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麻城地域环境一、自然环境地质地貌1.地质全境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东北缘、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内侧与脊柱之间,属“山”字型构造地质的一部分。地层境内地层结构主要为:第四系(Q)、白垩系(K)、元古界(PT)、太古界(AY)。第四系:主要由沙、沙砾石,亚粘土夹杂岩块组成,分布于山前平原。山间盆地和举水大河两岸,分布面积约占总面积四分之一左右,厚约20米。白垩系主要由紫红色砾沙岩夹薄层粉、细沙岩组成,紫红色沙砾层中夹两层玄武岩,零星分布于麻城至白果一带,地表出露面积80平方公里,总厚度大于500米。元古界地层分布于麻城西北部与东部太古界地层呈断层接触,分布面积大于整体面积的三分之一。其出露地层不完全,迄今所见仅为红安群的七角山和天台山组的部分岩性段,太古界分布于麻城东部,出露面积占整体面积的三分之一,岩石因受中、深度区域变质作用和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影响,原生物构造多被破坏,显示出清晰的片麻理构造构造境内为地质构造形变相对微弱的较稳定地区,主要构造形迹特征是以团风—麻城断裂为界。分为两个构造系列①龟峰山倒向斜构成东部的主体初皱构造。其整体走向为NE30,倾向SE120,并伴随一系列NNE向和近SE向的压扭性断层,断裂最大长度在境内延伸约36公里,一般延伸约4—10公里,妥其构造影响,混合岩化作用以及岩浆活动也较强烈,构成东部主体构造的岩性全部为太古界地层。②西部以林店茶场至五脑山林场为核心的倒转背斜构成其主体初皱构造。其走向为NW300倾向为SW210,伴随主体构造的断裂有NE向的横向断裂及SN向的扫性断裂,最大横向断裂在境内延伸约43公里,一般断裂10公里左右。其岩性组合全为元古界地层,混合岩化作用及岩浆活动较之东部微弱。分裂东西部地质特征的团风—麻城断裂是整个鄂东北地区一条重要断裂构造,在境内延长约50公里最大破碎宽度约50米。岩浆岩境内的岩浆活动主要为大别—吕梁期的岩浆活动,岩性组合主要为片麻状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基性岩、超基性岩,多形成于太古末元古初期,距今约17亿年左右;其次有燕山晚期的斑状花岗岩,以白鸭山花岗岩体为主要代表;以及上述两期次产出的小型脉岩。岩浆岩的分布几乎全部集中于东部太古界地层中。2.地形地貌全境地貌若马蹄,地势由东北向西南转而向南逐级下降。大别山脉环绕境内东北部边缘地带,沿东北边缘及境内向西南纵深及西部边缘延绅出7条山脉,形成全境东、北、西三面山脉相连,群峰逶迤的地貌征。雄险的地势为历代兵家看重。从春秋时期的柏举大战到南宋王朝与金蒙对峙的北部边关,旧时号称“五关险地”。山区面积约600平方公里,集中在市境东部和东北部,习惯上称为“东山”,包括三河口、张广河、木子店、张家畈、蔡店河、龟山、盐田河、熊家铺等乡镇的全部或大部,地表多为极易风化的片麻岩和花岗岩,耕地只占7%,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9座。丘陵面积约1700平方公里,集中分布于市境西北部,包括乘马岗、西张店、顺河、罗家铺、王福店、福田河、黄土岗、长岭岗等镇。这一带谷宽丘广,冲、垄、畈犬牙交错,地表广泛分布极易风化的白云石英片麻岩和花岗石,水土流失比较普遍。土壤质地偏沙,土层浅溥。境内平原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由举水冲积平原和中南部波状平原组成,主要分布于城区“三办”、中馆驿、浮桥河、宋埠、歧亭、铁门、白果、闵集和阎河等地,这里集中全境60%以上的耕地,成土母质以第三纪砂岩和第四纪粘土为主,土壤深厚肥沃,号称麻城“粮仓”、“棉仓”。境内最高点为鄂皖边界的康王寨,海拔1337.1米,最低处是中南边缘的陶家寨,海拔25米。境内溪流密布,碧涧山泉,飞漱其间。1580多条大小河流,汇成纵贯南北的举水、巴水水系,以龟峰山为分水岭,东巴水,西举水分别流注长江。大小水库星罗棋布,河渠公路如带如丝。(二)气候水文1.气候境内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温暖多阴雨,偶有倒春寒;入夏梅雨季明显,全年降水多集中5--9月,雨热同期;秋季干旱少雨;冬季干冷。(1)日照1986--2005年,年均日照时数为2048.9/小时,比前期(1957—1985年统计值,下同)偏少60.9小时。年日照时数在1730.0—2343.8小时之间。日照百分率40%-53%,多数年份日照充足,居全省之冠。1989年、1990年和1996年个别时段日照较少。1996年6月上旬仅1.2小时,连阴雨导致小麦不能收割脱粒、霉烂严重。太阳年总辐射量108.2—113.3千卡/平方厘米。夏季辐射量大于冬季,平畈大于山区,向南的阳坡大于阴坡。山区由于植被地形影响和云雾日数多,总辐射不到110千卡/平方厘米。(2)气温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境内气温明显比前期偏高。1986--2005年平均气温为16.8°C,比前期上升0.8〜C。各年平均气温均高于16C。多数年份12--2月平均气温偏高1.0C以上。1999年1月平均气温6.3C,2004年2月平均气温10.0C以上,创历史同期最高值。