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_第1页
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_第2页
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_第3页
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_第4页
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马卡连柯(名言网)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马卡连柯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列宁摘自名言网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马卡连柯(名言网)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马卡连柯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列宁摘自名言网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第一讲:中外科学的历史足迹我国科技发展经过的历程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明清后,特别是自1840年以后,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日新月异,中学语文教学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为主要特点,对于教学效果的优化至关重要。结合教学实践,从学生兴趣的激发、学生个性体验的获得与想象力的培养出发,论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教育形势的发展,课堂教学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得到广大教育界人士的一致认可,而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对此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以此激起学生对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除具有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外,从全新的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来呈现教学信息,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语文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培养学生较高的语文素养在学生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教学中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加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带来一片生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进行简要论述。1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才可以在心里产生想学、愿学、乐学的主观意愿,才能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与振奋的内心状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育心理学》对导入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作出明确的论述,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用多媒体来导入新课,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与兴奋点迅速集中在所要讲授的知识上,从而使学生带着最佳的学习与思维状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多媒体具有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进行对比、转化、定格、夸张、叠合等,呈现事物的本质属性,演绎事物的发展过程,从而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感受,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与主动的学习动机,由此在课堂教学导入阶段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学习《小石潭记》这一课时,由于作品的创作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较为久远,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开篇直入,学生往往很难对这些枯燥的文言文产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这无疑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前笔者利用互联网收集大量的关于小石潭美景的图片、图像等,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课上播放课件,以图文声像来综合呈现教学信息,优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动态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流动的文字,给了学生完美的视听感,这样学生从直观的画面、动态的视频与优美的音乐中切身感受到小石潭的清、幽、雅,体会到作者在小石潭边乐忧相间的心情。如此富有趣味性、艺术性与情趣性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为学生营造了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投入到积极而主动的学习中来。2渲染气氛,加强学生的个性体验现行语文教材所选入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情感性与意境性,语言有着极强的表现力与形象性。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学的重点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会遣词造句,学会作者的布局谋篇,更要让学生透过文字,体会到文字所隐含的深层次的含义。同时,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不是工厂里生产的零件,具有标准的模式,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见解,有着独特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世界。教师进行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达到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但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平白的语言描述,会使得原本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变得如一潭死水,激不起一丝的涟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只会局于表面,囿于教参,仅限于对文本标准化的理解。音乐是一种灵动的艺术,让音乐在课堂教学中流淌,教学就被赋予生机与活力,课堂教学有了五彩的音乐符号,更能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往往会取得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效果。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在课前收集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音乐,课上适时播放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种切合文本的“气场”与“情场”,从而将学生带入文本所描述的意境中,使学生更能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站在作者的角度来看待文本,实现对文本的真正解读,获得独特的个性体验。3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学生的素质也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摆脱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弊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在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是其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想象力是现代社会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是创新的重要资源。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可感的材料,可以给学生以无限遐想的空间,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暴露,个性得以张扬,驰骋于知识的海洋,从而获得更多的见解与体会。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才能学有兴致,学有成效。