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详解61-课件_第1页
项脊轩志详解61-课件_第2页
项脊轩志详解61-课件_第3页
项脊轩志详解61-课件_第4页
项脊轩志详解6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蒲松龄张浦姚鼐梁启超周作人你知道他们的书斋名吗?蒲松龄你知道他们的书斋名吗?1项脊轩志丹阳吕城高中牛志平项脊轩志丹阳吕城高中2探寻归有光人生的轨迹:归有光出生在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少年好学,9岁能作文,20岁时尽通五经三史和唐宋八大家文。35岁时,乡试中举。但以后8次会试都未及第。嘉靖二十一年(1542)迁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远近从学者常达数百人。直到60岁时,才中进士。初任浙江长兴县令,因得罪豪门与上司,调任顺德(河北邢台)通判。后被大学士高拱推荐,任南京太仆寺丞,参与撰修《世宗实录》,以劳成疾,卒于南京。探寻归有光人生的轨迹:归有光出生在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少3文体知识2.归有光字熙甫,号

,别号

,世称

,明朝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

文集》,代表作除《项脊轩志》外,有《

》、《

》、《

》。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具体而言,选材上多着眼于

,以此表现母子、夫妻、兄弟等之间的深情,文笔

,感情

,细节

。震川项脊生震川先生震川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家庭琐事清淡朴素真挚深沉生动传神自然亲切1、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时人称其“今之欧阳修”,其散文“明文第一”,其风格“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通常借记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项脊轩》《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桐城派的姚鼐评价他:“是架设在唐宋八大家与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近代林纾更尊他为“五百年来归震川一人而已”。文体知识2.归有光字熙甫,号,别号4解题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含有追宗怀远之意。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也有这样的解释,归有光从小就有远大志向,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从项脊两字字面理解,归有光要成为家族顶天立地的脊梁。《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解题5整体感知,触发语感要求:轻声跟读,注意节奏,在读不准的字音下作标记。听录音整体感知,触发语感要求:轻声跟读,注意节奏,在读不准的字音下6渗漉(shènlù)

修葺(qì)垣(yuán)墙

栏楯(shǔn)

偃(yǎn)仰

啸(xiào)歌兀(wù)坐

斑驳(bó)

异爨(cuàn)

老妪(yù)

先妣(bǐ)婢(bì)女汝姊(zǐ)门扉(fēi)呱呱(gū)阖(hé)门

象笏(hù)长号(háo)扃牖(jiōngyǒu)

正音:

顾视无可置者庭中通南北为一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断句:

渗漉(shènlù)

修葺(qì)垣(yuán7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梳理文意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8译文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在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月光下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煞是可爱。译文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9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梳理文意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10译文可是我在这里居住,喜悦的感受多,悲怆的感受也多。在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院内外小门多了,隔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开,变动过两次。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住过。这位老婆婆,是伺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喂养了两代人,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老婆婆时常对我说:“这地方,是你母亲曾经站过的。”老婆婆还说:“你姐姐小时候,我抱在怀中,(她)呱呱地哭着;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吗?’我从门外一一向你母亲回答。”(老婆婆)话未说完,我哭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童年起就在轩中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她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见你的影子,怎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真象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的成功,那总是可以期待的吧。”不一会儿,拿了一个象牙做的手板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的,日后你应当用得上它!”回忆这些旧日遗物,好象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场。译文可是我在这里居住,喜悦的感受多,悲怆的感受也多。在这以前11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牗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梳理文意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牗而12译文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做过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根据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焚毁,大概是有神保护的缘故吧。……我已经作了上面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到轩中,跟着我问及一些历史故事,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妻子回娘家去省亲,回来以后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以后过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逐渐破败,也不修理。此后又过了两年,我卧病在床,百无聊赖,才派人再次整修南阁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长期羁留在外,不常居住。庭前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种下的,今天已经高高地矗立着,枝叶繁盛,像一把撑开着的巨伞一样了。译文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做过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须从轩前经13文言文中,数词常直接修饰名词或动词,不用量词。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顷之,持一象笏至

——直接修饰名词,无物量词凡再变矣先妣尝一至

轩凡四遭火

——直接修饰动词,无表示动量的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常直接修饰名词或动词,不用量词。如:14文言文中,第二人称代词常有:“尔、乃、汝、若、而”等,如: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本文有:1.某所,而母立于兹2.吾儿,久不见若影3.他日汝当用之文言文中,第二人称代词常有:“尔、乃、汝、若、而”等,如:与151、凡再变矣2、先妣尝一至3、妪每谓余曰4、殆有神护者5、吾妻来归6、吾妻归宁再,两次。解释字词妣,母亲。每,常常。殆,大概。归,旧指女子出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家省亲。1、凡再变矣2、先妣尝一至3、妪每谓余曰4、殆有神护者5、吾162、东犬西吠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n—状语,“向西面”n—状语,“用手,亲手”4、垣墙周庭n—v,“砌上垣墙”指出词类活用情况1、内外多置小门5、乳二世n—状语,“在内外”n—v,“哺乳,喂养”2、东犬西吠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n—状语,“向西面”n—状17不能得日得不焚室始洞然冥然兀坐然余居于此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

得到、获得能够、可以,表情况允许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而、但是总共、一共不能得日得不焚18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3、使不上漏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4、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省略句使之不上漏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省略句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3、使不上漏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419试翻译下列句子: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译文:借来的书摆满书架,我安居室内,长啸高歌,有时又静静地端坐,倾听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声音。每月十五的夜晚,明月悬,映照半边墙,桂影疏密、交杂错落,微风吹拂,花影轻摇,真是美丽可爱极了。我的妻子嫁到我家,经常来到轩中,问我一些古代的事,有时伏在桌案上写字。试翻译下列句子:译文:201.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2.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3.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4.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翻译文句:字字落实,直译为主1.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翻译文句:字字落实,直译为主211.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2.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院内外小门多了,隔墙到处都是。3.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这位老婆婆,是伺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喂养了两代人,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4.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有一天,祖母来看我,她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见你的影子,怎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真象个女孩子呀?”