4--5月和9--10月平均气温仍偏高0.5C,暮春升温快,但有倒春寒。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5.3〜(2-40.2~(23,极端最高气温235C日22天,极端最低气温除1991年一14.8C外,多数年份在-8C以上,最低气温<-15〜(2一般20年一遇(1977年1‘月30日最低・15.3C)。(3)降水1986--2005年,年平均降水量1291.5毫米,比前期偏多9%,与前期统计值比较,4月降水少26毫米,6、7、10月降水分别偏多50毫米、35毫米、30毫米。梅雨期降水显著增多,暴雨日5.1天,比前期历年多0.9天,大部分年份雨水充沛,常发生洪涝。1987年、1991年、1996年、2003年汛期降水过于集中,出现较大洪涝。其中,1991年降水量1835.3毫米,接近历史最大值,7月上中旬的大暴雨过程造成全境范围内特大洪涝灾害。1992年、1994年降水量少于1000毫米,有旱灾发生,2000--2001年连续两年的特大干旱为境内百年一遇。1986--2005年平均降雪日数比前期减少2天,1991年12月和2005年3月降雪较大。积雪深度为15厘米和17厘米,其他年份冬季降雪较少,2000年无降雪。降水分布:春季和初夏雨水多,盛夏到冬季少;东南多西北少;山区多于平畈。降水特点:春季和初夏以连续性降水为主,梅雨期(6月中旬一7月上旬)降水比较集中,多大暴雨过程,盛夏多雷阵雨,春、秋季多发生连阴雨。(4)湿度空气中水汽较多,土壤湿润。水气压多年平均值为15.9hpa,1月平均5.8hpa,7月平均30.0hpa。1986—2005年空气相对湿度平均值为74%,比前期下降2个百分点,春秋季下降3%—7%(4月份下降最多7%),夏季略有上升,每年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在55%-83%之间,5—8月较高,为77%左右。10月至次年2月较低,为72%左右。春季连阴雨和夏季梅雨期空气湿度大,田间湿度有时饱和,有渍害发生;秋冬季相对干燥,森林火灾时有发生。(5) 霜年降霜日平均40.6天,比前期少6.8天,霜日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平均初霜日期是111月17日,初霜日最早为10月28日;平均终霜日3月14日,终霜日最迟为4月8日,初终间日数平均为117.9矢,比前期短7.8天。无霜期平均天数为246.1天,比前期长7天。80%保证率无霜期天数为235天以上。1991年无霜期较短为209天。(6) 风境内年平均风速较小,1986—2005年平均为1.9米/秒,比前期偏低0.5米秒风速减小是近年风速呈下降趋势和观测环境周围建筑物增加所致。山区风速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海拔800米处年平均风速为3.o米/秒。境内盛行偏北风频率占53%,冬季偏北风频率占64%,夏季偏南风频率占35%。城区记录最大风速(十分钟平均)20.0米/秒,风向NNW;极大风速23.8米/秒,风向N。每冬8级1—2次,山区3〜4次。2、水文境内溪流密布,山涧众多,大小河流汇成举水、巴水两大水系。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17.7139亿立方米。偏估年11.6465立方米。(三)自然灾害1.水灾境内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3—8月,多集中在5—8月。因暴雨而造成的局部洪涝几乎年年都有。发生范围较大的洪涝灾害年份有1986年、1987年、1991年,其中,1991年境内发生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涝灾害。从6月8日一7月11日连降7场暴雨,其间大暴雨3场,特大暴雨一场,总降水量906.3毫米,7月1日一11日集中降水805.8毫米,7月9日降水量270.4毫米,24小时最大降水量316.5毫米,为历史之最,149座大、中、小型水库全部溢洪,雨水、山洪、库洪交积,举水、巴水水系洪水水位、洪峰流量接近或超过历史最大值,河堤多处溃口,平原、低洼地区一片汪洋,市区积水1米以上,紫竹林积水1.4米,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3.6亿元,为历史之最。春秋连阴雨(连续7天以上),年平均2.2次,连续降雨日数10天以上的共有7年,平均三年一遇,连阴雨春季多于秋季。暴雨、洪涝及连阴雨等灾害出现机率均比前期1957—1985年明显增加。2.旱灾境内干旱频繁,四季皆有。以伏秋连旱最重,又以西北丘陵为最。一般春旱五年一遇,重伏旱五年一遇,秋旱两年一遇,伏秋连旱十年八遇,冬旱气温低,危害相对较小。1986—2005年,严重的干旱有4次,分别为:1991年137天无雨的伏秋旱,1994年伏秋连旱,2000年春旱连夏旱,2001年连年少雨大旱。尤以2000--2001年连续两年大旱危害最为严重,为历史罕见的百年大旱。2000年2月下旬至5月中旬降水量仅57.2毫米,为历史同期一成半,干旱使丘陵、山地小麦绝收,水稻无水插秧;2001年5月降水偏少,梅雨空梅,前期可用水资源严重不足,7月全月高温无雨,伏秋少雨,大河断流,塘堰干涸,252座水库90%降到死水位,无水抗旱,全年农业生产因旱受损为20年最重,程度超过1978年。3.风灾1986--2005年,城区出现8级以上大风15次,年均0.8次。其中1995年和2005年各3次。大风以冬春的寒潮风居多,占50%;其次是初夏气旋的雷雨大风,占20%。