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学》课件_第1页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学》课件_第2页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学》课件_第3页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学》课件_第4页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第三节利息与利率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产生和发展二、信用的定义及其本质三、信用与现代经济的关系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产生和发展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产生和发展(一)信用产生人类最早的信用活动,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信用是从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经济范畴。信用活动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存在的;最早的信用是实物借贷。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产生和发展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二)信用发展信用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发展,经历了:1.高利贷信用。高利贷是指以取得高额利息为特征的一种信贷活动,是最原始的信用形态;2.资本主义信用。资本主义信用表现为借贷资本的运动。资本主义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信用,它是信用的基本形式;3.社会主义信用。社会主义信用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二)信用发展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二、信用的定义及其本质(一)信用的定义信用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信用”一词,古已有之,原义多指相信、信任、声誉等。经济学中的信用有其特定的含义,专指借贷行为,即:信用是商品和货币的所有者把商品和货币让渡给需求者并约定一定时间由借者还本付息的行为。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二、信用的定义及其本质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第一节信用概述(二)信用的本质信用的本质就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借贷行为发生后,借方是债务人,有付款的法定义务;贷方是债权人,有要求付款的权利。所以借贷关系反映债权债务关系,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的统一。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二)信用的本质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信用包括两个方面的主体:债权人(Creditor),将商品或货币借出,称为授信;债务人(Debtor),接受债权人的商品或货币,称为受信。信用与信贷:信贷小于信用,信贷是普遍而典型的信用形式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信用包括两个方面的主体:第二章信用、利息与第一节信用概述具体的说:1.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G-G’)。3.信用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4.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具体的说: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三、信用与现代经济的关系(一)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现代经济中债权债务关系是最基本、最普遍的经济关系(二)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作用1.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三、信用与现代经济的关系第二章信用、利息与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一、信用形式的分类二、信用形式的演进关系三、信用工具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一、信用形式的分类第二章信用、利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一、信用形式的分类以信用发放主体为标准划分,可将信用划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政府财政信用、股份公司信用、国际投资信用、个体信用等。以信用成立时作为起因的标的为标准,可将信用分为商品信用和货币信用,前者指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后者指货币的借贷。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一、信用形式的分类第二章信用、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以偿还期限为标准,可将信用分为定期信用和即期信用,前者又可分为短期信用、中期信用、长期信用,后者又可分为必须预告的即期信用和不须预告的即期信用。以取得信用的用途为标准,可将信用分为消费信用、资本信用、财政信用、投机信用等。消费信用具体形式为高档耐用消费品的分期付款、房屋的分期付款等;资本信用又可按部门分为农业信用、工业信用等;投机信用在我国是被禁止的。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以偿还期限为标准,可将信用分为定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一)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的一种信用。是古老的信用形式。是在商品交易中超前交易和滞后交易下产生的,基本形式主要有赊销商品、委托代销、分期付款、预付定金、按工程进度付工程款、补偿贸易等。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一)商业信用第二章信用、利息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1.商业信用的特点2.商业信用的优点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1.商业信用的特点第二章信用、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二)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存款、贷款等业务形式向社会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信用的形式。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和货币经营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二)银行信用第二章信用、利息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银行信用的特点以及与商业信用区别:(1)银行信用具有很大程度的灵活性。(2)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活动范围。(3)银行信用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闲置资金。(4)银行信用具有自身创造信用的功能。(5)在产业周期的各阶段上,银行信用的动态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不一致。

由于银行信用这些特点,使银行信用成为了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银行信用的特点以及与商业信用区别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三)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以国家政府作为债务人,以借债的方式向国内企事业单位、团体、居民个人等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国家信用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所取得或提供的信用,直接影响着国家财政收支,所以又称为国家财政信用。1.国家信用的特点2.国家信用的形式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三)国家信用第二章信用、利息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四)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货币需求的信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消费信用是与消费性商品,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消费信用与其他信用形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非生产性。(2)期限较长。(3)风险较大。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四)消费信用第二章信用、利息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二、信用形式的演进关系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①②③④⑤①银行购买国家债券②银行对已发行的国家债券办理贴现③商业票据向银行贴现④工商企业提供消费信用⑤银行提供消费信用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二、信用形式的演进关系商业信用银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三、信用工具信用工具是指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前继续进行资金融通时,用来证明债权的各种合法凭证。信用工具也叫金融工具,是重要的金融资产,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交易对象。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三、信用工具第二章信用、利息与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一)信用工具的特征1.收益性;2.风险性;3.流动性;4.偿还性。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一)信用工具的特征第二章信用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二)信用工具分类按信用形式划分,可分为商业信用工具,如各种商业票据等;银行信用工具,如银行券和银行票据等;国家信用工具,如国库券等各种政府债券;证券投资信用工具,如债券、股票等。按期限划分,信用工具可分为长期、短期和不定期信用工具。长期与短期的划分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一般以一年为界,一年以上的为长期,一年以下则为短期。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二)信用工具分类第二章信用、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一、利息及其本质二、利率及其种类三、利息的计算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一、利息及其本质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一、利息及其本质

