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型肝炎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8d7a4e5cf649ac9044cac0e362cd9a0/68d7a4e5cf649ac9044cac0e362cd9a01.gif)
![病毒型肝炎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8d7a4e5cf649ac9044cac0e362cd9a0/68d7a4e5cf649ac9044cac0e362cd9a02.gif)
![病毒型肝炎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8d7a4e5cf649ac9044cac0e362cd9a0/68d7a4e5cf649ac9044cac0e362cd9a03.gif)
![病毒型肝炎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8d7a4e5cf649ac9044cac0e362cd9a0/68d7a4e5cf649ac9044cac0e362cd9a04.gif)
![病毒型肝炎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8d7a4e5cf649ac9044cac0e362cd9a0/68d7a4e5cf649ac9044cac0e362cd9a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多种肝炎病毒∶已报告至少九种肝炎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肝炎。它们分别是∶★1 甲型肝炎病毒 HAV RNA(1963)★2 乙型肝炎病毒 HBV DNA(1961)★3 丙型肝炎病毒 HCV RNA(1989)4 丁型肝炎病毒 HDV RNA(1983)★5 戊型肝炎病毒 HEV RNA(1989)6 已型肝炎病毒 HFV DNA(1994)7 庚型肝炎病毒 HGV,GBV-CRNA(1995)8 GB病毒 GBV-BRNA(1995)9 TTV TTV DNA(1997)11、多种肝炎病毒∶已报告至少九种肝炎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肝炎2黄热病毒(YFV)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风疹病毒(RV)其他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毒有很多:它们均非嗜肝病毒,所致肝损害为继发性2黄热病毒(YFV)其他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毒有很多:它们均32、以肝脏炎症为主的临床表现
症状:消化道症状为主如厌油、恶心、食欲减退、上腹饱胀。其它有乏力、尿黄等。体征:急性肝炎可有皮肤、巩膜的黄染,肝脏肿大、压痛,肝区有叩击痛,可有脾脏肿大。慢性患者可有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黄疸、出血等。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病原学标志阳性。32、以肝脏炎症为主的临床表现症状:消化道症状为主如厌43、全身性的疾病除肝脏炎症的临床表现外,其他系统也有波及。例如:
神经系统: 失眠、多虑、严重者出现肝性脑病。血液系统: 白细胞、血小板、红血球计数下降,出血、贫血。内分泌系统: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泌尿系统: 肝肾综合证。水电介质平衡失调:腹水。43、全身性的疾病除肝脏炎症的临床表现外,其他系统也有波及。5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危害极大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1.2亿约占10%乙型肝炎患者近3千万每年近30万人死于肝炎或肝癌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概述4、危害性
5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危害极大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1.2亿约占6例1: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流行。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内,病人达31万。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外贸停业,直接、间接经济损失>100亿。这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甲型肝炎的流行。
例2: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非乙型肝炎为223∶1,每224个肝癌中,有223个系乙型肝炎所致例3:母婴传播。1000—1500万/年乙型肝炎育龄妇女。其子女:慢性肝炎,发育不全,原发性肝癌6例1: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流行。7二、病原学:7二、病原学:1mol/L或大于正常值10倍)其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1、粪—口途径:指粪便内的病毒通过污染各种物品,包括手、日常用品、水、食物而经口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数量最多。如HBsAg的发现,使输血后肝炎减少了38%。①窗口期,抗-HBs即将出现;★3 丙型肝炎病毒 HCV RNA(1989)直径:35~37nm粪便入水,饮用生水而致。例: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大出血、继发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HBeAg:是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者肯定有传染性,HBV-DNA阴转率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最直接的证据每个基因型又有若干亚型。PT和PTA可以敏感地反应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水电介质平衡失调:腹水。4、组织培养与动物模型:慢性HDV感染时,两种抗体可长期共存8(一)HAV1、病毒核酸性质∶嗜肝RNA病毒,单股,7500个核苷酸。2、形态结构:直径27nm,大小均一的球形颗粒,3、抵抗力:灭活∶ 100℃1分钟,紫外线1分钟,余氯10-15ppM30分钟,3%福尔马林5分钟。部分灭活∶60℃12小时,70%酒精3分钟。不能灭活∶60℃1小时,反复冻融。1mol/L或大于正常值10倍)8(一)HAV94、组织培养与动物模型组织培养
Hela细胞,
A549细胞。组织培养的HAV不引起细胞病变,也不导致细胞死亡。动物模型黑猩猩,狨猴易感,且可传代。94、组织培养与动物模型指机体原无HBV感染,HBV/HDV同时感染时,谓之。急性黄疸型肝炎(acuteicterichepatitis)脑病型: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2、乙、丙、丁:有无明显接触史,家族史。培养yeast→HBsAg●治疗的最高目标(不是唯一目标):HBVDNA阴转,肝功能恢复,病情稳定。每个基因型又有若干亚型。★1 甲型肝炎病毒 HAV RNA(1963)⑥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1)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达高峰后黄疸不退,高峰黄疸时间>3W,有时可达一年以上。如HBsAg的发现,使输血后肝炎减少了38%。对症治疗:选用1~2种药物即可(二)切断传播途径:(3)季节性:秋冬季,春末夏初例: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也是病毒复制的指标。(2)高危人群105、抗原抗体系统∶
※只有1个抗原抗体系统。※感染后可出现特异性中和性抗体。※IgM型抗体仅存在于病后3-6个月。※IgG型抗体则可保存多年。指机体原无HBV感染,HBV/HDV同时感染时,谓之。105111、形态结构:直径42nm球形颗粒,为双层结构(Dane颗粒)-图。(二)HBV:(掌握重点)
111、形态结构:直径42nm球形颗粒,为双层结构(Dan121.HBV形态结构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乙肝121.HBV形态结构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13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HBsAgHBcAgHBVDNADNAP(外膜蛋白)(核衣壳蛋白)乙肝13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HBsAgHBcAgHBV142、病毒核酸性质∶l
嗜肝DNA病毒,环状部分双股DNA,3200个碱基对。l
