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d98f7dc318552a2b7ca04b948cb1a35/6d98f7dc318552a2b7ca04b948cb1a351.gif)
![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d98f7dc318552a2b7ca04b948cb1a35/6d98f7dc318552a2b7ca04b948cb1a352.gif)
![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d98f7dc318552a2b7ca04b948cb1a35/6d98f7dc318552a2b7ca04b948cb1a353.gif)
![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d98f7dc318552a2b7ca04b948cb1a35/6d98f7dc318552a2b7ca04b948cb1a354.gif)
![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d98f7dc318552a2b7ca04b948cb1a35/6d98f7dc318552a2b7ca04b948cb1a3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思短章平和为美平和是待人处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宽容是平和的外观。平和的人,厚德载物。雅量容人,推功揽过,能屈能伸。“原谅失败者之心,注意成功者之路”,处事方圆得体,待人宽严得宜。哲思短章冷静是平和的内涵。平和的人,其玄机在一个“静”字,“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冷静处人,理智处事,身放闲处,心在静中。平和的人,眼界极高。表面平凡,实则内聚,心中有坚石般的意志,胸中有经世济邦之策。其心,天心,天青白日;其才,玉韫珠藏。居轩冕之中,不忘山林之味;处林泉之下,须怀廊庙之经纶。平和的人,执热情而不做作,忠诚而不虚伪。内不见自己,外不见人,施恩于人是出于真诚,而不是利用别人来沽名钓誉,信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光明磊落,纯心做人。冷静是平和的内涵。平和的人,其玄机在一个“静”字,“猝然临之
平和既是一种修养,又是一种工作方法。平和的人,从不被忙碌所萦绕,闲时吃紧,忙里悠闲。待人不严,教人勿高。宽严得宜,分寸得体。身心自在,能享受生活之乐趣。平和的人生,是和谐的人生,健康的人生。
平和既是一种修养,又是一种工作方法。平和的人,从不修身名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
赏读: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这是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遗诏中的话,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修身名句赏读: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赏读:要想让人不知道,就莫如不做。后衍变为“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枚乘《上书谏吴王》君子成人之美。——《论语·颜渊》赏读:君子乐意促成他人的好事。君子成人之美。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卦》
赏读: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按今天的理解,它是要求我们要有充沛的爱心、崇高的美德和社会责任感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是一种博大的精神素养。“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之一。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知识卡片一、作家作品老子(约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做过东周王朝的守藏吏,晚年辞官隐居。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受益颇多。老子第一个提出“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根本。老子是一位杰出的辩证法大师,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观察到万事万物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提出了许多富有辩知识卡片
证法思想的命题。在社会历史观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老子哲学思想可归结为客观唯心主义。他的思想和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证法思想的命题。在社会历史观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
二、文体常识
1.《道德经》的主要内容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经典。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原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主要为宇宙论、本体论;《德经》主要为人生论和政治论。《道德经》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二、文体常识
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有目的地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课本中所选的《老子》五章集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是其思想的内核和精华。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2.《道德经》的影响
《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德经》短短五千余字,其思想博大精深,对我国各个历史阶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2.《道德经》的影响预习作业一、一词多义名词,交情相当于“夫”,无义连词,因此名词,原因名词,老朋友形容词,原来的预习作业名词,交情相当于“夫”,无义连词,因此名词,原因名词通“嘱”,告诉
形容词,容易动词,改变副词,轻易动词,交换动词,依从动词,隶属动词,连续名词,类,辈名词,同一类的,这些人动词,是,系通“嘱”,告诉形容词,容易动词,改变副词,轻易动词,交换动词,责怪
动词,弃绝,抛弃形容词,陡峭的动词,断形容词,风景美好动词,看介词,向,朝着动词,期盼名词,念头动词,责怪动词,弃绝,抛弃形容词,陡峭的动词,断形容词,风动词,取道
