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11章钟嵘《诗品》的诗学观_第1页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11章钟嵘《诗品》的诗学观_第2页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11章钟嵘《诗品》的诗学观_第3页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11章钟嵘《诗品》的诗学观_第4页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11章钟嵘《诗品》的诗学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章钟嵘《诗品》的诗学观钟嵘的《诗品》是与刘勰的《文心雕龙》齐名的一部诗学评论专著。钟嵘(468—518),与刘勰是同时代人,出身地位较低,做过小官,在门阀当政的年代虽有大志,但一直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

《诗品》作为魏晋六朝诗学的代表作,与《文心雕龙》珠璧相联,不仅外在体貌一样宏大,而且有着一致的深沉的历史意识与忧患精神。第一节历史意识与诗歌批评一、《诗品》的历史意识与忧患精神

《诗品》作为魏晋六朝诗学的代表作,与《文心雕龙》珠璧相联,不仅外在体貌一样宏大,而且有着一致的深沉的历史意识与忧患精神。二、《诗品》的源流批评方法论在《诗品》中,钟嵘对这些诗人及其作品分列高低,对其成就也作了评论与褒贬,并且区分源流,力图找到这些诗作的文学渊源关系。三、《诗品》以品鉴为中心的批评论

《诗品》开创了以鉴赏为中心的批评论,一改过去诗论重心在于美刺比兴的特点,钟嵘重视五言诗的文体审美特点,这都是以往诗论不曾有的。

钟嵘用这种追溯源流、分品高低的方法来进行文学批评,是鉴于当时诗歌创作出现的弊端而作的。钟嵘所推崇的诗歌审美理想在其《诗品序》中表露得十分明确。第二节“物感说”与“世情说”一、钟嵘对“物感说”的继承和阐扬钟嵘继承了《礼记·乐记》中的“物感说”,提出诗人诗思的萌发乃是自然天地之“气”催发的产物。二、“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钟嵘的诗歌审美理想他论述五言诗的发展历程时,曾批评玄言诗说理太多,过于枯燥,“建安风力尽矣”。在对具体诗人的评价中,风力也是一条重要的批评标准。三、钟嵘“以悲为美”审美观念钟嵘认为这种怨深文绮的诗作是最有风力的,也是最能打动人的,因为它是出自作者切身的感遇,而不是代圣人立言,或如齐梁宫体诗人的无病呻吟。一、“三义说”与五言诗的创作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第三节“三义说”与“滋味说”二、以味论诗的“滋味说”钟嵘以味论诗,是与他将“兴”建立在“文已尽而意有余”之上的诗学观相关的。迄至唐代,经过刘禹锡、空海等人的发挥与阐述,意象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新的美学范畴。一、反对过分用典的“直寻”说钟嵘认为,文体各不相同,有的文体适宜用典,比如经国文符、章奏诏令宜用典故,以求博雅,言必合古;但是作为吟咏情性的五言诗何必贵乎用事,这样的话只会消泯诗中的灵气。第四节“自然英旨”的诗评标准二、反对雕饰声律的“真美”观钟嵘的看法并不一定确切,但是本着自然英旨的批评标准,抨击时弊,倡导以自然为美的审美风尚,是很有见识的看法,也是《诗品》的重要价值所在。【思考题】1.《诗品序》中提出的物感说与世情说对于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