名木110810219920154、城市绿地综合评价1)发展优势区内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是万江最具价值的天然资源万江区是东莞市区最具特色的区域,丰富的水网资源与水乡特色是市区四个区中独一无二的天然资源,东江南支流、汾溪河、东莞水道等,极具文化底蕴与休闲特色,可围绕“水”做大文章。人居环境标准的提升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绿地环境、公共设施配套以及舒适度等方面,从而对城市公共绿化空间景观提出要求,更加要求城市能从改善未来生态生存空间的高度出发,建立完整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近年来公园绿地建设日益重视,发展具有一定基础万江区近几年建设了大量的街坊级公园和沿河滨水绿地的建设,为未来绿地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打下基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契机目前东莞市正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政府领导非常重视,也非常支持,对于促进城市各类绿地全面、均衡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2)存在问题公园绿地偏少,造成整体绿化指标偏低根据现状调研数据,公园绿地仅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51%,远远低于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人均公园绿地仅为8.46平方米,勉强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但与广东省与东莞市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公园绿地缺口较大,因此,造成整体绿地率偏低。区内园林绿地未成系统,布局不均匀,缺乏区级及社区公园绿地现状公园绿地数量少,缺乏大型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整体绿地布局不均,可达性比较差,有待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中未能充分发挥江河的重点,营造滨水地区特色受早期发展模式的影响,万江区沿河建设主要以私宅为主,分布凌乱,虽然近几年城市建设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未能突出“水”这一特征要素,特色不明显。现有绿地缺乏绿文化万江属东莞历史相对丰富区域,应结合宗祠、古桥等布置公园绿地,提升绿地文化内涵。二、万江区规模确定(一)万江区与东莞市对比分析1、经济发展地位万江区内水系众多,由于早期传统经济受发展成本的约束,使得万江区道路交通建设以及工厂企业发展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大量外资企业进驻东莞时,水乡片区包括万江在内,显得稍微落后,因此,未能走在第一轮经济发展的前列。通过2001年以来市区经济生产总值对比可知,万江区仍然处于发展的后列,发展的劣势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优势。正是由于第一轮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所以万江区相对于其他三个区来讲,空间资源相对较多,空间扩展的余地较大,因此,在产业主导阶段向创新经济主导阶段的过渡的第二轮经济发展期,万江区具有相对较多的资源优势,万江区应抓住本次经济转型的机遇,创造机会,为第二次国际产业大转移创造良好的进驻条件。表2-9万江区与东莞市其他市区生产总值对比表单位:万元万江区莞城区东城区南城区20011756932222333420442864732002213919312742466960350029200326959342599365240845291120043298495523708977277416092005404658633189108101810530852、城市面貌差距2000-2005年“五年见新城”是东莞市城市面貌发生改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五年的时间内,东莞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由一个小城镇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极具影响力的大城市,尤其是东莞市中心城区:莞城区加强旧城改造,随着新办事中心及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成,空间虽小,但成果显著;南城区建成了东莞市新城市行政中心区,同时房地产业、高新科技产业发展非常活跃;东城区建成了几大商贸中心、森林公园等,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活力,相比之下,万江区稍显落后,城市面貌未发生根本改变。3、城市绿化情况对比根据现状调查情况以及《东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0)》,在市区四个区中,万江区处于较低水平,与其他三区存在较大差距,未来绿化任务较重。4、万江区未来发展选择随着城市航空、铁路和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原来繁荣的水运事业逐步衰退,但许多河、海沿岸昔日的港口、码头等各种作业性构筑物仍长期占据着滨水空间,与此同时城市湖滨地带也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逐渐被填没或包围,由此带来的一些显性的和潜在的危机反作用于城市,使城市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水”是万江区与其他市区相比的特色之一,因此未来的城市建设与面貌改善应该从“水”上下功夫。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保持滨水区固有的或塑造新的滨水城市轮廓线,最充分地展示城市的形象和轮廓;②保护好滨水区的各种生态资源;③充分发挥滨水区在城市中的职能作用;④提供足够的公共活动设施;⑤保留一定规模的绿色开敞空间和视线走廊,保持开阔的空间和视野;⑥保证滨水区与城市间具备良好的交通联系及内部多样化的步行通廊。