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各地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语言表达及诗歌鉴赏题_第1页
2022年广东省各地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语言表达及诗歌鉴赏题_第2页
2022年广东省各地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语言表达及诗歌鉴赏题_第3页
2022年广东省各地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语言表达及诗歌鉴赏题_第4页
2022年广东省各地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语言表达及诗歌鉴赏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1.示例:春雨润木自叶至根【解析】本题考查对联。对联的特点有: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词性相当、内容相关、结构相称。本题中“秋月”对“春雨”,“照人”对“润木”,“如镜临水”对“自叶至根”。下联为:春雨润木自叶至根;或“秋月”对“春花”,“照人”对“争艳”,“如镜临水”对“点秀江山”。下联为:春花争艳点秀江山;2.

上联:地里天天忙育种

下联:盘中粒粒永铭功【解析】考查对联的组合能力。根据对联在结构上的要求,可知这里所给的六个短语,“盘中”对“地里”,“天天”对“粒粒”,“永铭功”对“忙育种”。然后再根据语段介绍的内容与词语的搭配习惯,“盘中”应和“粒粒”一组,“地里”应和“天天”一组,并且要先有地里育种,才会有盘中粒粒,再根据上联的尾字常是仄声,下联的尾字常是平声的特点,确定出上下联的顺序。即:地里天天忙育种,盘中粒粒永铭功。3.示例:日本将未达标的核废水排放入海,其对环境的危害不仅局限在日本本国海域,整个太平洋的生态系统都会深受影响。中国是礼仪之邦,素来崇尚谦恭退让,但,绝不对这种丧尽天良污染环境的行为漠不关心。我们要严厉谴责日本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中国对本国国民负责,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地球母亲,这是一种大爱。【解析】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能力。作答时,要求针对日本公然决定将核废水排放入海现象、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示例:日本将未达标的核废水排放入海,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将看到很多其他国家也会这样做,而且没有切实的方法来监测这些核污染水的质量。我认为日本的这一行为既违背道德,又污染环境,它不仅会给太平洋地区带来损害,还会污染全部海洋。我们要严厉谴责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4.

A

理由(1):语言工整、典雅、押韵等,节奏美、音韵美营造了一种美妙的氛围。)

