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完整题库附参考答案(黄金题型)_第1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完整题库附参考答案(黄金题型)_第2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完整题库附参考答案(黄金题型)_第3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完整题库附参考答案(黄金题型)_第4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完整题库附参考答案(黄金题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完整题库附参考答案(黄金题型)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1、19世纪初提出“用进废退”的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的科学家是()。

A.胡克

B.施莱登

C.达尔文

D.拉马克

【答案】:D

2、下列王朝中,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的是()。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清朝

【答案】:D

3、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答案】:A

4、属于常用中医药工具书的是

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

B.《中药大辞典》

C.《中药材》

D.《神农本草经》

E.《中华本草》

【答案】:B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颁布《秦律》

B.奖励军功

C.奖励耕织

D.“食有劳而禄有功”

【答案】:D

6、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答案】:C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下列各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答案】:C

8、罗斯福新政期间成立“民用工程署”,在全国建立18万个小工程,包括校舍、桥梁等,吸纳400万人工作。该措施的作用是()。

A.减少企业盲目生产

B.刺激生产与消费

C.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B

9、诸侯互相争战是东周时期历史的一大特点。下列战争中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是()。

A.城濮之战

B.围魏救赵

C.长平之战

D.函谷关之战

【答案】:A

10、凯旋门是欧洲人纪念战争胜利的建筑形式。巴黎凯旋门上的《马赛曲》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法国大革命

B.普法战争

C.拿破仑战争

D.1848年欧洲革命

【答案】:A

11、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写道:“故乡的人没有太多变化,单是老了些,见到四叔后,他们先是寒暄.四叔说他‘胖了’,然后就大骂维新党。”这段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

B.没有进行广泛的思想启蒙

C.没有属于革命派的武装

D.没有彻底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答案】:A

12、有学者评价某一史事时指出:“在14世纪严峻的考验中……新思想渗透到激流涌动的城市国家里。学者和政治家一同复苏了人类尊严的骄傲、人类实践主义的自信及古典思想的魅力。”该史事指的是()。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答案】:A

13、1981年1月,年已70岁的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就任美国第40任总统,他没有学过经济专业,却在最危难的时候带领美国走出“滞胀”泥潭,“里根经济学”成为世界经济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学说。下列经济措施最有可能属于“里根经济学”的是()。

A.增加福利投入

B.发展混合经济

C.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奉行自由主义

【答案】:B

14、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A.刀耕火种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千耦其耘

【答案】:C

15、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春秋以来的三十多个大商人立传,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商艺术。他的这一做法()。

A.违背了历史潮流

B.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C.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D.反映了司马迁的个人意志

【答案】:C

16、维新派与顽固派争论的焦点不包括()。

A.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

B.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制

C.要不要变革封建的教育制度

D.要不要废除帝制

【答案】:D

17、史学家黄仁宇说:“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现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18、1917年初,《新青年》载文:“一日,须言之有物。二日,不摹仿古人。三日,须讲求文法。四日,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日,务去滥调套语。六日,不用典。七日,不讲对仗。八日,不避俗字俗语。”这篇文章的题目是()。

A.《文学改良刍议》

B.《敬告青年》

C.《庶民的胜利》

D.《文学革命论》

【答案】:A

19、1981年1月,年已70岁的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就任美国第40任总统,他没有学过经济专业,却在最危难的时候带领美国走出“滞胀”泥潭,“里根经济学”成为世界经济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学说。下列经济措施最有可能属于“里根经济学”的是()。

A.增加福利投入

B.发展混合经济

C.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奉行自由主义

【答案】:B

20、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这体现了()

A.革命史观

B.全球史观

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

【答案】:B

21、恩格斯曾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他所说的时代是指()。

A.新航路的开辟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C.文艺复兴时期

D.第一次工业变革

【答案】:C

22、央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中这样说道:“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这说明()。

A.罗马法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

B.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D.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答案】:D

23、新中国建立初期,清除“一贯道”等反动会道门组织的运动是()。

A.镇反运动

B.“三反”运动

C.反右派斗争

D.“五反”运动

【答案】:A

24、20世纪上半期的一份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要“叙述中华民族之演进,特别注意各支族间之融合与其相互依存之关系,以阐发全民族团结之历史的根据,而于历史上之光荣,以及近代所受列强之侵略与其原因,尤宜充分说明,以激发学生复兴民族之意志与决心”。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C

25、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

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

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答案】:D

26、1972年考古学者在一古墓中发掘出大批帛书,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技等许多方面,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该墓是()。

A.云梦睡虎地秦墓

B.江陵张家山汉墓

C.临沂银雀山汉墓

D.长沙马千堆汉墓

【答案】:D

27、五百多年前,欧洲一批航海家开始了新航路开辟的冒险活动。而今天美洲越来越多的足球运动员带着梦想踏上欧洲的足球赛场,他们登陆首选的落脚点是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那么从历史渊源上看,主要是因为()。

