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接本小学教育复习资料_第1页
专接本小学教育复习资料_第2页
专接本小学教育复习资料_第3页
专接本小学教育复习资料_第4页
专接本小学教育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教育现代教育学复习部分现代教冇学复习提纲教育与教育学1、 19世纪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从社会的角度看待教育,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來的美好生活做准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1806年发衷的《普通教育学》対教冇世界的面貌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他在书中构建了-个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三中心”论).美国哲学家和教冇家杜威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论提出了儿就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2、 学校教斗卜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耍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名词解释)3、 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人类勞动的进行,足教存产生的师根本条件。4、 教育产生的条件:(语言的形成是产生的另-个必要条件・5、 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6、 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内和条件:(选、判、填)(1) 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2) 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3) 学校产生的朿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7、 最早的教育著作:先秦时期孔子的《论语》和思孟学派的《学记》:古希腊柏拉国的《理想国》;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填)8、 古代著名教育家对“教育”的解释:“教”在《荀子•修身》称:“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育”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育,养子使作善也。”9、 被人们称为“教育学Z父”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成了《人教学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教育为论述対彖的专著。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①、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O、突出地强调了普及义务教育,把普及义务教育与社会、国家的发展和改造联系了起来,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对教育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和人接受教冇的广泛可能性持有深刻信念并作了深入论证;、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观,对文艺复兴时期过强调人文学科教冇、轻视门然科学教冇的不良倾向进行了修正,这是曲方近代发展自然科学教育的先声;、他推进了学校内部工作制度的发展,创立了班级授课制、学年制,提出了系统的学校管理制度及样学制,从而人人推动了学校运作的规范化,堪称学校管理学的创始人:、他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贡献捷大。(强记)10、 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的18世纪的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主耍是通过他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爱弥儿》表达其教育思想的。卢梭的主要教育思想:(强记)①、教冇适应II然的观念;O、儿童中心观念:③、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观念:④、实用主义观念:⑤、发现的观念。11、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农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來的。他JT899年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第一次用'‘传统教育”对赫尔巴特教育理论进行定性,称口己的教育理论为“现代教育”。现代我们所使用的“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这两个概念便來源『此。他的基本观点如2①、“教育即生活”:0、从做中学:③、儿童中心。(深理、P3O-31)第二章人•社会•教育1、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物质前提)、环境(重大影响)、教育(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努力(关键)。(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第一:遗传索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第二:遗传差异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2)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3) 、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第一:人的发展的受动性与能动性都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第二:人的潜能和素质的发挥只仃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第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人的活动包括:生命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4)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发展越來越依赖学校教育,越來越决定F学校教育。难怪人们说:“知识改变命运”。国为现代社会的所冇职业及至所冇工作,几乎都冇相应的受教育水平的耍求或学历要求。这一普遍爭实说明社会是大体承认学校教育的成果的,同时也说明人的素质与人的受教育水'卜是H旳正相关的,即学力水平越高的人索质一般也越高。在现代社会,年轻一代获取知识和文化最仃效的途径就是学校教育。礼会流动分为二种:一是横向流动:二是纵向流动。问: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够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対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答:①、学校教育只有较强的目的性;O、学校教育几仃较强的系统性:(A、计划性:B、组织性:C、协作性;D、全而性)③、学校教育JV仃较强的选择性;、学校教育貝有较强的专门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的基础性。案例分析: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说:“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I*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T•差万别,便是教育之故。”这句话正确吗?(教育不足万能P47—48)2、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勺条件的:答:从学校教育内部來讲:首先,取决学校教育的口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的实现程度;其次,取决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取决J:教师能否做职爱业、能否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取决教育过程中教师能否尊取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 教育的经济功能(科教兴国)(1) 、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教冇能够把可能的劳动都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2) 、教冇足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啦耍手段:①、教冇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O、教冇能够发展科学。4、 教育的政治功能(简、判、填)①、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O、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教冇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5、 教育的文化功能(深理P56—59)教育的文化功能就是指教仔系统对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而:(1) 、教育能够传承文化(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甚木前提。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冇三种主耍表现形式,即:传递、保存和活化)①、教借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教育是文化传递故垄本和般巫耍的手段)O、教育可以活化文化(教育是活化文化的基本手段)(2) 、教育能够改造文化(改造文化是指在原有文化要素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取舍、调格和再组合。教育对文化的改造主要是通过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来实现的)(3) 、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教育创造与更新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而:教育是通过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来发挥比文化创造功能的:

