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冼颂华课件_第1页
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冼颂华课件_第2页
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冼颂华课件_第3页
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冼颂华课件_第4页
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冼颂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冼颂华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建议明确目标疏导回归突破难点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冼颂华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建议明确目1本次教材使用建议会的主要内容一、本册教材知识点板块的划分、总体教学目标和课时安排。二、具体各单元的教学建议,包括:(1)单元的目标分析(2)前后知识点的衔接(3)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4)本单元教学的把握点或重点章节的教学建议(5)个别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本次教材使用建议会的主要内容2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数与代数(1)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2)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及加减法计算空间与图形(1)位置与方向(2)三角形统计与数学实践(1)单式折线统计图(2)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数与代数3本册教材的总体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本册教材的总体目标4本册教材的总体目标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本册教材的总体目标5本册教材的总体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本册教材的总体目标6课时安排一、四则运算(6课时,机动2课时)二、位置与方向(5课时,机动1课时)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2课时,机动2课时)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机动2课时)五、三角形(6课时,机动1课时)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机动1课时)七、统计(4课时,机动1课时)八、数学广角(4课时,机动1课时)说明:(1)上述课时安排未含期末总复习的课时,但包含单元检测及评讲的课时。(2)课时安排相对比较松动,扣除相应的公共假期后,建议最迟16周(6月6日)要完成新课的教学。课时安排一、四则运算(6课时,机动2课时)说明:7四则运算四则运算8教学目标一、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二、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目标9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我区数学科有统一规定,已要求老师在三年级的教学中初步渗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包括同级运算、含两级的运算及带小括号的运算。(2)新人教版第九册、第十一册已分别将《整、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两个单元删去,故此,所有与混合运算有关的知识基础必须在本单元夯实。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我区数学科有统一规定,已要求老师在三年10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人为规定的。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人为规定的。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11教学建议(1)对于学习运算知识的起始课,教学目标应先以计算为重,解决问题为辅。具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放到练习课上巩固提高。(P10例4,从做一做可知其旨是然)。(2)由于学生在日后列综合式解决问题时会用到中括号,故建议教师适当补充中括号知识的教学,但含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不作为期末考核的内容。(3)更进一步强化递等式的书写规范及使用意识。教学建议(1)对于学习运算知识的起始课,教学目标应先以计算为12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1)P9,10。(2)类似P14,3、6等习题。(3)P15,7。(4)P15,9。(5)P15,10。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13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14教学目标(1)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3)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教学目标15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会了简单的位置描述(以方向和距离作参量),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有关射线、角的知识,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2)通常本单元的学习,除了达到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外,还为学生日后学习比例尺和极坐标打下基础。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会了简单的位置描述16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1)本单元学生用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极坐标定位法。在平面内,一个点的位置通常用两个参量——ρ(长度,即点与原点的距离)、θ(角度,即指向径与极径所成的角度)来描述。(2)数学上常用的坐标(定位法),有直角坐标、极坐标、球面坐标和射影坐标等,其中直角坐标和极坐标是最贴近生活的两种坐标。学生将六年级上学期初步接触平面直角坐标,但在第一学段的相关教学中,这种坐标定位的思想早有渗透。(3)在数学上,平面内两直线(包括射线)所成的夹角一般用0到180之间的度数表示。有时范围更缩小在0到90甚至0到45之间。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1)本单元学生用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17教学建议(1)对于句子“A在B的X偏Y方向上”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B和X。(B是参照标准,X是转动角的起始位置)(2)在描述位置时,应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使用与最近坐标轴所成夹角的度数(因而,这个转向的角度不会超过45度)。(3)学生对位置描述的方法有一定熟练后,教师可以交给他们一些有用的规律。(例如:A在B的东偏南35度方向10千米处,B在A的西偏北35度方向10千米处。参照标准改变时,方向相反,距离和角度不变。)教学建议(1)对于句子“A在B的X偏Y方向上”的理解是学生学18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P26,第5题。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P26,第5题。19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20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二、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感受生活与实际的联系。教学目标21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对本单元的运算定律已有一定认识,只是没有给它们正式冠名,以及未正式要求应用到简便计算中而已。(2)本单元学习的各个运算定律将在日后小数、分数的计算中推广并应用。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对本单元的运算22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1)较高级运算对下一级运算具有分配律。(2)所谓的减法性质、除法性质,实际上是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1)较高级运算对下一级运算具有分配律23教学建议(1)借助生活事实,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定律。(2)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3)让学生养成观察数字特征、灵活使用简便算法的习惯。