A.西班牙足球联赛水平高,同时上缴税费额度最低,使自身特长和收入得到最大体现

B.西班牙一直都尊重美洲国家的民族独立与主权完整,赢得美洲人的好感与向往

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至今,两地形成共性语言、信仰等,登陆西甲可以减少很多障碍

D.西班牙距离美洲最近,同时西班牙又是古代足球的发源地,登陆西甲是最大的荣耀

【答案】:C

28、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三国际成立

C.魏玛共和国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D

29、法国学者加奈隆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这不能反映出()。

A.古雅典民主的广泛性

B.古雅典民主的人民主权原则

C.演说是古雅典民众参与政务的重要手段

D.作者对古雅典民主制的肯定

【答案】:A

30、《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于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对这一政策的最恰当的评价是()。

A.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B.合理调节各抗日阶级内部关系

C.保障地主的基本利益

D.把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

【答案】:D

31、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写道:“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这说明()。

A.毛泽东对于革命的朋友和敌人尚未有清晰认识

B.毛泽东反对我党在革命中出现的机会主义倾向

C.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得到了所有革命阶级支持

D.毛泽东初步阐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答案】:B

32、顾炎武说:“愚所谓圣人之道如之何?曰‘博易学文’,日‘行己有耻’……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A.倡导经世致用

B.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C.提倡无征不信

D.回归先秦儒学的义利观

【答案】:B

33、中国史学中有“三通”之说。下列有关“三通”的内容完全正确的是()。

A.《史通》《通志》《文献通考》

B.《通典》《通志》《文献通考》

C.《通典》《唐六典》《东观汉记》

D.《史通》《文苑英华》《玉海》

【答案】:B

34、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农业

B.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中心

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没收政策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毫无成就

【答案】:B

35、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一书中写道:“在向西北前进的路上,毛泽东于1935年初重新被推举上了中共领导地位,自那以后再没有更换。”下列与这一论述相关的史事是()。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答案】:D

36、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答案】:A

3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科学解释。下列不属于该体系内容的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以阶级斗争为纲”

【答案】:D

38、“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一顺口溜流传的时期是()。

A.20世纪50年代初

B.20世纪60年代初

C.20世纪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末

【答案】:C

39、《伤寒》

A.原书9卷,81篇

B.全书10卷,22篇

C.全书3卷,25篇

D.全书8卷,73篇

E.全书10卷

【答案】:B

40、恩格斯曾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他所指的“时代”是指()。

A.新航路的开辟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C.文艺复兴时期

D.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案】:C

41、元朝末年流侍的一首小今中写道:“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A.淮河泛滥

B.海河决堤

C.开凿运河

D.整治黄河

【答案】:D

42、据统计,福建宁德地区的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70万吨提高到1983年的82万吨;1992年全区16.6万个贫困户累计解决温饱16.1万户。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农业税的取消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扶贫攻坚计划的开展

【答案】:C

43、两宋时期,风俗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繁荣,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程朱理学影响的扩大

C.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

D.民族文化交流的加强

【答案】:A

44、《左传·隐公六年》载:“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这里的“礼”指的是()。

A.相邻国之间有救援赈灾的责任

B.诸侯对周王有提供粮食的义务

C.已经出现买卖粮食的商业行为

D.王权衰落致使诸侯国放弃义务

【答案】:B

45、1796年9月,华盛顿在他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在行使权力时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华盛顿的用意是强调()。

A.中央集权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

【答案】:C

46、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答案】:B

47、某人从市场上买回冬虫夏草服用后,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经专家鉴别为亚香棒虫草,被不法商贩假冒为药用冬虫夏草;亚香棒虫草是一种治蛇伤的药料,有毒副作用,人服食此“虫草”后会出现头晕、呕吐、抽搐等中毒症状。

A.《中华本草》

B.《中国常用药品集》

C.《全国中草药汇编》

D.中国知网

E.《临床用药须知》

【答案】:D

48、李商隐有诗日:“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周武帝

D.隋炀帝

【答案】:D

49、被誉为“自然史中的牛顿”“为未来的进化论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科学家是()。

A.赫胥黎

B.达尔文

C.斯宾塞

D.普朗克

【答案】:B

50、据先秦典籍记载,有一位思想家在论述仁义问题时,提出“仁者无敌”“仁人无敌于天下”的观点。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苟子

【答案】:C

第二部分多选题(50题)1、材料:下面某教师在“辉煌隋唐文化”实录:师.李白是唐朝诗人,生于公元701年,死于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写了大量的诗.1000多首流传至今,很多熟知,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诵《送孟浩然之广陵》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你们知道黄鹤楼在何地吗生:湖北武汉。师:这首诗描写的什么呢生:送别朋友。师:第一句说明送别的地点。第二句说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去向。三四句描述场景,诗人目孤帆远远逝去,眼前只有通向天际的长江流水。整首诗意境开阉,情意绵绵。其中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被后人评为千古丽句。问题:(1)你认为老师的课程讲述是否恰当主要理由(2)历史教师在讲述文学史时应该注意哪些内容

