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修辞课件_第1页
古代汉语的修辞课件_第2页
古代汉语的修辞课件_第3页
古代汉语的修辞课件_第4页
古代汉语的修辞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漢語的修辭古代漢語的修辭1修辭是指爲了表達特定的思想內容,適應具體題旨情景而精心選擇恰當的語言材料來提高表達效果的方法和技巧。所謂情境,是指寫說的多種背景、主客觀雙方的情況,如寫說的對象、時間、地點、社會環境、主觀心境、寫說者和聽讀者的關係、上下文和語體要求等。所謂語言材料,主要包括各種性質的語言單位(語音單位、詞彙單位、語法單位等)和各種級別的語言單位(語素、詞、短語、句子等)以及文字和標點符號,等等。修辭是指爲了表達特定的思想內容,適應具體題旨情景而精心選擇恰2幾千年的語言實踐啟示我們:表情達意需要講究修辭。《易·乾·文言》:“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說苑·善說》:“夫辭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國、全性者也。故辭不可不修而說不可不善。”幾千年的語言實踐啟示我們:表情達意需要講究修辭。3一、古漢語常見的修辭格二、字詞的錘煉與句式的選擇三、修辭知識的應用古代汉语的修辞课件4一、古漢語常見的修辭格一、古漢語常見的修辭格5(一)引用《文心雕龍·事類》:“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引用古人的歷史事跡或古代典籍中的言語詞語,來證明自己的論點或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引用的類別有:引言,引事,引文引言:引用不見之於書本的格言、俗語、諺語、歌謠等,以加強文章的說服力。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莊子·秋水)引事:在行文時引用歷史故事,在辭賦、駢文、散文、詩歌中常見。(一)引用《文心雕龍·事類》:“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事以類6昔衛靈公與雍渠同載,孔子適陳;商鞅因景監見,趙良寒心;同子參乘,袁絲變色:自古恥之。(報任安書)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能龍蟠鳳逸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與韓荊州書)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爲登龍門。(後漢書·李膺傳)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訴衷情)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戰國策·秦策)昔衛靈公與雍渠同載,孔子適陳;商鞅因景監見,趙良寒心;同子參7引文:引用見之於載籍的文字。明引,先秦時候的著作以引經書爲主,如《孟子》引《詩》達26次,《荀子》引《詩》達70次。暗引,不說明出處。《岳陽樓記》:商旅不行。《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赤壁賦》:逝者如斯。《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杜甫《飲中八仙歌》: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舊唐書·李適之傳》: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引文:引用見之於載籍的文字。8(二)譬喻《墨子·小取》:“辟(譬)也者,舉也(他)物而以明之也。”用有相似點的另一事物說明或描繪某一事物,多用熟悉、具體的事物說明或描繪陌生、抽象的事物。明喻:用“譬如”、“譬猶”、“譬之”、“猶”、“若”、“如”等詞語加以表明。《詩·何彼禯矣》:華如桃李。隱喻:《史記·鴻門宴》: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何辭爲?博喻:賀鑄《青玉案》: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二)譬喻《墨子·小取》:“辟(譬)也者,舉也(他)物而以明9(三)代稱楊樹達《漢文文言修辭學》用語。不用事物的固有名稱,臨時借用與該事物有某種內在聯繫的詞語作爲稱謂。同一事物也可以有不同的代稱。乘堅驅良逐狡兔。乘堅策肥。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代稱楊樹達《漢文文言修辭學》用語。不用事物的固有名稱,10(1)用該事物的性狀、特徵指代該事物。爲肥甘不足於口與?輕煖不足於體與?(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緑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2)用泛稱代特稱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華佗傳)(3)用特稱代泛稱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別賦)送美人兮南浦。(九歌·河伯)(1)用該事物的性狀、特徵指代該事物。11(四)并提爲了使句子緊湊,文辭簡練,把兩件相關的事并列在一個句子中來表述。AB+ab=Aa+Bb把相同的語句成分放在一起並提,但在表意上卻仍然必須按照兩個短語或句子的組合關係分別相承,故叫並提或分承。夫種、蠡無一罪,身死亡。(史記·韓信盧綰列傳)脭醲肥厚。(枚乘·七發)耳目聰明。(華佗傳)(四)并提爲了使句子緊湊,文辭簡練,把兩件相關的事并列在一個12(五)互文又稱“互文見義”,或“互見”。在連貫的句子里,將本應合在一起說的兩個詞語,分開上、下句各出現一個而省去一個,解釋時要把兩個詞語合起來講,參互成文,互相見義。《左傳·鄭克段於鄢》:“公入而賦”,“姜出而賦”。服虔注:“入言公,出言姜,明俱出入,互相見。”唐賈公彥《儀禮注疏》:“凡言‘互文’者,是二物各舉一邊而省文。”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五)互文又稱“互文見義”,或“互見”。在連貫的句子里,將本13(六)誇飾又稱“誇張”、“鋪張”。通過形象化的語言,將被描寫的事物藝術地誇大或縮小,給人以突出的印象,從而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感染力。