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复习资料_第1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复习资料_第2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复习资料_第3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复习资料_第4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期末复习题型:填空(15个×1分);名词解释(5个×3分);简答(5个×8分);案例分析(1个×15分);论述(1个×15分)填空1、人类行为是人类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2、人类行为划分的几种类型:生理行为——社会行为;外显行为——内隐行为;个人行为——集体行为;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正常行为——非正常行为3、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环境有常规事件影响因素与非常规事件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常规事件又包括年龄常规事件和生活常规事件。4、精神分析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心理结构包括: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性心理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两性期。5、埃里克森认为,社会文化是人格发展的决定因素。6、行为主义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7、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的建立与操作和强化两个因素的作用是分不开的。8、马斯洛是人本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9、认知发展理论的创始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生物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环境;平衡。10、提出患者中心疗法的是罗杰斯。符号互动理论的创始人是:米德11、胎儿发展的阶段:胚芽期;胚胎期;胎儿期12、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组成是DNA;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第23对是性染色体。13、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原则:头尾原则、近远原则、简单复杂原则。14、依恋的类型:安全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回避型依恋。15、依恋的三大功能★:寻求亲近;避风港;安全基地;安全基地是依恋最高级的功能,安全基地的形成,标志着依恋关系的成熟。16、根据婴儿对母亲和陌生人的反应,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矛盾型、回避型。17、婴幼儿期的行为问题有:拒食、吮吸手指或咬指甲、心理自闭。18、幼儿游戏的种类★★:(p267)依儿童行为表现分类:语言游戏、运动游戏(如滑滑梯、骑小自行车、荡秋千等)、想象游戏、交往游戏(特点是,参与者你来我往和相互呼应)、表演游戏。认知类游戏:练习性游戏(如摇晃铃铛、吹泡泡等)、象征性游戏(如当小男孩有不愉快的心情时,他可能拿起笔在纸上乱写乱画,将不愉快的情绪发泄出来)、结构游戏(结构游戏又称工作性游戏,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如积木、积塑、金属材料、泥、沙和雪等进行建筑或构造,从而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规则游戏。社会性类游戏: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分享游戏、合作游戏(如跳绳、玩跷跷板)。创造性类游戏:累积型游戏、幻想游戏、假定游戏。幼儿教育方法类游戏:自发游戏、教学游戏。19、对于学龄前期儿童来说,自我意识主要由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方面因素构成。在幼儿自我情绪体验中最值得重视的是自尊感,儿童在3岁左右产生自尊感的萌芽。★自我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20、学龄前期儿童道德的发展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发展。21、与同伴交往的类型: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中间型。22、学龄前期儿童的行为问题主要有:口吃、侵犯(攻击)行为、沉迷于电视23、在学龄期,儿童的学习活动可以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在学龄期的技能发展:动作技能、阅读技能、语言技能。24、在学龄儿童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智力活动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25、人的生理发育的两次高峰:第一次:乳儿期;第二次:青春发育期。26、抽象逻辑思维具有五个特征:假设性;预计性;形式性;反复性;创新性;初中二年级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高中二年级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成熟期。27、心理性断乳,即青少年处于逐渐脱离父母管教、在心理及现实生活中走向独立的阶段。28、青少年行为分类:正直青年、问题青年、文化叛逆青年、政治偏激青年。29、早恋的特点:朦胧性、矛盾性、不稳定性、差异性、单纯性。30、同龄群体的功能有★★:社交发展功能;行为习得功能;心理导向功能31、★家庭的四种类型:权威型家庭;专制型家庭;溺爱型家庭;忽视型家庭【注意与父母对儿童的四种教养方式相区分,参见简答题第五题】32、★家庭的功能:经济支持功能;行为强化功能;人格塑造功能;两性教育功能33、学校功能:发展智力功能;社会化功能;筛选学生功能34、社区功能:规范行为功能;人际交往能力;配置资源功能二、名词解释1、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并维持学习活动达到学习目标的动因和力量。