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特点,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材中的一些文学作品,有着优美的意境、典型的形象、深邃的意蕴,这是都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与联想的重要契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利于发挥想象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想象“留白”,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在学习《听潮》一课时,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亲身经历过,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所描写的富于变化的海潮流的三个阶段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断,使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积累,充分发挥想象,想象落潮、潮起、高潮三个阶段,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深刻地体会到大海之美,4结语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巨大的优势,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让现代教育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下扬帆远航。语文学习首要任务就是语感的培养,初中学生可以自主阅读文章,深刻感悟文章传递的感情。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重点分析文中关键的语句,体会渲染的意境,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的学习要围绕“读”展开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自行感悟文章的意蕴,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语感。一、朗读感知文章,体会作者感情现在的语文课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朗读重视不够,很少能听见琅琅读书声。教材文章无论长短,只停留在课下学生自主阅读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很少安排学生朗读课文,因为朗读课文的“效果”并不明显。老师感觉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需要老师去讲解,所以老师把时间全部用来讲授教参上的重要知识点,不舍得“浪费”课堂时间让学生去读课文。殊不知,只有让学生自读课文学生才有更深的感悟。学生对课文的学习,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每一遍都有新的认知。当然,“读”和“思”要结合起来,不能闭着眼睛“喊”。老师在组织朗读时要形式多样,如自由读、出声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如苏教八年级上《甜甜的泥土》一文,虽然题目是“甜甜的泥土”,但文中的感情是苦涩的。文章比较有时代气息,现在离异家庭越来越多,但是离开的母爱或父爱却是永不褪色的。本文是一篇小说,比较适合学生自由默读,从中体味字里行间所传递的亲情。学生对文章内容熟悉以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老师可以帮助读“旁白”部分,尤其是文章开始的环境描写所渲染的乍暖还寒的天气,烘托出母亲因盼孩子却没见到的那种悲凉的心情。二、赏读重点句子,感悟语句意境语感的形成,虽然最后都要落实到“感”上,但是最初是要以生动的“形象”去感知,由具体的词句去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落笔的时候就已经奠定了感情基调,渲染出动人的意境。老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关键的语句进行赏读、品析。对于文中精彩的地方,老师可以适当给予范读。老师在备课时要选择合适的轻音乐,范读时融入浓厚的感情,潜移默化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对重点语句进行赏析,精彩的句子必然有其精彩的理由,学生在赏析时更能够理解句子内涵。如苏教八年级上朱自清的《背影》,这是一篇经典散文,文章用朴素的语言娓娓道出伟大的父爱,感人至深。文章的经典语段是“父亲”到月台买橘子的段落,“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老师要组织学生仔细阅读,融入感情读,读到动情。老师可以范读文章,重音落在父亲的那几个高难度动作上,让学生赏读分析这几个动词的传神之处。学生首先要把这几个动词找出来,“探、穿、攀、缩、倾”,体现的是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艰难。等学生领悟了这几个词语传递出来的丰富感情后,老师又播放了从电影上剪辑下来的相关视频片段,加深学生的印象。三、品读练笔结合,综合培养语感阅读积累可以有效领悟作者对文章的谋篇布局,在遣词造句中体会文章的感染力。所以,扩大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当然,紧跟阅读之后的是摘抄感悟,只有多读多练才可以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阅读量的增加,可以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摄取信息的能力。写作感悟则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精彩的描写实现有效迁移,抒发出内心最真实的感情。妙词佳句的摘抄,为学生写作提供范例和素材,摘抄后要及时研读,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能力的提高是在“模仿”中进行的,经过阅读训练,学生写作中由稚嫩的语言不断走向成熟,语感的形成在循序渐进中完成。如苏教版八年级第三单元学习的是至爱亲情的文章,阅读学习后,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进行写作训练。本单元的文章以小说为主,结构上比较规整的是朱自清的《背影》,开头是“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尾最后一句“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马褂的背影。”首尾呼应。文中一共出现四次背影,作为线索把文章串起来,整篇文章浑然一体。文章结构的合理,首先要安排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然后安排好层次和段落,还要注意自然过渡和前后照应。课外阅读文章时要注意观察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结构安排的技巧。学生心中有“丘壑”,在阅读学习时就可以凭感觉很容易把握文章的内容。语文学习中语感的培养,需要老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朗读感悟,领会文章传递的作者的感情。对文中出现的关键语句,老师要引导学生赏析朗读,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形成自身独到的见解。语感的培养还需要学生注意读写结合,把阅读的内容通过写作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11、战争满足了,或曾1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世界视角下的中2第一讲:中外科学的历史足迹我国科技发展经过的历程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明清后,特别是自1840年以后,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第一讲:中外科学的历史足迹3古代科技■1、四大发明①造纸术一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发明:西汉前期发展(改进):东汉105年,蔡伦造蔡侯纸。■造纸术的外传:朝鲜(4th)→日本(7th)→阿拉伯国家(8th)→欧洲、非洲(12th)→美洲(16th)→大洋洲(19th)②印刷术■发明: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候已有佛经、日历和书籍,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发展: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传播: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和欧洲。古代科技4■③指南针:发明:战国司南″发展: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传播:南宋时(13世纪)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④4火药发明:唐朝中期发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如最早的火器火箭,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炎器突火枪〃传播: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③指南针:5■⑤四大发明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火药传入欧洲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梦盘针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变成新教的工具〃。总之,这三项发明预告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⑤四大发明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62、古代的天文历法天文(1)《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世界上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2)战国《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3)西汉太阳黑子—一世界最早记录(4)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5)唐朝僧一行测量子午线。6)元朝郭守敬创制简仪、高表,大范围进行天文测量。2、古代的天文历法7历法(1)春秋时形成固定系统,确立19年7闰原则,比陈洲早160年。(2)汉武帝时编制第一部完整历书太初历。(3)唐朝僧一行制订大衍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成熟(4)北宋沈括编制十二气历。(5)元朝郭守敬编制授时历,比公历早300年历法8■3、医学成果:■①战国扁鹊采用望、闻、问、四诊法诊断疾病。(切是主要成就)后世尊其为ν脉学之宗"。《内经》是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著名医书。