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的故事(五篇范文)(5篇)_第1页
六尺巷的故事(五篇范文)(5篇)_第2页
六尺巷的故事(五篇范文)(5篇)_第3页
六尺巷的故事(五篇范文)(5篇)_第4页
六尺巷的故事(五篇范文)(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尺巷的故事〔五篇范文〕〔5篇〕

六尺巷的故事篇一

《大学士与六尺巷》尊敬的领导、老师:

我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大学士与六尺巷》。在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赵薇的一曲《六尺巷》让全国的亿万观众记住了那个地方——六尺巷。〔唱第一局部〕可你知道吗?在六尺巷里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

在康熙年间,有一个大官叫张英,可有名了。有学问,官也大!〔动作〕他是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有一天他突然接到老家来的一封信,他不知道老家发生了什么事?把信翻开以后他才明白,原来他的老家与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张家说吴家的房子占多了,吴家呢,又说张家的占多了,你想呀,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尚书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张家的信发出以后,心里这个得意呀!心想这一次可好好的治理一下吴家了,看他们还得意几天,谁不知道我们的张英张大人可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呀!他们就天天坐在家里等着京城里的来信!〔动作〕可张家人做梦也没想到,此时的张大人正坐在张府一遍遍的看他们的来信呢,看着看着,他的眉头逐渐的皱了起来,他似乎看到自己的家人在乡间为所欲为样子,乡亲们在背后不停的戳他们的脊梁骨,想到这里,他的后背一阵阵发凉。到底该怎么办呢?是动用我的权利获得土地,如果那样的话,事情是解决了,家人们也会快乐,可我一世的清明呢!我怎么对得起乡里乡亲呢,怎么对得起皇上对我的厚爱呢!哎!怎么办才好呢?张英捋着胡子焦急的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动作〕突然,他一拍脑门,〔动作〕有了!他冲着书童一笑,说了一句“来人呀!笔墨伺候〞。〔模仿大人声音〕书童这个纳闷呀,刚刚还像热锅上的蚂蚁,怎么一会儿就笑了,我们的张大人是不是有病了!〔嘀嘀咕咕,声音小〕只见张大人思忖了片刻,左手把衣袖一卷,右手提起笔,两脚微微抬起,就像一位出征的将军,〔动作〕似乎一听到号令,就要冲向战场一样。书房里静极了,书童在一旁一声也不吭。只听得刷刷刷,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声音长而重!!〕写罢,张英把毛笔放置一旁,静静的坐在椅子上好久没有说出话来。〔动作〕张家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他们快乐呀,一个个就像得到了皇上的尚方宝剑!!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方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什么呀,千里迢迢就得来这手打油诗呀!我们张家的脸面何在?他们一个个就想打败的兵,这可怎么办呀,〔动作〕张大人也不给出头了,白当那样的官了!后来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这唯一的方法,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发动将垣墙拆让三尺。没想到张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吴家热泪盈眶,他们怎么也没想象到位居高官的张家人竟然这样做!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吴家的一半。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村民们可以由此自由通过。六尺巷由此得名。乡亲们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张英的行为正应了那句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

“人家敬我一尺,我要敬人家一丈〞,这是桐城的古语,就是让大家相互礼让、相互合作。宰相张家先行退让,立即得到对手吴家的积极响应:“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双方的合作成为美谈。合作就是相互的,和谐也是相互的。

六尺巷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中国是一个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心胸开阔,恭谦礼让的人为世人敬仰。

文明美德是一盏灯,指引着我们向前走去;文明美德是一瓶圣水,净化着我们的心灵。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完。让我们大家一起拥抱文明,一起与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学会谦让!相信我们的校园一定会绽放出美丽的美德,我们的社会一定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唱〕

礼让站两旁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

六尺巷观后感篇二

六尺巷观后感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六尺巷这个传颂古今的故事将其中的深意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清朝康熙年间,安徽省桐城县有一条巷子,一边是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一边是桐城富户吴乡绅的豪宅,因为两家人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冲突,各不相让,事情越闹越大,后来张家人飞书告诉张英,张英阅过来信后释然一笑,挥笔写下:

一纸书来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立刻让出三尺土地,表示不再争执,对方也深感羞愧,同样让出三尺,因此才有了现在闻名遐迩的六尺巷。

简简单单的让三尺,不仅表达出了自己的君子风度,使对方感到惭愧,而且很和谐的将矛盾化于无形之中。可是现在有些人,似乎已经忘记了该怎样去谦和礼让。

报纸上曾经登过这样一那么新闻。一天晚上,杨某参加了一个宴席,喝醉了酒,可是还是执意开车回家,在路上,他的车与受害人蔡某的车相刮擦,两人都喝高了,见自己的车被刮伤后,火冒三丈,都拉开车门,下了车,互相指责起来。由于两个人互不相让,矛盾逐渐升级,杨某见吵不过蔡某,便扬起巴掌,扬言要打蔡某,蔡某一点也不怕,竟伸过脸去让他打。杨某暴跳如雷,顺手抄起一块砖头,扑向蔡某,两人扭打成一团,杨某的妻子也在车上,但是,她非但没阻止还在一边煽风点火,最后竟叫来许多人高马大的小伙子来一起动手,终于酿成了悲剧,蔡某被活生生打死了。

本来可以简单解决的事情升级演变成了命案,本来互相让一让就可以化解的矛盾转变成了怎样都赔偿不了的血债。如果当时双方都肯退一步,这样的悲剧还能发生吗?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矛盾,很多纠纷,往往都是没有去礼让而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用‘谦和礼让’来解决。譬如:在公交车上无意间踩到别人,一句“对不起〞、“没关系〞,问题就解决了。还有,与朋友发生矛盾时,只要退一步,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如张英大学士的诗一样,“让他三尺又何妨〞。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张英大学士的诗,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中华民族谦和礼让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礼让、谦和的美谈不胜枚举。孔融让梨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千载,是因为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一个家庭如此,一个社会也应该有此气氛。

礼让是人与人和谐相处必须具备的一种境界,它表达的是一种文明素质。谦和者要有博大的胸怀、虚怀假设谷、有包容心,善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互相尊重。个人是这样,家庭、团体、国家也应该是这样。假设人人都懂得谦和礼让,以和为贵,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和谐美好的。

六尺巷篇三

六尺巷

贵胄满朝清白传家:《六尺巷》背后张英家族故事

2023年02月08日09:10“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在2月7日晚的2023央视猴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安徽籍知名艺人赵薇演唱了这首歌。

赵薇在猴年春晚彩排时演唱《六尺巷》。

歌曲《六尺巷》取材于桐城六尺巷的典故,由安徽宿松籍知名军旅词作家贺东久作词,安徽桐城籍青年歌手张正扬作曲并作为原唱。

在2023年11月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低调造访后,位于安徽安庆下辖县级市桐城的六尺巷知名度再度走高,以其为题材创作的文艺作品也集中涌现。诸如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歌曲《六尺巷》等,都是其中比拟有代表性的作品。

安徽桐城六尺巷。

歌曲《六尺巷》直接取材于六尺巷典故,融合了黄梅小调、京剧及现代流行音乐等元素,是一首展示六尺巷互敬礼让、和谐包容文化内涵的民族调式歌曲。事实上,作为六尺巷故地主角的张英、张廷玉一家,其为前朝及后世所称道的,除了以六尺巷为代表的礼让精神外,张家数代人的高洁致远、老成谋国和家族式清廉同样殊为难得。时至今日,以张英十世孙张泽国为代表的张家后人,依然坚信并坚守着家族传承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十数年如一日为此孜孜以求。

张家后人相信,作为桐城派文化一局部的张家家训,即便是在当代社会仍有其重大现实意义。

比方清代桐城籍高官的“家族式清廉〞,对于此前以山西、江西官场为代表的“家族式贪腐〞治理,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为官之德,就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023年11月,除六尺巷外,王岐山还曾至桐城文庙参观。在向王岐山介绍清道光朝都察院左都御史姚元之的书法作品时,张泽国就曾言及:“〔姚元之〕算是您的同行。〞王岐山曾低调造访,六尺巷张家后人全程解说王岐山的桐城之行被媒体视为“低调造访〞。