打造东莞市水岸新城,加强滨水地区的建设,同时结合东莞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契机,改善万江区内人居环境,提高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未来的万江滨水地区将是一个多功能平衡发展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得以保护的、绿色空间和走廊不断延伸的滨水区。(二)相关规划指引与万江区未来规模确定1、相关规划指引1)《东莞市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本规划确定万江区作为城区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五大片区里的西北片区的中心组团的一个重要区域,和莞城形成莞城-万江为商业服务中心,同时结合水乡组团产业发展要求,建设现代化大型商贸中心。规划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两轴三廊、三核六区、多节点网络状”的多层次生态空间体系。万江处于其中一条生态廊道上,即东江南支流生态廊道上,主要河流、岸堤、水源涵养林形成的绿色生态廊道,将新鲜空气导入城镇、改善区内的生态环境,给整个地区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2)《东莞市主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本规划确定:加快万江新中心区的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潜力;调整居住、产业空间布局,逐步把工业调迁至环城路以西地区,环城路以东地区“退二进三”,优化城市空间;加强东莞运河沿线整治,保护好河网生态,综合利用高速公路防护林带、滨河防护林带和农田防护林带形成城西生态走廊。规划主城区构筑“一核、一轴、三带”的生态绿地系统结构,形成山、林、水、城相融,四周绿带环绕的生态绿地空间格局。一核:同沙森林公园,为生态功能调节区、水源涵养地,定位为生态保护、科普教育示范区。一轴:以松山湖外围为生态屏障,以黄旗山城市公园、水濂山森林公园、绿色世界公园、虎英公园为中心城区楔形绿带,形成东南向西北的生态主轴。三带:东江南支流、东莞水道、东莞运河及其沿江林带形成的滨河水系廊道。其中明确指出主城区北部依托东江南支流沿江林带和滨江公共绿地,构筑“一江两岸”滨水绿化景观带。东部依托纵深的耕地园地林地与南北走向的公路防护林带、沿河岸护田林网构建城东生态走廊。西部利用高速公路防护林带、滨河防护林带和农田防护林带形成城西生态走廊。3)《东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东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生态原理为基础,以绿廊和河岸湿地为理念,以城市设计方法为手法进行绿色空间形态布局,提出“一网、二环、二轴”的绿色空间结构模式的布局。一网:建构城市绿色生态廊道网络二环:建构城市外围的生态林地绿环,建构环城市中心区的公园绿地绿环。两轴:山水轴、江河轴规划的山水轴由东莞市的西北走向东南,西北方向以万江片区的水网湿地环境为依托,通过滨水绿化、城市公园绿地引入城市中心;江河轴是以东江水系、东江两岸的河岸湿地以及岸上的滨水绿化带构成的,以东江在珠江三角洲密集水网水系为形态特征,所形成水系环境和湿地环境。本规划万江区主要是保护山水自然景观、营造城市滨水景观、提供亲水开放空间,“从万江片区的河岸湿地环境形象的来看万江是东莞的‘绿肾'”。4)《东莞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0)》本规划以《东莞市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为依据,与其保持一致,规划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两轴三廊,三核六区,多节点串连”的市域绿地空间结构,其中,万江位于其中的“一廊”上,同时确定万江区内东莞水道与万江河为东莞市城市型的滨水绿带。5)《万江区分区规划(2002-2020)》结合万江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规划城市绿地采用点状、带状、环状、片状绿地和背景水体相结合的布局方法。以由西部花卉博览基地伸入与城区绿心的衔接,形成大面积的片状绿地为基础,以三条河流两岸的带状绿化和沿环路的环状滨水绿化为骨架,以城市公园和大范围均匀分布的点状绿地为重点,创造完整合理又富有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确定万江为东莞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市商贸物流中心,生态休闲农业基地,富有滨水特色的高度城市化的城区。6)《万江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提出:坚持“工贸万江,水岸新城”的发展定位,实施“一城、两区、三河、四带、五组团”城市发展重点,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一城”是指水岸新城;“两区”指行政文化区和商贸中心区;“三河”指东江南支流、东莞水道和汾溪河,在东江南支流、东莞水道的左岸区域实施拆旧建新工程,着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加大开发建设力度,把汾溪河北岸区域建设成为万江的行政文化中心区,把汾溪河南岸区域建设成为万江的商贸中心区;“四带”是指莞穗大道、万道路、四环路以及环城路;“五组团”是指中心经济发展组团、东北经济发展组团、西北经济发展组团、西部经济发展组团和南部经济发展组团。7)小结以上规划赋予万江未来城市环境建设的指引,共同点为紧靠河与江的自然元素,建设滨水特色的绿色轴带,结合万江区的文化底蕴和城市发展结构,勾画万江的绿地系统格局。2、万江区未来规模确定基于下面三点的考虑:第一,东莞市总体规划设置的万江规划建成区已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第二,万江分区规划是直接指导万江发展的上层次规划,本规划确定万江人口规模为25万人,规划建成区用地规模29平方公里;第三,结合控规条例的实施,万江区基本实现控规全覆盖,对上层次规划进行了进一步的落实。