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家港市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木炭与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杂质不参加反应,不含铜、氧、碳、氢元素)的混合物26.2g,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只有铜和杂质)质量为15.6g,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则孔雀石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提示:Cu2(OH)2CO3^2CuO+CO2个+H2O]4.8%B.9.6%C.50%D.51.2%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定只含有碳元素—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案
A氮气(氧气)通过足量灼热铜网B氧化铜(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C碳酸钙粉末(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D硫酸铁溶液(硫酸)加入足量铁粉,过滤A7.A.CA7.A.C8.是ABCD9.To——氢原子•一氧原子繆一氮原子T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完全燃烧2.8g某有机物,生成8.8gC02和3.6gH20。下列对该有机物的判断正确的该有机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44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实验室中有一瓶气体,它由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它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对该瓶气体中可能有哪些气体,某是氢气和一氧化碳e•可能是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3个C.4个是氢气和一氧化碳e•可能是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3个C.4个D.5个10.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对现象的认识B、对安全的认识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家中天然气泄漏赶紧打开排风扇C、对鉴别除杂方法的认识D、对人物贝献的认识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除去C0中少量CO,通入足量灼热的氧化铜2除去CaO中CaCO,高温充分煅烧3拉瓦锡一测定空气组成门捷列夫一元素周期表张青莲一测定水的组成A.AB.BC.CD.D一定质量的乙醇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为27.6g,其中水为10.8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参加反应的乙醇质量为9.2g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g燃烧产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4:1若该质量的乙醇完全燃烧会多消耗0.8g氧气在由CO2和0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混合气体中CO2和O的质量比为22:1B.1:2C.22:3D.22:7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3A+2B—AB,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32反应前A和B的质量和都是10g。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X:Y的比值可能为()序号反应前A的质量反应前B的质量反应后AB的质量32①8g2g6g②4g6g6g③XgYg9g1:1B.2:1C.1:4D.3:2有18.6g的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23: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14.2g。则原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9.2gB.6.9gC.4.6gD.2.3g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A.Zn和FeB.Cu和AuC.Zn和CuD.Mg和Al
16.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16.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X和02,可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①和⑤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实现②和⑥都能利用物质的可燃性实现②和③都属于化合反应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6gW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临法正确的是()36gW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临HzO—定条件理IWx的值为22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5,那么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氧化钙的质量比为A.7A.7:25B.50:21C.21:50D.25:14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O—氢原子•—氧原子^^一碳熄子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某露置于空气中的CaO固体,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50%,取10g该CaO固体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正确的说法是()A.加入稀盐酸后一定没有气泡产生B.C.D.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和Ca(OH)2生成CaCl2B.C.D.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和Ca(OH)2生成CaCl2的质量为11.1g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H)2和CaCO321.C.A.B.O余体僖剩固质量反应时间讳时间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加热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数形结合能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描述,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加热时间'SD.气体的质量有\inO2D.气体的质量有\inO2无\lnO皇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0反应时间亡化锰在硫酸亚铁(FeSO厶)和硫酸铁[Fq(s。/]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46%B.31%C.66%D.无法确定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甲乙丙丁A.甲、乙属于同种元素甲、乙、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丁中x=8乙表示阴离子24.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25.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气体,乙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甲、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转化①②④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转化①、②、③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转化①、②、③只能通过与氧气的反应实现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大于10mLB.小于10mlC.等于10mLD.