【答案】:(1)该教师在讲授的时候有失妥当。历史学科具有综合性,很容易和语文、地理等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课就是典型的例子。但在综合的时候,又不能失掉历史的特性。讲述文学史的时候应该注意对文学历史背景的探索。要讲清楚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产生的影响。该教师把“辉煌的隋唐文化”讲成了一堂语文课.而忽略了探讨李白诗中如此开阔的意境是在唐朝开放豁达的思想文化的背景下产生.教师在讲述文学史时也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历史学科的人文性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学史中的历史人物,自然会有值得学生学习的闪光点.而该教师忽略了这一点。教师讲述文学史应该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形成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的篇章,帮助学生通过学习相关诗歌,形成对祖国文学的自豪感。因此,该教师在讲授文学史的时候.并未遵循历史教学的规律.是不正确的。(2)①注意对文学历史背景的探索。历史新课标中对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要求“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任何历史的事物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主观上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客观上的社会因素。教师在讲授的时候,要讲清楚这一段历史时期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文学上会有这样的特性,以及这样的特性对于以后的历史有什么样的影响。②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我们仔细挖掘文学艺术史中展示出的人类普遍的爱。爱就是一种情感,它是情感教育的核心所在。一个感情麻木的人是创作不了好的作品的。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可以把其中最动人心弦的篇章呈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感受.通过深入评析,揭示其中蕴含的理性追求和人文精神,把学生的情感引入更高的境界。为了培养学生历史唯物史观.需要形成一种关注劳动人民、钦佩杰出人物,为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学而自豪的情感。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文学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在于很多作者本身具有良好的人格.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及其言行事迹,可以成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康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良好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发掘,使历史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使学生走近历史人物.融人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继承前人的传统美德.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文学艺术史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特长,我们还可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古典名著读后感评比、故事擂台赛、历史短剧表演和书法比赛等竞赛类活动。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更好地挖掘学生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多元化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还能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舞台。

2、材料:某中学历史教师在讲授“洋务运动”一课时列出了三维目标,具体内容如下: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和晚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所给材料,挖掘其价值内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历史地、辩证地、多维地评价和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和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洋务运动过程的描述,让学生体会洋务运动起步和发展的艰难性;通过对甲午战争后洋务企业归宿的介绍,让学生明白洋务运动并没有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而中止,而是不断地深化;体会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时代精英的远见和局限.认识时代环境和历史传统对改革和创新的阻碍,认识历史人物在理想和实践中的双重性.问题:根据材料内容,请对该历史教师设计的三维目标内容予以评价。

【答案】:材料中的三维目标包含的内容很多.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有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在过程与方法层面提出了史料分析、情境理解、人物评价等多项历史学科核心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既有对历史的理解.又有对历史规律的认识等,可以说是一个“万花筒”式的课时教学目标。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课时的限制,“大而全”的三维目标不一定会在授课过程中完全实现。具体到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该历史教师设计的三维目标存在不足,具体内容如下:(1)教学目标不精练,未能突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该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显得杂乱无序。(2)设计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操作性上还有待提高,如“充分运用所给材料,挖掘其价值内涵”这一目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操作性不强,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3)对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表述中未能指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会运用哪种能力,属于表述遗漏。(4)在书写格式上,该教师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出现了多次“引导学生…‘让学生”等语句。

3、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顾准《希腊城邦制度》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4分)(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6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答案】:(1)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2)阶层: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梭伦“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措施: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3)理由: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

4、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对下列文字中四个错误加以修正。中国古代成文法自战国时代的《法典》开始,到秦汉时代都是按照儒家精神制订的。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是《唐律》的制定和《唐律疏议》的撰写。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形式是中华法系的鲜明特点。(4分)(2)英国法系特别注重法典的历史延续性,例如:《权利法案》。请列举该法系两例具有恒久法律效力的其他成文法典名称。(4分)(3)近代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律大多渊源于罗马法。古罗马法实行的法律诉讼制度和原则中,至今依然起作用的有哪些(3分)(4)结合下列材料和已有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产生的历史根源。(5分)材料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奴隶制大田庄在东罗马帝国不占主要地位。君士坦丁堡和阿拉伯、伊朗、印度有贸易关系,是“沟通东西方的金桥”,成为繁荣的工商业中心。——《罗马法论纲》

