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课件_第1页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课件_第2页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课件_第3页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课件_第4页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

百色市右江区卫生局

2014-10-31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百色市右江区卫生局本课参考文献《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07-31)《埃博拉出血热(EHF)防控》课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2014年8月4日)《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解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李兴旺(2014-8-4)本课参考文献《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01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热?

0203典型症状和体征是什么?

人是如何感染这一病毒的?

04防控方案——WHO及我国的应对措施01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热?0203典型症状和体征是什么?人

埃博拉——刚果的一条河流的名字,因为1976年在此发现首宗病例而为此病命名。1976年,在同时发生的两起疫情中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一起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河附近的一个村庄,另一起出现在苏丹一个边远地区。

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基于现有证据,果蝠(狐蝠科)被认为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埃博拉——刚果的一条河流的名字,因为1976年在疫情形势据2014年10月25日国家卫计委网站新闻中心所公布的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埃博拉疫情数据,2月至今,全球已报告确诊或疑似病例10141

例,其中死亡4922例,病死率达49.46%,我国目前无留观病例报告。全球已有427名医务人员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236人死亡。疫情形势据2014年10月25日国家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病毒特征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

健康人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如粪便、尿液、唾液、精液)而感染,或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被患者体液污染的物品如衣物、床单或用过的针头而感染。健康人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埃博拉哪此人被感染:被共用注射器的、医护人员、亲属哪此人被感染: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课件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课件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课件流行病学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流行病学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课件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家庭内感染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家人或他人葬礼院内感染治疗、护理不安全注射流行病学:高危人群殡葬医疗和护理不安全注射家庭内感染流行病学:高危人群殡葬医疗和护理不安全注射流行病学

未被证实但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⑴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⑵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

流行病学未被证实但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和发病季节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

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

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病学3.人群易感性和发病季节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埃博拉出血热的临床表现极期:4-5天进入极期,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重症患者可出现咯血、鼻、口腔、结膜下、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血尿等。5-7天可出现麻疹样皮疹,以肩部、手心和脚掌多见。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

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初期: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

2-3后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半数患者有咽痛用咳嗽

。埃博拉出血热的临床表现极期:4-5天进入极期,可出现神志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课件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课件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减少,第7病日后上升,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可减少。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生化检查:AST和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ALT。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病原学检查综合判断。流行病学史依据为:

1.发病前21天内有在埃博拉传播活跃地区居住或旅行史;2.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3.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或处理过来自疫区的蝙蝠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二)病例定义1.留观病例。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第2、3项中任何一项,并且体温>37.3℃者;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第1项,并且体温≥38.6℃者。2.疑似病例。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符合流行病学史第2、3中任何一项,并且符合以下三种情形之一者:

(1)体温≥38.6℃,出现严重头痛、肌肉痛、呕吐、腹泻、腹痛;(2)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3)不明原因猝死。(二)病例定义1.留观病例。3.确诊病例留观或疑似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核酸检测阳性:患者血液等标本用RT-PCR等核酸扩增方法检测,结果阳性。若核酸检测阴性,但病程不足72小时,应在达72小时后再次检测;(2)病毒抗原检测阳性:采集患者血液等标本,用ELISA等方法检测病毒抗原;(3)分离到病毒:采集患者血液等标本,用Vero、Hela等细胞进行病毒分离;(4)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双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5)组织中病原学检测阳性。

3.确诊病例鉴别诊断

需要和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拉沙热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毒性出血热。

2.伤寒。

3.恶性疟疾。

4.其他: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鉴别诊断需要和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病例处置流程

病例处置流程

2.对仅符合流行病学史中第(1)项标准的留观病例,按照标准防护原则转运至定点医院单人单间隔离观察,动态监测体温,密切观察病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解除留观:(1)诊断为其它疾病者,按照所诊断的疾病进行管理和治疗;(2)体温在72小时内恢复正常者;(3)发热已超过72小时,而且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一)留观病例。

1.符合流行病学史第2、3项的留观病例,按照确诊病例的转运要求转至定点医院单人单间隔离观察,动态监测体温,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集标本,按规定在定点医院达到生物安全2级防护水平的实验室相对独立区域内进行临床检验;按规定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解除留观:

(1)体温恢复正常,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2)若发热已超过72小时,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3)仍发热但不足72小时,第一次核酸检测阴性,需待发热达72小时后再次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2.对仅符合流行病学史中第(1)项标准的留观病例,按照标准防

