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的探寻二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5907186753f4bb1e848a1f4f3f5ab4/885907186753f4bb1e848a1f4f3f5ab41.gif)
![方法的探寻二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5907186753f4bb1e848a1f4f3f5ab4/885907186753f4bb1e848a1f4f3f5ab42.gif)
![方法的探寻二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5907186753f4bb1e848a1f4f3f5ab4/885907186753f4bb1e848a1f4f3f5ab43.gif)
![方法的探寻二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5907186753f4bb1e848a1f4f3f5ab4/885907186753f4bb1e848a1f4f3f5ab44.gif)
![方法的探寻二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5907186753f4bb1e848a1f4f3f5ab4/885907186753f4bb1e848a1f4f3f5ab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学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方法探寻
绍兴文理学院附中任晓红
社会学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方法探寻
绍兴文理学院附中1学问既学又问学会提问我们的学生会“问”吗?
问题的提出学问问题的提出2现状一:
不敢问问题的提出现状一:问题的提出3现状二:
不愿问问题的提出现状二:问题的提出4问题的提出现状三:
不会问问题的提出现状三:5课堂中学生仍然是没有从“被追问”的境地中解放出来。学生是回答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学生是思考答案,而不是产生疑问。问题的提出课堂中学生仍然是没有从“被追问”的境地中解放出来。问题的提出6方法的探寻
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提问,逐步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思维的火种。
一、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敢问方法的探寻一、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敢问7方法的探寻案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讲授秦始皇修筑长城时,我的评论是:“秦始皇修筑长城,是巩固秦统治的需要,但也暴露了其残暴的一面。”马上有学生大胆质疑,认为评价不公正。方法的探寻案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8案例:
“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创设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情境:学生甲说:“愚公真愚,山挡了人的路,难道他就没有想过人可以搬家吗?”学生乙说:“移山是个下策,不如凿隧道。”学生丙说:“移山是不可取的,这样会破坏环境的!”方法的探寻案例:“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方法的探寻9案例: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沟通与理解”。
教师声情并茂地引导“我们都有一个温馨的家,从小就备受父母的呵护……”方法的探寻案例: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沟通与理解”。方法的探寻10方法的探寻学生写道:“母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她的存在。”还有学生写道:“母亲不会在我入睡前讲白雪公主的故事,只会在半夜给我盖好蹬掉的被子;她从不会在吃饭时不停地给我夹菜,只会把我最喜欢的菜放在离我最近的地方……”方法的探寻学生写道:“母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11
传统教学教师很少创设情境,课堂上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泯灭了问问题的激情。方法的探寻
二、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愿问方法的探寻二、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愿问12方法的探寻案例:九年级“母亲河”复习课。
学生比较历史地图后产生了疑问:元朝时黄河怎么会注入黄海,是不是历史地图画错了?这个富有吸引力的问题,点燃了学生的好奇之火,学生继续找图比较着、探究着、思考着,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
方法的探寻案例:九年级“母亲河”复习课。13
案例:《公民的人身权利》我例举了“生活中的一米线”,一位学生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生活中为什么要有这道线?”我没有自己回答,而是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方法的探寻案例:《公民的人身权利》方法的探寻14
不同学生的诠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并言之成理。这正印证了西方的一句谚语:一个绝妙的问题胜过一打精彩的答案。方法的探寻不同学生的诠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并言之成15
新课程观下的教学不仅是传承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教给方法,使他们有问题意识,学生们才会真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方法的探寻
三、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问方法的探寻三、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问16
方法一:从错误资源中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创设冲突情境,设置悬念,在情境冲突中激活学生思维。这种冲突既可以是概念冲突,如学生往往会乱用一些概念,“法制就是法治”、“公民就是人民”、“权利就是权力”等等。
方法的探寻方法的探寻17
方法二:从社会热点中发现问题
方法的探寻方法二:从社会热点中发现问题方法的探寻18
2010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5周年,2011年又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引导学生产生问题:元朝、清朝对西藏的有效管理对当前处理汉藏团结有何启示?清朝的民族政策对当今国家有何借鉴?方法的探寻2010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5周年,2011年又是西19
方法的探寻
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引导学生联系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和谐理念及主张,通过比较联系,学生质疑道:“古代和谐盛世与当前的和谐社会有何本质区别?”通过老师的智慧引领,学生激情燃烧,个性彰显,使社会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方法的探寻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
方法三:从教材资源中发现问题
教科书中现成的插图、表格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它们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方法的探寻方法的探寻21
案例: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屈辱的岁月》。(让学生看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插图。)
方法的探寻案例: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屈辱的岁月》。(让学生看中英签订《22方法的探寻方法四:从事件比较中发现问题
纵观历史,表面似循环往复,实则有本质区别。因此从历史事件的比较中容易发现问题,而且能直达历史的本质,历史比较的方法也是有效的学习方法。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校,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等等。方法的探寻方法四:从事件比较中发现问题23
案例:八年级《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
方法的探寻方法的探寻24方法的探寻案例:对百年辛亥的现实思考。
辛亥时期的革命志士们,始终把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而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们也始终把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学生的疑问产生了,共产党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辛亥志士有何联系?
