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申报资料技术要求及案例分析课件_第1页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申报资料技术要求及案例分析课件_第2页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申报资料技术要求及案例分析课件_第3页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申报资料技术要求及案例分析课件_第4页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申报资料技术要求及案例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

申报资料技术要求及案例分析

李眉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

申报资料技术要求及案例分析

一.概述一.概述(一)创新性化学药物药学研究与技术评价的基本思路(一)创新性化学药物药学研究与201药物研发过程中认知与确认PhaseIIbPhaseIII耐受性人体药动-

药效有效性与安全性剂量/暴露-响应剂量调整明确适应症安全有效性PhaseIPhaseIIaPre-Clinical有效性、毒性药动-药效

注册PhaseIV相对于竞争者的结果、治疗指数、规范使用对药物&疾病模型的信心不确定性LalondeRLetal.,Model-baseddrugdevelopment.ClinicalPharmacologyTherapeutics2007;82:21-32发现与认知认知与确认药物研发过程中认知与确认PhaseIIbPhaseIII202高风险

高风险203想法药物11-15Years发现探索研究充分研究I期015510II期III期长周期想法药物11-15Years发现探索研究充分研究I期0204新药平均研发时间升至14年DevelopmentTime(Years)TOTALDRUGDEVELOPMENTTIMEFROMSYNTHESISTOAPPROVAL新药平均研发时间升至14年DevelopmentTime(205高投资

5000个化合物中只有一个被批准为新的药物开发一个新药的费用大大增加被筛选的化合物研制/临床前研究5-61-21-2I期临床试验II期III

期注册总计31-211-155,000-10,00051138318802197519872000药物研发时间每个处方药的花费(百万美元)资料来源:PhRMA年报2003年高投资5000个化合物中只有一个被批准为新的药物开发一个新206系统复杂

系统复杂207新药研发竞争激烈,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极低的临床前成功率(5个/5000-10000个)极低的药品上市率(1个/5000-10000个)从研发到上市约需11-15年的时间每个药品的平均研发费用约8亿美元药品研发所面临的上市审查愈加严厉每10个上市的药物,只有3个能够赢利大量专利药到期的压力新药研发竞争激烈,研发投入不断增加208仿制药和创新药药学研究特点比较

仿制药创新药化合物、剂型明确目标的不确定性研究周期短研究周期长风险在于质量风险在于安全、有效药学是“关键性研究”药学是“支持性研究”仿制药和创新药药学研究特点比较仿制药创209创新药与仿制药药学评价的

主要关注点

仿制→创新评价目的上市质量控制→阶段性质量控制评价策略终点评价→过程评价评价思路较单一的药学评价→多专业综合评价评价阶段主要在临床前完成→分阶段完成创新药与仿制药药学评价的

主要关注点仿制→创新评价目的上市210仿制药药学研究特点分析仿制药研发总体假设---

研制产品和已上市产品如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则就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础对于仿制药,药学研究是关键性研究

制备出相同结构的化合物保证原料药、制剂的质量与已上市产品相当仿制药药学研究特点分析仿制药研发总体假设---211临床研究的验证性地位

例如固体口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是评价仿制成功与否的关键证据,弥补药学研究的局限仿制药的研发风险主要来自药学研究

药学研究成功与否决定研发的成功与否

临床研究的验证性地位212仿制药药学研究的特点

针对上市产品质量控制的药学研究在临床前就应基本完成仿制药药学评价的特点

在申报临床时基本完成,并且是围绕所做的研究工作是否能够保证上市产品的质量可控进行评价仿制药药学研究的特点213创新药药学研究特点分析创新药的研发思路---

假定一个化合物针对某一适应症(或作用靶点)是有效的,设计假设验证方案,并通过试验验证、修正或推翻假设;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安全性问题;最终,评估出所研制药物临床应用的风险/利益比。

创新药药学研究特点分析创新药的研发思路---214临床研究是创新药研发的“核心”

创新药的开发过程中,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是淘汰候选药物的主要原因临床应用风险/利益比的评估需要依据临床研究数据临床研究是创新药研发的“核心”215药学研究的目标

最终目标是建立上市产品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上市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可控性在研发过程,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必要性?对于创新药,药学研究是支持性研究药学研究的目标216创新药物研究特点之一:不确定性(一)化合物的性质需进行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工作

创新药物研究特点之一:不确定性(一)化合物的性质217实例1.提高血浆中稳定性

实例1.提高血浆中稳定性218实例2.增加离解基团-水溶性

-口服吸收-有效性实例2.增加离解基团-水溶性

-口服吸收-有效性219实例3.增加助溶基团实例3.增加助溶基团220实例4.延长半衰期

实例4.延长半衰期221目标特征(TPP)化合物特征临床前数据时间“桥接”-体外数据动物模型I期临床剂型提高生物利用度优化稳定性采用新的II期临床剂型不改变II期临床剂型“桥接”-体外数据-人体PK研究最终剂量&TPPIII期临床剂型接近上市剂型适宜的生物利用度确定的稳定性(二)剂型、处方和规格目标特征(TPP)“桥接”I期临床剂型提高生物利用度采用新的222

选择剂型的考虑要点之一产品起始目标特征(TPP)---给药途径

---给药剂量

---给药频率

---立即/维持释放

---目标分布选择剂型的考虑要点之一产品起始目标特征(TPP)223选择剂型的考虑要点之二物理化学特征

---化学稳定性(固态和溶液中)

---物理稳定性(吸水性、结晶修饰、熔点等)

---溶解性

---分离系数

---渗透性

---与其他成分的兼容性选择剂型的考虑要点之二224选择剂型的考虑要点之三生物利用度应在临床前研究中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特性:

---在人体模型中使用体内药物吸收模型

---设计一个能够预测人体内特征的动物模型(狗,猴子)

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药时曲线下面积,半衰期,最高血药浓度)选择剂型的考虑要点之三225

新药的生物利用度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溶解/吸收行为药物的BCS分类---BCS1:高溶解度,高通透性BCS2:低溶解度,高通透性BCS3:高溶解度,低通透性BCS4:低溶解度,低通透性

其他影响因素,如:食物、消化道分解、快速消除等有限的生物利用度需要使用特殊剂型新药的生物利用度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有限的生226

情况C:有限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通过消化道分解、快速消除等)情况A:无限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易溶,易吸收)简单的剂型,如:

溶液将原料药装入胶囊将制剂装入胶囊情况B:有限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难溶/难吸收)需要特别方法/剂型,如:减小原料颗粒大小,采用无定型颗粒脂质载体(SEDDS,微乳剂等)

固体分散剂/溶液(加入增溶剂,如分散片、颗粒剂等)需要采用特殊方法,如:前体药物,改进释放速率的剂型等研究阶段(临床前研究、Ⅰ期临床研究)剂型的选择---口服剂型情况C:有限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通过消化道分解、快速227研究阶段(临床前研究、Ⅰ期临床研究)

剂型的选择---非胃肠道给药剂型化合物分子的稳定性是决定剂型选择策略的关键化学稳定性(水解,氧化等)

物理稳定性(单个粒子大小,聚合度等)

其他稳定性因素(浸润,吸收,容器完整性等)

采取的策略

使用冻干剂型使用标准包装(通常使用玻璃瓶)研究阶段(临床前研究、Ⅰ期临床研究)

剂型的选择---非胃肠228研究阶段(临床前研究、Ⅰ期临床研究)剂型的选择策略---

目标产品特征,物理特征和生物利用度是选择一个新化合物研究阶段剂型的主导因素研究阶段剂型应确保质量可控并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早期临床研究中,应考虑采用生产方法简单并保证快速供应的剂型

研究阶段(临床前研究、Ⅰ期临床研究)剂型的选择策略---229全面开发阶段(Ⅱ期、Ⅲ期临床研究)

剂型的选择

商业因素

目标产品特征成本,投资,供应链时限

上市剂型活性成分特性

工艺选择

临床数据

溶解性

原则

安全、有效的剂量吸收速率剂量范围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固态特性药代动力学特征

与其它成分的相容性

质量

质量标准法规要求稳定性工艺稳定

全面开发阶段(Ⅱ期、Ⅲ期临床研究)

剂型的选择230全面开发阶段(Ⅱ期、Ⅲ期临床研究)

剂型的选择策略---

临床数据,质量和目标产品特性对上市剂型的选择起主要作用确保研究阶段剂型与全面开发阶段剂型具有同等疗效处方和工艺的选择应保证生产工艺的稳定并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全面开发阶段(Ⅱ期、Ⅲ期临床研究)

剂型的选择策略---231例1.某1类创新药例1.某1类创新药232例2.XXXX片剂

处方1药物粉末40mgI期处方2胶囊剂1、5、10mgI期处方3片剂1、5、10mgII期处方4片剂5mgIII期例2.XXXX片剂

233(三)质量研究由于所开发化合物的性质、剂型的不确定,带来质量研究的不确定性:---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制备工艺的选择,对相关的杂质要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测定的方法要进行探索、确定和验证;---杂质的限度需要根据药理毒理或临床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制备工艺放大的研究结果综合考虑才能确定。

(三)质量研究234(四)稳定性

面对一个全新的药物其稳定性如何,光、温度和湿度对其的影响程度如何均未知,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逐渐认识和了解;

根据药物和剂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确定药品的包装,制订产品的有效期;

需考虑到不同上市国家和地区的气候条件,可能需要进行多气候带的稳定性研究。

(四)稳定性

235创新药物研究特点之二:阶段性根据药物开发进程,分阶段推进---

进入不同的研究阶段,对研制样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研究的要求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相应阶段的临床试验需要相应的质量控制研究和安全性方面数据的支持

创新药物研究特点之二:阶段性根据药物开发进程,分阶段推进-2361.研究阶段(临床前研究、Ⅰ期临床研究)

这个阶段属于药物研发的初期,也是淘汰率最高的阶段,一般来说这个阶段的淘汰率在85%以上。药学研究特点:---原料药用量大(供动物试验)---制剂的剂型未定且用量小

---研究以快为主1.研究阶段(临床前研究、Ⅰ期临床研究)

这个阶段属于药237原料药制备工艺研究制备工艺应有依据,可对工艺中产生的杂质(反应副产物、有机溶剂、重金属等)进行有效地控制;重要的起始原料和中间体质量要有保证(合成工艺、结构和构型、含量和杂质等);需制备充足的原料药和制剂,以供药理毒理和Ⅰ期临床的研究;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结构测试、分析和解析,可推断或验证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包括构型)如为多组分药物,则应固定各组分的组成及比例

原料药制备工艺研究238制剂处方与工艺研究

此阶段一般可采用一些工艺简单,影响因素少的剂型;如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显示药物的吸收、代谢等不能满足目标适应症的临床需要,则应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改造,或者改变剂型或工艺等;处方应结合剂型的一般要求,进行适当的筛选,尤其是新的活性成分或新辅料使用的情况下,应进行主辅料相容性试验;制备工艺应综合考虑剂型的一般制备工艺及主药的性质(晶型,在不同酸度、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稳定性等),得到质量稳定,且符合剂型质量要求的样品;为保证临床受试者的安全与临床样品的质量,按照法规的要求,临床研究用样品应在符合GMP要求的车间生产。制剂处方与工艺研究239质量控制

在此阶段的质量研究一般可采用“通用”的方法,按照药典对原料药和制剂的一般要求,进行相关的研究,以保证化合物的质量的可控。重点关注影响样品安全性的项目:杂质、溶剂残留、溶液的颜色、无菌(无菌工艺和无菌检查)、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新辅料、药物传输系统(剂型特点,装置的特点,潜在的快速或过度释放,粒度分布等)等安全性检查项目采用的方法应可行,包括方法的选择和验证其他项目的方法可以在临床试验期间不断完善质量控制

240稳定性

需设计各种条件的强制降解,了解原料药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原料药的包装与贮存条件的确定、制剂剂型与工艺的确定等提供参考。由于化合物的处方工艺会发生变化,因此仅需提供初步的稳定性研究的方案和数据。

稳定性

2412.全面开发阶段(Ⅱ期临床研究、Ⅲ期临床研究)

这个阶段属于药物的全面开发阶段,通过对化合物的毒性和疗效的全面研究,对拟开发化合物的开发价值有了充分的认识。在此阶段的研究中,对于CMC来说需要对药物的剂型、处方、规格进行适宜的变更,以达到降低毒性、提高疗效的目的。如处方、工艺或所用的原辅料发生了变化应进行相关的桥接试验。2.全面开发阶段(Ⅱ期临床研究、Ⅲ期临床研究)242原料药制备工艺进行工艺放大研究和工艺验证研究(包括:设备的选择和评估;原材料和试剂的规格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工艺条件和工艺参数,以及工艺参数的可接受范围;工艺步骤的评估,确认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工艺步骤及可接受的操作范围)进行工艺放大的质量风险分析,尽量降低放大过程的风险,固定完善制备工艺原料药制备工艺243制剂处方与工艺研究