教育还对以通过创造新文化來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6、 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①、间接性:O、隐含性:③、潜在性:④、迟效性;⑤、超前性7、 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简)答:①、生产丿J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O、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8、 政治对教仃的制约(学校教育必须为政治服务的)①、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P67O、政治制约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政治制约着教育H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9、 教育的人的制约性①、人的少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耍求教育教冇要循序渐进)O、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対教育的制约;(耍求教育要设不同年龄水平的学校)、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制约;(耍求教育要抓关键期)、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耍取长补短)、人的少心发展的整体性对教育的制约;(耍求教冇耍全面系统)、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1、 探索教育规律必须从教冇活动的并种关系入手,舍此,教育规律便无从谈起。2、 教育原则:(乘点——论述题)定义:所谓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慕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现代教冇的般原则: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民主性原则。选择的皋本依据冇一•:一是现代教育的一般性准则,二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人道性原则:教育的人道性原则,主耍是指教冇过程屮教师应珍重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利权利,使教冇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仁爱、人道荊神和生命的意义。人道性原则提出的依据有三点:第一,这一原则是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应典令的人道精神而提出的;第二人道性腹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内在要求;第三,人道性的培养学生人道主义粘神的需要。贯彻教冇的人道性原则的基木要求: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正常的合理的需要;贯彻教冇的人道性原则的基木要求: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正常的合理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创造H在培养人性的留仃余地的学枝生活:有意识的培育学生的人道精神: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贯彻教育的个性性原则的基本耍求:端正对个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培育学生的待长;贯彻教冇的创造性原则的展本耍求: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培育学生的冒险精神:培育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多样性和个性:鼓励学生全而发展给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表现及创造力的机会:给学生传授一点的创造学知识;贯彻教育的活动性原则的基木耍求:联系实际问题和通过实际活动实施教育:开展丰富多彩、枳极主动、深层内在的教育活动:多让学生门主活动;加強师生Z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提高教师的组织才能:民主性原则:教育的民主性原则,一是指教冇机会的平等:一•是指教育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平等。贯彻教育的民主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不断增加教育机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导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個启发教育;(启发性教育的实质是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枳极性,特别是思维的主动积极性,而不是采取一些外在的具体做法)3、 教育艺术定义:所谓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表现出來的H令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和美感。教冇艺术的特点:(填)①、情感性;◎、双边性;③、创造性:④、审美性4、 I」头言语艺术:①、声音哄亮:O、语速适中:③、语言清晰;④、语流畅达;⑤、语莒富仃逻辑性。5、 教育口语有如下主要特点:①、语流相对淸晰、畅达:O、词句比较准确、简练和规范:6、逻辑性相对较强;④、语气变化有致,情绪饱满、丰富,但一般不夸张。6、 处理偶发事件的语言技巧教师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称为教育机智■<>处理偶发事件的具体要求:(简)答:①、控制情绪,沉着冷静:O、保持良好的“I」德”,不谩骂、不恶语伤人;、实事求是,重在疏导;④、耍有“人将”风范,切记“小肚鸡肠”。处理偶发事件需耍教师冇应急处变的11语表达能力和技巧,常见的方法和技乃冇以卜•几种:①、冲淡;O、顺话;③、趣解。(填)7、 家访谈话技巧教师与家长谈话人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与家长寒I应,向家长衷明诚意,不耍以“告状”或“兴师问嚣”的浚态出现,按近与家长的苛感距离,消除家长可能产生的误解或戒心,为下面的谈话作好心理上的铺垫;第二阶段,教师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情况及学生在校表现,这皋本是以教师独白形式进行;第三阶段,教师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包括学生家长的基本情况、家庭对学生的教育情况、学生在校外的情况等,这基本以教师发问的形式进行;第四阶段,教师与家长共同商谈教冇学生的描施与策略,这茲本是以双方交谈的形式进行。家访谈话有许多策略和技巧。首先,分析家长特点,寻找共同话题;梵次,从正而存定入手,创造良好的谈话情景;再次,掌握谈话的主动权;最后,不亢不卑,维护教师尊严,面对个别不尊重教师的无理取闹者,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和语言机智,维护教师的尊严和正当权利。第四章教育冃的1、 定义:教育冃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尙要和対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J:教育对彖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①、教育13的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01宿。O、教学丁作是学校教育中最某木的活动类型,教学是实现教育忖的的瑕基本途径。2、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3、 卩克思关J•人的仝而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概括如2第一、人的发展是与人的活动相一致的。第二、旧分「•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第三、祉会化人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耍求并提供了可能。第四、自宙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五、人的全而发展是一个历史进程。第六、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4、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深理)个人本位论的主要代衷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爱伦凯。社会本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徳、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纳托尔普。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也没仔一个谁也没有一个谁对、谁错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二者具有同等的合理性与同等的局限性。所以,如果•泄耍抽彖地问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谁对、谁错,谁更介理,这个问题是无法笼统回答的.(判)5、 肖前我国教育忖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耍问题(人题P142)问:片面追求升学率(智育)的坏处。6、 全面发展的教育(分析题P69—70、144—146、353—255)“五冇”的基木耍求:一、 徳育:是般造人灵魂的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伦理教育和法制教育。二、 智育: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皋本的技能技刃和发展智力的教育。三、 体育(了解):是全而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四、 萸冇(了解):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作黄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冇。九、芳动技术教育(了解):是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并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7、 “五育”之间的关系(或“五育”的作用)(人题:p146-147)(这段话有助于理解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性九(1) 、“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2) 、“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3) 、“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记住)。“五育”并举并不意味着教育上的平均主义。在全面发展的教育屮,德育和智育的地位和作用更人基础性。第六章教师1、 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教师的劳动连接着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來,关系着国家和个人的前途和命运。2、 教师是影响教冇改革进程和成败的关键性因索。教师是学校教疗职能的主耍实施苕,是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确主体力战.(填)3、 《师说》所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4、 1994年1f]1口我国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简称《教师法》。