方法的探寻案例:对百年辛亥的现实思考。25方法的探寻请用有关史实说明“共产党是孙中山事业最亲密的合作者和最忠实的继承者。”方法的探寻请用有关史实说明“共产党是孙中山26
方法五: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把书本知识原封不动地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个恰当的情境,提供思维空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方法的探寻方法的探寻27方法的探寻
案例:《当今世界主题》。出示幻灯片,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战地记者在越南战争中拍摄的一张照片。方法的探寻28方法的探寻方法六:从课堂讨论中发现问题
方法的探寻方法六:从课堂讨论中发现问题29方法的探寻
案例:《戊戌变法》
在讲授这一课时,我本想让学生学习谭嗣同为变法献身的精神,于是设问:“变法到最后演化成一场流血事件,我们应该怎样向谭嗣同学习?”没想到学生并没认同我的观点:“除了谭嗣同为变法牺牲,康有为、梁启超却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流亡海外。”面对学生的提问,我没急着下结论,而是组织了学生进行讨论。方法的探寻案例:《戊戌变法》30方法的探寻
可见,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在增强,这节课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在讨论中产生了新问题——关于“生命问题的思考”。方法的探寻31成效与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有了一些改变:
首先,学生问题意识有明显提高。
成效与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有了一些改变:32成效与反思其次,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所改变。成效与反思其次,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所改变。33成效与反思我希望——使学生感受到社会课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我希望——我的课堂上学生们有思考、有想法、有触动。我希望——社会课能带给他们更多的收获和期待。成效与反思我希望——34成效与反思
让我们一起坚守我们的课堂,寻找属于我们的那一份精彩和得意!成效与反思让我们一起坚守我们的课堂352011年12月
感谢您的倾听!2011年12月感谢您的倾听!36
社会学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方法探寻
绍兴文理学院附中任晓红
社会学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方法探寻
绍兴文理学院附中37学问既学又问学会提问我们的学生会“问”吗?
问题的提出学问问题的提出38现状一:
不敢问问题的提出现状一:问题的提出39现状二:
不愿问问题的提出现状二:问题的提出40问题的提出现状三:
不会问问题的提出现状三:41课堂中学生仍然是没有从“被追问”的境地中解放出来。学生是回答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学生是思考答案,而不是产生疑问。问题的提出课堂中学生仍然是没有从“被追问”的境地中解放出来。问题的提出42方法的探寻
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提问,逐步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思维的火种。
一、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敢问方法的探寻一、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敢问43方法的探寻案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讲授秦始皇修筑长城时,我的评论是:“秦始皇修筑长城,是巩固秦统治的需要,但也暴露了其残暴的一面。”马上有学生大胆质疑,认为评价不公正。方法的探寻案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4案例:
“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创设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情境:学生甲说:“愚公真愚,山挡了人的路,难道他就没有想过人可以搬家吗?”学生乙说:“移山是个下策,不如凿隧道。”学生丙说:“移山是不可取的,这样会破坏环境的!”方法的探寻案例:“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方法的探寻45案例: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沟通与理解”。
教师声情并茂地引导“我们都有一个温馨的家,从小就备受父母的呵护……”方法的探寻案例: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沟通与理解”。方法的探寻46方法的探寻学生写道:“母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她的存在。”还有学生写道:“母亲不会在我入睡前讲白雪公主的故事,只会在半夜给我盖好蹬掉的被子;她从不会在吃饭时不停地给我夹菜,只会把我最喜欢的菜放在离我最近的地方……”方法的探寻学生写道:“母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47
传统教学教师很少创设情境,课堂上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泯灭了问问题的激情。方法的探寻
二、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愿问方法的探寻二、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愿问48方法的探寻案例:九年级“母亲河”复习课。
学生比较历史地图后产生了疑问:元朝时黄河怎么会注入黄海,是不是历史地图画错了?这个富有吸引力的问题,点燃了学生的好奇之火,学生继续找图比较着、探究着、思考着,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
方法的探寻案例:九年级“母亲河”复习课。49
案例:《公民的人身权利》我例举了“生活中的一米线”,一位学生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生活中为什么要有这道线?”我没有自己回答,而是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方法的探寻案例:《公民的人身权利》方法的探寻50
不同学生的诠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并言之成理。这正印证了西方的一句谚语:一个绝妙的问题胜过一打精彩的答案。方法的探寻不同学生的诠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并言之成51
