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课件_第1页
原理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课件_第2页
原理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课件_第3页
原理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课件_第4页
原理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潍坊学院思政部吕学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潍坊学院思政部1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教学目的和要求:2教学要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学要点:3主要内容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第二节真理与价值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主要内容4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5㈠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和认识的结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㈠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6主体与客体的三层关系主体客体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需要与被满足的价值关系主体与客体的三层关系主体客体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反映与被反7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主要环节一是确立实践的目的和实践的方案…二是主体按照目的和方案实际的作用于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方案变成实际行动。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的方向运行。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主要环节一是确立实践的目的和实践的方案…8练习:单选1、“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A练习:单选A9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㈡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提供了认识的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10练习:单选1、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D练习:单选D112、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2002年理科单选题第2题)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B2、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123、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2005年单选题第3题)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认识上“源”和“流”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3、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13练习:多选1、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可能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ABD练习:多选ABD142、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2002年理科多选题第16题)A知行不可分割B知行合一C知行相互促进D行先知后E行难知易ACD2、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152011年考研(多选)17、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格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题工程完后,格罗培斯格暂停修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走出了不少宽窄不一定的小路,格罗培斯格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洁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格设计智慧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

)A、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

B、要尊重群众的实践需求C、不要对自然事物作任何改变

C、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应【答案】AB2011年考研(多选)16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唯物主义认识论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12深刻把握认识的本质,要划清两条基本界限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缺陷:离开实践、离开辩证法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唯物主义认识论唯心主义认识论旧17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的能动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临摹)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的能动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18练习:多选1、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删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作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条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的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年版又删去“为维护其统治而设”。再如1971年版在解释了“雉”就是“野鸡”之后,紧跟着说“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做装饰品”。1992、1998年版也一样,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载着时代前进的印记。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2010年多选第17题)A.是客观世界的的能动反映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C.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ACD练习:多选1、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19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实践(一)从实践到认识(二)从认识到实践(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实践(一)从实践到认识(二)从20(一)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认识辩证关系飞跃条件

(一)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认识辩证关系飞跃条件21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通过感官得到通过思维抽象得到直接性、生动性、具体性间接性、概括性、抽象性表面的、外部的内部的、本质的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低级阶段高级阶段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通过感官得到通过思维抽象得到直接性、生动性2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在理论上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践上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233、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4、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3、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24练习:分析题1、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①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②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练习:分析题25

【答案要点】①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还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能起到动力、诱导、激发等作用。在艺术活动中,由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2+5=10000成为可能。(4分)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具有科学的自信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用于探索,打破陈规,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维模式。(5分)

26(二)从认识到实践1、实现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是理论只有回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二是理性认识只有回实践中去,才能得到得到检验和发展。2、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方法是理论的具体化。(二)从认识到实践27(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认识运动的总规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2、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第一,对事物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某一具体认识过程,经过多次反复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然而,对于人类的整个认识过程来说,认识永远不会完结,是无限发展的过程。(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283、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3、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9(07年)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破旧的棉军衣,斜挎干粮袋,手持着一枝手杖。杨定华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有人说出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

材料分析题:(07年)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30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2)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答案要点](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之所以发生错误,一是他对成仿吾的认识缺乏直接经验;二是占有材料不全;三是没有抓住反映成仿吾品格的主要事实;他从已有观念出发进行推论。因而他的想象缺乏客观的现实基础,势必造成他对成仿吾的想象与实际脱节。(4分)(2)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做到:第一,经过实践和调查研究,掌握非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2分)第二,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特别要抓住表现事物本质的主要事实。(2分)第三,事物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也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不断深化。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2分)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31一第二界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一第二界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32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2、真理的客观性的表现(内容、检验标准)3、真理形式的主观性,反对唯心主义真理观(“有用就是真理”)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33练习:单选1、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1999年文科单选题第4题)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D练习:单选D34(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无条件性、无限性。从真理的客观性看: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这一点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从真理的可知性看: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35(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从真理性认识的广度看: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由于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从真理性认识的深度看:真理反映的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的。(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362、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辨证关系第一,二者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静态”)。第二,二者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动态”

)。我们必须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2、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辨证关系第一,二者是相互渗透和相互373、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思维能力的至上性:指人的认识思维能力的无限性和绝对性,即人类思维按其本性、可能、使命和终极目的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思维能力的非至上性:指在现实中生活和活动的每一个人,以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其认识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和相对的。3、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381、谬误是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违背的错误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2、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首先,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与谬误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其次,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三)真理与谬误1、谬误是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违背的错误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39材料分析题(2010年第34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无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杂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材料分析题(2010年第34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40(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答题要点](1)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任何人发生错误都是难免的。(2)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他们互相包含又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梅兰芳对剧情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自身具有深厚的艺术实践功力,所以能化险为夷,变失败为成功。(3)我们要正视失败和错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和办法加以应对,促成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41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首先,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其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逻辑证明在人们探索和论证真理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逻辑证明是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2(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标准43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二)价值评价及其特性(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44(一)价值及其特性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的。1、价值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应关系。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一)价值及其特性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的452、价值具有四个方面的特性:第一,具有客观性。首先,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其次,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最后,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第二,具有主体性。第三,具有社会历史性。第四,具有多维性2、价值具有四个方面的特性:46(二)价值评价及其特性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其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评价是以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知识性认识。

