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货币金属论早起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中关于货币本质问题的一种理论,也是与货币名目论相对立的一种货币理论.基本观点货币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财富,所以货币等于财富货币名目论是同货币金属论相对立的早起货币主义理论.主要观点.货币不是财富,它只是便利交换的一种技术工具,是换取财富的要素,是一种价值符号.货币的价值只是一种名目上的存在,这种名义上的价值不是货币本身所具有的,而是由国家规定的.货币数量论是西方经济理论中流传最大,影响最大的专门解释物价、货币价值以及货币与经济产出关系的经济理论.货币中性论货币在经济中保持中立性,即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影响,这样经济变动就在不变的货币因素的干扰下由实物因素起决定性作用,通常来判断货币是不是中性,是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经济均衡带来的影响.所谓货币幻觉,通常是指未能把货币量值与真实量值区别开来的现象货币面纱理论产生的真正理论基础是萨伊倡导的“供给自创需求”的理论,也即后人所指称的“萨伊定律”哈耶克的货币中性理论认为要使货币保持中立,经济达到平衡,就必然使货币数量保持不变,从而使商品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典型货币,“是指价值不变的、从而也不影响物价的货币.换言之,即是在物价发生变动的时候,只有在商品方面去寻求原因,而不用在货币方面探索原因的货币。”早、晚期货币名目论的比较在分析方法上,都注重现在,而忽视历史;重视现实,而轻视过去的理论;重视所谓“存在的考察法”,而轻视所谓“发生的考察法”.货币金属论者几乎都代表商人的利益,货币名目论者都代表国家的利益、政府的利益.货币金属论发展过程及主要流派.重商主义的货币金属论;古典学派的货币金属论;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英国的威廉·斯塔福德,法国的A·孟克列钦;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孟,法国的柯尔培尔古典学派: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经过亚当·斯密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经过魁奈到西斯蒙弟结束.古典学派区别于重商主义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第一次把经济现象的理论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货币数量决定。在传统货币数量论那里,货币数量同物价、同单位货币的价值存在着强烈的因果关系和严格的比例关系西蒙·纽科姆的“社会流通方程式”西蒙·纽科姆提出的他自称为“社会流通方程式”的公式:VR=KPV一货币流通量R一货币流通速度(包括现金与银行货币在内,但两者有不同的速度);P一物价水准;K=“我们用来作为单位的价格尺度所衡量出的工业流通”,即转手交换货币的商品量和劳务量熊彼特的信用创造学说.1、熊彼特的信用创造论是与他的“创新理论”分不开的。2、企业家是“创新”的“灵魂”,其职能就是要把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以实现经济增长.韩是德国金融理论学者、银行家,他于1920年发表《银行信用之国民经济的理论》一书,在麦克鲁德理论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地发展信用创造理论,主张银行的授信业务优先于受信业务,资本形成不是储蓄的结果而是信用创造的结果,银行是经济繁荣的激发者以及银行可无限创造信用.单旗的“子母相权”钱币理论:“民患轻”就是现有的钱币不能适应商品交换增长的需要,于是要发行重币,重者为母,轻者为子,所发行的重币大小和数量应权衡流通中的轻币而定,叫做“母权子而行”;反之,“若不堪重”,在商品交换中缺少轻币、小币,就要增发轻币.小币,叫做“子权母而行”.无论发行重币或轻币,都是同原有的钱币一起流通的,不废轻也不废重,都能发挥作用、周景正要铸大钱并废除小钱,单旗认为“废轻而作重”会使人民蒙受损失。“交子”是北宋时已在商业流通中出现‘“盐钞”和四川地区的可兑换纸币。墨家的商品货币思想:“为履以买,不为履”贾宜,贵贱也”买无贵,说在阪其价”贾宜则暨,说在尽。”“买,刀籴相为贾.刀轻则籴不贵,刀重则籴不易.王刀无变,籴有变.岁变籴,则岁变刀.”译为:有卖必有买,商品以货币买卖互为对方的价格,货币贬值物价就上涨不能说贵了;货币升值物价下跌不能说降了.国家货币没有变化但商品的价格变了.粮食的价格年年变化,那么货币也年年变化.货币数量论产生的时代背景货币数量论产生于16世纪前后,由于金银产量的增加,出现了物价上涨现象.而这又直接归因于美洲新金矿的发现和“地理大发现”.一方面是金银大量流进,一方面是物价上涨,一些学者就从这种表象出发,把物价的上涨归因于黄金的增加,从而得出一般的理论结论,即货币数量的增加会引起物价的上涨和币值的下降坎蒂隆的货币数量说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他提出并证明了货币数量增加与物价上涨并非同比例的命题2)他提出并详细说明了从货币数量增加到物价上涨有一个中间传递过程,这对后人关于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他看到了货币数量增加会引起市场物价上涨,但不同商品的价格上涨并不平衡,在时间上有先有后,在幅度上有高有低、速度有快有慢的事实4)既然货币数量的变动与价格的变动在时间上不同时,在幅度上有差别,那么,这就必定暗含着另一种可能—货币数量的变动并不唯一地由价格的变化去吸收,而必定还有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化去吸收其剩余影响,虽然这一结论坎蒂隆本人并没有提出,但他的货币数量理论已经暗含着这一结论了欧文·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费雪最重要的著作是1911年推出的《货币的购买力》,发表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MV=PT,形成了现金交易型的货币数量学说.