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②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③唐髙宗时《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④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四部医典》■⑤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总结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3、医学成果:9时代成就比西方早先秦《春秋》关于哈雷慧星的确切记载600多年战国历法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160年秦汉张衡发明地动仪1700多年华佗发明“麻沸散”1600多年魏晋南朝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近1000年后七位隋唐政府编修的《唐本草》800多年宋元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400多年元朝郭守敬主编的《授时历》300年时代成就104、中国封建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疆域辽阔为文化繁荣发达创造了必要的前提。(2)、经济繁荣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前提(3)、民族交往,对外交往频繁,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发达。(4)、文化发展的继承性。(举例说明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等)■(5)、广大人民的辛勤创造4、中国封建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11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12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13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14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15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16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17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18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19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20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21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22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23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24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25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26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27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28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29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30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31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32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33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34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35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36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37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38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39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40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41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42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43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44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45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46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47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48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49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50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51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52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53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54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55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56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57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58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59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60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61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62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63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64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65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66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67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68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69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70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71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72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73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课件74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德谟克利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歌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德谟克利特75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马卡连柯(名言网)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马卡连柯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列宁摘自名言网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马卡连柯(名言网)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马卡连柯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列宁摘自名言网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第一讲:中外科学的历史足迹我国科技发展经过的历程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明清后,特别是自1840年以后,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日新月异,中学语文教学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为主要特点,对于教学效果的优化至关重要。