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湖泊特征_第1页
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湖泊特征_第2页
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湖泊特征_第3页
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湖泊特征_第4页
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湖泊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维导图:湖泊特征【思维导图】[考点精析](1)水量:(1)水量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水的收支,与气候条件(降水量与蒸发量)、集水范围、冰雪数量及生产生活用水量密切相关。(2)季节变化水量的季节变化与湖泊的补给类型有关。(3)含沙量(大)(就))(3)含沙量:含沙量与湖泊周边的地形地势(坡度)、入湖河流携沙量、植被覆盖、湖床深浅和⽓候条件(降水、风力等)等有关。(4)结冰期(4)结冰期:有无结冰期和结冰期长短与气温条件、水量、水深和盐度等有关。水量、水深越大,越不易结冰;盐度越高,越不容易结冰。(5)盐度(5)盐度:湖水盐度与蒸发量、降水量、河流进出的数量多少、湖区封闭程度及⽣产⽣活排水有关。(6)生物(6)⽣物:湖泊生物多少与水温、饵料、水域面积、湖盆地形和⼈类活动的干扰程度有关【典题精研】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巢湖是我国五大著名淡水湖泊之一,其东北部和东南部多山地岗峦,西北及西南部地势平坦,姥山、孤山镶嵌在湖泊中、西部。根据《庐洲府志》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巢湖濒临三河镇,而今巢湖已远离三河镇十几公里,水面缩小了,平均水位却上涨了。巢湖流域聚落主要分布在巢湖西北部、西南部和东部地区。下图为巢湖流域示意图。(1)从河流和地形影响的角度,分析巢湖流域聚落主要分布在巢湖西北部、西南部和东部的主要原因。(2)与嘉庆年间相比,现在巢湖面积缩小,平均水位却上涨,试从西南部河流角度分析其原因。【答案】(1)西北部、西南部地势平坦,适宜组织生产和营建居所;西北部、西南部地形平坦,交通条件好;东部为河流入湖三角洲,地形平坦,适宜聚落发展;东北部和东南部多山地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不适宜聚落分布。(2)丰乐河和杭埠河携泥沙注入巢湖,西南部地势低洼平坦,流速减慢,使巢湖西南部大面积被填充,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巢湖向东北萎缩,由于大量泥沙淤积湖底,致使湖底抬高,湖泊水位随之上涨。【分析】本大题以图文结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聚落区位、水文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读图可知,巢湖流域西北部、西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组织生产和营建居所;西北部、西南部地形平坦,交通条件好,方便与外界进行交流;东部为河流入湖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农耕,适宜聚落发展;东北部和东南部多山地岗峦,东北部和东南部多山地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不适宜聚落分布。(2)如图所示,丰乐河和杭埠河自西向东携泥沙注入巢湖,西南部地势低洼平坦,落差小,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严重,使巢湖西南部大面积被填充,陆地面积不断扩大,湖泊东部泥沙堆积少,巢湖向东北萎缩,水面缩小。由于大量泥沙淤积湖底,致使湖底抬高,湖泊水位随之上涨。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湖泊面积约249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972米,是云贵高原上的第二大湖泊;流域界线分明,东岸为石灰岩和砂岩,西洱河是洱海唯一的自然出水河道。历史上(较大时间尺度)流域内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会导致湖泊水域面积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入湖河流所携带泥沙的沉积条件。因此,科学家常常利用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推断流域内的气候变迁。下图1示意洱海地区概况,图2示意洱海湖心某地湖底沉积物粒径与其沉积时间的对应曲线。(1)简述洱海的形成过程。(2)说明洱海水源补给的主要特点。(3)推测洱海地区1300~2000年气候干湿状况的变化,并说明理由。【答案】(1)地壳抬升,断裂下陷,积水成湖。(2)以河流水补给为主(或补给来源包括河流水、地下水和湖区雨水);降水丰富,汇水面积大,水源补给量大;受季风气候影响,水源补给量季节变化大(或湿季补给量大,干季补给量小)。(3)变化:变湿一变干一变湿一变干。