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第五章课件_第1页
《内科护理学》第五章课件_第2页
《内科护理学》第五章课件_第3页
《内科护理学》第五章课件_第4页
《内科护理学》第五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科护理学——第五章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内科护理学——第五章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1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2肾小球疾病患者的护理3肾衰竭患者的护理4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1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2肾小球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01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01(一)健康史护理评估询问患者在发病前1~3周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史;了解患者有无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以及上述疾病的发病情况和治疗情况。(二)身体状况1.水肿特点肾性水肿呈凹陷性水肿,分为两类:①肾炎性水肿:②肾病性水肿:肾性水肿(renaledema)是由肾脏疾病引起机体组织间隙过多液体积聚而致的组织肿胀、见于各种肾炎和肾病患者,是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一)健康史护理评估询问患者在发病前1~3周有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2.评估要点评估水肿的范围、程度、性质,使其加重或减轻的因素,全身营养、皮肤状况;有无高血压、血尿、头晕、乏力、呼吸困难、心率增快、发热等伴随症状。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2.评估要点评估水肿的范围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随着水肿的出现和加重,尤其是出现胸腔或腹腔积液时,易使患者产生紧张、烦躁、焦虑情绪;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者,还会因经济负担加重、担心预后而产生悲观情绪,甚至对治疗丧失信心。(四)辅助检查了解尿常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检查、血清电解质、肾功能检查等有无异常。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四)辅助检查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护理目标(1)患者水肿减轻或完全消退。(2)患者无皮肤破损或感染发生。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护理目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重度水肿者应绝对卧床休息。2.饮食护理①限制水、钠摄入:②调节蛋白质摄入:③补充足够热量:(一)一般护理定期测量体重,监测24h液体出入量,观察水肿消长情况;注意有无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急性左心衰竭等表现;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变化,有无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神志不清、抽搐等高血压脑病的表现;监测尿常规、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及血浆蛋白的变化情况。(二)病情观察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一)一般护理定期测量体重,监测24护理措施①保持皮肤清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内衣裤柔软、宽松、勤换洗。②清洗时动作轻柔,避免擦伤皮肤;活动时注意安全,避免撞伤、跌伤。③用热水袋取暖时,做好保护措施,避免烫伤皮肤。④协助长期卧床的患者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严重者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⑤严重水肿者应避免肌内注射,静脉穿刺拔针后,用无菌棉球按压穿刺部位,防止药液从针口渗漏,注意无菌操作。(三)皮肤护理长期使用利尿剂应观察有无低钾、低钠及低血容量性休克,用药期间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结果,记录24h液体出入量。(四)用药护理护理措施①保持皮肤清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内衣裤柔软、护理措施关心、同情患者的不适,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社交和娱乐活动,以分散注意力,减轻不良情绪。(五)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出现水肿的原因,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减轻不安和焦虑;向患者解释饮食对控制水肿的重要性,根据病情自觉控制水、钠、蛋白质、热量的摄入;教会患者保护皮肤的方法;提醒患者观察水肿的变化、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六)健康指导护理评价患者是否:①水肿减轻或消失;②皮肤未发生损伤或感染。护理措施关心、同情患者的不适,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鼓(一)健康史肾性高血压(renalhypertension)是由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病变。护理评估询问患者有无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慢性肾衰竭、肾结核、肾结石、肾肿瘤、间质性肾炎与肾动脉病变等。(一)健康史肾性高血压(renalhypert(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1.肾性高血压的特点(1)按病因不同,分为肾实质性和肾血管性高血压。(2)按发病机制不同,分为容量依赖性和肾素依赖性高血压。2.评估要点评估患者发病年龄、血压水平,有无眼底、心脏、脑、血管等并发症。对肾血管性高血压者,注意上腹部或背部肋脊角处是否出现血管杂音;有无水肿、少尿、血尿、蛋白尿、贫血等表现。(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1.肾性高血压的特点(1)按病因不同,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患者可因头晕、头痛等症状产生焦虑情绪,尤其是出现心脏、脑、大血管等严重并发症时,容易出现恐惧心理;(四)辅助检查了解肾功能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肾穿刺活组织检查、肾动脉造影等结果有无异常,有助于病因诊断。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患者可因头晕、头痛等护理诊断(1)疼痛(头痛)与血压升高有关。(2)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肾衰竭、急性脑血管病。护理目标(1)患者血压平稳,头痛减轻或消失。(2)无并发症或并发症被及时发现并处理。护理诊断(1)疼痛(头痛)与血压升高有关。(2)潜在并发(一)一般护理(二)病情观察(四)心理护理(五)健康指导(三)用药护理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二)病情观察(四)心理护理(五)健康指导(三护理评价①①②