因此,从实际出发,本次规划确定万江区的发展规模以分区规划为主要依据,确定:2020年万江区规划建成区人口规模为25万人,用地规模为29平方公里。三、重点问题思考万江区未来城市形象的打造与滨水地区有着最密切的关系,因此未来的发展主要围绕“水”做文章,同时结合绿地建设,打造万江新形象。(一)如何确定合理的绿化建设指标万江区作为东莞市中心城区之一,有必要以高标准、高起点的生态绿化建设战略,提升城市形象,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尤其是在东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之际,确定合理的绿化建设指标,达到评选标准就尤为重要。(二)充分体现滨水地区建设的特点比较纽约Battery花园城、悉尼海湾、日本横滨MM21、多伦多港区等多个城市的滨水区,它们之所以成为城市的象征,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不仅仅因为它们拥有象纽约商务中心、悉尼歌剧院等著名的建筑,更重要的在于从空间环境上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共同特点:(1)滨水地区一般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应由全体市民共同享受。滨水区规划应反对把临水地区划归某些单位专用的做法,必须切实保证岸线的共享性。(2)适用性:功能上能满足城市和公众的多种需求,形式和功能上与环境相互协调,且对公众全年开放。(3)多样性:在保证环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有限的滨水区内有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开敞空间和各种功能设施为公众提供多种体验和选择性。(4)开敞性:水边的空间是向公众开放的界面,临界面建筑的密度和形式不损坏城市景观轮廓线并保证视觉上的通透性。(5)可接近性:所有的人包括行动不便者均可步行或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安全抵达滨水区和水体边缘,而不为道路或构筑物所阻隔。(6)延续性:林荫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将滨水区联贯起来,且在建设中保持与自然环境和城市文脉的延续性。(三)充分考虑滨水地区和全区的关系开发滨水地区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带动全市经济、城建的发展,因此滨水地区的规划要力求加强和万江老城区的联系,防止将滨水地区孤立地规划成一个独立体,而和市区分隔开来。从全面考虑,把市区的活动引向水边,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公交系统把市区和滨水区连结起来。(四)注重历史文化传统的发扬城市滨水区更新改造和再开发应充分尊重地域历史,并与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传统的滨水活动有机结合,保护和突出历史建筑的形象特色,“以人为本”,留出足够的开放空间并精心设计,让全社会成员都能共享滨水的乐趣和魅力,从滨水区资源消耗性利用向资源保护和合理持续利用转变。1970年代以来,城市滨水区的历史保存和旧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adaptivereuse)在许多国家受到重视。在许多案例中人们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去看待废弃的滨水区建构筑物,尽管这些建筑并非都具有积极意义。这种以文化旅游为导向的趋势,使越来越多的城市重新审视历史建筑和景观保护改造的内在经济潜力。例如悉尼邻近港湾的岩石区(TheRocks),以保护历史遗存去努力抗争城市更新的大拆大建,而结果不仅很好地保护了历史遗存,而且还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物质景观有效地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动作非常成功。万江区历史文化内涵比较丰富,如金鳌洲塔、大汾古桥、龙舟文化等,未来发展建设应充分与其相结合。(五)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和景观特色滨水地区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的最重要的地段,在城市设计上大有文章可做。从规划原则上看,最主要是应将滨水地区的景观特色放在全滨水区、以至全市的层面来考虑,反对只从单体建筑物的角度作设计,尤其反对只顾单体建筑的“视野开阔”,而阻挡城市通向水边的视线走廊。万江区滨水地区的建设亦应考虑这一点。滨水地区用地功能的重组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沿河两岸被工业、交通所充斥,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因此必须进行改造与用地功能重组。在巴黎,塞纳河西段已经用于雪铁龙公园,东段则将原先的铁路站场用于国家图书馆建设,而沿运河的拉维莱特公园的用地原先则是牲口和煤炭交易场地。蒙特利尔则采用了举办世界博览会(1967)的方式,取得滨水区人文、建筑和空间发展的结构平衡,为后来1980年代的进一步开发复兴并取得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纽约甘特里广场州立公园(GantryPlazaSarkPark)是新近落成的滨水区功能重组改造案例。该公园位于纽约东河西岸的长岛地区,与曼哈顿的联合国总部建筑隔河相望。这些大量案例的成功实施,说明与世界所关注的滨水区开发相关的焦点在于人们对亲水的一种共同要求—而这是与当年滨水区完全被重工业、港埠和仓库占据岸线,其后又逐渐败落的情形全然不同的,一种宜人幽雅的滨河步道正成为一种时尚和共识。滨水区再开发和扩展,反映出人们对于变化的环境、新技术的影响、在寻求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生长点,和为当地居民改造甚至创造一种新的邻里环境的实质追求和适应能力。