它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学习兴趣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2、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一个诊断性术语,是指儿童没有明显的智力缺陷但却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阅读理解、数学计算推理、书写等方面的失常。3、学习困难:学习困难是一个一般性术语,它涉及在掌握以下一种或多种技能方面存在重要问题:听、说、阅读、书写、推理、数学。不包括主要由视觉、听觉、运动缺陷、智力落后、情绪失常或不利环境引起的问题。4、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它包括自我知觉、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和自尊等方面的内容。5、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应特征得到矫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显操作”。6、态度:态度是指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是由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个体内在结构,也是调节外部刺激与个体反映之间的中介因素。7、注意:注意是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认知发展过程的一种共同特性,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8、心理性断乳:心理性断乳意指从青春期开始,个体将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及对他们的依恋,逐渐成长为独立的社会成员。9、依恋(狭义):依恋是婴幼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感情连接,它发生在婴幼儿和经常与之接触并有密切关系的照顾者之间。10、人类行为:人类行为--是人类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11、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空间和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12、常规事件:常规事件是指该事件以类似的方式发生于某一特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身上,包括年龄常规事件和生活常规事件。13、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专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14、侵犯行为: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指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可以是身体的侵犯、言语的侵犯,也可以是对别人权利的侵犯。简答题人类行为的特点?1)适应性人类行为能够而且必须适应社会环境并做出反应,即人类行为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会改变社会环境。2)多样性人类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丰富的内容。包括外显行为,如行走、哭、笑等;也包括心理行为,如思想、欲望、恐惧、幻想以及态度等。3)可变性人类行为的变化是持续不断的,它既包括人类如身高、体重等的生理变化而造成的行为变化;也包括由于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造成的行为变化。4)可控制性人类能够有意识地了解和分析周围事物的本质特点及其内在联系,明确行为过程和方向,并有目的地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行为。5)整合性因人类行为变化的复杂性,单一的学科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的描述,就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科互相渗透和整合。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各阶段的名称、所面临的心理社会危机及任务)①婴儿前期:0~1岁,信任对不信任。在这一阶段,婴儿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相信别人以满足自己生理上的需要;通过与母亲及照顾者交往来体验对人及世界的信任感与不信任感的;②婴儿后期:1~3岁,自主对羞怯怀疑。在这一阶段,婴幼儿的主要任务是开始学习独立行动,如自己吃饭、穿衣等;③学前期:3~6岁,主动对内疚。在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任务是试着去做一些并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获得主动感。这时,如果父母及其家人能给以适当的引导,儿童就会建立自信心并获得主动感。④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在这一阶段中,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学习,以获得勤奋感。⑤青少年期:12~20岁,自我统合对角色混淆。在这一阶段中,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起基本的社会及职业认同,避免角色混淆。⑥青年期:20~40岁,亲密对孤独。在这一阶段中,青年人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爱及伴侣的感觉;否则,就会产生孤独感或孤立感。⑦中年期:40~65岁,生殖性对停滞。