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心理学纪检、检察课件_第1页
职务犯罪心理学纪检、检察课件_第2页
职务犯罪心理学纪检、检察课件_第3页
职务犯罪心理学纪检、检察课件_第4页
职务犯罪心理学纪检、检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马皑chinafzxl@163.com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一、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犯罪是法律行为,犯罪心理是支配犯罪行为的个体内在心理因素和其运动的过程。一、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犯罪是法律行为,犯罪心理是(一)定义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的学问。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犯罪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精神过程发生、发展、变化与组合规律的学科。属于心理学在犯罪科学领域的应用性、交叉性学科。(一)定义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的学问。犯罪心理学的目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不同类型犯罪与不同类型犯罪人的认识,揭露犯罪、预防犯罪、减少犯罪。对犯罪心理的认识建立在掌握个体一般心理规律的基础之上。犯罪心理学的目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不同类型犯罪与(二)心理指什么人的心理往往是指人的心理现象(过程)和心理内容(含意)。在心理学上行为与精神过程都可统一为心理。心理现象既可以指具体个人的心理也可以是群体心理。(二)心理指什么人的心理往往是指人的心理现象(过程)和心理内什么是心理?内部过程知情意外部过程行动心理什么是心理?内部过程心理内部过程包含了我们怎么想、怎么看。外部过程意味着我们怎么做。一般情况下,二者是统一的;但有时则是表里不一的。如在压力等社会影响力的作用下。内部过程包含了我们怎么想、怎么看。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过程。认知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我们怎么看;二是我们接受刺激到做出反应的过程。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注意:1.人们对事物的看法随年龄、环境、角色、刺激的变化总是处于变化的过程中,如人生观、世界观等,它的可变性最强;2.认知作为态度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影响我们的行为,怎么看往往决定着如何做,改变认知可以直接调节你的行为;3.生活中认知偏执会导致对问题的看法极端化倾向。注意:1.人们对事物的看法随年龄、环境、角色、刺激的变化总是以认知为视角:1.对行为危害性的认知2.对行为违法性的认知3.因时代和角色变化产生的价值观的变化4.个人罪责感的变化以认知为视角:1.对行为危害性的认知人格:个体较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同一个体在相同情境下,一般有较为一致性的行为方式不同个体在同样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认知和行为反应同一个体在扮演不同角色时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人格:个体较为稳定的行为方式。注意:1.人格一旦建立就难以改变,它有如“脸谱”伴随我们一生;2.人格虽然具有稳定性但也只是相对的;3.人格发育建构的过程中,受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会导致人格障碍,如反社会人格、偏执性人格,并且难以矫正。注意:1.人格一旦建立就难以改变,它有如“脸谱”伴随我们一生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本我(Id):位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遵循快乐原则。自我(Ego):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则”。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本我(Id):位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本我──不敢贪,有法律风险,惩罚的必然性形成规范控制;自我──不能贪,有监督机制,制度建设形成环境控制;超我──不想贪,有良心约束,道德自律形成自我控制。本我──不敢贪,有法律风险,惩罚的必然性形成规范控制;需要、动机、情感和习惯:影响每个人采取何种行为的内在动力。需要和动机相联系,受情感因素制约,习惯总是和需要的满足方式相关。需要、动机、情感和习惯:影响每个人采取何种行为的内在动力。注意:1.