滨水地区的交通组织滨水地区往往是交通最集中、水陆各种交通方式换乘的地方,故交通组织比较复杂。穿越滨水区的交通干道会阻碍其与市区的联系,并形成空间的破碎,它大大降低了人们步行前来观光的意愿。因此应尽量减少穿越滨水区的主要交通干道对滨水区的影响。为简化交通,一般采用将过境交通与滨水地区的内部交通分开布置的方法,以高架人行道、高架轻轨交通连结市区和滨水区是另一种方法。芝加哥、巴黎的德方斯新区把过境交通放在地下,与地面上滨水地区的内部交通分开。而波士顿、波特兰则在多年前就将滨水区高速路建设服从于公园绿地,并重新安排滨水区的交通,达令港则将轻轨线和道路高架,但对地面进行了详尽的环境设计。滨水区作为吸引大量人流的地带,停车场的位置、规模是又一重要交通组织问题。如何做好交通组织,是万江建设滨水新城的关键因素之一。(八)滨水地区开发和防洪设施的关系除了地形较高的滨水城市,一般城市的滨水地区往往面临潮水、洪水的威胁,设有防洪堤、防洪墙等防洪工程设施,这些设施对滨水地区的开发是一大难题。在规划前,应充分调查洪水周期、淹没范围等防洪资料,在规划处理上,较多采用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按淹没周期,分别设置了无建筑的低台地、允许临时建筑的中间台地,和建有永久性建筑的高台地三个层次。此外,在滨江、滨湖地区建设中,应避免向水中填地延伸的做法,防止因河流排洪断面减小、或湖面蓄洪面积减少造成洪水灾害的严重后果。(九)重视渐进式开发与可操作性滨水地区的开发不是一夕之事,应采用目标渐进递阶的开发方式进行开发建设,具体项目实施必须周全考虑可操作性。通常是选取局部地块先期启动,营造环境,先易后难,促进周边土地经济升值,并为后期建设的综合目标实现打下基础。有时,还可利用世界博览会、商贸文化节庆活动的举办和标志性建筑物的建设,作为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前奏。四、规划总则(一)规划范围万江区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万江区行政区划范围,包括28个社区,总面积为48.6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为21.50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建成区为29平方公里。(二)规划年限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近期:2007-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三)规划依据与原则1、规划依据1)国家有关法律及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城市绿化条例》(5)《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6)《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7)《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8)《城市绿线管理办法》(9)《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10)《关于引发<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方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11)《关于引发<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12)《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13)《城市绿地分类标准》(14)《公园设计规范》(1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7)《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8)《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地方法规与行政规章(1)《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2)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区域绿地规划指引》(3)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环城绿带规划指引》(4)《东莞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5)《东莞市公园管理办法》(6)《东莞市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7)《东莞市森林公园管理办法》(8)《东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3)相关城市规划文件(1)《东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2)《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3)《东莞市万江区分区规划(2002-2020)》(4)《东莞市主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5)《东莞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0)》(6)《东莞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7)《万江区“十一五”规划》(8)《万江志》(9)万江区已编控制性详细规划(10)万江区政府相关构想2、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坚持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以改善城乡人居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环境保护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坚持生态保育、恢复与建设并举的原则,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注意城市生态廊道与结构性生态绿地的保护。