血压平稳,头痛减轻或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被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是否:护理评价①①②血压平稳,头痛减轻或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一)健康史尿路刺激征(urinaryirritationsymptoms)是膀胱颈与膀胱三角区受炎症或机械刺激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伴有排尿不尽及下腹坠痛。护理评估询问患者近期有无留置导尿管、尿路器械检查史,有无妇科炎症,是否处于妊娠期等;了解患者有无泌尿道感染、结核、结石、肿瘤及前列腺增生等病史。(二)身体状况1.尿路刺激征的特点①膀胱炎导致的尿路刺激征;②膀胱结核引起者;③肾盂肾炎导致的尿路刺激征2.评估要点评估患者的排尿情况,精神、营养状况;有无发热,肾区有无压痛、叩击痛,尿道口有无红肿、渗出物等。(一)健康史尿路刺激征(urinaryirr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四)辅助检查由于病情反复发作、身体不适明显,患者易出现紧张、焦虑心理;部分患者由于尿失禁而产生自卑心理;部分患者因症状轻而不予重视,导致病情迁延不愈而转为慢性。尿液及尿细菌培养,可了解尿路感染的性质、程度;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肾脏大小、外形,以及尿路畸形或梗阻等改变,判断肾脏结构和功能有无异常。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四)辅助检查由于病情护理诊断(1)排尿障碍:尿频、尿急、尿痛与炎症或理化因素刺激膀胱有关。(2)焦虑与尿路刺激征引起不适有关。护理目标(1)患者尿路刺激征减轻或消失。(2)患者情绪稳定,学会自我防护。护理诊断(1)排尿障碍:尿频、尿急、尿痛与炎症或理化因素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二)病情观察(三)对症护理(四)用药护理护理评价患者是否:①尿路刺激征减轻或消失;②情绪稳定,学会自我防护。(五)心理护理(六)健康指导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二)病情观察(三)对症护理(四)用药(一)健康史

尿异常(abnormalurine)是指尿量异常和尿质异常。尿量异常包括多尿、少尿和无尿。尿质异常有蛋白尿、血尿、白细胞尿、脓尿、菌尿和管型尿等。护理评估询问患者有无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衰竭、肾盂肾炎、尿路梗阻,以及感染性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等;有无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血容量不足等;了解患者发病前有无剧烈运动、发热及饮酒等诱因。(一)健康史尿异常(abnormalurin(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1.尿异常的特点(1)尿量异常正常成人尿量为1000~2000mL/d。(2)尿质异常①蛋白尿:②血尿:③白细胞尿、脓尿和菌尿:④管型尿:评估尿异常的性质、特点及病因等;评估患者的精神、营养状况、皮肤黏膜情况;有无水肿、心悸、乏力、呼吸困难、腰痛及体重改变等伴随症状。2.评估要点(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1.尿异常的特点(1)尿量异常正常护理评估心理—社会状况(三)本病病程长,容易反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心理。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辅助检查(四)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护理评估心理—社会状况(三)本病病程长,容易反复,严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有关。(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肾衰竭、尿量过多有关。护理目标(1)患者水肿减轻或消失,体液保持平衡。(2)情绪稳定、身心舒适。(3)焦虑与尿液异常有关。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有关。(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对自理能力下降的患者,应协助其生活护理。(二)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电解质的变化,准确记录24h液体出入量、排尿次数。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对自理能力下降的患者护理措施(三)对症护理(三)用药护理原则上根据24h液体出入量决定补液量,根据血钾、血钠检查结果决定液体和饮食中钠、钾的补充量。(四)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交流,解答患者心中的疑虑,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焦虑和不安。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尿液异常的原因、各项检查和治疗的目的及必要性。认真遵守饮食计划,劳逸结合。(五)健康教育护理措施(三)对症护理(三)用药护理原则上根据2护理评价患者是否:①水肿减轻或消失,体液保持平衡;②情绪稳定、身心舒适。护理评价患者是否:①水肿减轻或消失,体液保持平(一)健康史肾区疼痛(renalareapain)是指肾盂、输尿管内张力增高或包膜受牵拉所致,表现为肾区胀痛或隐痛、压痛和叩击痛。护理评估询问患者有无肾脏或附近组织的炎症、肿瘤等疾病,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周围脓肿、肾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肾肿瘤等;有无泌尿系结石;肾区有无受过外力作用等。(一)健康史肾区疼痛(renalareap(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1.肾区疼痛的特点肾组织本身病变不引起肾区疼痛,但因肾急剧增大,肾包膜受到牵拉或包膜本身炎症而导致疼痛。2.