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保健基础》第五章 特殊幼儿卫生保健_第1页
《幼儿卫生保健基础》第五章 特殊幼儿卫生保健_第2页
《幼儿卫生保健基础》第五章 特殊幼儿卫生保健_第3页
《幼儿卫生保健基础》第五章 特殊幼儿卫生保健_第4页
《幼儿卫生保健基础》第五章 特殊幼儿卫生保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卫生保健基础第五章特殊幼儿卫生保健

第一节特殊幼儿概述第二节盲童的身心特点及卫生保健第三节聋童的身心特点及卫生保健第四节智力落后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养护卫生第五节肢体残疾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卫生保健学习目标1.了解特殊幼儿的致残原因、教育安置形式及各类特殊幼儿的鉴别。2.了解各类特殊幼儿的主要身心特点。3.了解各类特殊幼儿的卫生保健要点。学习重难点1.掌握鉴别各类特殊幼儿的基本标准或方法。2.掌握各类特殊幼儿卫生保健的方法。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查阅资料,参与实训教学建议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第一节特殊幼儿概述第二节盲童的身心特点及卫生保健第三节聋童的身心特点及卫生保健第四节智力落后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养护卫生第五节肢体残疾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卫生保健第一节

特殊幼儿概述一、什么是特殊幼儿(一)特殊幼儿的概念【学习案例3-2】邓州小草义工春节前夕看望慰问高集镇戴岗村特殊儿童发布时间:01-1910:13邓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20年1月17日,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为了让生活在偏远农村的特殊儿童能够过上一个祥和快乐的节日,邓州小草义工李娟、齐伟、王菊等一行多人,在会长沈立的带领下,带着衣物、文具和食品等慰问品来到高集镇戴岗村,看望该村一名失聪失语儿童,用心向孩子工们的引导下,孩子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并画出水杯的图案,还尝试着作出简单的发音。孩子优秀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表扬。探望期间,义工们还详细询问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收集下孩子前期的鉴定材料,为年后到残联申请免费耳蜗做准备。在义工们离开之时,聪明的孩子和大家挥手惜别……据小草义工会长沈立介绍,她结识这个孩子,源于读了孩子老师写的一篇文章《我的哑巴学生》。“当我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深深地为这个孩子的不幸感到惋惜,同时也为他的聪明、顽强所感动,当时我就萌生了一个念头——能不能帮找个孩子一把,让他恢复听力、开口说话,和正常孩子一样去读书呢?“沈立说道。随即,沈立联系到了邓州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贾月主任。沟通之后,贾主任建议让孩子再做一次听力鉴定,如果符合条件,就可以帮孩子申请一个免费耳蜗。关心残疾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需要社会各界参与进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圆孩子健康之梦,让他在祖国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来源:百家号“邓州在行动”2020年1月19日)请问你遇到戴岗村这样的特殊孩子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与态度呢?1.概念特殊幼儿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特殊幼儿是指一个或几个方面明显超出常态(正常)

的幼儿。这些差异可表现在肢体上,也可表现在智力、感觉能力、情绪、行为、语言等心理上。广义的特殊幼儿既包括低于常态(正常)发展的幼儿,也包括高于常态(正常)发展的幼儿。广义所指的特殊幼儿习惯上又被称为“异常幼儿”、“偏常幼儿”。狭义的特殊幼儿是指身体或心理发展有缺陷或障碍的幼儿,包括肢残幼儿、智力迟钝幼儿、视觉或听觉缺陷幼儿、品行不良幼儿等。由于狭义所指的特殊幼儿身心发展有缺陷,因此,他们不仅是特殊教育研究的对象,而且往往也是医学研究的对象,医学界论及他们时会使用“缺陷”、“损伤”、“残疾”、“障碍”等术语。本教材采用广义特殊幼儿的概念,即包括低于常态和高于常态两类幼儿。【知识链接5-1】20世纪后期,国际特殊教育领域对于身心发展有缺陷的儿童贴上“标签”、具体指出其是某种缺陷的做法提出异议,认为这种做法对儿童及其家庭成员的心理有消极甚至创伤作用。同时,基于对有特殊需要儿童认识上的深化,有特殊需要儿童的范畴也已不限于狭义或广义上的理解和划分,于是出现了不分类的做法。1981年,英国的教育法中首先取消了给有特殊需要儿童分类的做法,并采用了“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childrenwithspecialeducationalneeds)这样的称谓。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泛指一切在学习能力与学习方面与一般儿童差异较大,不易适应一般教学环境,需要特别辅导的儿童。这些儿童可以因身心方面缺陷或学习能力障碍,也可以因资赋优异或处境不利而产生学习问题,需要特殊教育。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其含义比广义特殊儿童的概念含义还要广。2.分类不同的国家、地区对特殊幼儿的分类方法不尽相同。200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的分类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残疾标准由国务院规定。美国1975年颁布的《全体残障儿童教育法》中的分类为:障碍类型包括聋、盲、重听、智能不足、多重障碍、肢体残伤、其他健康问题、严重情绪干扰、特殊学习障碍、说话障碍、视觉障碍。美国1978年颁布的《资优教育法》对天资优赋儿童的分类为:普通智能优异、创造力优异、特殊学业优异、领导才能优异、表演与视觉艺术才能优异。