2)风貌保护与特色营造原则绿地与景观规划应结合万江区地方特色资源,发挥自然资源与风貌优势,通过划定绿地控制范围和公园绿地等方式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加大东莞本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比重,充分利用本土植物和适宜本地环境的外来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植物造景,注重结合本土地域丰富的文化特色,创造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景观。3)以人为本原则从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出发,满足人类共性与个性的环境心理需求,充分考虑到居民的行为方式和绿地的实用性,营造市民需求的生活和游憩空间,使绿地走近生活。特别是力求使市民就近享受公园绿地空间,增强绿地与土地经济及交通系统的关系。4)可操作性原则针对城市整体发展需求以及近期发展的实际要求,编制绿地系统规划以及近期生态整治项目库,提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措施,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保障,强调可操作性与实施性。5)渐进发展依次推进原则良性的城市结构与绿地系统是渐进式发展的,必须从万江实际出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地推进生态绿线的实施。渐进,有利于社会稳定的维护,符合事物包括城市规划管理的规律,有利于生态绿线实施的成功;渐进,与人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与生态环境保护观念、法治观念的增强相适应,可以最有效地减小阻力,促进法治的早日成功。(四)规划理念围绕万江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物资源,提出绿地系统规划要颂扬已有的财富,发掘重要资源,同时通过重新定义他们在城市整体发展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几大规划理念:1、现状约束与规划指引根据《东莞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0)》资料以及现状调研资料,万江区的现状绿地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整体绿地系统结构,要充分利用现状分布绿地,同时扩大整合,优化空间系统结构。另一方面,万江区各片区进行控规编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区的发展趋势及诉求,将现状与规划相结合,推动本地绿地系统用地落实。2、“水”与“城”的结合将城市功能与自然水道有机融合,充分利用万江区内河流水网,强化城市发展与河流的关系。依照万江区城市规划作用来寻找城市功能与河流沿岸的发展特色,而现状水系将万江区自然分为几大发展组团。依据新行政文化区、商贸中心区以及娱乐区、滨水绿化带、自然湿地、耕地等通过水道自然联系,打造“水”与“城”交融的“水岸新城”,其中水系廊道主要包括东江南支流、汾溪河、东莞水道等,处理好水城关系。3、“水”与“绿”的结合将自然河道与城市绿化斑块有机组织。主要结合东江南支流、东莞水道等天然河道与滨水沿线、内部主要交通干道两侧不同宽度的道路绿化带,开辟不同宽度的绿色廊道,并结合北部自然湿地、万江公园等大型公共绿地,增加两岸用地层次与空间层次,结合道路交通绿化综合考虑,增强两岸的对话性,从而保证城市在绿色网络中良性运行,使每个廊道、道路绿化带、滨水绿化带以及各绿化板块,都尽可能体现出自然生态的氛围,营造“水”与“绿”的有机融合,形成“蓝色的血管”、“绿色的脊椎”。4、“水”与“文化”的结合将历史文物古迹与天然水道自然相连,尊重历史与发展的关系,发掘历史文脉,强化个别独特个性,将大汾古桥、何氏大宗祠、胡氏宗祠、金鳌洲塔、万江八景遗址等有机串联,同时展示现代城市文化的丰富内涵,大量的文化信息、城市人文景观都被组织在绿色廊道系统内,演绎城市文脉的传承,同时为市民提供了广阔的公众交流空间,人们在此间休闲、娱乐、运动,充分享受水城的魅力。因此,万江区绿地系统结构应在现状约束以及相关规划指引的作用下,实施“三结合原则”,即水-城结合、水-绿结合、水-文结合,树立万江区城市新形象,打造城市新城区。(五)规划目标与规划指标1、规划目标充分利用区内特有的水网、平原、湿地生态特征,建成具有东莞特色的城市绿化体系,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实现城市良性发展,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将万江区建成现代文明的工贸万江、水岸新城。园林绿化水平:2007年争取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2015年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2020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规划指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城市景观保护、绿化建设、园林建设、生态园林保护、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等七个方面内容。其中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作为三大基本指标,需达到以下要求:表2-14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100万以上人口城市50—100万人口城市50万以下人口城市人均公共绿地秦岭淮河以南7.589秦岭淮河以北77.58.5绿地率(%)秦岭淮河以南313335秦岭淮河以北293134绿化覆盖率(%)秦岭淮河以南363840秦岭淮河以北343638根据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万江区人均公共绿地需达到9平方米,绿地率需达到35%,绿化覆盖率需达到40%。2)国家及广东省有关绿地建设指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及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粤府[2001]68号)的精