评估要点评估肾区疼痛的起病缓急、病程、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无贫血等。(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1.肾区疼痛的特点肾组织本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持续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甚至产生恐惧。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心理反应。(四)辅助检查了解尿常规、尿细菌培养、肾功能、影像学检查等有无异常。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持续的疼痛严重影响患护理诊断疼痛(肾区疼痛)与肾炎、肾盂肾炎、结石、肿瘤等有关。护理目标患者肾区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护理诊断疼痛(肾区疼痛)与肾炎、肾盂肾炎、结石、(一)一般护理(二)病情观察(四)心理护理(五)健康指导(三)用药护理护理措施护理评价患者是否:肾区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一)一般护理(二)病情观察(四)心理护理(五)健康指导(三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02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02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致病菌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UTI)简称尿感,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上行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病原菌由尿道上行至膀胱、输尿管、肾盂引起感染。本病多为细菌感染所致,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杆菌),占尿路感染的80%~90%,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5%~10%的尿路感染由革兰阳性细菌引起;偶见厌氧菌、真菌、病毒和原虫感染。(二)感染途径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致病菌尿路感染(urin病因及发病机制(三)易感因素①尿路梗阻:②膀胱-输尿管反流:③机体免疫力低下:④医源性因素:⑤其他:(四)机体防御能力细菌进入泌尿系统是否引起感染与机体的防御能力和细菌本身的致病力有关。正常情况下,进入膀胱的细菌很快被清除。病因及发病机制(三)易感因素①尿路梗阻:(四)机体防御能力临床表现1.膀胱炎2.肾盂肾炎3.无症状细菌尿(一)症状和体征(二)并发症严重者出现肾乳头坏死及肾周脓肿。临床表现1.膀胱炎2.肾盂肾炎3.无症状细菌尿(一)症状和体辅助检查(一)尿液检查1.尿常规检查2.尿细菌学检查(二)影像学检查(三)血液检查治疗原则在未有药物敏感试验(简称药敏)结果时,应选用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常用的有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辅助检查(一)尿液检查1.尿常规检查2.尿细菌学检查(二)影护理评估询问患者排尿情况,出现排尿异常的时间,有无诱因及其他不适,发病以来的治疗经过和药物使用情况。(一)健康史评估患者精神、营养状况,体温有无升高。肾区有无压痛、叩击痛,尿道口有无红肿。(二)身体评估

由于起病急,发热、疼痛,常导致患者烦躁、紧张、焦虑;症状较轻者,因对本病认识不足,容易轻视本病,遵医行为差。(三)心理-社会状况护理评估询问患者排尿情况,出现排尿异常的时间,有护理诊断(1)排尿形态异常(尿频、尿急、尿痛)与炎症刺激膀胱有关。(2)体温过高与引起肾盂肾炎的细菌感染有关。(3)焦虑与膀胱刺激征引起的不适、疾病反复发作及担心预后有关。(4)潜在并发症:肾乳头坏死、肾周脓肿、中毒性休克。护理目标(1)患者尿路刺激症状逐渐改善。(2)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3)焦虑程度减轻。(4)并发症得到及时防治。护理诊断(1)排尿形态异常(尿频、尿急、尿痛)与炎症刺激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二)病情观察(三)尿细菌学检查的护理(四)用药护理(五)心理护理(六)健康指导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二)病情观察(三)尿细菌学检查的护理护理评价患者是否:①尿路刺激征逐渐改善;②体温逐渐恢复正常;③焦虑程度减轻;④并发症得到及时防治。护理评价患者是否:①尿路刺激征逐渐改善;肾小球疾病患者的护理03肾小球疾病患者的护理03肾小球疾病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且主要侵犯双肾肾小球的疾病。1.免疫反应2.炎症反应3.非免疫非炎症损伤(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型(二)发病机制1.临床分型2.病理分型肾小球疾病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不二、常见疾病(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glomerulonephritis,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本病多见于儿童,男性居多。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病常因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多为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脓疱疮)引起。二、常见疾病(一)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二、常见疾病临床表现1.症状和体征(1)尿异常(2)水肿(3)高血压(4)肾功能损害2.并发症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二、常见疾病临床表现1.症状和体征(1)尿异常2.并发症二、常见疾病1.尿液检查2.免疫学检查3.肾功能检查辅助检查治疗原则1.对症治疗2.控制感染灶3.透析治疗二、常见疾病1.尿液检查2.免疫学检查3.肾功能检查辅助检查二、常见疾病肾小球疾病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且主要侵犯双肾肾小球的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1.免疫反应2.炎症反应3.非免疫非炎症损伤(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型(二)发病机制1.临床分型2.