动词,显露,表现动词,看见动词,谒见,求见动词,接见动词,会见,会面介词,表被动动词,说出名词,道路名词,方法名词,主张名词,仁政动词,取道动词,显露,表现动词,看见动词,谒见,求见动词名词,名分名词,名称,称呼动词,指识其本名动词,出名名词,名分名词,名称,称呼动词,指识其本名动词,出名二、词类活用1.道可道,非常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名可名,非常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国寡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甘、使……美,使……安、使……乐名词作动词,言说,说出名词作动词,叫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使……变少二、词类活用三、文言句式1.道可道,非常道________2.无,名天地之始________3.天下莫柔弱于水________4.莫之能胜________5.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________6.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________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三、文言句式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四、名句默写1.道可道,非常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斯恶已;________________,斯不善已。3.绝圣弃智,________________;绝仁弃义,________________,绝巧弃利,________________。4.天下莫柔弱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攻坚强者名可名非常名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皆知善之为善民利百倍民复孝慈盗贼无有莫之能胜四、名句默写而攻坚强者名可名非常名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课件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课件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课件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课件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课件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课件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课件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课件主旨归纳节选的《老子五章》,体现了老子的核心思想。他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自然”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治理国家应该“无为而治”,让人们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这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旨归纳重点突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含意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老子》中的“道”的?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言说的道理,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能够命出名字的事物,就不是恒定的事物。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没有绝对真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在认为有道理的东西,以后不一定还有道理。二、客观事物的真相是语言难以穷尽的,能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是有限的,语言难以完整描述所有的真理。这句话出自《老子》的第一章,带有开宗明义的作用。老子的“道”是老子阐述自己的人生观和哲学观的一个概念符号。重点突破“道可道,非常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含意是什么?这表现了老子怎样的宇宙观?
提示在老子看来,“无”,是天地万物发生的最原始状态;“有”是天地万物发生的根子。“有”属于物质范畴,而“无”则是和物质概念相对立的一种哲学概念。如果把“有”界定为具体的物质,那么,“无”就是具体的物质之所以存在的结构方式、时空关系、运动和变化形式等等,也可以用“自然规律”来概括。“有”和“无”不可分,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纯粹的“有”和纯粹的“无”是不存在的,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
老子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你认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有道理吗?
提示这是老子智慧的核心,是作为老子向世人推出的济世安民的两大法宝,是对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运用。“处无为之事”就是要求自我要有虚己守静、无私无欲、自失忘我的精神境界。“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自我不带有任何主观偏见,始终遵循客观规律,让规律发挥作用。“无为”的目的在于大有作为、“无所不为”。“行不言之教”是希望通过每个人的自身实践活动去参悟大道,实施自我教育,并自觉自愿地摒弃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自我意识,使之逐渐统一到客观规律上来。老子曰:“是以圣人处你是怎样看待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的?
提示在老子看来,“小国寡民”社会是经过长期的“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使人类的传统观念根本转变了的社会,是国家已经衰亡了的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德治社会。在今天我们看来,老子实际上是主张回到远古的时代去,并停滞在那个阶段不再向前发展;虽然这是对他所在的那个尔虞我诈、“率善食人”的时代的深恶痛绝,但这种彻底地取消阶级、抛弃技术与知识的理想社会,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你是怎样看待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的?提示你是怎样看待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的?
提示在老子看来,“小国寡民”社会是经过长期的“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使人类的传统观念根本转变了的社会,是国家已经衰亡了的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德治社会。在今天我们看来,老子实际上是主张回到远古的时代去,并停滞在那个阶段不再向前发展;虽然这是对他所在的那个尔虞我诈、“率善食人”的时代的深恶痛绝,但这种彻底地取消阶级、抛弃技术与知识的理想社会,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你是怎样看待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的?《老子》第十九章中提出了怎样的改造社会的主张?你如何看待这一主张?