神,国家、广东省和东莞市分别对城市绿化建设水平有明确要求,汇总如下表所示:表2-15城市建成区绿化建设发展指标控制表绿化指标单位2005年2010年国家省东莞市国家省东莞市绿地率%三30三33235235235236绿化覆盖率%三35三35238240240241人均公共绿地M2/人三8210212210215216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M2/人三4三5262627283)万江区绿地建设指标确认依据各层次规划及结合实际情况,控制万江区规划建成区为2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控制在25万人左右。规划绿地建设指标为:表2-16万江区规划绿地建设指标表2006年(现状)2010年2015年2020年绿地率(%)25.5353840绿化覆盖率(%)26.24043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8.46141617.5建成区(km2)21.5252729人口(万人)11.481822.525表2-17广东省部分国家园林城市绿地指标对照表国家园林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中山(1996年获国家园林城市,2003年复检指标)38.435.1210.78珠海(1992年获国家园林城市,2003年复检指标)4542.621.41深圳(1994年获国家园林城市,2003年复检指标)45.13914.9湛江(2005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指标)43.0539.59.77江门(2001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指标)38.4735.588.23惠州(2001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指标)47.342.110.69茂名(2001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指标)37.234.58.39肇庆(2001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指标)45.6235.869.05资料来源:广东建设信息网。五、城市绿地空间结构(一)规划结构以万江区自然人文资源和城市绿化条件为基础,以建立大型湿地、市级公园绿地为重点,通过绿环建设、滨河岸线绿化、交通干线绿化,并将多个大型绿地斑块相连,形成“一心、三带、四轴、多节点”的绿地系统空间结构。一心:建构城市绿色核心位于汾溪河、万江区中部,以万江新中心区、市民广场、万江体育公园等为中心形成绿色核心,与市民休闲娱乐生活以及赛龙舟等传统节目紧密相连,建成万江的多功能的绿色核心区。城市绿色核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而且为城市提供了氧气来源,是树立万江新形象的核心地区,对于优化万江区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形象意义重大。三带:建构穿越中心区的滨水绿化带运用水系廊道理念,形成贯穿万江区东西向的三条滨水绿化带,即东江南支流、汾溪河以及东莞水道滨水绿化带,滨水绿化带除了包括天然水道外,还包括吸碳供氧、改善市区小气候的生态公园,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良好开敞空间,是体现东莞水乡特色的“蓝色的血管”。未来发展确定每条河道的特征,为每条河道走廊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即形成现代化的滨水文化带、自然滨水生态带,并恢复生物圈独特的多样性和共生性,并结合其周边的滨水绿地、大型公园绿地形成的绿色生态廊道,形成有机高效的绿色系统,为市民创造绿色环境。四轴:建构穿越城市中心区的道路绿化轴线是以城内道路绿化为基本骨架,即环城路绿化轴、莞穗大道绿化轴、四环路绿化轴、万江大道绿化轴,形成“井”字型道路景观结构关系。四轴以中心区为核心,从行政区范围各个方向向中心区渗透,把城市内部的公园绿地串联起来,形成“绿色的脊椎”,为市民创造绿色环境。这四条交通干道绿化带不但本身绿带宽阔,绿化生态效果明显,绿化景观优美,而且空间上将大型公园绿地连接起来,成为展现万江城市文明建设与绿地建设的窗口。多节点:建构万江区大型绿地湿地斑块在万江区外围,利用河流湿地、大片耕地、绿地等形成大型绿地斑块,形成三大湿地公园、两大田野风光区,一大花卉园艺中心、丰富了万江自然生态资源类型,对于净化万江空气、美化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心、三带、四轴、多节点”的绿地系统结局,使万江区整个城市融入自然绿色之中,形成“江-河-城-园-田”的绿地形态空间体系。(二)城市绿地系统的文化意义一个城市文化的脉络传承,并不是单纯依靠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城市文化环境的一脉相承,依靠历史文化的积淀,才能形成丰富的文化内涵,城市文化正是对古老的文化传统,吸取精华,代代相传,才造就各种各样的引人流连的城市空间,也更具备了生态延续的意义。1、绿色文化城市的实际建设发展中,绝大多数的人文景观都被布置在绿地之中,绿化也作为城市景观的最重要和最有活力的部分。1)休闲文化的空间万江区的城市环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人工与自然交流的过程,具有丰富的地方文化积淀,自然与人工结合紧密。在长期发展中,渐渐地与自然生态用地、水系融合在一起,江-河-城-园-田共同构建着城市空间;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闲假时间增多,休闲行为将成为最重要的户外活动,休闲活动也成为经济生活中一项巨大的消费产业。休闲公园、休闲绿地将成为城市公园绿地的主力军,各种规划的休闲公园绿地将按规划要求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街区,让居民方便地享受绿色生态环境,展现休闲文化,体验休闲行为活动。