(或干旱→湿润→干旱→湿润→干旱)(洱海湖心沉积物粒径大小主要与湖泊水域面积密切相关,湖泊面积大小与气候干湿变化密切相关。)气候变干时,湖泊面积减小,河流入湖处距离湖心更近,粒径大的沉积物被搬运至距湖心更近的地方沉积下来,湖心湖底沉积物粒径增大;反之,湖心沉积物粒径若呈减小趋势,说明气候逐渐变湿;图中沉积物粒径变化趋势线反映出,湖心沉积物粒径变化趋势是变小一变大一变小一变大,故气候变化状况是变湿一变干一变湿一变干。【分析】本题以洱海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湖泊的成因,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气候变化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从图1中可以观察到断层陡坡,说明断层西侧岩石相对东侧上升,或者说东侧岩石相对西侧下沉,即由于地壳运动,产生断裂,西侧地壳抬升,东侧即洱海一侧断裂下陷,下陷地区地势低洼,河流注入,积水成湖。(2)洱海水源补给的主要特点从主要补给类型出发,洱海位于东部季风区,点苍山发育的河流多注入洱海,洱海以河流水补给为主;洱海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汇水面积大,水源补给量大;受季风气候影响,在湿季补给量大,干季补给量小,水源补给量季节变化大。(3)根据材料可知,洱海湖心沉积物粒径大小主要与湖泊水域面积密切相关,湖泊面积大小与气候干湿变化密切相关,气候变干时,湖泊面积减小,河流入湖处距离湖心更近,粒径大的沉积物被搬运至距湖心更近的地方沉积下来,湖底沉积物粒径增大,反之,湖心沉积物粒径若呈减小趋势,说明气候逐渐变湿,湖泊面积增大。1300年-1500年颗粒变小,说明气候变湿,1500年-1700年颗粒变大,说明气候变干,1700年-1850年颗粒变小,说明气候又变湿,1850年-2000年颗粒变大,说明气候变干,所以洱海地区1300~2000年气候干湿状况的变化为干旱→湿润→干旱→湿润→干旱。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维纳恩湖,北欧最大的湖泊,也是欧洲第三大湖,位于瑞典南部。该湖接纳众多河流,其中最大的是克拉尔河,湖水流经约塔河往西注入卡特加特海峡。维纳恩湖是在约1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之后形成的。下图示意维纳恩湖水系分布。(1)推测维纳恩湖的形成过程。(2)说出维纳恩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3)简述维纳恩湖一年的水位变化过程。【答案】(1)在第四纪冰期,该地被冰川覆盖,受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洼地;冰期之后,气候转暖,冰川融化为地表径流,汇入洼地形成维纳恩湖。(2)降水、河流水、地下水。理由:维纳恩湖流域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较多;河流发育,有众多河流汇入;地下水水位稳定,在水位偏低的季节受地下水的补给。(3)一年内水位变化较小;秋冬水位上涨,春夏水位回落。【分析】本大题以北欧维纳恩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湖泊的成因,湖泊的补给和湖泊的水文特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从图文材料获取地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1)从“维纳恩湖约1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之后形成”信息可知,维纳恩湖为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冰期时,陆地被冰川覆盖,冰川不断刨蚀地面,形成洼地,间冰期时气候变暖冰川融化,产生大量地表径流,积累在洼地形成湖泊。(2)由图中纬度可知,当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带来大量的降水,有降水补给;湖泊接纳众多河流,说明有大量河流水补给;水位较低时,有地下水补给。(3)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降水分配较均匀,湖泊水位变化较小。与夏季相比,冬季高低纬间气压梯度加大,气压差增大,西风风力增强;冬季副极地低压带南移,致使气旋雨和锋面雨增多。故秋冬季降雨量一般略多于春夏季,湖泊水位也会随之变化。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洞里萨湖地处柬埔寨西北部,湄公河三角洲金边河段北岸,是东南亚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湖盆平坦,湖面季节变化显著,湖区人口、经济、耕地相对比较集中,甘邦隆水文站位于湖区沿岸。洞里萨河为洞里萨湖与湄公河之间的连接河道,有金边港、波雷格丹2个站,其中金边港站位于洞里萨河出口段末端,距河口约1km。下左图示意洞里萨湖流域及水文站分布,右图示意三个水文站月平均水位。(1)简述三个水文站月平均水位的季节变化特征。(2)指出影响洞里萨湖与湄公河互补关系的关键因素,并分析二者的互补关系。(3)分析洞里萨湖面积变化显著的原因。【答案】(1)平均水位季节变化显著;6-9月,月平均水位大小关系为:金边港>波雷格丹>甘邦隆;10月一翌年5月,月平均水位大小关系为:甘邦隆>波雷格丹>金边港。