在这一阶段,成年人的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工作,并且承担赡养老人和照顾子女的责任。⑧老年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老年人如果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满意,就会产生完善感;但如果没有这种感觉,就不免会感到人生短促并对其产生厌倦和失望,从而恐惧死亡的到来。班杜拉观察学习过程。注意过程:注意过程决定了观察者在大量的示范事件面前观察什么、知觉什么、选取什么;它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和知觉。保持过程:保持过程使示范者将示范经验转换成表象或言语符号保持在记忆中,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形象,这些记忆代码在日后便能指导操作。动作复现过程:动作复现过程是将以符号形式编码的示范信息转化为适当行为的过程;这是一种由内到外,由概念到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以内部形象为指导,将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新的反应模式。动机过程:动机过程决定了哪一种经由观察而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示范行为的习得与示范行为的操作是有距离的;示范行为的操作是在足够的动机和激励作用下才出现的。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结构及其动态过程。1)图式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机能结构,它最初来自先天的遗传,如吸吮、把握等;图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一与环境接触,就会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改变和丰富;图示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会推动认识的发展。2)同化是指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过程;这种适应表现为图式对外界的刺激进行过滤,将其吸收到图式中,引起图式本身的改变,使之变得复杂而适应新的环境;同化是图式的量变过程,因而它不会引起图式的创新。3)顺应是图式在质量上变化的过程;当原有图式不能适应环境时,就必须通过调整原来的图式而建立新的图式,使原有图式发生质量上的变化;顺应是图式的质变过程。4)平衡是指在个体与环境的交往中,同化作用与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个体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也是认识结构不断完善和深化,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父母对儿童的四种教养方式及每种教养方式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①权威型:父母常常肯定儿童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经常与孩子讨论、解释有关行为规则的含义和意义。影响:社会交往能力强,认知能力强;能够很好地应对压力;好奇,自我控制能力强,友善,自立,有较强的自尊和自信。②专断型:父母常常否定儿童的行为,一方面要求儿童无条件地遵守有关行为规则,很少听取儿童的意见和要求。影响: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形成抑郁、胆怯和自卑的心理。③放纵型:父母对儿童的行为缺乏控制,表现为对儿童行为的过分接纳和肯定。影响:自我控制能力低;很难把自身的行为集中起来;希望我行我素;比较专横、容易冲动、缺乏责任心以及攻击性较强;不太受别人欢迎。④忽视型:亲子交流很少,对孩子的生活很少过问;几乎不对孩子提什么要求;松散的控制;允许自由表达,放任冲动行为。影响:自我控制能力低;社会交往能力和认知能力较差;叛逆,冲动,攻击性强,易发怒,自尊心水平较低,且很少考虑别人。青少年与同龄群体关系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①青少年与同龄人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明显变长。热衷于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喜欢与同伴分享彼此的内心感受。②与同龄人交往时,逐渐减少了成人的监督。一方面,青少年主观上有了独立的需求,不希望继续被管教和约束,喜欢与同龄人单独分享成长中的秘密;另一方面,家长也逐渐意识到青少年已经具备了与他人独处的能力,不再过分担心他们的安全问题,这样青少年便获得了成人不在场时与同龄人相处的自由。③与异性交往的频率逐渐增加。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促使他们逐渐乐于与异性交往,并建立伙伴关系。同时,与异性朋友的交往也为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奠定了基础。④青少年同龄群体的成员人数增多。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为其提供了更多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促进了更多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互动。学龄前期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1)具体形象思维由于知识经验的贫乏和语言能力的相对薄弱,幼儿的思维还必须借助外界事物的形象。如幼儿在算加减法时,必须要扳手指头。幼儿对事物不能凭借其内在本质下定义,无法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注意力一次只能集中在物体的一个显著特征上。2)自我中心究其本质,自我中心是由于幼儿的思维缺乏可逆性,是同化与顺应对抗的结果。他们不懂得动作的结果是可以还原的。3)泛灵论、实在论、现象论泛灵论:在幼儿眼中,所有物体都是有生命的,都被赋予了人的特性。实在论:幼儿认为一切事物,包括物体、图片、梦境或词语都具有同样的真实性。现象论:以为两个相继发生的事物或事件之间都存在着因果关系。