提示老子认为要想使社会风气淳厚清正,人民得到百倍的好处,必须抛弃聪明智慧、虚仁假义、伪诈贪欲,使人民重新回到单纯朴素、清心寡欲的原始状态,用无为的原则去管理。老子的主张显然是片面的。时代要前进,社会要发展,人类的聪明才智总要提高,这是主流。当然,聪明才智在某些人物身上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从自私自利到智慧犯罪,但这绝不是知识、智慧本身的罪过。老子关心并希望社会稳定,希望恢复人的自然本性,有积极作用,但作为给社会开出的药方,却是错误的。
《老子》第十九章中提出了文本审美
《老子》虽为语录体,却无对话与场面描写,也无设教授学的痕迹,是更为纯粹的“立意”“见志”之作。今本《老子》结构完整,文辞精练,大体有韵,体近诗歌,加之“玄之又玄”的哲学思想,使“五千言”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诗意。鲁迅曾指出,《老子》“时亦对字协韵,以便记诵”,认为其之所以讲究用韵,是为了供人诵读传记。其他文学评论家,如张振镛也认为:“其文理精而词简,整齐而有韵,盖冲口而出,自有声律。”认为《老子》用韵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发之于天籁,本之于自然”的结果。更有人认为:“《老子》五千言,确是一部辞意锤炼的‘哲学诗’。”文本审美《老子》在比喻和排比的运用上独具特色。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鲜明的形象来阐发哲理,赋予虚无缥缈的自然道理以形象化、具体化。老子大量地运用明喻、博喻、隐喻来说明事理,并且不拘一格,形式灵活,风格多变,有其独到之处,“有时如江河尽泻,一气贯通,有时又像逆流回旋,顿挫抑扬;有时若短兵相接,锋芒毕露,有时又含蓄不露,回味无穷”,“这些活泼动人、丰富多姿的比喻,给《老子》增添了艺术光彩,增强了感人的力量”。《老子》中比喻不仅仅是一般的“举他物以明之”的修辞手法,而是“往往借助丰富的想象以构成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想象表现为联类无穷的思维运动,使比喻具有联想功能,从而形成了其独有的抒情色彩。《老子》在比喻和排比的运用上独具特色。他善于运用
在句式的运用上也独具匠心,他善于使用排比、对偶、递进等各种句式,表情达意,形式新颖,变化灵活。一些排比句的运用,既使论述的事理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层层递进,详尽通达;也使文章雄健有力,气势磅礴,若悬河飞泻,注而不竭。《老子》句式长短变化,错落有致,造成了音节的抑扬顿挫,缓疾协律,既有形式参差之美,又有明快雄健的节奏美,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长短不一的句式交错出现在作品中,其形式便有参差变化之妙,其语气也有起伏顿挫之感,自然亦能够更加自由而充分地抒情,更加明晰而透彻地说理。此外,《老子》还大量运用对偶句,这些对偶句以整齐的句式有机地错置在各章中,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含有深刻的哲理,给人启迪无穷,这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显得十分突出。在句式的运用上也独具匠心,他善于使用排比、写作迁移孔子于水,兴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老子于水,则富有理趣:“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一滴小小的水,却蕴含着深奥的哲理。你对水有怎样的理解?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角度】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示例漫步田野,一颗颗露珠正凝于叶尖。无色,无声。写作迁移中一会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光芒四射。露珠们开始闪烁不定,窃窃私语,如忽明忽灭的萤火。光线慢慢移过来,移过来。在一个恰当的角度,聚集。瞬时,灵犀一点,心领神会,回应着阳光的这滴水珠便折射出炫目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雍容富丽,金碧辉煌,如梦如虹……与平生的朴素纯净形成反差。任何生命拥有的色彩它都有,一切大红大绿,大喜大悲,都消融其间,默默包涵,而自身却是剔透无比,通体明亮,这是一种何等气度的生存智慧?中一会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光芒四射。露珠们开始闪烁不定,
甚至,这一滴水的华美比之一颗罕世的钻石更无价,因其转瞬即逝,而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绚丽的喧响,因而,美得异常,触目惊心,无与伦比。或许,这一滴水一生的期待,只为了这瞬间的辉煌。此时,谁敢鄙视,谁敢漠视,这一滴水的存在?此时,谁还能说,无色与沉默是一种苍白与单调?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
甚至,这一滴水的华美比之一颗罕世的钻石更无价,因其转瞬见Word版分层训练见Word版分层训练哲思短章平和为美平和是待人处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宽容是平和的外观。平和的人,厚德载物。雅量容人,推功揽过,能屈能伸。“原谅失败者之心,注意成功者之路”,处事方圆得体,待人宽严得宜。哲思短章冷静是平和的内涵。平和的人,其玄机在一个“静”字,“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冷静处人,理智处事,身放闲处,心在静中。平和的人,眼界极高。表面平凡,实则内聚,心中有坚石般的意志,胸中有经世济邦之策。其心,天心,天青白日;其才,玉韫珠藏。居轩冕之中,不忘山林之味;处林泉之下,须怀廊庙之经纶。平和的人,执热情而不做作,忠诚而不虚伪。内不见自己,外不见人,施恩于人是出于真诚,而不是利用别人来沽名钓誉,信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光明磊落,纯心做人。冷静是平和的内涵。平和的人,其玄机在一个“静”字,“猝然临之
平和既是一种修养,又是一种工作方法。平和的人,从不被忙碌所萦绕,闲时吃紧,忙里悠闲。待人不严,教人勿高。宽严得宜,分寸得体。身心自在,能享受生活之乐趣。平和的人生,是和谐的人生,健康的人生。
平和既是一种修养,又是一种工作方法。平和的人,从不修身名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
赏读: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这是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遗诏中的话,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修身名句赏读: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赏读:要想让人不知道,就莫如不做。后衍变为“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枚乘《上书谏吴王》君子成人之美。——《论语·颜渊》赏读:君子乐意促成他人的好事。君子成人之美。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卦》