该阶段,基本确定了药物的剂型和规格,故需要对药物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的详细研究和筛选,并进行工艺放大研究和工艺验证研究。(包括:设备的选择和评估;原料药的质量和辅料的规格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工艺条件和工艺参数,以及工艺参数的可接受范围;工艺步骤的评估,确认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工艺步骤及可接受的操作范围)进行工艺放大的质量风险分析,尽量降低放大过程的风险,固定完善制备工艺临床研究用样品应在符合GMP要求的车间生产。

制剂处方与工艺研究244质量控制

因药物的处方工艺基本确定,故需进行全面的质量研究工作。如:对有关物质检查、含量测定等需要进行详细的方法学研究,以考察方法的可行性。重点针对工艺放大样品进行质量研究,积累工艺放大后样品质量变化的数据,并通过工艺放大样品的研究,进一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根据不同规模样品的数据积累、毒性研究和稳定性试验结果,确定影响产品安全性项目的限度,制订并不断修订完善质量标准,以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质量。质量控制

245稳定性

三批拟上市包装中试或中试以上规模样品进行加速试验和长期留样试验,制定合理的稳定性研究方案加速试验6个月,长期留样试验至少6个月,以保证临床试验期间样品的质量符合要求在临床试验期间,继续进行长期留样试验,确定药品的包装、贮藏条件和有效期

稳定性

2463.上市申请阶段

经过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对药物的价值有了充分的认识,可根据相关的法规和技术要求,根据前期的研究结果准备申报资料,上报审批。

3.上市申请阶段247

重点关注:上市药品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和建立生产控制体系(GMP)

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原材料的来源和质量控制关键中间体的质量控制质量标准

检测项目选择的依据分析方法及其验证研究限度的设定稳定性研究重点关注:上市药品质量控制体系248关注:变更的支持性研究原料药制备工艺的变更---

质量对比研究(例如杂质的变化)等制剂处方工艺的变更---

质量对比研究、分析方法的再验证、稳定性研究、生物等效性研究等关注:变更的支持性研究249

剂型的变更---

生物等效性研究等

质控方法的变更---

对比研究、方法学的研究与验证等盐基、粒度、晶型的变更---

生物等效性研究等剂型的变更---250

小结:

创新药物的药学研究要能够支持相应阶段的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保证上市药品的质量可控

--在临床研究阶段,保证受试者的安全是药学评价的关注焦点

--变更研究要能保证研究信息的合理“关联”

--在申请上市阶段,药品质量控制体系是药学评价的核心小结:创新药物的药学研究要能够支持相应阶段的安251

(二)制剂的概念:药物应用于临床必须设计处方,加工生产成为适宜于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之为药物制剂。(二)制剂的概念:252药剂学的概念

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药剂学的概念

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253

研发中的地位

药品质量控制的基础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基础处方工艺研究与其他质量控制研究的关系

处方工艺研究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

研发中的地位254药品质量控制理念的变化检验控制质量生产控制质量设计控制质量QualitybyDesign,QbD

药品质量是通过检验来控制的药品质量是通过生产过程控制来实现的药品质量是通过良好的设计而生产出来的药品质量控制理念的变化检验控制质量药品质量是通过检验药品质量255

(三)相关法规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正文:生产现场检查

附件2:

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资料:应包括起始物料、处方筛选、生产工艺及验证资料。

(三)相关法规256

SFDA发布的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

已有国家标准化学药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SFDA发布的指导原则:257

化学药品技术标准

多组分生化药技术标准化学药品研究资料及图谱真实性问题判定标准化学药品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试行)多组分生化药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试行)

化学药品技术标准258国外技术指导原则的翻译和转化与原料及制备工艺相关8项

制剂注册申请对所附原料药生产工艺资料的要求

原料药、药用辅料及包材申报资料的内容及格式要求(DMF)

仿制药晶型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工艺验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无菌工艺验证资料的申报要求

药用辅料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国外技术指导原则的翻译和转化与原料及制备工艺相关259

与制剂相关3项

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口服缓释制剂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改变制剂处方和变更药物给药途径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与制剂相关3项260临床药理学方面的指导原则15项临床研究进程中相关的指导原则 20项不同治疗领域的指导原则 44项审评质量管理规范 2项

管理程序 3项临床药理学方面的指导原则15项261中国药品注册通用技术文件2010年5月5日发布了《关于对CTD格式申报资料征求意见的函》(食药监注函[2010]86号)2010年9月30日正式发布《化学药品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国食药监注[2010]387号)

中国药品注册通用技术文件2010年5月5日发布了《关于对CT262有关事项的通知: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2化学药品注册分类3、4、5和6的生产注册申请的药学部分申报资料,可参照印发的CTD格式整理提交,同时提交电子版。申请临床试验阶段的药学资料,暂不按CTD格式提交资料。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2化学药品注册分类1和2的临床试验申请和生产注册申请的药学资料,暂不按CTD格式提交资料。三、为鼓励CTD格式提交申报资料,并稳步推进该项工作,目前拟采取以下方式。

(一)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2申报资料要求提交的生产注册申请申报资料仍予接收。

(二)技术审评部门将对提交CTD格式申报资料的注册申请单独按序进行审评。

有关事项的通知: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2化学药品注册分263化学药品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CTD格式申报主要研究信息汇总表(原料药)CTD格式申报主要研究信息汇总表(制剂)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原料药)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制剂)化学药品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CTD格式申报主要研究信息264各资料的基本要求:综述资料应系统全面、重点突出,综述所作的研究工作,证明药品的质量确实是稳定、可控的申报资料为综述资料提供充足的文献与试验依据,包括具体的文献复印件及其译文、试验的实施过程及数据、图表与照片等

