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整理-002_第1页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整理-002_第2页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整理-002_第3页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整理-002_第4页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整理-00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Immunologicaldiagnosis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Immunologicaldiagnosis●掌握检测抗原或抗体常用的方法、原理及其应用、T细胞功能测定的方法熟悉免疫印迹法、免疫PCR的原理、吞噬细胞功能的测定方法了解免疫学检测方法的评估与选择第一节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一特异性,可见性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1.凝集反应一直接凝集,间接凝集2.沉淀反应一单向免疫扩散,双向免疫扩散免疫电泳,免疫比浊3.补体参与的反应一补体结合试验,溶血空斑试验4.用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C程序设计”是所有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长期以来,农业高职院校普遍仅将提高文化素质和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计算机课程开设的学期数一般为2~3学期,总量约在120~180学时之间。除去课内实习、实训,实际授课学时不足100学时。然而现代化农业生产与科研工作对农业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不仅要熟悉计算机操作,还必须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规划、科学管理、资料分析、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和处理各种专业信息的能力。为了在有限的学时里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尝试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一、“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C程序设计”是一种被广泛学习并被普遍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农职院校理工科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以往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被动学习,对课程不感兴趣学生从高年级同学那里得知“C程序设计”学习难度大,对“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有了先入为主的恐惧畏难情绪。同时,由于C语言的规则复杂、语法艰涩、算法灵活多样,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都感到C语言难以理解和接受,因此缺乏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相应学分而被动学习,对学习“C程序设计”课程兴趣不浓。2.课程中师生互动少,学生的创新意识被压制目前在农职院校中“C程序设计”课程教授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关注C语言的语法教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习内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师生间没有沟通交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作用难以体现。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失调农职学院教学过程中仍采用多媒体演示、讲授与学生上机操作、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两者的学时比例一般为3:l。学生实践操作与训练所占的课时比重很低,并且在实践课程中的训练题目大多数是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没有结合实际问题的项目,也就无法真正体会到C语言在其未来专业课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4.课程重视理论考核,轻视实践考核“C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对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的课程。目前大多数农职院校最终考核只采用传统的试卷命题考试,而忽略了实践操作考核,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学习“C程序设计”课程时重视理论的学习,轻视实践环节;而脱离了实验实践操作,所学理论知识也得不到巩固,最后就会造成理论和实践都没学好的结果。以上是“C程序设计”课程传统教学工作中的弊端,因此必须结合农业院校的特色对“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工作进行一些改革和探索。二、“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式的改进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不能再局限于单纯介绍C语言基本语法,而是要把C语言作为一种实践工具,以程序设计方法为引导,以语法和结构为核心,以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变应试为应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先打好理论基础,然后再进行实践,学习技能。教学实践证明,基础和技能的教学可以同步进行,甚至先教技能再教理论,在不断实践中掌握技能,在技能学习中提高基础理论,这样更适合学生的成长。第一,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应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交流式、对话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多引用一些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实践案例,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作为大学课堂的主体性作用得以体现。第二,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法,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以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程序为例(如图1所示),通过对案例的语法讲解来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知识点。将案例驱动教学法应用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就是教师在讲解语法时不只是在理论层面上,而是通过实例教会学生某一语法如何应用。绝不能把程序设计课程变成枯燥地介绍语法的课程,学习语法要服务于编程。比如,运算符中的条件运算和赋值运算是比较独特和应用较多的运算,在解析以上两种运算符时就应该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这样的运算符适合解决何种实际问题,怎么样利用它去解决问题。