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L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染色单体,b表示染色体,c表示核DNAB.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变化顺序为H-IV-IIc.iv表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和减数分裂n的时期D.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变化顺序为II-1I1-IV一II.有研究表明,人类卵母细胞由于缺乏KIFC1蛋白,在分裂过程中常出现多极纺锤体,而小鼠、牛等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纺锤体则总是很稳定。剔除了小鼠和牛卵母细胞中的KIFC1蛋白后,小鼠和牛的卵母细胞会像人类卵母细胞一样组装出不稳定的纺锤体。根据该研窕结果,下列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A.人类出现异常卵细胞的概率高于小鼠和牛等哺乳动物B.人类细胞中的KIFC1蛋白合成基因最可能在胚胎发育早期丢失C.将KIFC1蛋白导入人类卵母细胞可能是一种减少缺陷卵子的潜在方法D.小鼠的KIFC1蛋白合成基因也可能在除卵母细胞外的其他细胞中表达.内质网膜上的PERK蛋白,正常情况下与Bip结合,处于失活状态。当内质网腔内积累的大量异常蛋白时,PERK蛋白恢复活性,最终引发细胞凋亡,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ax旻因注:BaxlS.BCL-2基助细胞篇亡相关基因,㈢表示促进,(-声示抑制A.细胞内自由基增多,可导致异常蛋白质增多B.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基因选择性表达,此过程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控细
胞凋亡C.BCL-2基因和Bax基因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其表达产物可以促使细胞凋亡D.通过药物提高PERK活性可以促进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肿瘤发生.对于低温诱导洋葱(2N=16)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正确的描述是( )A.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见16或32条染色体B.为使组织中的细胞固定,应选用卡诺氏液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C.制片的基本流程:解离T染色一漂洗T制片D.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都可通过抑制着丝点的分裂使染色体加倍TOC\o"1-5"\h\z.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性状分别受D和d基因控制。杂合高茎豌豆连续自交,每代淘汰矮茎植株,则F3中矮茎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A.1 B.1 C.1 D.29 8 4 10.某种牛,基因型为AA的体色是红褐色,aa是红色,基因型为Aa的雄性红褐色,雌性红色。现有多只红褐色雄牛和多只红色雌牛进行随机交配,子代雄性中红褐色:红色=19:5,雌性中红褐色:红色=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亲本红褐色雄牛只有一种基因型AaB.亲本红褐色雄牛有两种基因型,AA:Aa=l:3C.亲本红色雌牛只有一种基因型aaD.亲本红色雌牛有两种基因型,Aa:aa=3:1.研究发现,当果蝇的一条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t纯合时,雌蝇即转化为不育的雄蝇。现将基因t位点杂合的雌蝇与纯合隐性雄蝇作为亲本杂交,则F2理论上性别比例(6:?)是( )A.9:7 B.3:1 C,13:3 D,11:5.将基因型为BbCc和Bbcc的植株杂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后代表现型比为( )A.9:3:3:1B.3:1:3:1C,4:4:2:2D.3:19.所得子代数量足够多,统计发现R中开白花植株的比例为79.所得子代数量足够多,统计发现R中开白花植株的比例为716其余均开紫花(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若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对亲本植株进行测交,则子代中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B.若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B的紫花植株进行自交,后代中有蒜的植株开白花C.若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可能是杂合子植株产生的某种配子中有空不参与受精D.若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的紫花植株进行自交,后代中有点的植株开白花9.如图甲所示为“逆反”减数分裂现象,经大量样本统计研究发现其染色体分配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逆反”减数分裂是获得重组染色体概率高的卵细胞的途径之一“逆反”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逆反”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逆反”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如图是一个典型的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1234 5 6 789101112□正常男性o正常女性・患病男性A.可在该家族中调查红绿色盲的发病率B.该家族中只有男性患病,所以该病为伴Y遗传c.一正常男性和in-ii(三代11号)婚配,其子代患病的概率为:D.II-5和n-6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8.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A.①②®®B.②③④C.③④ D.①@@.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中,先将噬菌体在含32P的培养液培养12h,然后将其与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保温,在大肠杆菌裂解前,搅拌离心并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悬浮液能检测到35s的放射性,沉淀物中能检测到32P的放射性B.仅在悬浮液可以检测到放射性,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未进入大肠杆菌内
C.仅在沉淀物可以检测到放射性,既有来自32P又有来自35s的放射性D.仅在沉淀物可以检测到放射性,无法判断噬菌体的DNA是否进入大肠杆菌.正常情况下,DNA分子在细胞内复制时,双螺旋解开后会产生一段单链区,DNA结合蛋白(SSB)能很快地与单链结合,而使DNA呈伸展状态,SSB在复制过程中可以重复利用,下列有关推理合理的是( )SSB有类似解旋酶的作用SSB与单链的结合将不利于DNA子链的形成SSB与DNA单链的结合是可逆的SSB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单链结合.酵母菌细胞中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后,使mRNA中段增加了连续的三个碱基AAG(终止密码子有UGA、UAG、UAA)。据此推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后的基因在复制时参与复制的喀咤脱氧核甘酸的比例减小B.突变后的基因编码的多肽链最多只有两个氨基酸与原多肽链不同C.突变后的基因表达时可能会在mRNA上增加AAG的位置停止翻译D.突变后的基因表达时与密码子UAA对应的tRNA无法携带氨基酸,故而终止翻译.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的胞嚅嚏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导致DNA甲基化,进而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NA甲基化,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合成受阻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当两种生物的DNA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碱基序列的片段,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游肉的小链物件A的DNA游肉的小链物件A的DNA物神H的DNA朵介双俄区A.DNA分子中G与C相对含量越多、形成的杂合双链区越多B.杂合双链区中的口票吟碱基总数比嗑嚏碱基总数少C.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D.杂合双链区是基因片段,游离单链区是非基因片段.7-乙基鸟嚓吟不与胞唯咤(C)配对而与胸腺喘咤(T)配对。若1个双链DNA分子在第n轮复制结束后,某一复制产物分子一条链上的鸟噪吟(G)被7-乙基化。随后都再复制p次,发生突变的双链DNA分子数与总DNA分子数的比例为( )A— B[ C[ D].