注意掌握--关键点各资料的基本要求:注意掌握--关键点265综述中关键点(1)原料药制备工艺:研发过程、工艺变化情况及批次汇总表结构确证:杂质的定性研究与溯源质控:分析方法的验证与对照品的标定稳定性:样品情况、结果的表述综述中关键点(1)原料药266综述中关键点(2)制剂处方工艺:研发过程、变化情况及批次汇总表(代表性批次)质量控制:放行标准、有关物质方法学验证应针对已知杂质、列明产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对照品的标定稳定性:上市后的承诺和方案、使用中产品稳定性、相容性试验

综述中关键点(2)制剂267申报资料的关键点(1)原料药制备工艺:物料与中间体质控方法的必要验证、关键起始原料的制备工艺、工艺验证的分类要求结构确证:杂质的结构确证与溯源包材:检验报告、选择依据、相容性研究申报资料的关键点(1)原料药268申报资料的关键点(2)制剂处方工艺研究:与对照药品对比研究结果(包括f2相似因子的比较

)、批分析汇总表、包材的相容性研究生产工艺:详略要求、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大生产规模的要求(10倍量)、工艺验证的要求与内容

稳定性:中试以上规模的样品、使用中的稳定性、上市后的稳定性承诺与方案

申报资料的关键点(2)制剂269二.制剂处方研究的技术要求和评价要点

二.制剂处方研究的技术要求和评价要点

药物制剂设计是新药研究和开发的起点,是决定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稳定性和顺应性的重要环节。药物制剂设计是新药研究和开发的起点,是决

重点关注:

1.剂型的选择要有依据

2.辅料的筛选要优化

3.处方的研究考察要全面重点关注:1.剂型的选择要有依据1.剂型的选择要有依据

主要考虑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学性质

(2)临床治疗的需要

(3)临床用药的安全性、顺应性

(4)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1.剂型的选择要有依据

主要考虑因素:《化学药品技术标准》规定---

制剂剂型的选择应符合《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的基本要求选择剂型时应综合考虑:---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

---临床治疗的需要

---临床用药的顺应性

《化学药品技术标准》规定---

注射剂的剂型选择还应符合《化学药品注射剂基本技术标准》的规定,要根据药物的特性综合权衡大容量注射液、小容量注射液和粉针剂

----无菌保证水平

----杂质的控制水平

----工艺的可行性

----临床使用的方便性等注射剂的剂型选择还应符合《化学药品注射剂基本技术标

基于以上基本原则,经专家审评会议讨论确认存在以下情况的注册申请将不予批准:

(1)对于注册分类5,所改剂型的质量、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较原剂型降低的;所改剂型不符合临床需要的;

(2)对于注册分类6,所仿品种在质量可控性、安全性、有效性方面存在较大缺陷的;所仿品种已不符合临床需要的;

(3)注射剂中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和粉针剂之间的互改,如所改剂型的无菌保证水平低于原剂型,而药品质量、稳定性或安全性没有明显提高的。

基于以上基本原则,经专家审评会议讨论确认存在以下情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

和生物学性质

溶解度和pKa最适稳定性及最终药品溶解性的要求粒径影响药物溶解性,因而影响药品的溶解速度多晶性可以改变药物的溶解性。不同晶型能够互相转变吸湿性吸潮可影响药品的物理结构及稳定性分配系数药品的相对亲水亲脂性。亲脂性好的药物从药品中溶解和溶出性质差相容性辅料与药物相容性,辅料-辅料相容性及其对药品稳定性影响pH-稳定性关系介质pH值通常会影响溶液的稳定性;此外,由于胃和肠中pH不同,稳定性有助于药品储存和给药时降解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

和生物学性质

稳定性(对光、湿、热的稳定性,固、液状态下的稳定性和配伍稳定性)

生物学特性(吸收、分布、代谢、消除等)

可以为剂型的选择提供指导,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可能限定剂型的选择。

稳定性(对光、湿、热的稳定性,固、液状态下的稳定性和配

对于易溶于水的药物,可以制成各种固体或液体剂型,适合于各种给药途径。

目前认为不合理的改剂型:

---溶解性较好的药物,制成分散片

---溶解性较好的药物,制成混悬剂或干混悬剂

---溶解性较好的药物制成软胶囊

溶解度对于易溶于水的药物,可以制成各种固体或液体剂型,适合

对于难溶性药物,不易制成溶液剂。更不适合制成注射给药剂型,但给与一定条件时,也可制成溶液剂(包括注射剂),但必须注意药物的重新析出,防止由此带来的不良反应。

目前认为不合理的改剂型:

---难溶性药物制成泡腾片、泡腾颗粒

---难溶性药物制成粉针

对于难溶性药物,不易制成溶液剂。更不适合制成注射给药实例1.水溶性药物

分散片或软胶囊

如:加替沙星及甲磺酸加替沙星

---本品水溶性好,制成分散片加水后在水中呈分散状态的是片剂辅料而不是药物,因此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分散片;

---制成软胶囊形成油性混悬液导致产品的体内吸收状况改变;

实例1.水溶性药物

分散片或软胶囊如:加替

如:复方甘草酸苷分散片本品是由甘草酸单铵盐、甘氨酸、蛋氨酸组成的复方制剂甘氨酸、蛋氨酸均为水溶性药物,甘草酸单铵盐也可溶于热水制成分散片不合理。建议不批准。

如:复方甘草酸苷分散片

实例2:为将难溶性药物制成粉针剂而增加临床使用方法复杂性的作法:

如:氟康唑、替硝唑→粉针剂为使之溶解,利用其在酸中溶解的性质,在处方中加入大量盐酸,再冷冻干燥制成粉针。为保证溶解稀释后药液的pH值在人体耐受范围内,临床使用时加入一定量的5%碳酸氢钠注射液以调节pH值。这一过程必然造成临床使用的复杂性。还可能会导致临床使用的安全性隐患,不仅增加了染菌机会,同时也会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实例2:为将难溶性药物制成粉针剂而增加临床

如:辅酶Q10→粉针剂

因辅酶Q10在水中的溶解性差,需要在处方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助溶,聚山梨酯80加入后,辅酶Q10被聚山梨酯80分子的疏水基团包裹,以水包“油”的形式形成微团溶解于水中,形成乳浊液。

临床使用时需采用特殊的加热方式,才能使产品复溶后得到澄明的液体…如:辅酶Q10→粉针剂对胃肠中酸碱环境不稳定首过性代谢问题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如乳剂,混悬剂生物稳定性配伍问题(复方、辅料)

稳定性对胃肠中酸碱环境不稳定稳定性

目前认为不合理的改剂型:

---不稳定的药物制成水针、输液

---不稳定的药物制成口服溶液剂目前认为不合理的改剂型:实例1:穿琥宁由粉针剂

大输液

实例1:穿琥宁由粉针剂

大输液

实例2:盐酸多巴胺葡萄糖注射液

实例2:盐酸多巴胺实例3:阿法骨化醇

口服溶液剂实例3:阿法骨化醇

口服溶液剂生物学特性细胞膜肝肾生物转化排泄吸收分布效应器官组织贮存游离结合代谢物游离型药物结合型血液药效药物各种给药途径药物体内过程示意图生物学特性细胞膜肝肾生物转化排泄吸收分布效应器官组织贮存代谢药物生物学性质

吸收的速度和程度药物的治疗窗消除速度GI中不稳定性体内分布情况等毒性或刺激性等药物生物学性质

吸收的速度和程度

吸收部位

对于有特定部位吸收的药品,在剂型的选择中如果改变了药物的吸收部位,则需要特别关注。如对于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的药物,如果开发为肠溶片或缓释制剂,则可能发挥不了应有的疗效。吸收部位

实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肠溶制剂

实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肠溶制剂

局部用药局部起效

常用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可主要分为有机醇类、酯类、月桂氮卓酮、表面活性剂、角质保湿剂、萜烯类等。如果在治疗皮肤感染的制剂中加入透皮吸收剂,可能导致药物进入体循环,造成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局部用药局部起效实例:

如体癣、疱疹等皮肤病,其发病部位在皮肤浅表层,药物不需进入体内大循环。在处方中不宜加入透皮渗透促进剂,以避免由于主药的吸收增加,而引发临床使用上的安全性隐患。

实例:如体癣、疱疹等皮肤病,其发病部位在皮肤浅表层,药

改变药物的体内行为(吸收、分布、代谢等)

静脉注射某些特殊制剂,如脂质体、纳米粒,由于单核巨噬系统对上述微粒体的吞噬,改变了药物的体内行为

。改变药物的体内行为(吸收、分布、代谢等)实例:盐酸多柔比星注射用粉针及长循环脂质体药代参数的比较实例:盐酸多柔比星注射用粉针及长循环脂质体药代参数的比较(2)临床治疗的需要

结合临床治疗需求选择剂型。全身起效/局部起效急症、重症速效、长效?(口崩,缓释/控释)治疗、预防?(硝酸甘油:舌下、透皮、口服)长期用药、短期用药、一次性用药?特殊情况:吞咽难、不配合、难以到达特殊病种:治疗肿瘤时对安全性要求可能适当降低

(2)临床治疗的需要

例如:用于出血、休克、中毒等急救治疗的药物,需要快速起效,通常选择注射剂。如口服药物已可满足临床需求,除特殊需要外,不宜再开发注射制剂;如肌肉注射能够满足临床需要,尽量不选择静脉给药。例如:用于出血、休克、中毒等急救治疗的药物,需

实例1:盐酸维拉帕米小针

大输液

实例1:盐酸维拉帕米小针

大输液实例2.苯海拉明+布洛芬

缓释胶囊

实例2.苯海拉明+布洛芬

缓释胶囊

实例3.盐酸大观霉素

阴道泡腾片

实例3.盐酸大观霉素

(3)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顺应性

药品做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使用的安全性是剂型选择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3)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顺应性

药品做用药的顺应性一般特殊味觉的药长期用药体积不宜太大,或数量太多长期用药每日次数不宜太多长期用药不宜注射长期用药不宜特殊途径:如:栓剂不包衣以白色为好药物的外观性价比用药的顺应性一般特殊味觉的药实例1:利巴韦林口腔崩解片

实例1:利巴韦林口腔崩解片实例2:罗格列酮

依替膦酸罗格列酮胶囊实例2:罗格列酮

依替膦酸罗格列酮胶囊

实例3:碘化钾片治疗女性经前期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

实例3:碘化钾片治疗女性经前期乳腺增生

实例4:解热镇痛药及抗生素

口腔崩解片

实例4:解热镇痛药及抗生素

口(4)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

重点: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工艺的问题(4)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重点:灭菌安全相关的药害事件

美国:1971年3月,7个州8家医院发生了405起败血症;

中国:2006年8月,“欣弗”事件,涉及十几个省,160多起严重不良反应,8人死亡;

引发药害事件的产品均通过了无菌检查。灭菌安全相关的药害事件注射剂具体剂型选择原则

无菌保证水平杂质的控制水平工业生产的可行性临床使用的方便性

选择最优剂型注射剂具体剂型选择原则

无菌保证水平的具体考虑(1)首先要考虑被选剂型可采用的灭菌工艺的无菌保证水平的高低。原则上首选剂型应能采用终端灭菌工艺(F0≥8),以保证SAL≤10-6。

大,小容量注射剂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申报资料技术要求及案例分析课件(2)对于有充分的依据证明不适宜采用终端灭菌工艺(F0≥8)且临床必需注射给药的品种,可考虑选择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剂型。

粉针剂或部分小容量注射剂

(2)对于有充分的依据证明不适宜采用终端灭菌工艺(F0≥8)

改变上市产品的剂型(粉针剂、小容量注射剂、大容量注射剂互换)原则之一:无菌保证水平不能降低。

剂型的选择

---应以尽可能安全为原则,对同一主药,应选择无菌保证水平高的剂型。改变上市产品的剂型(粉针剂、小容量注射剂、2.辅料的筛选要优化

辅料是主药外一切物料的总称,是药物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剂中具有赋形、充当载体、提高稳定性、增溶、助溶、缓控释等重要的功能。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辅料的筛选要优化

辅料是主药外一切物料的

重点考虑的因素:

(1)辅料来源的规范性

(2)辅料使用的安全性重点考虑的因素:(1)辅料来源的规范性(1)辅料来源的规范性

原则上制剂中所使用的辅料应为国家主管部门(SFDA以及原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生产或进口的药用辅料。(1)辅料来源的规范性原则上制剂中所使用的辅《药用辅料管理办法》

(试行)(征求意见稿)2005.7.13《药用辅料管理办法》

(试行)(征求意见稿)2005.7.1《药用原辅材料备案管理规定》

正在起草中分为总则、基本要求、备案资料的提交和变更、备案资料的使用、备案资料的管理、附则六个部分,共二十八条考虑到技术要求的动态更新,采用《规定》正文单独发布,各类药用原辅材料的申报要求以指导原则而不是正文附件的形式发布《规定》中明确了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地位和管理责任方,以电子CTD格式技术文件为推进切入点《药用原辅材料备案管理规定》