如通过“俗话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这样一个小例子,说明如果立春到了,就可以开始播种了,这个选择结构问题可以使用条件运算符来解决,使学生认识条件运算符的特点及在今后遇到类似问题如何使用它。通过一个求两位整数之和、求存款利息等多个小程序,学生就会明白赋值运算符是C程序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运算符。当介绍到选择结构和条件判断的概念时,又可将问题引回条件运算符,这样就将一个对学生来说较难的算法问题分解处理,不仅便于学生理解算法,也使学生能体会语法知识的实用性和学习语法的必要性。第三,“C程序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中的算法,有关程序的操作、调试和运行都需要在计算机上操作实时演示。实验课至关重要,与课堂理论相辅相成,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重视实践教学的同时,集课堂教学、实践操作于一体,二者并重同时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理论教学、实际操作及网络答疑相搭配,课堂上现场编程互动,课后作业巩固练习及课外创新实践提高相配合,课程教学不再停留在学生只负责听课的层面上,让出更多的时间和资源给学生自主练习,提升学生作为学习课程的主体性作用。在农业实训基地中引进先进计算机系统控制生产,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实际农业生产的计算机应用有更具体的认识。综上所述,“C程序设计”课程改革要加强实验教学,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在教与练的过程中,巩固知识点,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第四,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考核是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手段,考核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全面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灵活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建立全新的考核体系(如图2所示):平时实践考核成绩+期末笔试成绩+上机操作成绩的综合考核方式。分阶段性的考核也印证了必须要提高该课程实践课时比例的需求,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灵活性特点,结合每章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案例分析验证加实例项目程序设计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实践课上完成验证案例并提交案例运行结果,实例程序设计的代码编写、调试并提交。基础的案例分析验证能让学生在完成编程、调试、运行的同时有了完成一个程序的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实例项目程序设计使学生在完成基础实例验证分析的前提下做一些提高,巩固所学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拓展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安排6、7次类似的章节考核,并把每一阶段的实践考核成绩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按比例加入到整个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中,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本文分析了目前农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C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农职院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以创新教育为导向、深化农职院校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建设为目标,对课程教学做了研究和探讨。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更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所以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对教学进行实时的知识更新,并不断地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才能适应目前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英语隐性课程资源指那些在非计划当中潜移默化的对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特殊影响的教学资源,包括师生关系、教师行为观念和方式、学生情感意志和学习态度、教学环境、文化及通常被师生忽略的学生的错误等不直接构成教学内容的宝贵教育资源。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将"开发课程资源,扩宽学用渠道"纳入其六大课程理念之一,强调课程资源的教育作用。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中学是我国英语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对缓解农村中学物质资源困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村中学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为全面了解我国农村中学对英语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笔者首先选取山东省临沂市某农村中学(用A表示)的教师和学生各1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从统计结果看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严重的隐性课程资源问题,主要有表现在:◆教学内容脱离实际,远离学生所熟知的农村生活;◆教学方法落后,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师生关系僵硬;◆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教师以高考为指挥棒,重视认知教育而忽略学生的内心情感;◆教学形式单一,缺乏互动式的教学,且偏离学生期望的课堂情境;◆教师忽略学生课堂生成,未能及时捕捉到课堂突发情况的正面价值。二、对照教学实验及结果分析(一)实验设计为了验证隐性课程资源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作用,笔者与A校资深英语教师莫老师合作,选取两个入学英语平均成绩相当且综合水平一般的高一班级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并根据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成绩的对比来确定实验效果。(二)实验过程1〉选取试验对象:教学实验从选取实验对象开始,首先选出入学时英语平均成绩相当且综合水平一般的六个高一班级(每个班的人数均为50)进行一次综合能力测试,选出总分平均成绩最接近的两个班(分别为61.7和61.8)作为实验班T和对照班C。2〉教学操作过程:教学过程由莫老师负责,她在实验班的教学中有意识的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更加关注学生情感,设计专门的教学活动,创设学生喜爱的课堂情境并将农村生活情景引入课堂;对照班则采用原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进度与实验班一致。