农作物感染大麦黄矮病毒(BYDV)会造成其植株矮化,产量降低。该病毒的关键因子17K蛋白可通过提高宿主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发挥作用。CDK1是维持细胞周期正常运行的关键蛋白。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DNA复制完成后,CDK1去磷酸化使其被激活,细胞进入分裂期。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17K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染色质变为染色体B.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CDK1去磷酸化过程被抑制BYDV可能通过17K蛋白干扰细胞正常分裂而造成宿主矮化17K蛋白的发现有助于科学家设计出靶向性的病毒防治手段.Rbl基因(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患基因)位于人13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突变后,转录产生的mRNA的长度不变,但翻译合成的多肽链明显变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Rbl基因和突变后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Rbl基因突变前后,基因中手拦比值一定不变Rbl基因发生突变后的碱基序列与突变前的不同Rbl基因突变导致mRNA上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A.若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间的交换,可使一对等位基因之间发生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C.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该性状为不可遗传变异D.基因重组可以使得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根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介肝病株钝A忱赖介肝ftetA.若过程①的B自交3代,无人工选择,产生的介肝病株钝A忱赖介肝ftet?
16B.过程②,若只考虑B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
16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2n种C.过程③的基本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和运载体D.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异23.玉米(2n=20)花药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玉米。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染色体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e〜f所示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该实验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培育的玉米为纯种C.低温处理单倍体幼苗,也可抑制f〜g过程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整个过程中不能发生基因重组,i〜j过程细胞内含4个染色体组.果蝇的眼睛是复眼,即一个大眼睛有很多小眼睛组成。控制红(W+)白(w)眼基因所在的X染色体片段易位到4号染色体某位置后,会使眼色基因不能表达。基因型为XW+Xw雌果蝇常常会表现出“花斑眼”,即部分小眼表现为红眼,部分小眼表现为白眼,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花斑眼雌果蝇的后代中雄性只可能是白眼果蝇B.眼色基因片段易位的数量对“花斑眼”的表现无影响C.表现为白眼的小眼是因为细胞W+基因所在片段发生易位D.未表现“花斑眼”的雌果蝇一定没有发生颜色基因片段的易位.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某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该个体最可能发生了下列哪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
A.B.P^irQintJiWl^inBSnriSiSA.B.P^irQintJiWl^inBSnriSiSCa[bJ^>x3[eIDD.ICalcIbXaTelD.现用某野生植物甲(AABB)、乙(aabb)两品系作亲本杂交得B,B的测交结果如表。下列推测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品系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值父本母本AaBbAabbaaBbaabbFi乙1222乙Fi1111A.B自交得到的F2有9种基因型B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50%不能萌发而不能受精F,自交后代F2中重组类型的比例是2D.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家蝇丫染色体由于某种影响断成两段,含s基因的小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获得XY'个体,不含s基因的大片段丢失。含s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只含一条X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其他均可存活且繁殖力相同。M、m是控制家蝇体色的基因,灰色基因M对黑色基因m为完全显性。如图所示的两亲本杂交获得B,从B开始逐代随机交配获得区。不考虑交换和其他突变,关于B至F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雄性个体中C.雄性个体中XY'所占比例逐代降低D.雌性个体所占比例逐代降低.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1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DNA用3H胸腺喀咤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进行有丝分裂2次,则在形成第2代的子细胞中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A.5条 B.0-5条 C.10条 D.0-10条.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是一种X连锁智力低下疾病,在X染色体长臂末端有一脆性部位,该部位始终呈细丝状,是由F基因CGG过度重复扩增突变成f基因导致。CGG过度重复扩增会阻止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醐与DNA的结合。不带致病基
因的人群中有一部分女性和男性携带一个所谓的前突变基因F',含有F'基因的个体本身并无症状,但当女性将其传递给子女时,会进一步扩增CGG变成f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且能通过显微镜检测该遗传病B.CGG过度重复不一定会导致相应基因编码蛋白氨基酸数量增多C.某健康女性(前突变基因携带者)与一健康但带有前突变基因的男性结婚,其儿子和女儿均可能患病D.根据脆性部位DNA序列,可用与该序列互补配对的DNA杂交分析等方法来检出致病基因.人类(2n=46)14号与21号染色体二者的长臂在着丝H21点处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兽竺具有正常的表现型,但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会形成复杂的联会复合物(如图),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器叱AHA.该联会复合物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任意一极。下列关于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示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B.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也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C.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生出表现正常子女的几率为春D.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5条染色体.图15是某雄性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2N=4)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图示,图I,图H是一同学画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染色体数目染色体数目(D图I中乙细胞处于图II中(填编号)阶段;图I中丙细胞处于图n中(填编号)阶段。