人的需要总是追求满足,需要出现时我们处于不平衡状态,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反之则有高兴、放松等情绪;2.需要一旦出现,我们会产生干某件事以满足的动力;3.当使用某种方式总能实现需要的满足就固定为习惯。注意:1.人的需要总是追求满足,需要出现时我们处于不平衡状态注意:在职务犯罪中安全感:拥有哪些资源和需要的满足能够令其安全、踏实。如地位,特别是他人的服从和尊重,有的是对财富的拥有。它与归属感相互动。成就感:哪些需要的满足令其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朋友多,社会支持系统广泛还是能够得到女性的附庸,还是有政治抱负等等。注意:在职务犯罪中安全感:拥有哪些资源和需要的满足能够令其安控制感:对环境特别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预测结果。自我实现: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控制感:对环境特别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预测结果。(三)人与人为什么不同?哪些因素影响我们产生不同的人格、认知、需要……(三)人与人为什么不同?哪些因素影响我们产生不同的人格、认知(1)生物学基础又称为自然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健全的神经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大脑,这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必要的自然前提。生物学基础来自于两个方面:遗传的和先天的。(1)生物学基础又称为自然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健全的神经系统(2)社会基础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生产方式、政治和法律制度、社会规范、价值体系、信仰体系、风俗、种族和民族、家庭、学校、友伴、群众、宗教、职业、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等。(2)社会基础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生产方式、政治和法(3)实践活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过程,是个人生理上的禀赋与社会环境的充分接触,进而形成既有相似性,又有个性特点的个体心理。(3)实践活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过程,是个人生理上的禀赋与社会职务犯罪心理学纪检、检察课件职务犯罪心理学纪检、检察课件身份与资源:资源占有状况是具体个人在现实社会中已经获得的收益和身份,它影响个体的认知与人格。包括:生命资源、人际资源、情感资源、能力资源、经济资源、地位(权力)资源等等。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具有的权利与义务。身份与资源:资源占有状况是具体个人在现实社会中已经获得的收益社会地位身体资源情感资源人际资源能力资源经济资源权力资源社会地位身体资源情感资源人际资源能力资源经济资源权力资源注意:1.每个人在社会上占有资源的多寡决定了社会地位、生活质量和需要的特点;2.资源交换是违法违纪行为的重要特点;3.利益集团对资源的垄断导致竞争的不公平,这也是中国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4.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是建构分配公平、机会公平等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注意:1.每个人在社会上占有资源的多寡决定了社会地位、生活质二、犯罪心理从刑法的罪名上分析,当我们将被法律认定的犯罪行为替换为可操作的变量时,能够发现所谓犯罪基本上有四类行为的元形态:攻击、侵占、破坏、控制二、犯罪心理从刑法的罪名上分析,当我们将被法律认定注意:对犯罪心理的研究重点在于两个层面:一是明知行为违法,为什么仍然为之。探讨犯罪决策的过程;二是探讨产生攻击、侵占、破坏、控制等可能被标定为犯罪的各类行为的心理过程。注意:对犯罪心理的研究重点在于两个层面:研究对象结果法律结果:犯罪行为结果:伤害、损失行为攻击、侵占、破坏、控制心理目的、动机行为决策行为人研究对象结果行为行为决策行为人行为决策机遇情境刺激心理人格、认知、需要、情绪行为决策机遇心理犯罪行为的构成1.对某种行为及结果的法律标定──法律2.犯罪情境──犯罪当时的时间、空间、对象、气氛等3.犯罪决策──动机、目的、对结果的认知(危害结果与法律结果)犯罪行为的构成1.对某种行为及结果的法律标定──法律研究路径:结果:法律结果(犯罪)、行为结果(伤害、损失)──行为(攻击、侵占、破坏、控制)──心理(目的、动机)──决策──行为人(实施者)──生物、社会、心理研究路径:结果:法律结果(犯罪)、行为结果(伤害、损失)──结果──谁导致了结果(行为)──谁发动了行为(实施者或行为人)──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情境下会如此决策。