病理分型二、常见疾病肾小球疾病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水肿二、常见疾病(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glomerulonephritis,CGN)简称慢性肾炎,是指起病方式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肾小球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大多数病因不清,仅少数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多数患者起病即属慢性肾炎。一般认为本病的起始因素为免疫介导性炎症,非免疫、非炎症因素在慢性肾炎的发生与发展中也占有重要作用。二、常见疾病(二)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二、常见疾病临床表现1.水肿2.高血压3.蛋白尿4.血尿5.肾功能损害二、常见疾病临床表现1.水肿2.3.4.血尿5.肾功能损害二、常见疾病辅助检查1.尿液检查2.血液检查3.B超检查4.肾活组织检查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2.药物治疗二、常见疾病辅助检查1.尿液检查2.血液检查3.B超检查4.二、常见疾病(三)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是指由各种肾脏疾病所致的,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高脂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制肾病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原发于肾脏本身的肾小球疾病,为免疫介导性炎症所致的肾损害。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指继发于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的肾损害,如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病、肾淀粉样变性病等。二、常见疾病(三)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ne二、常见疾病临床表现1.典型表现(1)大量蛋白尿(2)低蛋白血症(3)水肿(4)高脂血症(5)血压改变2.并发症(1)感染(2)血栓、栓塞(3)急性肾衰竭(4)其他二、常见疾病临床表现1.典型表现(1)大量蛋白尿(2)低蛋二、常见疾病辅助检查1.尿液检查2.血液检查4.B超检查3.肾活组织检查治疗原则1.利尿消肿2.减少尿蛋白3.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4.并发症的防治5.中医中药治疗二、常见疾病辅助检查1.尿液检查2.血液检查4.B超检查3.三、患者护理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询问患者有无急性肾炎、糖尿病、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史。

(二)身体评估评估患者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尿量的改变,检查水肿范围、程度、特点,以及有无胸闷、气促、腹胀等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的表现。(三)心理-社会状况由于本病病程长,病情复杂、反复,患者易出现紧张、烦躁、悲观等不良情绪;长期服药导致的副作用或当肾功能急剧恶化时,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对治疗丧失信心。三、患者护理护理评估(一)健康史(二)身体评估(三)心理三、患者护理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3)潜在并发症(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护理目标(1)患者水肿程度减轻或消失。(3)并发症得到及时防治。(2)患者营养状况逐渐改善,体重保持正常。三、患者护理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3)潜在并发症(2)营养三、患者护理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2.饮食护理1.休息与活动(1)急性肾炎(2)慢性肾炎(3)肾病综合征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适度活动。三、患者护理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2.饮食护理1.休息与活动三、患者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营养状况,尤其是血压的变化;记录液体出入量,注意观察水肿的范围、程度及消长情况。(二)病情观察

保持病室清洁,定时通风换气、消毒;减少探视;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受摩擦或损伤;指导和协助患者做口腔黏膜、眼睑结膜及会阴部的清洁。(三)预防感染护理措施三、患者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营养状况,尤其是血压三、患者护理①利尿剂:②降压药:③激素或免疫抑制剂:④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四)用药护理

应主动与患者沟通,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及需求,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对于治疗中任何微小的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认可,帮助患者重建信心;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安慰、关心和支持。(五)心理护理护理措施三、患者护理①利尿剂:②降压药:③激素或免疫抑制剂:④三、患者护理护理措施1.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特点、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教会患者按医嘱使用利尿剂、降压药及糖皮质激素等,学会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避免使用损害肾功能的药物。2.生活方式指导指导患者加强全身皮肤、口腔黏膜和会阴部护理;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减少到公共场所等人群聚集的地方,预防感染;根据病情适度活动与休息,避免肢体血栓等并发症;遵循饮食计划,根据病情,摄入适量蛋白质、盐、脂肪等。(六)健康指导护理评价患者是否:①水肿程度减轻或消失;②营养状况逐渐改善,体重保持正常;③并发症得到及时防治。三、患者护理护理措施1.疾病知识指导(六)健康指导护理评价肾衰竭患者的护理04肾衰竭患者的护理04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进行性下降而出现的氮质废物潴留和尿量减少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2.