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兴业县、陆川县、福绵区、容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兴业县、陆川县、福绵区、容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兴业县、陆川县、福绵区、容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兴业县、陆川县、福绵区、容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兴业县、陆川县、福绵区、容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2020页,共=sectionpages2020页2021-2022学年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兴业县、陆川县、福绵区、容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A.m B.m/s C.kg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教学楼的楼道墙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请勿大声喧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请勿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请勿大声喧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弱噪声实际上是为了减弱声音的音调

下列物质中,全都属于晶体的是(

)A.松香萘冰 B.冰石英蜂蜡 C.水银食盐海波 D.铁铜玻璃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B.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C.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D.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最新研制的磁悬浮列车以6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一列高铁以300A.一定运动更快 B.一定运动更远 C.运动时间一定更短 D.可能运动更慢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丁三者具有相同的频率 B.甲、乙、丙三者具有相同的振幅

C.乙的音色与甲、丙的不同 D.甲、乙、丙三者具有相同的频率如图所示,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竹林倒影 B.水面“折”枝

C.手影 D.镜中美羊羊的像我国古代的学者墨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小孔成像实验探究的人,早于牛顿2000多年就已经总结出相似的理论,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小孔成像,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孔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C.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

D.小孔所成像的大小只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

C.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 D.冬天,屋檐下的冰凌关于以下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潜望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某些影片中出现房屋倒塌的场景,但倒塌的房屋不会伤及演员,这是因为这些房屋的材料可能是(

)A.泡沫 B.沙石 C.水泥 D.钢铁显微镜中物镜成像,目镜也成像,则(

)A.物镜成正立虚像,目镜成倒实像 B.物镜成倒立实像,目镜成正立虚像

C.物镜、目镜均成倒立实像 D.物镜、目镜均成正立虚像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

B.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A的像更清晰

C.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在蜡烛A一侧透过玻璃看到光屏上有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D.使用相同的蜡烛A和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汽车的后视镜如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已知甲试管中的液体密度为ρ甲;乙试管中的液体密度为ρ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

B.ρ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汽车鸣笛声是由于喇叭______而产生的,交管局亮出新招:将声呐监控设备固定在道路旁,当接收到汽车鸣笛声时,声呐设备会发出一种波信号对鸣笛车辆进行定位,再通过视频记录该车的违法信息.则声呐设备发出的波信号为__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如图所示,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冰棍周围的“白气”是通过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物态变化是一个______热过程。

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雨过天晴后,美丽的彩虹是光的______(选填:“色散”或“反射”)现象。如图所示,为了解决偏远地区的配送问题,物流公司采用了无人机快递服务。无人机在带着包裹加速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包裹是______的,以无人机为参照物,包裹是______的。(以上均选填“静止”或“运动”)

为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交管部门在很多十字路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车辆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当车辆远离摄像头时,所成的像将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大小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实验表明:物体振动越快,发声频率越高,音调越______。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在如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水的沸点是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要继续吸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按如图甲所示的操作,可测出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安装好器材后,点燃蜡烛发现烛焰的像位于光屏的上方(如图乙所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没有在同一______。

(3)重新调整器材后,如图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4)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小伟在地质公园进行研学活动时,捡到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矿石。他想知道小矿石的密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实验时,应将天平放在______台上。图甲是小伟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之处______。

(2)纠正上述错误后,小伟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矿石的质量。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则小矿石的质量为______g。

(3)在量筒内先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小矿石放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cm3,小矿石的密度是______kg/m3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0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小军买了一大桶可乐,标有“1.25L”的字样,他刚学了密度的知识,想知道可乐的密度,于是他进行了如下操作:他找了一个玻璃瓶,测出其质量为0.25kg,将其盛满水测得总质量是0.75kg,然后把水倒干净,盛满可乐测得总质量为0.78kg.求:

(1高铁在进入隧道前一般都要鸣笛。一列高铁在进入某隧道前的运行速度保持在252km/h。在距隧道1km处时司机鸣笛,鸣笛后5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

(1)小明妈妈在某网上购买了一件精美的铜牛摆件工艺品,质量是801g。把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从杯中溢出100g的水。若溢出的水的体积等于工艺品的体积。求:

(1)溢出水的体积是多少?

(2)工艺品的密度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解:在物理学中,

A、m是长度的基本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

B、m/s是速度的基本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

C、kg是质量的基本单位,故C符合题意;

D、kg/m3是密度的基本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2.【答案】B

【解析】解:

ABC、图中“请不要大声喧哗”的标志牌,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AC错误,B正确;

D、减弱噪声实际上是为了减弱声音的响度的大小,而不是指音调,故D错误。

故选:B。

(1)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3.【答案】C

【解析】解:A、松香是非晶体,萘和冰是晶体,故A错误;

B、冰和石英是晶体,蜂蜡是非晶体,故B错误;

C、水银、食盐和海波是晶体,故C正确;

D、铁和铜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食盐、固态的酒精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

本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

4.【答案】D

【解析】解:A、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不符合题意;

B、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所以不符合题意;

C、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错误是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所以不符合题意;