【答案】:(1)《法典》改成《法经》;儒家改成法家;形成改成成熟;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形式改成以礼入法、礼刑结合。(2)《大宪章》《人身保护法》《王位继承法》等。(任写出其中两个即得全分)(3)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公开审判原则。(4)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商业经济发达、人口的流动和移民的增多等因素促使了法制的产生。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力排众议,全面推行“养廉银”制度。具体做法是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注:耗羡,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耗羡”或“火耗”。)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摘编自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材料二作为高薪养廉的典范新加坡的做法应当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加坡总理年薪22.84万美元,而同期美国总统年薪是10万美元,而新加坡政府内第四级公务员(从事体力劳动的打字员、司机、杂役人员等)的收入是产业工人的16倍强。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公务人员还有厚的福利待遇没有计算在上列数据内(如退休金、假期、医疗照顾、在职培训、贷款等等)……在新加坡要成为高级官员是非常不容易的,新加坡从早期教育就开始寻找从政人才,对他们进行严格培训,并常常派他们到国外深造,并不计较家庭背景,而重实际能力。……在新加坡,由于立法周全而明确,执法严明,使贪污行为很容易被查处,而且还要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腐败的成本远大于收益。——据《检察日报》(2004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主要特点。(6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新加坡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10分)

【答案】:(1)“养廉银”的实施与耗羡归公相辅相成;“养廉银”是按官职高低、事务繁简等来决定的;“养廉银”制度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对整饬清代吏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不同:政府官员的待遇更高;对政府官员实行高标准选拔、严格培训,以保障其高素质;“高薪”与“严惩”相结合。

6、材料:19世纪末.维新志士首选近代报刊作为思想传播工具,近代报业突飞猛进,形成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于短短几十年间,至一百五十余种。20世纪初,近代报刊又以其复制方便、快捷的优势,受到登上政治舞台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青睐,迅速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没有近代报刊这一文化新工具,就没有晚清笔名文化的繁花似锦。晚清报人之所以习用笔名,是源于清政府的文化专制……在如此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办报论政,所承担的风险实在太大。因此报人发表文章时往往采用笔名,以避免因使用本名而引来的种种祸患。当然,晚清报人笔名兴盛更为深刻的社会根源,在于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革力量的崛起……社会变革力量越强大,富有政治内涵的笔名就越多;反之,离经叛道的笔名越多,就越衬托晚清专制统治的日渐松弛与无奈。报人笔名的勃兴……正是近代报刊特点和晚清时势合力的结果……民治、民意、民伟等笔名也纷纷涌现。——摘编自《笔名与时代——晚清报人笔名》问题:(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说明晚清报人笔名兴盛的原因。(2)材料中所列举的笔名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

【答案】:(1)①近代报业发展突飞猛进,具有复制方便、快捷的优势,为晚清笔名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清政府实行极为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报人为避免使用本名而引来的种种祸患,故使用笔名。③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革力量的崛起,使得更多有识之士使用笔名,参与政治活动。(2)“民治”反映了人们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实行民主共和、渴望民主的思想。“民意”反映了人们自由表达政治诉求、获得民主权利的思想。“民伟”反映了人民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的思想。

7、《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历史必修1中对辛亥革命的教学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下面是某教师讲授《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片段:教师: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国内。各省的代表到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这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从此结束。孙中山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谈谈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学生分小组讨论5分钟,各组代表发言5分钟。最后,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问题:(1)你认为在《辛亥革命》一课中安排这样的讨论主题是否得当请结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课程内容体系说明理由。(10分)(2)教师拟定课堂讨论的主题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6分)

【答案】:(1)不得当。《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该教师的讨论主题“谈谈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中所起的历史作用”是围绕孙中山个人的影响进行的小组讨论。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从课程内容体系来看,孙中山个人的历史作用并非该课内容的重难点部分。不应该选为讨论主题。(2)从主题自身的内容考虑:①注意主题内容的综合性;②加强主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③注意主题的目标性,要符合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课程内容体系,能够完成课堂目标。从学生角度考虑:①注意主题的多角度和新颖性,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②主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能力,既能引发学生思考,又要保证学生认真思考后能够解决这一主题。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英国具有议会传统。自13世纪开始,议会在王权集中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职权,独立性也不断增强。……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君主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长期以来维持一种联盟的状态。他们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实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霍布斯提出“必须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不然的话,在国内定要发生叛乱及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内战”.这正符合英国革命局势的发展。到革命后期,英国整个民族认识到,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需的。同时,一个贤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这种尊崇王室的心态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是普遍的。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后来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关。——摘编自叶·阿·科斯明斯基主编的《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地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王希《原则与妥协》材料三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英国君主立宪的主要因素。(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概括美国宪法制定过程中“多元利益妥协”的表现。(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案】:(1)主要因素:历史传统的影响;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君主某种程度上利益的一致性;启蒙思想提供的理论依据:英国民族的心理需求;“光荣革命”的推动等。(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多元利益妥协”表现: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之间。(3)特点: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建立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4)双方有可交换利益或矛盾可以调和;是平等协商下的共同让步,是双方真实妥协意愿下的谋求共识;是对对方利益的尊重与保护,实现利益整合;有利于政治民主化转型的平稳进行,实现和平的政治;妥协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稳转型;妥协是双方力量对比结果;妥协是一种艺术,是有原则的;体现的平等对话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发展等。