发病机制①肾前性:包括血容量减少、有效动脉容量减少、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等;②肾后性:源于急性尿路梗阻;③肾性:肾实质损伤,常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尚未完全阐明,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有不同的始动因素和持续因素。(一)急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临床表现患者常有低血压、缺血、脓毒血症和肾毒素等病因,但无明显肾实质损伤,此期可预防。2.维持期1.起始期又称少尿期。一般持续7~14天,或长达4~6周。出现少尿或无尿,也可无少尿,称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其病情较轻,预后较好。无论有无少尿,随着肾功能减退,可出现一系列尿毒症表现。3.恢复期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临床表现患者常有低血压、缺血、脓毒血症和肾毒素等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2.尿液检查少尿期有轻、中度贫血;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血清钾浓度常>5.5mmol/L,有低钠、低钙、高磷血症。尿蛋白(±)~(++),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细胞管型、颗粒管型,少许红细胞和白细胞等;尿比重降低且固定,多在1.015以下;尿渗透浓度低于350mmol/L;尿钠增高,多在20~60mmol/L。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2.尿液检查少尿期有轻、中治疗原则1.起始期2.维持期3.多尿期4.恢复期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氮质血症,防治各种并发症。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氮质潴留,供给足够营养和治疗原发病。纠正可逆性病因,预防损伤。治疗严重外伤、心力衰竭、急性失血等,停用影响肾灌注或肾毒性的药物。定期复查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治疗原则1.起始期2.维持期3.多尿期4.恢复期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指以各种慢性肾疾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产物潴留,以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制任何能破坏肾脏正常结构和功能的泌尿系统疾病,均可导致肾衰竭。常见病因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多囊肾、狼疮性肾炎等。(二)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2.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fa临床表现3.各系统症状4.感染(1)消化系统

(2)心血管系统(3)呼吸系统(4)血液系统(5)神经、肌肉系统(6)内分泌系统(7)骨骼系统(8)皮肤表现感染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白细胞功能异常等有关,以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常见。临床表现3.各系统症状4.感染(1)消化系统(2)心血管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2.尿液检查3.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1.早期防治2.营养治疗3.药物治疗4.替代治疗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2.尿液检查3.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1.早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询问患者有无原发性肾脏疾病史,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遗传性肾病等;(二)身体评估做好各系统的体检,包括精神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有无贫血面容,皮肤有无出血点,有无水肿及其部位、程度与特点,有无心力衰竭的征象,神经反射有无异常,肾区有无叩击痛等。(三)心理-社会状况急性肾衰竭起病急、症状重,患者常有恐惧、濒死感;慢性肾衰竭患者被初次确诊时,往往不能接受现实,易产生否认、退缩等心理。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询问患者有无原发性肾脏疾病史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2)活动无耐力(3)有感染的危险(4)潜在并发症护理目标(1)患者营养状况逐渐改善。(2)患者日常活动耐力能够逐渐恢复。(3)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4)并发症得到及时防治。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2)活动无耐力(3)有感染的危险(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休息与活动以休息为主,避免过度劳累;病情稳定者,鼓励其适当活动,以不引起不适为度;症状较重或有心肺疾病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探视,协助其做好生活护理;长期卧床者,协助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与被动肢体活动,防止压疮、静脉血栓和肌肉萎缩;有高分解代谢者,会出现肌无力,避免独立下床。2.饮食护理(1)蛋白质;(2)热量;(3)其他。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休息与活动2.饮食护理护理措施(二)病情观察观察患者有无短期内体重迅速增加、血压升高、意识改变、心率加快、肺底湿啰音、颈静脉怒张等,每日定时测量体重、尿量,记录液体出入量。①尽量将患者安置在单人病房,做好清洁和消毒;②留置导尿管者,应加强消毒、定期更换导尿管和进行尿液检查;③卧床及虚弱者,定时翻身,协助其做好全身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感染;④意识清醒者,鼓励患者每小时进行深呼吸及有效排痰,意识不清者,定时机械排痰;⑤协助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舒适,增进食欲;⑥因尿素霜导致皮肤瘙痒的患者,每日用温水擦洗后涂抹止痒剂,切勿搔抓。(三)预防感染护理措施(二)病情观察观察患者有无短期内体重护理措施(四)用药护理①静脉输入必需氨基酸时应注意输液速度,若有恶心、呕吐应减慢输液速度,给予止吐剂,切勿在氨基酸内加入其他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反应。②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头痛、高血压、癫痫发作等。③应用骨化三醇治疗肾性骨病时,监测血钙、血磷的浓度。