(2)影响因素:水位高低。关系:6—9月,湄公河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湄公河洪水经洞里萨河倒灌入洞里萨湖;10月—翌年5月,洞里萨湖水位高于湄公河,洞里萨湖湖水经洞里萨河向湄公河补水。(3)湖盆平坦,湖水浅;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降水和径流季节变化大;人类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湖泊淤积,湖盆变浅;雨季上游支流来水量大,湄公河补给量大,枯水期上游来水少,补给湄公河水量也较大,湖水水位变化大。【分析】本大题以洞里萨湖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水位的季节变化特征、河湖的相互补给关系、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1)由右图三个水文站月平均水位图可以直接看出:三个水文站的平均水位6-9月高,10月-次年5月低,水位的季节变化明显;右图还可看出6-9月,三个水文站的月平均水位的高低关系为:金边港>波雷格丹>甘邦隆;10月一次年5月,月平均水位高低关系为:甘邦隆>波雷格丹>金边港。(2)湖泊水与河流水是否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和水位高低:若湖泊是河流的源头,则湖泊水单向补给河流水;若湖泊是河流的归宿,则河流水单向补给湖泊水;若为过水性湖泊,河湖之间是否互补则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所以影响洞里萨湖与湄公河互补关系的关键因素水位高低。该地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6-9月为雨季,湄公河处于丰水期,河流水水位上涨快,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湄公河洪水经洞里萨河倒灌入洞里萨湖;10月—次年5月,该地处于旱季,枯水期,洞里萨湖水位高于湄公河,洞里萨湖湖水经洞里萨河向湄公河补水。(3)根据材料信息,洞里萨湖湖盆平坦,该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旱雨两季,以雨水补给为主,雨季降水多,上游支流汇水量大,同时湄公河水位高于洞里萨湖,补给给湖泊的水量大,湖泊面积大,旱季降水少,上游汇水量小,同时洞里萨湖的水补给湄公河,湖泊面积小,季节变化大;有材料信息“湖区人口、经济、耕地相对比较集中”可知,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了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致使河湖含沙量大,泥沙在湖泊中淤积,湖床变浅,蓄水能力下降,加剧湖泊面积的季节变化。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解池是我国最著名的池盐产地,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境内,地处中条山北麓,是山西省最大的湖泊、世界第三大硫酸钠型内陆湖泊。该湖系地堑式构造湖,成湖之初为淡水湖,后来在盆地干燥气候影响下,经第四纪历史时期变迁,演化成盐湖,约有0.5亿年历史。解池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30km,宽3~5km,湖面海拔324.5m,最深处约6m,总面积132km²。下图示意解池的地理位置及周围地理事物。(1)说明解池盐分的主要来源。(2)指出夏季时解池湖水盐度的变化状况,并分析原因。(3)简析解池池盐开发的有利条件。【答案】(1)因地堑式地质构造形成构造盆地,导致大量含盐类矿物质汇聚;地表水溶解岩层和土壤中大量可溶性盐类矿物,随注入湖泊的径流进入解池。(2)盐度升高。原因∶夏季该地气温高、蒸发旺盛;解池位于中条山北侧、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夏季南来的气流越过中条山后下沉易形成焚风,使空气更加干燥,加速湖水蒸发和盐类沉积,使湖水盐度明显升高。(3)解池湖面面积大,水域浅,有平坦的湖滩可以晒盐;解池湖水含盐度高,盐分丰富;临近铁路,交通便利;我国人口众多对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等。【分析】本大题以解池盐产业为材料,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区域发展差异和因地制宜、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盐湖地处中条山山前断裂带,是岩层断裂下陷形成洼地,大量含盐类矿物质汇聚;再加上地表水溶解岩层和土壤中大量可溶性盐类矿物,随注入湖泊的径流进入解池,长期在湖泊内累积,形成盐池。盐池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蒸发量大,湖泊盐分不断提高形成。(2)解池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境内,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季风,气温高,蒸发强,使得解池盐度升高。