尤以飑线过境或偶发龙卷风破坏力最大。2004年4月26日22时,城区狂风(极大风速23.8米/秒)出现时,飞砂走石,少许房屋倒塌,掀翻大棚,油菜、小麦大面积吹倒。据不完全统计,境内龙卷风在1986-2005年间发生9次。其中,2002年最多,年内铁门岗、张家畈、鼓楼、盐田河、宋埠等地相继发生4次,特别是8月24日晚9时,发生在宋埠、张家畈一带的一次龙卷风,拔起板栗树、柚桐树多株,吹倒房屋,造成2人死亡。4.雹灾境内属雹灾较轻地区,1988年、1990年和2002年共出现4次,多发生在4—6月,持续时间较短,不超过20分钟,在较窄范围内穿过一、二个乡镇。冰雹最大直径1-2厘米,发生时常伴有大风、大雨和龙卷风,造成农作物机械性损伤。直经大于2厘米的严重雹灾少见。5.虫灾境内虫害有300余种,常见成灾害虫20余种,发生面积大。危害重的水稻害虫有:螟虫、稻飞虱、稻皱卷叶螟;小麦害虫有:粘虫、金针虫;棉花害虫有:红蜘蛛、棉铃虫、棉蚜;油莱害虫有:莱蚜、豆荚螟;蔬菜害虫有:莱青虫、蚜虫、美洲斑潜叶蝇、斜纹夜蛾;其他粮食作物害虫有:豆类象、甜菜夜蛾,以及松树松毛虫等。因气候变暖,冬季降雪减少,无霜期延长,加之用药单一,生态环境恶化,害虫抗药性增强。1986年前农作物虫害大发生年较少,且相隔年份长,虫害损失不超过5%。1986--2005年,虫害暴发成灾频率增大,常发虫害持续大发,次要虫害逐年加重,且虫害连年大发生,平均损失在10%以上。并且虫害成灾种类增多,有些以前发生较轻的虫害,变为主要虫害,如棉铃虫、斜纹夜蛾发生广泛。加之引种或农产品流通带入虫源,暴发成灾,如2000年首次发现的美洲斑潜叶蝇,在蔬菜产区发生普遍,严重危害多种蔬菜。1986--2005年,发生的虫灾主要有:1987年、1989年中稻稻飞虱大发生;1993—1999年棉花棉铃虫大发生;1994年三化螟为害中稻、二季晚稻,造成大量白穗;1997年稻飞虱特大发生;2002-2003年斜纹夜蛾大发生;2005年稻飞虱在中、晚稻上造成水稻穿顶。上述虫害成灾年份均出现作物20%以上的减产。6.高温1986--2005年,5—9月235〜(2的高温天气年平均出现天数25天,高温出现时一般连续5—7天,用水用电为一年中高峰期,中暑时有发生。梅雨后的高温高湿是高温热害的主要时段。7—8月的高温热害使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减产。2001年7月出现27天)35〜C高温,早稻秕谷率近4成;2003年7月23日一8月29日连续18天的高温天气,中稻结实率仅50%左右,减产一半以上。21世纪后,高温热害逐渐加重,〜35〜C高温日每年出现30天左右。7.霜冻主要出现在常年的10月至次年3月,年降霜日数40.6天。1—2月地面温度V—5°C对作物造成损害的霜冻4天,多数年份发生在一次冷空气过后的晴天早晨。其中霜冻危害最大为1991年12月下旬,雪后放晴最低气温—14.8〜(2,地面最低温度—25J〜G,常绿树冻伤冻死一半以上。1993年、2004年、2005年的霜冻造咸越冬作物叶尖冻伤呈水浸状,过后叶尖枯死。11月中旬的霜冻对福田河菊花的品质影响较大。8.地震2005年11月26日8点49分,江西九江瑞昌间(北纬29.7°,东经115.7°)发生里氏5.7级地震,麻城属波及范围。境内城区及各乡镇均有强烈震感,但未造成直接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二、自然资源(一)土地资源1.土地总面积初中国成立后,境内的行政边界出现调整、变动,加之行政边界的纠纷使行政边界无法确定,以及量算钢精度、统计的口径不一致等问题,致使麻城的土地总面积记载不尽相同。据湖北省土地管理局编纂的《湖北土地志朊2载,1933年麻城县土地总面积3517平方公里,1934年为4182平方公里,1948年为4651平方公里。据《麻城市统计年鉴》记载,1979年麻城县土地总面积3599.35平方公里。麻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统计资料表明,1983年麻城县土地总面积为3606.48平方公里。麻城土地总面积还有一个习惯使用面积,为3747平方公里。2.土地类型麻城市于1987年10月至1993年6月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调查规程采用《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将土地分为8个一级类,47个二级类、25个三级类,并在部分未利用土地的二级分类中增补5个三级分类。据199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汇总统计,全市土地总面积360587公顷。其中:耕地82253公顷,占总面积的22.81%;园地4026公顷,占1.12%;林地136632公顷,占37.89%;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4630公顷,占4.06%;交通用地3604公顷,占1%;水域26957公顷,占7.48%;未利用土地92485公顷,占25.65%。据1996年省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通过省内市间、省与外省市之间的土地边界接边,对麻城土地利用现状的土地边界进行调整,各类土地面积相应有较大变化。全市土地总面积为360469公顷。