目前为止,关于王岐山桐城之行的主题和具体行程,并没有见诸官方媒体的权威报道。

但2023年11月14日当天,王岐山到访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消息,就开始在当地网友中流传。

11月17日晚间,借六尺巷的典故,中纪委监察部官网廉政文苑栏目又发表了《让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启示》一文,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专门介绍“六尺巷〞。文章指出,六尺巷的故事彰显了儒家修身、齐家、仁者爱人的博大内涵,更在为官修德方面,留下了最好的文化传承遗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知古鉴今,坚持他律和自律相结合,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让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三天,也就是11月19日,桐城市政府官网又以《中纪委网站刊文: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启示》为题,全文转发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述文章。

在无官方权威报道的情况下,中纪委监察部官网的刊文,于民间而言无疑“加持〞了王岐山桐城之行的重大意义。安徽桐城,位于安徽西南偏中部腹地。历史悠久,文风兴盛,为江淮文明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春秋时期称桐国,唐至德二年〔757年〕正式建县,1996年撤县设市〔县级市〕,隶属安庆。

作为一座文化名城,历史上的桐城并不缺乏关注。尤其是在“天下文章其出桐城乎〞的有清一代,文人士子“言必称桐城〞,桐城对全国的影响甚至到达了举国学界“家家桐城,户户方姚〞的历史巅峰。

于今时之桐城而言,那曾经是一个“天下高文归一县〞的梦幻时代,桐城“文都〞之名也由此而来。桐城之行,张泽国可谓“最接近〞王岐山的人,这缘于他张英十世孙和原桐城市博物馆馆长的双重身份。

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号乐圃,安徽桐城人,清朝官员,张廷玉之父,六尺巷典故主角。张英于康熙六年中进士,选庶吉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四十七年卒,谥文端。雍正年间,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乾隆年间,加赠太傅。

张泽国,1951年生,张英十世孙,文物保护专家。1996年开始担任原桐城市博物馆馆长,2023年4月退休,现居桐城。

因为张氏家学与桐城派文化的常年积淀和专家身份,张泽国成为王岐山桐城之行“解说员〞的不二人选。

张泽国告诉澎湃新闻记者,2023年11月14日当天,除六尺巷外,王岐山在桐城还参访了另一处重要景点——桐城文庙,且在那里逗留的时间比六尺巷更长。

桐城文庙,亦称“圣庙〞,始建于元延佑年间,距今已有700年历史。桐城文庙既是元、明、清时期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又是一座学宫,是桐城县学和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属“庙学合一〞的文教活动场所。

198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桐城文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桐城文庙经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桐城派陈列馆位于桐城文庙内。该馆以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兴衰为主线,以重要代表作家的师承关系为顺序,纵线排列;以重要代表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文学交流、学术奉献为块面,横向展开,汇文物精粹、历史遗存、著作版本、学术研究于一炉,为了解桐城、认知桐城派和研究古代文学史的重要窗口。

“王书记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看得很仔细。〞张泽国事后向澎湃新闻记者回忆。

“王书记本就是历史专业出身,对桐城派的历史相当熟悉。〞张泽国介绍道,“他还非常幽默地称‘我们是同行啊’。〞1970年代,王岐山曾在陕西省博物馆工作。

“王书记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在欣赏清朝左都御史姚元之的书法作品时,王书记曾提到西安有类似的作品。〞张泽国回忆,“我就跟王书记说,姚元之也算是他的同行。〞

姚元之〔1773—1852年〕,清代官员、书画家。字伯昂,号荐青,又号竹叶亭生,晚号五不翁,桐城人。嘉庆十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内阁学士。善画人物、果品、花卉,书法尤精隶书。

清代都察院负有监察百官之责。

“参观时,王书记没有谈及工作方面的事情,不过看得出来他很重视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其教育意义。〞张泽国说道。