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詩經·衛風·河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六)誇飾又稱“誇張”、“鋪張”。通過形象化的語言,將被描寫14(七)倒置又稱“變序”。有意改變語句安排的正常順序,前移或後置,用以加強語勢、調和音節、錯綜句法。《左傳·昭公十九年》:令尹子瑕言蹶由於楚子,曰“彼何罪?諺所謂‘室於怒市於色’者,楚之謂也。舍前之忿可也。”乃歸蹶由。杜注:言靈王怒吳子而執其弟,猶人忿於室家而作色於市人。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杜甫·秋興八首)(七)倒置又稱“變序”。有意改變語句安排的正常順序,前移或後15(八)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話說得含蓄、婉轉一些。因爲注重禮貌,講究謙敬,所以人稱代詞的禮貌替代式在古書中十分普遍。對人(特別是君上)不用第二人稱代詞,而是代之以“左右”、“足下”、“先生”、“執事”、“陛下”等敬稱。對自己則盡量不使用第一人稱代詞,而是代之以“僕”、“愚”、“妾”、“奴”、“小人”、“下走”、“下臣”、“不榖”、“寡人”等謙稱。用“請”、“幸”、“謹”、“敬”、“惠”、“辱”等表敬副詞來表示對對方所作所為的尊敬。用“竊”、“忝”、“猥”、“伏”等表謙副詞來表示對自己所作所爲的貶低。(八)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話說得含蓄、婉轉一些。16(1)避粗俗即陽爲病狂,臥便利。(漢書·玄成傳)(2)避忌諱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詑於趙?(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3)避冒犯陛下富於春秋。(史記·李斯列傳)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孟浩然·歲暮歸南山)(4)交際辭令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資治通鑒·赤壁之戰)(1)避粗俗17(九)省略憑借一定的語言環境,把句子或句子成分省略,使文字更加簡潔明快。(1)省略主語楚人爲食,吳人及之,()奔,()食而從之。(左傳)(2)省略賓語或兼語明日,子路行,以()告()。(論語)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史記)(3)省略述語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4)“曰”字省略曰:“爲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爲之小,孰能爲之大?”(論語)(九)省略憑借一定的語言環境,把句子或句子成分省略,使文字更18(十)連文由於某種需要而連用相關相類詞語作陪襯的一種修辭方法,亦稱“連類而及”。《左傳·昭公十三年》:“鄭,伯男也,而使從公侯之貢,懼弗給也。”《尚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閻若璩《古文尚書疏證》:“古人文多連類而及之,因其一并及其一,漢入江,江方入海,因江入海,漢亦同之。”(十)連文由於某種需要而連用相關相類詞語作陪襯的一種修辭方法19(十一)變文行文中運用同實異名關係改變用詞的一種方法。《漢書·黥布傳》:“前年殺彭越,往年殺韓信。”張晏注:“往年與前年同耳,文相避也。”《詩經·鄘風·柏舟》:“母也天只,不諒人只。”毛傳:“天,謂父也。”孔疏:“先母后天者,取其韻句耳。”(十一)變文行文中運用同實異名關係改變用詞的一種方法。20二、字詞的錘煉與句式的選擇

《文心雕龍·章句》: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無疵也;章之明靡,句無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從,知一而萬畢矣。二、字詞的錘煉與句式的選擇

《文心雕龍·章句》:21(一)文言文中字詞的錘煉1、名詞的錘煉《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個名詞將九種事物有機連綴起來,共同組成一幅蕭瑟淒涼的秋郊黃昏行旅圖。(一)文言文中字詞的錘煉221、動詞的錘煉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腊之者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瘻、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歳賦其二,募有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1、動詞的錘煉232、形容詞的錘煉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2、形容詞的錘煉243、數量詞的錘煉過秦論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不敢進。……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異勢也。3、數量詞的錘煉254、虛詞的錘煉費袞《梁溪漫志》:退之《祭十二郎文》一篇,大率皆用語助,其最妙處自“其信然邪”以下,至“幾何不從汝而死也”一段,僅三十句,凡句尾連用“邪”字者三,連用“乎”字者三,連用“也”字者四,連用“矣”字者七,幾乎句句有語助矣,而反復出沒,如怒濤驚湍,變化不測,非妙于文章者安能及此!4、虛詞的錘煉26(二)文言文中句式的選擇讀孟嘗君傳王安石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所以不至也。(二)文言文中句式的選擇27三、修辭知識的應用古代汉语的修辞课件28(一)有助於準確訓解古代文句。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木蘭詩)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孔雀東南飛)一旦緩急,杜絕河津,足以自守。(後漢書·竇融傳)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白居易·琵琶行)(一)有助於準確訓解古代文句。