利息是指在借贷活动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超过借贷本金的那部分货币资金。是债务人为取得货币使用权所付出的代价。或者说,它是债权人让渡货币的使用权所获得的报酬。对利息本质的论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西方经济学对利息本质的论述;一类是马克思对利息本质的论述。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一、利息及其本质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物;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是货币资本家凭借他们对借贷资本的所有权,与职能资本家共同瓜分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第二章信用、利息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二)资本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对于利息的本质有很多种说法:威廉•配第: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亚当•斯密:当借款用作资本时,利息来源于利润;当借款用于消费时,利息来源于别的收入;凯恩斯:利息是在一定时期以内,放弃资金周转灵活性的报酬。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二)资本主义的观点第二章信用、利息与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二、利率及其种类(一)利率的概念利率又叫“利息率”,是衡量利息高低的指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的比率。它用以表示利息水平的高低,也用以反映资金的“价格”和增殖能力。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二、利率及其种类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二)利率的种类多种多样的利率共同构成一个经济社会的利率体系,它们往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出不同的利率类别。实践中较为重要的分类有:1.按计息的时间长短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2.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划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3.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调整为标准划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4.按是否由市场自发调节分为:市场利率、公定利率与官定利率;5.按是否考虑通货膨胀影响划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等。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二)利率的种类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三)影响利率的因素1.社会平均的利润率水平—利率的最高限额;2.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供不应求-利率上升;

供大于求-利率下降;3.物价变动的幅度-不能低于同期的通货膨胀率;4.国际利率水平:国际低于国内:外国货币资本流入;国际高于国内:本国的资金外流;5.政策性因素;6.借贷资金的风险-成正比;7.借贷的期限长短-成正比。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三)影响利率的因素第二章信用、利息与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三、利息的计算1.单利和复利(1)单利-本金利息,利息不计息(2)复利-本金和利息都计息其中,I表示利息额,P表示本金,r表示利率,n表示时间,F表示本金与利息之和。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三、利息的计算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2.现值和终值本金也称为“现值”;本利和也称为“终值”。如果年利率是6%,现有资金为10000元,在5年后的终值将是13382.256元。公式为:若知道终值为13382.256元,要计算现值P,则计算式为: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2.现值和终值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利率决定理论二、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理论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利率决定理论第二章信用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利率决定理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社会平均利润率就构成了利息率的最高界限;但利息率也不可能低到零。因此,利息率应该在0和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而且:(1)平均利润率,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有下降趋势;(2)平均利润率虽有下降趋势,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3)由于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因而使利息率的决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利率决定理论第二章信用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二、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理论(一)古典利率理论主要倡导者有庞巴维克、马歇尔和费雪。观点:1.利率取决于边际储蓄曲线与边际投资曲线的均衡点;2.储蓄额是利率的递增函数:3.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S=I时,利率便达到均衡水平;S>I时,促使利率下降;S<I时,利率水平便上升。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二、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理论第二章信用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二)流动偏好利率理论所谓流动性偏好理论是通过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分析来得出均衡利率的理论,最早提出该理论的是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即手持现金量,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而利率则是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交易的需求谨慎的需求投机的需求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二)流动偏好利率理论第二章信用、利息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1.利率决定理论在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利率决定于两个因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货币供给(M)是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因此,货币供给独立于利率的变动;货币需求(L)则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关;投机动机形成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1.利率决定理论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货币总需求公式:L=L1(Y)+L2(i)式中,L1表示交易需求,L2表示投机需求,L1(Y)为收入Y的递增函数,L2(

i)为利率

i

的递减函数。当L和M相交时,确定的均衡利率水平r。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货币总需求公式:L=L1(Y)+L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2.均衡利率的变动在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分析框架中,均衡利率的变动源自于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和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1)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收入和货币需求成正比;价格水平和货币需求也成正比(2)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中央银行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将导致货币供给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给减少。但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往往较复杂。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2.均衡利率的变动第二章信用、利息与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3.流动性陷阱凯恩在指出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趋于无穷大。不管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有多大,人们都将持有货币,利率也不会下降。这就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投资、就业和产出都没有影响。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3.流动性陷阱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三)可贷资金理论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均衡利率。其均衡条件为:

I+△H=S+△M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三)可贷资金理论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四)IS-LM模型1.商品市场的均衡从商品市场来看,储蓄S与收入Y正相关,投资I与利率r负相关,均衡条件:S=I,得到IS曲线。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四)IS-LM模型第二章信用、利息与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2.货币市场的均衡从货币市场来看,利率决定于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相等的均衡点,均衡条件:M=L,得到LM曲线。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2.货币市场的均衡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3.一般均衡状态下收入和利率的决定:IS=LM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3.一般均衡状态下收入和利率的决定:IS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第三节利息与利率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产生和发展二、信用的定义及其本质三、信用与现代经济的关系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产生和发展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产生和发展(一)信用产生人类最早的信用活动,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信用是从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经济范畴。信用活动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存在的;最早的信用是实物借贷。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产生和发展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二)信用发展信用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发展,经历了:1.高利贷信用。高利贷是指以取得高额利息为特征的一种信贷活动,是最原始的信用形态;2.资本主义信用。资本主义信用表现为借贷资本的运动。资本主义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信用,它是信用的基本形式;3.社会主义信用。社会主义信用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二)信用发展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二、信用的定义及其本质(一)信用的定义信用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信用”一词,古已有之,原义多指相信、信任、声誉等。经济学中的信用有其特定的含义,专指借贷行为,即:信用是商品和货币的所有者把商品和货币让渡给需求者并约定一定时间由借者还本付息的行为。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二、信用的定义及其本质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第一节信用概述(二)信用的本质信用的本质就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借贷行为发生后,借方是债务人,有付款的法定义务;贷方是债权人,有要求付款的权利。所以借贷关系反映债权债务关系,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的统一。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二)信用的本质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信用包括两个方面的主体:债权人(Creditor),将商品或货币借出,称为授信;债务人(Debtor),接受债权人的商品或货币,称为受信。信用与信贷:信贷小于信用,信贷是普遍而典型的信用形式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信用包括两个方面的主体:第二章信用、利息与第一节信用概述具体的说:1.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G-G’)。3.信用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4.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具体的说: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三、信用与现代经济的关系(一)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现代经济中债权债务关系是最基本、最普遍的经济关系(二)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作用1.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三、信用与现代经济的关系第二章信用、利息与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一、信用形式的分类二、信用形式的演进关系三、信用工具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一、信用形式的分类第二章信用、利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一、信用形式的分类以信用发放主体为标准划分,可将信用划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政府财政信用、股份公司信用、国际投资信用、个体信用等。以信用成立时作为起因的标的为标准,可将信用分为商品信用和货币信用,前者指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后者指货币的借贷。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一、信用形式的分类第二章信用、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以偿还期限为标准,可将信用分为定期信用和即期信用,前者又可分为短期信用、中期信用、长期信用,后者又可分为必须预告的即期信用和不须预告的即期信用。以取得信用的用途为标准,可将信用分为消费信用、资本信用、财政信用、投机信用等。消费信用具体形式为高档耐用消费品的分期付款、房屋的分期付款等;资本信用又可按部门分为农业信用、工业信用等;投机信用在我国是被禁止的。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以偿还期限为标准,可将信用分为定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一)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的一种信用。是古老的信用形式。是在商品交易中超前交易和滞后交易下产生的,基本形式主要有赊销商品、委托代销、分期付款、预付定金、按工程进度付工程款、补偿贸易等。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一)商业信用第二章信用、利息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1.商业信用的特点2.商业信用的优点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1.商业信用的特点第二章信用、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二)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存款、贷款等业务形式向社会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信用的形式。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和货币经营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二)银行信用第二章信用、利息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银行信用的特点以及与商业信用区别:(1)银行信用具有很大程度的灵活性。(2)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活动范围。(3)银行信用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闲置资金。(4)银行信用具有自身创造信用的功能。(5)在产业周期的各阶段上,银行信用的动态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不一致。