(P43,做一做,第1题第3小题)(4)P44例4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巧妙设计导入题,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5)注意沟通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之间的关系。(P39)(6)本单元的常规作业中,建议多布置末位是5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练习。教学建议(1)借助生活事实,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定律。24乘法分配律一课的教学建议一、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等式(a+b)×c=a×c+b×c的两边,解决以下问题:(1)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运算?(2)左边和右边各有几步运算?(3)左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边呢?(4)你还发现这个式子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有什么特点?小结:之前学过的加法或乘法的运算定律,都含有一种运算,仅仅是参与运算的数位置变了,或者运算顺序变了;而乘法分配律是含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的运算定律,不仅参与运算的数位置变了、运算顺序变了,连运算的步数也变了。二、建议第一节课不提及乘法对减法的分配律,而将它放到练习课上再讲。三、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要多结合乘法的意义。(P36,做一做)乘法分配律一课的教学建议25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P38,第7、9题。P47,第6、7题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P38,第7、9题。26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27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进行小数与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养成做事有条理的良好习惯。教学目标28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接触小数,初步了解的小数意义及进行简单应用。当时掌握的程度只限于:a)知道小数点的概念,知道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懂得读法和写法、简单的大小比较。b)接触的小数是一位或二位小数,懂得将小数和分数进行简单的互化,懂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数部分位数相同)c)懂得将小数应用于货币、长度和质量等单位的换算。(2)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及性质,包括:a)掌握小数计数单位、数位等概念,懂得将小数的进行改写。b)掌握相关的小数性质和规律,掌握十进复名数的改写。(3)为第六单元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小数部分位数不同)作准备。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接触小数,初步了29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1)小数(有理小数,即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2)小数的性质,与商不变规律、分数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1)小数(有理小数,即有限小数和循环30教学建议(1)小数的意义要多结合分数的意义去理解(P68,例1)。(2)要注意“扩大”、“缩小”等词在表述时的规范。教学建议(1)小数的意义要多结合分数的意义去理解(P68,例31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1)P55,第3、4题。(2)P57,第10题。(3)P64,第4题。(4)P76,第8题。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1)P55,第3、4题。32三角形三角形33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辨认和区别它们。(2)在探索图形特征、图形变换以及图形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例如:初步感受三角形与四边之间的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教学目标34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本单元部分概念的学习,可以从上学期的几何概念中迁移过来。(2)通过三角形的拼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五年级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作准备。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本单元部分概念的学习,可以从上学期的几35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1)三角形的稳定性,实际上就是“边边边”公理的体现。(2)三角形三条高交于一点。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1)三角形的稳定性,实际上就是“边边36教学建议(1)可以教给学生“ΔABC”这种简便写法。(2)关于“高”的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结合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高”的概念;强化“底”和“高”的相对性;注意强调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高”;钝角三角形只要求会画最长边的高。(3)适当挖掘“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规律的深层内涵。(P82)(4)教学《三角形分类》一课时,一定要向学生强调:不同的标准下有不同分类(按角分还是按边分)。(5)通过《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触发学生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的意识。教学建议(1)可以教给学生“ΔABC”这种简便写法。37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1)P87,第5题。(2)P88,第9、10题。(3)P89,第16题。(4)P92,第4题。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1)P87,第5题。38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加法和减法39教学目标(1)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2)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目标40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可以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中迁移过来。(2)通过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的教学,进一步巩固已学的运算定律。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可以从整数加减法41教学建议(1)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中适时渗透估算的意识。(2)计算法则的归纳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学建议(1)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中适时渗透估算的意识。42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1)P101,第4题。(2)P103,第10题。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1)P101,第4题。43统计统计统计统计44教学目标(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据的要求比上学期提高了)。(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并以此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45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学生已学过单式和复式的条形统计图,对基本的作图知识及规范有一定的了解。(2)过去在六年级才学习的折线统计图,如今下放到四年级,再次表明新课标将培养统计意识视为小学数学教学一大重点。(3)为日后进一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学生已学过单式和复式的条形统计图,对基46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时间段(X轴的刻度)和数量段(Y轴的刻度)的划分,直接影响折线的形状。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时间段(X轴的刻度)和数量段(Y轴的刻47教学建议(1)养成良好的绘图习惯,每描完一个点,马上标出项目数据。