(2)图n中,曲线①〜②阶段形成的原因是;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曲线④〜⑤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是o曲线(填编号)阶段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曲线(填编号)阶段的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3)有同学发现图I进行减数分裂的甲细胞有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并改正:.科学家曾对DNA的复制提出两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和半保留复制。以下是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探究DNA复制机制的两个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I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即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实验二:将含”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i4NH」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FiDNA),将FQ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1)热变性处理破坏了DNA分子中的(填化学键的名称)。(2)根据图a、图b中条带的数目和位置,能否判断DNA的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原因是O(3)研究人员发现,若实验二中提取的FQNA,将其直接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据此分析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4)研究人员继续研究发现,将含“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MNH4cl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经实验二的相关处理后,离心管中出现的l4N条带与&N条带峰值的相对比值为7:1,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为h„(5)如果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含32p)。若将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甘酸的溶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则子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来减少。.细胞中的siRNA与解旋酶、AGO结合形成沉默复合体(RISC),随后siRNA解链成单链,其中一条链引导RISC结合目的mRNA,导致mRNA降解,从而引起基因沉默,其部分机理如图所示,科研人员据此发明了RNA干扰技术。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由蛋白质TNF-a引起,将人工合成的双链siRNA导入到小鼠关节内,诱导TNF-a基因沉默从而减轻关节内的炎症。(1)图中①过程表示,该过程以miRNA基因的为模板进行。(2)si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抑制了TNF-a基因表达中的过程,诱导TNF-a基因沉默的siRNA的碱基序列应满足的条件是。(3)科研人员将siRNA单链注入细胞内,结果却没有引起RNA干扰现象,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0(4)肿瘤细胞中会产生一些正常细胞没有的蛋白质,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这些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能阻止肿瘤的生长,该治疗方法的优点是0.中国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大国,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某野生型水稻叶片绿色由基因C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野生型水稻的一个基因C突变为G所致,基因Ci纯合幼苗期致死。突变型1连续自交2代,F2成年植株中绿色叶植株占.(2)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Ci的形成是由于C基因序列的第727位碱基发生了改变,转录产物由5'…-GAGAG-…3'变为5'…-GACAG-…3',导致第位氨基酸突变为;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解释突变体叶片变黄的机理。(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CUC亮氨酸;GUC缀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3)突变型2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的另一突变基因C2所致。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性,某研究小组拟探究C2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用突变型2与突变型1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①若,则C2是显性突变;②若,则C2是隐性突变。.某二倍体昆虫的翅型和眼型分别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在Y染色体上,且其中一对性状存在某种基因型致死现象)。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让一只长翅正常眼雌性昆虫与一只短翅正常眼雄性个体交配,B中的雌性个体全为正常眼,雄性个体中有正常眼和细眼,让B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短翅正常眼短翅细眼长翅正常眼长翅细眼雌性个体181169569H2雄性个体1818956956(1)Aa、B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定律。(2)两对等位基因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是,翅型中显性性状为。(3)亲代雌雄个体的基因型为。致死基因型为»(4)让F2中所有短翅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F3的短翅雌性昆虫中纯合个体所占比例为«(5)为进一步验证致死基因型,可选用R中的长翅正常眼雄性个体与F2中长翅正常眼雌性个体进行杂交,用遗传图解预测实验结果.答案和解析.【答案】B【解析】解:A、由于染色单体会消失,染色体:核DNA=1:I或1:2,因此图中a是核DNA、b是染色单体、c是染色体,A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变化顺序为H-IVtII,B正确;C、IV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C错误:D、由以上分析可知,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变化顺序为II-IV一山一I,D错误。故选:Bo分析柱形图:a是核DNA、b是染色单体、c是染色体。【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一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I[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核DNA数=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有丝分裂末期;IH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IV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答案】B【解析】解:A、由于人类卵母细胞纺锤体异常的概率高于小鼠、牛等哺乳动物,因此出现异常卵细胞的概率也高于小鼠、牛等哺乳动物,A正确;B、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通常不会导致基因丢失,人类卵母细胞KIFC1蛋白合成基因最可能保持基因沉默,B错误;C、根据该研究结果,KIFC1蛋白与卵母细胞纺锤体的形成有关,将KIFC1蛋白导入人类卵母细胞,使卵母细胞形成纺锤体的错误率下降,可能是减少缺陷卵子的新方法,C正确;D、该研究表明小鼠、牛等动物的卵母细胞中存在KIFC1蛋白,不能说明该蛋白的合成基因只在卵母细胞中表达,其他细胞一般也会正常分裂,因而在其他细胞中KIFC1蛋白合成基因也可能表达,D正确。故选:Bo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的纺锤体可将后期分开后的姐妹染色体平均分向细胞两极,若分裂过程中常出现多极纺锤体,则会导致分裂时染色体分配异常。剔除了小鼠和牛卵母细胞中的K1FCI蛋白后,小鼠和牛的卵母细胞会像人类卵母细胞一样组装出不稳定的纺锤体。说明KIFCI蛋白与纺锤体的稳定有关。