9、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除安抚使用武人,其余都由文臣担任。?——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问题:(1)根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及对北宋产生的影响。(12分)

【答案】:(1)分封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采用“世卿世禄制”,职位世袭。郡县制的管理人员郡守、县令或县长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不得世袭。(2)特点:地方官员多由文官担任,重文轻武;地方军权收归中央;设知州、通判,彼此牵制;官员设置冗余。影响:一方面改变了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也使得官僚机构臃肿,形成了冗官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10、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除安抚使用武人,其余都由文臣担任。?——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问题:(1)根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及对北宋产生的影响。(12分)

【答案】:(1)分封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采用“世卿世禄制”,职位世袭。郡县制的管理人员郡守、县令或县长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不得世袭。(2)特点:地方官员多由文官担任,重文轻武;地方军权收归中央;设知州、通判,彼此牵制;官员设置冗余。影响:一方面改变了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也使得官僚机构臃肿,形成了冗官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11、(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课文摘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r日-1的矛盾化解。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强制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的同时,又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答案】: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关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视频资料和信息)师:20世纪80一90年代,中国提出了多极化概念,国内学术界对多极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和形成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和共识。所谓“极”是指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对国际事务具有较大影响的相对独立的力量中心或国家集团。当一个国家的力量遥遥领先,远远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时,体系就是单极的。当两个大国势均力敌,它们处在高于其他大国的一个力量层次时。这样的一个结构就是两极结构。三个或三个以上大国或国家集团力量大致接近时,体系就呈现出多极化的状态。关于多极化的理解,有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还有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还有人认为东盟、巴西等也有可能成为一极。那么,这些说法到底哪一个更符合事实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来一起解决。二、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各子目标题.回答有哪几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可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生1:欧盟。生2:在亚洲还有中国和日本。(其他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大家请不要忘记,中国现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各方面来看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所以.请大家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算作是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发展中国家的含义)师:在国际关系领域,发展中国家也被称为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或南方国家,泛指亚非拉和其他地区原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民族,在独立后所形成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总和。这是二战后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新兴力量。这些国家在地域上多位于南半球,因而也常常被称为“南方国家”。(教师将同学们分成三组,组成上述三个代表队,分组自主研习教材对应的子目。然后由各代表展示研习成果并阐述该代表队可能成为其中一极的理由)(学生按照分组认真准备需要展示的内容)教师:哪个代表队首先来展示呀西欧队:

12、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教科书“雅典城邦的政治民主”一课时。某位老师考虑到“雅典民主”的评价是一个重点、难点,因而为了让同学们掌握它,便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合作参与的教学活动。在学习本节课前,教师先宣布准备班内选举一名历史课代表。除了讲明历史课代表的职责外,他更多地鼓励学生参选,但有一个条件,每位参选者必须准备2—3分钟的竞选演讲,阐述自己当选后准备如何提高班级的历史学习成绩。在讲完了雅典民主的内容之后,这位老师便宣布准备采用雅典民主的方式选举产生历史课代表。同学们听了都很兴奋,这种兴奋来源于对雅典民主的向往,来源于自己能参与。等到选举时,教师请有意参选的同学到讲台前,然后宣布选举人和被选举人资格。他首先宣布借读生没有选举资格,再宣布没有本市户口的同学没有资格,这样就有几名同学被迫退出选举,对此大家似乎没有太大争议。可当老师宣布女同学没有资格时,女同学大呼不公平,直到老师不得不解释这是按雅典民主程序进行选举后,大家才安静下来。然后老师再宣布每个小组只能出一名代表,又有人退出。随后在剩下的竞选者演讲完了自己的竞选纲领后,由剩下的具有选举权的同学举手表决.这样才选出了历史课代表。选举结束后,老师既请当选者谈感想,也请落选者、女同学、借读生等谈感受,等大家都谈完了.对雅典民主的全面、客观的评价也水到渠成了。(1)分析该体验式教学案例,你认为该教师在教学中抓住了哪几个重要环节,并加以评述。此外,有哪些不足(10分)(2)就历史教学而言,采取体验式教学有哪些难点,在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6分)

【答案】:(1)情境的直观性: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直观,有很强的历史真实感,才能使学生有代人感。启发性:创设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选择的内容要有讨论的价值,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过程的灵活性:课上的环节过程在具体教学中往往是交叉进行或平行的。引导参与时情境创设可能就在其中,实践探索的过程可能就是成果交流的过程,重要的是要将这些环节灵活的融合,使学生“身临其境”。不足: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师生活动与学生互动关系失调。教学活动停留在师生互动者居多,生生互动者少,师生互动当然必要,但师生活动的面有局限,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狭小。师生互动不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到思想和体验的旋涡中去,许多学生处于旁听或陪坐的地位。该案例中学生就始终处于教师的引导下,没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2)难点有以下三点:①课前:确定主题、搜集资料;②课中:引导参与一情境创设一实践探索一成果交流;③课后:总结知识、提升能力。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做好教学引导工作,将教学主体定位为学生;体验活动的主题及内容应符合课程目标,切忌偏离主题;教师应促成学生将情感体验转化为继续学习的动力。

