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与师范地理科学专业技能的互动_第1页
教学论与师范地理科学专业技能的互动_第2页
教学论与师范地理科学专业技能的互动_第3页
教学论与师范地理科学专业技能的互动_第4页
教学论与师范地理科学专业技能的互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10页)教学论与师范地理科学专业技能的互动我国当代的地理教学论,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时期,研究的视野不断地得到拓展,研究理论体系也日益完善,研究的方法变得多样化,通过研究地理课程论、地理教材论,研究地理教与学的理论,包括地理教学方法论、地理教学心理论、地理教学多媒体技术论、地理教学评价论和地理教学科研论等。地理教学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帮助和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并且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理教学论要遵循教育学的普遍规律,又要展现其个性的发展。回顾和研究地理教学论的历史进程,把握师范地理科学专业技能的要求,总结其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指导和促进地理教师专业成长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地理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基本历程萌芽阶段(1904—1949)1904年,清朝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推行癸卯学制,在全国“小学堂”和“中学堂”都开设了地理课程,这是我国近代正式在中小学开设地理课程的开端。1919年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首先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强调“教的法子和学的法子联络”,应该将“教授法”改叫为“教学法”。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地理教学法的名称也正式的确立。怎么从“地理教授法”向“地理教学法”转变的研究也开始不断增加,这一时期主要有有葛绥成的《地理教学法》(中华书局,1932)、刘虎如的《小学地理科教学法》(商务印书馆,1934)、褚绍唐的《地理教学法》(中华书局,1935)、田世英的《中学地理新教法》(商务印书馆,1943)等。这些作品大大促进了我国当时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萌芽阶段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以地理教授法的名称出现,继之称地理教学法。其研究内容由“地理教授法”向“地理教学法”转变的过程,虽然仅仅一字之差,却表明这一时期地理教学理念从注重“教”向注重“教和学”方向跨出了关键的一步,体现了我国现在地理教育思想的萌芽。基本形成阶段(1950—20世纪80年代末)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地理教学法”的名称也被继续沿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理教育界引进了较多苏联版本的地理教学法著作,比如库拉左夫的《地理教学法》(正风出版社,1953)、鲍格达诺娃的《小学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毕比克的《中学世界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包洛文金的《自然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巴郎斯基的《学校经济地理教学法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等。这些地理教学法著作都对我国当时的中小学地理教学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部分的学者对“地理教学法”这一学科名称的片面理解,错误的认为地理教学法仅仅是研究地理教学方法,不够全面,并认为地理教材分析对于地理教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得内容,也应该体现在学科的名称中,遂一度将“地理教学法”改称为“地理教材教法”。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随着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振兴,地理教学法的研究也日益繁荣。198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师范院校《中学地理教学法教学大纲》,于是各种版本的地理教学法著作也纷纷出版,如褚亚平等编著的《中学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曹琦主编的《中学地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等。这些著作大大地促进了地理教学法学科和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至此,我国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已初步形成。因为此时的地理教学法研究内容已由地理教学方法扩展到教学目的、课程与教材、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外活动等,研究视野大大拓展,初步构建了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框架体系,同时,研究层次由教学经验总结提升到理论探索。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2001)1992年原国家教委师范司分别组织召开了全国文科、理科“学科教学论”课程研讨会,会议对大学本科设立各科“学科教学论”达成了共识。1999年华东师大陈澄教授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地理教学论》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地理教学论”出现,标志着我国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已走向成熟。在此以后,相继出版了:杨新主编的《地理教学论》(湖南师大出版社,2000),卞鸿翔、李晴编著的《地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这些《地理教学论》著作在吸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地理教学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继承与创新,构建了地理教学论新体系,在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进行了深入研究。成熟阶段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由地理教学论取代了地理教学法。“地理教学论”与“地理教学法”相比,其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框架体系、研究层次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推进和发展。从“地理教学法”到“地理教学论”,是我国地理教学实践经验总结的极大提升和地理教学理论研究的巨大飞跃,也是我国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科学化的重要标志。面向21世纪的发展新阶段(2002—今)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给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提出了新的命题,要求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直面基础地理教育实践,针对地理新课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近年来,白文新、袁书琪主编的《地理教学论》(陕西师大出版社,2003),胡良民等编著的《地理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5),李家清主编的《新理念地理教学论》(北大出版社,2009)等著作相继出版,这些著作既涉及了基础教育地理新课程的理念和内容,也解读了经典地理教学理论,传承了成熟地理教学实践经验。20世纪末,我国许多教育家主张整合课程论与教学论,使其达到一致。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在确定教育类博士学位点和硕士学位点时,把各学科的课程论、教学论(或称学科教育学),都纳入到“课程与教学论”中,把各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地理、生物等)作为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2003年华东师大夏志芳教授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纵观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其经历了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育学———地理教学论的变化。