无法确定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过氧化氢濬滋A•氧气无须提前制备和收集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实验更安全该装置也可用于二氧化碳的制备、干燥和检验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从石油中得到的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丁烷(C4H10)、丙烯(C3H6)、丁烯(C4H8)等。某液化石油气可能由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4种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检测其成分,取一定量该气体样品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将生成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浓硫酸增重45g,氢氧化钠溶液增重88g,无剩余气体排出(每步完全吸收)。下列对该液化石油气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A.该液化石油气中一定含有丁烷B.该液化石油气可能只由丙烷和丙烯混合而成C.该液化石油气一定是纯净物D.该液化石油气不可能同时含有4种气体29.工业上使用一种国产低温催化剂生产氢气的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为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二种氧化物参加反应的水与一氧化碳分子个数之比为1:1该反应中水起了催化作用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的同时还生成了二种氧化物纯净物甲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48g乙充分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当乙反应完全时,生成44g丙和27g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有()个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3g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3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参加反应的甲与丙的质量比为48:44甲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A.1个B.2个C.3个D.4个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电滙红磷水刁: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细扶峑柱氧气中燃疑£电滙红磷水刁: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细扶峑柱氧气中燃疑A电鮮水实殓B排水注收隼气懈(1)宏观现象:按图A所示装置,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实验B中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具备的性质是。1实验C通过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5的结论。实验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瓶内水的作用是32.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C,红磷着火点为240°C,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80U
热水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80U
热水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33.某校学生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她将带火星的某种材质小木条插入盛满氧气氧气瓶中,发现木条复燃,取出吹灭后,再次将将带火星木条插入,发现小木条又能复燃,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后发现,木条最后不再复燃。于是她与小李等其他同学决定探究能使带火星的该种材质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少的体积分数。(假设此时空气中氮气、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为79%、21%)实验步骤如下:①取5个大小相同的集气瓶,分别编号为1、2、3、4、5,并分别使集气瓶内留有占集气瓶容积10%、20%、30%、40%、50%的水(余下为空气),用玻璃片盖住,并倒扣于装有水的水槽中。②分别用排水法向上述5个集气瓶中通入氧气,小心地把5个集气瓶内的水排尽,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正立放好。③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见下表)编号12345现象微亮亮很亮复燃(1)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编号为5的集气瓶,其现象为:。(2)本实验能够顺利完成,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3)气体的体积分数是指某气体的体积与总混合气体的体积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编号为4的集气瓶前,4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提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4)小李认为实验到此还没有得出结论,他决定继续进行研究。为使实验更具针对性,你认为他应该使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填“大于”或“小于”)4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5)试用微粒观点解释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这一现象:34.下面图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水m-水匕二二_水TOC\o"1-5"\h\z甲乙丙(1)三个实验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填“吸热”或“放热”),在反应的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反应都是反应。(2)甲中产生色的火焰,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3)乙中产生浓厚的白,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4)丙中的反应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生成色固体。(5)三个集气瓶里都放有少量的水,其中甲中水的目的是。探究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探究CO2与过氧化钠(Na2O2)的反应。
石灰石夹<孔料石灰石夹<孔料te弾參塑隔=ABCDE图1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02,H2O发生反应:Na2O2+2CO2=2Na2CO3+O2,2Na2O2+H20=4NaOH+O2个请回答下列问题: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利用装置A制取CO2的优点是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CO2中混有的HC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D的作用是.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填化学式),该气体还可以用下列图2装置中的进行收集(填写字母序号).(5)为探究反应后装置C进行收集(填写字母序号).(5)为探究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3实验:根据判断,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填空。ABCDEFTOC\o"1-5"\h\z(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a,b。(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合是。(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填①或②)通入氧气。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与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D解析:D【解析】【详解】解:由题意可知:A孔雀石加热分解反应原理:Cu2(OH)2CO^2CuO+H2O+CO2f-----①高温碳高温还原氧化铜反应原理:C+2CuO2Cu+CO2f--―②①+②整理得:Cu2①+②整理得:Cu2(OH)2CO3+C高温2Cu+H2O个+2CO2个注:高温条件下,液设:Cu2(设:Cu2(OH)2CO3的质量为x.Cu(OH)CO=2CuO23222160xy222_1816018x1.8gy1.8gx=22.2gy=16g铜的质量为m;态水变为水蒸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总质量=26.2g-15.6g=10.6g。由③式可知: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18:(2x44)=9:44;9则水的质量为10.6gX9^4=1・8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6g-1.8g=8.8g;通过水的质量1.8g结合①式和②式,氧化铜的质量为y,碳粉的质量为z,+HO+COT22181.8g