结合教学实践,从学生兴趣的激发、学生个性体验的获得与想象力的培养出发,论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教育形势的发展,课堂教学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得到广大教育界人士的一致认可,而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对此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以此激起学生对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除具有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外,从全新的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来呈现教学信息,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语文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培养学生较高的语文素养在学生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教学中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加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带来一片生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进行简要论述。1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才可以在心里产生想学、愿学、乐学的主观意愿,才能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与振奋的内心状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育心理学》对导入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作出明确的论述,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用多媒体来导入新课,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与兴奋点迅速集中在所要讲授的知识上,从而使学生带着最佳的学习与思维状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多媒体具有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进行对比、转化、定格、夸张、叠合等,呈现事物的本质属性,演绎事物的发展过程,从而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感受,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与主动的学习动机,由此在课堂教学导入阶段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学习《小石潭记》这一课时,由于作品的创作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较为久远,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开篇直入,学生往往很难对这些枯燥的文言文产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这无疑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前笔者利用互联网收集大量的关于小石潭美景的图片、图像等,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课上播放课件,以图文声像来综合呈现教学信息,优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动态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流动的文字,给了学生完美的视听感,这样学生从直观的画面、动态的视频与优美的音乐中切身感受到小石潭的清、幽、雅,体会到作者在小石潭边乐忧相间的心情。如此富有趣味性、艺术性与情趣性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为学生营造了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投入到积极而主动的学习中来。2渲染气氛,加强学生的个性体验现行语文教材所选入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情感性与意境性,语言有着极强的表现力与形象性。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学的重点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会遣词造句,学会作者的布局谋篇,更要让学生透过文字,体会到文字所隐含的深层次的含义。同时,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不是工厂里生产的零件,具有标准的模式,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见解,有着独特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世界。教师进行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达到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但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平白的语言描述,会使得原本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变得如一潭死水,激不起一丝的涟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只会局于表面,囿于教参,仅限于对文本标准化的理解。音乐是一种灵动的艺术,让音乐在课堂教学中流淌,教学就被赋予生机与活力,课堂教学有了五彩的音乐符号,更能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往往会取得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效果。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在课前收集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音乐,课上适时播放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种切合文本的“气场”与“情场”,从而将学生带入文本所描述的意境中,使学生更能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站在作者的角度来看待文本,实现对文本的真正解读,获得独特的个性体验。3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学生的素质也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摆脱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弊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在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是其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想象力是现代社会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是创新的重要资源。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可感的材料,可以给学生以无限遐想的空间,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暴露,个性得以张扬,驰骋于知识的海洋,从而获得更多的见解与体会。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才能学有兴致,学有成效。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特点,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材中的一些文学作品,有着优美的意境、典型的形象、深邃的意蕴,这是都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与联想的重要契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利于发挥想象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想象“留白”,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在学习《听潮》一课时,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亲身经历过,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所描写的富于变化的海潮流的三个阶段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断,使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积累,充分发挥想象,想象落潮、潮起、高潮三个阶段,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深刻地体会到大海之美,4结语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巨大的优势,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让现代教育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下扬帆远航。语文学习首要任务就是语感的培养,初中学生可以自主阅读文章,深刻感悟文章传递的感情。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重点分析文中关键的语句,体会渲染的意境,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的学习要围绕“读”展开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自行感悟文章的意蕴,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语感。一、朗读感知文章,体会作者感情现在的语文课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朗读重视不够,很少能听见琅琅读书声。教材文章无论长短,只停留在课下学生自主阅读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很少安排学生朗读课文,因为朗读课文的“效果”并不明显。