我国当代的地理教学论,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时期,研究的视野不断地得到拓展,研究理论体系也日益完善,研究的方法变得多样化,通过研究地理课程论、地理教材论,研究地理教与学的理论,包括地理教学方法论、地理教学心理论、地理教学多媒体技术论、地理教学评价论和地理教学科研论等。地理教学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帮助和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并且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论对师范地理科学专业技能的一般要求师范地理专业技能概述地理教学技能是地理教师有效地将地理教学内容和地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并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着眼点的教学本领和技巧的总称。它具有指向性和创造性、丰富性与选择性、操作性与习得性等特点。它能反映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增加教学价值、提升教师素养。地理教学技能按照教学阶段可划分为地理教学设计技能和地理课堂推进的教学技能。地理课堂推进的教学技能还可依据教学目的分为例证技能、演示技能、确认技能;依据教学行为分为语言技能、图表技能、导入技能、承转技能、讲授技能、演示技能、拓展技能、引导技能、提问技能、评价技能、结束技能、“三板”技能、教学媒体技能、课堂组织技能;按归纳方法特性分为导入技能、展开技能、承转技能、总结技能;按师生相互作用分为教态变化技能、导入技能、强化技能、提问技能、说明技能;按教学展开次序分为教学之前:分析对象技能、设计目标技能、分析任务技能;教学之始:课堂导入技能;教学之中: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承转技能、评价技能、辅导学习技能、组织管理技能、使用媒体技能;教学之终:结束技能。随着地理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发展变化,教师必须要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技能、创新教学技能,尤其要具备指导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方法的技能,指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良好的师范专业技能的具体表现从地理教学论的实践看,师范地理科学专业技能应具备如下十个方面的能力。2.2.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主要手段,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是能否顺利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的关键条件之一。教学语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导语、提示语、承转语、分析语等;教学语言还有不同的说明类型,如叙述性说明、描绘性说明、论证性说明、解释性说明等灵活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恰当的语言说明类型,是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又一重要方面。其总的要求是:组织严密、条理清楚、节奏明快、清晰流畅、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富于逻辑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具有感染力和美感。2.2.2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于地理教学实践的能力地理教学不能离开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较为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做到应用过程中的及时提取和及时应用;善于按地理学科的逻辑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定律、原理等进行有意义的改造,并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应有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善于捕捉最新的理论信息,应用新理论解决地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善于将自己的教学体验和经验用理论进行加工,使之能上升为理论。2.2.3分析和组织地理教材的能力地理教材的分析与组织包括深刻的教材阐释与有效的教学策略两个方面,是一种研究性的教学行为。要求地理教师能够依据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分析地理教材的整体结构、编者意图;能够准确区分地理教学课题的知识构成与层次,深刻分析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智力价值与思想教育价值,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材内容特点,灵活地处理教材,注意弥合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能对教材作必要的补充、修正。2.2.4优选和运用地理教学方法的能力成为合格的地理教师在对教材、学生、教师自身条件、教学设备等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选择适宜这些要素本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所选择的地理教学方法(或方法的优化组合)的结构、适应范围、运用步骤进行教学;能够根据地理教学课题的特点,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水平,教学设备状况等,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设计所选择方法的运用程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地理教学方法完成地理教学任务。2.2.5设计和调控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设计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是指地理教师为实现地理教学目标,顺利地制订地理教学方案与进行决策的活动方式。调控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是指地理教师根据地理教学方案及教学实际,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方式与课堂管理方式,使教学过程富于节奏、秩序与效率的能力。具体要求是:能够准确、科学地制定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掌握导入、提问、板书、作业等的设计方法与技巧;能够根据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学的顺序与课堂教学结构,能够创设积极的地理课堂气氛,控制地理教学过程的节奏,采用恰当的课堂管理手段,使地理教学富于效率与秩序。2.2.6运用地图进行教学的能力要求地理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正确选择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掌握规范的指图技巧,熟悉各种类型地图的识读方法;能够用地图灵活地讲解和提出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获得地理知识,形成读图能力;掌握编绘常见的地理示意图和教学挂图的方法。2.2.7运用和选择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的能力多媒体课件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它充分利用计算机声、形、色等优势,在动画演示、视频播放、互动参与等方面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相比的,为地理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活力。2.2.8选择运用和制作地理直观教具的能力由于地理知识具有较大的时空跨度,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难于直接感知,因此,地理教学离不开地理直观教具的辅助,要求地理教师必须熟悉地理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像等直观教具的教学功能、适应范围和运用方法,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的年龄和智力发展水平,恰当选择地理直观教具,设计地理教学过程,能够制作常见地理模型、标本、能制作地理幻灯片,掌握初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知识、能进行常规操作。