基因组模式图。(S、C、P、X区)前S-1,前S-2,前C区等。142、病毒核酸性质∶15乙肝15乙肝162.HBV基因组结构pre-s1pre-s2SPCpre-cXHBVDNA3.2kb乙肝pre-S1pre-S1蛋白pre-S2pre-S2蛋白SHBsAgpre-CHBeAgCHBcAgPDNAPXHBxAg编码HBsAgpre-S2pre-S1162.HBV基因组结构pre-s1pre-s2SPCpr17HBV3、抵抗力:能使其灭活∶100℃10分钟,65℃10小时,高压蒸气消毒。不能使其灭活∶很强,一般消毒剂无效(HBsAg保护)。17HBV3、抵抗力:18HBV4、组织培养与动物模型(1)
无组织培养。(2)
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易感,并可作动物模型。(3)鸭肝病毒可代替研究江苏:高邮麻鸭40%左右,鸭肝V阳性,经卵传代。18HBV4、组织培养与动物模型19HBV
5、抗原抗体系统∶
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又称血清学标志(重点)。①HBsAg/抗-HBs②HBeAg/抗-HBe③HBcAg/抗-HBc
19HBV5、抗原抗体系统∶20乙肝●HBsAg的亚型adradwayrayw长江以北长江以南新疆、西藏、内蒙等●HBsAg的形式、分泌主蛋白中蛋白大蛋白(1)HBsg20乙肝●HBsAg的亚型adradwayrayw长江21乙肝(2)抗-HBs●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消失后(空白期或窗口期)●抗-HBs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其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抗-HBs对相同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免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HBV保护力不完全。21乙肝(2)抗-HBs●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或HBs晚期: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以下三条之一者;HBxAg具有反向激活作用,可调控病毒基因转录水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数量最多。++甲型肝炎病毒在毛蚶体内有集毒作用。③老年人及孕妇感染后易发展为重型肝炎,病死率高。①医院污水需要净化后方可排放++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危害极大×100%仍阳性可能与前C基因变异有关血清HBeAg阳性者中,HBVDNA阳性率丙型肝炎∶90%转为慢性肝炎,婴、幼儿,持续时间多在10年以上。②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瘀斑),且20%<PTA≤30%。随年龄的增长,隐性感染逐年增加,20岁以前90%HAVIgG抗体阳性。①窗口期,抗-HBs即将出现;病名+病原学分型+临床分型重型肝炎的常见并发症:2、乙、丙、丁:有无明显接触史,家族史。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外贸停业,直接、间接经济损失>100亿。22乙肝(3)HBeAgHBVC基因前C区C区前C/C蛋白HBeAgHBcAg表达切割、加工分泌到细胞外HBeAg存在于血清中晚期: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以下三条之23乙肝●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血清HBeAg阳性者中,HBVDNA阳性率为92%左右23乙肝●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血清HBeA24乙肝(4)抗-HBe●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抗-HBe阳性者中,16.3%~30%左右HBVDNA仍阳性可能与前C基因变异有关
α-干扰素疗效较差24乙肝(4)抗-HBe●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25(5)HBcAg乙肝●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Dane颗粒核心中。在血液中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6)抗-HBc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急性感染持续时间:6~18个月抗HBc-IgG:凡“有过”HBV感染者均可阳性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25(5)HBcAg乙肝●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26(6)HBVDNA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最直接的证据检测方法:斑点杂交法、PCR法(7)DNAP(DNA多聚酶):是逆转录酶位于HBV的核心部位,直接反映HBV复制能力的指标。乙肝(8)HBxAg:HBxAg具有反向激活作用,可调控病毒基因转录水平,并对宿主癌基因可能有激活作用。
26(6)HBVDNA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最直接的证据检测27乙肝●介绍三个概念:①“两对半”②血清抗原—抗体转换率:HBeAg抗-HBe
③“转阴”常用指标: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
HBV-DNA阴转率
HBsAg阴转?27乙肝●介绍三个概念:①“两对半”②血清抗原—抗体28(三)HCV丙肝HCV是第一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的病毒原称“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1989年Chiron公司利用逆转录酶随机引物从受染的黑猩猩血清中成功克隆出与HCVRNA互补的cDNA。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可能属黄病毒属28(三)HCV丙肝HCV是第一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有黑猩猩动物模型急性淤胆型肝炎∶预后良好,通常病程在8周以上。由于HCV在血中的浓度很低,因次即使HCVRNA阴性仍不能排除有传染性。生食,1988年,上海流行甲型肝炎,患者达31万。③HBcAg/抗-HBc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症状,发热,乏力,有明显消化道症状,应注意肝炎的可能。全身症状:乏力、消瘦、疲劳、下肢酸软、肝区隐痛;HBVDNA3.①HBV感染母亲的子女部分有肝脾肿大、肝区叩痛大出血、继发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表现为急性肝炎,但易转为慢性HDV感染。++③手术器械,口腔科,内窥镜检查直径:35~37nmHBeAg(-)→慢性进行性肝病本疫苗产生的抗体至少可持续3年,需每隔5年或更长的时间内加强一次。慢性HDV感染时,两种抗体可长期共存保护易感者-乙型肝炎:29(三)HCV
1、病毒核酸性质∶黄病毒属,单股RNA,9400个核苷酸。根据核苷酸的同源程度,目前世界上有10个以上基因型,但主要有4个基因型:Ⅰ/1a、Ⅱ/1b、Ⅲ/2a、Ⅳ/2b。每个基因型又有若干亚型。我国北方以2a为主,南方以1b为主。有黑猩猩动物模型29(三)HCV1、病毒核酸性质∶黄胆红素(umol/L)●内分泌系统:肝性面容(黑←肾上腺皮质功能↓)、痤疮,月经不调,男性乳房发育。静止性肝硬化:无肝脏炎症活动的表现,症状轻或无特异性。④药瘾者,同性恋(西方)不能肯定有传染性。全身症状:乏力、消瘦、疲劳、下肢酸软、肝区隐痛;●消化系统:纳差、厌食、恶心、呕吐、腹胀、溏便。3%福尔马林5分钟。PTA<20%时可自发性出血,<10%时预后恶劣五、其他检查:B超、CT、MRI等++γ-GT肝细胞膜结合(二)切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消化道血液/体液血液/体液血液/体液消化道内分泌系统: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大出血、继发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肝细胞损伤有下列因素的参与:PTA<20%时可自发性出血,<10%时预后恶劣(2)除骚痒外,自觉症状不明显。30丙肝胆红素(umol/L)30丙肝31HCV3、组织培养与动物模型有黑猩猩动物模型4、抗原抗体系统∶可检测抗-HCV。抗-HCV为非保护性抗体,阳性为病毒感染标志目前尚无法检测HCV的抗原成份。31HCV3、组织培养与动物模型抗-HCV为非保护性抗体,321、病毒核酸性质∶单股环状RNA,1680个核苷酸,是目前已知最小病毒。2、形态与结构:
(四)HDV
直径:35~37nm表面包裹HBsAg核心为HDVRNA和HDAg321、病毒核酸性质∶单股环状RNA,1680个核苷酸,是目33丁肝HDV为缺陷病毒,必须依赖HBV才能复制。(四)HDV:
为什么外层是HBsAg?