根据调查数据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分别是:视力残疾1233万人,听力残疾2004万人,言语残疾127万人,肢体残疾2412万人,智力残疾55万人,精神残疾614万人,多重残疾1352万人。0~14岁残疾人口387万人,占残疾人口总数的4.66%。二、导致幼儿残疾的主要原因总体来说,遗传和代谢性疾病、孕期和围产期原因、传染性疾病、营养不良、伤害等是导致特殊幼儿出现的一些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曾分析认为,发展中国家引起伤残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传染病、产期护理差以及各种事故(包括暴力),它们占全部伤残病例的70%左右。而且这些原因造成的损伤很大一部分发生在婴幼儿身上,也是造成幼儿终身伤残的主要原因。在发达国家,营养不良、传染病以及落后的围产期保健已不是引起伤残的重要原因,而且绝大部分限于城市贫民区和一些少数民族。但是意外事故、慢性躯体性疾病(如风湿病、心血管病、肺病)、精神病、遗传性疾病、为了挽救生命而采取的现代医疗措施对幼儿造成的伤害在不断增加。

先天遗传性因素、屈光不正/弱视、角膜病、视神经病变、青光眼等是导致视力残疾的重要原因。传染病、耳中毒、外伤是导致幼儿后天耳聋最为常见的原因,其中又以中耳炎、药物中毒、高烧疾病为主要致残原因。染色体畸变、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感染、化学损伤、物理损伤、脑部疾病等是导致智力残疾的主要原因。三、特殊幼儿的教育安置形式特殊幼儿的早期教育是指对学龄前特殊幼儿提供治疗、补偿性教育和功能康复训练,使残疾幼儿在学前期能与普通幼儿一样,得到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和对特殊教育需要的满足。具体教育安置形式可有以下几种:(1)由受过培训的家长或巡回教师在幼儿家庭中进行辅导和训练。(2)在普通幼儿园附设特殊幼儿班,使残疾幼儿既能受到特殊的养护,又能和正常的幼儿一起活动。(3)在特殊学校,如条件较好的盲校、聋校开设特殊幼儿班,让他们从小就受到较好的补偿教育。(4)成立以检查、鉴定为主的培训中心、康复中心、测查中心,协同多方面专业人士对特殊幼儿进行早期教育。(5)成立专门的特殊幼儿幼儿园。第二节