正在起草中分为总则、基本要求、《药用原辅材料备案管理规定》草稿

几个重要的条款规定适用于原料药、中药提取物、药用辅料、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备案资料的提交、变更、使用和管理药用原辅材料备案资料由基本信息、授权公开信息、非公开信息和备案号组成《药用原辅材料备案管理规定》草稿

几个重要的条款规定适用于原重点关注---注射用辅料来源的规范情况之一:采用已批准上市的注射用辅料

需提供合法来源及质量控制的详细资料情况之二:采用SFDA尚未批准供注射途径使用的辅料

按新辅料与制剂一并申报注册重点关注---注射用辅料来源的规范情况之一:以下情况除外:

■使用国外公司生产,并且已经在国外上市注射剂中使用,但尚未正式批准进口的辅料

申请临床暂不要求提供《进口药品注册证》

须提供该辅料的国外药用依据、执行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报告制剂批准生产前所用辅料应获得进口注册。

关注:该辅料的用量?国外注射剂中使用情况?以下情况除外:■对于注射剂中有使用依据,但尚无符合注射用标准产品生产或进口的辅料

慎重!

对非注射途经辅料进行精制使其符合注射用要求,并制定内控标准。提供详细的精制工艺及其选择依据、内控标准的制定依据。必要时还应进行相关的安全性试验研究■对于注射剂中有使用依据,但尚无符合注射用标准产品生(2)辅料使用的安全性

了解辅料在已上市产品中给药途径及在各种给药途径下的合理用量范围。对某些不常用的辅料,或辅料用量过大,超出常规用量且无文献支持的,需进行必要的药理毒理试验,以验证这些辅料在所选用量下的安全性。对于改变给药途径的辅料,应充分证明所用途径及用量下的安全性。(2)辅料使用的安全性了解辅料在已上市产品化学药品技术标准

----国食药监注[2008]271号原料药、辅料的来源和质量控制

重点---注射剂原料药和辅料

原料药:是否为已批准上市的注射用原料药质量是否能够达到注射用要求

辅料:是否有使用依据用量是否合理质量是否符合注射用要求化学药品技术标准

----国食药监注[2008]271号原料注射剂:由于注射剂直接静脉给药,对辅料的要求比口服制剂严格得多。在注射剂处方筛选中,考察主药与辅料是否存在的相互作用,密切关注辅料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即辅料本身的安全性。所用的辅料必须符合注射要求。应结合具体药物的适应症,了解用法用量、治疗周期,充分考虑辅料的用量依据。注射剂:

注射剂选用辅料的基本原则

符合注射用要求

在可满足需要的前提下,注射剂所用辅料种类及用量应尽可能少。

尽可能采用注射剂常用辅料。

重点关注:为尽量减少注射剂灭菌前的微生物负荷,应考虑对所用原辅料进行相应的微生物控制。

注射剂选用辅料的基本原则目前注射剂药用辅料使用

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射剂中某些增溶剂、助溶剂、稳定剂的安全性考虑目前在处方中常用:---羟丙基环糊精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吐温-80---依地酸二钠等

目前注射剂药用辅料使用

需要注意的问题注射剂中某些增溶实例1:伊曲康唑注射液

某申请人拟增加处方中羟丙基β-环糊精的用量

---拟解决溶解性的问题

比利时杨森公司已生产上市的伊曲康唑注射液使用了羟丙基β-环糊精,主药与该辅料的用量比为1:40(每支中含主药10mg/ml,羟丙基β-环糊精400mg)

---拟变更为1:60

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及用量的安全性?实例1:伊曲康唑注射液

口服给药的安全性---

羟丙基-环糊精口服给药的安全性较高,在分别给予小鼠、大鼠、狗5000mg/kg,给药时间长达1年。上述试验动物除出现腹泻增加外,没有观察到其它任何不良反应。但给药时间达2年时,部分大鼠出现胰腺癌。

安全性安全性静脉注射的安全性---

肾毒性:该辅料的已知杂质β-环糊精,先引起肾小管远端空泡样病变,随后在表皮细胞内出现巨大的溶酶体和明显的针状结晶体,现推测该结晶体很有可能是环糊精与胆固醇或脂蛋白的复合物。进而出现细胞器的显著性变化,这种现象直接导致肾功能的损坏甚至丧失。静脉注射的安全性---

溶血性:在0.02mol/L浓度下静脉注射即会出现溶血现象,浓度在0.04mol/L时出现明显的溶血。致畸和致癌性:羟丙基β-环糊精可能具有一定的致畸和致癌性。在一般剂量情况下,羟丙基β-环糊精的致癌试验呈阴性。

在为期2年的大鼠致癌试验中,静脉注射该辅料出现胰腺腺泡细胞的过度增生和癌变。

溶血性:在0.02mol/L浓度下静脉注射即会出现溶血现国内外的使用情况

比利时杨森公司已生产上市的伊曲康唑注射液也使用了该辅料,主药与该辅料的用量比为1:40(每支中含主药10mg/ml,羟丙基β-环糊精400mg)。到目前为止,FDA仅批准伊曲康唑注射液中使用羟丙基β-环糊精。

国内外的使用情况

建议关注:

若在处方中使用大量的羟丙基β-环糊精为增溶剂,药物通过氢键或分子间作用力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或与辅料以分子间弱键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致使药物的溶解性大为改变。但对某些适应症的药物(如尼莫地平、桂利嗪等脑血管药物)是否因为溶解性能的改变而影响药物穿过血脑屏障,改变药物的体内分布,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应根据具体的品种、处方、适应症、用法用量、治疗周期等综合考虑,以保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关注:若在处方中使用大量的羟丙基β-环糊精为实例2:注射用xxxx辅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达到增溶、稳定,防止药物结晶析出的目的PVP广泛用作片剂的辅料,常作为粘合剂,崩解剂、包衣薄膜材料,此外在混悬剂中也常用作助悬剂。

PVP依其分子量和粘度有多种规格。该辅料早已收载于BP,USP和CP。

实例2:注射用xxxx辅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美国FDA于1978年颁布通告,将用于静脉注射剂中使用或含有PVP的产品全部召回。理由是静脉注射剂中的PVP妨碍凝血过程,在输血或配血中影响血型的鉴定,存在不安全的隐患。