结果──谁导致了结果(行为)──谁发动了行为(实施者或行为人犯罪心理学的主要问题1.什么类型的人容易犯罪──原因2.什么环境容易诱发犯罪──原因3.实施犯罪的人有何规律性特点──特征4.明知犯罪会受惩罚为什么还要去作──决策5.如何预测与减少犯罪──对策犯罪心理学的主要问题1.什么类型的人容易犯罪──原因三、职务犯罪心理与一般刑事犯罪不同:1.职务犯罪人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良好的社会化经历。一般没有对社会的仇视与敌意。2.对行为的危害性缺少清晰的认识。3.以侵占和控制性行为为主。三、职务犯罪心理与一般刑事犯罪不同:白领犯罪(white-collarcrime)白领人员所实施的犯罪。又称绅士犯罪、斯文犯罪。它是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在其1949年出版的《白领犯罪》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概念。白领犯罪(white-collarcrime)白领人员所实白领犯罪构成因素:(1)为社会所尊重者所为的破坏刑法的行为(2)行为人大多拥有较崇高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3)违法行为是在行为人职业领域中或职业活动中实施的(4)通常情况下违法行为会造成对职责的侵犯白领犯罪构成因素:(1)为社会所尊重者所为的破坏刑法的行为职务犯罪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处以行政处罚的犯罪。职务犯罪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主体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职务犯罪主体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二是滥用职权;三是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一)行为人特点1.良好的家庭条件与能力资源。2.高宜人性。3.不良行为喜好。4.仕途、事业发展顺利或突变。5.单位缺乏外在有效监督以及管理。6.掌握专门性技能。(一)行为人特点1.良好的家庭条件与能力资源。犯罪决策中的侥幸与敢为与一般刑事犯罪不同,职务犯罪的行为人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个人能力,敢于实施法律禁止性行为的勇气与其自信和需求有关。犯罪决策中的侥幸与敢为与一般刑事犯罪不同,职务犯罪的行为人往(二)家庭因素儿时家庭经济情况现在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现在家庭经济支出情况社会关系等人际资源(二)家庭因素儿时家庭经济情况犯罪动机的形成规律儿时的欲求不满与挫折:压抑与过渡补偿,缺少安全感,源于与往经验产生的焦虑。现实的需要压力:正常需要与社会比较,与生存发展相关的身份焦虑。人际交往压力:纳入群体与熟人社会的规则,形成对社会排斥的焦虑。情感投入是一种预期性互利的合作意向。犯罪动机的形成规律儿时的欲求不满与挫折:压抑与过渡补偿,缺少(三)个体心理因素风险与收益的个人决策偏好个人成就动机个性特征,自我评价个人职业期望生活满意度职业满意度对职务犯罪行为的认知(三)个体心理因素风险与收益的个人决策偏好自我效能感对犯罪的影响个人期望、家庭期望、社会期望造成的压力。决策偏好产生的习惯性思维。归因方式导致的罪责感弱化。过于自信或责任分担形成的故意。自我效能感对犯罪的影响个人期望、家庭期望、社会期望造成的压力(五)单位环境因素单位环境因素岗位性质与个人职权大小单位监督的力度及举报途径、廉政考勤下级或同级同事关系行业不正之风该职位已往违法、违纪情况,检举情况与上级的关系(五)单位环境因素单位环境因素权力对违法犯罪的影响权力意味着控制,他与选择的自由度相关。权力部门化、部门个人化使权力成为资源交换的筹码。权力部门在竞争社会中往往是利益追求者希望建立人际关系,实现现实与预期互利的主要对象。权力对违法犯罪的影响权力意味着控制,他与选择的自由度相关。四、职务犯罪行为人的决策模式决策是指人们对某些行动方案的知觉和具有正面或负面的后果和成功的可能性等考虑的基础上做出抉择的过程。四、职务犯罪行为人的决策模式决策是指人们对某些行动方案的知觉违法犯罪决策──如何抑制超我认知层面:1.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属于犯罪:积少成多的温水煮青蛙效应;角色扮演中的替代效应;相对剥夺的补偿效应。2.自我合理化:贡献说;单位无损说;目的合法说;现象普遍说。违法犯罪决策──如何抑制超我认知层面:3.社会态度:世界观的偏差;社会情感的非理性化;人际关系缺位。4.道德假说:用道德行为忽略违法行为;强调动机与目的,忽略行为手段。3.社会态度:世界观的偏差;社会情感的非理性化;人际关系缺位违法犯罪决策──凭什么敢于违法人格层面:1.果断敢为:以权力、技能为支撑2.侥幸冒险:以法不责众为理由3.宜人善伪:以处理人际关系为掩护4.挫折恐惧:挫折耐受力强或差违法犯罪决策──凭什么敢于违法人格层面:违法犯罪决策──为什么违法需要层面:1.缺乏安全感:早年欲求不满;权力与收益焦虑;自尊强烈。2.缺乏平衡感:生活、工作压力,人际交往压力。3.缺乏归属感:能力与职位错位;付出与收益错位;地位与自尊错位。4.缺乏责任感:个人需要高于法律约束。违法犯罪决策──为什么违法需要层面:模式一:自信式取向对个人能力、情境判断、风险控制抱有乐观积极态度,趋向于选择预案中可获得收益最大化的选项。