盲童的身心特点及卫生保健一、视力残疾概述(一)认识视力残疾生活中,人们经常将视力残疾统称为盲,将视力残疾幼儿统称为盲童,将低视力称为弱视。其实,这样的认识是不准确的,所谓的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根据视力损伤的程度或视野的大小,将视力残疾分为盲和低视力两种类型。在我国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将视力残疾分为四级。如表5-1所示。表5-1视力残疾分级标准类别级别最佳矫正视力盲一级无光感~<CO.02或视野半径<5°二级0.02~<0.05或视野半径<10°低视力三级0.05~<0.1四级0.1~<0.3对以上分级标准,需要明确以下问题:(1)盲或低视力均指对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如仅有单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畴。(2)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或针孔视力。(3)以注视点为中心,视野半径<10°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二)视力残疾的鉴别视力残疾的鉴别应由眼科医生来做。以下是家长或教师可以学习使用的简易检查方法,可以使用这些方法来对怀疑有视力问题幼儿进行检查1.观察一般来说,盲童有明显的外观,因此一眼能看出来。但是有些幼儿原本正常,后来出现视力障碍,这种情况会在幼儿的行为中表现出来,通过观察和询问能够发现异常。例如,可观察幼儿的目光神态是否正常,对光的刺激是否有反应,目光能不能追随目标,有没有行动上的异常(遇到障碍物不知道躲避),幼儿是否自述看东西有困难或眼睛不舒服等。2.测试具体方法如下:在适当照明或室外自然光线下,伸出数目不等的手指让被试幼儿用单眼分辨。如在2.5米处能分辨出数目,则视力约为0.05;如在1米处能分辨出数目,则视力约为0.02;如手指在被试幼儿眼前仍分不出手指数目,要记录其能否看见手的晃动,或在暗处测试其有无光感。二、盲童的身心特点(一)盲童的身体发育特点总体看起来,视力的缺损对幼儿的其他生理结构及功能影响不大。对于盲童的身体发育特点,到目前为止,国内尚缺少大样本的调查研究以示盲童与正常幼儿之间的差异。但是,有以下几个发育特点需要关注:近些年,有人报告视力残疾幼儿的动作发展迟缓。这种迟缓在出生的早期没有表现。但是,先天盲的幼儿在出生几个月之后,就可能开始出现动作技能发展迟缓的情况。视觉功能的不足对幼儿的视动协调、定向行动及操作能力有较大的影响。例如,盲童如不经过训练,在形态上会带有明显的特点一一盲态:面部表情单调、走路弓腰驼背、磕磕绊绊、动作笨拙、手脚不协调等,往往不爱活动,缺少了幼儿的天真活泼。可见,视力缺损可以引起盲态和发育迟缓,但盲态或发育迟缓不是视力缺损的必然结果。实践证明,如果在发育早期经过良好的训练(方向辨别和定向行走),盲童可以在活动中或很不带少带盲态,并且身体发育正常。(二)盲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既是展示心灵的窗户,也是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器官。视觉功能的缺损会给幼儿的心理发展带来巨大影响。1.感知觉特点视力的缺损使盲童的感知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视力损失以后,盲童主要依靠听觉、触觉、嗅觉等其他健全的感觉感知外界事物。作为代偿,这些方面的感觉能力可有很大的提高,尤其听觉、触觉比一般人更为敏感,如他们对音质、音色、音调的听觉分辨能力很强,所以他们的音乐素养普遍比较高,有些幼儿还成为专门的钢琴调音师。凭借听觉,他们在行走时通过手杖的敲击声和脚步碰到物体后的回声差异辨别障碍物的远近,以躲避障碍物。2.记忆特点盲童凭借听觉、触摸觉和运动觉进行学习。因此,他们的学习记忆活动与正常幼儿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在生活和学习的磨炼中,盲童的听觉、动觉记忆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与正常幼儿相比,他们的听觉注意能力,听觉的短时、长时记忆能力较强。3.语言特点正常幼儿语言的获得和发展是视觉经验与语言符号(形与声)结合的结果。盲童由于视力上的缺损,在语言符号与视觉经验的结合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不容易很好地理解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如他们虽然能说些表示色彩、表情、景色等许多需要视觉才能获得直接经验的词语,可有时并不真正理解这些词语(如碧蓝的天空、绿茵茵的球场)的含义。在口语发展上,盲童与正常幼儿之间没有什么差异。4.思维特点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视力缺损对盲童思维发展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盲童由于感性经验缺乏,其语言缺乏感性形象的基础,因而妨碍其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当然,随着盲童感知觉经验的丰富,特别是他们的语言发展正常,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达到正常水平。5.感觉特点有些先天盲的人士在行走时,