D、是减小误差的方法,符合题意;

故选:D。

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是不可以避免的;错误是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

此题考查的是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及其区别,还有减小误差的方法。

5.【答案】A

【解析】解:A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由题知,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大于高铁的速度,故磁悬浮列车一定运动更快。故A正确,D错误。

BC、根据v=st可知,路程与速度的大小和时间的多少有关,磁悬浮列车和高铁行驶的时间关系未知,无法比较运动的远近;磁悬浮列车和高铁行驶的路程关系未知,无法比较运动的时间多少。故BC错误。6.【答案】D

【解析】解:A、甲、乙、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振动的频率相同,故A正确;

B、甲、乙、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B正确;

C、甲、丙的波形相同,音色相同,乙的波形与甲、丙的波形不同,所以乙的音色与甲、丙的不同,故C正确;

D、甲、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振动的频率相同,丙振动的频率要比甲、乙小,故D错误。

故选:D。

(1)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7.【答案】B

【解析】解:A、竹林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A错误;

B、水面“折”枝是光从水中射到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弯折形成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B正确;

C、手影游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镜中美羊羊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8.【答案】A

【解析】解:A、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

B、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

C、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故C错误。

D、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故D错误。

故选:A。

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无关,和物体的形状有关,小孔成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当像距等于物距时成等大的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缩小的像,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像。

本题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成像性质、像的大小的影响因素等。

9.【答案】C

【解析】解: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冰雪的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C正确;

D、冬天,屋檐下的冰凌,是水变成冰的过程,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0.【答案】B

【解析】解: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A说法错误;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B说法正确;

C、潜望镜属于平面镜成像,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C说法错误;

D、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D说法错误。

故选:B。

(1)利用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11.【答案】A

【解析】解:真实的沙石、水泥和钢铁质量很大,会把人砸伤甚至砸死,而拍电影时不可能牺牲演员,要换用质量小、体积相同的假的沙石、水泥和钢铁作道具,所以选择密度小的泡沫。

故选:A。

根据密度的定义式=mV可知:体积相同的不同材料,密度越小,质量就越小。据此结合实际来分析此题。

密度作为物质的一种特性,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公式ρ12.【答案】B

【解析】解: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B。

解答此题要明确显微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3.【答案】D

【解析】解:

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不变,故A错误;

B、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蜡烛A一侧能看到蜡烛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B错误;

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C错误;

D、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1)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同;

(2)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像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14.【答案】A

【解析】解:

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的规律,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的规律,放大镜利用了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的规律,汽车后视镜利用了面镜的成正立的像规律,由题意知,像是倒立放大的,故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故选A.

根据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汽车后视镜的原理分析.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不同的光学仪器的原理不同,要记清.

15.【答案】C

【解析】解:由图甲、乙可知,乙试管中液体的体积比甲试管中液体的体积更大,而它们的质量相等,由ρ=mV可知,甲试管中液体的密度比乙试管中液体的密度更大,即ρ甲>ρ乙,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16.【答案】振动;超声波

【解析】解:鸣笛声是由喇叭的振动而产生的;

根据课本“声的利用”知识可知: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对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一种电子设备.

故答案为:振动;超声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或其他环境)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装置.它用的是超声波,而不是次声波或可闻声波.因为次声波对人有害,可闻声波影响人的休息,超声波频率大、行的远.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超声波,难度不大.

17.【答案】液化

【解析】解: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

故答案为:液化;放。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明确液化的概念和形成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答案】红外线

色散

【解析】解:(1)电视遥控器前端的发光二极管,能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遥控,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

(2)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解成各种彩色光,形成了彩虹,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故答案为:红外线;色散。

(1)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19.【答案】运动

静止

【解析】解:无人机在带着包裹加速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包裹与地面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包裹是运动的;

以无人机为参照物,包裹与无人机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包裹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20.【答案】凸

缩小

变小

【解析】解: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照相机和摄像头的原理: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车辆远离摄像头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故答案为:凸;缩小;变小。

(1)凸透镜成像时,u>221.【答案】相同

【解析】解: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应该控制响度不变即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改变音调即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因为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也就是钢尺伸出桌面越长,钢尺振动越慢,频率越小,音调会越低;钢尺伸出桌面越短,钢尺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会越高。

故答案为:相同;高。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声音的相关特征,探究音调时,控制响度不变;探究响度时,控制音调不变。并注意将这一要求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

22.【答案】解:

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据此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3.【答案】自下而上

减少实验时间

98

不变

【解析】解:(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石棉网的高度,故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自下而上;

在实验中,向烧杯内倒入热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热水温度较高,可以减少实验时间;

(2)由图乙可知: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需要吸热,才能保持沸腾,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减少实验时间;(2)98;不变。24.【答案】10.0

高度

缩小

发散

远离

【解析】解:(1)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焦距f=40.0cm−30.0cm=10.0cm;

(2)安装好器材后,点燃蜡烛发现烛焰的像位于光屏的上方(如图乙所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没有在同一高度;

(3)此时u>v,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在得到清晰的像以后,将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发现需要再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25.【答案】水平

没有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