P1925、 定义: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耍求和职业发展需耍,逐步缩小与社会期望的差距,成为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以卜儿点:①、专业粘:神的发展:O、专业知识的发展:③、专业技能的发展。6、 教师劳动的特点:P195-198①、示范性;(师德分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师本人是学校电绘逊耍的师衣,是级M接的最仃效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教师劳动Z所以具仃强烈的示范性,还在J•模仿是作为教师劳动对彖的青少年学生的巫耍学习方式Z_。O、创造性; ③、系统性:、学习性;(因为教师有习性性特点)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再培训n己。(填)、快乐性。7、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P202-204(1) 、教师的权利①、进行教冇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O、从爭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对学校教冇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人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2) 、教师的义务8、教师的素质:(1) 、教师的道徳素质:①、热爱和忠诚教育事业;O、胡行高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③、热爱学生。(2) 教师的基本素质:①、专业精神;O、师徳修养(分析):③、业务素质。(3) 、教师的前瞻性素质:①、教育家的意识;O、创新精神和改伞意识;③、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⑥、法律意识。第七章课程1、 课程理论研究的是为学校教育提供哪些垠自价值的教学内容和怎样有效的组织这些内容,以使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2、 课程的分类:P219-220(1) 、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经验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动机、碍耍和能力为基础,以学生的经验为屮心组织实话的课程。它也被称为“儿童中心课程”、“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2) 、分科课程与综介课程:(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木课程:(4)、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3、 课程设置要做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填〉4、 课程的现代化(如何实现课程的现代化)(简)答:(1)课程观念的现代化(2〉课程内容的现代化①、课程内容应窠出基础性;O、课程内容应体现现代性;③、课程内容应貝有民族性;④、课程应几灯结构性。(3) 课程实施的代化<4)课程评价的现代化5、 课程编制总体上包括:制定课程计划、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三个层次(填空)①、制泄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所谓课程计划,就是根据教育LI的和学校的培养日标而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劳动、并种活动等作全而安排。(名词解释)O、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标准性文件。③、编制教材(教科书)第八章教学理论1、 教学的地位: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处J沖心地位。分析教学为什么要处J沖心地位?(P117、P263)2、 教学的基本作用(任务):(填、简)①、授受基础知识;O、形成基本技能:③、发展基本能力;④、促进个性健康发展。3、 “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和“学科中心说”,实际上是三种关「•教学系统的基木要素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

用的不同主张,它们分别代农着三种极端的思维方式。(判P273)4、 教学过程的环节(简、填):①、明确教学冃标;O、激发学习动机:③、感知教学材料:④、理解教学材料;、巩固知识经验;⑥、运用知i只经验。⑦、测评教学效果。5、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简)这一原则是指,教学既要授予学生以文化科学知识,又要结介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徳及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在教学中应用这一原则的要求:①、保证教学的科学性:O、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内在的思想性:③、注意科学性与思想性的门然仃机结介: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2)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判、选)(深理)这-•原则是指教学耍以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导,并联系实际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惯会用、学以致用。在教学中应用这一原则的要求: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車联系实际;O、巫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G)、利用必耍的乡土教材或补允教学材料。(3) 、直观性教学原则;学牛观察所学事物或亲自做一做所学密物,这种方法称为宜观性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应用这一原则的耍求:①、正确选择t(观性教几和现代化教学乎段:O、IX观要与讲解相结介:③、注重运用组织i吾言直观。(4) 、启发性教学原则;引导学牛主动学习,独工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用这一原则的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需耍:O、心发学生独立思考;③、发扬教学民主。(5) 、循序渐进原则;在教学中应用这一原则的耍求: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O、拆主婆才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6) 、巩固性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应用这一原则的要求: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O、重视组织各种学习(复习);③、在扩充、改组、运用中巩固知识。(7) 、可接受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在教学中应用这一原则的耍求:①、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O、各种老师沟通协调。第九章教学实施1、教学方法的分类:〔以语言传递信息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以杆•以杆•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尸申太从米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按形态分类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欣赏法发现法(乂叫探索法、研究法)O"(1)、"(1)、(2)、、、、、根据学科性质来选择:、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水平來选择;、根据学时來选择:2、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2、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3、 (名词解释)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一种把毎个评价对彖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令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评价类型。P3254、 编制试题的耍求:①、依据教学人纲、教学目标:O、试题知识覆盖面人,且仃一定难度:G)、试题类型要多:④、试题及直答案之间不应有任何匝复、交叉和相交;⑤、试题表述耍尚明、清晰:⑥、主观题占20%70%;⑦、客观题占4必~70%;(3、有难度题占10%~2必;⑨、基础知识点占70%~80%。5、 现代流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现代社会条件卜,流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度。(1)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具体组织形式人致有三种:①、全班上课;O、班内分组教学;③、班内个别教学。6、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工作的其木环节,是指教师常观性的、周期性的和最甚本的教学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与批改、课外辅导、考査与考试及成绩评定。(一)、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就是教师为上好课或组织几体教学活动而做的几体准备与计划安排工作。备课不但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而且能体现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什么时间开始备课为好?答:新课三到五大前,熟课一般一天前准备。备好课的标准:懂、透、化,备课还要备学生,备教法。•第一,钻研教学材料;第二,了解学生;"第三,设计教学样式;(1) 备课的内容〔第四,拟定教学计划。(2) 、备课的种类备课可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备课还可分为:学期(或)学年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P334339(3) 、课的类型与结构•一是以课内采用基本教学方法为划分依据,把课分为.•观察课、讲授课、讨论课、实验课。①、课的类型二是以一堂课完成任务的多少为依据,把课分为:单一课和综合①、课的类型在学校中,课程实施和教学活动是以“课”为基木单•位的。O、课的结构(简、名词)课的结构:是指-•堂课的组成部分及并部分的安扌IF顺仔和时间分配。综合课的一般结构是:a、组织教学:b、检査复习:c、学习新教材:d、巩固新知识;e、布置课外作业。(4)、教案编写按形式分为:条目式教案和表格式教案,按篇幅分为:i羊细教案和简耍教案。教案的基木结构是指教案必需的条冃、内容及Jt和关关系。条H式教案包括背景记载,冇学校、班级、科冃、课本、教师和II期等项冃;然后一般由课题名称、教学冃标、教学内容、匝点难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材教其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和作业等十大条目组成。(二)上课(分析如何上好课?)上课是教学工的中心环节。上课,主要指师生课堂教学丁作,冇时也包括现场教学工作。