上述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刊文曾指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知古鉴今,坚持他律和自律相结合,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让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2023年1月1日,澎湃新闻记者在桐城文庙遇到一位当地官员前来“闲逛〞。这位官员称,正逢元旦放假,他出来走走,不知不觉就走进了文庙,“来这里随便看看,就觉得心情特别平和。〞

张氏家族清白传家,备受同僚和后代称道

在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方面,清康乾年间的张英、张廷玉家族可被视为一个“范本〞。

“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这20字,即为桐城张氏家族传承至今的家训。

张泽国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据族谱记载,张氏家族“源自豫章。洪永年间,一迁鸠兹,再迁桐城〞。张英为桐城张氏家族的九世祖。

六世祖张淳,是张氏家族留有明确文字记载的较早走上仕途之人。

张淳,字希古,号琴怀,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曾任浙江永康知县、建宁知府,累官至陕西临巩道参政,善断案,清冤狱,其“计擒卢十八〞、“临行捕盗〞等事迹被载入《明史循吏列传》。自张淳以降,繁衍至九世祖张英、十世祖张廷玉这两代时,张氏家族不仅在官阶品级上到达了桐城历史上的最顶峰,同时也在更重要的修身之道和为官之德层面留名青史。张英虽官居高位,但生活俭朴,史载他除官服外,日常生活中要求自己“誓不著缎,不食人参〞,不饮酒,不观剧,对于当时官场流行的请客吃酒和请戏子“唱堂会〞一概不参与,好与茗茶、山水为乐。

张英《聪训斋语》有言:“余昔在龙眠,苦于无客为伴,日那么步屟于空潭碧涧、长松茂竹之侧,夕那么掩关读苏陆诗,以二鼓为度,烧烛焚香,煮茶延两君子于坐,与之相对,如见其容貌须眉然。〞其嗜茶之深可见一斑。

张英虽好茶,“终日不离瓯碗〞,但告诫自己“为宜节约耳〞,节约方法之一就是多饮家乡茶。

在谈及山水之乐时,张英说:“山色朝暮之变,无如春深秋晚。四月那么有新绿,其浅深浓淡,早晚便不同;九月那么有红叶,其赭黄茜紫,或暎朝阳,或回夕照,或当风而吟,或带霜而殷,皆可谓佳胜之极。其他那么烟岚雨岫,云峰霞岭,变幻顷刻,孰谓看山有厌倦时耶?放翁诗云‘游山如读诗,浅深在所得。’故同一登临,视其人之识解学问以为高低、苦乐,不可得而强也。〞可谓深得游山之味,将山水看作友人,视为知己。张英次子张廷玉的为官往事,也备受同僚和后代称道。张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号研斋,桐城人,累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50年。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雍正元年〔1723年〕升礼部尚书,次年转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史馆总裁,太子太保。雍正四年〔1726年〕,晋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雍正六年〔1728年〕,转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雍正七年,加少保衔。乾隆二十年〔1755年〕去世,配享太庙,赐祭葬,谥文和。

李鸿章曾有言论及张廷玉,颇具代表性:“桐城张文和公,以硕学巨材历事三朝,为国宗臣,而中更世宗皇帝御政一十三年,辅相德业,冠绝百僚,至于配食大烝,颁诸遗诏。盖千古明良遭际所未尝有。论者谓汉之萧张,唐之房杜,得君抑云专矣,视公犹其末焉。〞

对于廉政之道,张廷玉在其所著《澄怀园语》中说:“为官第一要廉,养廉之道,莫如能忍……人能拼命强忍不受非分之财,那么于为官之道,思过半矣。〞

张廷玉不仅如是要求自己,也以此教育儿孙。

张廷玉之子张假设霭,少年早慧,书画修养非常高,深得乾隆喜爱,经常出入内府帮乾隆鉴定字画。

一次,张廷玉在一位官员家中看到一幅名人山水古画,珍贵异常,回家后将此信息告知了张假设霭。张廷玉的意思是这样难得一见的珍品画卷,应该让儿子去鉴赏鉴赏,不料没过几天这幅画却悬挂在了自己家中。