模式一:自信式取向对个人能力、情境判断、风险控制抱有乐观积极个人能力方面:表现为犯罪经验、计划的制定、工具的准备、情境的选择等。情境判断:对时、空、对象的选择,对被监视与目击的控制,对被害人防备与反应的预测,对随机刺激的预案等。风险控制方面:对同伙的控制,单独作案时的逃跑,破坏现场,流窜作案,反侦察技术,时机选择等。个人能力方面:表现为犯罪经验、计划的制定、工具的准备、情境的又称随机取向。对个人能力、情境判断、风险控制抱有不确定态度,趋向于根据情境状态,选择预案中可获得收益相对最大化的选项。模式二:侥幸式取向又称随机取向。对个人能力、情境判断、风险控制抱有不确定态度,对当前状况不具有知觉或知觉错误,对行为及后果未予考虑的形态。模式三:无判断取向对当前状况不具有知觉或知觉错误,对行为及后果未予考虑的形态。对个人能力、情境判断、风险控制不做权衡与判断,以实现目标为唯一取向,不考虑或忽略风险。模式四:放任式取向对个人能力、情境判断、风险控制不做权衡与判断,以实现目标为唯小结:中国的职务犯罪不可简单归因于体制问题或缺少监督。而必须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上,从熟人社会的互惠传统上,从文化沿袭的身份与角色期望上,从资源有限并分配不平等的竞争事实上,从资源交换的必然性上,从个人发展的本能驱力上,从占有公权的自由度上,从道德行为的社会赞许上,从个体资源占有的状况上,从克服罪恶感与罪责感的心理机制上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小结:中国的职务犯罪不可简单归因于体制问题或缺少监督。而必须五、心理学的应用司法人员职业匹配与心理健康群体事件和人质危机谈判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和犯罪心理画像测谎和审讯的心理学方法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审查判断调解中的沟通与说服法官的思维及情感涉入罪犯心理矫正五、心理学的应用司法人员职业匹配与心理健康谢谢大家!chinafzxl@163.com谢谢大家!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12月-2212月-22Wednesday,December21,2022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4:09:4014:09:4014:0912/21/20222:09:40PM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12月-2214:09:4014:09Dec-2221-Dec-22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4:09:4014:09:4014:09Wednesday,December21,2022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2月-2212月-2214:09:4014:09:40December21,2022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1十二月20222:09:40下午14:09:4012月-22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十二月222:09下午12月-2214:09December21,2022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2/12/2114:09:4014:09:4021December2022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2:09:40下午2:09下午14:09:4012月-22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21/20222:09:40PM14:09:4021-12月-22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21/20222:09PM12/21/20222:09PM12月-2212月-22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21-Dec-2221December202212月-22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Wednesday,December21,202221-Dec-2212月-22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己眷恋了。12月-2214:09:4021December202214:09谢谢大家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12月-2212月63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马皑chinafzxl@163.com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一、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犯罪是法律行为,犯罪心理是支配犯罪行为的个体内在心理因素和其运动的过程。