13、材料:某校历史教师在命制期末考试题中,找到如下一段史料:“国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日大班,次日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据此,该教师命制了一道单项选择题:史载:“国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此材料反映了“国朝”的经济政策是:A.严禁通“番”B.限制外贸C.打击走私D.杜绝外贸答案:B问题:(1)该题考查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各是什么(2)指出该题在命制技术上的合理性。

【答案】:(1)知识目标: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理解广州十三行的内容和作用.能力目标:提高阅读和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2)①题型选择恰当。针对清朝前期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这一需要理解的知识内容以及期末考试这一考试形式,选择了材料阅读选择题这一题型,考查知识的同时考查相应能力.命制恰当。②难度合理。该试题是考查材料分析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试题,是在新的情境中把原有知识迁移过来以解决新的问题的题目,并非单纯考查记忆能力,这一考查难度符合期末考试目的。③题干史料选取精确、选项编制合理。选择题是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构成。该选择题的题干表述明确.中心突出;史料选取精炼;根据史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同时,选择题中备选项的编制。尤其是干扰项的编制与答案具有似真性,与题干有一定联系,与正确答案一样具有吸引力。综上,从选择题题型、难度、题干和选项内容都能体现该题在命制技术上的合理性。

14、阅读下列历史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回答问题。西晋末年到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世家大族多修筑坞壁,拥有家兵、役使众多的佃客、部曲,这些佃客、部曲没有户籍,是地主的“包荫户”,地主则被称作“包荫户”的宗主,地主既是宗族的宗主,也是土地的主人。北魏初期,就承认了宗主对于包荫户的统治权,于是就形成“宗主督护制”。当时实行的赋税制度又叫作九品混通法。即根据贫富,将民户分成9等征收,正税为每户平均纳调帛2匹,絮2斤、丝1斤、粟20斤。此外另有附加税.每户平均纳帛1匹2丈。作为调外之费。可是,事实上在征收中,官吏与大族豪门相勾结,向广大农民转嫁负担。同时,徭役频繁,凶年国民无法生活。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地方守宰不论政绩优劣,一律任期六年,而且没有俸禄。官吏到任后,任意搜刮。改革后规定:地方守宰的任期按政绩好坏为准,不拘年限,制定俸禄制度,严惩贪赃枉法者。为了稳定社会制度,制止大量人口流动,保证赋税征收。规定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20亩露田加倍或加2倍以备休耕,年满70岁还田于官府。桑田为世业,不需还官。按照规定,桑田需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宜桑田的地区,改授麻田,男子10亩,妇人5亩。废除宗主督护制度,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田亩,以便征收租调和征发徭役。废除九品混通制,规定一夫一妇,纳户调帛一匹,田租粟二石,未婚男女4人,从事耕织劳动的奴婢8人,耕牛20头,每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之家的数量。494年,迁都洛阳,凡迁都洛阳的鲜卑人即洛阳为籍贯,不得归葬平城。下令改革鲜卑族的习俗。定姓族,确认汉人士族的合法地位,同时改变鲜卑族原来的姓氏为汉姓,鼓励鲜卑皇族和贵族与汉人士族通婚,禁止鲜卑人穿胡服,改穿汉服,禁止在朝廷中讲鲜卑语,改为汉语,如有违反,加以降黜。改革曾遭到鲜卑族保守势力的反对,但力量甚微,很快被平息下去。(1)概述上述教学内容的主题。(2分)(2)请为该材料撰写一份教学提纲。(9分)(3)如果讲授上述教学内容,你打算采取哪些方式呈现(5分)

【答案】:(1)主题:孝文帝改革。(2)教学提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一、孝文帝改革前的背景二、改革的具体措施1.建新制:均田制、三长制2.汉化措施三、影响(3)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相结合呈现。

1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两极世界形成的内容所提出的要求是:“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某教师对“两极世界形成”一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表述如下:①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②通过对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变化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冷战”的实质。③掌握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等主要内容,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措施。④通过情景再现、史料研习等方式.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及国际关系造成的深刻影响。(1)指出上述陈述存在的问题。(8分)(2)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为本课设计两个“过程与方法”的目标。(8分)

【答案】:(1)材料中的①三维目标的主体出现错误,应以学生为表述主体。②、③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同过程与方法概念混淆。(2)目标一: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培养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目标二:通过小组讨论、史料研习、情景再现等方式,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史料分析归纳能力,树立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16、材料:大化二年(646年)春正月甲予朔,贺正礼毕,即宣革新之诏日:其一日,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屯仓。仍赐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降以布帛,赐官人百姓有差。又日,大夫,所使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其二日,初修京师,置畿内国司、郡司……凡畿内东自名垦横河以来,南自纪伊兄山以来,西自赤石栉渊以来.北自近江狭狭波合坂山以来,为畿内国。凡郡以四十里为大郡,三十里以下、四里以上为中郡,三