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29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別賦)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漢書·高帝紀下)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詩經·豳風·七月)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別賦)30(二)有助於提高欣賞古代作品的能力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華,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華之隱逸者也;牡丹,華之富貴者也;蓮,華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二)有助於提高欣賞古代作品的能力31這篇僅119字的短文,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有詞語的錘煉,如文中的“愛”和“獨”等。有句式的選擇,如陳述句、疑問句、感歎句的變化使用。散句與駢句的交錯運用。有修辭格的綜合運用,如襯托、對偶、擬人、排比等。從而使文章的語言精練優美。嘗試分析劉禹錫《陋室銘》、《岳陽樓記》等美文的語言藝術。這篇僅119字的短文,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32古代漢語的修辭古代漢語的修辭33修辭是指爲了表達特定的思想內容,適應具體題旨情景而精心選擇恰當的語言材料來提高表達效果的方法和技巧。所謂情境,是指寫說的多種背景、主客觀雙方的情況,如寫說的對象、時間、地點、社會環境、主觀心境、寫說者和聽讀者的關係、上下文和語體要求等。所謂語言材料,主要包括各種性質的語言單位(語音單位、詞彙單位、語法單位等)和各種級別的語言單位(語素、詞、短語、句子等)以及文字和標點符號,等等。修辭是指爲了表達特定的思想內容,適應具體題旨情景而精心選擇恰34幾千年的語言實踐啟示我們:表情達意需要講究修辭。《易·乾·文言》:“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說苑·善說》:“夫辭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國、全性者也。故辭不可不修而說不可不善。”幾千年的語言實踐啟示我們:表情達意需要講究修辭。35一、古漢語常見的修辭格二、字詞的錘煉與句式的選擇三、修辭知識的應用古代汉语的修辞课件36一、古漢語常見的修辭格一、古漢語常見的修辭格37(一)引用《文心雕龍·事類》:“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引用古人的歷史事跡或古代典籍中的言語詞語,來證明自己的論點或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引用的類別有:引言,引事,引文引言:引用不見之於書本的格言、俗語、諺語、歌謠等,以加強文章的說服力。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莊子·秋水)引事:在行文時引用歷史故事,在辭賦、駢文、散文、詩歌中常見。(一)引用《文心雕龍·事類》:“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事以類38昔衛靈公與雍渠同載,孔子適陳;商鞅因景監見,趙良寒心;同子參乘,袁絲變色:自古恥之。(報任安書)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能龍蟠鳳逸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與韓荊州書)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爲登龍門。(後漢書·李膺傳)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訴衷情)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戰國策·秦策)昔衛靈公與雍渠同載,孔子適陳;商鞅因景監見,趙良寒心;同子參39引文:引用見之於載籍的文字。明引,先秦時候的著作以引經書爲主,如《孟子》引《詩》達26次,《荀子》引《詩》達70次。暗引,不說明出處。《岳陽樓記》:商旅不行。《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赤壁賦》:逝者如斯。《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杜甫《飲中八仙歌》: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舊唐書·李適之傳》: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引文:引用見之於載籍的文字。40(二)譬喻《墨子·小取》:“辟(譬)也者,舉也(他)物而以明之也。”用有相似點的另一事物說明或描繪某一事物,多用熟悉、具體的事物說明或描繪陌生、抽象的事物。明喻:用“譬如”、“譬猶”、“譬之”、“猶”、“若”、“如”等詞語加以表明。《詩·何彼禯矣》:華如桃李。隱喻:《史記·鴻門宴》: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何辭爲?博喻:賀鑄《青玉案》: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二)譬喻《墨子·小取》:“辟(譬)也者,舉也(他)物而以明41(三)代稱楊樹達《漢文文言修辭學》用語。不用事物的固有名稱,臨時借用與該事物有某種內在聯繫的詞語作爲稱謂。同一事物也可以有不同的代稱。乘堅驅良逐狡兔。乘堅策肥。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代稱楊樹達《漢文文言修辭學》用語。不用事物的固有名稱,42(1)用該事物的性狀、特徵指代該事物。爲肥甘不足於口與?輕煖不足於體與?(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緑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2)用泛稱代特稱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華佗傳)(3)用特稱代泛稱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別賦)送美人兮南浦。