往往能有效地避开障碍物,不会与之相撞,即具有对所处环境中障碍物的感觉,有人称之为障碍感觉,也有人把类似的现象称为盲人的第六感觉。明眼人是用眼睛来判断障碍物的,盲童依靠什么来判断?有人认为盲人在辨别障碍物时,温度感觉起主导作用、有人认为是光觉起主导作用、有人认为是知觉和听觉注意起主要作用。还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能避开障碍物,是盲人视觉器官之外的其他器官综合作用和长期练习的结果,而不是一种新的感觉。三、盲童的卫生保健(一)应像对待普通幼儿一样对待盲童虽然盲童的视力有缺损,但是他们通过耳和手仍然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语言和思维发展一般也正常。盲童在孩童时代也和其他幼儿一样充满着童趣,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着什么都想知道的求知欲,也有和小朋友玩耍的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他们对于自身的缺陷给其发展和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产生的危害会有深刻的理解。因此,要像对待普通幼儿一样对待盲童,要带他们接触社会,让他们参与游戏、跳绳、比赛等各种娱乐活动,让他们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这对其形成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二)保护和训练盲童的耳和手视力的缺损,让盲童在生活和学习中依靠其他各种感觉器官去接受外界信息,尤其是耳和手在补偿视力缺损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保护和训练盲童的耳和手非常重要。保护好盲童的其他感觉器官,是进行各种感觉功能训练的基础。要定期对盲童的耳进行检查,防止耳病的发生;预防耳毒性药物对听力的损伤,如链毒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预防对耳有损伤的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如麻疹、腮腺炎等;预防并积极治疗中耳炎;防止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以免造成对耳和手的伤害,如烫伤、车祸等。听觉能力的训练包括分辨声音的训练,声源定位的训练,使盲童能够辨别不同人发出的声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辨别声音的远近等。训练时应注意避免各种噪声对听力的影响。尽早让盲童触摸各种物体,训练他们辨别物体的形状、质地,进而使其认识常用物品等。给盲童提供的各种触摸教具要轮廓清晰,主要部分突出,符合卫生要求。另外,在训练时要避免劳累,要避免化学物品对皮肤的损害等不利因素对触觉的影响。实验反复证明,通过训练的盲童,其健全的感触觉器官的功能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三)培养定向行走能力,扩大活动范围人在建立空间概念和认识、判断物体的空间位置时,往往是以自己与物体的相对关系为基点,并以自我为中心的角度使用表达空间关系的句子,如“……前面”、“……左边”等。这种通过与自已的关系来感知物体的能力被认为是幼儿最先形成和发展的定向能力。定向能力的训练可以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通过认识自己身体各部分处于什么位置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空间的概念。训练盲童形成外部空间概念,包括:位置概念,如前、后、左、右、上、下、旁边等;形状概念,如正方形、长方形、直、弯曲等;度量概念,如长、短、宽、窄、高、矮等;肢体运动概念,如站、立、行、向前行、左拐、右拐等。(2)建立环境概念,需要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由近及远,先认识家庭的环境;然后了解家庭所在的社区环境,由此再认识社会各方面的环境,特别是与行走相关的交通环境,如认识盲道、路口、人行道的声音提示装置和不同声音提示的含义、车站等。行走能力的训练包括在别人的引导帮助下的行走训练,凭借手杖、导盲犬、其他导盲器具的独立行走训练。要教给盲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走技能,最主要的有:道路行走、上下台阶(楼梯)、过路口、开关门、乘车等。(四)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盲童由于视力缺损,往往很自卑,不爱活动,畏畏缩缩,并表现出“盲态”,这不利于他们的身体发育、心理发展和缺陷的补偿。而体育锻炼能提高盲童机体的灵活性,皮肤的敏感性,提高定向和平衡能力,培养正确的姿势,克服“盲态”,发展与同伴交往及合作的能力等。因此,应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开展适合盲童的体育活动,如盲童在明眼人的带领下进行跑步、打球等体育活动。第三节

聋童的身心特点及卫生保健一、听力残疾概述(一)认识听力残疾我国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时,对听力残疾的定义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人们习惯于将听力残疾称为耳聋,将听力残疾幼儿称为聋童、聋哑儿童。这是因为,命名一种缺陷的基本原则和通行做法是根据损伤产生的直接原因,这类残疾损伤的部位是听觉系统而不是言语系统,耳聋是原因,哑是耳聋连带造成的一种状态。学习语言前聋的人,在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情况下,由于失去了听学语言的机会,没法像普通幼儿一样学说话,因此不能说话,即哑。但聋与哑并不一一定相伴随发生,

如已学会说话的成年人,聋了以后同样能说话。在我国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按照听力损失程度,将听力残疾分为四级,如表5-2所示。表5-2我国听力残疾的标准级别听力损失程度(dBHL)听力残疾一级≥91听力残疾二级81~90听力残疾三级61~80听力残疾四级41~60对以上分级标准,需要明确以下几点:(1)听力损失程度是指语言频率分别为500Hz、1000Hz、2000Hz(赫兹,振动频率)时听力损失的平均值。(2)听力残疾是相对双耳而言,如果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不同,以损失轻的一耳为准。(3)如果一耳符合听力残疾标准,另一耳听力损失平均值等于或小于40dB(分贝),则不属于听力残疾。【知识链接5-2】