3〉分析实验结果:在半年的教学过程中,共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两个测验过程,并分别对两次的测试结果进行比照,对比总分平均分和各题型平均分,从而验证隐性课程资源对农村中学英语整体教学和各方面能力培养的作用。(三)实验结果分析经过对照教学后,分别于2010年11月份和1月份进行了期中和期末两次测试。测试采取百分制,题型有:听力(20分)、单向选择(15分)、完形填空(10分)、阅读(40分)、写作(15分)。以下是两个班两次测试的总平均分和各题型平均分的对比:从总分平均分看,实验前实验班的总分平均分低于对照班0.1分,期中考试后实验班的总分平均分反超对照班1.3分(期中考试试题难度加大,总分均有所下降),学期末实验班优势加大,超出对照班4.3分。可以说,隐性课程资源,即先进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以学生及其所需为根本的教学宗旨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英语文化氛围促进了英语教学。再从各题型来看,从实验前到实验结束,实验班的平均分的增长值分别是0.8、1.8、0.4、0.4和2.0,而对照班则是0.3、0.4、0、0.4和0.4,他们之间各个题型增长值的差值则分别是1.1、1.2、0.8、0和1.6。可见,隐性课程资源对单向选择和写作两方面能力的提高作用最为明显,至于表现在综合能力中的听力、完形填空和阅读能力稳中有升。三、开发建议在以上的实验设计中已经提到,针对现状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在实验班有意识的采用有益于教学的隐性课程资源,现将本实验涉及到的开发农村中学隐性课程资源的途径介绍如下:(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以前苏联和我国一些教育学家为代表,提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主导者,而学生则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于是便有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主导说",民主平等也是现代教学理论对新型师生关系的要求。农村中学应及时响应改革号召,以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首先,中学时期的学生心理因素极不稳定,教师的一个眼神和动作都可能影响他们对自我的判断,因此教师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我重要性。其次,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站在学生家长和朋友的角度与学生进行"亲情对话"和"朋友对话",通过沟通交流消除师生间的隔膜,让学生在亲情和关爱中成长。再者,教师要加强自我职业道德修养,在学生中树立绝对威信。总之,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沟通交流建立师生关系,使之成为缺乏资源引导的农村学生的宝贵精神资源。(二)捕捉课堂动态课堂教学是包括师生、生生的交流合作、摩擦分歧、学生错误及各种突发教学情况的互动过程,英语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随机应变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变废为宝"。下面就本次试验教学中的一个案例来说明如何捕捉课程动态生成:[案例]:在分析一篇以"健康与美丽"为主题的阅读文章时,莫老师先给学生一个"howtobebothhealthyandbeautiful"的问题讨论,但只见同学低头思考而未见学生讨论,就在莫老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讨论问题时,一个平时顽皮的男生突然接连不断的打起了喷嚏,几乎所有学生都盯着他并表现出极其反感和不满,男生连声道歉"sorry,Ihavecaughtacoldthismorning"。莫老师感到又惊又喜,这位从不开口讲英语的男生竟然开口讲英语了,莫老师捉住时机赶忙帮他"解围","handsomeboy,youmustcatchacoldforsolittleclothes,nevertobebeautifulatthelossofyourhealth."莫老师的话不但解除了男生的尴尬,还就这一问题给了学生最好的启示。[分析]:莫老师能够灵活的处理这一突发情况,可谓一石三鸟,第一,解除了男生的尴尬,第二,告诉学生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来追求表面的美丽,第三,搞活了课堂气氛。课堂生成资源无处不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要以敏锐的眼睛来发现这些普遍但难得的资源。(三)联系农村生活背景在大多数传统语法教学的舞台上,一本教科书和一支粉笔是演出的道具,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闷,教学效果得不到提高。事实上农村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形形色色的民风民俗、特殊的乡间生活经历、淳朴的人际关系和宁静的自然环境等,只要教师肯动脑、乐意尝试,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如,在课前的热身准备环节中联系学生们的亲身生活经历展开互动,以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和环境代替他们所陌生的以便拉近学生和英语课程的距离,让学生在英语学生中产生归属感,学生乐于学,教师也可轻松的教。(四)增强校园英语文化氛围我国古代的荀子曾说过,"蓬生麻中,不扶则直",虽然这句话夸大了环境的影响作用,但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中学时期是学生成熟之前的准备期,英语教师们可以抓住中学生活泼好动、爱参与的天性,定期在校园中开展英语角、英语演讲、写作比赛和英语艺术节等活动增加校园英语文化气氛。在本次的实验教学中笔者和莫老师在争取校领导的同意后举办了第一次英语角活动,活动包括猜字谜、学唱英语歌曲和绕口令等,对于多数农村的学生来说这些都是非常新鲜的事物,原本不喜欢英语的学生也参与了进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这种活动让他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希望类似的活动能继续办下去。四、结论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撑作用,基础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的质量就难以得到提高。英语作为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外语课程,尤其需要教学资源的辅助。只有有效而合理的开发并利用适用、可行的隐性课程资源,农村地区英语教学的落后局面才能得到好转。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检测技1●掌握检测抗原或抗体常用的方法、原理及其应用、T细胞功能测定的方法熟悉免疫印迹法、免疫PCR的原理、吞噬细胞功能的测定方法了解免疫学检测方法的评估与选择●掌握检测抗原或抗体常用的方法、原2第一节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一特异性,可见性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1.凝集反应一直接凝集,间接凝集2.沉淀反应一单向免疫扩散,双向免疫扩散免疫电泳,免疫比浊3.补体参与的反应一补体结合试验,溶血空斑试验4.用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第一节抗原或抗体的检测3直接凝集反应。