【答案】:(1)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①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对大夫以上的高官贵族赐予食封.②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设置关塞、防人(戍边军)和驿站,设置相应的职官.③确立户籍和赋税账簿,实行班田收授法,明确土地的面积计算方式.④改革租税制度,实行租庸调新税法.(2)大化改新是日本统治阶层中的革新派在遣唐留学生的影响和支持下,以唐代集权制国家为典范,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律令制国家而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这次改革对当时日本产生的影响包括:①废除部民制代之以班田收授制,为国家奠定基础,改变政权性质,使之成为新的封建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⑦改革将农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作为国家公民授予口分田,使其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改革确立律令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削弱氏族豪强的传统特权,限制其为争夺土地和民众进行的争斗,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片段一初创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片段二发展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他非炸药类产品。片段三转型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

【答案】:(1)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采用机器生产;当时战争不断,火药市场广阔。(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3)调整一:由军用生产为主转向民用生产为主。背景:一战后,国际呈现和平局面;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调整二:扩大海外市场,增加海外投资。背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8、材料一:中国人民不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摘编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二:从1960至1964年,共有14个亚非国家同中国正式建交,其中撒哈拉以南的独立的非洲国家占12个。——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材料三:1971年4月,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决策,指示有关部门主动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随后又亲自会见他们。“乒乓外交”被国际舆论称为“小球转动了大球”。——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过程。(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开展“乒乓外交”的历史背景。(8分)

【答案】:(1)①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逐步实行“一大片”政策,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政治经济往来。③20世纪60年代,我国实行“两个拳头出击”政策,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侵略扩张和霸权。④加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一条线,一大片”政策。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苏联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得到恢复。我国外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既重视发展与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又注重发展同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我国开始全面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①美国在1973年爆发中东石油危机后经济发展陷入“滞胀”,在同苏联全球争霸的竞争中处于守势。②美国身陷越战泥潭,实力被削弱,加上国内的反战压力,积极开展“均势外交”。③苏联与中国交恶,苏军屯兵边境,给中国造成极大压力。④中国急欲改善和西方国家的关系,打破外部封锁。

19、1912年3月7日,临时参议院开始讨论。3月11日公布,规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有人身、财产、言论、通信、居住和信教等自由,有请愿、选举、被选举的权利。在国家机构体制上,规定实行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需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请指出临时参议院公布的这份文件的名称及其性质。(4分)(2)依据材料说明这份文件为中华民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6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文件颁布的历史意义。(6分)

【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2)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内阁总理由议会产生,对总统实行牵制,体现了责任内阁制。国务院通过内阁总理牵制总统,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实行司法权,体现了三权分立。(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它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人民的民主权利,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以下是某老师在备辛亥革命一课时,对辛亥革命思想基础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请在观察案例后回答: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板书)师:“山雨欲来风满楼”,在辛亥革命爆发前,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做了大量的思想宣传和动员工作,使民主革命的思想广泛传播,他们向西方学习,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思想,同改良派论战,又一次掀起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必要性。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并提出问题)三民主义是怎样提出来的内容是什么,核心是什么.性质如何学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先生将其宗旨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其核心是民权主义。是当时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教师情景设置,把学生分为改良派和革命派,利用相关材料进行论战)师:通过论战,使更多人冲破改良思想的束缚,投身革命,壮大了革命的力量。康有为、梁启超先生曾是戊戌变法的领袖、时代的弄潮儿,但在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时候却成了历史发展的绊脚石。我们从康有为、梁启超先生的行动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学生:思想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1)该教师在讲解这一板块时运用的最典型、最特别的是哪种教学方法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该教学方法的认识。(8分)(2)你觉得该教师在对这一板块进行讲解时的情景设置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8分)

【答案】:(1)情境实践教学法。情景实践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之下,以历史问题为主线,以师生深入历史情景为前提,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特征的一种教学。材料中使用了角色情境类的情境实践教学法,将学生分为改良派和革命派.让学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论战.在创设历史人物必然性心理活动的特定背景下,学生通过这种心理活动的必然性充当历史的“当事人”。去“导演”历史。教师在适当时候进行引导,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的重难点知识,材料中教师通过问题对学生的思考角度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对辛亥革命思想基础的内涵有更好的理解。材料中学生能够很好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并按照正确的思路进行积极思考。说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有兴趣地参与课堂学习交流中,让学生在如临其境的感觉中,进行历史的体验和思维,激发求知欲和情感,培养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2)该教师的情景设置有欠妥当。首先。将学生分为两派论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情境感。但该教师的做法仅进行了分组,并没对论战的背景和内容进行规范,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容易发挥过多,使得论战的内容偏离原有方向。应限定论战的三个范围“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此外,情境创设要有启发性,论战扮演完毕后应让学生通过论战思考结果如何,而不是老师直接总结。这里教师的总结也偏离了原来的主题:辛亥革命的思想背景。因此该教师的做法是不妥的。教师应限定内容范围,对学生的情境设置进行指导,并在最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论战后群众会站在哪一边,引出接下来的授课内容。