2.2.9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除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外,地理教师还担负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如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察、地理调查、参观进行气象观测、天象观测、水文观测、环境监测等,要求地理教师能够制订实践活动计划,确定实践活动的场所、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具体方式;能够正确指导和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实践的能力。2.2.10进行地理教学研究的能力地理教师在从事地理教学工作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教学研究,发表研究成果,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教学科研能使教师自觉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使教师从较高层次上认识和把握教学工作;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形成科学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方法上也能更加科学与先进,为此,地理教师应当懂得教学研究课题的选题原则与方法;了解和运用常用的教学科研方法;掌握地理教学研究文章的写作形式与方法。教学论的发展对师范地理专业技能的影响系统科学的教学论思想和方法影响教学实践的实施系统的概念在当代科学、社会和生活中已经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已经成为人们处理各项事务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方法。系统科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几乎都是有机的整体,几乎都是自成系统而又互成系统的。每一个系统都是由一定的要素组成,各要素按不同的方式发生联系,即为系统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系统科学的反馈原理表明,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系统科学的有序原理表明,任何只有开放、有涨落、远离平衡态,才有可能走向有序;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表明,任何系统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整体功能等等。教育是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3]。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教育与社会及构成社会的诸要素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人口以及社会环境的等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作为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地理教学论首先是教育科学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除了与教育科学的其他子系统如教育哲学、教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之外,它还与诸如哲学认识论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地理科学的发展、社会文化传统等因素密不可分。同时,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在地理课程与教学的组织、实施、管理、评价等方面、在地理教学论研究方面都发挥重要的作用。系统科学反馈原理对于地理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系统科学有序原理对于知识信息的摄取以及教法和学法的选取有重要的作用;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对于地理课程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取等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影响着地理教材的分析和运用。地理教材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地理教师为实现地理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正确分析和合理运用地理教材。其次,影响着地理教学设计。地理教学设计要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系统的规划离地教学过程,以地理新课程理念为内核,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为目的,以解决地理教学问题为宗旨,针对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分析,选择不同教学策略和媒体。第三,影响地理课堂的教学实施。教学论的发展和地理新课程的不断改革给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和变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结合的评价等都体现了地理课堂教学实施的新变化。第四,影响教学评价。地理教学评价的不断发展变化,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和学生的发展,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多样的评价方法。第五,影响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实践也叫做“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新的发展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影响着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学论的时代发展要求地理教育要调整教学内容,体现有用地理知识思想,当代新课程标准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以及“培养生存能力”作为基本理念,中学地理教学内容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动,坚持以培养学生生存能力为本,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中学地理教学总目标是为了人的终身发展,为了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为此,地理教学论课程教师不能游离于中学教育改革之外,应把有用地理知识贯穿于地理教学的始终。首先要求地理教学论课程教师转变观念,克服过去“知识本位”、“专业本位”的思想,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接受新的地理教学理念”为核心,要考虑到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培养有用的人,而不是—个带着某—专业标牌的人。其次,应大力改革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高师学生———未来的中学地理教师,应该具备朗读、板书、板图、语言、板画、教案设计等方面的能力。但是为了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应加强许多新技能的培养。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技能、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4]。所以,地理教学论课程教师可以根据中学地理教学的需要、自身的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与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加强这些新技能的培养。结束语当代社会多种价值观念并存,实用主义的课程思想、要素主义的课程思想、结构主义的课程思想、后现代主义的课程思想等都是某种价值观念下的课程诉求。多元课程思想已成为指导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也成为地理教学论研究的重要内容[5]。具有地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与教学理论,既要探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价值教材编制等,也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进行全面研究,形成比较完整的地理教学论体系,并且以此为基础更好的指导地理教学的实践。地理教师必须要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技能、创新教学技能,才能适应新时代对地理教育的要求。参考文献[1]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4]胡良民等编著.地理教学论[M].科学出版社,2005.09.[5]靳玉乐.现代教育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09.NormalGeography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