上好课应遵循的基本耍求:①、目标明确:O、内容正确:③、方法恰当:④、教学组织严密;⑤、教学效果优异:⑥、表达清晰。第十章徳育1、 分析:全面发展教育Z间的关系?“成人第一,成才第二”P3532、 徳育过程的组织(1) 、根据受教育者•的少心发展水平和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俎织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活动与交往是思想品徳形成的基础。(填)(2) 、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发挥他们的道德主体性,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何机结合;(3) 、增进各个层级、具个方面教疗力彊的联系沟通,营造良如的徳育环境,保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致性、长期性和长效性。人的思想品徳的形成与发展是通过活动与交往,产生心理内部矛盾运动,再通过活动与交往,再产生心理内部矛盾运动,由此产生的一个长期的由最变到质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3、 中小学常用的徳育方法①、说服法;O、角色扮演法;③、悄境体验法;(悄境体验法是口觉地发现和创设教育情境,通过儿童直接或间接的道德体验,使他们在思想和道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恿陶的方法。)、介作学习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品徳评价法;(品徳评价法是根据•定的耍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进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足对品徳发展的种强化手段。其方式、弟略主耍有:赞许、表扬、奖励、奖赏、惩罚、操行评定等〉修养指导法(自我教育)口我教育包括:口我认讲、自我判断、口我评价、口我体验、口我控制等。第十一章班主任工作1、 班级的功能(班级休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①、归属功能;O、社会化功能;③、个性化功能;④、选择功能;⑤保护功能。2、 班主任的职贵:①、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而发展;O、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③、组织和指导种类班级活动的开展;⑷、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呈。3、 班主任素养:①、高尚的思想品质:O、坚定的教育信念。4、 班级活动是实现忖标的根本保证,是进行集体教育的匝耍途径和手段。(填、判)5、 学业不良及其指导(简)关J:学业不便的界定人体分为三种:①、学业未达到规总的学习标准或期望水平,主要依据JI体教育口标实现或课程标准达到目的的程度来判断)O、以“低学力”,即学生实际的学力测査结果低于根据智力测验结果所推断的可能水平;③、未能充分发挥自身拥有的潜能,因身心障碍而导致的学业迟滞。班主任如何指导学业不良的学生:答:第一,激活学习动机;第二,消除厌学情绪:第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四,改进学生评价方式;第五,改善班级环境。6、晶德不良的预防与矫治(深理)对学生品行不良的矫治,班主任人致可以按照以卜儿个基本步骤來进行:答:第一,了解情况;第二,分析原因:第三,采取策略;第四,反馈调节:第五,巩固强化。教育心理学复习部分教育心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耍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p74)2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C认为重耍的,有价值的車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p265)3瑕近发展区:描现冇水平和在他人扌H•导的情况卜•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p62)4普雷马克原则:乂称祖母的法则,即用待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p39)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怎样做的知讲,是一种经过学习口动化了的关J:行为步骤的知讲。(p74)6、 门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门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行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因素形成的对结果的期望这一先行因素的影响。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冇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它与学'为Z间存在相互作用。自我效能感高低直接影响个体的努力程度,从而影响成绩好坏,而成绩好坏反过来也影响个笨自我效能感。269页7概念同化:用卜-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星现,让他们利用已学握概念來理解。(plOl)8正迁移:在学习的迁移中,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助长的作用。(pl98)10、 上位学习:乂称总扌”3J,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桿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pl03)11、 学习迁移:是折-•种学习対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真他活动的影响。(pl98)12、 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p43)13、 符号学习: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把认知主义的观点引进行为主义的学习联结理论,改变了学习联结理论把学习看成是盲日的、机械的错渓观点"学习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总义.(p46)14、 发现学习:指洽学生提供冇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探作和思考,门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枚学方法。(p322)15、 先行组织者:先J: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p54)16、 智慧技能学习:拆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p32)17、 学习的顿悟说:这一学习理论的主耍代表是荷勒,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待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首先,学习不是简单的形成由此到彼的神经路的联结活动,而是头脑里主动枳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其次学习过程这种直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谋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p46)18、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认知心理学假定,人的认知结构是在观念的抽象、概括和包容程度上按层次纽织的.当学生原冇的观念在概括和抽象的水平上高「新学习的观念时,新学习的观念归屈J:IH知识而得到理解,新IH知识所构成的从屈关3(plO2)19、 特殊学习迁移:是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pl99)20、 认知地图:根据-•个典型的实验即训练小白取走迷宫到达仅物箱,托尔曼认为:匚限Z所以能选择最接近J喰物的路线,因为白鼠学会的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反应动作,而是学习达到忖的的符号及实所代表的意义,建立一个完整的“符号一完形”式。(p47)21、 相关研究:主耍用J:探讨变彊Z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対彖的特征和彳J:为做出解释和预测。(p21)22、 连续接近技术:23、 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悄境屮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屮这个动作車复的川能性将増加,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24冇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指在学习知贝过程屮,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冇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p53)25、 高路学习水平:26、 图式;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种认知结构的单尤。•个人的全部图式对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27观察学习,即人的一切社会学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卜,通过対他人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的。不必直接做出行为,不避亲身体验强化,可提高学习效率。4策略性知识:是关「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般方法和技巧。(p74)7学习风格: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p292)8.强化物: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p39)10负辽移:是描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干扰或阻碍的作用,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pl99)12•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p42)14教育心理学:是教仔学的基础学科主耍研究学校情景中的教与学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垄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15、内部动机:是指诱因來自学习者木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p258)26、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白准备而乂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p34)二、简答1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答:(1)强化的类型凡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lE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來増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屮止厌恶、不愉快刺激來増强反应频率。