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基因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答案】C【解析】解:A、细胞内自由基增多,可导致异常蛋白质增多,A正确;B、由图可知,在异常蛋白与PERK结合后,阻止新生蛋白质的合成,抑制BCL-2基因转录,促进Bax基因转录,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控细胞凋亡,B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BCL-2基因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说明BCL-2基因会抑制细胞凋亡,Bax基因会促进细胞凋亡,C错误;D、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故通过药物提高PERK活性可以促进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肿瘤发生,D正确。故选:Co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题考查细胞凋亡和基因表达等知识,要求考生熟记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机理图,了解转录和翻译等过程,便能分析解答此题。.【答案】A【解析】解:A、洋葱染色体数目是16,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后染色体数目变为32,故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见16或32条染色体,A正确;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应该用洋葱根尖作为实验材料,B错误;C、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一>固定一>解离—►漂洗一►染色一►制片,C错误:D、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都可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故选:Ao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一固定一解离T漂洗一染色T制片.(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答案】D【解析】解:杂合高茎豌豆(Dd)连续自交,并每代淘汰矮茎植株,则R中高茎豌豆
的基因型和比例为!DD、之Dd,其自交产生的F2中DD的比例为:+?x^=:,Dd的比例为= 则淘汰隐性个体获得的DD:Dd=3:2,则F3中矮茎植株所占的比3232 11例为rx-=—o54 10故选:D。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推断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再根据自交计算子二代的情况,进而计算F3中矮茎植株所占的比例。.【答案】D【解析】解:A、根据分析,亲本红褐色雄牛有两种基因型:AA和Aa,A错误;B、根据分析,亲本红褐色雄牛有两种基因型:AA:Aa=l:2,B错误;C、亲本红牛有两种基因型,Aa和aa,C错误;D、亲本红色雌牛有两种基因型,Aa:aa=3:1,D正确。故选:D。根据题意,对于雄性:生生包=19:5,对于雌性:-^―=1:3,亲本雄性中可aa Aa+aa能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雌性中可能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设雄性中AA为x,Aa占比(1-x),雌性中Aa占比为y,aa为(1-y),因为雄性中红褐色:红色=19:5,雌性中红褐色:红色=1:3,得到:十"一雌性中红褐色:红色=1:3,得到:十"一2524
=解1-4
二"一2
X3-4=y得所以亲本雄牛中:AA,之Aa,雌牛中
3 31-43-4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频率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答案】D[解析]解:t位点杂合的雌蝇基因型可表示为TtXX,纯合隐性雄蝇基因型可表示为ttXY,二者杂交所得B的基因型及其表现型为mTtXX(雌性)、乙ttXX(转化为不育的雄性)、iTtXY(雄性)、IttXY(雄性),所以Fi的性比6:$=3:1;TOC\o"1-5"\h\z4 4Fi中正常可育的个体及比例为TtXX(雌性)、IjtXY(雄性)、IttXY(雄性),雌2 2雄个体相互交配,有两种杂交组合:①TtXXxTtXY(1),②TtXXxttXY(1)杂交组合①的子代中有:x:T_XX(雌性)、:x%tXX(转化为不育的雄性)、gx?\o"CurrentDocument"28 28 28T_XY(雄性)、1xlttXY(雄性),即子代中6:2=2:名。\o"CurrentDocument"44 16 16杂交组合②的子代中有:TtXX(雌性)、IttXX(转化为不育的雄性)、ItiXY(雄8 8 8性)、IttXY(雄性),即子代中6:$=1:!因此,F2的性比&$=(^+1):(二+士)=11:5»168故选:D。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本题考查对从性遗传的理解,意在考查考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答案】B【解析】解: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BbCc和Bbcc的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为(3:1)(1:1)=3:1:3:1。故选:B=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答案】D【解析】解:A、由题可知,某紫色植株自交,所得子代数量足够多,统计发现R中开白花植株的比例为,其余均开紫花,说明紫花的基因型为A_B_,其余都为白花,因此亲本为AaBb测交后子代为AaBb、Aabb、aaBb、aabb表现为紫花:白花=3:1,A
正确;白花植株的比例为B、若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B的紫花植株为:AABB、3AaBB、9 9^AABb,:AaBb,自交以后£aBB的后代aaBB开白花,比例为开白花,9 9 9 9418黑ABb的自交后代为AAbb开白花,比例为除3=2开白花,襄aBb进行自交后代9 9418 9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开白花比例为1x1=191636,所以B的紫花植株自交后代中有白花植株为看方白唱,B正确;716C、若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即紫花亲本为杂合子Aa,若某一种配丹不参与受精,716A:a=l:7,另外一种配子A:a=l:I,产生的后代符合开白花植株的比例为确;D、若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是某一种配子不参与受精,即A:a=l:7,另外一 7种配子A:a=l:1,产生的后代符合开白花植株的比例为第,贝ijFi为AA:Aa:aa=l:8:7,H的紫花植株进行自交,则只有Aa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白花植株,其比例为gx77正=语,D错误。故选:D。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孟德尔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做出正确判断,属于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答案】B【解析】解:A、如题图所示“逆反”减数分裂获得重组染色体的卵细胞概率高,A正确;B、“逆反”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了交叉互换,根据NR和R卵细胞出现的概率可知,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B错误;C、结合示意图可知,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正确;D、“逆反”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因染色体减半而为体细胞中的一半,D正确。故选:Bo1、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2、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①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数目的一半。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减数分裂各阶段的变化特点,再结合题图理解“逆反”减数分裂的特征,并结合题干和题图信息准确答题。.【答案】C【解析】解:A、对于发病率的调查需要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因此,应在人群中调查红绿色盲的发病率,A错误;B、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若为伴丫遗传病,由于Ii患病,则其家族中所有男性均患病,但与图示结果不符,B错误;C、根据HI”双亲的表现型及其兄弟的表现型可知,其双亲的基因型为XBX%XBY,因此山”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JxBxb、lxBXb,其与正常男子(XBY)婚配,其子代患病的概率为=C正确;D、Ik和U6的基因型为XBXAXBY,显然二者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D错误。