C+2CuO高温2Cu+COT212160128z16gm12_160160_128z16g16gmz=1.2gm=12.8g则孔雀石中杂质质量=26.2g-22.2g-1.2g=2.8g孔雀石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12.8g孔雀石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12.8g22.2g+2.8gx100%_51.2%故选:Do2.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则反应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空气中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则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12217.6gxxl00%=4.8g,水中氢元素质量10.8gx=1.2g,4.8g+1.2g<6.2g,有机物中4418故一定含有氧元素,故填:Co3.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故A错;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没说明电荷种类,因为反粒子与正常的质子和电子不同,故B错;C、氢原子内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且带的电荷与一般说的质子和电子电荷正好相反,故C正确;D、质子没说带的电荷种类,故D错。故选Co【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注意题干中的信息: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4.C解析:C【解析】(1)因反应中氧气为气体,则氧气质量为30g-20.4g—9.6g,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所以可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5g,(2)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y则2KC10二氧化锰、加热_2KCl+3Of3245214996yx9.6g149/x=96/9.6g245/y=96/9.6g解得x=14.9g,y=24.5g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生成氯化钾的质量14.9g,则反应后剩余氯酸钾的质量为0.5g,即反应后有剩余的氯酸钾、生成的氯化钾、及催化剂二氧化锰三种物质。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但是固体的质量减少,所以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选C5.B解析:B【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B.CO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观察到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D.油不能溶于水,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乳浊液,而将油污洗掉;选B6.D解析:D【解析】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能除掉氧气,不引入杂质;B除氧化铜中的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碳生成二氧化碳逸出,剩余固体只有氧化铜;C、除碳酸钙粉末的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氯化钙溶解成为溶液,碳酸钙沉淀不溶,过滤,洗涤,干燥得纯净的碳酸钙;D、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的氢气,会在硫酸铁溶液中引入硫酸亚铁杂质;选D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7.D解析:D【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乙为单质,丁属于氧化物;C.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之比,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3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选D8.A解析:A【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反应消耗氧气的质量=8.8g+3.6g-2.8g=9.6g,8.8gCO2中氧元素的3232质量=8.8gXX100%=6.4g,碳兀素质量=8.8g-6.4g=2.4g,3.6gH2O中氧兀素质量442=3.6XifX=3.6XifX100%=3.2g,氢元素质量=3.6g-3.2g=0.4g.根据原子守恒,氧化碳中的碳元2.4g:0.4g12:1素,水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某有机物。2.4g+0.4g=2.8g。说明某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二者质量之比2.4g:0.4g12:1=1:2,故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4,相对分子质量为46,错误。故选A。9.D解析:D【解析】根据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无浑浊,证明该气体不是二氧化碳气体;根据气体点燃后得到无色液体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推测该气体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所以以上五种情况都有可能。故选D。10.C解析:C【解析】A、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B、家中天然气泄漏一定不能开启任何电器,因开启电器以产生火花,易引发爆炸;D,张青莲为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选C11.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水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乙醇中,10.8g的水中氢元素的2质量为:10.8gX=1.2g,含有1.2g氢元素的乙醇的质量为;2g,故正确;62g,故正确;1.2gF12x2+6+16=9-10.8gB、由一定质量的乙醇燃烧得到H2O的质量为10.8g,其物质的量为18g/mol=0.6mol,贝帕(H)=0.6molX2=1.2mol,乙醇中N(C):N(H)=2:6=1:3,故CO、CO2mol的总的物质的量为一=0.4mol,CO、CO2的总的质量=27.6g-10.8g=16.8g,令CO、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x+y二0.428x+44y二16.8解得:x=0.05、y=0.35,故CO的质量为0.05molX28g/mol=1.4g,CO2的质量为0.35molX44g/mol=15.4g,故错误;C、燃烧产物中燃烧产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等于乙醇中燃烧产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12x2量比二=4:1,故正确;6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27.6g-9.2g=18.4g。设9.2g的乙醇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TOC\o"1-5"\h\z4656x46_96gxx=18.2g18.4g-18.2g=0.2g故正确。