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二区域地理东亚_第1页
(完整word版)高二区域地理东亚_第2页
(完整word版)高二区域地理东亚_第3页
(完整word版)高二区域地理东亚_第4页
(完整word版)高二区域地理东亚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区域地理第五讲东亚和日本第一课时东亚概况【学习目标】.结合地图识记东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理解东亚地形对当地气候与河流的影响。.理解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学习重点】1、东亚自然地理特征;东亚季风气候特点和成因【图表落实】读东亚图,识别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60* M* 120* 150*(1)写出国家及其首都:① ⑤ ;(2)边缘海:⑥?⑦?⑧?⑨、⑩。(3)东亚最大半岛是,最大群岛是。【自主学习】一、位置范围「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 带(读出主要经纬线经过的国家和地区)位置J海陆位置: 东部,一西岸识记以血容:①20oN纬线穿过:北部湾、琼州海峡及海南岛 (海口)、南海、巴士海峡附近。②23o26'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 (玉山)。③40oN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草原 (黄河几字大拐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④50oN纬线穿过:蒙古、中国、日本海、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千岛群岛⑤蒙古:80oE—120oE,50oN附近。⑥朝鲜半岛:为35oN,128oE穿过。黄海、日本海、朝鲜海峡三面围绕。范围:东亚包括、、、、等国家。是临海国,和是半岛国家,是群岛国家,是内陆国。东亚绝大部分地区在带(五带)。

二、地形、河流地势 高 低:西部多 、 ,东部多 、 海岸装丽(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 和,狭小,河流三、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的地区之一,形成原因是。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的不同又分为和两种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分布界线: (35cN)[思考]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特点:.东部季风气候的差异东亚背靠亚欧大陆,面向太平洋,地形多样,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大.东部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又由于南北热量差异大 ,大致以秦淮为界,以南形成冬季、夏季的季风气候,以北形成冬季、夏季的季风气候。在东西方向上,由沿海向内陆减弱,大陆性增强。日本为海洋性季风气候, 朝鲜半岛处于海洋性和大陆性的过渡地带, 中国东部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利于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使东部广大地区形成温和湿润的气候。四.人口和经济.人口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人口人种: 人种民族: 、 族、族、族等.各国的经济特征:鲜国古本国

朝韩蒙日中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鲜国古本国

朝韩蒙日中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畜牧业占重要地位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3、东亚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比较项目西部内陆东部沿海

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海陆位置和交通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交通不便临海,有优良的港口,交通条件优越地形和土地资源多 、 ,广多、 ,数阔量多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湿润)科技力重经济上的差异畜牧业的 在是世界 、 、蚕丝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较大,人口等农产品主要产区,出现了不少经济发达的新兴工业区;人口 【课堂检测】依图提供的信息,回答1〜2题。注:图中圆圈大小表示贸易总额多少,白色部分表示出口,黑色部分表示进口。1.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国的贸易进出口构成均为进口大于出口B.三国出口产品都以农副产品为主C.甲、丙间贸易额大于甲、乙间贸易额D.甲、乙、丙三国之间都有陆地部分相连.甲、乙、丙三国,图中所示区域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A.粮食作物都以水稻为主 B.均有本国最大的工业基地C.均为雨热同期 D.都有本国最大的港口读“沿40°N亚洲地形剖面图”,回答3〜4题。高度.有关E、F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E地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E地所在国家是伊拉克F地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F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地湿地面积广大B.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

C.G地为帕米尔(Wj原D.I河上游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福建省厦门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图示意东亚部分地区,读图完成5-6题。1月0c等温线与1月0c等温线与38°N纬线基10.中国1月0c等温线与33°N纬线基本吻合,而日本TOC\o"1-5"\h\z5.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①气温年较差 ②年降水量 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日本一月0c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c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A.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日本南北温差大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下图示意亚洲某内陆国水系分布和七月份气温分布情况。读图完成 7〜9题。7.图中①地的7月均温可能为(A.18cB.16CC.14cD.10c.该国( )A.年降水量南多北少.常年受西风带控制C.东南部地势起伏大D.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图中②地的自然带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荒漠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高山草甸带读某区域图,完成10〜11题。本吻合,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因素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从自然条件考虑,在朝鲜半岛适宜种植的作物是()A.青棵 B.水稻C.天然橡胶 D,可可.读“亚洲1月和7月气压和风向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东亚地区冬季盛行季风,夏季盛行季风。(2)冬季,陆地与海洋相比,气温低,气压高,风由吹向.夏季,陆地与海洋相比,气温低,气压高,风由吹向。(3)冬季风盛行时,亚洲东部地区气候特点是 ,夏季风盛行时东亚东部近海地区降水量,往西北内陆,雨量逐渐 ,中国西北内陆和蒙古境内难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属于 气候。(4)根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话推断赤壁之战发生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读日本图,回答问题。(1)冬季,A地区的降水比B地,原因是O(2)C岛北侧的海域年降水较 ,原因是 (3)日本森林资源丰富,但严格控制森林的砍伐,并大量进口木材。试分析该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日本对本国森林资源的策略的意义是 O日本大量进口木材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 O(4)日本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的比重较小,原因是。该国的人均耕地只有0.04公顷,比我国还少,但粮食自给有余。其粮食生产的特点是(5)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是 1999年日本人口的出生率为 ■本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 O1%死亡率为0.8%,自然增长率为 O1%死亡率为0.8%,自然增长率为0.2%,由此判断日。这种趋势的负面影响【课后拓展案】朝鲜半岛朝鲜的基本概况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北部的朝鲜半岛北半部, 东北与俄罗斯接壤,北部与中国相邻。面积122762km2,其中80娓山区。人口2200万,朝鲜是一个单一民族。朝鲜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石墨、菱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水利和森林资源也比较丰富。工业以采矿、机械、电力、纺织等为主。大多分布于大同江下游和东北沿海港口城市。农业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首都平壤。经济:韩国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其二战后积极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加工业,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使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近些年针对国际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从地理角度主要考察的相关知识有:朝鲜半岛、日本群岛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韩国与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等。(1)图中字母代表的海域和数字代表的国家是:海域:AB国家:①②③④⑤⑥(2)④国陆上与我国、两省接壤,和为两国界河。③、④两国之间的界线称为 ,该线大致相当于 纬线。(3)朝鲜半岛地势特点为 ,地形多 ,东部的 山脉是主要山脉。平原多集中分布在 M 地带。地势特点导致河流多自—向入 。(4)图中地区气候最突出的特点是显著,并由①向⑥方向,气候特点具有由性向性气候过渡的特点,①③两国南部为气候,④国为气候,⑥国为气候。答案1.C2.C3.A4.B5.6.TOC\o"1-5"\h\z7、【答案】 D【解析】由图知①地海拔高,气温在8℃— 12℃之间。8【答案】 D【解析】该国为蒙古国,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冬季易受到北冰洋影响。9【答案】 B【解析】该地气候为温度大陆性气候,因此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答案: 10.C11.B解析:第 1题,日本四面环海,深受海洋的影响,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 1月0℃等温线要比中国的纬度高。 第2题,朝鲜半岛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水稻。青稞适宜在青藏高原种植,天然橡胶、可可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12.(1)西北季风 东南季风 (2)陆地陆地海洋海洋海洋陆地(3)低温少雨大减少很少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