HDVRNA基因组缺乏复制其外壳的基因密码,因而必须依赖HBV为其提供HBsAg作为自己的外壳。所以HDV必须在HBV感染的基础上重叠感染或和HBV同时感染。33丁肝HDV为缺陷病毒,必须依赖HBV才能复制。(四)34丁肝3.HDAg和抗-HDVHDAg:是HDV感染的直接标志抗HDV-IgM:是HDV早期感染标志抗HDV-IgG:是HDV既往感染的标志慢性HDV感染时,两种抗体可长期共存34丁肝3.HDAg和抗-HDV病名+病原学分型+临床分型④有明显出血现象,后期消化道大出血;例: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直径:35~37nm抗病毒治疗:一般不需要与INF-合用疗效不满意,但可减少变异的发生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2、形态结构:直径27nm,大小均一的球形颗粒,乏力:全身疲乏、四肢无力200~500ng/ml,8周以上D(天冬氨酸)静止性肝硬化:无肝脏炎症活动的表现,症状轻或无特异性。目前尚无法检测HCV的抗原成份。五、其他检查:B超、CT、MRI等4、组织培养与动物模型:②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瘀斑),且20%<PTA≤30%。检测抗HAV-IgG抗HDV-IgM+++★3 丙型肝炎病毒 HCV RNA(1989)如义务献血者丙肝占0.35(五)HEV1、病毒核酸性质∶萼状病毒,含单股正链RNA。7500核苷酸。有两个亚型。2、形态结构:直径32—34nm球型颗粒。3、抵抗力:HEV不稳定,在4℃易裂解,对各种消毒药品敏感。病名+病原学分型+临床分型35(五)HEV1、病毒核酸性质36HEV4、组织培养与动物模型:组织培养已成功。动物模型为猴(食蟹猴、须狨猴、恒河猴、埃塞俄比亚猴),黑猩猩等。5、抗原抗体系统∶一个抗原抗体系统。由于IgG抗体持续的时间不超过1年,IgG抗体亦可作为近期感染的指标。36HEV4、组织培养与动物模型:37三、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1、患者∶
(1)甲型肝炎
患者是唯一传染源(无携带者,无慢性病人)。排病毒时间从起病前两周,到潜伏期末为高峰,持续到黄疸后8天。发病后3~4周,基本无传染性。起病后30天仍有少数患者从粪便中排毒。
37三、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38传染源
(2)乙型肝炎
排毒时间从起病前数周,持续于整个急性期。慢性乙型肝炎和病毒携带者:其传染性贯穿整个病程。传染性的大小与病毒复制指标有关。(HBeAg,HBVDNA,DNAP),与转氨酶水平高低无关系。38传染源(2)乙型肝炎39传染源(3)丙型肝炎
急性患者从起病前两周起有传染性。起病后血中HCVRNA阳性代表有传染性。由于HCV在血中的浓度很低,因次即使HCVRNA阴性仍不能排除有传染性。
输血时,抗-HCV阴性,亦不能排除有传染性。抗原的局限性潜伏期检测的敏感性39传染源(3)丙型肝炎
40传染源
(4)丁型肝炎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为主。HDAg和抗-HD阳性均代表有传染性。
(5)戌型肝炎急性期患者其传染性从起病前9天到发病后8天。40传染源(4)丁型肝炎41传染源:
2、携带者
乙、丙、丁型肝炎存在慢性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数量最多。
丙型肝炎在人群中也有相当的比例。如义务献血者丙肝占0.5%,职业献血者丙肝占3-10%。41传染源:2、携带者42(二)传播途径:
1、粪—口途径:指粪便内的病毒通过污染各种物品,包括手、日常用品、水、食物而经口感染。主要见于甲型肝炎、戊型肝炎。42(二)传播途径:1、粪—口途径:指粪便内的病毒通过污染43粪—口途径:(1)卫生情况不良:主要见于集体单位,如幼托机构、学校、军队、厂矿等,由于食物卫生不良,(食物未洗干净、苍蝇携带或炊事人员本身就是患者或携带者,造成肝炎之爆发)。43粪—口途径:(1)卫生情况不良:44粪—口途径:
(2)水型传播:粪便入水,饮用生水而致。
①例1:印度加尔各答市,因饮用恒河“圣水”导致肝炎爆发,短期内病例达29万。
②例2:国内等农村河网地区,粪船入河导致沿河地区肝炎爆发。44粪—口途径:(2)水型传播:++++(二)临床症状,体征:出血、贫血。D(天冬氨酸)V(缬)丙型肝炎 2-22W⑤可出现肝性脑病表现;++++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数量最多。可检测抗-HCV。地区与高危人群:同乙型肝炎乏力: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效果∶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有效期4—6月。肝细胞损伤有下列因素的参与: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危害极大●尿胆素元:急黄肝高峰期或淤胆性肝炎及胆道PDNAP2、以肝脏炎症为主的临床表现培养yeast→HBsAg45粪—口途径:(3)食用贝类(毛蚶)甲型肝炎病毒在毛蚶体内有集毒作用。(每天3—4M3水过滤)生食,1988年,上海流行甲型肝炎,患者达31万。++45粪—口途径:(3)食用贝类(462、经血传播:
主要见于乙、丙、丁型肝炎
(1)输血及血液制品,由于献血员的筛选,此类病人已明显下降。
如HBsAg的发现,使输血后肝炎减少了38%。但由于筛选敏感度的限制(丙型肝炎)以及管理上的问题(卖血),此类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仍占主导地位。462、经血传播:主要见于乙、丙、丁型肝炎47经血传播:
(2)医源性污染
①皮试,1/百万ml即可接种②预防接种③手术器械,口腔科,内窥镜检查④其他:如血透,本院48%以上丙型肝炎47经血传播:(2)医源性污染48经血传播:
(3)吸食毒品
(4)吸血昆虫,蚊,臭虫48经血传播:(3)吸食毒品493、母婴传播:
原因:胎盘由于某种原因开放,分娩时血窦开放,出生过程中胎儿吸入,哺乳。约占婴幼儿HBV感染的1/3。(余2/3为生活密切接触及注射等方式)
纠正:“垂直传播”,仅水平传播的特殊形式。493、母婴传播:原因:胎盘由于某种原因开放,分娩时血窦开504、性接触传播:
见于乙、丙型肝炎。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含有病毒。家庭集聚现象。504、性接触传播:见于乙、丙型肝炎。51(三)易感者
1、甲型肝炎幼儿易感。原因∶6个月以前不易感染。随年龄的增长,隐性感染逐年增加,20岁以前90%HAVIgG抗体阳性。
2、乙型肝炎婴幼儿及青少年易感。51(三)易感者1、甲型肝炎52易感者
3、丙型肝炎人群普遍易感。而且不同株、不同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4、丁型肝炎
HBsAg阳性患者或病原携带者。5、戊型肝炎人群普遍易感。
52易感者3、丙型肝炎53(四)流行特点
1、甲型肝炎
(1)地区:以卫生条件为流行主要因素第三世界>发达国家,农村>城市
(2)年龄: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我国20岁以上成人,感染率>90%
(3)季节性:秋冬季,春末夏初53(四)流行特点1、甲型肝炎54流行特点:
2、乙型肝炎
(1)地区:世界性分布,不以经济发达的程度而异
(2)高危人群
①HBV感染母亲的子女②血透,血友病患者③医务人员:口腔,血透析,检验,手术科室④药瘾者,同性恋(西方)
54流行特点:2、乙型肝炎
55流行特点
3、丙型肝炎地区与高危人群:同乙型肝炎
55流行特点3、丙型肝炎如HBsAg的发现,使输血后肝炎减少了38%。中药:苦黄注射液、黄疸茵陈冲剂、丹参等3%福尔马林5分钟。白蛋白(A)(g/L)●球蛋白水平对判定是否为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有帮助治疗原则:如无特殊并发症,应以休息、营养等一(1)输血及血液制品,由于献血员的筛选,此类病人已明显下降。甲型肝炎病毒在毛蚶体内有集毒作用。×100%例: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例: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2、形态结构:直径27nm,大小均一的球形颗粒,5、抗原抗体系统∶②例2:国内等农村河网地区,粪船入河导致沿河地区肝炎爆发。●尿胆素元:急黄肝高峰期或淤胆性肝炎及胆道pre-S2pre-S2蛋白●AST明显升高者提示肝细胞损伤较严重+++56流行特点
4、丁型肝炎
(1)地区:表现为地区性聚集现象世界:意大利南部,中东阿拉伯国家,南美委瑞内拉,中国:四川>20%,江苏:扬州、泰兴14%
(2)其他同乙型肝炎
5、戌型肝炎同甲型肝炎如HBsAg的发现,使输血后肝炎减少了38%。56流行特点57五型肝炎病毒简要对照
HAVHBVHCVHDVHEV基因组RNADNARNARNARNA传播途径消化道血液/体液血液/体液血液/体液消化道慢性化否否是是是否血清学抗HAV-IgMHBVM抗-HCVHDAg抗HEV-IgM
检测抗HAV-IgG抗HDV-IgM
抗HDV-IgG57五型肝炎病毒简要对照HA58四、发病原理
(一)甲型肝炎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理尚不清楚。以前认为甲型肝炎病毒可直接破坏肝细胞。现在有人认为甲型肝炎病毒不破坏肝细胞;甲型肝炎病毒大量复制并从粪便排出后,肝细胞损伤才开始出现。
提示甲型肝炎病毒可能通过免疫介导和/或直接引起肝细胞损伤。58四、发病原理(一)甲型肝炎595960发病原理
(二)乙型肝炎
①HBV在肝细胞内复制,以芽生的方式释放,不直接破坏肝细胞。②感染HBV的肝细胞表面有抗原成份的改变,可引起自身免疫系统的识别,产生免疫反应,通过破坏肝细胞。
抗体依赖性淋巴细胞(ADCC)抗-LSP抗-LMP自身免疫60发病原理(二)乙型肝炎
抗体依赖性淋巴细胞抗-LSP抗61③机体在婴儿时期感染HBV,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此时机体免疫系统将视HBV为宿主本身的成份,不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从而形成HBV携带者。④成人感染HBV,通常(90%左右)表现为急性肝炎,不易形成慢性携带状态。⑤病毒感染肝细胞后,可在细胞膜表达HBsAg、HBcAg,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进而免疫攻击病毒感染肝细胞。NK细胞:不需致敏CTL(CD8+):主要靶抗原为肝细胞膜上HBcAg61③机体在婴儿时期感染HBV,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此62发病原理(三)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还不清楚。肝细胞损伤有下列因素的参与:⑴HCV直接杀伤作用⑵宿主的免疫因素62发病原理(三)丙型肝炎原称“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目前尚无法检测HCV的抗原成份。(+)——是病毒感染的直接证据●抗-HBs对相同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免●治疗的最高目标(不是唯一目标):HBVDNA阴转,肝功能恢复,病情稳定。肝细胞损伤有下列因素的参与:急性患者从起病前两周起有传染性。亚急性重肝:急黄肝,起病15天至24周出现重肝表现者。1、粪—口途径:指粪便内的病毒通过污染各种物品,包括手、日常用品、水、食物而经口感染。抗病毒治疗:一般不需要●抗HEV-IgG:由于其持续时间不超过1年,可作为粪便入水,饮用生水而致。不能肯定有传染性。①HBV在肝细胞内复制,以芽生的方式释放,不直接破坏肝细胞。凝血酶原活动度(PTA,%)②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瘀斑),且20%<PTA≤30%。(2)高危人群慢性HDV感染时,两种抗体可长期共存a、出生后,立即或24hrs内肌注HBIg1ml,HBeAg(-)→慢性进行性肝病但由于筛选敏感度的限制(丙型肝炎)以及管理上的问题(卖血),此类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仍占主导地位。63发病原理:(四)丁型肝炎丁型肝炎出现在已感染有HBV的患者或携带者,其发病过程取决于HDV/HBV的关系。
1、协同感染指机体原无HBV感染,HBV/HDV同时感染时,谓之。协同感染常表现为急性肝炎。因为HDV以HBV的存在为其存在的生物学条件。当HBV为急性肝炎的过程时,HDV通常不超越其存在。原称“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63发病原理:(四)丁64发病原理-丁型肝炎:2、重叠感染指机体原已有HBV感染,再加上HDV感染。重叠感染的结果依原HBV的感染状态不同而异。(1)HBV携带者+HDV表现为急性肝炎,但易转为慢性HDV感染。(2)HBV慢性肝炎+HDVHBeAg(+)→暴发性肝炎
HBeAg(-)→慢性进行性肝病64发病原理-丁型肝炎:2、重叠感染65六、临床表现:
65六、临床表现:66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标准急性肝炎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黄疸型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重型肝炎(肝衰竭)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分早、中、晚期淤胆型肝炎肝炎肝硬化66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急性肝炎急性无黄疸型慢性肝炎轻度重型67病毒性肝炎的命名原则病名+病原学分型+临床分型
例: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例: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例: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67病毒性肝炎的命名原则病名+病原学分型+临床分型68各型肝炎临床特点:潜伏期
甲型肝炎 2-6W乙型肝炎 4-24W丙型肝炎 2-22W戊型肝炎 10d-10W68各型肝炎临床特点:潜伏期69急性肝炎
病原体:HAV和HEV多见
