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T外包服务中知识转移风险与防范措施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28665IT外包服务中知识转移风险与防范措施 115940(1)知识转移的概念 127010(2)知识转移的测度 24189(3)知识转移与企业创新绩效 3(1)知识转移的概念早在1977年,学者Teece首次提出了技术在国际间的转移能够为企业提供跨国界的应用知识,这一解释被理解为知识转移。之后,研究知识管理的学者们将知识转移纳入到知识管理研究领域当中。1996年,Szulanski在信息传递模型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知识转移的概念,他将知识转移界定为:知识的接收方与知识的传递方在企业内部或在企业之间进行知识交换的过程,其中知识的接收方称为“接收方”,知识的传递方称为“知识源”。之后,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转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Gilbert等(1996)将知识转移理解为知识在组织内部或者在不同组织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拥有知识的一方将知识传递给接收知识的一方,接收知识的一方向拥有知识的一方反馈接收信息,双方完成知识的获取、采纳、接收、交流、应用等流程,最终达成知识的通化,实现组织行为的改变。Davenport和Prusack(1998)认为知识转移本质上是一种过程,他将这种过程划分为知识传播和知识吸收,缺少任何一个过程知识转移都不完善,知识转移是双方的过程,一方负责传播知识,另一方则将接收到的知识进行吸收、理解,并将吸收到的知识作用于实践。Verkasalo等(1998)和Gilbert出发点一致,将知识转移理解为一种动态互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他提出,知识转移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与接收,而是指拥有知识的一方通过教导、讲解的方式,将新的信息与现有的知识基础相结合,再将其传授给知识接收方,知识接收方在接收到新的信息与现有的知识基础的关系上,充分理解传递的知识,实现知识的成功转移。左亮亮等(2010)将物理学中的势能理论引入到了知识转移的概念界定中,他提出知识转移指的知识从势能高的一方向势能低的一方转移的一种过程。也有部分学者将知识转移理解为一种系统化的观点。Wiig(1997)总结之前学者关于知识转移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补充完善,最终将知识转移的内涵概括为,知识转移不仅仅指在知识转移各主体之间进行的知识获取、组织、重构利用、重新包装等行为,还应该包括支持这些行为的硬件和软件基础设备,激励知识转移的制度,以及知识转移最后应达成的目标。Dixon(2000)将知识转移定义为:组织成员内部之间或组织之间运用知识资料库、研讨会等工具,实现知识在成员间进行转移的过程。Dong-Gil等(2005)将知识转移理解为一种沟通,是指知识在传递方与接收方之间的一种沟通,通过双方的有效沟通,使得接收方能够将获取的知识充分理解并应用到实践中。Shu-Hsien等(2007)将知识转移理解为:知识的接收方从知识的传授方获得对方拥有的知识,并且将积累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后变成生产力的一种过程。尤天慧和李飞飞(2010)则将知识转移定义为知识的拥有方把经过实践证明、具有价值的知识在其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进行扩散、复制并且共享的过程,以提高知识在不同环境中的利用程度,增加知识的应用率,进而改善组织绩效。(2)知识转移的测度学者们在知识转移测度的理论中,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测度方式。Szulanki(2000)将交流模型引入到了知识转移的测度模型当中,选用难以理解程度来对知识转移进行衡量,理由是不同的知识转移是在不同的场景中进行的,而知识本身因场景的不同具有难以理解性,这一特性贯穿知识转移的全过程。Cumming和Teng(2003)认为,知识转移的过程是知识方采用某种或某些方式向知识的接收方传递知识的过程,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口头表达、也可以运用书面的文字或符号进行表现,而不同的知识表达的难易程度不同,因此学者最终采用知识用文字或符号表达的难易程度来对知识转移进行测度。Smith(2005)认为显性知识转移体现在实际的工作成果上,而隐性知识转移可以由绩效来体现。马费城(2006)从网络传播的角度对知识转移测度进行了研究,他用知识嵌入的程度来表示知识转移,认为在网络知识转移过程中,不同的组织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网络进行知识转移,在这个网络当中,知识通过个体之间的互动来表示,在转移过程中隐性知识的存在会增加知识转移的难度。也有部分学者从定量的角度对知识转移的测量方式进行了研究。Grant(1996)、Lane(2001)、吴洁(2017)提出基于知识转移的过程对其进行测度,其中知识转移的过程包含三个阶段:知识接收方通过知识转移获得知识、将接收到的知识与自身知识相结合进行整合、将整合后的知识进行创新用于实践,这种测度方法体现了知识转移的动态互动性。