2)建立轴向序列绿色广场空间绿色空间的最大功能就是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空间。规划的三带将是一个序列的城市绿化广场带,以开放性的绿化空间为基调,形成多种风格的城市绿化广场,多种形态的绿色空间可以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绿色文化。3)营造具有生态意义的湿地环境湿地环境的绿文化含义,更在于生态意义上,是恢复生物多样性的需要场所,潮湿的土地、河岸、湖泊,为生态提供独特的生存空间。河岸湿地的景观规划首先在于恢复生态行为,重在自然属性的保护、引导而不是重在开发建设,克服人类的干扰力;其次是建立适宜的管理体系,保障湿地环境能长久地、缓慢地恢复。重建恢复湿地的最终目的,就是再现一个自然的、自我持续的生态系统,使其与背景环境保护有完整的统一性。湿地环境就是要发挥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蓄洪水,滞纳沉积物、净化水质和独特景观的功能。万江区河流密布,水网大环境形成了最具生态特色的河岸湿地环境,重点是建设海心洲湿地公园和龙湾湿地综合公园。2、滨水文化营造城市滨水景观,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水,最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活力。1)滨水文化滨水文化一直对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甚至会主导整个城市的活力和文化氛围。世界各城市滨水绿色环境,也常常是该城市最时尚,最活力,最具魅力的地带,势必成为城市文化的焦点。2)滨水绿地规划中的滨水绿带,由于现状的种种制约,绿化带的宽度宽窄不一,难以达到一个很高水平,但是,如果能按规划实施,也可以基本形成滨水的绿带生态轴,为城市居民提供大量的休憩亲水空间。更宽的绿色廊道可以容纳更多的绿色信息,更加强化生态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城市绿色廊道形成的绿色网络,形象地来看是万江的“绿色的脊椎”、“蓝色的血管”。3)营造滨水带规划中以东江水系、汾溪河、东莞水道为骨架,规划江河生态绿化带,充分体现出亲水性,严格治理好水污染,杜绝向水体排放污染物,水质的改善将是城市滨水景观建构的关键。在对陆地和水体的规划都应以共享性为基本原则,城市滨水景观的开发建设,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亲水开放空间,不应为个人或单位所有。3、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自然的背景中不断放入新的文化建设,形成现有环境特征,包括城市格局形态、建筑组群布局、建筑形式、空间构成、文物古迹等,传统的民俗文化与绿色生态文化融合在一起。老城区的建筑形态,形成了特有的细碎肌理,为了改造老城区内的绿化环境,需要拆迁出来一些旧建筑,形成各级公园和绿地,但在拆迁的同时,对每一个地区、地块应进行深入研究,可能会形成更多的绿化形态,可以把岭南建筑形态肌理与绿地空间很好地组合起来。2)历史文物古迹自然景观—旧城特色街区—各类古迹点的保护层次对自然和历史古迹保护,采用保护、整治和进行必要的改造相结合方法。在保护历史文化景观的同时,注重更大范围内的景观视线保护,如加强金鳌洲塔与可园之间的视线通廊,加强大汾古桥之间的视线联系,体现通透景观视廊。历史文化景观属于绿色生态文化之中,这本身就是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六、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根据“一心、三带、四轴、多节点”的城市绿地规划结构,构建各类绿地布
局,在规划期中,采取渐进推进与可操作性原则,逐步改善万江区的生态绿地环境与人居环境,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表2-18各类规划绿地指标一览表代号类别面积(公顷)G1公园绿地437.5G2生产绿地100G3防护绿地43.7G4附属绿地578.8七、城市绿地分类规划(一)规划手段(1)增加沿河滨水绿地;(2)增加重要景观节点绿地,提升万江整体形象,增强门户地区的识别性(3)创造城市绿色走廊,加强城市与水岸的联系;(4)增强道路绿化用地和强化各单位附属绿地建设,构建万江绿色生态网络。(二)城市绿地分类根据2002年建设部批准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五大类。表2-19城市绿地分类类别代号类别名称内容与范围备注大类中类小类G1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参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平衡G1G11综合性公园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Gill全市性公园为全市居民服务,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G112区域性公园为市区内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善的绿地G12社区公园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不包括居