+人人颗粒性抗原相应抗体凝集间接凝集反应6人o→oO载体颗粒可溶性抗原致敏颗粒抗体凝集间接凝集抑制反应°6+X>+d可溶性抗原抗体致敏颗粒凝集抑制凝集反应直接凝集反应4含抗体凝胶沉淀环世抗原浓度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含抗体凝胶5Ag1相同Ab-1Ag2,4完全不同Ab-1,24Ag1Ag1,2部分相同Ab-1,2双向免疫扩散试验ImmunologyAg16Ag对流免疫电泳Ag7含抗体凝胶孔中加待测抗原火箭免疫电泳含抗体凝胶8Complementfixationtestantiserumindicatorcellsfreecomplementoo&compnoimmunemmuneindicator-cellnocellcomplexeslysisComplementfixation9Plaque-formingcellassayspleencellsantigenfromimmunizedsensitizedanimalerythrocytes8888898088incubate,addcomplementKsaait868c8RPlaque-formingcellassay10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整理_00211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整理_00212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整理_00213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整理_00214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整理_00215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整理_00216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整理_00217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整理_00218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整理_00219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整理_00220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整理_00221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整理_00222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整理_00223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整理_00224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整理_00225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整理_00226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Immunologicaldiagnosis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Immunologicaldiagnosis●掌握检测抗原或抗体常用的方法、原理及其应用、T细胞功能测定的方法熟悉免疫印迹法、免疫PCR的原理、吞噬细胞功能的测定方法了解免疫学检测方法的评估与选择第一节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一特异性,可见性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1.凝集反应一直接凝集,间接凝集2.沉淀反应一单向免疫扩散,双向免疫扩散免疫电泳,免疫比浊3.补体参与的反应一补体结合试验,溶血空斑试验4.用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C程序设计”是所有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长期以来,农业高职院校普遍仅将提高文化素质和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计算机课程开设的学期数一般为2~3学期,总量约在120~180学时之间。除去课内实习、实训,实际授课学时不足100学时。然而现代化农业生产与科研工作对农业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不仅要熟悉计算机操作,还必须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规划、科学管理、资料分析、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和处理各种专业信息的能力。为了在有限的学时里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尝试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一、“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C程序设计”是一种被广泛学习并被普遍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农职院校理工科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以往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被动学习,对课程不感兴趣学生从高年级同学那里得知“C程序设计”学习难度大,对“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有了先入为主的恐惧畏难情绪。同时,由于C语言的规则复杂、语法艰涩、算法灵活多样,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都感到C语言难以理解和接受,因此缺乏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相应学分而被动学习,对学习“C程序设计”课程兴趣不浓。2.课程中师生互动少,学生的创新意识被压制目前在农职院校中“C程序设计”课程教授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关注C语言的语法教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习内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师生间没有沟通交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作用难以体现。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失调农职学院教学过程中仍采用多媒体演示、讲授与学生上机操作、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两者的学时比例一般为3:l。学生实践操作与训练所占的课时比重很低,并且在实践课程中的训练题目大多数是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没有结合实际问题的项目,也就无法真正体会到C语言在其未来专业课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4.课程重视理论考核,轻视实践考核“C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对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的课程。目前大多数农职院校最终考核只采用传统的试卷命题考试,而忽略了实践操作考核,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学习“C程序设计”课程时重视理论的学习,轻视实践环节;而脱离了实验实践操作,所学理论知识也得不到巩固,最后就会造成理论和实践都没学好的结果。以上是“C程序设计”课程传统教学工作中的弊端,因此必须结合农业院校的特色对“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工作进行一些改革和探索。