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25.河中石兽课件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25.河中石兽课件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25.河中石兽课件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25.河中石兽课件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25.河中石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语文(上)第25课河中石兽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圮”“棹”“湮”等文言词语。2、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3、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现在河北献县)人。清代文学家。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纪昀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间辑修《四库全书》,他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四库全书总目》200卷,论述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考得失,辨文字,为代表清代目录成就的巨著,纪昀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表现于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写作背景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纪昀因卷入盐铁亏空案被发配新疆乌鲁木齐。他沿途积极与当地人交流,搜集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谭,或奇情轶事,写了不少作品,后整理成册,即为著名的《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即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一、朗读课文,给划线字注音棹数小舟(

曳铁钯(

木杮(

)湮于沙上(

啮沙(

坎穴(

)溯流(

臆断(

山门圮于河(

)棹数小舟(zhào)

曳铁钯(yè)

木杮(fèi)

湮于沙上(yān)

啮沙(niè)

坎穴(kǎn)溯流(sù)

臆断(yì)

山门圮于河(pǐ)

2、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二石兽并沉焉:一起阅十余岁:经历求石兽于水中:寻找

山门圮于河:倒塌湮于沙上:埋没1、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2、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3、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4、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吗?5、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3、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3、讲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积累有关勇于实践的名言:(1)百闻不如一见。---班固(2)一个人的经验是要在刻苦中得到的,也只有岁月的磨炼能够使它成熟。

——莎士比亚(3)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4)经验是永久的老师。----歌德(5)实践是思想的真理。-----车尔尼雪夫斯基达标检测1、本文选自

_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_____家。(朝代)2、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

棹数小舟(

曳铁钯(

湮于沙上(

啮沙为坎穴(

溯流逆上(

据理臆断(

石必倒掷坎穴中()3、翻译下面的句子。(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清代文学家2、pǐzhàoyèyānnièsùyìkǎn3、(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学习目标:1、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2、了解文中河水冲石的原理。3、借助故事阐述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自学指导一:1、比较文中的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寻找石狮的位置、理由及结果。

2、为什么老河兵的观点是正确的?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围水速更快,冲刷力更强,其下面迎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时间长了,石兽因重力作用朝着迎水流的方向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动了一大截。可见老河兵的判断是正确的,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使石兽能“逆水而行”。最后果然在河的上游找到了石兽,印证了老河兵的话。自学指导二:

3、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凡事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能从生活中举出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这一道理吗?课堂小结这则故事用和尚、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兽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达标检测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1)一寺临河干

临:___________干:___________(2)山门圮于河

圮:___________(3)阅十余岁

阅:___________岁:___________(4)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___________2、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游。)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倒塌)B.棹数小舟(划船)C.不亦傎乎(颠倒,即本末倒置)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1、BC

2、AC

3、C

4、①你们不懂得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