有人根据病变的时间将听力残疾分为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两类;根据病变的部位分为传音性(传导性)耳聋、感音性(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三类;根据病变的性质分为器质性耳聋和功能性耳聋。教育上对耳聋的分类主要根据耳聋发生的时间幼儿语言形成的影响大小,分为学语前(4岁前)耳聋和学语后(4岁后)耳聋。(二)听力残疾的鉴别对听力残疾的鉴别主要是通过测查听力的方式进行,应由耳科医生或听力检测的专业人员来做。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些简易的方法发现聋童。1.行为观察一个幼儿的听力如果有问题,在对声音刺激的反应上会有异常的表现,如对声音刺激缺乏反应,总喜欢把电视机或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会话时经常离题和答非所问等。这些异常表现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2.语声测听如在耳边30厘米处大声喊话,音量可达90~95dB;在100厘米处全力喊话,音量可达85~90dB;大声喊话为70~85dB;普通说话为50~65dB;轻声说话为30~50dB;耳语声多为25~40dB.通过观察被试对以上语音的反应,可以判断其听力程度。3.击掌声测听一般猛力击掌发出的声音在70dB左右,可作为辅助手段来判定三级听力残疾。测听时要站在被试幼儿的背后或一侧,注意不让被试幼儿看见击掌的动作和避免气流的冲击,以免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二、聋童的身心特点(一)聋童的身体发育特点聋童的生长发育水平略低于正常幼儿,但整体发展趋势与规律与正常幼儿相近。关于聋童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的全国性的数据资料缺乏。从20世纪80年代北京师范大学所作的调查来看,聋童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不如普通幼儿,但没有研究证明聋童的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与正常幼儿有显著差异。(二)聋童的心理发展特点1.感知觉的特点聋童由于听力的损失,在他们的感知活动中缺少了声音的刺激和语言的参与,因而对事物的认识不完整、不准确。聋童存在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脱节现象。幼儿早期的听力损失会使他们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步。也就是说,当聋童接受一个个现实具体的刺激物时,表达这些刺激物的词语却没有同时作用于他们,即他们没有听到和学习到相应的语言,而在词语作为刺激物作用于他们时,他们又不能将词语与词语所反映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即不懂词语的意义。听力损伤以后,聋童主要依靠视觉、触摸觉、味觉、嗅觉器官进行感知活动,其中视觉提高很快,其速度能超过正常幼儿,是补偿听觉缺损的主要途径,即以目代耳。他们靠触觉可感知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气流是舒缓还是急促,以此来帮助自己模仿发音,这与普通幼儿主要通过听觉学习说话有明显不同。2.注意与记忆的特点聋童的注意以视觉注意为主,但也有不同于普通幼儿的特点。普通幼儿可以凭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同时注意到多个事物,在教学现场,他们可以边听、边看、边记笔记。聋童在同样的教学场面看见老师的板书,却看不见老师讲话的口形,也听不清老师说话的声音。所以,聋童不能同时清晰地注意到两个事物,一定是有先有后,

看完一个再看一个。聋童记忆特点为记得慢、忘得快。聋童的头脑中留下的视觉、触觉、运动觉表象要比听觉表象多,因此,他们对直观形象的东西记得比较快,保持得比较好,也容易回忆出来。他们对语言材料则不太容易记住,保持和再认相对要差。机械识记多,意义识记少。3.语言特点聋童的语言发展滞后是阻碍他们心理发展的主要缺陷之一。他们掌握语言非常困难,其困难程度与听力损失的时间早晚及听力损失的程度有关。听力损失越早,听力损失的程度越严重,聋童学习语言就越困难。在应该形成口语的时候他们没能学会说话,在缺少口语的基础上学习书面语言给他们造成很多困难。语句颠倒、句子成分不全、词语单调等是聋童书面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理解和掌握有声语言的困难,使得聋童与普通人的交流有困难,也就妨碍了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便利性。聋童彼此交往主要是用手语。4.思维特点聋童感知活动的局限性和语言发展上的滞后性,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尤其是高级思维活动。他们的思维水平比较长时间地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阶段,思维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形象性特点,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要缓慢于同龄普通幼儿。5.情感和个性的特点受听力损伤的影响及言语发展的限制,很多聋童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不和谐,不愿意与普通孩子一起玩,不愿意到幼儿园随班就读等。聋童的情感有单纯的一面,也有幼稚的一面,即他们既容易受到好的因素的感染产生正确的情感体验,也容易受到似是而非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错误的情感体验。国内有研究结果表明,聋童个性方面的问题比较多的是紧张、焦虑、畏缩、自卑、过度敏感、猜疑,容易形成退缩型、孤僻型或者偏执型性格。三、聋童的卫生保健(一)保护好聋童的眼睛聋童由于听不见或听不清,视觉通道就成为感知外界事物的主要通道,即以目代耳。因此,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好聋童的眼睛。为此,应做到如下几点:(1)注意用眼卫生。(2)预防眼病的发生和传染,如沙眼、红眼病等。(3)积极矫正或治疗眼部疾病,如屈光不正、斜视等(4)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二)保护好聋童的残余听力,积极进行听觉功能训练【知识链接5-3】