原因是:解池地处中条山北坡,中条山为东北西南走向,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东南季风在越过中条山后,使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气流的下沉过程中不断升温,使得背风坡地区形成焚风效应,气温升高,空气变得更加干燥,蒸发加剧,有利于湖泊水分的蒸发从而使盐类沉积,使湖水盐度升高较为明显。(3)解池池盐开发的有利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是:解池湖面面积大,是山西省最大的湖泊,水域浅,最深处约6m,有平坦的湖滩可以晒盐;解池湖水含盐度高,盐分丰富,可开发的盐资源丰富,开采价值高;社会经济条件是:根据图片可知,解池临近铁路,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我国人口众多,对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当地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等。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100多个湖泊,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山湖泊景观,巴丹吉林沙漠与外部并无地表水交换,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mm,水面蒸发量可高达3000-4000mm.左图示意巳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湖泊群中南湖和北湖湖区剖面,右图示意南湖湖水和南湖北岸地下水位动态曲线。(1)概括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的主要依据。(2)多年来,两湖泊的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说明两湖泊的蒸发量、降水量与地下水补给量的关系。【答案】(1)地下水位始终高于湖水水位;南湖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位变化一致;南湖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2)两湖泊位于内流区域,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平衡;由于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两湖接受地下水补给,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分析】本大题以“巴丹吉林沙漠"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以及区域水循环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读图1可知,该地地下水位始终高于南湖水位,读图2可知,南湖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水位变化一致;而南湖湖水水位变化与大气降水的变化相关性小,表明湖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所以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补给。(2)由题干可知,两湖泊位于内流区域。“多年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表明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平衡,但由于蒸发量(3000~4000mm)远大于降水量(100mm),而由题干可知两湖接受地下水补给。所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的原因是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北大西洋涛动,指北大西洋上两个常年活动的气压中心(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之间气压差的变化过程,当冰岛低压与亚速尔高压之间气压差变大时,北大西洋涛动增强。北大西洋涛动的强弱显著影响北欧的气候和湖泊水文特征。皮海湖位于芬兰西南部,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皮海湖的湖冰显著减少,封冻时间呈明显缩短趋势。研究发现,北大西洋涛动的增强和北欧地区气温的升高是导致皮海湖封冻时间缩短的主要原因,同时,太阳辐射、气温、风浪均可影响湖冰动态变化过程。图左为北大西洋涛动示意图,图右为芬兰皮海湖位置示意图。(1)说明北大西洋涛动增强对皮海湖风浪的影响。(2)分析近半个世纪以来皮海湖风浪变化导致湖冰数量减少的动力机制。(3)简述湖冰动态变化与太阳辐射、气温之间的相互作用缩短皮海湖封冻时间的过程。【答案】(1)北大西洋涛动增强,表明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之间气压差变大,盛行西风增强,皮海湖风浪加大。(2)风浪加大导致湖冰破碎,湖冰与湖水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湖冰融化;风浪加大扰动湖水,使上下层湖水交换显著,不利于湖冰冻结。