赏读: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按今天的理解,它是要求我们要有充沛的爱心、崇高的美德和社会责任感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是一种博大的精神素养。“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之一。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知识卡片一、作家作品老子(约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做过东周王朝的守藏吏,晚年辞官隐居。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受益颇多。老子第一个提出“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根本。老子是一位杰出的辩证法大师,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观察到万事万物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提出了许多富有辩知识卡片
证法思想的命题。在社会历史观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老子哲学思想可归结为客观唯心主义。他的思想和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证法思想的命题。在社会历史观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
二、文体常识
1.《道德经》的主要内容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经典。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原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主要为宇宙论、本体论;《德经》主要为人生论和政治论。《道德经》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二、文体常识
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有目的地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课本中所选的《老子》五章集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是其思想的内核和精华。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2.《道德经》的影响
《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德经》短短五千余字,其思想博大精深,对我国各个历史阶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2.《道德经》的影响预习作业一、一词多义名词,交情相当于“夫”,无义连词,因此名词,原因名词,老朋友形容词,原来的预习作业名词,交情相当于“夫”,无义连词,因此名词,原因名词通“嘱”,告诉
形容词,容易动词,改变副词,轻易动词,交换动词,依从动词,隶属动词,连续名词,类,辈名词,同一类的,这些人动词,是,系通“嘱”,告诉形容词,容易动词,改变副词,轻易动词,交换动词,责怪
动词,弃绝,抛弃形容词,陡峭的动词,断形容词,风景美好动词,看介词,向,朝着动词,期盼名词,念头动词,责怪动词,弃绝,抛弃形容词,陡峭的动词,断形容词,风动词,取道
动词,显露,表现动词,看见动词,谒见,求见动词,接见动词,会见,会面介词,表被动动词,说出名词,道路名词,方法名词,主张名词,仁政动词,取道动词,显露,表现动词,看见动词,谒见,求见动词名词,名分名词,名称,称呼动词,指识其本名动词,出名名词,名分名词,名称,称呼动词,指识其本名动词,出名二、词类活用1.道可道,非常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名可名,非常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国寡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甘、使……美,使……安、使……乐名词作动词,言说,说出名词作动词,叫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使……变少二、词类活用三、文言句式1.道可道,非常道________2.无,名天地之始________3.天下莫柔弱于水________4.莫之能胜________5.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________6.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________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三、文言句式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四、名句默写1.道可道,非常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斯恶已;________________,斯不善已。3.绝圣弃智,________________;绝仁弃义,________________,绝巧弃利,________________。4.天下莫柔弱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攻坚强者名可名非常名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皆知善之为善民利百倍民复孝慈盗贼无有莫之能胜四、名句默写而攻坚强者名可名非常名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课件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课件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课件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课件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课件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课件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课件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课件主旨归纳节选的《老子五章》,体现了老子的核心思想。他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自然”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治理国家应该“无为而治”,让人们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这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旨归纳重点突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含意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老子》中的“道”的?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言说的道理,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能够命出名字的事物,就不是恒定的事物。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没有绝对真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在认为有道理的东西,以后不一定还有道理。二、客观事物的真相是语言难以穷尽的,能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是有限的,语言难以完整描述所有的真理。这句话出自《老子》的第一章,带有开宗明义的作用。老子的“道”是老子阐述自己的人生观和哲学观的一个概念符号。重点突破“道可道,非常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含意是什么?这表现了老子怎样的宇宙观?