Tanriverdi(2005)基于转移知识的类型将知识转移划分为产品知识转移、客户知识转移和管理知识转移。其中,产品知识是指公司开发和生产其产品和服绪论务的研发和运营知识;客户知识指的是公司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偏好和购买行为,存在于公司的营销和广告技能和政策中;管理知识是指管理公司业务部门所需的知识,存在于公司的公司层面管理实践,政策和流程中。姚艳虹等(2008)借鉴学者Nonaka的研究结论,在SECI模型的基础上,从知识转移的实现路径上对知识转移的测度进行分析,将知识转移途径划分为两个维度,分别是知识外化-组合化和知识社内化,其中知识外化指的是在知识转移过程中采取一种可用文字、符号表达的方式进行转移的可编码方式;知识内化指的是在知识转移过程中采取一种不可用文字、符号表达的,需要个体通过交流或者在实践中才能够实现转移的不可编码方式。李梓涵昕和朱桂龙(2019)在研究产学研合作中将知识转移分为速度、成本、有效性和满意度等四个维度。(3)知识转移与企业创新绩效学者们研究了知识转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王斌(2012)探讨了随着企业间通过网络建立合作关系之后知识转移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提出知识转移的程度直接影响企业营运和学习绩效,知识转移的程度和频次越高,越有利于企业提升行为绩效。张宗庆和张寅(2012)将知识转移划分为广度、深度和嵌入度三维度研究知识转移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发现知识转移的广度对提升创新是有益的,但并非越多越好;向特定渠道获取知识的深度,企业内外知识的“嵌入”度也非常重要。Hamdoun等(2018)认为,知识转移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并结合突尼斯企业的问卷调查得出研究结果,提出企业实现创新的关键方式是推动知识转移。徐国军和杨建君(2019)则基于251家企业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知识转移过程的进行,接收知识后的企业能够迅速将新知识整合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突破技术桎梏迅速开发出新技术,从而提升企业的突变式创新绩效。Choi(2020)等通过对首尔,京畿道和韩国其他地区的大中型公司进行调查得出知识转移通过将个人的创新知识积累成企业创新知识,在企业所有成员内共享,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创新绩效。另有部分学者引入中介变量,对知识和企业创新绩效的路径机制开展研究。张红兵(2015)基于战略柔性的角度,对知识转移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过程进行研究,提出知识转移对资源柔性与能力柔性产生正向影响;能力柔性对联盟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而资源柔性却相反;知识转移在受到资源柔性负向传导效应的干扰下仍然可以正向作用于联盟企业创新绩效。郭韬等(2017)以526家企业为案例考察双元创新变量对知识转移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双元创新变量指的是企业的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其中探索式创新是指企业打破原有技术的创新;利用式创新是企业基于自身的原始知识积累实现创新;知识转移有利于企业实现双元创新,增强企业的创新绩效。知识转移对企业创新绩效不一定总是积极的,知识转移的作用可能被高估了(Gravier和Randall,Fang)。因为在知识转移过程中,无论是自身知识还是合作伙伴知识都存在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案例研究
- 科技助力构建平安校园新生态
- 家庭教育与医疗健康的关系
- DB6103T 81-2025袋栽银耳栽培技术规范
- DB35T 2228-2024科技成果转化效果评估导则
- 个人向企业租赁设备合同标准范本
- 个人地下停车位转让合同书
- 三人共同持股合同范例
- 个人贷款合同样本(房产抵押)
- 二人合资创业合同书:经营合作协议
- 三查四定管理制度(参考模板)
- 品质部经理KRA KPI考核表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动家校共育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授课教案
- 一个28岁的漂亮小媳妇在某公司打工-被老板看上之后
- 马工程教育哲学课件第十章 教育哲学与教师发展
- GB/T 11376-2020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金属的磷化膜
- 成功源于自律 主题班会课件(共34张ppt)
- 新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
- (完整word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完整版)
- 高级工程师电子版职称证书在网上打印步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