价值评价的特点表明,评价并不是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在现实中由于价值评价的主体是具体的,可以是个人、群体或人类,而这些不同的主体在需要或要求方面往往存在着差异或矛盾,这就决定了不同的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评价常常会产生差异或矛盾。(二)价值评价及其特性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47(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1、价值评价的功能: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首先,价值评价作为对主体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认同,是推动实践实现价值追求的精神力量。其次,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它要求实践活动要努力消除盲目性和随意性,即服从于满足人们客观需要这一根本目的。最后,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目标对实践的发展起导向作用。(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482、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对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念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的人们,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2、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49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50练习:单选1、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2004年单选题第3题)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

C练习:单选C512、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2002年文科单选题第3题)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D2、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200523、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与伟大诗人但丁对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除下面一段话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2010年单选第1题)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3、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53练习:多选1、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8年时间内,捐资上百万元资助了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己却身患癌症,负债17万元。有人这样评价他:“丛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丛飞的行为表明(2006年多选题第20题)A、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B、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C、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D、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BC练习:多选BC54辨析题

元代许衡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道:“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答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

请透过“这道旁的梨该不该摘?”这一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有关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辨析。(2005年辨析题第31题)辨析题55【答案要点】(1)“该不该摘”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即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2)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是有区别的,因此,同一主体对客体价值的追求也是有层次的,主体(人)对事物的价值要做正确的评价和选择。(3)价值问题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该不该摘”反映了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

【答案要点】56(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1、真理的尺度和价值的尺度是制约人们实践活动的两个根本尺度。所谓真理的尺度,就是在实践活动中追求“真实”。所谓价值的尺度,就是在实践活动中包含主体的目标,追求“满足主体的需求”。2、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1、真理的尺度和价值的尺度57真理和价值相互制约表现在:一方面,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另一方面,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实现的状况。真理和价值相互引导表现在:一方面,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追求引导着人们去探索相关真理,所以认识活动的指向是受价值追求的指向规定的;另一方面,真理的不断发展也引导着人们进一步提出新的价值追求,人们在哪个领域中获得的真理越多,人们就会在哪个领域提出更多的价值目标。真理和价值相互促进表现在:一方面,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实现,也就说,真理的发展可以促使人们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生活条件,使人们的价值追求更加合理;另一方面,价值的实现又推动真理的发展。人们对价值的追求越自觉、越合理,也就表明人们对真理的把握越全面、越深刻。真理和价值相互制约表现在:一方面,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583、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的统一起来。所谓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谓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3、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59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60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从根本上说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深刻体现了彻底的唯物论和彻底的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辩证方法的统一;体现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高度统一。在当代中国,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一、一切从实际出发61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的统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理论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形成新的认识的过程。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也是党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62

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坚决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做到坚持与创新的统一。

在当代中国,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坚决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63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活动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又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活动的两种基64★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标志人类社会发展不同社会状态的历史范畴。★所谓必然王国是指人们受着盲目必然性的支配,特别是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这样一种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从而也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标志人类社会发展不同社会状态的历史范畴65练习:单选1.“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是越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必然性就越大”,这句话指的是()A.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B.没有超时间、超历史的绝对的自由C.自由是必然的根据D.必然是自由的限度A练习:单选A66本章结束,谢谢大家!本章结束,谢谢大家!67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潍坊学院思政部吕学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潍坊学院思政部68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教学目的和要求:69教学要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学要点:70主要内容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第二节真理与价值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主要内容71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72㈠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和认识的结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㈠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73主体与客体的三层关系主体客体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需要与被满足的价值关系主体与客体的三层关系主体客体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反映与被反74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主要环节一是确立实践的目的和实践的方案…二是主体按照目的和方案实际的作用于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方案变成实际行动。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的方向运行。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主要环节一是确立实践的目的和实践的方案…75练习:单选1、“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A练习:单选A76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㈡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提供了认识的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77练习:单选1、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D练习:单选D782、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2002年理科单选题第2题)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B2、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793、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2005年单选题第3题)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认识上“源”和“流”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3、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80练习:多选1、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可能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ABD练习:多选ABD812、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2002年理科多选题第16题)A知行不可分割B知行合一C知行相互促进D行先知后E行难知易ACD2、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822011年考研(多选)17、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格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题工程完后,格罗培斯格暂停修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走出了不少宽窄不一定的小路,格罗培斯格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洁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格设计智慧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