故选:Co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若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正常个体的基因型有XBXB、XBX\XBY,患病个体的基因型为XbX,XbY.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伴性遗传有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在准确分析题干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答案】C【解析】【解答】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①正确;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②正确;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可能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③错误: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④错误;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⑤正确。故选C。【分析】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本题考查基因、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答案】D【解析】解:A、由于大肠杆菌未裂解,所以悬浮液中不能检测到35s的放射性,A错31天;B、先将噬菌体在含32P的培养液培养12h,然后将其与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保温,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会被标记,不能确定噬菌体的蛋白质是否进入大肠杆菌内,B错误:C、仅在沉淀物可以检测到放射性,只能确定肯定有来自35s的放射性,C错误;D、由于将噬菌体与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保温,所以仅在沉淀物可以检测到放射性,无法判断噬菌体的DNA是否进入大肠杆菌,D正确。故选:D。1、噬菌体的增殖过程:吸附一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一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一组装一释放。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T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T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一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理解和掌握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答案】C【解析】解:A、根据题干中“双螺旋解开后会产生一段单链区,DNA结合蛋白(SSB)能很快地与单链结合”,说明SSB不是一种解开DNA双螺旋的解旋醐,起不到解旋酶的作用,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B与单链的结合将利于DNA复制,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B与DNA单链既可结合也可分开,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B是一种DNA结合蛋白,故与单链的结合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错误。故选:CoDNA分子复制的过程: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甘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过程,能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判断SSB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利用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C【解析】解:A、基因是DNA分子的一个片段,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中喀咤碱基和喋吟碱基的比例各占:,因此突变后的基因在复制对参与复制的喀咤脱氧核甘酸的比例不改变,A错误:B、突变后的基因编码的多肽链,与原多肽链相比,有可能刚好只多出一个氨基酸,也可能该位置的两个氨基酸与原多肽链不同,其余氨基酸都相同,但是还有可能出现插入点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完全发生改变甚至提前终止肽链等情况,B错误;C、若AAG刚好插入在原mRNA的碱基U后面,使UAA刚好形成一个终止密码子,就可能使突变后的基因翻译时在该位置终止多肽链,C正确;D、细胞中没有与密码子UAA对应的tRNA,D错误。故选:Co”基因的表达”是指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甘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运转氨基酸。本题考查遗传的分子基础,涉及基因突变、复制、基因表达的过程等知识,侧重考查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答案】A【解析】解:A、DNA甲基化是指DNA的胞嚅陡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这不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A错误;B、DNA甲基化,会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即导致mRNA合成受阻,B正确;C、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合成受阻,进而导致蛋白质合成受阻,这样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C正确;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合成受阻,即会影响基因表达,因此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D正确。故选:Ao1、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2、紧扣题干信息“DNA的胞喀咤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导致DNA甲基化,进而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答题。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答案】C【解析】解:A、DNA分子中G与C相对含量的多少与形成杂合双链区的多少没有关系,A错误:B、杂合双链区中的口票岭碱基总数等于嚅脏碱基总数,B错误;C、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C正确;D、杂合双链区不一定是基因片段,游离单链区也不一定是非基因片段,D错误。故选:Co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越高,说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碱基序列发生的变化越小,亲缘关系越近。本题考查DNA分子杂交技术,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答案】D【解析】由题干“1个双链DNA分子在第n轮复制结束后,某一复制产物分子一条链上的鸟噂吟(G)被7-乙基化”,则只有1个DNA分子异常,随后都再复制p次,则最终产生DNA分子数为2"p个,这个异常DNA复制p次产生异常DNA总数为的2p.?2=2p-)个,所以发生突变的双链DNA分子数与总DNA分子数的比例为2P-"2巾=1°故选:D。1、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甘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2、DNA分子复制是以亲代D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过程。本题考查了碱基对的互补配对原则和相关计算,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对于DNA分子的结构特点、DNA分子复制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答案】A【解析】解: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完成后,CDK1去磷酸化使其被激活,细胞进入分裂期,染色质会高度螺旋化变为染色体。当17K蛋白发挥作用后,可提高宿主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抑制CDK1去磷酸化,阻止细胞进入分裂期,故感染BYDV的细胞染色质不会变为染色体,A错误;B、由题意知,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CDK1处于磷酸化状态,即CDK1去磷酸化过程被抑制,B正确;C、BYDV可能通过17K蛋白提高宿主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抑制CDK1去磷酸化,使细胞无法进入分裂期,干扰细胞正常分裂而造成宿主矮化,C正确;D、17K蛋白的发现有助于科学家设计出靶向性的BYDV防治手段,D正确。