在家中见到此画,寻常不动声色的张廷玉忍不住黑下脸来,责骂张假设霭“我无介溪之才,汝乃有东楼之好矣!〞

介溪为明朝丞相严嵩号,其子严世藩号东楼。严嵩一家为明朝著名的贪腐家族。

听到父亲如此责怪,张假设霭立即将此画归复原主。更早之前,传承祖辈礼让之风,张廷玉还将张假设霭曾高中的探花之位“让〞了出去。

雍正年间,张假设霭曾在殿试中博得一甲第三名,但张廷玉以张氏子弟恩隆过盛为由不受,向雍正皇帝两次坚辞,请求将探花之誉“让于天下寒士〞。雍正力挽不成,只得将张假设霭由一甲第三名降为二甲第一名。

这两段往事,也在2023年被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改编为新创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的情节主线。

2023年9月28日,安徽安庆,新创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上演。

张廷玉一生淡泊名利,不为物欲所困。他认为,“人生之乐,莫如自适其适。以我室中所有之物而我用之,是我用物也;假设必购致拣择而后用之,是我为物所用也。我为物用,其苦如何?〞

张廷玉不仅在朝为官清廉,在家,张廷玉也为夫有德,与其妻姚氏感情甚笃,相携同进。

据《安庆晚报》刊登的《张廷玉:六尺巷走出的相国》一文所载,姚氏曾因结婚多年未有生育,而屡劝张廷玉置妾室,但均被其拒绝。

姚氏为张廷玉同乡长辈姚文然之女。姚文然曾官至刑部尚书,生前很喜欢聪敏的张廷玉,便将小女加以许配。张廷玉夫妻相守11年,感情笃坚。当时长兄张廷瓒为官京师,桐城家事全由姚氏料理,迎娶三位弟媳、一位侄媳妇,均一手操办,可谓贤内助。只是姚氏一直未有生育,常戚戚不乐,屡劝张廷玉置妾室,但均被拒绝。

张廷玉中进士前一年,姚氏病亡,生前感慨说:“君非常人,将来何可量?惜逮予身仅见此耳。〞张廷玉“心酸肠断,双泪欲枯〞,回忆生平,写下了悼亡诗20首。其中有云:“自怨自怜还自悼,如醒如梦复如痴。家人相劝无多哭,浑未思予不哭时。〞

三年后,张廷玉陪同父母南归,抵家次日就哭于姚氏殡所,作诗四首,有“视膳惟余心最苦,不堪回忆作羹人〞之句。雍正十一年〔1733年〕冬,张廷玉奉旨回乡祭父,又酹酒姚氏殡所,撰诗有云:“昨向妆楼检遗墨,班昭犹有未残篇〞、“重将不尽安仁泪,寄与鸡鸣戒旦人〞。

而当古稀之年的张廷玉为姚氏作传时,犹痛惜地说:“如果夫人今日健在,也是七十余岁的人了。五十年来,朝廷给予的诰赠荣誉,只能使夫人在泉下荣光,却让我抱憾终生。〞11年相守,50载相思,张廷玉夫妇其情坚贞可见。贵为父子双宰相〔张英、张廷玉〕,一门三世得谥〔张英、张廷玉、张假设渟〕、六代翰林〔张英、张廷玉、张假设霭、张曾敞、张元宰、张聪贤〕的张家,簪缨世族,贵胄满朝,却始终能清白传家。

在桐城当代作家、安庆市作协副主席、小说《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父子为主角〕作者白梦看来,这与张氏家族长期以来高洁致远、严于律己的家传身教密不可分。

“张家的人品如茶品,唯有清清白白,方能福泽绵长。〞白梦指出。

张英墓地遭破坏废弃,曾主导桐城文博馆工程的官员被查落马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是“天下高文归一县〞的“文都〞辉煌,还是张家六代翰林的荣誉,于桐城而言都已成过去。今日之桐城,也与全国大多数中小县城一样,经历着同样的开展困惑,面临着类似的开展难题。

作为曾经的“文都〞古城,桐城境内的名人故居、古墓古建众多,但其中不少并没有得到有效修复和保护。

2023年9月16日至19日,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深入当时身处反腐“风暴眼〞的吕梁市调研,曾专程来到于成龙廉政文化园。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