故选B.12.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碳元素质量分数已知,且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而氧气不含,所以假设混合气体中CO2和02的质量分别为x,y,依据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列出比例式,进行解答.此时需要求算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进而求算混合物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44X100%XX/(X+Y)=24%,则X:Y=22:3.故选C.考点:元素质量的计算13.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所用药品充分反应时,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计算出①②两次参加反应的A、B和生成的A3B2的质量比;然后分别假设第③次所用药品A和B充分反应的情况,分别计算出X:Y的比值,对照选项正确选择。【详解】由题意和图示数据可知,第①次所用药品充分反应时,生成物质量为6.0g,A不可能完全反应,那么B完全反应,A有剩余,则参与反应的A的质量为:6g2g=4.0g,那么参与反应的A、B质量和生成的A3B2质量的比=4:2:6;所以第②次所用药品充分反应时,A反应完全,B有剩余;参加反应的A、B物质和生成的A3B2的质量比仍然是4:2:6,在第③次实验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依然要符合4:2:6,如果B充分反应,则B的质量为:3A*2B=A?B:4s2gYg:9g=2:6解得:Y=3g,则反应物A的质量X=10g-3g=7g,则X:Y=7:3;如果A完全反应,则A的质量为:3A+2B-^B:4g6gXXg:9g=4:6解得:X=6g,则反应物B的质量Y=10g-6g=4g,则X:Y=6:4=3:2;故选D。【点睛】解题时要抓住“定比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和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间符合定比关系。14.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已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二氧化碳中碳12元素的质量为:4.4gx(:;/100%)=1.2g,已知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3:3,则钠元23素的质量为:1.2gx[=9.2g。故选A。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15.A解析:A【解析】A、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5,铁的中的原子质量是56,根据Zn+H2SO4=ZnSO4+H2个,Fe+H2SO4=FeSO4+H2个可知,如果生成0.2g氢气时,单独消耗锌的质量是6.5g,单独消耗铁的质量是5.6g,如果铁和锌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成6g时,生成的氢气可能是0.2g.故选项正确;B、铜和金都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错误;C、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假设合金6g中全部是锌,生成的氢气质量也小于0.2g•故选项错误;D、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由Mg+H2SO4=MgSO4+H2个,2AI+3H2SO4=Al2(SO4)3+3H2个可知,如果生成0.2g氢气时,单独消耗镁的质量是2.4g,单独消耗铝的质量是1.8g,镁和铝不管以怎样的比例混合,生成氢气的质量都是大于0.2g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16.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题给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可知:C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一氧化碳,也能转化成X,X和一氧化碳可相互转化,且X和碳酸钙也能相互转化,由此可推出X是二氧化碳。【详解】A、实验室制取CO2和02都可选用固液常温下反应的发生装置,因二者的密度都比空气大,故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符合题意;B、在氧气不充足的时候,C与02反应生成CO;在高温条件下,CO2与C反应生成CO;故①和⑤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实现,不符合题意;C、反应②可以是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利用了C的可燃性,反应⑥可以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利用了CO的可燃性,故②和⑥都能利用物质的可燃性实现,不符合题意;D、反应③是C02与Ca(0H)2反应生成CaCO3和H2O,不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故2232选D。17.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利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进而书写出反应的表达式,判断反应的类型据此回答问题即可。【详解】A、x=8g+4g+2g+36g4g22g=24g,故A错误;B、二氧化碳增加了22g,水增加了18g,W减少了,氧气减少了,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C、增加了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6g,增加了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g,所以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D、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故D错误。故选Co【点睛】做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反应后质量和反应前进行比较,质量增加了说明是生成物,质量减少了是反应物,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18.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碳元素全部存在于碳酸钙中,碳酸钙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X3)=3:12,假设碳元素的质量为3份质量,则由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5=3:15可知,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份质量,因此碳酸121621钙的质量为:3三=25,氧化钙的质量为:3三=〒,故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氧10056221化钙的质量比为:25:丁=50:21;故选:B。19.B解析:B【解析】A.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所以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改变;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16:28=4:7;C.由图可知,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两种。选B20.D解析:D【解析】A、由于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样品中加入稀盐酸后可能有气泡产生,错误;B、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40X100%=71%,氢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X1OO%=54%,碳酸钙中钙元素567040的质量分数是:100X100%=40%,由题意可知,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50%,则该混合物可能是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或者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或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错误;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40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10gx50%-帀X100%=13.875g,错误;D、由以上分析可知,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钙,正确。