4)缺乏守恒缺乏守恒概念的出现,这主要是因为幼儿在认知上:①没有掌握可逆性②缺乏同一性③缺乏互补性青少年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1)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但青少年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屡遭挫折,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便产生了反抗心理。2)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在青春期,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性明显增强,处于过分活跃状态,使青少年对于周围的各种刺激,包括别人对他们的态度等表现得过于敏感,反应过于强烈,常因为区区小事而暴跳如雷。3)独立意识是青少年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个原因青少年迫切地要求享有独立的权利,将父母生活上的关照及情感上的关爱视为获得独立的障碍,将教师及他人的指导和教诲也看成是对自身发展的束缚。为了获得心理上独立的感受,青少年对任何一种外在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倾向。依恋的功能。①寻求亲近。婴儿渴望与依恋对象在一起。在依恋对象身边,婴儿感到愉快和满足。②避风港。在遇到挫折或威胁时,婴儿寻求与依恋对象的接触,寻求他们的安慰,并根据他们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③安全基地。安全基地是依恋最高级的功能。依恋关系给婴儿以安全感,婴儿以依恋对象作为安全基地,探索外部世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有哪些?①意识层面的矛盾性。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对内外世界的觉知。从内容上看,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中充斥着主观我与客观我、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一方面,生理走向成熟带给青少年“成人化”的心理暗示,对己对人有了主观上的看法和评价。用自我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方式使得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带有鲜明的个性。当这种独特性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发生碰撞时,便会产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不一致;另一方面,充满朝气的青少年在综合所学知识与经验后,容易形成各自的心理追求,当追求目标不合实际、难以达成时,便会产生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的矛盾。②智力层面的过渡性。智力是指个体运用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青少年时期的智力迅速发展,多项智力指标都达到发展的最高峰。③情绪层面的双重性。情绪是指个体对需求满足状态的主观认识与表现。青少年介于儿童和成年人之间,情绪的发展也综合了儿童和成人的特点。一方面,从时间上表现为激情与心境并存。另一方面,从方式上表现为外显与内隐并存。④道德层面的递进性。道德是个体具备的行为规范与价值观念的总和。青少年时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递进式的特点。如何矫正儿童的侵犯行为?1)干预儿童的侵犯事实侵犯是习得的,但也可以通过学习过程予以消除。因此,在儿童侵犯行为发生后,教师和家长应该进行干预,使他们意识到侵犯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懂得什么行为是错误的,应该遵守哪些行为规则。2)鼓励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儿童侵犯行为的最终解决,主要取决于个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和个性的完善。鼓励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及趋向)如帮助、安慰或救助他人,与他人合作、分享、谦让,甚至包括赞扬他人、使他人愉快。亲社会行为是从更积极的角度防范和矫正儿童侵犯行为的好办法。3)培养儿童的移情能力移情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个体感受、理解和体验他人需求与情绪的能力。一个善于觉察和体验别人痛苦的人,能有效抵御外在压力,阻止对他人的伤害。儿童移情能力的提高,对于减少和防范侵犯行为有积极作用。4)创设非侵犯的环境,远离暴力和不良诱因观察学习、潜移默化、相互模仿,是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特别关注传媒对儿童心理的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家长应该对儿童所看的电视节目加以甄别和控制,从而净化孩子的成长环境。5)帮助儿童掌握解决人际冲突的策略、技能侵犯性较强的儿童往往缺乏解决交往问题的策略,不善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或进行交往。这就需要向儿童提供一些正常交往的策略,通过榜样的示范、解释和说明,帮助他们掌握减少人际冲突的策略,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减少侵犯行为。按照人类与社会环境互动的观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人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社会化个人必须适应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个体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积极互动,形成自己的人格,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掌握社会经验与规范,取得社会成员资格。