(2)明确折线图和条形图的作用区别,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3)在分析统计图时让学生挖掘更多的数学信息,并简单地写一写。(4)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建议(1)养成良好的绘图习惯,每描完一个点,马上标出项目48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1)P114,第4题。(2)P115,第6题。(3)P115,第5题;P116第7题。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1)P114,第4题。49数学广角数学广角50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2)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51知识点的前后衔接《数学广角》是教材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一般来说没有明显的知识点衔接关系,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很大的拓展。知识点的前后衔接《数学广角》是教材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一般52教学建议(1)三个例题教学的着重点:a)例1是初步感知“植树问题”的特殊数量关系,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数学思想。b)例2是了解“植树问题”的另一种实际情形,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c)例3是封闭路线内的植树问题(含简单的方阵问题),着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2)在学生刚开始接触“植树问题”时,老师可以自行设计相应的巩固练习,运算难度尽可能少一些。教学建议(1)三个例题教学的着重点:53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1)P121,第1、2题。(2)P121,第3题;P123,第6题。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1)P121,第1、2题。54欢迎多提出批评和建议E-Mail:edwardsmail@163.com欢迎多提出批评和建议E-Mail:edwards55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冼颂华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建议明确目标疏导回归突破难点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冼颂华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建议明确目56本次教材使用建议会的主要内容一、本册教材知识点板块的划分、总体教学目标和课时安排。二、具体各单元的教学建议,包括:(1)单元的目标分析(2)前后知识点的衔接(3)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4)本单元教学的把握点或重点章节的教学建议(5)个别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本次教材使用建议会的主要内容57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数与代数(1)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2)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及加减法计算空间与图形(1)位置与方向(2)三角形统计与数学实践(1)单式折线统计图(2)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数与代数58本册教材的总体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本册教材的总体目标59本册教材的总体目标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本册教材的总体目标60本册教材的总体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本册教材的总体目标61课时安排一、四则运算(6课时,机动2课时)二、位置与方向(5课时,机动1课时)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2课时,机动2课时)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机动2课时)五、三角形(6课时,机动1课时)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机动1课时)七、统计(4课时,机动1课时)八、数学广角(4课时,机动1课时)说明:(1)上述课时安排未含期末总复习的课时,但包含单元检测及评讲的课时。(2)课时安排相对比较松动,扣除相应的公共假期后,建议最迟16周(6月6日)要完成新课的教学。课时安排一、四则运算(6课时,机动2课时)说明:62四则运算四则运算63教学目标一、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二、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目标64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我区数学科有统一规定,已要求老师在三年级的教学中初步渗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包括同级运算、含两级的运算及带小括号的运算。(2)新人教版第九册、第十一册已分别将《整、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两个单元删去,故此,所有与混合运算有关的知识基础必须在本单元夯实。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我区数学科有统一规定,已要求老师在三年65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人为规定的。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人为规定的。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66教学建议(1)对于学习运算知识的起始课,教学目标应先以计算为重,解决问题为辅。具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放到练习课上巩固提高。(P10例4,从做一做可知其旨是然)。(2)由于学生在日后列综合式解决问题时会用到中括号,故建议教师适当补充中括号知识的教学,但含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不作为期末考核的内容。(3)更进一步强化递等式的书写规范及使用意识。教学建议(1)对于学习运算知识的起始课,教学目标应先以计算为67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1)P9,10。(2)类似P14,3、6等习题。(3)P15,7。(4)P15,9。(5)P15,10。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68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69教学目标(1)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3)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教学目标70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会了简单的位置描述(以方向和距离作参量),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有关射线、角的知识,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2)通常本单元的学习,除了达到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外,还为学生日后学习比例尺和极坐标打下基础。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会了简单的位置描述71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1)本单元学生用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极坐标定位法。在平面内,一个点的位置通常用两个参量——ρ(长度,即点与原点的距离)、θ(角度,即指向径与极径所成的角度)来描述。(2)数学上常用的坐标(定位法),有直角坐标、极坐标、球面坐标和射影坐标等,其中直角坐标和极坐标是最贴近生活的两种坐标。学生将六年级上学期初步接触平面直角坐标,但在第一学段的相关教学中,这种坐标定位的思想早有渗透。(3)在数学上,平面内两直线(包括射线)所成的夹角一般用0到180之间的度数表示。有时范围更缩小在0到90甚至0到45之间。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1)本单元学生用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72教学建议(1)对于句子“A在B的X偏Y方向上”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B和X。(B是参照标准,X是转动角的起始位置)(2)在描述位置时,应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使用与最近坐标轴所成夹角的度数(因而,这个转向的角度不会超过45度)。(3)学生对位置描述的方法有一定熟练后,教师可以交给他们一些有用的规律。(例如:A在B的东偏南35度方向10千米处,B在A的西偏北35度方向10千米处。参照标准改变时,方向相反,距离和角度不变。)