故选:A。由题意知,CDK1是维持细胞周期正常运行的关键蛋白。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DNA复制完成后,CDK1去磷酸化使其被激活,细胞进入分裂期。农作物感染大麦黄矮病毒(BYDV)后,该病毒的关键因子17K蛋白可通过提高宿主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发挥作用,会造成其植株矮化,产量降低。本题以大麦黄矮为题材,考查了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干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的结论。.【答案】B【解析】解:A、基因突变会产生原基因的等位基因,即Rbl基因和突变后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A正确;B、Rbl发生基因突变,突变后转录的mRNA长度不变,因此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如T突变成G,则基因中《名比值会发生改变,B错误;C、Rbl发生基因突变,突变后转录的mRNA长度不变,因此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则Rbl基因发生突变后的碱基序列与突变前的不同,C正确;D、由于翻译合成的多肽链缺明显变短,说明Rbl基因突变导致了mRNA上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D正确。故选:Bo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②交叉互换型。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Rbl基因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基因突变以及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做出正确判断,属于识记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答案】B【解析】解:A、若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间的交换,可使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具有随机性,B正确;C、三倍体无籽西瓜不能产生种子,但属于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变异,C错误;D、基因重组不能使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使得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B.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答案】B【解析】解:A、若过程①的B自交3代,无人工选择,产生的F4中杂合子的抗病植1 1 — 1 17 — 179株占寸3=鼠则纯合抗病植株占(l--)Xr±.故抗病植物共占8+16=16'A错误;B、过程②中,若只考虑B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有2n种,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2n种,B正确;C、过程③得到的是转基因植株,属于基因工程育种,用到的基本工具有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C错误;D、过程④“航天育利产属于诱变育种,该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Bo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为杂交育种中对筛选植株连续自交;②是单倍体育种:③是基因工程育种;④是诱变育种。2、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基因工程育种原理: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本题考查作物育种的相关知识,考试中常以某一作物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诱变育种的原理。.【答案】C【解析】解:A、e〜f过程进行的是有丝分裂间期,间期进行DNA分子,在间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B、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体现细胞的全能性,g点后的细胞为纯合体,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B正确;C、e〜f段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过,抑制前期纺锤体的形成,f〜g段染色体数量加倍发生在后期,C错误;D、整个过程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e〜f段有1个染色体组,f〜g段有2个染色体组,i〜j段有4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Co分析题图: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的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本题结合单倍体育种,考查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曲线图的分析,要求考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所代表的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答案】C【解析】解:A、由于花斑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W+X1所以其后代中雄性是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的概率都是50%,A错误;B、由于眼色基因片段易位到4号染色体某位置后,会使眼色基因不能表达,所以易位的数量对“花斑眼”的表现有影响,B错误;C、表现为白眼的小眼是因为细胞W+基因所在片段发生易位,使眼色W+基因不能表达,C正确;D、未表现“花斑眼”的雌果蝇(如X"Xw)也可能发生颜色基因片段的易位,D错误。故选:Co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控制红(w+)白(w)眼基因所在的X染色体片段能易位到4号染色体某位置上,所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本题着重考查了伴性遗传和染色体变异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答案】C【解析】解:ABD、图示分别表示染色体片段缺失、重复、倒位,这些情况下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仍然只有2种,子代不会有四种表型,ABD错误;C、图示表示染色体易位,即染色体片段移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若此时该个体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都能存活,其种类能够有四种,测交能够得到相应比例,C正确。故选:Co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根据题意,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即两对等位基因连锁。正常情况下,对该个体进行测交只能获得两种表型的子代。现在该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说明其产生了四种类型的配子。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与遗传规律,要求学生理解连锁情况下的遗传现象,明确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和模式图,再将题干信息和选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作答。.【答案】D【解析】解:A、B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所得F2的基因型种类为3x3=9种,A正确;B、Fi(AaBb)x乙(aabb),正确情况下,后代AaBb:Aabb:aaBb:aabb=l:1:1:1,而实际比值为1:2:2:2,由此可见,Fi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发,不能实现受精,B正确;C、Fi的基因型为AaBb,Fi自交,由于B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发,所以F2中,由AB花粉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个体(AABB、AaBB、AABb、AaBb)比其他花粉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个体分别少50%,形成重组类型的比例是g[)皿=1,C正确;16-4x50%7D、正反交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发,而且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D。