个人用助听器分为盒式、耳背式、耳内式三种。对幼儿来说,佩戴盒式助听器比较经济和安全。现代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数字式助听器应运而生,它能够在现有芯片面积上进行更复杂的信号处理,功能更为丰富,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要。助听器选配要由专业医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来做,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助听器的耳膜也要定期重做。听力损伤者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佩戴相应的助听器,听力损伤较严重者佩戴大功率助听器也能使一部分幼儿听到声音,这对丰富他们的感觉经验和定向均有好处。如果两耳都有听力损失,最好两耳都佩戴助听器。助听器佩戴的时间:现在倡导越早佩戴越好。1.合理使用助听器一些聋童的听力并没有完全丧失,还保留了一些残余的听力。对于有残余听力的幼儿,应及时佩戴合适的助听设备(助听器),积极进行听觉功能训练,使其缺陷得到极大的补偿。佩戴助听器应注意以下几点:(1)每天检查助听器的性能状态,如电池是否有电,开关是否正常,有无啸叫、不舒服的声音等。(2)告诉聋童游戏的时候注意不要揪扯、遗失助听器,不要让助听器接触到水、泥土(3)晚上睡觉前要摘下助听器,清洗耳膜。(4)进行听觉功能训练时,避免让聋童听强度过大的声音。2.循序渐进的听觉功能训练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听觉功能训练:(1)让聋童面对老师听老师说话,或者面对发音物体听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各种声音,如电话铃声、敲铃铛的声音等。(2)借助多媒体播放视听教学片,让聋童一边看一边听,熟悉生活环境中的自然声音,如刮风、下雨、汽车开动、鸟鸣、动物叫的声音。(3)在聋童有了一些听觉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背对聋童点小朋友的名字,说简单的生活用语,以及让他们再听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并进行分辨,逐步提高他们对语音和自然声音的分辨能力和记忆能力。(三)尽早开展语言训练1.语言训练的形式(1)言语呼吸训练是教聋童掌握说话时呼吸的正确节奏。训练言语呼吸可以结合幼儿的特点,采用游戏的方式,如吹纸片、吹气球、吹蜡烛等,让聋童练习吸气后平缓地长呼气。另外,结合发音进行声调的唱音练习。(2)发音训练是训练聋童学习母语的发音部位和方法。(3)说话训练是引导聋童进行言语对话,练习说完整的句子。(4)看话(lip-reading),有的译成唇读、读唇。看话是聋童学习语言和进行语言交流时的一种自发现象,也是需要继续培养训练的内容。看话训练从聋童学习发音时就要开始,伴随着发音说话一同进行。2.注意事项开展聋童的语言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训练越早越好,如果超过6岁,训练效果往往不大。应在2岁前为孩子查清听力损失的基本状况,并佩戴合适的助听器,及时开展系统的听觉功能训练及语言训练。(2)随时提醒聋童不要大声喊叫。年龄小的聋童由于控制能力差,常常大喊大叫,容易造成声带疲劳,引起疾病,对语言的训练不利,影响缺陷的补偿,因此应避免。(3)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训练时间过长,不仅会造成聋童的疲劳,影响训练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导致聋童的学语动机下降。(4)结合生活场景进行训练,并加强语言实践。语言学习对聋童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应尽可能在生活场景中通过自然对话,或者是在游戏中进行,使他们在心理上不感觉说话是一种负担。第四节

智力落后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养护卫生一、智力落后概述(一)认识智力落后1.智力落后的含义对于智力落后有很多称谓,如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智力落后、智力障碍、智能低下、弱智,在医学上称为精神发育不全、精神发育迟滞,在我国法律上称为智力残疾。不同的称谓含义并不完全相同,但大致上都指一类人,