他认为,货币购买力的研究与物价水平的研究是同一回事。费雪的研究也是先从只有货币的情形开始:认为物价水平决定于(l)流通的货币数量M.2)流通货币的效率,即流通速度V.3)商品的交易数量T.费雪用方程式加以表示:MV=PT,在此三个关系之中,物价与货币数量的关系特别值得强调,就是这个关系构成货币数量学说.接着费雪又将暂时除外的存款通货导入.以M’表示存款通货的总额.以V’表示其平均流通速度.则上述方程式变为:MV+M’V’=PT或P=(MV+M’V’)/T对欧文·费雪现金交易方程式的评价:1、用方程式加以表现,是他的贡献,但他们学说的最大漏洞也正是产生在他们所使用方程式的方法上。他们都从每笔交易的等价出发,而将全国所有交易加以总和,然后从这个总和的方程式中,引伸出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结论,这样既不恰当、科学,也不符合实际2.根据总和等式而将其抽象化,得出MV=PT,是不恰当的3.退一步说,即使这个方程式能成立.然而根据这个方程式,也无法直接得出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结论4.费雪是在许多假定条件下,得出货币数量说的结论的,但这些假定是不符实际的。他在分析中,自己也知道存在的问题,因此提出了过渡时期的假设,实际上现实的经济世界,永远为过渡时期的不断连续。现代货币名目论的产生背景:现代货币名目论是指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货币理论,主要形成于德国.基本原因是德国黄金贮备少,应付不了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因而急需摆脱货币制度中的“黄金桎梏”.要废除这种压迫,治本之策是废除黄金的货币特权,宣扬货币名目观点.另外,当时奥匈帝国的货币流通经验也为德国经济学家宣扬货币名目论提供了实证依据.1878年,奥匈帝国停止银币的自由铸造,发行不兑现纸币,并与原有银币并行流通.但流通结果是纸币日益升值,银币反倒贴水.1892年,奥匈帝国改行金本位制,铸造金币流通,但奥匈人民仍喜欢用纸币而不用金币.结果,发出去的金币又流回中央银行,这一现象也为现代货币名目论的出现提供的依据.对弗里德曼新货币数量论的评价:首先,我们看到他的货币需求函数,就感到他这个理论与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相同,实际上都不过是剑桥学派马歇尔和庇古的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发展。其次,弗里德曼所列出的货币需求所依存的变数.实际上,弗里德曼所标榜的新货币数量说即其货币需求理论,仍不过为十七世纪洛克以来经过李嘉图、约翰·穆勒直至剑桥学派的马歇尔、庇古等人的供求论的货币数量说的新版。弗里德曼强调货币需求的异常稳定性,说物价、收入的变动是由于货币供给的过多过少。凯恩斯的信用调节学说按凯恩斯的主张,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需求管理。宏观经济政策包括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宏观财政政策又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观货币政策起作用的主要机制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增减作用于利息率的升降,从而影响投资。调节货币供给量有三项措施:调整法定准备率,调整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率,发展公开市场业务。但通过变动货币政策作用于货币供给,通过变动货币供给,通过变动利率作用于投资需求,是有局限性的。首先,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的作用,能够被其他经济政策抵消。其次,利率的高低不完全决定于货币供给,还决定于其他经济变量。第三,企业家是否投资不是靠利息率的变动能够完全制约的。凯恩斯企图通过信用调节去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实,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决定的,银行信用的调节,在一定条件下能缓和一些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货币面纱观与货币机械观的评论:1、货币面纱观与货币机械观在观点上基本相同,只是程度上稍有差别而已。货币面纱观认为货币对于经济丝毫没有作用,而货币机械观多多少少还看到了一点货币作用的存在2、从本质上看,这两种货币理论都犯有一个共同性的错误,即混淆了商品流通(W—G-W)与物物交换(W--W)的本质区别,只看见了商品变形的结果,而没有看见商品变形的过程,商品经济的许多矛盾正是蕴藏在商品形态变化过程之中的。同时,这两种观点也都忽视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流通(G--W--G‘)与简单商品流通(W--G--W)之间的区别,因而也就不可能认识到货币向资本转化以及货币在资本增值中的能动作用3、从货币职能方面考察,也都只看到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而全然忽视了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价值贮藏手段等职能的存在。