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野生植物的甲(AABB)、乙(aabb)两品种作亲本杂交得F”R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H能产生四种配子,即AB、Ab^aB、ab。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中信息判断B的基因型及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再结合表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答案】D【解析】解:A、含有M的个体同时含有s基因,即雄性个体均表现为灰色,雌性个体不会含有M,只含有m,故表现为黑色,因此所有个体均可由体色判断性别,A正确;B、含有M,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雄性,基因型为M,Ms的个体需要亲本均含有M,基因,而两个雄性个体不能杂交,B正确;CD,亲本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为mX,雄性亲本产生配子时,M和s所在染色体有可能与X染色体配对或与m所在染色体配对,故产生的雄配子有M*X、m、M\mX。不考虑致死情况,子一代的基因型有M,mXX、mmX、M$mX、mmXX。由于只含一条X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故子一代雄性个体为XXY'(MFiXX)、XY'(MsmX),比例为1:1:雌蝇个体为mmXX,在子一代中占士。子一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M,X:mX:Ms:m=2:2:1:1;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为mX,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考虑致死情况,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M'mXX:mmXX:M'mX=2:2:1,故子二代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最,雄性个体中M'mX(即XY')比例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分析可知,每一代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均为mmXX,占5比升高:雄性个体中XY'所占比例逐代降低,C正确,D错误。故选:D。分析题意:丫染色体携带s基因,发生染色体变异后,s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移接到M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上,将这条染色体的基因记作M)图示亲本的基因型和染色体组成为mmXX、M'mX,二者杂交,所得子一代基因型为NTmXX、MsmX.mmXX、mmX,再结合题干信息考虑致死情况。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的分析应用,要掌握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随机交配问题的分析方法,结合题中具体情境分析遗传机制和有关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再运用有关的规律、方法进行推理、计算。.【答案】D【解析】解: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1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DNA用3H胸腺嗜咤标记,则DNA的两条链都含有标记,然后放入不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2代,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培养一代后,所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上的DNA均为一条链有标记,一条链没有标记,经过第二次DNA复制后,所形成的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中,一条单体有标记,一条单体没有标记,有丝分裂后期,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所以每个细胞形成的两个子细胞至少一个有标记,一个没有标,也有可能两个细胞都有标记,但两个子细胞中的标记染色体数之和一定为10条,所以形成第2代的子细胞中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0-10条,D正确,ABC错误。故选:D。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形成的的子代DNA分子一条链是亲代链,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答案】C【解析】解:A、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是一种X连锁智力低下疾病,在X染色体长臂末端有一脆性部位(细丝部位),是由X染色体上F基因CGG过度重复扩增突变成f基因导致,虽然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但在X染色体长臂末端有一脆性部位(细丝部位),故可通过显微镜观察X长臂末端的细丝部位来判断是否带有致病基因,A正确;B、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会导致转录形成的mRNA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但不能确定一定会导致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量增加,因为CGG过度重复扩增会阻止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也就是阻止DNA复制和转录过程,B正确;C、不带致病基因的人群中有部分的女性和男性携带一个所谓的前突变基因F,含有F基因的个体本身并无症状,但当女性将其传递给子女时,会进一步扩增CGG变成f基因,而男性X染色体上带前突变的F基因传给女儿时不会再进一步扩增CGG变成f基因,所以某健康女性(前突变基因携带者)与一健康但带前突变男性结婚,后代中只有儿子会出现患病,女儿不会患病,C错误:D、脆性部位DNA序列为CGG过度重复,可用DNA杂交分析等方法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理来检出致病基因,D正确。故选:Co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变异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伴性遗传的规律,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答案】C【解析】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是由14号和21号两条染色体融合成一条染色体,通过染色体易位和连接形成,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B、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观察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故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也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B正确;C、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6种类型(只考虑图中的3种染色体)分别是:①含有14、21号染色体的正常卵细胞、②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的卵细胞、③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④含有14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⑤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和14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⑥含有21号染色体的卵细胞。故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当女性携带者的①②两种类型的卵细胞与精子受精后,子女表现均正常,即生出表现正常子女的几率为!,C错误;3D、男性携带者含14号与21号染色体融合形成的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所以其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5条染色体,D正确。故选:Co题图分析:图中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且中间部位部分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图中所示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在分离时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一极,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另一极,则有一个子细胞少了1条染色体。