一、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犯罪是法律行为,犯罪心理是(一)定义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的学问。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犯罪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精神过程发生、发展、变化与组合规律的学科。属于心理学在犯罪科学领域的应用性、交叉性学科。(一)定义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的学问。犯罪心理学的目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不同类型犯罪与不同类型犯罪人的认识,揭露犯罪、预防犯罪、减少犯罪。对犯罪心理的认识建立在掌握个体一般心理规律的基础之上。犯罪心理学的目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不同类型犯罪与(二)心理指什么人的心理往往是指人的心理现象(过程)和心理内容(含意)。在心理学上行为与精神过程都可统一为心理。心理现象既可以指具体个人的心理也可以是群体心理。(二)心理指什么人的心理往往是指人的心理现象(过程)和心理内什么是心理?内部过程知情意外部过程行动心理什么是心理?内部过程心理内部过程包含了我们怎么想、怎么看。外部过程意味着我们怎么做。一般情况下,二者是统一的;但有时则是表里不一的。如在压力等社会影响力的作用下。内部过程包含了我们怎么想、怎么看。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过程。认知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我们怎么看;二是我们接受刺激到做出反应的过程。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注意:1.人们对事物的看法随年龄、环境、角色、刺激的变化总是处于变化的过程中,如人生观、世界观等,它的可变性最强;2.认知作为态度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影响我们的行为,怎么看往往决定着如何做,改变认知可以直接调节你的行为;3.生活中认知偏执会导致对问题的看法极端化倾向。注意:1.人们对事物的看法随年龄、环境、角色、刺激的变化总是以认知为视角:1.对行为危害性的认知2.对行为违法性的认知3.因时代和角色变化产生的价值观的变化4.个人罪责感的变化以认知为视角:1.对行为危害性的认知人格:个体较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同一个体在相同情境下,一般有较为一致性的行为方式不同个体在同样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认知和行为反应同一个体在扮演不同角色时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人格:个体较为稳定的行为方式。注意:1.人格一旦建立就难以改变,它有如“脸谱”伴随我们一生;2.人格虽然具有稳定性但也只是相对的;3.人格发育建构的过程中,受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会导致人格障碍,如反社会人格、偏执性人格,并且难以矫正。注意:1.人格一旦建立就难以改变,它有如“脸谱”伴随我们一生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本我(Id):位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遵循快乐原则。自我(Ego):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则”。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本我(Id):位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本我──不敢贪,有法律风险,惩罚的必然性形成规范控制;自我──不能贪,有监督机制,制度建设形成环境控制;超我──不想贪,有良心约束,道德自律形成自我控制。本我──不敢贪,有法律风险,惩罚的必然性形成规范控制;需要、动机、情感和习惯:影响每个人采取何种行为的内在动力。需要和动机相联系,受情感因素制约,习惯总是和需要的满足方式相关。需要、动机、情感和习惯:影响每个人采取何种行为的内在动力。注意:1.人的需要总是追求满足,需要出现时我们处于不平衡状态,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反之则有高兴、放松等情绪;2.需要一旦出现,我们会产生干某件事以满足的动力;3.当使用某种方式总能实现需要的满足就固定为习惯。注意:1.人的需要总是追求满足,需要出现时我们处于不平衡状态注意:在职务犯罪中安全感:拥有哪些资源和需要的满足能够令其安全、踏实。如地位,特别是他人的服从和尊重,有的是对财富的拥有。它与归属感相互动。成就感:哪些需要的满足令其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朋友多,社会支持系统广泛还是能够得到女性的附庸,还是有政治抱负等等。