HBV、HCV和HDV较少见临床特点:多为自限性,自然病程2~3个月急性肝炎1.急性黄疸型肝炎(acuteicterichepatitis)特征:发热、乏力、纳差、厌油、黄疸及肝功异常临床分三期: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69急性肝炎病原体:HAV和HEV多见临床特点:多为自限性70急黄肝各期主要表现(1)黄疸前期发热及上感样症状:热程多<1周乏力: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消化道症状:纳差、厌油、恶心、呕吐少数可有关节痛、皮疹等血清病样表现体征多不明显后期ALT开始升高数天~21天,平均7天70急黄肝各期主要表现(1)发热及上感样症状:热程多<1周数71(2)黄疸期发热停止,消化道症状减轻,出现黄疸:尿黄、眼黄、皮肤黄染,并逐步加深。肝脏炎性表现达顶峰:ALT,TBIL,部分有肝脾肿大、肝区叩痛(3)恢复期2~6周,平均3周12~16周,平均1个月特点:一般情况明显好转,而黄疸逐步加深71(2)发热停止,消化道症状减轻,出现黄疸:尿黄、眼黄、皮727273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临床无黄疸型多于黄疸型,尤其是乙肝和丙肝与急性黄疸型肝炎比较,有以下特点:●基本病程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但整个病程无黄疸,极少数可转为黄疸型;●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损害程度较轻73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临床无黄疸型多于黄疸型,尤其是乙肝74急性乙肝特点临床上急性乙肝较少见,大多是慢性乙肝的急性发作。急性乙肝起病较慢,常无发热,在黄疸前期免疫复合物病样表现如皮疹、关节痛较急性甲肝常见。
急性丙型肝炎特点与乙型肝炎相似,但临床症状较轻,表现为黄疸发生率及转氨酶升高程度较乙肝为低,但慢性化程度高,至少有50%患者转为慢性。74急性乙肝特点75丁肝
急性丁肝表现为两种形式:①与HBV同时感染,临床表现与急性乙肝相似,<5%转为慢性。②在HBV感染的基础上重叠感染,约70%转为慢性。HBV感染者混合或重叠感染HDV后易加重病情易慢性化易演变为肝硬化易发展为肝癌75丁肝急性丁肝HBV感染者混合或易加重病情易慢性化76戊肝急性戊型肝炎临床表现与甲肝相似,但①黄疸型感染的发生率高于甲肝,且黄疸较深;②临床症状及肝损害程度较甲肝重;③老年人及孕妇感染后易发展为重型肝炎,病死率高。76戊肝急性戊型肝炎77慢性肝炎活动期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乏力、消瘦、疲劳、下肢酸软、肝区隐痛;●消化系统:纳差、厌食、恶心、呕吐、腹胀、溏便。●内分泌系统:肝性面容(黑←肾上腺皮质功能↓)、痤疮,月经不调,男性乳房发育。●血液系统:贫血,出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精神神经系统:失眠、多火、多疑、多虑、。●蛋白代谢系统:低蛋白血症、A↓,-G↑,A/G↓不定性浮肿,一过性腹水,●免疫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关节炎,自身抗体升高,乙肝相关性肾炎。轻度者表现可不典型77慢性肝炎活动期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乏力、消瘦、疲劳、下78●体征:慢性肝病面容(面色灰暗),黄疸、肝掌、血管蜘蛛痣、肝脾肿大●化验:ALT反复轻~中度升高,时有总胆红素升高,球蛋白持续升高,严重者白蛋白减少78●体征:慢性肝病面容(面色灰暗),黄疸、肝掌、血管蜘蛛痣79慢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参考指标项目轻度中度重度ALT和/或AST(IU/L)≤正常3倍正常3-5倍>正常5倍胆红素(umol/L)≤正常2倍正常2-5倍>正常5倍白蛋白(A)(g/L)≥3535-32≤32A/G≥1.41.4--1.0≤1.0电泳γ球蛋白(%)≤2121-26≥26凝血酶原活动度(PTA,%)>7070-6060-40胆碱酯酶(CHE,U/L)>54005400-4500≤450079慢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参考指标项目80重型肝炎(肝衰竭)80重型肝炎(肝衰竭)81重肝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特征性表现①极度乏力;②消化道症状进行性加重,尤常出现频繁恶心、呕吐及顽固呃逆;腹胀明显,可出现中毒性鼓肠,腹水,后期可出现肝肾综合征;③黄疸迅速进行性加深;(每天上升17.1mol/L或大于正常值10倍)④有明显出血现象,后期消化道大出血;⑤可出现肝性脑病表现;⑥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⑦酶疸分离;胆疸分离;血氨升高;⑧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40%。81重肝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特征性表现①极度乏力;82病因及诱因复杂:
过度疲劳、饮酒、应用肝损药物、合并细菌感染、电解质紊乱、不当抽放腹水、消化道出血、利尿、重叠感染、妊娠、HBV前C区突变等。82病因及诱因复杂:83重型肝炎分类标准急性重肝:急黄肝起病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严重的消化道症状,明显的出血倾向,迅速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表现,凝血酶原活动度<40%者。亚急性重肝:急黄肝,起病15天至24周出现重肝表现者。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称为脑病型,首先出现腹水及相关症候者,称为腹水型。慢重肝:临床表现同亚重肝,但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HBsAg携带史者;或有慢性肝病辅助诊断依据;或肝穿刺支持慢性肝炎等。83重型肝炎分类标准急性重肝:急黄肝起病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84肝衰竭分类急性肝衰竭(acuteliverfailure,ALF),又称暴发型肝炎(fulminanthepatitis)特征:发病多有诱因。起病急,发病2周内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症候群。本型病死率高,病程不超过三周。84肝衰竭分类急性肝衰竭(acuteliverfailu85肝衰竭分类
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liverfailure,SALF)又称亚急性肝坏死。起病较急,发病15d-26w内出现肝衰竭症候群。脑病型: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腹水型:首先出现腹水及相关症候者。晚期可有难治性并发症:脑水肿,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肝肾综合征。
