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静心闲,方能悟道太极真理_第1页
体静心闲,方能悟道太极真理_第2页
体静心闲,方能悟道太极真理_第3页
体静心闲,方能悟道太极真理_第4页
体静心闲,方能悟道太极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静心闲,方能悟道太极真理修身养性内家拳:2015最具影响力中国武文化微媒体之一,专注武术、养生、禅修、修身养性等内容的分享,欢迎关注!联系方式:微信搜索修身养性内家拳或留言给管理员。您的关注是中国武术发展最大的动力来源,谢谢!太极的静,并不是人体通常所能理解的静,一定意义上,而是指看不见的神意气的中和运动。入静,是练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个重要的练功方法,是道家内观之道的基础。要做到入静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因为静分很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感受,尤其是到了高级阶段,是很难用语言描述的。不过,为了我们练功的方便,我还是要为大家讲解一下太极拳的入静层次,好让大家到了某个阶段时就有某个阶段的参考。简单划分,太极拳的静有如下形式:安静、平静、宁静、虚静、定静、真静、灵静,最后是清静,这个灵是灵活、灵动、灵性之灵,是静中有动,而且是大动,是“动静如一”,意涵深远,其中可以真正体会太极拳神意气的中和所产生的“以静制动”的功效,所以层次就很不一样了。太极拳讲静,讲“以静制动”,首先是要制自己的心动,这就是“收心猿,拴意马”。在静字上下功夫极深的曾国藩的体会就是“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所以,心先要安静下来,这是指先排除外界的干扰,所谓“收心离境”是也。我们初练功时,仍是一个常人之心,虽然站在这里了,但念头一个接一个,犹如野马奔腾,所以要先求安静。能安静下来了,这时脑子里还有很多外界事物的沉淀,动多静少,但我们的心要慢慢静下来,逐步排除这些沉淀。这时还会感觉到意集中不了,心较散逸,这是安静阶段的体会。慢慢地我们的意能集中了,动的感觉逐渐减少,静的体会逐渐增加,心里就平静了,心平气和的状态就产生了。这时就是心里开始平静,内气开始和畅和顺。有一种好像冬天在太阳底下晒太阳的懒洋洋和煦之感,这时候脑子里也开始放松,什么也不想了。感觉也很舒服,也不想做其他什么事。关于心平气和,在道家的人手功夫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张三丰曾经强调:“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他的告诫是,“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心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这里,张三丰谈到了心平与中的关系,而这个中,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喜怒哀乐未发之际,谓之中”的那个中。练太极拳,同样是“平”难找,能够像张三丰所说的心不起波,心执其中,你的太极的功夫就相当不错了。再深入一点的状态是宁静。因为心平气和了,脑子开始静下来了,很多杂念的沉淀排除了,人对周围事物的感应范围反而就随之扩大。比如,这时很远的地方有一只鸟叫、飞翔,你都能感觉到,有一只猫在走路,你都能很清楚地感应到……这时候,要做到脑子并不跟着这些外在的事物去走,并不会因为这种情形的出现跟着它去。这时候可以体会所谓“一志凝神,洗心涤虑”的境界。再往下,就进入虚静的阶段了。这个阶段你有点感觉不到自己部分肢体的存在,比如说,好像两只胳膊没有了,完全感觉不到了,开始恍兮惚兮,似有似无的一种状态,但这种状态还不是真实的,还不到任运入定、长久湛寂的状态,因为念头一转,这些感觉马上就不见了。这个阶段好像我们平时所说的愣神的状态,但这时还不能见到东西。什么都不想,好像站在那里发呆,这是虚静的状态。不过,此时这种寂寂空空的感觉已能体会真气的出入消息。定静、虚静的状态对自己的心身两方面的体会还不是十分真切,脑子不清醒的静不是真静。我们所说的静,脑子里要很灵活、很灵敏,要知道心腹当中的很多变化,但这许多变化我又可以不去管它。所以我们再往下讲的定静,是脑子里有很多图像的产生,我们都清清楚,比如一个风景、一朵花、一个动作的念头,你都能把握住,定在那里不动,你的意不转移也不走,那时就是定静的状态。这叫前念已去,后念未生,定在那里,中间的那个图像你拿住了,但并不代表前面那个图像空掉了。这还不是三际托空的那个地方,佛家的三际托空,是要以清清楚楚的观心,也就是收摄六根,观察这个念头。不要压制它也不要做功夫,只是看着这个念头流过去了,后一个念头还没有来之前,中间有个“现在念”,现在念要做到空空荡荡,清清净净,中间这一段空,就是三际托空。但我们现在的功力还不够,还不能够做到将三际截断,但我们能够体会《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能看清楚这个念头,我将它定住了。好像看DVD定样一样,那就是定静。这时候,才开始讲控制图像,逐渐控制了身体里开始产生的变化,好像有同学谈起做单鞭动作的体会,一个念头定在那里,只要念头不转,身体也可以完全不转,一定几分钟、十几分钟,但这时不动还不好,因为这时所产生的变化还达不到身上全部是空的。再往下,真静才开始出现,我这里不动也不想,定是定在那里了,但是脑子里很清楚,觉得里面有东西动了,这时就是“住无所住”。要注意,这个时候还要体会身上是不是松开,只有身上松开了,才能体会这种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将松静放在一起讲。前面不松的话,这些状态都体会不到,一定要松开以后才能达到真静。真静了,身体内部的气血流动,内劲运行,很多现象就产生了,这时还没有产生大动,产生这个静的时候,还没有“致虚极”,此时你松的条件愈好,感觉到身体愈来愈柔软,才能开始体会到你是不动的。但是身体里面有东西动,外面没有东西动,这时身体里面的动就愈来愈明显。明显到什么样的程度呢?比如说身上会疼痛,背上会疼痛,里面细小的东西会疼痛,这个阶段内气还不够畅通,但开始换劲,内劲因静而得以和顺产生,开始生机勃勃,健身养气的状态就开始起作用了。这就是《黄帝内经》中讲的,“恬谈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时我们身体的健康状态、我们的情绪得到调整,精神得到安宁,身心都得到锻炼,由此接着往下,到了灵静的状态,才能体会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到了灵静的时候,就是我现在跟你们讲话,一直在讲话,我也可以是灵静的。因为它是动而不动,静而不静,就是动静同源,动静如一,所以它是灵,又是静。在灵的方面,你可以感到自己有一种生机勃勃的东西存在,而且是十分灵动的,活活泼泼的,不是滞碍的,在静的方面,你又觉得可以控制某种机、某种势。美国NBA的一些优秀篮球运动员在谈到自己打球的经验时曾经有这样的体会当他们进入特别投入的高潮状态时,会感觉到整个球场都非常静,别的球员的动作都相当缓慢,有时甚至感觉到整个球场都不再存在,周围的观众都不再存在,只有那个篮球存在,而且自己可以非常轻松地将那个篮球放进篮筐,这种状态实际上就是一种灵静的状态。“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气机的启动,内劲的转换,神意气的开合鼓荡……到这时你才知道,我们讲的这么多东西,实际上是同一个东西。不过,太极拳讲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