注意:在职务犯罪中安全感:拥有哪些资源和需要的满足能够令其安控制感:对环境特别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预测结果。自我实现: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控制感:对环境特别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预测结果。(三)人与人为什么不同?哪些因素影响我们产生不同的人格、认知、需要……(三)人与人为什么不同?哪些因素影响我们产生不同的人格、认知(1)生物学基础又称为自然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健全的神经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大脑,这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必要的自然前提。生物学基础来自于两个方面:遗传的和先天的。(1)生物学基础又称为自然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健全的神经系统(2)社会基础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生产方式、政治和法律制度、社会规范、价值体系、信仰体系、风俗、种族和民族、家庭、学校、友伴、群众、宗教、职业、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等。(2)社会基础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生产方式、政治和法(3)实践活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过程,是个人生理上的禀赋与社会环境的充分接触,进而形成既有相似性,又有个性特点的个体心理。(3)实践活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过程,是个人生理上的禀赋与社会职务犯罪心理学纪检、检察课件职务犯罪心理学纪检、检察课件身份与资源:资源占有状况是具体个人在现实社会中已经获得的收益和身份,它影响个体的认知与人格。包括:生命资源、人际资源、情感资源、能力资源、经济资源、地位(权力)资源等等。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具有的权利与义务。身份与资源:资源占有状况是具体个人在现实社会中已经获得的收益社会地位身体资源情感资源人际资源能力资源经济资源权力资源社会地位身体资源情感资源人际资源能力资源经济资源权力资源注意:1.每个人在社会上占有资源的多寡决定了社会地位、生活质量和需要的特点;2.资源交换是违法违纪行为的重要特点;3.利益集团对资源的垄断导致竞争的不公平,这也是中国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4.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是建构分配公平、机会公平等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注意:1.每个人在社会上占有资源的多寡决定了社会地位、生活质二、犯罪心理从刑法的罪名上分析,当我们将被法律认定的犯罪行为替换为可操作的变量时,能够发现所谓犯罪基本上有四类行为的元形态:攻击、侵占、破坏、控制二、犯罪心理从刑法的罪名上分析,当我们将被法律认定注意:对犯罪心理的研究重点在于两个层面:一是明知行为违法,为什么仍然为之。探讨犯罪决策的过程;二是探讨产生攻击、侵占、破坏、控制等可能被标定为犯罪的各类行为的心理过程。注意:对犯罪心理的研究重点在于两个层面:研究对象结果法律结果:犯罪行为结果:伤害、损失行为攻击、侵占、破坏、控制心理目的、动机行为决策行为人研究对象结果行为行为决策行为人行为决策机遇情境刺激心理人格、认知、需要、情绪行为决策机遇心理犯罪行为的构成1.对某种行为及结果的法律标定──法律2.犯罪情境──犯罪当时的时间、空间、对象、气氛等3.犯罪决策──动机、目的、对结果的认知(危害结果与法律结果)犯罪行为的构成1.对某种行为及结果的法律标定──法律研究路径:结果:法律结果(犯罪)、行为结果(伤害、损失)──行为(攻击、侵占、破坏、控制)──心理(目的、动机)──决策──行为人(实施者)──生物、社会、心理研究路径:结果:法律结果(犯罪)、行为结果(伤害、损失)──结果──谁导致了结果(行为)──谁发动了行为(实施者或行为人)──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情境下会如此决策。结果──谁导致了结果(行为)──谁发动了行为(实施者或行为人犯罪心理学的主要问题1.什么类型的人容易犯罪──原因2.什么环境容易诱发犯罪──原因3.实施犯罪的人有何规律性特点──特征4.明知犯罪会受惩罚为什么还要去作──决策5.如何预测与减少犯罪──对策犯罪心理学的主要问题1.什么类型的人容易犯罪──原因三、职务犯罪心理与一般刑事犯罪不同:1.职务犯罪人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良好的社会化经历。一般没有对社会的仇视与敌意。2.对行为的危害性缺少清晰的认识。3.以侵占和控制性行为为主。三、职务犯罪心理与一般刑事犯罪不同:白领犯罪(white-collarcrime)白领人员所实施的犯罪。