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主要区别在于: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仅仅引起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动,还是会引起相对价格和利率的变动。因为相对价格和利率的变化包含了消费、储蓄或投资行为的变化,从而影响实际变量和产出水平;而绝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改变经济中的实际变量。所以只要名义货币供应量变动后只引起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动,不引起相对价格和利率的变动,进而不影响实际变量和产出水平,货币就是中性的;反之则为非中性的。威克塞尔的自然利率包括三层含义:一,自然利率是使物价水平保持稳定的利率;二,自然利率是指不用货币借贷而以自然形态的实物资本来进行借贷时所支付的利率;三,自然利率是源于采取迂回生产时的实物资本之技术因素所带来的实物的边际增量,它的大小取决于实物资本的供给与需求对威克塞尔货币中性理论的评价:威克赛尔将“自然利率”解释为一种纯技术意义的迂回生产中的边际生产率,完全抹杀了利息来源于剩余价值这一根本事实,其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实质,是一目了然的对信用媒介学说的评价:认为银行信用的作用:一则可节约资本家所必须保有的准备金和社会流通的金银货币,二则可将此节约下来的准备金和金银货币转化为生产的资本,藉以扩大生产过程,促进一国产业的发达,三是将资本从一人之手转让于他人,起着媒介现有资本的作用,四是促进了资本的再分配,从而促进了利润率的平均化,使一国所有的资本皆能得到生产的和有效的利用,五是能使一国的产业人才转用于生产的目的。其局限性表现在:由于混淆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混淆借贷资本与真实资本的区别,错误地将资本理解成是一种物质(生产和商品资本仅是其资本形态之一),所以他们排除了信用能够创造资本的可能,实际上,信用的作用不止于媒介或转移资本,还能够通过银行技术的操作,创造出更多的虚拟资本,从而大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该理论排除了银行超过吸收的存款数量进行贷款的可能,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显然是不正确的,特别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由普通的中介人已经成为万能的垄断者,简单朴素的信用媒介论已无法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经济现实。对信用创造学说的评价:信用创造论是在资本主义信用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相对信用媒介论说来,信用创造论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强调银行的资产业务决定负债业务;二是宣扬信用能够创造资本。在信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银行能够创造信用流通工具,提供信用。再者,中央银行能不能贷款,不仅决定于社会成员授予它多少信用,而且决定于商业银行的需要,同样,商业银行能不能贷款,不仅决定于中央银行授予它多少信用,而且决定于顾客的需要。在存款作为通货的条件下,商业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派生存款起着货币的作用,从货币资本也是一种货币的意义上说,银行贷款派生存款的确可以为顾客创造一笔货币资本。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的货币保有量的因素有四,第一是财富的总额,它是包含货币在内的各种资产的集合体.故为重要的因素。第二,财富为各种资产所构成,其中包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第三,人们在决定其货币保有量时还须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们保有货币及其他资产时所期待的收益率。货币的收益率为零,其他资产如债券、股票、实物资产均有可预期的收益率。实物资产的收益率就是物价水平的变动率。第四,与保有其他资产相比,人们保有货币所得的效用及影响此效用的其他变数,亦须加以考虑,此变数以U表之,此U是人们的嗜好、趣味的函数。由以上的四种考虑而得出货币需求的函数如下:M=f(Y;w;P;rm;rb;re;1/pdp/dt;U)简要的概括:假如货币数量增加一倍,此时由于上述货币需求函数内所含的变数没有变化,故实际货币需求量不变,因而人们所保有的名目货币余额就较其所希望保有的货币金额为多。为此,人们就会将其所保有的多余的货币量与货币以外的资产交换,而将其货币保有量减至其所希望保持的适当水平。即人们将购买债券、股票及实物资产,以将其多余的货币支付于他人。若人人采取同一行动,就将使此等资产的价格上涨,利率下降,于是刺激投资,增加产量和收入。因而更使人人增大支出而使物价普遍上涨。直至货币供给量的实际价值降低,与人们的实际货币需求量相一致时,均衡才得恢复。威廉·配第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在于最先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把“自然价格”即价值同市场价格区别开来,认为价值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同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他还正确地提出了“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名言。