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施工专项方案5_第1页
沉井施工专项方案5_第2页
沉井施工专项方案5_第3页
沉井施工专项方案5_第4页
沉井施工专项方案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沉井施工专项方案5下图所示为排水泵房周边环境布置图及机械占位及土方运输行驶路布置图,如(一)根据土建施工进度,组织安装施工力量做好预埋、预留工作。做到预埋、(二)了解和掌握安装与土建之间、安装各工种之间的相互关系,避免工种之间(三)土建施工应为安装工程创造良好条件。(四)及时做好防雷接地的测试工作。(五)做好安装预埋隐蔽验收记录及竣工图。(六)沉井制作时,控制好预埋钢制防水套管标高及埋件标高,浇注砼时防止预周布置降水井6口。坑内降水井孔径为500mm,降水井材料采用钢管,直径为250mm,钢管钢材采取Q235B,壁厚不小于3mm。基坑降水后水位离坑底1.0米。基坑降水应(一)降水井布置图如下,具体降水说明详见附图。(二)地表水处理地表水主要采用疏排方式处理。1、基坑坡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硬化处理,表面设置约0.3%的坡向,使地表水汇流向截排水沟。2、排水沟底设置约0.3%的坡向,将水流汇集至集水坑中。3、基坑坡顶,坑底的截排水沟及集水坑应根据现场地形和场地条件情况灵活布置,积水应及时抽排至业主指定排水口。(三)地下水控制地下水主要采用管井降水进行控制。1、管井降水采用直径,250mm的滤水管,设计单井出水量为50m3/h。井管安装2、管井施工应按《供水管井设计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JJ10)等规定进行施工层结构及降水要求而定。管井抽水开泵后30min取水样测试,其含砂量应小于1/50000;长期运行(至少3个月以上)的含砂量应小于1/100000(体积比)或1/60000(重量比),否则,应停抽采取措施减少水中的含砂量。3、土方开挖前降水井应施工完毕并完成试抽水试验,验证降水参数,如未能前1周进行预降水。5、降水期间监测单位应根据监测施工图所布设的沉降监测点、位移监测点及(四)降水井工艺程序(五)工艺要求位,机架水平、正直,井位误差不超过10cm采用专业钻孔机钻进成孔,成孔直径为500mm,钻进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层合3、清孔采用250钢管,下管时所有深井的底部要通过测量控制在一个水平面上。(六)降水技术要求2、抽水需要24小时派员值班,并作好抽水记录,以掌握抽水动态。3、每日二次(间隔12小时)定时对观察井进行水位观察,选取一个地方作为观4、每口井平均降水周期为30天(七)质量保证措施2、原始资料是整个工程施工的真实反映,是检查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各班组4、井的深度应达到或不超过设计井深的正负2%,采用绳尺进行抽检。5、井的顶角偏斜不超过1度,钻机在坚实的基础上,避免钻机钻孔时机身发生(一)垫层的拆除拆除砼垫层时,先预留定位垫块,定位垫块选在沉井的四壁中心,每处预留2(二)挖土下沉1、排水挖土下沉方法施工。沉井下沉前,沉井制作基坑应先行回填,井周2、沉井每层挖土量不大,故挖土采用人机结合的办法,采用的机械主要为挖土面下1m。挖机在井内挖掘,从中间开始挖向四周,均衡对称地进行,使其能均匀竖直下沉。每层挖土厚度为0.4m~0.5m左右,在刃脚处留1m~1.5m宽土台,用人工逐层切削,每人负责2m~3m一段。方法是按顺序分层逐渐往刃脚方向削薄土层,每次削5~15cm。当土垅挡不住刃脚的挤压而破裂时,沉井便在自重作用下破土下沉。削4、在沉井开始下沉和将沉至设计标高时,周边开挖深度应小于30cm,避免发生倾斜。尤其在开始下沉5m以内时,其平面位置与垂直度要特别注意保持正确,否则继续下沉不易调整。在离设计深度20cm左右应放慢挖土,控制下沉速度,防止突沉(三)土方吊运排水法沉井内挖出的土方,由人工和挖机铲入2m3左右的(四)测量控制与观测对准下部标板来控制。挖土时随时观测垂直度,当垂球离墨线边达50mm,即应纠正。以内。当沉至离设计标高2m时,对下沉与挖土情况应加强观测。(五)下沉倾斜、位移、扭转的预防及纠正1、沉井下沉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倾斜、位移、扭转等情况,应加(1)刃脚下土质软硬不均;(2)拆刃脚垫架,不对称进行,或未及时回填;(3)挖土不均,使井内土面高低悬殊;(4)刃脚下掏空很多,使沉井不均匀突然下沉;(5)排水下沉,井内一侧出现流砂现象;(6)刃脚局部被大石块或埋设搁住;(7)井外弃土或施工荷载对沉井一侧产生偏压。