理由(2)“蓄势待发”形象传神地描写出了候鸟数量众多声势浩大,让人想进一步了解这个画面。(动态、画面感B项亮点:拟人、环境、动态、画面感、通俗、风趣。C项亮点:有悬念、关系亲近、同化、拟人。D项亮点:感叹句、富感召力、数据具震撼力,吸引人。【解析】本题考查标题赏析。作答此题,可从标题格式韵律、修辞、表现手法、表情达意等方面入手加以阐释。示例1:B理由(1):“湾”与“玩”押韵,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理由(2):“魅力深圳美丽湾”言简意赅,将深圳和深圳湾的特点高度凝练;“候鸟‘吃得好玩得欢’”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诙谐。示例2:C理由(1):标题“深圳湾探索野鸟邻居的秘密”,将深圳湾的区域特色展现的一览无遗。理由(2):“探索野鸟邻居的秘密”设置悬念,易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示例3:D理由(1):“‘黄金观鸟期’来了!”中感叹号的运用,增强语气和表达效果,极富号召力。理由(2):“十万候鸟为何如此青睐深圳湾”采用设问的手法,设置悬念,吸引人心。5.示例1:切勿乱捕猎;示例2:切勿乱捕猎;示例3:切勿污环境;示例4:大力护生态;示例5:奋力护生态;示例6:文明观候鸟。【解析】本题考查句式仿写。首先要审清例句的内容主旨,仿写时要做到主旨和例句一致;其次审清句式结构,明确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表示何种关系(假设、因果、递进、并列等),句中成分也要明确,最后审清例句所用修辞。明确以上几方面后开始组句,确定写作对象和主题,遣词造句,连贯语句,最后验证。示例1:全力护候鸟;示例2:切勿毁生态。6.示例一:《黄鹤楼》中的“芳草”:我“萋萋”的样子,可否消解你似滔滔江水的哀愁?示例二:《<饮酒>其五》中的“秋菊”:我在篱边绽放的姿态,就是你悠然自得、淡泊宁静心态的写照。【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在仿写时一方面要了解诗文内容,把握植物的特点,二是要注意是“植物的自语”,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仿照示例“我张开绿色的怀抱,抚慰你久别归来沧桑的心”表现诗文的内容与情感。仿写格式为“诗文篇目+中的+植物名,我……”。示例一:《蒹葭》中的“蒹葭”:我“苍苍”的样子,愿疏解你寻找伊人焦急的心情。示例二:《竹里馆》中的“竹”:我营造秀美幽静的环境,可否给夜里孤寂的心一丝慰藉?7.示例:我认为网课期间老师要布置作业。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延续和巩固,也培养我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只要课后适当放松,做做眼保健操,写作业不致于影响视力的。(有明确的观点,并围绕小山的论据加以反驳,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这类考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回答时需先找准对方观点,再予以反驳。答题时要注意: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首先要有明确的观点,其次是摆事实、讲道理,正面陈述,让对方心悦诚服。抓住情境,灵活应变。要善于抓住对方辩论词中的某一说法,加以反驳。还要做到准确用词,一语中的。小山的观点为:网课不该布置作业。理由是:上网课整天对着屏幕,用眼过度。反驳他,先亮明观点:网课也应该布置作业。理由可从“巩固知识”“培养自律能力”“适当休息,做眼保健操”等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即可。8.示例:小琳,戴口罩是降低被感染风险的主要方法,只有大家都坚持戴口罩,跟周围人保持1.8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并且勤洗手,才不会被新冠病毒传染。不要太紧张!【解析】本题考查劝说。根据《新冠病毒传染防范措施》图显示:新冠病毒携带者与正常人之间交往,均不佩戴口罩,感染率在90%;新冠病毒携带者不佩戴口罩与正常人佩戴口罩之间交往,感染率在30%;新冠病毒携带者佩戴口罩与正常人不佩戴口罩之间交往,感染率在5%;新冠病毒携带者佩戴口罩与正常人佩戴口罩之间交往,感染率在1.5%;正常人之间交往,均佩戴口罩,交往距离间隔1.8米,感染率为0%;结论是:避免感染新冠病毒,保持安全距离,佩戴口罩与勤洗手。据此,来劝说小琳要保持安全距离,佩戴口罩与勤洗手。示例:小琳,根据专家介绍,佩戴口罩与勤洗手是避免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手段,只有我们都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与他人保持1.8米以上的社交距离,是不会有感染风险的,你不用过于紧张。9.(1)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我身世坎坷,如同风雨中的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描绘了一幅危急存亡、慷慨悲凉的家国命运相连图。(2)尾联意为:自古以来谁没有一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忠心永垂史册。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坚定决心与视死如归的爱国之情(或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颔联的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描绘了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上,无所依附的画面。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这句诗意思:自古以来谁没有一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忠心永垂史册。尾联直抒胸臆,诗人感叹人难免一死,但他愿为拯救祖国而死,将一片忠心将永垂史册。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借“丹青”指代“史册”,尾联表明诗人愿为拯救祖国而死,将一片衷心将永垂史册,表现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10.(1)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描绘了一幅大战在即的危急关头将士们临危不惧,严阵以待的画面。(2)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作者引用典故,赞扬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甲光向日金鳞开”意思是“盔甲在日光的映照下,闪着金鳞似的光亮”。此句写城内的守军,以此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描绘了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画面,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为报答国君招纳重用贤才的诚意,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君王血战到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典故,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1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蜿蜒的黄河横贯沙漠,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圆圆的落日。作者平添壮阔雄奇之感,内心的孤寂心情得到释放,心胸为之开阔。(2)转变前是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诗句通过征蓬自喻,归雁反衬来体现。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是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以及对诗歌的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从画面角度看,“大”字写出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孤烟”写出边塞的荒凉,景物的单调;“直”字又形象地描绘了烽烟的劲拔、坚毅之美;“长河”展现出横贯沙漠的河流的蜿蜒曲折;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恍然红日就出于长河之中,长河就吞吐着那落日。整个画面雄奇瑰丽,气势恢宏。从情感看,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2)此题主要考查对诗歌背景知识的了解以及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使至塞上》是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当时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被贬,诗人在朝廷政治斗争中也处于被排挤的状态。