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了他最重要的著作《国富论》)。产生背景:反对重商主义的必要。实践中货币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背离。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在理论上的分离。英国最早系统阐述货币名目思想的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巴本孟德斯鸠的货币名目论其主要观点是:货币不过是商品价值的符号。商品与货币互为符号。斯图亚特在1767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一书,第一个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体系。对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起了先导作用。克拉普于1905年出版《货币国定理论》一书,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他的理论主张,其基本观点为:货币是票券的支付手段。认为,无论是从本质上还是从主要功能上看,货币都只是一种支付手段,这种支付手段是法制的创造物。彭迪生认为,货币的发展有阶段性,货币的定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随不同的国家而不同,同一国家随不同的时期而不同的概念。要认识货币的本质就必须先认识经济生活的主要特征。简·博丁是货币数量论的最早发现者是法国16世纪的重商主义者。意大利学者凡茶铁(1529--1600)从全社会的物品总量与货币总量的等价关系中得出了货币数量论的见解,认为货币数量增加,物品价格自然就会上涨。约翰·洛克是从货币自身的供求关系中推导出货币数量论来的大卫·休谟认为,任何商品的价格都由商品与货币的比例来决定,商品和货币任何一方发生变动,都会引起物价的变动。当商品增加时,物价就会下跌;而当货币数量增加时,物价就会上涨李嘉图曾尝试着提出:“我们是否可以同以前一样,把大部分的各种商品放在一条线的一边,把乘以流通速度的货币数额放在线的另一边”,并认为,“这在任何时候都是物价的调节因素”这实际上就粗略地画出了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关系式P=MV/T或者PT=MV詹姆斯·穆勒在论证货币的价值决定于它自身的数量时,詹姆斯·穆勒同体漠等人不同,他不是把商品直接同流通中的现有货币量联系起来,而是同一国每个时期存在的货币储备总量联系起来。甘末尔独特代表著作:1907年出版的《一般物价关系下的货币与信用工具》。西方货币理论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货币数量学说的著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沈阳市郊联体2025年高考临考冲刺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超高功率大吨位电弧炉项目建设方案
-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汇编
- 2025年卫生院及社区医疗服务项目合作计划书
-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语用学概论理论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爵士舞》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英美概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数据分析创新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影视批评与策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工学院《专业论文阅读与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关键考察点:专升本思政试题及答案
- (转文字)福建省部分地市校2025届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卷
- 2025年河南航空港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4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九校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第六届美丽中国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中小学组)
- 2025年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版
- 2023年郑州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DL∕T 1631-2016 并网风电场继电保护配置及整定技术规范
- 2020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计划
- 产品认证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 四措一案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