强化分为-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类。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耍,如仗物、水、安全、温啜y性筲、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结介后.自身获得强化效力,可分为社会强化、信物和活动。同一物体对不同人而言,i的效果会不同,真至灯町能截然相反。(2)强化的程序强化的程序指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率。强化的程序可分为连续强化程序和断续强化程序。断续强化程序又可分为间隔程序和t程序。间隔程序是根据历次强化Z间的时间间隔而安排强化。比率程序是根据历次强化Z间学习者•做出适当反应的数炭而安扌;化。教师作为强化的操作者,应当选择介适的强化物已经恰当的方式的组介,以塑造学生艮好的行为。2简述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的过程。答: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的习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晅嬰的实验研究,系统地形成了他关「学习的基本思路,即龙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在注意过程中,在保持过程中,在复制过程中,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注盘并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而。观察若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它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与存储。观察着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刺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关r学习的实质问题的味本看法是,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英强化性的结果的观察,从而左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3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答:加涅根据人类学习的结果,人的学习结果可分为以卜五种:(1) 言语信息的学习,指仃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以及特征等方而的爭实性信息的学习・(2) 智力技能的学习,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3) 认知策略的学习,指调控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的学习。(4) 态度的学习,指影响个人对人、事和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5) 动作技能的学习,指通过身体动作的质磺的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的学习。4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答:四.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率本内容(235-236)答:①由J:儿帝道徳判断和推理的发展是冇阶段性的,对J:处「不同阶段的儿杀道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冇所不同。O开展道德两难故事讨论,用矛盾的观点看待道德情景,有利「儿童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③按照“加一原则”提升儿斎道徳推理水平.科尔们格从理论上提出,在引导儿歌发展其道徳认识能力时,一次只提升-个阶段。儿童与比口己高一个阶段,至多摘两个阶段的人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其道德推理水'卜5.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答:人本主义埋论是折更加注巫人类的思维能力、怙感体验和主宰「1(2命运的能力,强调人Z所以为人的最实质的东西,成少别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理论的号称“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思潮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它包括以卜三方面的内容:(1) 对学习的看法。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以人本上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人本主义深信,学习是人固仃能赧的口我实现过程,强调人0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氏过程屮的啦耍作用。学刀的H的和结果是便学生成为•个完善的人,•个允分起彳的人,也就是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发展。它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令意义学习两人类。(2) 对教育的看法。人本主义认为教冇与教学过程就是耍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的任务刁教学生学知识,也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牛为U的教学思想,强调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3) 基本教学模式。第一,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第二,开放课堂模式笫三,口由学习的教学模式6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1)主耍学握间接经验,直接经验的习得相对较少。学生的学习从现冇的经验、理论开始,同时补充以感性经验。从总体」说,学生对间接经验的学习是主要的。(2) 学习的时间右限。学生的学习是在仃计划、仃目的、仃组织的情况卜进行的,学习必须在仃限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的要求,因而盂耍教师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能够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采用特殊冇效地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3) 学习H•有一定的彼动性。学生的学习更多的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的环境,肖学生意识不到他兰的学习与将來生活实践的关系时,就不愿为学习付出更人努力。7简述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容.(P42)答:门我效能感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的,班杜拉运用门我效能感理论來解释人类行为的启动和改变。【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H受通过人A认知因素形成的对结來的期望这•先行因素的影响。因此,他认为行为出现的概率是强化的函数这•传统观点是不确勿的,行;的出现不是由随后的强化决定的,而是由人认知了行为与强化z间的依随关系后对卜•一步强化的期架决定的。班杜拉指出,传纟的期望概念只是结果期塑,此外,还存在的-种期望,及人対门己能够进彳亍某•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这就足效能期望及人对自己行为努力的主观判断。人们在获得了相用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了行为的决定因素。班杜拉通过大杲的巧究指出,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由四个來源:(1)个体口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因为它基J•个人的直接经验,所以,对口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址人。一般说来,成功纟验会堀强H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但书实并非这么简单,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还要受到H孑归因方式的左右。(2) 替代性经验。人类的许多自我效能期里來自「观察他人多获得的勞代性经验,能否成功获得这种经验,一个关键因)是观察者能否于榜样一致(3) 言语劝说在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务种因素中,言语劝说因其简单•冇效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J:它缺乏经验棊础,所土成的自我效能感不是十分牢周。(4) 情绪唤醍・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屮发现情绪唤醒也是影响门我效能感的一个币:耍因素。高水平的唤醍使成纟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感,只有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可能期壑成功。上述四种影响源对n我效能感的影响取决r它们是如何被认知评价的,人们必须对与能力冇关的因素和if•能力因素对成功才火败的作用加以权衡。通过成功的经验町能逐步认识到口我效能感的程度取决「•任务的难度、付出的努力程度、接受外界帮助白多少、成绩取得的情境条件和失败的暂时模式等。自我效能感形成以后,对人的行为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対活动的坚持性。门我效能感水平高者倾向j:选择JI仃挑战性的任务,在困难面前能勺坚持自己的行为;而自我效能感水平低者就相反。(2) 影响人们在闲难面前的态度。自我效能感水平高者敢面対闲难,富冇自信心,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町以克服F难;而自我效能感水平低者在困难而前缺乏自信,畏首畏尾,不敢尝试。(3) 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且,影响已习得行为的农现。(4) 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高者活动时信心十足,情绪饱满,而自我效能感低者则允满恐惧呵彳虑。8.简述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P53)答:奥苏贝尔的认知一接受学习理论包括两方而的内容:(1) 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屮己令的适当观盘立实质性和卑人为的联系的过程。(所谓实质性联系,是指新符号或符号所代农的新知识观念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屮已仃的农冇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建芷内在联系,而不仅仅是字而上的联系。II:人为的联系,是扌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U仃关观念衣象建&的是符介人们所理解的逻辑关系上的联系,而不是一种任意附加上去的联系。)有意义学习可以分为三种类表征学习,概念学和命题学习。