2)人在社会环境中扮演社会角色个体在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中获得自我价值和社会归属感,从而发展成创造贡献的社会成员;社会工作者就是要通过评估个体社会角色扮演的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3)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不能脱离人类遗传因素的限制人的生理能力是有限的,人的发展受生理因素制约;人类遗传因素与环境交互作用,这个互动过程同时影响人类行为。4)人类行为影响和改变着自然和社会环境如人造运河,填海、建水库等。在不同的行为过程中,人类行为与环境互动和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人类与环境是互动的关系,即互相影响,互相决定,共同变化。人类行为分类的常规划分标准。①统计规律如个人的行为与大多数人的行为相似或一致,即是正常行为,反之则属异常行为。②符合社会规范正常行为是被社会普遍接受的、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从众行为,反之则被认为是异常行为。③良好的社会适应正常的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异常行为是社会适应性不良或适应困难的行为,它往往会给个人和社会造成危害。④健康的个体发展当个人行为符合个人生理、心理、情绪发展阶段特征的,可归为正常行为。另外,也可以根据个体的内在感受来判别行为是否正常。皮亚杰将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皮亚杰将儿童认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觉运动阶段:0—2岁。在这一阶段中,婴儿是靠身体动作以及感觉来认知周围世界的,即婴儿可能频频表现出手抓、脚踢和吮吸等身体动作,以感觉周围物体的存在及相对位置;婴儿此时的活动还只是动作活动及其感觉动作的调整,没有表象,只有思维的萌芽。2)运算思维准备阶段:2—7岁。在这一阶段中,儿童能够进行较多的内心活动及思想,并借助于语言和表象与外界进行交流,具备了简单的抽象思维,如模仿性思维和直观判断等;这个阶段的儿童还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他们不仅不能接受不同的意见,而且也无法超越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事物。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在这一阶段中,儿童的认知活动有了本质上的发展,儿童已经初步掌握了事物在时空上的一些关系,因而出现了逻辑思维;这种逻辑思维仅仅是指儿童可以借助于具体的事物或经验来进行思维;这一阶段的儿童形成了守恒的概念,并逐渐掌握了群集运算的能力;儿童也在逐渐减少以自我为中心,开始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4)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2—15岁。在这一阶段,儿童可以在逻辑运算和推理中摆脱具体形象的事物及其内容,通过假设,推理出必要的结论,从而达到抽象思维;这个阶段的儿童不再依赖具体的实物或经验进行思考。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首先,游戏满足儿童生理发展的需要。由于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儿童在生理上要求不断变换活动;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他们所感兴趣的动作而不受限制;小脑是运动控制中心,掌管身体平衡,调节肌肉运动,小脑又与情绪控制中心相联系;积极的身体活动,可以使儿童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又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从而避免厌烦和疲劳,使机体感到舒适。其次,游戏可以满足儿童认知发展的需要。儿童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兴趣与好奇心,这种兴趣与好奇心是理解环境、探索环境的需要的表现;游戏可以满足儿童这种认知发展的需要,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操作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想象来模仿和表现周围的人与事物。第三,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需要。游戏是儿童人际交往需要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这种需要寻求满足的途径。在与成人共同的游戏中,儿童可以体验到成人的爱,形成对成人进一步的信任与依恋,使社会性交往需要进一步形成与发展。玩具往往成为孩子交往的媒介,共同游戏是交往的表现形式。第四,游戏可以满足儿童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可以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儿童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对物体或他人产生影响时,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快乐。在游戏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自主感,可以满足儿童自我实现的需要。请指出如何帮助儿童去寻找玩伴和交朋友?①使用正面的训练技巧。给予奖励,制定规则和鼓励非惩罚方法的合作。②树立积极热情和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模式,建立儿童的自尊。③表现你自己的亲社会行为,对儿童的共情感受和反应给予赞扬。④如果儿童经常没有机会与其他儿童在一起的话,应特别做出努力为儿童创造游戏群体。社交技巧随着经历而得到发展。⑤鼓励“孤独者”最初和两三个儿童组成的小群体玩,进入群体之前给予足够的时间去相识。⑥通过布娃娃、角色扮演和儿童学会交友的书籍间接地教授儿童交友技巧。案例分析【学习障碍(定义、特点、产生原因、矫治方法)】定义:学习障碍是一个诊断性术语,是指儿童没有明显的智力缺陷但却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阅读理解、数学计算推理、书写等方面的失常。特点:1、书写障碍患儿的突出表现是书写困难,即他们很难将字完整地写出,经常将答案写错,会解难题却总是将简单的题目做错,在考试中漏做题目等。