④使用血管扩张剂时,监测血压变化;(五)心理护理以热情、关切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随时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和精神需要,缓解其不良情绪;指导家属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增强其治疗的信心。护理措施(四)用药护理①静脉输入必需氨基酸时应注意输液速度护理措施(六)健康教育1.疾病知识指导2.生活方式指导患者是否:①营养状况逐渐改善;②日常活动耐力逐渐恢复;③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④并发症得到及时防治。护理评价护理措施(六)健康教育1.疾病知识指导2.生活方式指导《内科护理学》第五章课件内科护理学——第五章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内科护理学——第五章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1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2肾小球疾病患者的护理3肾衰竭患者的护理4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1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2肾小球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01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01(一)健康史护理评估询问患者在发病前1~3周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史;了解患者有无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以及上述疾病的发病情况和治疗情况。(二)身体状况1.水肿特点肾性水肿呈凹陷性水肿,分为两类:①肾炎性水肿:②肾病性水肿:肾性水肿(renaledema)是由肾脏疾病引起机体组织间隙过多液体积聚而致的组织肿胀、见于各种肾炎和肾病患者,是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一)健康史护理评估询问患者在发病前1~3周有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2.评估要点评估水肿的范围、程度、性质,使其加重或减轻的因素,全身营养、皮肤状况;有无高血压、血尿、头晕、乏力、呼吸困难、心率增快、发热等伴随症状。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2.评估要点评估水肿的范围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随着水肿的出现和加重,尤其是出现胸腔或腹腔积液时,易使患者产生紧张、烦躁、焦虑情绪;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者,还会因经济负担加重、担心预后而产生悲观情绪,甚至对治疗丧失信心。(四)辅助检查了解尿常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检查、血清电解质、肾功能检查等有无异常。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四)辅助检查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护理目标(1)患者水肿减轻或完全消退。(2)患者无皮肤破损或感染发生。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护理目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重度水肿者应绝对卧床休息。2.饮食护理①限制水、钠摄入:②调节蛋白质摄入:③补充足够热量:(一)一般护理定期测量体重,监测24h液体出入量,观察水肿消长情况;注意有无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急性左心衰竭等表现;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变化,有无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神志不清、抽搐等高血压脑病的表现;监测尿常规、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及血浆蛋白的变化情况。(二)病情观察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一)一般护理定期测量体重,监测24护理措施①保持皮肤清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内衣裤柔软、宽松、勤换洗。②清洗时动作轻柔,避免擦伤皮肤;活动时注意安全,避免撞伤、跌伤。③用热水袋取暖时,做好保护措施,避免烫伤皮肤。④协助长期卧床的患者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严重者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⑤严重水肿者应避免肌内注射,静脉穿刺拔针后,用无菌棉球按压穿刺部位,防止药液从针口渗漏,注意无菌操作。(三)皮肤护理长期使用利尿剂应观察有无低钾、低钠及低血容量性休克,用药期间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结果,记录24h液体出入量。(四)用药护理护理措施①保持皮肤清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内衣裤柔软、护理措施关心、同情患者的不适,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社交和娱乐活动,以分散注意力,减轻不良情绪。(五)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出现水肿的原因,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减轻不安和焦虑;向患者解释饮食对控制水肿的重要性,根据病情自觉控制水、钠、蛋白质、热量的摄入;教会患者保护皮肤的方法;提醒患者观察水肿的变化、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六)健康指导护理评价患者是否:①水肿减轻或消失;②皮肤未发生损伤或感染。护理措施关心、同情患者的不适,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鼓(一)健康史肾性高血压(renalhypertension)是由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病变。护理评估询问患者有无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慢性肾衰竭、肾结核、肾结石、肾肿瘤、间质性肾炎与肾动脉病变等。(一)健康史肾性高血压(renalhypert(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1.肾性高血压的特点(1)按病因不同,分为肾实质性和肾血管性高血压。(2)按发病机制不同,分为容量依赖性和肾素依赖性高血压。2.评估要点评估患者发病年龄、血压水平,有无眼底、心脏、脑、血管等并发症。