又称绅士犯罪、斯文犯罪。它是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在其1949年出版的《白领犯罪》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概念。白领犯罪(white-collarcrime)白领人员所实白领犯罪构成因素:(1)为社会所尊重者所为的破坏刑法的行为(2)行为人大多拥有较崇高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3)违法行为是在行为人职业领域中或职业活动中实施的(4)通常情况下违法行为会造成对职责的侵犯白领犯罪构成因素:(1)为社会所尊重者所为的破坏刑法的行为职务犯罪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处以行政处罚的犯罪。职务犯罪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主体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职务犯罪主体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二是滥用职权;三是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一)行为人特点1.良好的家庭条件与能力资源。2.高宜人性。3.不良行为喜好。4.仕途、事业发展顺利或突变。5.单位缺乏外在有效监督以及管理。6.掌握专门性技能。(一)行为人特点1.良好的家庭条件与能力资源。犯罪决策中的侥幸与敢为与一般刑事犯罪不同,职务犯罪的行为人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个人能力,敢于实施法律禁止性行为的勇气与其自信和需求有关。犯罪决策中的侥幸与敢为与一般刑事犯罪不同,职务犯罪的行为人往(二)家庭因素儿时家庭经济情况现在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现在家庭经济支出情况社会关系等人际资源(二)家庭因素儿时家庭经济情况犯罪动机的形成规律儿时的欲求不满与挫折:压抑与过渡补偿,缺少安全感,源于与往经验产生的焦虑。现实的需要压力:正常需要与社会比较,与生存发展相关的身份焦虑。人际交往压力:纳入群体与熟人社会的规则,形成对社会排斥的焦虑。情感投入是一种预期性互利的合作意向。犯罪动机的形成规律儿时的欲求不满与挫折:压抑与过渡补偿,缺少(三)个体心理因素风险与收益的个人决策偏好个人成就动机个性特征,自我评价个人职业期望生活满意度职业满意度对职务犯罪行为的认知(三)个体心理因素风险与收益的个人决策偏好自我效能感对犯罪的影响个人期望、家庭期望、社会期望造成的压力。决策偏好产生的习惯性思维。归因方式导致的罪责感弱化。过于自信或责任分担形成的故意。自我效能感对犯罪的影响个人期望、家庭期望、社会期望造成的压力(五)单位环境因素单位环境因素岗位性质与个人职权大小单位监督的力度及举报途径、廉政考勤下级或同级同事关系行业不正之风该职位已往违法、违纪情况,检举情况与上级的关系(五)单位环境因素单位环境因素权力对违法犯罪的影响权力意味着控制,他与选择的自由度相关。权力部门化、部门个人化使权力成为资源交换的筹码。权力部门在竞争社会中往往是利益追求者希望建立人际关系,实现现实与预期互利的主要对象。权力对违法犯罪的影响权力意味着控制,他与选择的自由度相关。四、职务犯罪行为人的决策模式决策是指人们对某些行动方案的知觉和具有正面或负面的后果和成功的可能性等考虑的基础上做出抉择的过程。四、职务犯罪行为人的决策模式决策是指人们对某些行动方案的知觉违法犯罪决策──如何抑制超我认知层面:1.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属于犯罪:积少成多的温水煮青蛙效应;角色扮演中的替代效应;相对剥夺的补偿效应。2.自我合理化:贡献说;单位无损说;目的合法说;现象普遍说。违法犯罪决策──如何抑制超我认知层面:3.社会态度:世界观的偏差;社会情感的非理性化;人际关系缺位。4.道德假说:用道德行为忽略违法行为;强调动机与目的,忽略行为手段。3.社会态度:世界观的偏差;社会情感的非理性化;人际关系缺位违法犯罪决策──凭什么敢于违法人格层面:1.果断敢为:以权力、技能为支撑2.侥幸冒险:以法不责众为理由3.宜人善伪:以处理人际关系为掩护4.挫折恐惧:挫折耐受力强或差违法犯罪决策──凭什么敢于违法人格层面:违法犯罪决策──为什么违法需要层面:1.缺乏安全感:早年欲求不满;权力与收益焦虑;自尊强烈。2.缺乏平衡感:生活、工作压力,人际交往压力。3.缺乏归属感:能力与职位错位;付出与收益错位;地位与自尊错位。4.缺乏责任感:个人需要高于法律约束。违法犯罪决策──为什么违法需要层面:模式一:自信式取向对个人能力、情境判断、风险控制抱有乐观积极态度,趋向于选择预案中可获得收益最大化的选项。模式一:自信式取向对个人能力、情境判断、风险控制抱有乐观积极个人能力方面:表现为犯罪经验、计划的制定、工具的准备、情境的选择等。情境判断:对时、空、对象的选择,对被监视与目击的控制,对被害人防备与反应的预测,对随机刺激的预案等。风险控制方面:对同伙的控制,单独作案时的逃跑,破坏现场,流窜作案,反侦察技术,时机选择等。个人能力方面:表现为犯罪经验、计划的制定、工具的准备、情境的又称随机取向。对个人能力、情境判断、风险控制抱有不确定态度,趋向于根据情境状态,选择预案中可获得收益相对最大化的选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