即智力低于正常水平的人。、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使用的定义是: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以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2.智力落后的分类分级我国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将智力残疾分为四级,如表5-3所示。表5-3我国智力残疾的标准和分级智力残疾级别分级标准发展商(DQ)0~6岁智商(IQ)7岁及以上适应性行为(AB)一级=25<20极重度二级26~3920~34重度三级40~5435~49中度四级55~7550~69轻度对于0~5岁的幼儿而言,各类智力落后幼儿适应行为的表现如下:(1)轻度智力落后:可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感觉运动方面的迟滞极微,通常在这一段期间里,其行为与正常幼儿区别不大。(2)中度智力落后:能说话或学习表达情意,社会知觉不佳,感觉动作发展尚好,经过训练亦可自立,在适当监督下可自理生活。(3)重度智力落后:动作发展不良,语言能力极弱。一般而言,其自立亦不能从训练获益,交往技能几乎没有。(4)极重度智力落后:全方面的迟滞,感觉动作方面的能力极弱,需给予医护及生活照顾。(二)智力落后的鉴别应根据智力落后的定义科学、严谨地进行智力落后的鉴别。鉴别常采用测验法和评定法两种。测验法是用智力量表按测得的智商值高低进行智力水平的评价。评定法使用评定量表,按适应行为能力的高低进行评价。鉴别可以按照先筛查后诊断的程序进行。

二、智力落后幼儿的身心特点(一)智力落后幼儿的身体发育特点由于智力落后幼儿的病因不同、落后程度不同等,相互之间差异较大,目前为止没有大样本的研究证明智力落后幼儿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与普通幼儿有明显的差异。但也有研究表明,他们的身体系质明显不如普通幼儿。其原因可能为:一是智力落后影响了他们的活动,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身体素质,二是测量时他们可能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二)智力落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1.感知觉特点感知觉速度慢,感知的范围狭窄,感知的信息量少是智力落后幼儿典型的特点。普通幼儿眼能看清的东西,智力落后幼儿却不一定能看清。而且他们的知觉不够分化、联系少,知觉选择和恒常性差。同时,他们还缺乏感知事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常常停留在对事物的一般了解上,不能主动地再作深人细致的观察。感知觉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智力落后幼儿较差的感知觉能力必然影响到其他心理能力的发展。2.注意与记忆特点智力落后幼儿注意发展水平低,表现在:注意选择困难、注意范围狭窄、注意转移和分配能力差、注意稳定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专注于某对象的时间短、很易受到无关刺激干扰。智力落后幼儿记忆力差,记忆效果远不如普通幼儿。智力落后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识记速度慢,保持不牢固,再现困难或不准确。智力落后的程度越严重,这方面的问题越突出。智力落后幼儿记忆的另一个特点是缺乏意义识记的能力,更多的是机械记忆。因此,他们经常是按照记忆材料的外部联系去进行简单重复性的记忆,而不会有目的地发现记忆材料的内部联系,更不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3.语言特点语言发展迟缓是智力落后幼儿的常见心理特征。从智力落后的分级可以看出,智力落后程度越重,语言的发展越迟缓。重度、极重度的智力落后幼儿终身只会说简单的词,甚至只有若干个字;轻度和中度智力落后幼儿语言方面也表现出词汇量少,表达意思简单,句子缺少成分,错别字多等各种问题。而且许多智力落后幼儿伴有言语障碍,如发音不准、吐字不清、音调异常等问题。

4.思维特点智力落后幼儿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缺乏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2)思维不连贯、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3)思维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5.情感和个性特点

智力落后幼儿的情感分化程度简单,说哭就哭,说笑就笑,即使是上了学的孩子,其情感表现也像极了幼儿。智力落后幼儿情感体验的范围窄,情感体验的种类和程度简单,如当受到别人的赞许,正常幼儿可能表现出害羞、高兴、自满等多种情绪,而智力落后幼儿则简单地表现为高兴。

在个性方面,他们缺乏主动独立的意识,意志力比较薄弱,经常不能做完既定的事情,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和暗示。因此,在外界各种环境的影响下,有些智力落后幼儿可以在正面教育的影响下形成比较正常的个性品质,有些智力落后幼儿在不利环境和不恰当的庇护下也会形成固执、懒惰的性格。另外,大脑机能的损伤还会在一部分智力落后幼儿身上出现病态性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如躁动、自伤、攻击性行为等。

三、智力落后幼儿的卫生保健(一)早发现、早养护有学者指出:在乳、幼儿期如能进行正确、充分的保育、治疗、训练,弱智幼儿的确能明显减少。早期发展智力落后,及时开展卫生保健工作,不仅能促进智力落后幼儿的发展,还能使一些智力落;若6个月时开始治疗,大部分患儿将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若超过关键年龄开始治疗,就会后幼儿得到一定的康复。(二)进行感知机能训练感知机能训练是指对智力落后幼儿的感知觉能力、大小肌肉活动能力以及二者间的协调能力进行训练。主要内容包括视觉训练、听觉训练、触觉训练、大肌肉群训练、小肌肉群训练等。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游戏等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感觉刺激能调动智力落后幼儿的各种感官功能,丰富他们的感觉经验;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机体活动,能促进智力落后幼儿身体机能的协调性,大脑对身体运动的控制能力,特别是从事精细活动的能力。如图5-2所示。