对肾血管性高血压者,注意上腹部或背部肋脊角处是否出现血管杂音;有无水肿、少尿、血尿、蛋白尿、贫血等表现。(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1.肾性高血压的特点(1)按病因不同,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患者可因头晕、头痛等症状产生焦虑情绪,尤其是出现心脏、脑、大血管等严重并发症时,容易出现恐惧心理;(四)辅助检查了解肾功能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肾穿刺活组织检查、肾动脉造影等结果有无异常,有助于病因诊断。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患者可因头晕、头痛等护理诊断(1)疼痛(头痛)与血压升高有关。(2)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肾衰竭、急性脑血管病。护理目标(1)患者血压平稳,头痛减轻或消失。(2)无并发症或并发症被及时发现并处理。护理诊断(1)疼痛(头痛)与血压升高有关。(2)潜在并发(一)一般护理(二)病情观察(四)心理护理(五)健康指导(三)用药护理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二)病情观察(四)心理护理(五)健康指导(三护理评价①①②

血压平稳,头痛减轻或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被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是否:护理评价①①②血压平稳,头痛减轻或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一)健康史尿路刺激征(urinaryirritationsymptoms)是膀胱颈与膀胱三角区受炎症或机械刺激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伴有排尿不尽及下腹坠痛。护理评估询问患者近期有无留置导尿管、尿路器械检查史,有无妇科炎症,是否处于妊娠期等;了解患者有无泌尿道感染、结核、结石、肿瘤及前列腺增生等病史。(二)身体状况1.尿路刺激征的特点①膀胱炎导致的尿路刺激征;②膀胱结核引起者;③肾盂肾炎导致的尿路刺激征2.评估要点评估患者的排尿情况,精神、营养状况;有无发热,肾区有无压痛、叩击痛,尿道口有无红肿、渗出物等。(一)健康史尿路刺激征(urinaryirr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四)辅助检查由于病情反复发作、身体不适明显,患者易出现紧张、焦虑心理;部分患者由于尿失禁而产生自卑心理;部分患者因症状轻而不予重视,导致病情迁延不愈而转为慢性。尿液及尿细菌培养,可了解尿路感染的性质、程度;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肾脏大小、外形,以及尿路畸形或梗阻等改变,判断肾脏结构和功能有无异常。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四)辅助检查由于病情护理诊断(1)排尿障碍:尿频、尿急、尿痛与炎症或理化因素刺激膀胱有关。(2)焦虑与尿路刺激征引起不适有关。护理目标(1)患者尿路刺激征减轻或消失。(2)患者情绪稳定,学会自我防护。护理诊断(1)排尿障碍:尿频、尿急、尿痛与炎症或理化因素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二)病情观察(三)对症护理(四)用药护理护理评价患者是否:①尿路刺激征减轻或消失;②情绪稳定,学会自我防护。(五)心理护理(六)健康指导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二)病情观察(三)对症护理(四)用药(一)健康史

尿异常(abnormalurine)是指尿量异常和尿质异常。尿量异常包括多尿、少尿和无尿。尿质异常有蛋白尿、血尿、白细胞尿、脓尿、菌尿和管型尿等。护理评估询问患者有无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衰竭、肾盂肾炎、尿路梗阻,以及感染性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等;有无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血容量不足等;了解患者发病前有无剧烈运动、发热及饮酒等诱因。(一)健康史尿异常(abnormalurin(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1.尿异常的特点(1)尿量异常正常成人尿量为1000~2000mL/d。(2)尿质异常①蛋白尿:②血尿:③白细胞尿、脓尿和菌尿:④管型尿:评估尿异常的性质、特点及病因等;评估患者的精神、营养状况、皮肤黏膜情况;有无水肿、心悸、乏力、呼吸困难、腰痛及体重改变等伴随症状。2.评估要点(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1.尿异常的特点(1)尿量异常正常护理评估心理—社会状况(三)本病病程长,容易反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心理。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辅助检查(四)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护理评估心理—社会状况(三)本病病程长,容易反复,严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有关。(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肾衰竭、尿量过多有关。护理目标(1)患者水肿减轻或消失,体液保持平衡。(2)情绪稳定、身心舒适。(3)焦虑与尿液异常有关。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有关。(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对自理能力下降的患者,应协助其生活护理。(二)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电解质的变化,准确记录24h液体出入量、排尿次数。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对自理能力下降的患者护理措施(三)对症护理(三)用药护理原则上根据24h液体出入量决定补液量,根据血钾、血钠检查结果决定液体和饮食中钠、钾的补充量。(四)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交流,解答患者心中的疑虑,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焦虑和不安。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尿液异常的原因、各项检查和治疗的目的及必要性。认真遵守饮食计划,劳逸结合。(五)健康教育护理措施(三)对症护理(三)用药护理原则上根据2护理评价患者是否:①水肿减轻或消失,体液保持平衡;②情绪稳定、身心舒适。护理评价患者是否:①水肿减轻或消失,体液保持平(一)健康史肾区疼痛(renalareapain)是指肾盂、输尿管内张力增高或包膜受牵拉所致,表现为肾区胀痛或隐痛、压痛和叩击痛。