(九歌·河伯)(1)用該事物的性狀、特徵指代該事物。43(四)并提爲了使句子緊湊,文辭簡練,把兩件相關的事并列在一個句子中來表述。AB+ab=Aa+Bb把相同的語句成分放在一起並提,但在表意上卻仍然必須按照兩個短語或句子的組合關係分別相承,故叫並提或分承。夫種、蠡無一罪,身死亡。(史記·韓信盧綰列傳)脭醲肥厚。(枚乘·七發)耳目聰明。(華佗傳)(四)并提爲了使句子緊湊,文辭簡練,把兩件相關的事并列在一個44(五)互文又稱“互文見義”,或“互見”。在連貫的句子里,將本應合在一起說的兩個詞語,分開上、下句各出現一個而省去一個,解釋時要把兩個詞語合起來講,參互成文,互相見義。《左傳·鄭克段於鄢》:“公入而賦”,“姜出而賦”。服虔注:“入言公,出言姜,明俱出入,互相見。”唐賈公彥《儀禮注疏》:“凡言‘互文’者,是二物各舉一邊而省文。”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五)互文又稱“互文見義”,或“互見”。在連貫的句子里,將本45(六)誇飾又稱“誇張”、“鋪張”。通過形象化的語言,將被描寫的事物藝術地誇大或縮小,給人以突出的印象,從而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感染力。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詩經·衛風·河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六)誇飾又稱“誇張”、“鋪張”。通過形象化的語言,將被描寫46(七)倒置又稱“變序”。有意改變語句安排的正常順序,前移或後置,用以加強語勢、調和音節、錯綜句法。《左傳·昭公十九年》:令尹子瑕言蹶由於楚子,曰“彼何罪?諺所謂‘室於怒市於色’者,楚之謂也。舍前之忿可也。”乃歸蹶由。杜注:言靈王怒吳子而執其弟,猶人忿於室家而作色於市人。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杜甫·秋興八首)(七)倒置又稱“變序”。有意改變語句安排的正常順序,前移或後47(八)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話說得含蓄、婉轉一些。因爲注重禮貌,講究謙敬,所以人稱代詞的禮貌替代式在古書中十分普遍。對人(特別是君上)不用第二人稱代詞,而是代之以“左右”、“足下”、“先生”、“執事”、“陛下”等敬稱。對自己則盡量不使用第一人稱代詞,而是代之以“僕”、“愚”、“妾”、“奴”、“小人”、“下走”、“下臣”、“不榖”、“寡人”等謙稱。用“請”、“幸”、“謹”、“敬”、“惠”、“辱”等表敬副詞來表示對對方所作所為的尊敬。用“竊”、“忝”、“猥”、“伏”等表謙副詞來表示對自己所作所爲的貶低。(八)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話說得含蓄、婉轉一些。48(1)避粗俗即陽爲病狂,臥便利。(漢書·玄成傳)(2)避忌諱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詑於趙?(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3)避冒犯陛下富於春秋。(史記·李斯列傳)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孟浩然·歲暮歸南山)(4)交際辭令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資治通鑒·赤壁之戰)(1)避粗俗49(九)省略憑借一定的語言環境,把句子或句子成分省略,使文字更加簡潔明快。(1)省略主語楚人爲食,吳人及之,()奔,()食而從之。(左傳)(2)省略賓語或兼語明日,子路行,以()告()。(論語)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史記)(3)省略述語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4)“曰”字省略曰:“爲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爲之小,孰能爲之大?”(論語)(九)省略憑借一定的語言環境,把句子或句子成分省略,使文字更50(十)連文由於某種需要而連用相關相類詞語作陪襯的一種修辭方法,亦稱“連類而及”。《左傳·昭公十三年》:“鄭,伯男也,而使從公侯之貢,懼弗給也。”《尚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閻若璩《古文尚書疏證》:“古人文多連類而及之,因其一并及其一,漢入江,江方入海,因江入海,漢亦同之。”(十)連文由於某種需要而連用相關相類詞語作陪襯的一種修辭方法51(十一)變文行文中運用同實異名關係改變用詞的一種方法。《漢書·黥布傳》:“前年殺彭越,往年殺韓信。”張晏注:“往年與前年同耳,文相避也。”《詩經·鄘風·柏舟》:“母也天只,不諒人只。”毛傳:“天,謂父也。”孔疏:“先母后天者,取其韻句耳。”(十一)變文行文中運用同實異名關係改變用詞的一種方法。52二、字詞的錘煉與句式的選擇

《文心雕龍·章句》: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無疵也;章之明靡,句無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從,知一而萬畢矣。二、字詞的錘煉與句式的選擇

《文心雕龍·章句》:53(一)文言文中字詞的錘煉1、名詞的錘煉《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個名詞將九種事物有機連綴起來,共同組成一幅蕭瑟淒涼的秋郊黃昏行旅圖。(一)文言文中字詞的錘煉541、動詞的錘煉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腊之者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瘻、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歳賦其二,募有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1、動詞的錘煉552、形容詞的錘煉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2、形容詞的錘煉563、數量詞的錘煉過秦論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不敢進。……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