(2) 接受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学习皿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仃组织的、仃戶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戢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接受学习。这种学习主耍适合r年龄较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9简述当代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答:与以往的学习理论相比,构建主义在学习观上体现出來三个密切相关的啦耍倾向,或若说匝心变化: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社会互动性和情景性1、 学习的主动构建性学习不是从外界吸收知识,而是学习者构建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郁在一自己原冇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构建自己的理解。2、 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灯关的工八的过程,这-■过程常常岛耍通过一个学习共同“合作來完成。3、 学习的情境性强调学习知识和智憩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町脱离活动的情景而抽象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10.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答: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实他活动的影响。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冇以卜JL点:(1) 学习材料的特点。学习材料作为学生的对象知识的主耍來源,对学习迁移仃着巫要的影响,不同的学习材料迁移的过程其至结果都是不一样的。(2) 经验的概括程度。根据概括化理论,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因素是学习若概括出了学习中的共同原理,或打拿握了概括化原理,这种经过概括的成就能有效地迁移到新的学习屮去,从Iftj有效地指导实践。(3) 対学习情境的理解。注盘对情境中齐种关系的理解,创设对知识应用仃利得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原理去解决各式务样的问题辱,在促力移过程中应该受到取视。(4) 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心理准备状态时在学习或活动过程屮形成的,对未來的学习或活动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积极地,也可能是消极的。理准备状态在关于迁移的研究中讨论比较多的是学习定势.(5) 认知结构的特点。认知结构是人们过去对外界爭物进行感知、概括的-般方式或经验所构成的观念结构,其质彊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K解决问题是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速度和准确性,影响学习的迁移。(6) 学习策略的水平。学习策略対迁移的影响是相当广泛的,其主耍表现认知策略与尤认知策略对迁移的影响上。11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答: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丁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耍用区别和辨別事物。它主耍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於表征.另外,表彖和图式也是表征陈述性知识的觅要形式.(1) 命题。命题是信息的某本单位,是陈述性知识的一种堪本表征形式。它比句子更为抽彖。它是将句子表征为一组符号。一般由两个成分构成:关系和论题。(2) 命题网络。命题网络是朕r语义网络捉出來的。它是指任何两个命题,如來他们几仃共同成分,则可以通过这种共同/而彼此联系起来。许多彼此联系的命题组成命题网络。程序行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信息转换活动u行只体操作。它主要以生产式和生产式系统进行表征。(1) 生产式。生产式是所谓条件一动作规则[简作C一A规则]。一个生产式就是一个“如果……那么……”规则。当条f到满足时,动作就可以执行。(2) 生产式系统。经过联系简单的生产式叮以组合成复朵的生产式系统。这种生产式系统被认为是复杂技能的心理机制。勺式细听通过许多子口标,控制生产式的流向。生产式系统并不需要一个外在的监督系统,它的监控蕴藏『运行Z中.12简述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提出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他匸张用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模式来解释学习的结构和过程第二,划分了学习过程的8个阶段。根据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加涅把学习过程划分为8个阶段。1、动机。2、注意和选择性知觉。3、预习。4、编码。5、寻找和恢复.6、概括和学习的迁移。7、反应的生成。8、反馈。第三,对学习的结果和学习的分类的研究。•方面,加涅把学习的结果看成是学生心理状态或能力和倾向的改变。主要农现在:言语信息、心智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的改变。1968年他根据学习活动的繁简程度把学习划分为八种类型。1977年以后,他乂提出五种学习类型:①联结与链锁学习:②辨别学习:③概念学习:④规则学习:⑤高级规则学习。13•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答:川因理论是关判断和解释他人或□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种动机理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常提出诸如此类的川卩题,如:“我为什么成功(或失败)”“为什么我牛物测试总是考不过人家”等等。)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认为,人们%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卜•六种原因:(1) 能力,个人评估口己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2) 5J力程度,个人反省在丁作过程中是否已经尽力:(3) 工作诽•度,凭个人经验判断该项「•作的闲难程度;(4) 运气,个人自认此次工作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5) 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情绪状况是否影响工作;(6) K他,个人自认为这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种原因外,还有没有比它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以上六项閃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I対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1、 内索來源:指当事人口认为影响其成败因索的來源,是由J:个人条件(内控),还是來口外在环境(外控)。在此维度上,力、努力程度及身心状况三项屈丁•内控,其他各项则属外控。2、 稳定性:指当爭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卜卫冇一致性。在此维度上,六因素U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易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则都不稳定。3、 可控制性:指当事人口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索,在性质上是能否曲个人意愿决定。在此维度上,六因索屮只仃努力一项另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都是个人无能为力的。(韦纳等人认为,我们対成功和失败的無释会対以后的行为产生匝人的影响。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以后的刁还会期晓火败;如果把考试失败归【人I为运气不伴,那么以施的占试戏不人可能期型火败。这两种不同的归I人I会対生活产牛晅丿影响。)14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答: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具他活动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J:知识、技能、态度和f规范的学习中。迁移贯穿在人一生屮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如何通过教学促进学习迁移成为了心理学家、教育家和教师们共同关心的课题,而k课题所包含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下面围绕教学从几个方面予以简要叙述。(1) 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推在教材的编排和内容的安排上,必须兼顾科学知识的本身的性质、特点、逻辑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智力状况、年龄味等,还要考虑教学时间和教法上的要求,力求以般佳的教材结构展示给学生。(2) 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人们关「某一学科的知识在头脑屮是按层次组织的一种网络结构,最H•包容性的观念处这个层次结构的顶端,卜巾i依次是定范较小的、越來越分化的观念。因此在教材的呈现上也应该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顺序,使学生的知识在组织过程中纳入至•层次结构当中。除了从纵的方面遵循山-•般到口体不断分化的原则外,教材呈现还耍在横的方而加强概念、原理乃至各章3间的联系,使知识融会贯通。(3) 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教学方法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把不同的内容教给学生,这有助「•学目习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发展。要改变简单地将讲授法作为教学的主要方法的做法,建构主义的研究在这方而对我们仃较人的tn教师教学方法运用得如何会肓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耍落实“以学生为屮心”的思想,首先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学会学习。学会了如何学习就可以实现最普遍的迁移。(4) 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教学条件卜-的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应该口仃教育性,仃效地运用评价丁•段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移都貝有积极的作用。除了卜.面提到的以外,还应该白许参,如要加强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要注意对学牛知识应用过程的指导,加强课堂所学知识上践的联系等等。