85肝衰竭分类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liver86肝衰竭分类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
慢性肝衰竭(chronicliverfailure)是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以腹水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86肝衰竭分类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ute-on-c87肝衰竭分期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①极度乏力,明显厌食、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②黄疸进行性加深(TB≥171μmol/L或每日上升≥17.1μmol/L);③有出血倾向,30%<PTA≤40%;④未出现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87肝衰竭分期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88肝衰竭分期中期:肝衰竭早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以下两条之一者:①出现Ⅱ度以下肝性脑病和/或明显腹水;②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瘀斑),且20%<PTA≤30%。88肝衰竭分期中期:肝衰竭早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出89肝衰竭分期晚期: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以下三条之一者;①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和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等;②出现Ⅲ度以上肝性脑病;③有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瘀斑等),PTA≤20%。89肝衰竭分期晚期: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909091瘀斑(手)瘀点(腹部)肝衰竭时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及继发性DIC所引起的瘀点、瘀斑91瘀斑(手)瘀点(腹部)肝衰竭时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及继发性D92重肝重型肝炎的常见并发症:大出血、继发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肝性脑病的发生机理①脑水肿②氨中毒学说③γ-氨基丁酸(GABA)假说④假性神经递质(羟苯乙醇胺)学说⑤氨基酸代谢失衡学说AAA:苯丙、酪、色BCAA:缬、亮、异亮92重肝重型肝炎的常见并发症:大出血、继发感染、肝肾综合93各型肝炎临床特点淤胆型肝炎
(1)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达高峰后黄疸不退,高峰黄疸时间>3W,有时可达一年以上。(2)除骚痒外,自觉症状不明显。(3)预后较好93各型肝炎临床特点淤胆型肝炎
94肝炎肝硬化1、慢性肝病伴有明确的门静脉高压、和/或影像学肝硬化依据,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2、是肝细胞不断损害,肝组织不断纤维化的结果3、肝炎肝硬化是不可逆,或很难逆转的过程各型肝炎临床特点94肝炎肝硬化各型肝炎临床特点95肝炎肝硬化根据肝脏炎症情况分为两型活动性肝硬化:有慢性肝炎活动的表现,常有转氨酶升高、白蛋白下降。静止性肝硬化:无肝脏炎症活动的表现,症状轻或无特异性。95肝炎肝硬化根据肝脏炎症情况分为两型969697肝硬化腹水蜘蛛痣(颈部)97肝硬化腹水蜘蛛痣(颈部)989899七、实验室检查
99七、实验室检查100一、血象急性肝炎:WBC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慢性肝炎、肝硬化:后期WBC和PLT均可减少100一、血象急性肝炎:WBC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101二、肝功能检查1.血清酶测定(1)丙氨酸转氨酶(ALT/GPT)●血清谷丙转氨酶,分布:肝>肾>心>肌肉肝细胞破坏的指标,最敏感,正常值两倍以上。●当重型肝炎,黄疸加深,ALT↓,称酶疸分离,是病情严重的表现。●意义:对判定急、慢性肝炎有一定帮助101二、肝功能检查1.血清酶测定(1)丙氨酸转氨酶(AL102(2)门冬氨酸转氨酶(AST/GOT)●AST明显升高者提示肝细胞损伤较严重ALT
胞浆内;AST
线粒体内(3)γ-GT和ALP(AKP)●两者均是反映胆汁淤积的指标γ-GT
肝细胞膜结合
ALP
肝细胞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中102(2)门冬氨酸转氨酶(AST/GOT)●AST明显升高1032.胆红素测定(1)血清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水平可反应肝细胞损伤程度●直接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比例对判断黄疸性质有一定帮助(2)尿二胆●尿胆红素:均为结合胆红素●尿胆素元:急黄肝高峰期或淤胆性肝炎及胆道梗阻时,尿胆元可阴性1032.胆红素测定(1)血清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水平1043.甲胎蛋白(AFP)●急性肝炎:一般不升高●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可升高,但病情好转后降低●重型肝炎:可升高预后较好?●诊断PHC:>500ng/ml,4周以上200~500ng/ml,8周以上4.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水平有助于判断肝脏储备功能●球蛋白水平对判定是否为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有帮助●白/球比例:不宜作为判断肝纤维化及疗效的指标1043.甲胎蛋白(AFP)●急性肝炎:一般不升高4.白1055.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PT和PTA可以敏感地反应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Vit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主要由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Ⅸ、ⅩPT主要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中Ⅰ、Ⅱ、Ⅴ、Ⅶ、Ⅹ等活性●正常值:PT12~16秒PTA=303PT—8.7×100%