(二)疑似病例。

按照确诊病例的转运要求转至定点医院单人单间隔离观察治疗。及时采集标本,按规定在定点医院达到生物安全2级防护水平的实验室相对独立区域内进行临床检验;按规定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

1.病原学检测阳性,转为确诊病例,进行相应诊疗;

2.若发热已超过72小时,采样进行病原学检测,阴性者排除诊断,解除隔离;

3.若发热不足72小时,病原学检测阴性,需待发热达72小时后再次进行病原学检测,仍阴性者排除诊断,解除隔离。(三)确诊病例解除隔离治疗的条件。

连续两次血液标本核酸检测阴性。

临床医师可视患者实际情况,安排其适时出院。(二)疑似病例。

按传入我国的风险和防控工作要求传入我国的风险和防控工作要求

疫情传入我国和进一步扩散的风险鉴于WHO最新的风险评估结果,并结合已搜集的相关民航信息,认为不排除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但发生大规模扩散的风险较低我国与西非三国存在人员往来,因此存在输入病例的风险;相对于西非三国,我国为海外国家,且与西非三国无直接通航;因此传入我国的风险较低;在西非不断蔓延的疫情已经引起各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国也已开始加强各种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国境检疫措施;一旦出现病例,我国对此疾病的防控措施将会非常严格。疫情传入我国和进一步扩散的风险鉴于WHO最新的风险评估结果病例的发现与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2小时之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的报告病例的发现与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疑预防控制措施

预防控制措施

预防控制措施:来自疫区人员的追踪管理预防控制措施:来自疫区人员的追踪管理预防控制措施:密切接触者管理

预防控制措施:密切接触者管理

预防控制措施:病例的诊断、转运和隔离治疗(1)

预防控制措施:病例的诊断、转运和隔离治疗(1)

预防控制措施:病例的诊断、转运和隔离治疗(2)

预防控制措施:病例的诊断、转运和隔离治疗(2)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加强个人防护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要做好接触防护和呼吸道防护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需严格消毒,可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具有传染性的医疗污物(污染的针头、注射器等)可用焚烧或高压蒸汽消毒处理人的皮肤暴露于可疑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或用0.5%碘伏消毒液、75%酒精洗必泰擦拭消毒,使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粘膜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预防控制措施-医院内感染控制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院内感染控制预防控制措施-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课件所有涉及埃博拉病毒的实验活动应严格按照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规定执行采集标本应做好个人防护。标本应置于符合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A类包装运输材料之中,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

所有涉及埃博拉病毒的实验活动应严格按照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个人防护用品穿脱顺序个人防护用品穿脱顺序必要时戴护目镜穿鞋套戴医用防护口罩穿防护服戴手套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留观室、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必要时戴护目镜穿鞋套戴医用防护口罩穿防护服戴手套二级防护预防控制措施:公众宣传教育和风险沟通预防控制措施:公众宣传教育和风险沟通我国已下发的技术方案我国已下发的技术方案谢谢!谢谢!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usercandemonstrateonaprojectororcomputer,orprintthepresentationandmakeitintoafilmtobeusedinawiderfield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usercandemonstr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

百色市右江区卫生局

2014-10-31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百色市右江区卫生局本课参考文献《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07-31)《埃博拉出血热(EHF)防控》课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2014年8月4日)《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解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李兴旺(2014-8-4)本课参考文献《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01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热?

0203典型症状和体征是什么?

人是如何感染这一病毒的?

04防控方案——WHO及我国的应对措施01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热?0203典型症状和体征是什么?人

埃博拉——刚果的一条河流的名字,因为1976年在此发现首宗病例而为此病命名。1976年,在同时发生的两起疫情中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一起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河附近的一个村庄,另一起出现在苏丹一个边远地区。

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基于现有证据,果蝠(狐蝠科)被认为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埃博拉——刚果的一条河流的名字,因为1976年在疫情形势据2014年10月25日国家卫计委网站新闻中心所公布的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埃博拉疫情数据,2月至今,全球已报告确诊或疑似病例10141

例,其中死亡4922例,病死率达49.46%,我国目前无留观病例报告。全球已有427名医务人员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236人死亡。疫情形势据2014年10月25日国家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病毒特征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

健康人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如粪便、尿液、唾液、精液)而感染,或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被患者体液污染的物品如衣物、床单或用过的针头而感染。健康人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埃博拉哪此人被感染:被共用注射器的、医护人员、亲属哪此人被感染: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课件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课件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课件流行病学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流行病学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课件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家庭内感染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家人或他人葬礼院内感染治疗、护理不安全注射流行病学:高危人群殡葬医疗和护理不安全注射家庭内感染流行病学:高危人群殡葬医疗和护理不安全注射流行病学