二、“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式的改进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不能再局限于单纯介绍C语言基本语法,而是要把C语言作为一种实践工具,以程序设计方法为引导,以语法和结构为核心,以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变应试为应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先打好理论基础,然后再进行实践,学习技能。教学实践证明,基础和技能的教学可以同步进行,甚至先教技能再教理论,在不断实践中掌握技能,在技能学习中提高基础理论,这样更适合学生的成长。第一,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应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交流式、对话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多引用一些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实践案例,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作为大学课堂的主体性作用得以体现。第二,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法,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以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程序为例(如图1所示),通过对案例的语法讲解来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知识点。将案例驱动教学法应用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就是教师在讲解语法时不只是在理论层面上,而是通过实例教会学生某一语法如何应用。绝不能把程序设计课程变成枯燥地介绍语法的课程,学习语法要服务于编程。比如,运算符中的条件运算和赋值运算是比较独特和应用较多的运算,在解析以上两种运算符时就应该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这样的运算符适合解决何种实际问题,怎么样利用它去解决问题。如通过“俗话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这样一个小例子,说明如果立春到了,就可以开始播种了,这个选择结构问题可以使用条件运算符来解决,使学生认识条件运算符的特点及在今后遇到类似问题如何使用它。通过一个求两位整数之和、求存款利息等多个小程序,学生就会明白赋值运算符是C程序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运算符。当介绍到选择结构和条件判断的概念时,又可将问题引回条件运算符,这样就将一个对学生来说较难的算法问题分解处理,不仅便于学生理解算法,也使学生能体会语法知识的实用性和学习语法的必要性。第三,“C程序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中的算法,有关程序的操作、调试和运行都需要在计算机上操作实时演示。实验课至关重要,与课堂理论相辅相成,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重视实践教学的同时,集课堂教学、实践操作于一体,二者并重同时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理论教学、实际操作及网络答疑相搭配,课堂上现场编程互动,课后作业巩固练习及课外创新实践提高相配合,课程教学不再停留在学生只负责听课的层面上,让出更多的时间和资源给学生自主练习,提升学生作为学习课程的主体性作用。在农业实训基地中引进先进计算机系统控制生产,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实际农业生产的计算机应用有更具体的认识。综上所述,“C程序设计”课程改革要加强实验教学,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在教与练的过程中,巩固知识点,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第四,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考核是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手段,考核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全面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灵活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建立全新的考核体系(如图2所示):平时实践考核成绩+期末笔试成绩+上机操作成绩的综合考核方式。分阶段性的考核也印证了必须要提高该课程实践课时比例的需求,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灵活性特点,结合每章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案例分析验证加实例项目程序设计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实践课上完成验证案例并提交案例运行结果,实例程序设计的代码编写、调试并提交。基础的案例分析验证能让学生在完成编程、调试、运行的同时有了完成一个程序的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实例项目程序设计使学生在完成基础实例验证分析的前提下做一些提高,巩固所学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拓展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安排6、7次类似的章节考核,并把每一阶段的实践考核成绩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按比例加入到整个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中,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本文分析了目前农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C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农职院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以创新教育为导向、深化农职院校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建设为目标,对课程教学做了研究和探讨。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更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所以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对教学进行实时的知识更新,并不断地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才能适应目前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英语隐性课程资源指那些在非计划当中潜移默化的对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特殊影响的教学资源,包括师生关系、教师行为观念和方式、学生情感意志和学习态度、教学环境、文化及通常被师生忽略的学生的错误等不直接构成教学内容的宝贵教育资源。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将"开发课程资源,扩宽学用渠道"纳入其六大课程理念之一,强调课程资源的教育作用。