美国FDA于1978年颁布通告,将用于静脉注射剂中使用或建议:在注射剂中慎用PVP;

在处方设计筛选中,应认真、全面的进行文献调研,尽量避免导致安全性问题的出现。

建议:实例3:注射用XXXX原料药---口服杂质含量高(2.0%)辅料:聚山梨酯80---吐温80---化工产品,未精制

---质量控制不符合要求

实例3:注射用XXXX原料药---口服杂质含量高(2.增溶剂:可有效消除注射液药液的混蚀或乳光,使药液澄明(中药注射剂常用)常用量0.5%-1%,主要应用于im注射,iv慎用静脉注射iv:a、急性超敏反应可能水解释出油酸→组胺释放→急性超敏反应(犬发生率5%~40%)→低血压、支气管痉挛、面部潮红、皮疹、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发烧、寒战吐温80增溶剂:可有效消除注射液药液的混蚀或乳光,使药液澄明(中药注不同动物对吐温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Beagle犬敏感性最强,(剂量降低至0.02%吐温80,以4ml/kg体积给予时,动物仍然会出现很明显的过敏反应症状)豚鼠敏感性次之,2%吐温80给豚鼠1ml/只静脉注射后出现生身体歪斜,嗜睡等明显症状,5%吐温80豚鼠均出现耳朵发紫、步态不稳、身体歪斜,侧卧、嗜睡等非常明显的症状;小鼠静脉注射剂量吐温80最高达1%:10ml/kg未见明显过敏反应症状;恒河猴静脉按1ml/kg体积给予5%的吐温80也未见明显异常临床反应症状;不同动物对吐温的敏感性差异很大b、外周神经毒性可能聚乙烯类杂质→可能会造成囊状细胞的退化→外周神经毒性c、抗肿瘤效应:油酸抑制体内过氧化物的产生→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多西他赛等)d、抑制P-糖蛋白活性→影响药物转运e、少有发现肝毒性及肾、肺等不良反应★高浓度、大剂量使用应关注!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申报资料技术要求及案例分析课件各国药典对吐温80的质量控制(部分项目)项目CP2005BP2004EP4USP28JP环氧乙烷1ppm1ppm二氧六环10ppm10ppm2-氯乙醇10ppm乙二醇和二甘醇0.25%热原用于静脉注射,须检查热原脂肪酸含量肉豆寇酸≦5.0%棕榈酸≦16.0%棕榈油酸≦8.0%硬脂酸≦6.0%油酸≦58.0-85.0%亚油酸≦5=18.0%亚麻酸≦4.0%油酸不得少于60.0%,含量为标示量的90.0-110.0%各国药典对吐温80的质量控制(部分项目)项目CP2005BP要求:

注射用吐温80的质量标准,在CP2005的基础上,建议参照BP2004和EP4增加以下项目:

1)增加二氧六环、环氧乙烷、2-氯乙醇、乙二醇和二甘醇总量的检查,限度分别为:1ppm、10ppm、10ppm

0.25%。采用GC法;2)增加含量测定:油酸含量限度建议为:不得少于60.0%,对所含的其他脂肪酸予以必要的控制,具体限度和项目可参考BP2004。采用GC法;3)对颜色进行控制:颜色过深可能与杂质有关(如不同脂肪酸残基混入,高分子量高聚物的产生,降解产物等);要求:注射用吐温80的质量标准,在CP2005的基础上,实例4.盐酸XXXX氯化钠注射液

某申请人拟处方中增加依地酸二钠,解决颜色变深问题发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是否金属离子催化氧化反应?---金属离子的来源?如何避免?---依地酸二钠:加入的必要性,引入的风险实例4.盐酸XXXX氯化钠注射液某申请人拟处方中增加依EDTA-2Na

作用:防止主药与金属离子发生催化反应,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减少溶液变色。由于EDTA-2Na可与钙离子结合成可溶的络合物引起钙的减少,静脉制剂中使用依地酸二钠会导致血钙下降,因此,需密切关注和严格控制静脉给药制剂中EDTA-2Na的用量。

FDA辅料数据库:27个静脉注射小针中EDTA-2Na的参考用量为0.005-0.2%,

2个静脉注射小针中EDTA-2Na(无水物)参考用量为0.01-0.5%,

20个静脉输注用产品中EDTA-2Na参考用量为0.00368-1.0%。

EDTA-2Na作用:防止主药与金属离子发生催化反应,提建议:

(1)静脉给药制剂,尤其是输液产品中如使用金属离子螯合剂,建议首选依地酸钠钙。

(2)

输液中依地酸二钠参考用量:0.01%,小针中参考用量:0.01-0.48%;(3)静脉给药制剂中如必须使用依地酸二钠,需充分考虑给药后依地酸二钠引起血钙下降的程度及其可能引发的临床方面的问题;对依地酸二钠单次绝对用量的合理性,药品适应症及其给药频率和使用时间等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分析,必要时可能还需要提供相应的资料进行证明。

建议:

(1)静脉给药制剂,尤其是输液产品中如使用金属离子螯案例的启示辅料选择的一般原则:

---符合药用要求

---不应与主药发生不良相互作用

---根据制剂的需要选择必要的辅料案例的启示辅料选择的一般原则:详细调研辅料理化性质外,还应注意:

---已上市给药途径,该给药途径下的安全性?有无更好的辅料替代?(如眼科制剂中抑菌剂硫柳汞对角膜上皮细胞损伤较大)---各给药途径下合理用量范围用量是否超过常规?用量有无可靠依据?---相容性药物与辅料间不同辅料间详细调研辅料理化性质外,还应注意:3.处方的研究考察要全面

处方研究:原料药的特性辅料的选择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处方的筛选与设计初步确定处方3.处方的研究考察要全面