老师感觉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需要老师去讲解,所以老师把时间全部用来讲授教参上的重要知识点,不舍得“浪费”课堂时间让学生去读课文。殊不知,只有让学生自读课文学生才有更深的感悟。学生对课文的学习,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每一遍都有新的认知。当然,“读”和“思”要结合起来,不能闭着眼睛“喊”。老师在组织朗读时要形式多样,如自由读、出声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如苏教八年级上《甜甜的泥土》一文,虽然题目是“甜甜的泥土”,但文中的感情是苦涩的。文章比较有时代气息,现在离异家庭越来越多,但是离开的母爱或父爱却是永不褪色的。本文是一篇小说,比较适合学生自由默读,从中体味字里行间所传递的亲情。学生对文章内容熟悉以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老师可以帮助读“旁白”部分,尤其是文章开始的环境描写所渲染的乍暖还寒的天气,烘托出母亲因盼孩子却没见到的那种悲凉的心情。二、赏读重点句子,感悟语句意境语感的形成,虽然最后都要落实到“感”上,但是最初是要以生动的“形象”去感知,由具体的词句去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落笔的时候就已经奠定了感情基调,渲染出动人的意境。老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关键的语句进行赏读、品析。对于文中精彩的地方,老师可以适当给予范读。老师在备课时要选择合适的轻音乐,范读时融入浓厚的感情,潜移默化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对重点语句进行赏析,精彩的句子必然有其精彩的理由,学生在赏析时更能够理解句子内涵。如苏教八年级上朱自清的《背影》,这是一篇经典散文,文章用朴素的语言娓娓道出伟大的父爱,感人至深。文章的经典语段是“父亲”到月台买橘子的段落,“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老师要组织学生仔细阅读,融入感情读,读到动情。老师可以范读文章,重音落在父亲的那几个高难度动作上,让学生赏读分析这几个动词的传神之处。学生首先要把这几个动词找出来,“探、穿、攀、缩、倾”,体现的是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艰难。等学生领悟了这几个词语传递出来的丰富感情后,老师又播放了从电影上剪辑下来的相关视频片段,加深学生的印象。三、品读练笔结合,综合培养语感阅读积累可以有效领悟作者对文章的谋篇布局,在遣词造句中体会文章的感染力。所以,扩大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当然,紧跟阅读之后的是摘抄感悟,只有多读多练才可以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阅读量的增加,可以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摄取信息的能力。写作感悟则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精彩的描写实现有效迁移,抒发出内心最真实的感情。妙词佳句的摘抄,为学生写作提供范例和素材,摘抄后要及时研读,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能力的提高是在“模仿”中进行的,经过阅读训练,学生写作中由稚嫩的语言不断走向成熟,语感的形成在循序渐进中完成。如苏教版八年级第三单元学习的是至爱亲情的文章,阅读学习后,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进行写作训练。本单元的文章以小说为主,结构上比较规整的是朱自清的《背影》,开头是“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尾最后一句“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马褂的背影。”首尾呼应。文中一共出现四次背影,作为线索把文章串起来,整篇文章浑然一体。文章结构的合理,首先要安排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然后安排好层次和段落,还要注意自然过渡和前后照应。课外阅读文章时要注意观察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结构安排的技巧。学生心中有“丘壑”,在阅读学习时就可以凭感觉很容易把握文章的内容。语文学习中语感的培养,需要老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朗读感悟,领会文章传递的作者的感情。对文中出现的关键语句,老师要引导学生赏析朗读,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形成自身独到的见解。语感的培养还需要学生注意读写结合,把阅读的内容通过写作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11、战争满足了,或曾76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思想发展历程世界视角下的中77第一讲:中外科学的历史足迹我国科技发展经过的历程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明清后,特别是自1840年以后,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第一讲:中外科学的历史足迹78古代科技■1、四大发明①造纸术一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发明:西汉前期发展(改进):东汉105年,蔡伦造蔡侯纸。■造纸术的外传:朝鲜(4th)→日本(7th)→阿拉伯国家(8th)→欧洲、非洲(12th)→美洲(16th)→大洋洲(19th)②印刷术■发明: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候已有佛经、日历和书籍,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发展: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传播: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和欧洲。古代科技79■③指南针:发明:战国司南″发展: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传播:南宋时(13世纪)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④4火药发明:唐朝中期发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如最早的火器火箭,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炎器突火枪〃传播: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③指南针:80■⑤四大发明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火药传入欧洲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梦盘针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变成新教的工具〃。总之,这三项发明预告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⑤四大发明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812、古代的天文历法天文(1)《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世界上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2)战国《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3)西汉太阳黑子—一世界最早记录(4)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5)唐朝僧一行测量子午线。6)元朝郭守敬创制简仪、高表,大范围进行天文测量。2、古代的天文历法82历法(1)春秋时形成固定系统,确立19年7闰原则,比陈洲早160年。(2)汉武帝时编制第一部完整历书太初历。(3)唐朝僧一行制订大衍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成熟(4)北宋沈括编制十二气历。(5)元朝郭守敬编制授时历,比公历早300年历法83■3、医学成果:■①战国扁鹊采用望、闻、问、四诊法诊断疾病。(切是主要成就)后世尊其为ν脉学之宗"。《内经》是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著名医书。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②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③唐髙宗时《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④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四部医典》■⑤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总结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3、医学成果:84时代成就比西方早先秦《春秋》关于哈雷慧星的确切记载600多年战国历法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160年秦汉张衡发明地动仪1700多年华佗发明“麻沸散”1600多年魏晋南朝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近1000年后七位隋唐政府编修的《唐本草》800多年宋元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400多年元朝郭守敬主编的《授时历》300年时代成就854、中国封建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疆域辽阔为文化繁荣发达创造了必要的前提。(2)、经济繁荣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前提(3)、民族交往,对外交往频繁,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发达。(4)、文化发展的继承性。(举例说明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等)■(5)、广大人民的辛勤创造4、中国封建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86世界视角下的中外科技与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