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加强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加强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加强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加强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加强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1.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主要是因为()A.维新派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C.维新派把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2.戊戌政变后,倾向于变法的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遭到弹劾并充军,在路过保定时,观者数万,直呼他为“大奸臣”。材料主要表明()A.戊戌维新运动损害了广大人民利益B.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C.总理衙门出卖了民族利益D.列强侵略激起国人的反抗3.“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4.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维新运动 D.义和团运动5.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指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意图的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6.康有为曾说:“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下列对其“变法”含义解读准确的是()A.改革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技术C.开办近代工厂 D.推翻清朝统治7.近代一外国驻华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情形最有可能出现在()A.鸦片战争中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8.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9.1898年,光绪帝颁布的“明定国是”诏书有如下内容:“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车上书直接推动诏书的颁布B.“时艰”指八国联军侵华C.诏书指示立即筹办京师大学堂D.筹办京师大学堂已成社会共识10.张海鹏教授说:“为反抗西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而袁伟时教授却说:“……毁电线、折铁路、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两位教授评述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的是()A.三元里抗英 B.反割台斗争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11.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A.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趋势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C.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言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人视之,已为陈言矣”。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者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1.答案:C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将维新思想与甲午中日战争后的救亡图存结合起来,将其发展为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2.答案:B顺应时代的维新变法志士竟然被百姓称为“大奸臣”,这说明普通民众并不了解戊戌维新运动,说明戊戌维新运动缺乏群众基础,B项正确。3.答案:C抓住材料中“紫禁城”“寇兵分国占据”“日人”等信息,即可判断出这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选C项。4.答案:C鸦片战争反映的是“入侵势力”,不是“反应”,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不属于对“入侵”的反应,其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的阶级矛盾尖锐,B项错误。戊戌维新运动主张学习西方,且是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反应”,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属于题干中的第一种“反应”,D项错误。5.答案:D根据题干中“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可知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D项符合题意。6.答案:A题干材料中康有为认为洋务派的“变”是“变事”,不是“变法”,实际上指出了洋务派仅仅学习西方科技的缺点。由此推断,康有为的“变法”主要指政治制度的变革,A项正确。7.答案:B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现象是在签订《辛丑条约》、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之后出现的,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B项。8.答案:D解答本题可从“光绪二十七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突破。根据所学可知,列强攻占北京的侵华战争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处于咸丰帝时期,排除;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1900—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是1901年,故D项正确。9.答案:C根据题干中“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可知诏书的意思是立即筹办京师大学堂,C项正确。10.答案:D三元里抗英发生于广州郊外,与“联军乘火车进京”不符,故A项错误;反割台斗争是在中国台湾,与“联军乘火车进京”不符,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借鉴西方基督教创立拜上帝教,还主张学习西方,与“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西摩尔联军侵华和对西方传来新事物的全盘否定能得出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运动,故D项正确。11.答案:A根据材料信息“不愿意也不屑于看……西洋”可知,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