总Z,教师耍在充分理解迁移发生观律及其影响因索的莊础上,在每i项教学活动屮,在与学生每-次正规与非正观的接触I都注意创设和利用有利于积极迁移的条件和教育契机,以此促进学习迁移。15.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内容。答:(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対彖是教育过程屮的心理现彖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以种心理现彖及苴变化和发展观律,以及扌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卜啊个方面:第一方面:学习的本质。主要探讨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与一般的学习规律。第二方而:学习的过程。主耍探讨冬类学习的过程与规律,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薛恒学习策略的学习,学生智力与创X的学习,学生品徳规范的学习等问题。第三方面:影响学习的因素。主要探讨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索,包括动机因素、认知因索和人格因素等对学习的影响第四方面:教学与管理。主耍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同时研究作为组织者和t者的教师的心理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16简述学习迁移槪括化理论的皋本观点。答:(1)概括化理论也称为经验类化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徳提出來的(2) 贾徳认为先期的学习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期的学子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可C分地或全部地运用J:两种学习当中。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着共同要素是知识产生迁移的必耍条件,而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种活动中通过概括形成了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只耍一个人对他的经於进行了概括,这就叮以完成从一种情境到另一种悄境R移。对原理了解、概括的越好,对新情境屮学习的迁移也就越好。(3) 概括化理论给学习迁移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阐明了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学习若对学习情境共同原理的概括,但[1対原理的该亏除了与学会原理、原则何关以外,还与学习材料的性质以及学牛的能力因素有关,因此对原理的概括有着较人ft龄差异,年幼的学生要形成原理的概括就不容易。同时教学和对原理与实践的结合的指导也会影响到学习的迁移17•什么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类型有哪些?答:(1)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対完成英他活动的影响。(2)学习迁移的类型:依据不同的角度,学习迁移叮分为许筋类型,这既反映了学习迁移的复杂多样性,也反映了教育心理学对学习迁移硏究的变”展性第一,根据辻移的性质和结采,辽移分为正辽移和负辽移.在学习迁移的过程屮,一种学习町能対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助长的作用,这边称为止迁移,也叫做迁移。负迁移正好相反,指-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干扰或阻碍作用,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两种学习也可能不发生彩响,这种状态可审零迁移第二,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迁移町以是先进行的学习活动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当学习者面临新的情景或问题时,他木已有的只是经验去面对新情境,解决新问题,这就是顺向迁移。后进的学习炖先前学习也会发生影响,这便是逆向迁移。逆"移主耍衷现在通过后面的学习对已获得的知识技能了以扩充、改组或修改,从而进一步理解和丰富已仃的知识经验。顺向迁g你想迁移也可以用F研究貝•体的两种学习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第三,根据迁移的范阳,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特姝前提这种划分來口布鲁纳,一妙迁移是指i种学习中所习得的原理和态度对另一种学习的彩响,这种迁移范用较人,可以仃学习动主义等因素引起,但也可能由学习的其他准备活动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引起。特殊迁移是某-领域或可以的学习对学习另・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第四,根据迁移的程度,迁移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近迁移主耍指的知识或技能在Ij原先学・'J情境相似的情境中加以迖川.远迁移指、J得的知识或技能在新的不相似怙也的运用第五,根据迁移的路径,迁移分为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低路迁移是指以一种口发的或口动的方式所形成的技能的迁移。这种迁移是通过在各种情境屮的联系获得的,其发生儿乎是彳恿的,不需耍或很少需耍意识、思维的参与。高路迁移则是仃意识的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彖知识应用「•另•种情境的迁移18、动作技能形成有哪几个阶段?P182动作技能的形成是指通过练习逐渐学握某种外部动作方式并使Z系统化的过程。在众筋关J:动作技能学习过程的阶段或步骤“费茨和波斯纳1964年提出的三阶段的观点最具代表性。(1) 认知阶段动作技能形成的认知阶段是指学习者通过指导者的言语讲解或观察他人示范的动作模式,或自己按照操作说明或使用手册U求,试图对所学技能的任务、性质、婆点进行分析、了解、领会。换言Z,认知阶段的任务是学习者了解要完成的妊务。在认知阶段,学习者需要通过介绍來口各种感觉通道的信息并将其内化,认知阶段的长短取决J:动作技能的性质和复杂程度。个阶段的主耍任务是领会技能的基本耍求、重点,掌握组成技能的局部动作。(2) 联系形成阶段联系形成阶段有时乂称为定型、联系阶段。这个阶段实质就是学习者把周部动作综合成更人单位,从认知方面转向动作方面,后形成一个连贯的初步动作系统的阶段,即学知者不断接受反馈、逐步消除错谋、做出精确的调节以达到做人效率旳过程。-來说,联系形成阶段比认知阶段持续的时间耍长,在该阶段某任务的齐个成分之间冇了一定的协调性,而认知阶段只是一个丿的调整。(3) 自动化阶段这是动作的协调和技能的完善阶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放后阶段。在此阶段,并个局部动作联介成为一个完整的口动化的动f统,成为一个冇机的整体固定下來,整套动作序列能依照准确的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实现。在执行动作时,技能从由大脑高级中枢控制逐步向小脑较低级中枢控制转变,意识成分的参与减少,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消£注意范H;l扩人,并能根据情境变化灵活、准确、迅速地完成有机联系,最后达到整套动作序列的自动化过程。总Z,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耍从领会动作要点和掌握局部动作开始,到建立动作Z间的仃机联系,故后达到整套动作序列的『仏的过程。19简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P50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知识,主耍是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匸活动,枳极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知识的类口编码系统的过程。(1) 认知结构,就是人关丁•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系列相互关联、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岁式,是新信息介意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构成认知结构的核心乃是一套类别以及类别编码系统。(2) 学习是类冃化过程。人们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类冃编码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或者是借助已仃的类别来处理外来信息,«是由外來信息形成新的类别,这种将爭物置J•类日编码系统Z中的活动,成为类目化活动。布鲁纳进一步提出,这种类目化是自下而上的,从具体的、特殊的、包摄水平低的类目,到•般的、概括的、包摄水平高的类类鬥编码系统的形成应该足从低层次的类冃到商层次的类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冇效地进行类H化活动以形成编码系统,"向他们提供较低层次的类冃或事物,让学生“发现”高层的类冃编码。这也是布鲁纳提借的“发现法”学习的缘由.20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P36答:(-)操作性条件作用斯金纳认为,行为可分为答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答应性行为是由己知的刺激引起的。而操作性行为是冇机体在一定肯中自然产生并由J:结果的强化而固定卜来的行为。操作性行为并不収决其爭先的刺激,而是由其结果控制的1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过程操作性条件足根据斯金纳门己发明的-种学习装置''斯金纳箱”做的经典实验而提出。斯金纳箱内装仃一•操纵杆,操作杆与丿提供仓丸的装置连接。实验时把饥饿的门鼠置r箱内,口鼠在箱内自由活动,偶然踏匕操纵杆,供丸装置就会自动落卜•一粒仪经过儿次尝试,它会不断按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以取得tr物的反应,按压杠杆变成了取得仅物的手段或者工11。所以,操作条件作用又称为工具条件作丿在操作条件作用总的学习,也就是刺激情境(操作杆S)与压杆反应RZ间形成固定的联系。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两个基本原贝联系:第一,任何反应如果紧随强化刺激,该反应貝冇咆复出现的趙向:第二,任何能够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部是强化刺衣根据这两个原则,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S—R过程相比,操作性条件作用是(S)——R—S的过程。操作性条件作用一11形成,为了永久保持所获得的行为,或者称作维持行为,应当逐渐减少强化的频次,或者使强化变得不亓测。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泛化和分化在操作性条件作用屮,彳J:为的后果强烈影响行为,先前刺激也起着車耍的作用。前内是发生在行为Z询的事件,它能够提供信息:哪些行为将导致积极后果,哪些行为则可能导致消极后果。个体仃时可能没仃意识到前因可能影响行为的后果,而给)索就是发生在特定行为之前,提供前因性刺激的行为,它可以引导个体阶段性地进行反应。比如在课堂上,对「学生一时回?上来时,老师常常给予特定的提示以促使学生给出满意回答。泛化是指将所学得的彳J: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个情境屮。泛化垠容易在相似的情境屮发生,一个新的彳J:为从语3上容易泛化到常识课,而不是课余或家庭情境。所谓分化就是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界并对这种差斤做出不同反用。