)A、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

B、要尊重群众的实践需求C、不要对自然事物作任何改变

C、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应【答案】AB2011年考研(多选)83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唯物主义认识论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12深刻把握认识的本质,要划清两条基本界限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缺陷:离开实践、离开辩证法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唯物主义认识论唯心主义认识论旧84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的能动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临摹)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的能动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85练习:多选1、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删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作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条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的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年版又删去“为维护其统治而设”。再如1971年版在解释了“雉”就是“野鸡”之后,紧跟着说“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做装饰品”。1992、1998年版也一样,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载着时代前进的印记。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2010年多选第17题)A.是客观世界的的能动反映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C.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ACD练习:多选1、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86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实践(一)从实践到认识(二)从认识到实践(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实践(一)从实践到认识(二)从87(一)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认识辩证关系飞跃条件

(一)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认识辩证关系飞跃条件88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通过感官得到通过思维抽象得到直接性、生动性、具体性间接性、概括性、抽象性表面的、外部的内部的、本质的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低级阶段高级阶段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通过感官得到通过思维抽象得到直接性、生动性89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在理论上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践上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903、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4、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3、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91练习:分析题1、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①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②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练习:分析题92

【答案要点】①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还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能起到动力、诱导、激发等作用。在艺术活动中,由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2+5=10000成为可能。(4分)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具有科学的自信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用于探索,打破陈规,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维模式。(5分)

93(二)从认识到实践1、实现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是理论只有回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二是理性认识只有回实践中去,才能得到得到检验和发展。2、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方法是理论的具体化。(二)从认识到实践94(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认识运动的总规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2、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第一,对事物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某一具体认识过程,经过多次反复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然而,对于人类的整个认识过程来说,认识永远不会完结,是无限发展的过程。(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953、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3、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96(07年)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破旧的棉军衣,斜挎干粮袋,手持着一枝手杖。杨定华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有人说出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

材料分析题:(07年)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97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2)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答案要点](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之所以发生错误,一是他对成仿吾的认识缺乏直接经验;二是占有材料不全;三是没有抓住反映成仿吾品格的主要事实;他从已有观念出发进行推论。因而他的想象缺乏客观的现实基础,势必造成他对成仿吾的想象与实际脱节。(4分)(2)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做到:第一,经过实践和调查研究,掌握非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2分)第二,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特别要抓住表现事物本质的主要事实。(2分)第三,事物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也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不断深化。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2分)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98一第二界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一第二界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99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2、真理的客观性的表现(内容、检验标准)3、真理形式的主观性,反对唯心主义真理观(“有用就是真理”)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00练习:单选1、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1999年文科单选题第4题)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D练习:单选D101(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无条件性、无限性。从真理的客观性看: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这一点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从真理的可知性看: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02(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从真理性认识的广度看: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由于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从真理性认识的深度看:真理反映的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的。(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1032、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辨证关系第一,二者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静态”)。第二,二者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动态”

)。我们必须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2、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辨证关系第一,二者是相互渗透和相互1043、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思维能力的至上性:指人的认识思维能力的无限性和绝对性,即人类思维按其本性、可能、使命和终极目的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思维能力的非至上性:指在现实中生活和活动的每一个人,以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其认识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和相对的。3、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1051、谬误是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违背的错误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2、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首先,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与谬误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其次,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三)真理与谬误1、谬误是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违背的错误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106材料分析题(2010年第34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无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杂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材料分析题(2010年第34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07(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答题要点](1)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任何人发生错误都是难免的。(2)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他们互相包含又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梅兰芳对剧情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自身具有深厚的艺术实践功力,所以能化险为夷,变失败为成功。(3)我们要正视失败和错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和办法加以应对,促成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108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首先,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其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逻辑证明在人们探索和论证真理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逻辑证明是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9(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标准110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二)价值评价及其特性(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111(一)价值及其特性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的。1、价值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应关系。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一)价值及其特性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的1122、价值具有四个方面的特性:第一,具有客观性。首先,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其次,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最后,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第二,具有主体性。第三,具有社会历史性。第四,具有多维性2、价值具有四个方面的特性:113(二)价值评价及其特性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其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评价是以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知识性认识。

价值评价的特点表明,评价并不是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在现实中由于价值评价的主体是具体的,可以是个人、群体或人类,而这些不同的主体在需要或要求方面往往存在着差异或矛盾,这就决定了不同的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评价常常会产生差异或矛盾。(二)价值评价及其特性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114(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1、价值评价的功能: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首先,价值评价作为对主体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认同,是推动实践实现价值追求的精神力量。其次,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它要求实践活动要努力消除盲目性和随意性,即服从于满足人们客观需要这一根本目的。最后,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目标对实践的发展起导向作用。(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1152、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对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念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的人们,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2、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116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117练习:单选1、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2004年单选题第3题)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

C练习:单选C1182、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2002年文科单选题第3题)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D2、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2001193、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与伟大诗人但丁对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除下面一段话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2010年单选第1题)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3、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120练习:多选1、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8年时间内,捐资上百万元资助了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己却身患癌症,负债17万元。有人这样评价他:“丛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丛飞的行为表明(2006年多选题第20题)A、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B、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