故选D。21.A解析:A【解析】【详解】A、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内容之一是元素的质量不变。那么在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A正确;B、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而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比块状的要大,反应速率要快,所以粉末状的图像曲线更为陡峭。B错误;C、石灰石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是固体物质。所以在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不会为0。C错误;D、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只与过氧化氢的质量有关,与催化剂无关。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所以两组实验中,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D错误。故选A。22.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观察FeSO和Fe的化学式,发现其中都有硫酸根,FeSO和Fe不论按42434243怎样的比例混合,S与0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一定是1:4,质量比一定是1:2,则混合物中的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质量分数比.设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32:16=23%:x,解得x=46%.所以铁的质量分数为1-23%-46%=31%。故选B。【点睛】本题还可运用平均值法求解。因FeSO中Fe与S元素的质量比为6:32,Fe(S0)中4243的Fe与S元素的质量比为56x2:32x3=56:48,故混合物中Fe与S元素的质量比介于二56x56者之间.设混合物中Fe元素创质量分数为x,则有石>>,解得3223%4840.3%>x>26.8%,只有b选项正确。23.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A、甲和乙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说法正确;B、甲、乙、丙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说法不正确;C、在原子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x=8,说法正确;D、乙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质子数是9,电子数是10,所以是阴离子,说法正确。故选B。24.D解析:D【解析】【详解】A、加热高锰酸钾时有氧气生成,故固体的质量减少,故错误;B、加热高锰酸钾刚开始时没有氧气生成,故错误;C、刚开始反应时,固体中含有锰元素,故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可能是0,故错误;D、由于氧气的生成,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少,当反应停止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故正确。故选D。25.D解析:D解析】分析】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气体,乙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可知甲是碳,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代入框图推断合理。【详解】A、甲是碳,乙是一氧化碳,两者均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化学性质相似,故A说法正确;B、转化①②的反应物都是碳和氧气,而④则是碳和二氧化碳,故转化①②④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故B说法正确;C、碳和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转化①、②、③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故C说法正确;D、转化①、②、③可以通过与氧气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这不是唯一途径,如②中碳可以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D说法错误。故选:Do26.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仰视读数为30mL,仰视时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大,所以仰视读数为30mL,实际大于30mL,俯视读数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所以俯视读数为20mL,实际体积小于20mL,所以实际倒出的液体体大于10mL。故选A27.D解析:D【解析】【详解】A、改进后,分液漏斗可以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加入,操作更方便,所以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故正确;B、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可以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故正确;C、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换为稀盐酸(或稀硫酸),将烧瓶中的固体改为石灰石(或锌粒),铁丝换成燃着的木条,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备、干燥和检验,故正确;D、铁丝燃烧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故错误。故选Do28.B解析:BD【解析】【分析】
取一定量该气体样品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将生成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浓硫酸增重45g,说明生成的水的质量为45g,氢氧化钠溶液增重88g,说明生成2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生成的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为45gxxlOO%二5g,生成的12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88gx44x100%=24g,则液化石油气中的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竺建=2:5的个数比为竺建=2:5121【详解】A、将生成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浓硫酸增重45g,说明生成的水的质量为45g,氢氧化钠溶液增重88g,说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生成的水中的氢元素2的质量为45gxx100%=5g,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1224g5g88gx44x100%=24g,则液化石油气中的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疋丁=2:5,丁烷(C4H10),该液化石油气中可能含有丁烷,故A不正确;B、丙烷(C3H8)、丙烯(C3H6),当含有3个丙烷分子和1个丙烯分子,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5,则该液化石油气可能只由丙烷和丙烯混合而成,故B正确;c、当含有丁烷(c4h10)—种物质时,属于纯净物,则该液化石油气可能是纯净物,故C不正确;D、当丙烷(C3H8)、丙烯(C3H6)、丁烯(C4H8)四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7:1:1时,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5,丁烷(C4H10)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5,该液化石油气可能同时含有4种气体,故D正确。故选B。