2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堂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各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多元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其对人类思想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哲关于做人、处事和治国的智慧。请评价该老师的教学目标。(16分)

【答案】:新课标倡导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互为整体的。该教师对三维目标做了很具体的阐述。但在书写方式和逻辑关系之间有所欠缺。首先在书写格式上:该教师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出现了多次“让学生、提高学生”等语句。其次,三维目标并未形成整体.逻辑性不强。针对该教师的问题,除了将“让学生”等词语去掉以外,将过程与方法改为: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墨家的主要观点,通过比较、讨论、探究教学等方法加深理解各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22、材料:1870年的普法战争结束后,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1870年至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4.6倍,同期英国只增长1.3倍。1870年至1900年,酸和碱等基本化学原料的产量增加了7倍,染料的产量增加了3倍,均已跃居世界首位:1900年,世界所用染料的4/5是德国生产。1913年,德国贸易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是15%。1857年.德国第一个卡特尔出现,1905年达385个,并迅速向更高的形式——辛迪加和康采恩发展。——摘编自王珏《世界经济通史》问题:(1)根据材料概述这一时期德国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1)德国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①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快,超过同时期的英国.②化学工业产量增长迅速,并跃居世界首位。③德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据重要地位.仅次于英国。④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垄断组织出现并向更高级的形式发展.(2)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①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为商品交换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②德国本土和占据的法国领土拥有大量矿产资源,比如阿尔萨斯和洛林的铁、鲁尔的煤.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③德国是后起的工业大国,能够吸收英、美等国的发展经验,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④德国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注重将科学成果应用到工业生产,容易采用新型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⑤国内的统治阶级容克贵族拥有大量资金和土地,其经济利益与资产阶级利益趋于相近.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3、下面是某教师在“宋明理学”一课教学开始时的情况: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明理学的内容。宋明时期出现了理学并逐渐走向成熟,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中国的学术思想和社会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请同学们分为三个小组进行讨论。第一组讨论什么是理学;第二组讨论什么是心学;第三组讨论宋明理学的影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分组进行讨论。问题:(1)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否合适请说明你的理由。(6分)(2)在历史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手动评分:本题共16分,您的得分保存

【答案】:(1)不合适。首先,讨论问题不符合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不能落实历史教学目标。其次,小组讨论问题并不是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讨论,题目过于宽泛,无针对性、探究性,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最后,教师没有对讨论方法做出指导,讨论后没有进行交流评价,达不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的要求。(2)课前准备。①有效组合,组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小组讨论法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讨论小组构成注意层次搭配、性别协调。还有性格互补。②课堂讨论的内容务必符合课程标准相关培养目标,教师要根据三维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定教学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③精心设题,注重课前调查和探究。小组讨论法教学是“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表明讨论是有一定目的性、方向性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所以讨论问题必须富有挑战性、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批判性,进而激发他们在课堂上讨论、探究的欲望。课堂讨论。①课堂讨论的过程要坚持民主性、全面性、有效性和鼓励性的原则。②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良性循环。古人云:“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我认为,“诱”在这里体现的就是教师引领、指导的策,“思”则体现学生的参与内质,只有把“诱”调谐到“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才能使教与学和谐一致,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学生如何思、思什么,就要看教师“诱”的艺术和水平了,即问题的设计是关键。③教师变主导为指导,彰显学生主体参与地位。需要提醒的是采用小组讨论法教学,教师就应该变主导为引领和指导,把课堂的主人翁权利还给学生,不要经常向学生暗示你心中所谓的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论是什么,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课后活动——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24、(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课文摘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r日-1的矛盾化解。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强制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的同时,又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答案】: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关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视频资料和信息)师:20世纪80一90年代,中国提出了多极化概念,国内学术界对多极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和形成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和共识。所谓“极”是指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对国际事务具有较大影响的相对独立的力量中心或国家集团。当一个国家的力量遥遥领先,远远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时,体系就是单极的。当两个大国势均力敌,它们处在高于其他大国的一个力量层次时。这样的一个结构就是两极结构。三个或三个以上大国或国家集团力量大致接近时,体系就呈现出多极化的状态。关于多极化的理解,有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还有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还有人认为东盟、巴西等也有可能成为一极。那么,这些说法到底哪一个更符合事实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来一起解决。二、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各子目标题.回答有哪几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可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生1:欧盟。生2:在亚洲还有中国和日本。(其他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大家请不要忘记,中国现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