(3)湖冰减少导致湖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弱,更多的太阳辐射被湖水吸收,导致湖区气温升高,而气温升高则进一步延缓湖冰冻结并加速湖冰融化,最终缩短皮海湖封冻时间。【分析】本大题以大西洋涛动图及芬兰皮海湖位置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北大西洋涛动对欧洲气候的影响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调用和迁移所学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详解】(1)由材料当冰岛低压与亚速尔高压之间气压差变大时,北大西洋涛动增强,可知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之间气压差变大意味着北大西洋涛动增强,气压差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两个气压中心是形成欧洲西部盛行西风的直接原因,随着气压差变强,气压梯度力变大,盛行西风增强。风浪由盛行风引起,随着盛行风变强,风浪加大。(2)风浪加大对湖冰的影响,可以从风浪引起湖水扰动进而导致湖冰破碎等角度考虑。风浪加大,首先引起湖泊的扰动,造成湖泊上下层湖水交换,使湖泊下层相对温暖的湖水热量向上传递;湖水的流动同样造成结冰困难;湖冰破碎也造成湖冰与湖水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热量向破碎的湖冰传递,造成湖冰融化加强,不利结冰。(3)湖冰对太阳辐射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减少湖泊获取的太阳辐射能,有利于冬季降温。太阳辐射与气温呈正相关。故此,随着湖冰的减少,湖泊的反射作用减弱,获取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湖区气温明显升高,气温的升高又进一步造成湖冰冻结困难使结冻时间延缓,并加速湖冰融化使解冻期提前,最终缩短皮海湖封冻时间。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22年9月29日,位于瑞典段“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北溪”是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海底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见下图),可满足欧盟国家约1/4的天然气需求。材料二:俄罗斯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为界,由欧洲和北亚两部分组成。欧洲部分的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亚洲部分南部区域高原和山地面积大,北部则地势较为平坦,但由于纬度高,冻土层广布。图中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见下图)(1)从板块构造学说角度分析“北溪”天然气管道选线的优点(2)根据材料说明俄罗斯北亚和欧洲部分铁路分布的差异,并从地形的角度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3)虽然贝加尔湖底的沉积物越来越厚,但贝加尔湖深度还在不断增加,从地质作用的角度来分析贝加尔湖还在不断加深的原因。【答案】(1)优点:地处欧亚板块内部,地壳运动不活跃,天然气管道运营比较安全稳定。(2)差异:欧洲部分密度明显大于北亚部分。原因:欧洲部分的地形以平原为主,有利于铁路建设。亚洲部分南部高原和山地面积大,对修铁路不利。北部地区尽管地形相对平坦,但冻土广布,气候寒冷对修铁路也不利。(3)原因:贝加尔湖处于断层构造带,断裂下陷,深度不断增加。【分析】本大题以北溪天然气管道、俄罗斯欧洲部分和北亚部分铁路分布、贝加尔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板块构造运动,交通运输线修建的区位,地质作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基本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北溪天然气管道经过波罗的海,位于亚欧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利于管道的安全运行。(2)读图可知,北亚部分铁路线密度小,欧洲部分密度大。据材料可知,欧洲部分主要是平原,地形平坦,利于铁路的修建;北亚部分有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地势起伏大,不利于铁路修建,北亚的北部地形相对较平坦,但气候寒冷,冻土广布,不利于铁路修建。(3)由图可知,贝加尔湖是岩体下降形成的构造湖,湖底部的岩体不断的下沉,使得湖泊不断的加深。9.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鄱阳湖是长江流城一个重要的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的浅水湖泊。湖区面积在平水位(14m~15m)时湖水面积为3150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