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从题干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⑤①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受精作用②③④①②⑤图甲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该动物为雄性,应改为均等分裂:图甲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该图像为减II后期,应改为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图甲中有8条染色体,该图像为减n后期,应改为4条染色体【解析】解:(1)图I中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图n中⑤阶段。图I中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II中①阶段。(2)图H中,曲线①〜②阶段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曲线④〜⑤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是受精作用。曲线②③④阶段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或者精细胞,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曲线①②⑤阶段的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粒尚未分裂。(3)图I进行减数分裂的甲细胞的错误之处有:图甲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该动物为雄性,应改为均等分裂;图甲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该图像为减H后期,应改为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图甲中有8条染色体,该图像为减H后期,应改为4条染色体。故答案为:(1)⑤①(2)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受精作用②③④①②⑤(3)图甲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该动物为雄性,应改为均等分裂;图甲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该图像为减n后期,应改为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图甲中有8条染色体,该图像为减n后期,应改为4条染色体1、若甲细胞图像正确,甲细胞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但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相互矛盾,故甲细胞有错误;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A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B段表示受精作用,细胞中染色体数恢复至体细胞染色体数;C表示有丝分裂过程。本题结合细胞图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有关曲线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染色体行为特征及数目变化判断细胞所处时期,并进行分析应用。.【答案】氢键不能无论是DNA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经热变性后都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不做热变性处理81500【解析】解:(1)热变性处理破坏了DNA分子中的氢键,使DNA分子的双螺旋打开。(2)根据图a、图b中条带的数目和位置,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因为无论是DNA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经热变性后都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3)若双链的FQNA不做热变性处理,将其直接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排除“全保留复制”,单链的B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两个条带,排除“弥散性复制”,图b与图a中两个峰的位置相同,支持“半保留复制”故据此分析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含有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代链,若将含U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i4NH£l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经实验二的相关处理后,离心管中出现的"N条带与mn条带峰值的相对比值为7:1=14:2,则此时大肠杆菌含有16条链,共复制了3次,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为8小时。(5)DNA分子复制2次形成了4个DNA分子,将含有1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含32p)的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甘酸的培养液,其中有6条单链含有3下,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是1000x6=6000,因此每个DNA分子平均减少6000+4=1500。故答案为(1)氢键(2)不能 无论是DNA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经热变性后都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3)不做热变性处理81500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以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且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条母链。将DNA被”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U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DNA分子应一条链含mn,一条链含Mg分析题图:图a:从含mn的大肠杆菌和含I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即一个2条链”N的DNA分子和一个2条链都是I4N的DNA分子,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应该含有2个条带,1个WN条带,1个MN条带。图b: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U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2个DNA分子都应一条链含3N,一条链含MN。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掌握DNA分子复制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清包工装修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产品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农业生产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约定离婚赔偿协议
- 2025合作合同 电子产品收益分配协议书
- 2025灯光设备安装合同样本
- 不尽赡养义务协议书
- 西安邮电大学《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土木工程理论新进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神奇的普洱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开曼群岛公司法2024版中文译本(含2024年修订主要内容)
- 2024年4月自考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试题及答案
- 问题解决过程PSP-完整版
- 2024年海南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毕业设计(论文)-巴哈赛车悬架系统设计
- 招银国际投资银行业务介绍课件
- 富余水深与船体下沉量的关系
- 压力罐区球罐安装工程无损检测施工方案
- DB42T1915-2022三峡库区园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指南-(高清最新)
-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跳舞的小球》
- 结婚登记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