其中:耕地79122公顷,占21.95%;园地6344公顷,占1.76%;林地141412公顷,占39.23%;牧草地20公顷,占0.0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5104公顷,占4.19%;交通用地4434公顷,占1.23%;水域27035公顷,占7.50%;未利用土地86945公顷,占24.12%。1996年后,每年进行一次全市范围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2002年1月起,采用新土地分类体系,将土地分为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71个三级类。2005年底,土地总面积为360469公顷(3604.69平方公里)。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汇总各类土地面积分别为:农用地265209公顷,其中耕地76081公顷,园地6620公顷,林地147440公顷,牧草地20公顷,其他农用地35048公顷;建设用地24164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511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404公顷,水利设施用地7644公顷;未利用地71096公顷,其中荒草地55258公顷,其他未利用土地15838公顷。(1)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5个二级地类。2005年末,农用地265209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73.57%。①耕地。2005年末,全市耕地76081公顷,占农用地28.69%。其中灌溉水田55540公顷,占耕地面积的73%,分布范围广,以麻中南平原地区所占比重大;望天田(自然条件差,不具备基本排涝抗旱条件,农作物收获无保障的农田)5448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7.16%,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西北丘陵地带;旱地12252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6.1%,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菜地2841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73%。现有耕地全市人均0.078公顷即1.17亩。麻城是湖北省46个粮食生产县(市)和20个重点水稻生产县(市)之一,在湖北粮、棉、油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②园地。2005年末,全市园地面积为6620公顷,占全市农用地总面积的2.50%,属于面积比较小的土地类型。其中,果园1832公顷,占园地面积的27.67%;桑园2591公顷,占园地面积的39.14%;茶园2160公顷,占32.63%;其他园地37公顷,占0.56%。桑园、茶园种植面积不大,但种植历史较长。东部山区桑园生产已形成一定的集约经营优势,成为湖北重要的桑蚕生产基地。茶园种植主要分布在龟山茶场、林店茶场。③林地。2005年末,全市林地面积147440公顷,占全市农用地总面积的55.6%,其中有林地87628公顷,占林地面积的59.4%;灌木林11496公顷,占8.0%;疏林地22590公顷,占15.3%;未成林造林地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砼供应合同方合同
- 基坑开挖施工合同范本完整版
- 全国赛课一等奖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课件
- 2024版高中艺术教育合作合同2篇
- 山林租赁合同
- 活动承办合作协议
- 许可合同2024年度商标许可使用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中高档社区住宅买卖合同
- 年购销合同范本2篇
- 老王教育课件图片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湖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环境影响评价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XX医生正高职称主任医师评审答辩材料PPT课件(完整框架)
- 生产厂房混凝土地面施工方案
- 酒店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 病人欠费催缴通知单
- 流体力学第1章绪论课件
- GB/T 40615-2021电力系统电压稳定评价导则
- 氧气(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各类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课件
- 发动机机械系统2.0升ltg-9.66维修指南车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