教学建议(1)对于句子“A在B的X偏Y方向上”的理解是学生学73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P26,第5题。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P26,第5题。74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75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二、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感受生活与实际的联系。教学目标76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对本单元的运算定律已有一定认识,只是没有给它们正式冠名,以及未正式要求应用到简便计算中而已。(2)本单元学习的各个运算定律将在日后小数、分数的计算中推广并应用。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对本单元的运算77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1)较高级运算对下一级运算具有分配律。(2)所谓的减法性质、除法性质,实际上是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1)较高级运算对下一级运算具有分配律78教学建议(1)借助生活事实,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定律。(2)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3)让学生养成观察数字特征、灵活使用简便算法的习惯。(P43,做一做,第1题第3小题)(4)P44例4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巧妙设计导入题,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5)注意沟通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之间的关系。(P39)(6)本单元的常规作业中,建议多布置末位是5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练习。教学建议(1)借助生活事实,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定律。79乘法分配律一课的教学建议一、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等式(a+b)×c=a×c+b×c的两边,解决以下问题:(1)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运算?(2)左边和右边各有几步运算?(3)左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边呢?(4)你还发现这个式子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有什么特点?小结:之前学过的加法或乘法的运算定律,都含有一种运算,仅仅是参与运算的数位置变了,或者运算顺序变了;而乘法分配律是含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的运算定律,不仅参与运算的数位置变了、运算顺序变了,连运算的步数也变了。二、建议第一节课不提及乘法对减法的分配律,而将它放到练习课上再讲。三、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要多结合乘法的意义。(P36,做一做)乘法分配律一课的教学建议80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P38,第7、9题。P47,第6、7题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P38,第7、9题。8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82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进行小数与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养成做事有条理的良好习惯。教学目标83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接触小数,初步了解的小数意义及进行简单应用。当时掌握的程度只限于:a)知道小数点的概念,知道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懂得读法和写法、简单的大小比较。b)接触的小数是一位或二位小数,懂得将小数和分数进行简单的互化,懂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数部分位数相同)c)懂得将小数应用于货币、长度和质量等单位的换算。(2)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及性质,包括:a)掌握小数计数单位、数位等概念,懂得将小数的进行改写。b)掌握相关的小数性质和规律,掌握十进复名数的改写。(3)为第六单元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小数部分位数不同)作准备。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接触小数,初步了84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1)小数(有理小数,即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2)小数的性质,与商不变规律、分数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1)小数(有理小数,即有限小数和循环85教学建议(1)小数的意义要多结合分数的意义去理解(P68,例1)。(2)要注意“扩大”、“缩小”等词在表述时的规范。教学建议(1)小数的意义要多结合分数的意义去理解(P68,例86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1)P55,第3、4题。(2)P57,第10题。(3)P64,第4题。(4)P76,第8题。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1)P55,第3、4题。87三角形三角形88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辨认和区别它们。(2)在探索图形特征、图形变换以及图形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例如:初步感受三角形与四边之间的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教学目标89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本单元部分概念的学习,可以从上学期的几何概念中迁移过来。(2)通过三角形的拼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五年级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作准备。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本单元部分概念的学习,可以从上学期的几90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1)三角形的稳定性,实际上就是“边边边”公理的体现。(2)三角形三条高交于一点。教师必须具备的本位知识(1)三角形的稳定性,实际上就是“边边91教学建议(1)可以教给学生“ΔABC”这种简便写法。(2)关于“高”的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结合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高”的概念;强化“底”和“高”的相对性;注意强调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高”;钝角三角形只要求会画最长边的高。(3)适当挖掘“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规律的深层内涵。(P82)(4)教学《三角形分类》一课时,一定要向学生强调:不同的标准下有不同分类(按角分还是按边分)。(5)通过《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触发学生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的意识。教学建议(1)可以教给学生“ΔABC”这种简便写法。92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1)P87,第5题。(2)P88,第9、10题。(3)P89,第16题。(4)P92,第4题。部分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1)P87,第5题。9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加法和减法94教学目标(1)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2)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目标95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可以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中迁移过来。(2)通过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的教学,进一步巩固已学的运算定律。知识点的前后衔接(1)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可以从整数加减法96教学建议(1)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中适时渗透估算的意识。(2)计算法则的归纳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