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某中学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3f8b1a1bfed1ace62573d1683c15c2/473f8b1a1bfed1ace62573d1683c15c21.gif)
![江苏省某中学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3f8b1a1bfed1ace62573d1683c15c2/473f8b1a1bfed1ace62573d1683c15c22.gif)
![江苏省某中学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3f8b1a1bfed1ace62573d1683c15c2/473f8b1a1bfed1ace62573d1683c15c23.gif)
![江苏省某中学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3f8b1a1bfed1ace62573d1683c15c2/473f8b1a1bfed1ace62573d1683c15c24.gif)
![江苏省某中学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3f8b1a1bfed1ace62573d1683c15c2/473f8b1a1bfed1ace62573d1683c15c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一、概念百家争鸣“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式。一、概念百家争鸣“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3请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请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4二、“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面对社会剧变,人们纷纷提出不同看法与方案。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4、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造就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思考探究5二、“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三、诸子百家学说儒、道、法、墨四派各自从自身立场出发,提出了哪些治国思想?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三、诸子百家学说儒、道、法、墨四派各自从自身立场出发,提出了6江苏省某中学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课件7江苏省某中学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课件81、儒家学派孔子——核心思想:仁和礼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儒家学派孔子——核心思想:仁和礼9请思考:“仁”和“礼”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礼”则是一种外在的规范;“仁”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具备“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遵守“礼”的规范,才能更好地践行“仁”的品德。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请思考:“仁”和“礼”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10孔子思想政治观——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用德教化,逐步改良政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教育观——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编订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书经》《礼》《易》和《春秋》”。孔子思想政治观——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用德教化,逐步11主要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性善论主要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
知识·梳理孟子荀子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主要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122、道家学派
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老子思想——(1)“道”(核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主张要顺应“道”。(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事物相互转化。(3)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4)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庄子思想——顺其自然与逍遥、无为(《庄子》)2、道家学派道可道,非常道。13知识拓展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3、法家学派早期法家代表: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知识拓展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3、法家学派早期法家代表:14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理论来源观点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备则变异”……
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影响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知识·梳理治国思想:以法治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理论来源观点主张加强君主集权“不期修古,15
墨家:墨翟“兼相爱、交相利”(核心)
思想:
特点: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③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4、墨家思想“兼爱”、“非攻”“尚贤”、“节葬”墨家:墨翟“兼相爱、交相利”(核心)思想:16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四、百家争鸣的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四、百家争鸣的意义17讨论思考: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中哪些主张对现代中国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仁义、礼节、诚信、忠孝、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人与自然和谐、辩证看问题、淡泊名利、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节俭、严于律己等讨论思考: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中哪些主张对现代中国社会仍具有借18课堂巩固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的局面的改变④科技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
A
①②③④都正确
B
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C
①正确,②③④不正确
D
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2、在治理人民的方法上,下面两位思想家主张、观点相反的是()
A老子和韩非子
B孟子和韩非子
C老子和孔子
D墨子和庄子3、“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DBA课堂巩固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194、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5、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的著名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子6、法律问题是诸子百家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下面符合儒家思想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C“以法治国”“法不阿贵”
D“以天为法”“循法而行”CBB4、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20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1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2一、概念百家争鸣“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式。一、概念百家争鸣“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23请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请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24二、“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面对社会剧变,人们纷纷提出不同看法与方案。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4、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造就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思考探究25二、“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三、诸子百家学说儒、道、法、墨四派各自从自身立场出发,提出了哪些治国思想?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三、诸子百家学说儒、道、法、墨四派各自从自身立场出发,提出了26江苏省某中学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课件27江苏省某中学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课件281、儒家学派孔子——核心思想:仁和礼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儒家学派孔子——核心思想:仁和礼29请思考:“仁”和“礼”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礼”则是一种外在的规范;“仁”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具备“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遵守“礼”的规范,才能更好地践行“仁”的品德。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请思考:“仁”和“礼”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30孔子思想政治观——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用德教化,逐步改良政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教育观——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编订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书经》《礼》《易》和《春秋》”。孔子思想政治观——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用德教化,逐步31主要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性善论主要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
知识·梳理孟子荀子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主要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322、道家学派
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老子思想——(1)“道”(核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主张要顺应“道”。(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事物相互转化。(3)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4)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庄子思想——顺其自然与逍遥、无为(《庄子》)2、道家学派道可道,非常道。33知识拓展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3、法家学派早期法家代表: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知识拓展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3、法家学派早期法家代表:34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理论来源观点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备则变异”……
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影响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知识·梳理治国思想:以法治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理论来源观点主张加强君主集权“不期修古,35
墨家:墨翟“兼相爱、交相利”(核心)
思想:
特点: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③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4、墨家思想“兼爱”、“非攻”“尚贤”、“节葬”墨家:墨翟“兼相爱、交相利”(核心)思想:36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四、百家争鸣的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四、百家争鸣的意义37讨论思考: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中哪些主张对现代中国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仁义、礼节、诚信、忠孝、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人与自然和谐、辩证看问题、淡泊名利、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节俭、严于律己等讨论思考: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中哪些主张对现代中国社会仍具有借38课堂巩固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的局面的改变④科技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协议书
- 施工单位关于施工方案调整的工作联系函
- 远程教育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 高处坠落机械伤害抢救应急预案格式
- 二手车质押贷款合同范文
- 不履行租赁合同起诉书范本
- 临时聘请合同书
- 上海市粮食买卖合同参考样本
- 临沂沂州医院合同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 中外合资经营项目投资合同范文(适用于房地产开发)
- 政治-湖北省湖部分名校(云学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1月联考试题和答案
-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职责(4篇)
-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 2025年春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 2025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招聘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私域电商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财务核算管理制度
- 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降“四高”健康教育课件
- 五十铃、丰田全球化研究
- 升降柱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