1.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22蒲松龄张浦姚鼐梁启超周作人你知道他们的书斋名吗?蒲松龄你知道他们的书斋名吗?23项脊轩志丹阳吕城高中牛志平项脊轩志丹阳吕城高中24探寻归有光人生的轨迹:归有光出生在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少年好学,9岁能作文,20岁时尽通五经三史和唐宋八大家文。35岁时,乡试中举。但以后8次会试都未及第。嘉靖二十一年(1542)迁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远近从学者常达数百人。直到60岁时,才中进士。初任浙江长兴县令,因得罪豪门与上司,调任顺德(河北邢台)通判。后被大学士高拱推荐,任南京太仆寺丞,参与撰修《世宗实录》,以劳成疾,卒于南京。探寻归有光人生的轨迹:归有光出生在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少25文体知识2.归有光字熙甫,号

,别号

,世称

,明朝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

文集》,代表作除《项脊轩志》外,有《

》、《

》、《

》。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具体而言,选材上多着眼于

,以此表现母子、夫妻、兄弟等之间的深情,文笔

,感情

,细节

。震川项脊生震川先生震川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家庭琐事清淡朴素真挚深沉生动传神自然亲切1、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时人称其“今之欧阳修”,其散文“明文第一”,其风格“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通常借记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项脊轩》《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桐城派的姚鼐评价他:“是架设在唐宋八大家与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近代林纾更尊他为“五百年来归震川一人而已”。文体知识2.归有光字熙甫,号,别号26解题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含有追宗怀远之意。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也有这样的解释,归有光从小就有远大志向,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从项脊两字字面理解,归有光要成为家族顶天立地的脊梁。《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解题27整体感知,触发语感要求:轻声跟读,注意节奏,在读不准的字音下作标记。听录音整体感知,触发语感要求:轻声跟读,注意节奏,在读不准的字音下28渗漉(shènlù)

修葺(qì)垣(yuán)墙

栏楯(shǔn)

偃(yǎn)仰

啸(xiào)歌兀(wù)坐

斑驳(bó)

异爨(cuàn)

老妪(yù)

先妣(bǐ)婢(bì)女汝姊(zǐ)门扉(fēi)呱呱(gū)阖(hé)门

象笏(hù)长号(háo)扃牖(jiōngyǒu)

正音:

顾视无可置者庭中通南北为一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断句:

渗漉(shènlù)

修葺(qì)垣(yuán29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梳理文意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30译文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在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月光下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煞是可爱。译文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31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梳理文意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32译文可是我在这里居住,喜悦的感受多,悲怆的感受也多。在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院内外小门多了,隔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开,变动过两次。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住过。这位老婆婆,是伺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喂养了两代人,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老婆婆时常对我说:“这地方,是你母亲曾经站过的。”老婆婆还说:“你姐姐小时候,我抱在怀中,(她)呱呱地哭着;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吗?’我从门外一一向你母亲回答。”(老婆婆)话未说完,我哭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童年起就在轩中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她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见你的影子,怎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真象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的成功,那总是可以期待的吧。”不一会儿,拿了一个象牙做的手板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的,日后你应当用得上它!”回忆这些旧日遗物,好象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场。译文可是我在这里居住,喜悦的感受多,悲怆的感受也多。在这以前33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牗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梳理文意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牗而34译文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做过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根据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焚毁,大概是有神保护的缘故吧。……我已经作了上面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到轩中,跟着我问及一些历史故事,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妻子回娘家去省亲,回来以后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以后过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逐渐破败,也不修理。此后又过了两年,我卧病在床,百无聊赖,才派人再次整修南阁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长期羁留在外,不常居住。庭前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种下的,今天已经高高地矗立着,枝叶繁盛,像一把撑开着的巨伞一样了。译文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做过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须从轩前经35文言文中,数词常直接修饰名词或动词,不用量词。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顷之,持一象笏至

——直接修饰名词,无物量词凡再变矣先妣尝一至

轩凡四遭火

——直接修饰动词,无表示动量的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常直接修饰名词或动词,不用量词。如:36文言文中,第二人称代词常有:“尔、乃、汝、若、而”等,如: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本文有:1.某所,而母立于兹2.吾儿,久不见若影3.他日汝当用之文言文中,第二人称代词常有:“尔、乃、汝、若、而”等,如:与371、凡再变矣2、先妣尝一至3、妪每谓余曰4、殆有神护者5、吾妻来归6、吾妻归宁再,两次。解释字词妣,母亲。每,常常。殆,大概。归,旧指女子出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家省亲。1、凡再变矣2、先妣尝一至3、妪每谓余曰4、殆有神护者5、吾382、东犬西吠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n—状语,“向西面”n—状语,“用手,亲手”4、垣墙周庭n—v,“砌上垣墙”指出词类活用情况1、内外多置小门5、乳二世n—状语,“在内外”n—v,“哺乳,喂养”2、东犬西吠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n—状语,“向西面”n—状3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