处方研究:初步确定处方药物剂型设计考虑的因素药物三相:药物从给药到产生疗效需要经过三相过程分类药剂相(Pharmaceuticalphase)药物动力相(pharmacokineticphase)药效相(pharmacodinemicphase)发生过程给药和药物释放吸收、分布、消除药物-受体在靶组织的相互作用研究目的优化处方和给药途径改变药物的ADME优化生物利用度优化所需的生物效应(疗效和副作用)药物剂型设计考虑的因素药物三相:药物从给药到产生疗效需要经过药物在体内的行为-药物动力相药物在体内的行为-药物动力相制剂“三组分(threecomponents)”:API:特性和缺陷辅料:性质和局限性制造工艺:优点和缺点理化性质:结构、晶型、熔点、溶解度、分配系数、酸碱度、成盐、稳定性制剂“三组分(threecomponents)”:药剂学性质:粒子大小、结晶形状、结晶度、纯度、吸湿性、流动性、可压性和与辅料的相容性药效学:药理作用特点、药代动力学参数、毒理学临床疗效:临床适应症、给药途径、常见副作用药剂学性质:粒子大小、结晶形状、结晶度、纯度、吸湿性、流动性

处方的筛选与设计

在前期对药物和辅料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剂型的特点及临床应用的需要,结合工作的实践经验,先设计几种基本合理的处方,以制剂的基本性能为评价指标,进行考察。确定初步处方明确影响制剂性能的关键因素处方的筛选与设计仿制药处方筛选的基本思路分析情况之一:可获得被仿品详细处方、工艺的信息

上市说明书、药品专利、PDR、文献等重点关注:---分析处方的合理性;

---重点考虑原辅料来源、规格的一致性;

---生产设备、关键过程控制的一致性

;

仿制药处方筛选的基本思路分析情况之一:

实例1:XXX注射液德国STADAPharmGmbH进口,说明书中辅料:苯甲醇、乙二胺、丙二醇(60年代处方);苯甲醇:局部麻醉作用,提高im,iv耐受性80年代修改处方

---乙二胺→氨基丁三醇

---删除苯甲醇

---降低丙二醇用量新处方制剂提高了局部耐受性工艺改进:控制注射用水中氧含量,充氮气

国内仿制产品----仍采用60年代已被淘汰的处方实例1:XXX注射液德国STADAPharmGmbH

实例2:某薄膜衣片

本地化生产

处方工艺:微晶纤维素、乳糖、羧甲基淀粉钠等,同国外公司;

湿法制粒工艺,同国外公司;

主要问题:原辅料由国内提供,质量不同.

经40℃/RH75%加速6个月,三批样品有关物质增加幅度高于国外产品.

实例2:某薄膜衣片

本地化生产

实例3.某薄膜衣片本地化生产处方工艺与国外产品一致

包衣设备与国外产品不一致本地化---普通“荸荠”型包衣机国外---高效包衣机主要问题:干燥效果差而影响片剂水分含量,导致加速试验中杂质增加快.实例3.某薄膜衣片情况之二:可获得被仿品辅料的种类,但用量未知

---重点了解,考察有关辅料各种给药途径下合理用药的范围及依据

---进行用量筛选优化研究情况之二:实例.盐酸XXX片组成成分作用盐酸XXX原料药乳糖填充剂淀粉填充剂、崩解剂、淀粉打浆后可做粘合剂微粉硅胶助流剂硬脂酸镁润滑剂市售品说明书中[成分]中表明:本品每片含:盐酸XXX30mg辅料为:乳糖、淀粉、胶态二氧化硅、硬脂酸镁实例.盐酸XXX片组成成分作用盐酸XXX原料药乳粘合剂的筛选---粘合剂浓度的筛选淀粉浆浓度不同的处方设计表原辅料名称原辅料用量(mg/片)处方I处方II处方Ⅲ盐酸XXX303030乳糖165165165淀粉4038365%淀粉浆适量--10%淀粉浆-适量-15%淀粉浆--适量微粉硅胶2.42.42.4硬脂酸镁2.42.42.4粘合剂的筛选---粘合剂浓度的筛选淀粉浆浓度不同的处方设计表考察上述三种处方制得片剂的崩解时限、硬度和脆碎度淀粉浆浓度不同对制剂性能的影响处方淀粉浆浓度崩解时间(秒)硬度(kg)脆碎度(%)Ⅰ5%574.090.32Ⅱ10%955.650.22Ⅲ15%1417.490.14

结论:随着淀粉浆浓度的增大,片剂硬度相应大,脆碎度减少,但崩解速度也变慢。综合考虑各因素,选择5%淀粉浆作为本品的粘合剂。

考察上述三种处方制得片剂的崩解时限、硬度和脆碎度淀粉浆浓度粘合剂用量的考察

淀粉浆用量不同的处方设计表原辅料名称原辅料用量(mg/片)处方I处方II处方Ⅲ盐酸XXX303030乳糖165165165淀粉4040405%淀粉浆(按干淀粉计)2.43.64.8微粉硅胶2.42.42.4硬脂酸镁2.42.42.4粘合剂用量的考察淀粉浆用量不同的处方设计表原辅料用量(mg结论:随着5%淀粉浆用量的增大,片剂的硬度加大,崩解时间延长,脆碎度减小,淀粉浆用量(以干淀粉计)为1%与1.5%时崩解时间无明显差异。1.5%的用量时各检测指标更接近市售品,且制得的软材干湿程度适宜。因此,确定5%淀粉浆用量以1.5%左右为准。

考察上述三种处方制得片剂的崩解时限、硬度和脆碎度

淀粉浆用量不同对制剂性能的影响处方5%淀粉浆用量崩解时间(秒)硬度(kg)脆碎度(%)Ⅰ1.0%523.830.31Ⅱ1.5%544.800.29Ⅲ2.0%786.470.21结论:随着5%淀粉浆用量的增大,片剂的硬度加大,崩解时间延情况之三:处方工艺的信息未知或主要的辅料需替代面临较大的风险﹗

认识风险的来源---原辅料来源不同原辅料质量不同处方组成不同制备工艺不同产品质量不同情况之三:认识风险的来源---产品质量不同控制风险的手段

---对原辅料的来源与质量严格控制

---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对处方与工艺进行详细的研究和验证

---与被仿制产品进行关键考察项目的质量对比研究,证明仿制产品的质量与被仿制产品的“等同”

---与被仿制药品进行临床研究(生物等效性、药代动力学比较或临床实验),验证被仿制药品与仿制药品在临床上的“等效”

控制风险的手段如:固体口服制剂处方研究过程中重点关注溶出度的比较研究:

在研产品与被仿制药在不同pH值的溶出介质中溶出曲线比较接近,提示在研产品的质量可能与被仿制药比较接近如:固体口服制剂处方研究过程中重点关注在研产品与被仿制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