29.B解析:B【解析】【详解】催化剂_从微观反应示意图可得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o+coco2+h2A、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三种氧化物,故选项A不正确;B、参加反应的水与一氧化碳分子个数之比为1:1,故选项B正确;C、该反应中水是反应物,故选项C不正确;D、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的同时只生成了一种氧化物,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B。30.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根据模型图可知丙为二氧化碳,丁为水,根据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可求出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比,根据元素守恒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求出甲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并确定甲中是否含氧元素。【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44g+27g-48g=23g,①正确;由模型图可知丙为二氧化碳,丁为水,设丙的化学计量数为x,丁的化学计量数为y,由题可知:甲-Q:•宦条件xCO;+yH:O44x18y44g27g解得x:y=2:3,②正确;根据元素守恒,甲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就等于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比,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1'g=12g,水中氢元素质量为社•”'g=3g,则甲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12g:3g=4:1,③正确;由上分析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23g,生成的丙质量为44g,则甲:丙=23g:44g=23:44,④不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上述分析可知,甲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共(12g+3g),但实际上甲物质是23g,所以甲中一定含有氧元素,⑤不正确;故选C。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31.1:2;水分子;2H2O2H2个+O2个;分解反应;难溶于水;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3Fe+2O2Fe3O4;防解析:丄:2;水分子;2駡0.加;2H2个+02个;分解反应;难溶于水;量筒中1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53Fe+2O2三怒Fe3O4;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解析】【详解】(1)宏观现象:按图A所示装置,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分别是电源的正、负极产生的氧气和氢气,体积比约为1:2。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水分子,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亘€2H2个+O2个,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2)实验B中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具备的性质是难溶于水。(3)实验C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过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中原空11气体积的5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5的结论。(4)实验D中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瓶内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熟练应用电解水、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性质等知识是解题关键。3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并冒出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也不燃烧③④②④乙【解析】试题分析:(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红磷不发生变化,烧杯底部的白磷解析: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并冒出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也不燃烧③④②④乙【解析】试题分析:(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红磷不发生变化,烧杯底部的白磷不发生变化;(2)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乙实验产生的白烟不会扩散到空气中,不会形成污染,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考点:燃烧的条件点评:关于燃烧和灭火题目在中考中考察较为频繁,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均可能出现,考察的都是基础知识点,注意联系课本。33.木条复燃不易溶于水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52.6%小于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的微粒与氧气分子接触的几率越大【解析】【详解】(1)氧气能使带解析:木条复燃不易溶于水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52.6%小于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的微粒与氧气分子接触的几率越大【解析】【详解】(1)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根据题意,编号4的集气瓶内氧气的浓度比编号5中氧气的浓度低,木条能够复燃,所以编号5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2)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有助燃性;取出正立放好,说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3)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省临汾市隰县2025年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摸底考试含解析
- 山西省朔州一中2025届高三校模拟考自选模块试卷含解析
- 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教学课件Unit 5 Part A 第三课时
-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数学试题文)试卷含解析
- 2025年重庆市江津区高三考前全真模拟密卷物理试题试卷(5)含解析
- 江西省九江市评估2025年小升初数学自主招生备考卷含解析
- 山东工商学院《中医健康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宁第十四中学2025届高三单科质检化学试题含解析
- 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器视觉基础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毕业论文答辩模板:巅峰展示5
- 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级下册英语Unit 3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广州市卫生健康系统招聘“优才计划”考试真题
- 重点营业线施工方案
- 餐饮店菜品成本计算表
-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SLT 277-2024》知识培训
- 2025年江苏南京事业单位招聘(787人)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DB33-T 1411-2024 水利工程文化融合导则
- 2024湖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档案管理制度培训宣贯
- 农机质量跟踪调查表
- 刑民交叉案件的司法认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