比如在动物园看到老虎无需害怕,而如果在森林牡遇到老H就应该准备着如何逃命。(二) 强化1强化的类型行为的后果在某种朴找决定人们是仰将直复该特定行为,后果的类型及出现时间的选择能加强或减弱此行为。凡是能增强反八率的刺激或M件叫做强化物。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耍的愉快刺激来増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沃增强反应频率。强化还可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类,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甚本生理需耍,如水、ft物、安全、温暧等。二级强化是扌I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结合后,自身获得强化效力,可分为社会强化(拥抱、微笑)、信物(如饯、奖晶等)和活动游戏、听音乐等)。2强化程序强化程序指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率。强化程序可以分为连续强化程序和断续强化程序两种类型。如果在每一个适半反应之后首一个强化,这叫连续强化程序.如果只在有些而非所有反应之后呈现强化,这叫做断续强化程序。(三) 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运用1彳亍为塑造蜩造是指通过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这种方法也叫做连续接近。2程序教学所谓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屮的内住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日,这些知识项间询后衔接,逐渐加然后让学工按照知识项口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口的学习,及时给了•反㈡川〕化,使学工最终能够掌堪学的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以卜儿个简答题只需了解一下)21简述动作技能的主耍分类。答:(1)动作技能是在练习駐础上,由係列实际动作以完善的、介理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如骑车、弹琴、和打字等。(2)动作技能的分类,貝体有以下三类:a根据动作的精确性可以把动作技能分为,粗人动作技能和梢细动作技能:b根据如何定义动作技能的开始与结束进行划分,可以分为连续的动作技能和不连续的动作技能:c根据外部环境是否稳定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封闭的和开放性的动作技能;22.简述品徳心理结构的主耍构成因素。答:按照四因素说,品徳包倉道徳认识、道徳情感、道徳意志、道徳行为,即知、情、意、行四种成分。这些成分既相互独)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甜德结构。(1) 道德认识,即知,是指人们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这两方面的认识。在道德心理结构中,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产的基础,是道徳意击产生的依据,对道徳行为具有定向作用。(2) 道徳情感,即情,是人的道徳需耍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徳情感是产生与维持道徳行为的币;要动力之(3) 道德意,忐,即意,是个人在道徳情境中,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内外闲难,实现到的冃的心理过程。(4) 道徳彳j•为,即行,是指在道徳意向的支配卜•衣现出來的符合社会道徳规范的行为。涉及道徳行为方式和道徳行为习惯。徳行为实现道徳动机、达成动作目标的手段,也是评价一个人品徳的客观标志。23简述桑代克对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答:(1〉桑代克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对「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他开创了动物学习实*教育测验,从而为矣国教育心理学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石,更重要的是他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从而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使教育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中分生出來.(2)尽管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教育心理学体系从方法学上来说是机械主义的,从直整体的科学性上来看也是很不成熟的,但为时來说,他的教育心理学著作确勺划时代的意义,并对美国的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了i系列的«教育心理学问题的研究及理论的建立。44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答:研究方法的币:耍性是不言而喻的,整个自然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历史都证明,人类対自然界奥秘的认识,是随着方法的龙而越來越深刻的。总的來说,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就是耍通过证据材料來证明某观点或设想,因此通过什么类型的证据材料、应用何种方法來获卑据材料,这就构成了教冇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根据获得材料的性质与获得材料的方法,总体上可以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7分为两人类:一类是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一类是教育心理学的描述研究方法。前者耍获得证明观点的材料;后者耍*的材料是质的材料,是事实、现彖等。1、 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就是通过杲化的方式來探讨研究变灵之何的关系,从而揭示教冇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变駅与耳间的关系佇两种,一种是柑关关系,另一种是因果关系。因此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就町以相应的分为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相关研究相关硏究主耍用J•探讨变磧Z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彖的特征和行为做出解释和预测。因果研究肉果研究主耍用J•探讨变的内果关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H的是描述、解释和预测教育过郴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X规律,其中心任务就是确定各种变量Z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因果研究是教育心理学屮放得耍的方法。2、 教育心理学的描述研究方法任何一项科学爭业耍做的第一件爭,就是【叫答“是什么”的问题,丙此科学研究的初始点就是描述。描述研究在教育心理学令其自悠久的历史和独立的研究传统。教育心理学的描述研究方法主婆包括观察法、调査法。观察法在教冇心理学中,所谓观察法,是指在教冇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r一定的科学仪器,冇II的冇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卡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调査法对J•教冇心理学的研究,调査法是常用的方法,通过它收集到的数据既仃般的事实资料,又仃所需的心理资料。调査的方%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最常用的调査方法主耍冇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与教与教育经验总结法等。三、论述1试析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需从以卜四方面做起:第一,激发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址为核心的成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种I•分仃效的方法。此外,向学生提出他们现仃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挑战他0有的理解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第二,设置合适的II标。教师帮助学生设定一个既其有挑战性,但是乂现实的冃标,并表扬学牛对冃标的设定及其实现。这申标确立策略能够提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我效能感。第三,培养恰当的门我效能感。11■先,教师通过为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选择难易介适的任务,让他们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进If高自我效能感水平;比次,让他们观看和想象那吐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牛的成功操作,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來提高自我交感;垠后,教师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対自己学习能力的错误判断,形成正确的自我效能感判断。第四,训练川因。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提高学习动机可从两方血入乎:一是“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火败都归因于努丿否的结呆。二是“现实归因”,针対一些代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川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多因素还有哪些。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儿童、青少年人格培养H有怎么的意义3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徳发展阶段论及其对教育的意义"(1)科尔们格的道徳发展阶段论是对皮亚杰的道徳认知论的修改和完善•他改进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他的道德发展阶段论。(2) 根据调査资料,通过研究,将儿童、苛年道徳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每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水平一:前习俗水平阶段一: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以免去体罚与服从权力为道徳判断的依据阶段二:相对功力収向阶段。以符合自己的需耍和偶尔考电到互利为道德判断依据。水平二:习俗水平阶段三:寻求认可収向阶段。在处丁•本阶段的个人看來,一种行为是否正确,要看其是否被别人喜欢,取悦J•人。阶段四: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在木阶段中,社会规范和法律代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