首联交待此行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此处已微显失意情绪。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而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更添孤寂、落寞之感。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再俯瞰雄那横贯其间的河流蜿蜒曲折,落日低垂河面,红日就出于长河之中,长河就吞吐着那落日,整个雄奇瑰丽、气势恢宏的景色,使诗人的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产生一种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12.(1)示例:登上北固楼,举目远眺,词人只看到北固楼的无边风光和滚滚东流的无尽长江水。(2)示例:热情赞颂孙权不畏强敌勇于抗争的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愤懑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根据文中“满眼风光北固楼”,可知词人的立足点是北固楼,“满眼风光”写出了北固楼一带的的壮丽风光;根据“不尽长江滚滚流”可知描绘的景物是长江,长江“不尽”滚滚向东流,勾勒出出一副江水奔腾而去的画面。画面示例:诗人登上高楼,举目远眺,北固楼一带的壮丽风光尽收眼底,往事也如同眼前的长江水一样,没有尽头,滚滚向前,奔流不息。(2)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生子当如孙仲谋”,引自于《三国志•吴主传》: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意思是说,生儿子应该像孙权一样。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不畏强敌,勇于抗争。对孙劝的赞颂,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朝廷不求收复失地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13.(1)弯弯的月亮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滴水声早已断了。描绘了一幅寂寞清冷的画面。(2)孤鸿挑遍了寒枝却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寒冷的夜晚。表达了作者刚被贬到黄州时的惊魂未定、孤寂抑郁、孤高自许、不愿随波逐流(蔑视流俗)的心境。【解析】(1)本题考查画面和意境。“残月”是指不完整的月亮,可以理解为弯月;“疏桐”是稀疏的梧桐树;“漏断”说明夜已经很深了,这句词的意思是:半轮残月高高地挂在梧桐树梢,漏壶已尽,夜已深,四周一片寂静。根据“缺月”“疏桐”“漏断”“静”等意象可知,这里描绘了一幅夜晚寂静凄清的画面。(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14.“春风”是诗歌的意象,“干净的春风”含蓄地写出母爱的纯洁与温柔,“以春风唤我的乳名”形象地写出了疫情当下母女之间的思念与牵挂。【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要求从诗歌意象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我不知道母亲想我/能否换一种方式/比如,派干净的春风/来唤我的乳名”中,“春风”是作者寄托感情的意象。春风是温暖、柔和、希望的象征,“干净的”春风象征了纯洁温柔的母爱。春风来“唤我的乳名”,生动形象,表现了母亲对因抗疫无法见面的女儿的思念与牵挂之情,含蓄深沉,感人肺腑。15.(1)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澎湃。(2)①对广大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②对统治者热衷争权夺利不顾百姓死活的批判。③对历史兴亡变迁的感慨。【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是聚拢、包围之意,“峰峦”是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这里指华山的山峰,描绘的画面是华山的山峰层峦叠嶂,从四方聚拢;“波涛如怒”中“怒”指波涛汹涌,描绘的画面是黄河的波涛像怒吼似的汹涌澎湃。(2)本题考查作者的情感。结合元曲内容“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可知,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出了作者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表达了对历史兴亡更替的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写出了作者一路所见——灾难频繁,百姓受苦,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作者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批判痛恨,表达了作者对百姓所受苦难的同情。16.(1)汉阳平野中那棵棵葱翠树木,分明(清晰)可辨;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茂盛),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盈然、欣欣向荣、色彩明丽)的美景。(2)暮色沉沉,烟波浩渺,不知家乡在何处,让人愁绪渐生。尾联由景生情,将烟波与愁绪交融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浓厚的思念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阅读全诗,了解诗句的意思,“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写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看见的景象:阳光照耀下的汉阳原野,一棵棵葱翠的树木清晰可见;江中的鹦鹉洲上,绿草如茵茂盛生长。所见景象让人感受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色彩的明丽。描绘画面时,要抓住诗句中的景物“树”与“草”,以及表现其特点的字词,重点理解“历历(清晰可见)”“萋萋(草木茂盛)”两词的意思。(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为: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这里诗人由景生情,感叹人生,感叹乡愁。至此,诗人的真正意图才显现出来,吊古是为了伤今,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已乘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回来,唯有悠悠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晴天里,隔着江水,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了茂盛的芳草。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浩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哀愁!17.运用起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点明了时令和环境,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惆怅的气氛。(意思对即可)18.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意思对即可)【解析】17.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通过描写水边芦苇丛生、霜、露等景象,渲染了迷茫的气氛;接着写“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属于起兴的表现手法。这两句是以秋景起兴,引出下文对心上人的追求。“白露”“霜”点明季节是秋天,“蒹葭”“在水一方”点明地点是在水边,整句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给人以凄清萧瑟之感,从而烘托了诗中主人公追求心上人却不得的怅惘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18.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写作手法。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共八句,每章开头皆以秋景起兴,描绘出一幅水乡清秋图。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律美,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之美;而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