【案例1:程程,男,10岁,4年级学生。平时书写随便,字迹潦草,做作业速度快。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距离大,写出来的字大小不均匀,疏密不一致。在非方格纸上写字时,作业就更加随便、潦草,没有约束。为此,作业和测验经常被扣分,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书写障碍2、阅读障碍患儿的突出表现是阅读困难,即他们在阅读时经常会忘记字和词,且阅读速度特别慢,儿童的这类学习障碍会妨碍他们对各门课程的学习。【案例2:小汪,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上明明看得见,却经常分不清左右、上下,如b、d、p、q不分,“土”写成“士”等。此外,小汪左手与左脚,右手与右脚也分不清,记东西常常抓不住重点,丢三落四。但他又不像弱智儿童,计算题能作对,速度也与一般同学差不多,应用题虽然经常因为看错题而做错,但弄清题意以后也能做对。父母觉得他是粗心大意,但他却屡教不改。无可奈何,父母只有带他来咨询。】→→阅读障碍3、语言障碍患儿的突出表现是语言和语言加工困难,即他们在发声和发音系统、语法或句法、词汇或语义、会话交流等方面出现了问题。4、数学障碍患儿的突出表现是数学推理和数学计算困难,即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很差,不能理解和计算稍微复杂一些的计算题。5、注意力障碍患儿具体表现为:1)活动过多由于自控力差,这类儿童常不分场合,都处于不停活动的状态中。如上课时不断地搞小动作,经常乱闯、乱跑,不听别人劝阻等。2)注意力涣散,不易集中这类儿童的注意力特点是主动注意减弱,被动注意亢进,即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时间短暂。3)冲动任性这类儿童的情绪易激动,喜怒无常,不合群。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爱激怒、发脾气,并常伴有自伤与伤人行为。4)学习困难虽然这类儿童的智力一般比较正常,但由于注意力涣散,学习时马虎潦草,极易出错,容易出现学习障碍。【案例3:小明是个6岁的男孩,一清早睁开眼睛,就到冰箱拿牛奶喝。打开了冰箱,倒了牛奶;同时又看到牛奶旁的一盒蛋,他抽出蛋盒,却不小心将蛋盒摔在地板上,于是蛋盒里蛋洒了一地。小明想拿拖把清理地板,到了储藏室时又注意到放在地下室的洗衣机,于是一时兴起,把自己的衣服投入洗衣机中清洗,却把楼上地板的破蛋及脏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注意力障碍产生原因:1.生理因素1)儿童在胎儿期、出生时出生后由于某种病伤而造成轻度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2)遗传因素,有些学习技能障碍具有遗传性,如儿童的父亲、爷爷或其他亲属可见到类似情况;3)身心发展落后于同龄儿童的发展水平,乳牙脱得慢、走路说话迟、个子特别矮小等;感觉器官功能的缺陷或运动协调功能差。2.环境因素1)不良的家庭环境。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或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原因,使儿童从小就未得到大人充分的爱抚,特别是缺乏母爱。2)儿童在幼年时未得到良好教养,在儿童早年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没有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和教育。3)不适当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儿童产生厌学情绪。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他们拔苗助长,不按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常在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上违反教育规律。如学前儿童小学化,小学儿童初中化等。3.营养与代谢近来研究证实,儿童学习困难与营养代谢相关,某些微量元素不足或膳食不合理,营养不平衡可影响智力发育。过去认为碘摄入不足影响儿童智力,锂元素影响儿童的性格特征,进而影响学习。有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儿童头发中,微量元素锌、铜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儿童,而铁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4.心理因素儿童学习困难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证实,儿童学习困难存在普遍的心理问题。普遍观察得到的结果是学习困难儿童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差,情绪易波动,意志障碍,认知障碍,自我意识水平低等。5、学习困难是由于小脑发育迟缓造成的由于小脑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讯息处理中心,能将我们的能力“自动化”。有了自动化功能,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和技能,在我们学会后,不假思索就可以直接做出来。一旦小脑无法有效自动化运作,每做一件事都要重新学习,那就很可能让阅读书写、动作协调、人际关系等,这些一般人都轻易学会的生活技能变成困扰,甚至变成灾难与恶梦,不论怎样奋斗挣扎,却总是陷在一筹莫展的困境。矫治方法:1、预防方法父母从发育早期就应开始注意儿童的营养和避免发生脑外伤;教师和父母都要注意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人格,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他们的正确行为予以鼓励。2、矫治方法第一,为患儿提供特殊的学习环境。这应该是一个既能照顾到他们的学习特点与自身条件,又不影响到他们的自尊与自我意识的发展的学习环境。第二,尽力发挥儿童各方面的才能。教师和父母应尽量让儿童发挥各方面的才能,避免令他们专注于自己的缺陷,以致令他们灰心丧气,可使他们通过成功的体验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第三,帮助患儿进行行为矫正训练。动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