由于银行信用这些特点,使银行信用成为了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银行信用的特点以及与商业信用区别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三)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以国家政府作为债务人,以借债的方式向国内企事业单位、团体、居民个人等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国家信用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所取得或提供的信用,直接影响着国家财政收支,所以又称为国家财政信用。1.国家信用的特点2.国家信用的形式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三)国家信用第二章信用、利息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四)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货币需求的信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消费信用是与消费性商品,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消费信用与其他信用形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非生产性。(2)期限较长。(3)风险较大。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四)消费信用第二章信用、利息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二、信用形式的演进关系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①②③④⑤①银行购买国家债券②银行对已发行的国家债券办理贴现③商业票据向银行贴现④工商企业提供消费信用⑤银行提供消费信用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二、信用形式的演进关系商业信用银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三、信用工具信用工具是指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前继续进行资金融通时,用来证明债权的各种合法凭证。信用工具也叫金融工具,是重要的金融资产,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交易对象。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三、信用工具第二章信用、利息与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一)信用工具的特征1.收益性;2.风险性;3.流动性;4.偿还性。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一)信用工具的特征第二章信用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二)信用工具分类按信用形式划分,可分为商业信用工具,如各种商业票据等;银行信用工具,如银行券和银行票据等;国家信用工具,如国库券等各种政府债券;证券投资信用工具,如债券、股票等。按期限划分,信用工具可分为长期、短期和不定期信用工具。长期与短期的划分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一般以一年为界,一年以上的为长期,一年以下则为短期。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二)信用工具分类第二章信用、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一、利息及其本质二、利率及其种类三、利息的计算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一、利息及其本质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一、利息及其本质

利息是指在借贷活动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超过借贷本金的那部分货币资金。是债务人为取得货币使用权所付出的代价。或者说,它是债权人让渡货币的使用权所获得的报酬。对利息本质的论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西方经济学对利息本质的论述;一类是马克思对利息本质的论述。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一、利息及其本质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物;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是货币资本家凭借他们对借贷资本的所有权,与职能资本家共同瓜分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第二章信用、利息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二)资本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对于利息的本质有很多种说法:威廉•配第: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亚当•斯密:当借款用作资本时,利息来源于利润;当借款用于消费时,利息来源于别的收入;凯恩斯:利息是在一定时期以内,放弃资金周转灵活性的报酬。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二)资本主义的观点第二章信用、利息与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二、利率及其种类(一)利率的概念利率又叫“利息率”,是衡量利息高低的指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的比率。它用以表示利息水平的高低,也用以反映资金的“价格”和增殖能力。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二、利率及其种类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二)利率的种类多种多样的利率共同构成一个经济社会的利率体系,它们往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出不同的利率类别。实践中较为重要的分类有:1.按计息的时间长短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2.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划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3.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调整为标准划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4.按是否由市场自发调节分为:市场利率、公定利率与官定利率;5.按是否考虑通货膨胀影响划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等。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二)利率的种类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三)影响利率的因素1.社会平均的利润率水平—利率的最高限额;2.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供不应求-利率上升;

供大于求-利率下降;3.物价变动的幅度-不能低于同期的通货膨胀率;4.国际利率水平:国际低于国内:外国货币资本流入;国际高于国内:本国的资金外流;5.政策性因素;6.借贷资金的风险-成正比;7.借贷的期限长短-成正比。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三)影响利率的因素第二章信用、利息与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三、利息的计算1.单利和复利(1)单利-本金利息,利息不计息(2)复利-本金和利息都计息其中,I表示利息额,P表示本金,r表示利率,n表示时间,F表示本金与利息之和。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三、利息的计算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2.现值和终值本金也称为“现值”;本利和也称为“终值”。如果年利率是6%,现有资金为10000元,在5年后的终值将是13382.256元。公式为:若知道终值为13382.256元,要计算现值P,则计算式为: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2.现值和终值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利率决定理论二、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理论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利率决定理论第二章信用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利率决定理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社会平均利润率就构成了利息率的最高界限;但利息率也不可能低到零。因此,利息率应该在0和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而且:(1)平均利润率,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有下降趋势;(2)平均利润率虽有下降趋势,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3)由于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因而使利息率的决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利率决定理论第二章信用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二、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理论(一)古典利率理论主要倡导者有庞巴维克、马歇尔和费雪。观点:1.利率取决于边际储蓄曲线与边际投资曲线的均衡点;2.储蓄额是利率的递增函数:3.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S=I时,利率便达到均衡水平;S>I时,促使利率下降;S<I时,利率水平便上升。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二、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理论第二章信用第四节利率决定理论(二)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