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中学是我国英语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对缓解农村中学物质资源困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村中学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为全面了解我国农村中学对英语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笔者首先选取山东省临沂市某农村中学(用A表示)的教师和学生各1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从统计结果看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严重的隐性课程资源问题,主要有表现在:◆教学内容脱离实际,远离学生所熟知的农村生活;◆教学方法落后,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师生关系僵硬;◆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教师以高考为指挥棒,重视认知教育而忽略学生的内心情感;◆教学形式单一,缺乏互动式的教学,且偏离学生期望的课堂情境;◆教师忽略学生课堂生成,未能及时捕捉到课堂突发情况的正面价值。二、对照教学实验及结果分析(一)实验设计为了验证隐性课程资源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作用,笔者与A校资深英语教师莫老师合作,选取两个入学英语平均成绩相当且综合水平一般的高一班级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并根据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成绩的对比来确定实验效果。(二)实验过程1〉选取试验对象:教学实验从选取实验对象开始,首先选出入学时英语平均成绩相当且综合水平一般的六个高一班级(每个班的人数均为50)进行一次综合能力测试,选出总分平均成绩最接近的两个班(分别为61.7和61.8)作为实验班T和对照班C。2〉教学操作过程:教学过程由莫老师负责,她在实验班的教学中有意识的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更加关注学生情感,设计专门的教学活动,创设学生喜爱的课堂情境并将农村生活情景引入课堂;对照班则采用原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进度与实验班一致。3〉分析实验结果:在半年的教学过程中,共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两个测验过程,并分别对两次的测试结果进行比照,对比总分平均分和各题型平均分,从而验证隐性课程资源对农村中学英语整体教学和各方面能力培养的作用。(三)实验结果分析经过对照教学后,分别于2010年11月份和1月份进行了期中和期末两次测试。测试采取百分制,题型有:听力(20分)、单向选择(15分)、完形填空(10分)、阅读(40分)、写作(15分)。以下是两个班两次测试的总平均分和各题型平均分的对比:从总分平均分看,实验前实验班的总分平均分低于对照班0.1分,期中考试后实验班的总分平均分反超对照班1.3分(期中考试试题难度加大,总分均有所下降),学期末实验班优势加大,超出对照班4.3分。可以说,隐性课程资源,即先进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以学生及其所需为根本的教学宗旨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英语文化氛围促进了英语教学。再从各题型来看,从实验前到实验结束,实验班的平均分的增长值分别是0.8、1.8、0.4、0.4和2.0,而对照班则是0.3、0.4、0、0.4和0.4,他们之间各个题型增长值的差值则分别是1.1、1.2、0.8、0和1.6。可见,隐性课程资源对单向选择和写作两方面能力的提高作用最为明显,至于表现在综合能力中的听力、完形填空和阅读能力稳中有升。三、开发建议在以上的实验设计中已经提到,针对现状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在实验班有意识的采用有益于教学的隐性课程资源,现将本实验涉及到的开发农村中学隐性课程资源的途径介绍如下:(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以前苏联和我国一些教育学家为代表,提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主导者,而学生则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于是便有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主导说",民主平等也是现代教学理论对新型师生关系的要求。农村中学应及时响应改革号召,以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首先,中学时期的学生心理因素极不稳定,教师的一个眼神和动作都可能影响他们对自我的判断,因此教师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我重要性。其次,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站在学生家长和朋友的角度与学生进行"亲情对话"和"朋友对话",通过沟通交流消除师生间的隔膜,让学生在亲情和关爱中成长。再者,教师要加强自我职业道德修养,在学生中树立绝对威信。总之,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沟通交流建立师生关系,使之成为缺乏资源引导的农村学生的宝贵精神资源。(二)捕捉课堂动态课堂教学是包括师生、生生的交流合作、摩擦分歧、学生错误及各种突发教学情况的互动过程,英语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随机应变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变废为宝"。下面就本次试验教学中的一个案例来说明如何捕捉课程动态生成:[案例]:在分析一篇以"健康与美丽"为主题的阅读文章时,莫老师先给学生一个"howtobebothhealthyandbeautiful"的问题讨论,但只见同学低头思考而未见学生讨论,就在莫老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讨论问题时,一个平时顽皮的男生突然接连不断的打起了喷嚏,几乎所有学生都盯着他并表现出极其反感和不满,男生连声道歉"sorry,Ihavecaughtacoldthismorning"。莫老师感到又惊又喜,这位从不开口讲英语的男生竟然开口讲英语了,莫老师捉住时机赶忙帮他"解围","handsomeboy,youmustcatchacoldforsolittleclothes,nevertobebeautifulatthelossofyourhealth."莫老师的话不但解除了男生的尴尬,还就这一问题给了学生最好的启示。[分析]:莫老师能够灵活的处理这一突发情况,可谓一石三鸟,第一,解除了男生的尴尬,第二,告诉学生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来追求表面的美丽,第三,搞活了课堂气氛。课堂生成资源无处不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要以敏锐的眼睛来发现这些普遍但难得的资源。(三)联系农村生活背景在大多数传统语法教学的舞台上,一本教科书和一支粉笔是演出的道具,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闷,教学效果得不到提高。事实上农村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形形色色的民风民俗、特殊的乡间生活经历、淳朴的人际关系和宁静的自然环境等,只要教师肯动脑、乐意尝试,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如,在课前的热身准备环节中联系学生们的亲身生活经历展开互动,以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和环境代替他们所陌生的以便拉近学生和英语课程的距离,让学生在英语学生中产生归属感,学生乐于学,教师也可轻松的教。(四)增强校园英语文化氛围我国古代的荀子曾说过,"蓬生麻中,不扶则直",虽然这句话夸大了环境的影响作用,但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中学时期是学生成熟之前的准备期,英语教师们可以抓住中学生活泼好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