提示在老子看来,“无”,是天地万物发生的最原始状态;“有”是天地万物发生的根子。“有”属于物质范畴,而“无”则是和物质概念相对立的一种哲学概念。如果把“有”界定为具体的物质,那么,“无”就是具体的物质之所以存在的结构方式、时空关系、运动和变化形式等等,也可以用“自然规律”来概括。“有”和“无”不可分,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纯粹的“有”和纯粹的“无”是不存在的,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
老子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你认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有道理吗?
提示这是老子智慧的核心,是作为老子向世人推出的济世安民的两大法宝,是对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运用。“处无为之事”就是要求自我要有虚己守静、无私无欲、自失忘我的精神境界。“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自我不带有任何主观偏见,始终遵循客观规律,让规律发挥作用。“无为”的目的在于大有作为、“无所不为”。“行不言之教”是希望通过每个人的自身实践活动去参悟大道,实施自我教育,并自觉自愿地摒弃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自我意识,使之逐渐统一到客观规律上来。老子曰:“是以圣人处你是怎样看待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的?
提示在老子看来,“小国寡民”社会是经过长期的“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使人类的传统观念根本转变了的社会,是国家已经衰亡了的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德治社会。在今天我们看来,老子实际上是主张回到远古的时代去,并停滞在那个阶段不再向前发展;虽然这是对他所在的那个尔虞我诈、“率善食人”的时代的深恶痛绝,但这种彻底地取消阶级、抛弃技术与知识的理想社会,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你是怎样看待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的?提示你是怎样看待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的?
提示在老子看来,“小国寡民”社会是经过长期的“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使人类的传统观念根本转变了的社会,是国家已经衰亡了的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德治社会。在今天我们看来,老子实际上是主张回到远古的时代去,并停滞在那个阶段不再向前发展;虽然这是对他所在的那个尔虞我诈、“率善食人”的时代的深恶痛绝,但这种彻底地取消阶级、抛弃技术与知识的理想社会,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你是怎样看待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的?《老子》第十九章中提出了怎样的改造社会的主张?你如何看待这一主张?
提示老子认为要想使社会风气淳厚清正,人民得到百倍的好处,必须抛弃聪明智慧、虚仁假义、伪诈贪欲,使人民重新回到单纯朴素、清心寡欲的原始状态,用无为的原则去管理。老子的主张显然是片面的。时代要前进,社会要发展,人类的聪明才智总要提高,这是主流。当然,聪明才智在某些人物身上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从自私自利到智慧犯罪,但这绝不是知识、智慧本身的罪过。老子关心并希望社会稳定,希望恢复人的自然本性,有积极作用,但作为给社会开出的药方,却是错误的。
《老子》第十九章中提出了文本审美
《老子》虽为语录体,却无对话与场面描写,也无设教授学的痕迹,是更为纯粹的“立意”“见志”之作。今本《老子》结构完整,文辞精练,大体有韵,体近诗歌,加之“玄之又玄”的哲学思想,使“五千言”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诗意。鲁迅曾指出,《老子》“时亦对字协韵,以便记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自来水厂自动化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初中数学教师评高级职称述职报告
- 多方共建项目入股合同样本
- 连锁酒店管理合同
- 建筑业农民工劳动合同模板
- 广告公司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合同
- 个人与公司投资合作合同2025
- 餐饮特许经营合同模板
- 单位间借款合同转让合同
- 单位房屋翻新项目合同
-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散文、小说阅读(第03期)含答案及解析
- 《宫颈癌筛查》课件
- 2024年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社会招聘考试真题
-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单元备课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DB31-T 596-2021 城市轨道交通合理通风技术管理要求
- 华为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介绍
- 202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县乡卷)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地市级)及答案解析
- 【招投标管理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600字】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含答案)
- 一例蛇串疮患者个案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