PTA<20%时可自发性出血,<10%时预后恶劣1055.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P106三、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检测及意义(一)甲肝ELISA法检测抗HAV-IgM是目前诊断急性甲肝最可靠、最敏感、应用最广的方法。抗HAV-IgG检测:需4倍以上滴度升高,说明近期有感染,否则仅说明是曾患HAV感染。(二)乙肝1.“两对半”的意义判定106三、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检测及意义(一)甲肝EL107●
HBsAg:绝大部分HBV现症感染为阳性,但阳性并不能肯定有传染性。●抗-HBs:是保护性抗体,出现后提示病毒已清除,病情恢复。●HBeAg:是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者肯定有传染性,但阴性者不能否定有病毒复制。●抗-HBe:单看其阳性与否意义不大,应结合HBVDAN检测。●抗HBc-IgG(+):凡有过HBV感染者均可阳性,单凭此不能判断目前HBV的感染状态。●抗HBc-IgM(+):提示近期有急性HBV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复制活跃。107●HBsAg:绝大部分HBV现症感染为阳性,但阳性并108“两对半”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急性或慢性现症感染,传染性强。“大三阳”108“两对半”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109“两对半”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传染性大小应结合HBVDNA检测结果“小三阳”109“两对半”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110“两对半”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现症HBV感染,病毒复制相对较低,传染性应结合HBVDAN结果110“两对半”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111“两对半”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HBV感染的恢复期,有免疫力,无传染性111“两对半”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112“两对半”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①注射疫苗后;②较远的过去有过HBV感染112“两对半”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113“两对半”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①窗口期,抗-HBs即将出现;②既往HBV感染,已恢复,但未能产生抗-HBs;③S区病毒变异113“两对半”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1142.HBVDNA(+)——是病毒感染的直接证据(-)提示病毒复制水平低或已清除3、HBV-DNAP
也是病毒复制的指标。1142.HBVDNA(+)——是病毒感染的直接证据(-115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3、丙型肝炎:(1)抗-HCV表示有HCV的感染,有传染性(2)PCR查HCVRNA,阳性有较高的传染性
4、丁型肝炎:HDAg/抗-HD,IgM抗-HD,
115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3、丙型肝炎:1165、戊肝●抗HEV-IgM:可用于急性戊肝的早期诊断。●抗HEV-IgG:由于其持续时间不超过1年,可作为近期感染的标志。四、病理学检查常用方法:肝穿刺活检术普通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五、其他检查:B超、CT、MRI等1165、戊肝●抗HEV-IgM:可用于急性戊肝的早期诊117八、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流行病学史:1、甲、戌型肝炎:托儿所,幼儿园,家庭中续发病例有重要意义2、乙、丙、丁:有无明显接触史,家族史。半年内有输血史或注射血液制品有助诊断,如:r球蛋白,白蛋白等117八、诊断与鉴别诊断∶(一)流行病学史:118诊断与鉴别诊断∶(二)临床症状,体征:症状,发热,乏力,有明显消化道症状,应注意肝炎的可能。厌油,厌食,为症状的突出点体征:肝肿大,叩痛,脾肿大,黄疸。重肝:肝萎缩,出血,慢肝:蜘蛛痣,肝掌,痤疮。118诊断与鉴别诊断∶(二)临床症状,体征:119诊断与鉴别诊断∶(三)实验室检查:
1、血清病毒血清学标志:对病原学检查有重要意义2、肝功:对判定肝细胞损伤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肝穿刺活检:必要时可用。119诊断与鉴别诊断∶(三)实验室检查:120(五)鉴别诊断(一)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⒈溶血性贫血⒉肝外梗阻性黄疸(二)其他原因引起的⒈其他病毒引起的肝炎⒉感染中毒性肝炎⒊药物引起的肝损害⒋酒精性肝病⒌血吸虫性肝病⒍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120(五)鉴别诊断121治疗121治疗122组织学损伤加重坏死性炎症纤维化肝硬化HBV、HCV等复制
肝脏炎症ALT升高疾病进展肝脏衰竭肝癌移植死亡针对致病因子炎症的持续存在才使病情不断进展综合治疗策略122组织学损伤加重HBV、HCV等复制肝脏炎症ALT升高123一、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治疗原则:如无特殊并发症,应以休息、营养等一般治疗为主,避免滥用药物。1.一般治疗:休息、营养2.对症治疗:选用1~2种药物即可(1)降黄疸药物
西药: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糖皮质激素、苯巴比妥等中药:苦黄注射液、黄疸茵陈冲剂、丹参等(2)降酶药物:易善复、凯西莱、水飞蓟类、甘草甜素类、联苯双酯、垂盆草或五味子制剂等(3)其他:改善纳差、腹胀、恶心等症状3.抗病毒治疗:一般不需要123一、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治疗原则:如无特殊并发症,应以124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治疗原则:在一般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治疗的最高目标(不是唯一目标):HBVDNA阴转,肝功能恢复,病情稳定。HBeAg血清转换。常用药物-干扰素(INF-)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氧化苦参碱其他:膦甲酸、胸腺肽等(一)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124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治疗原则:在一般对症支持1251251261261272.拉米夫定2’,3’-脱氧-3’-硫代胞咪啶●主要作用机理:竞争性抑制DNAP●可产生耐药性