3、操作中可针对原因予以预防。如沉井已经倾斜,可采取在刃脚较高一侧加强4、位移产生的原因多因为倾斜导致的,如沉井在倾斜情况下下沉,则沉井向5、沉井下沉产生扭转的原因是多次不同方向倾斜和位移的复合作用引起的,可(六)纠偏1、沉井纠偏应根据测量资料随偏随纠,当沉井偏斜达到规范允许值的1/4时便2、沉井初沉阶段纠偏应根据“沉多则少冲少取”的原3、沉井下沉过程中,每次下沉终了前要严格控制偏斜。终沉阶段须加强监控(七)终沉盲沟,在中部设1个集水井,井深1~2m,插入直径中600砼管一节作滤井,四周填待底板混凝土达到70%强度后,进行第二步,对集水井停混凝土管外包钢丝网(一)沉井下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正常偏差1、在沉井下沉过程中,可能因土质变化原因发生突沉、倾斜等不正常情况。对(1)刃脚下土质软硬不均;(2)拆刃脚垫架,不对称进行,或未及时回填;(3)挖土不均,使井内土面高低悬殊;(4)刃脚下掏空很多,使沉井不均匀突然下沉;(5)排水下沉,井内一侧出现流砂现象;(6)刃脚局部被大石块或埋设搁住;(7)井外弃土或施工荷载对沉井一侧产生偏压。(1)挖出沉井较高一侧的刃脚下土体,而另一侧的刃脚下土体不挖。(2)在井顶上压钢锭,钢锭重量根据具体情况,经计算确定。(3)沉井下沉到离设计标高还有1m时,应放慢下沉速度。加强井顶标高监测。刃脚下的土体不能挖空。当沉井下沉到离设计标高还有20cm时,应停止机械挖土。(二)防止沉井超沉措施(1)当沉井沉至接近设计标高时,注意观测,减慢挖土速度。(2)可采取增大井壁摩阻力措施来控制。(3)排水下沉,可根据井挖土量来控制下沉速度,当下沉速度太快,可减小挖(三)防止沉井偏移措施(四)防止沉井倾斜措施(1)凿除素砼垫层时应先内后外,保持对称。(2)挖土方法:成锅底状,对称,缓慢。(3)注意观测:遵循“沉多少挖,沉少多挖”原则。2、至两层不同土质的界线时,应减慢挖土速度,注意观测,如发现异样情况应(五)沉井封底防止渗漏的措施(1)做好底板与井壁的接缝处理,应对井壁进行凿毛,清洗污染的钢筋。(2)在浇注素混凝土时应一次浇注,分格,分段,对称进行,不得中途停顿,(3)底板与井壁结合处应采取止水措施。(4)沉井能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封填集水井,封填先应清洗干净,封填必须密(六)浇注大体积混凝土防止蜂窝、麻面及混凝土收缩裂缝的措施1、大面积浇注砼时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现象。我们在浇注(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及水泥用量,选用大砂率和级配良好的石料。(2)避免混凝土自身与外界温差较大,浇注后及时覆盖,湿润养护。(3)加强砼的浇注和振捣质量,砼分层浇注,连续进行,不要产生施工冷缝,(4)气温高,干燥或风速大的气候下施工,及早喷水养护。(5)浇注前,将已浇注的下层混凝土与模板浇水湿透。(6)必要时在混凝土中加入一些外加剂。(一)沉井下沉中的偏斜和扭转监测1、在沉井拆模后,在三个仪器监测站相对应处井壁上弹出纵横间距为200mm的3、各监测站架设一台经纬仪,以井壁上的纵向墨线为依据进行井体扭转量的监4、沉井下沉的高差控制,在监测站采用水准仪,以井壁上的横向墨线为依据进5、在沉井接近设计标高0.5~1.0m时,应下沉速率适当调整挖土速度,减缓沉8、当测到沉降偏斜度为沉井的最大允许偏斜度时,立即采取调整沉井内周刃脚(二)监测点安装和沉井的测量控制方法2、地下水位监测点设在基坑边,可钻孔后安装一段带滤孔的PVC塑料管,固定3、沉井位置与标高的控制:在沉井外部地面及井壁顶部设置纵横十字中心线和4、沉井垂直度的控制:在井筒内按4等分作出垂直轴线的标记,各吊线坠逐个应随时观测沉井的垂直度,当线坠离标板墨线达50mm时,或四周标高不一致时,应5、沉井下沉控制:在井筒外壁周围测点弹出水平线,或在井筒外壁上的四个侧面用墨线弹出标尺,每20mm一格,用水准仪及时观测沉降值。6、沉井过程中的测量控制措施:沉井下沉时应对其位置、垂直度及标高(沉降值)进行观测,每班至少测量两次(在班中和每次下沉后测量一次)。沉井接近设计的底标高时,应加强观测,每2小时一次,预防超沉。7、测量工作的管理措施:沉井的测量工作应由专人负责。每次测量数据均需要(1)沉井下沉观测记录表(水准控制、轴线控制);(2)沉井下沉累计统计表;(3)沉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