未被证实但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⑴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⑵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

流行病学未被证实但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和发病季节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

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

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病学3.人群易感性和发病季节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埃博拉出血热的临床表现极期:4-5天进入极期,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重症患者可出现咯血、鼻、口腔、结膜下、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血尿等。5-7天可出现麻疹样皮疹,以肩部、手心和脚掌多见。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

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初期: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

2-3后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半数患者有咽痛用咳嗽

。埃博拉出血热的临床表现极期:4-5天进入极期,可出现神志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课件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课件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减少,第7病日后上升,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可减少。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生化检查:AST和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ALT。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病原学检查综合判断。流行病学史依据为:

1.发病前21天内有在埃博拉传播活跃地区居住或旅行史;2.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3.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或处理过来自疫区的蝙蝠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二)病例定义1.留观病例。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第2、3项中任何一项,并且体温>37.3℃者;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第1项,并且体温≥38.6℃者。2.疑似病例。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符合流行病学史第2、3中任何一项,并且符合以下三种情形之一者:

(1)体温≥38.6℃,出现严重头痛、肌肉痛、呕吐、腹泻、腹痛;(2)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3)不明原因猝死。(二)病例定义1.留观病例。3.确诊病例留观或疑似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核酸检测阳性:患者血液等标本用RT-PCR等核酸扩增方法检测,结果阳性。若核酸检测阴性,但病程不足72小时,应在达72小时后再次检测;(2)病毒抗原检测阳性:采集患者血液等标本,用ELISA等方法检测病毒抗原;(3)分离到病毒:采集患者血液等标本,用Vero、Hela等细胞进行病毒分离;(4)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双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5)组织中病原学检测阳性。

3.确诊病例鉴别诊断

需要和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拉沙热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毒性出血热。

2.伤寒。

3.恶性疟疾。

4.其他: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鉴别诊断需要和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病例处置流程

病例处置流程

2.对仅符合流行病学史中第(1)项标准的留观病例,按照标准防护原则转运至定点医院单人单间隔离观察,动态监测体温,密切观察病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解除留观:(1)诊断为其它疾病者,按照所诊断的疾病进行管理和治疗;(2)体温在72小时内恢复正常者;(3)发热已超过72小时,而且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一)留观病例。

1.符合流行病学史第2、3项的留观病例,按照确诊病例的转运要求转至定点医院单人单间隔离观察,动态监测体温,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集标本,按规定在定点医院达到生物安全2级防护水平的实验室相对独立区域内进行临床检验;按规定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解除留观:

(1)体温恢复正常,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2)若发热已超过72小时,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3)仍发热但不足72小时,第一次核酸检测阴性,需待发热达72小时后再次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2.对仅符合流行病学史中第(1)项标准的留观病例,按照标准防

(二)疑似病例。

按照确诊病例的转运要求转至定点医院单人单间隔离观察治疗。及时采集标本,按规定在定点医院达到生物安全2级防护水平的实验室相对独立区域内进行临床检验;按规定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

1.病原学检测阳性,转为确诊病例,进行相应诊疗;

2.若发热已超过72小时,采样进行病原学检测,阴性者排除诊断,解除隔离;

3.若发热不足72小时,病原学检测阴性,需待发热达72小时后再次进行病原学检测,仍阴性者排除诊断,解除隔离。(三)确诊病例解除隔离治疗的条件。

连续两次血液标本核酸检测阴性。

临床医师可视患者实际情况,安排其适时出院。(二)疑似病例。

按传入我国的风险和防控工作要求传入我国的风险和防控工作要求

疫情传入我国和进一步扩散的风险鉴于WHO最新的风险评估结果,并结合已搜集的相关民航信息,认为不排除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但发生大规模扩散的风险较低我国与西非三国存在人员往来,因此存在输入病例的风险;相对于西非三国,我国为海外国家,且与西非三国无直接通航;因此传入我国的风险较低;在西非不断蔓延的疫情已经引起各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国也已开始加强各种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国境检疫措施;一旦出现病例,我国对此疾病的防控措施将会非常严格。疫情传入我国和进一步扩散的风险鉴于WHO最新的风险评估结果病例的发现与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2小时之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的报告病例的发现与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疑预防控制措施

预防控制措施

预防控制措施:来自疫区人员的追踪管理预防控制措施:来自疫区人员的追踪管理预防控制措施:密切接触者管理

预防控制措施:密切接触者管理

预防控制措施:病例的诊断、转运和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