YMDD变异:Y(酪氨酸)
M(蛋氨酸)I(异亮)
D(天冬氨酸)V(缬)
D(天冬氨酸)●用法及疗效与INF-
合用疗效不满意,但可减少变异的发生1272.拉米夫定2’128128129十、预后∶
(一)HBsAg携带者
婴、幼儿,持续时间多在10年以上。HBsAg自然阴转率,1-2%。HBeAg自然阴转率,每2-7年45%。DNAP自然阴转率,每年10%。129十、预后∶(一)HBsAg携带者130重型肝炎的治疗
⑴一般和支持疗法⑵促进肝细胞再生⑶保肝、降酶、退黄⑷并发症的防治①肝性脑病;②上消化道出血;③继发感染;④肝肾综合征⑸人工肝支持系统⑹肝移植⑺其他如患者HBV复制活跃(HBVDNA≥104拷贝/ml),应尽早选择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130重型肝炎的治疗
⑴一般和支持疗法131预后∶(二)急性肝炎
甲型肝炎∶预后良好乙型肝炎∶成人90%以上痊愈,10%转为慢性肝炎丙型肝炎∶90%转为慢性肝炎,戊型肝炎∶有1%-12%的死亡率。妊娠合并戊型肝炎死亡率较高。131预后∶(二)急性肝炎132预后∶(三)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轻度∶预后良好,仅少部分转为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重度∶大部分转为肝硬化。少部分转为肝细胞癌。
(四)重型肝炎
病死率在70%以上。132预后∶(三)慢性肝炎133预后∶(五)淤胆型肝炎
急性淤胆型肝炎∶预后良好,通常病程在8周以上。慢性淤胆型肝炎∶胆汁性肝硬化,预后较差。133预后∶(五)淤胆型肝炎134肝炎肝硬化反复活动,预后较差部分发生肝癌预后∶134肝炎肝硬化预后∶135十一、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1、甲、戌型肝炎
(1)病人,消化道隔离,至少3W(2)密切接触者,接受医学观察,至少6W(潜伏期),幼托儿童最好分组观察135十一、预防(一)控制传染源136控制传染源2、乙、丙、丁型肝炎(1)急性肝炎按慢性携带者管理
(2)慢性携带者
①遵守个人卫生,避免传染他人②不得从事饮食、自来水、幼托行业,不得献血③幼儿应尽量避免接触136控制传染源2、乙、丙、丁型肝炎137(二)切断传播途径:
1、切断粪—口传播途径
(1)加强粪便、污水管理,保护水源
①医院污水需要净化后方可排放②城市污水净化处理③农村粪便沼气化
(2)注意食品卫生,食具消毒,注意个人卫生
(3)消灭苍蝇、蟑螂等137(二)切断传播途径:1、切断粪—口传播途径138切断传播途径:2、切断经血传播途径
(1)注意院内交叉感染∶预防注射,皮试→“一人一针一管”;专用抽血针管(2)加强对血液及血液制品的检查(3)做好个人防护①个人专用刮等器具②尽量不输血或自体输血③经血传播通常可经性接触传播138切断传播途径:2、切断经血传播途径139(三)保护易感者:1、甲型肝炎:
(1)被动免疫
正常人r球蛋白,我国正常人大都有较高的抗-HAV,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用量:在感染HAV二周内,按0.02—0.05ml/kgim。效果∶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有效期4—6月。
(2)主动免疫∶对象以儿童为主。139(三)保护易感者:1、甲型肝炎:140保护易感者:
2、乙型肝炎:
(1)被动,HBIG(高效价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sAg免疫→志愿者→血→IgG,>1∶10万,价昂贵
a、预防HBV感染
血透病人(临时)、意外HBV接种者、急性乙型肝炎的配偶
b、与HBsAg疫苗联合应用
a)发挥短期与长期的保护作用,(HBIG不干扰疫苗的自动免疫反应)140保护易感者:2、乙型肝炎:
141保护易感者-乙型肝炎:(2)主动:
①血源疫苗:血源性HBsAg,成人20-40ng/次、儿童15-20ng/次,IMX3程序:0,1,6月接种本疫苗产生的抗体至少可持续3年,需每隔5年或更长的时间内加强一次。
②基因工程疫苗培养yeast→HBsAg优点:含全部HBsAg的抗原成份,不含血液,需分离
141保护易感者-乙型肝炎:(2)主动:
142保护易感者-乙型肝炎:③母婴传播的预防
对象:产妇,HBsAg+,方法∶a、出生后,立即或24hr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地理下册《6.3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听课评课记录 新人教版
- 未来网络技术的前沿探索与安全防护策略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9.2《法律保障生活》听课评课记录(第1课时)
- 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与前景
- 2025年度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1
- 2025年度企业并购贷款展期合同范本
-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挑山工》(含答案)
- 电力行业安全风险监控与应急响应
- 环保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 生产线效率提升的五大关键因素
- 2024至2030年中国餐饮管理及无线自助点单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燃气轮机值班员技能鉴定理论知识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2024年服装门店批发管理系统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交通法规课件
- (优化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
- 《Python程序设计》课件-1:Python简介与应用领域
- 各类心理量表大全
- 体育概论(第二版)课件第三章体育目的
- DB11T 1481-2024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规范
- 《氓》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网店运营与管理》第3版 课件全套 白东蕊 第1-11章 网上开店概述- 移动网店运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