。图5-2幼儿感知机能训练(三)进行社会适应性行为的训练智力落后幼儿适应行为有缺陷,无法适应正常的家庭生活、幼儿教育机构生活和社会生活。如不进行基本的适应行为的训练,他们也不可能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再加之被早期诊断的智力落后幼儿智力损伤的程度往往在中度以上,学术界根据大量的实践结果认为,中度智力落后幼儿在学业方面不大可能超过小学二二年级程度。因此,对智力落后幼儿的学业发展不能寄予过高的期望,不要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而应依据他们的实际能力,能学习多少就教多少。但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他们进行社会适应性行为的训练,这是他们的立身之本。第五节

肢体残疾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卫生保健

一、

肢体残疾概述(一)定义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换)、畸形等而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

(二)肢体残疾的分类根据肢体残疾的病理位置分类

1.根据肢体残疾的病理位置,可将肢体残疾大致分为神经系统异常型肢体残疾和肌肉、骨骼异常型肢体残疾两大类,举例如下:(1)神经系统异常型肢体残疾,如小儿脑性瘫痪、脊髓灰质炎。小儿脑性瘫痪又称为脑瘫,是指脑发育未成熟阶段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或发育不全,因而高级中枢系统缺乏或失去控制部分或全部脊髓神经的能力,对肌肉的抑制作用下降或消失。其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智力、语言、视觉、听觉方面的多种障碍,它是严重影响幼儿生长发育及功能活动的疾患。导致脑瘫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早产儿、低体重儿、胎儿宫内窘迫、出生窒息、高胆红素血症等。脊髓灰质炎又称为小儿麻痹症,发病年龄多见于小儿,出生后6个月~3岁的小儿占患儿总数的85%左右,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毒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感染后病毒进人血液,进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2)肌肉、骨骼异常型肢体残疾,如骨与关节损伤、肌菱症。骨与关节损伤是-类疾患的总称,如外伤造成的肢体损伤、骨折、脊柱侧凸、骨与关节结核等。脊柱侧凸是一种进展性的脊柱侧向弯曲畸形,常伴有椎体回旋和肋骨变形。在幼儿少年中多见姿势性脊柱弯曲异常,这是由于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不端正姿势造成的。如不及时发现和矫正,可能使一些幼儿的侧凸逐渐加重,一直影响到身体的正常发育和以后的学习、生活。如图5-3所示。骨与关节结核是一种慢性结核病,是由肺和其他器官的结核杆菌感染导致。骨与关节结核多发生在脊柱、髋关节、膝关节等处,使骨组织环死,关节肿胀,活动受限,脊柱和关节畸形。如果病变影响到脊髓和神经根,会引起相应部位的运动、感觉、反射和大小便功能的紊乱。图5-3脊柱侧凸

肌萎症指骨骼肌营养不良,肌肉体积较正常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此类患者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其运动能力将逐渐受到损伤,最终长期卧床,无法活到二十岁以上。2.依肢体损伤程度分类依肢体损伤程度,肢体残疾具体可分为四种类型:(1)上肢或下肢因外伤、病变而截肢或先天性残缺。(2)上肢或下肢因外伤、病变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3)脊椎因外伤、病变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4)中枢及周围神经因外伤、病变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功能障碍。实际上,前两种类型属于神经系统异常型肢体残疾,后两种类型属于肌肉、骨骼异常型肢体残疾。(三)肢体残疾的分级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从人体运动系统有几处残疾、部位高低和功能障碍程度综合考虑,并以功能障碍为主,将肢体残疾划分为四级:一级肢体残疾、二级肢体残疾、三级肢体残疾、四级肢体残疾,并有相应的分级标准。(四)肢体残疾的整体功能评估肢体残疾以后,肢体的功能障碍直接影响到患者生活能力的有无和多少。为此,我国还特别制定了肢体残疾人的整体功能评价的相关标准,从另一个角度为划分肢体残疾等级提供了依据。评定的方式是在未加任何康复措施的情况下,观察肢体残疾者完成端坐、站立、行走、穿衣、洗漱、进餐、大小便、写字等八项口常生活活动的能力情况,依据标准进行评分,最后依据得分评定残疾的等级。

二、肢体残疾幼儿的身心特点(一)肢体残疾幼儿的身体发育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