新课程观下的教学不仅是传承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教给方法,使他们有问题意识,学生们才会真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方法的探寻
三、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问方法的探寻三、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问52
方法一:从错误资源中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创设冲突情境,设置悬念,在情境冲突中激活学生思维。这种冲突既可以是概念冲突,如学生往往会乱用一些概念,“法制就是法治”、“公民就是人民”、“权利就是权力”等等。
方法的探寻方法的探寻53
方法二:从社会热点中发现问题
方法的探寻方法二:从社会热点中发现问题方法的探寻54
2010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5周年,2011年又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引导学生产生问题:元朝、清朝对西藏的有效管理对当前处理汉藏团结有何启示?清朝的民族政策对当今国家有何借鉴?方法的探寻2010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5周年,2011年又是西55
方法的探寻
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引导学生联系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和谐理念及主张,通过比较联系,学生质疑道:“古代和谐盛世与当前的和谐社会有何本质区别?”通过老师的智慧引领,学生激情燃烧,个性彰显,使社会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方法的探寻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56
方法三:从教材资源中发现问题
教科书中现成的插图、表格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它们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方法的探寻方法的探寻57
案例: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屈辱的岁月》。(让学生看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插图。)
方法的探寻案例: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屈辱的岁月》。(让学生看中英签订《58方法的探寻方法四:从事件比较中发现问题
纵观历史,表面似循环往复,实则有本质区别。因此从历史事件的比较中容易发现问题,而且能直达历史的本质,历史比较的方法也是有效的学习方法。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校,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等等。方法的探寻方法四:从事件比较中发现问题59
案例:八年级《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
方法的探寻方法的探寻60方法的探寻案例:对百年辛亥的现实思考。
辛亥时期的革命志士们,始终把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而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们也始终把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学生的疑问产生了,共产党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辛亥志士有何联系?
方法的探寻案例:对百年辛亥的现实思考。61方法的探寻请用有关史实说明“共产党是孙中山事业最亲密的合作者和最忠实的继承者。”方法的探寻请用有关史实说明“共产党是孙中山62
方法五: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把书本知识原封不动地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个恰当的情境,提供思维空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方法的探寻方法的探寻63方法的探寻
案例:《当今世界主题》。出示幻灯片,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战地记者在越南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巩固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六章平面向量初步6.1.1向量的概念应用案巩固提升新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
- 6《 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 施工单位安全教育
- 《失智老年人照护》模块 7:失智症照护体系及照护计划制订-技能 32 照护计划制订(SZ-32)
- 病理生理学脑功能不全
- 电子政务建设与公共服务效率提升策略
-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 Unit 3 Sea Exploration Reading and Thinking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 13万里一线牵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 钢筋工专项安全教育
- 小学科学试卷分析及改进措施(通用6篇)
- 脱硫塔内部(玻璃鳞片防腐涂层)维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附: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措施与技术交底)
- 视频号运营方案
-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学习解读
- (研究生)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ppt教学课件(完整版)
- 中医学课件:第三章 藏象学说
- 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王家岭煤矿井筒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 有机化学共振论
- 家访手记(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