类别代号类别名称内容与范围备注大类中类小类住组团绿地G121居住区公园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服务半径0.5T.0kmG122小区游园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服务半径0.3-0.5kmG13专类公园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G131儿童公园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有安全、完善设施的绿地G132动物园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移地保护野生动物,供观赏、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动物繁育,并具有良好设施的绿地G133植物园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G134历史名园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G13G135风景名胜公园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G136游乐公园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绿地占地比例应三65%G137其它专类公园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外的具有特定主题内容的绿地。如雕塑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绿地占地比例应三65%G14带状公园沿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G15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绿地占地比例应三65%G2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G3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G4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G41居住绿地城市居住用地内社区公园以外的绿地,包括组团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等G42公共设施绿地公共设施用地内的绿地类别代号类别名称内容与范围备注大类中类小类G43工业绿地工业用地内的绿地G44仓储绿地仓储用地内的绿地G45对外交通绿地对外交通用地内的绿地G46道路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地、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G47市政设施绿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内的绿地G48特殊绿地特殊用地内的绿地G5其他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三)公园绿地(G1)规划1、公园绿地定义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2、规划原则(1)根据城市结构形态,合理分布各类公园绿地,形成以环绕水系的带状公园为主骨架,纵横贯通综合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街旁绿地及专类公园的科学完善的公园绿地体系网。(2)社区公园是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骨干,规划中均衡布局,满足市民出行的半径需求,体现公园绿化环境的均好性。(3)街坊公园因其投入少,见效快,可以见缝插针,利用万江零星用地,灵活布局,提升整体公园绿地水平。(4)绿地内容丰富,充分考虑各层次居民的需要,且各具特色。3、规划要点(1)充分体现水岸新城的特色,做足“滨江”、“沿河”的文章,形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格局。(2)结合城市建设与空间拓展方向,实施“在新城区以建设大中型公园为主,在老城区以建中小型公园绿地为主”发展战略。(3)公园建设与人文历史风貌相结合,突出文化特色,保护历史风貌。(4)尽量丰富公园的类型,增加自身特色。(5)公园布局与景观通廊营造相结合,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视线。(6)力求做到大、中、小均匀分布,尽可能方便居民使用。4、公园建设要求♦优先利用现有地形地貌,结合现有地形、水体营建公园环境;♦人文历史风貌结合,一方面保护历史古迹,一方面营造公园人文特色;公园建设生态当头,植物造景应为主要的造景方法,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植被,重点保护公园内的古树名木;在新增公园绿地的同时,应该注重现有公园绿地的保养和维护,提高其园林绿化水平;公园建设与居民生活特点相结合,充分考虑居民休闲生活需求;新建公园绿化面积应占公园总面积的70%。2)社区公由于社区公园主要供居民就近使用,最好与居住区内的公共建筑、社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消费需求特征》课件
- 《天加风机盘管介绍》课件
- 戏水安全课件
-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量分析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东学院《修辞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课件活动安全记录表
-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第3课肥沃的土壤教案苏教版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说课稿新版粤教版
- 小学生宿舍用电管理制度
- 科技安全课件
-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必考点集训-文言文专练(2)(含参考译文及答案)
- 2024数据采集合同模板
- SH/T 3227-2024 石油化工装置固定水喷雾和水(泡沫)喷淋灭火系统技术标准(正式版)
- 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 中餐厅主题宴会设计方案
- 缓冲罐操作规程
- 幼儿教育-个别幼儿教育记录表.文档
- (高清版)DZT 0338.4-2020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 第4部分 SD法
- 妇产科学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供电所营销安全管理措施
- 水闸闸门运行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