护理评估询问患者有无肾脏或附近组织的炎症、肿瘤等疾病,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周围脓肿、肾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肾肿瘤等;有无泌尿系结石;肾区有无受过外力作用等。(一)健康史肾区疼痛(renalareap(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1.肾区疼痛的特点肾组织本身病变不引起肾区疼痛,但因肾急剧增大,肾包膜受到牵拉或包膜本身炎症而导致疼痛。2.评估要点评估肾区疼痛的起病缓急、病程、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无贫血等。(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1.肾区疼痛的特点肾组织本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持续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甚至产生恐惧。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心理反应。(四)辅助检查了解尿常规、尿细菌培养、肾功能、影像学检查等有无异常。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持续的疼痛严重影响患护理诊断疼痛(肾区疼痛)与肾炎、肾盂肾炎、结石、肿瘤等有关。护理目标患者肾区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护理诊断疼痛(肾区疼痛)与肾炎、肾盂肾炎、结石、(一)一般护理(二)病情观察(四)心理护理(五)健康指导(三)用药护理护理措施护理评价患者是否:肾区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一)一般护理(二)病情观察(四)心理护理(五)健康指导(三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02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02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致病菌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UTI)简称尿感,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上行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病原菌由尿道上行至膀胱、输尿管、肾盂引起感染。本病多为细菌感染所致,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杆菌),占尿路感染的80%~90%,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5%~10%的尿路感染由革兰阳性细菌引起;偶见厌氧菌、真菌、病毒和原虫感染。(二)感染途径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致病菌尿路感染(urin病因及发病机制(三)易感因素①尿路梗阻:②膀胱-输尿管反流:③机体免疫力低下:④医源性因素:⑤其他:(四)机体防御能力细菌进入泌尿系统是否引起感染与机体的防御能力和细菌本身的致病力有关。正常情况下,进入膀胱的细菌很快被清除。病因及发病机制(三)易感因素①尿路梗阻:(四)机体防御能力临床表现1.膀胱炎2.肾盂肾炎3.无症状细菌尿(一)症状和体征(二)并发症严重者出现肾乳头坏死及肾周脓肿。临床表现1.膀胱炎2.肾盂肾炎3.无症状细菌尿(一)症状和体辅助检查(一)尿液检查1.尿常规检查2.尿细菌学检查(二)影像学检查(三)血液检查治疗原则在未有药物敏感试验(简称药敏)结果时,应选用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常用的有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辅助检查(一)尿液检查1.尿常规检查2.尿细菌学检查(二)影护理评估询问患者排尿情况,出现排尿异常的时间,有无诱因及其他不适,发病以来的治疗经过和药物使用情况。(一)健康史评估患者精神、营养状况,体温有无升高。肾区有无压痛、叩击痛,尿道口有无红肿。(二)身体评估

由于起病急,发热、疼痛,常导致患者烦躁、紧张、焦虑;症状较轻者,因对本病认识不足,容易轻视本病,遵医行为差。(三)心理-社会状况护理评估询问患者排尿情况,出现排尿异常的时间,有护理诊断(1)排尿形态异常(尿频、尿急、尿痛)与炎症刺激膀胱有关。(2)体温过高与引起肾盂肾炎的细菌感染有关。(3)焦虑与膀胱刺激征引起的不适、疾病反复发作及担心预后有关。(4)潜在并发症:肾乳头坏死、肾周脓肿、中毒性休克。护理目标(1)患者尿路刺激症状逐渐改善。(2)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3)焦虑程度减轻。(4)并发症得到及时防治。护理诊断(1)排尿形态异常(尿频、尿急、尿痛)与炎症刺激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二)病情观察(三)尿细菌学检查的护理(四)用药护理(五)心理护理(六)健康指导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二)病情观察(三)尿细菌学检查的护理护理评价患者是否:①尿路刺激征逐渐改善;②体温逐渐恢复正常;③焦虑程度减轻;④并发症得到及时防治。护理评价患者是否:①尿路刺激征逐渐改善;肾小球疾病患者的护理03肾小球疾病患者的护理03肾小球疾病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且主要侵犯双肾肾小球的疾病。1.免疫反应2.炎症反应3.非免疫非炎症损伤(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型(二)发病机制1.临床分型2.病理分型肾小球疾病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不二、常见疾病(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glomerulonephritis,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本病多见于儿童,男性居多。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病常因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多为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脓疱疮)引起。二、常见疾病(一)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二、常见疾病临床表现1.症状和体征(1)尿异常(2)水肿(3)高血压(4)肾功能损害2.并发症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二、常见疾病临床表现1.症状和体征(1)尿异常2.并发症二、常见疾病1.尿液检查2.免疫学检查3.肾功能检查辅助检查治疗原则1.对症治疗2.控制感染灶3.透析治疗二、常见疾病1.尿液检查2.免疫学检查3.肾功能检查辅助检查二、常见疾病肾小球疾病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且主要侵犯双肾肾小球的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1.免疫反应2.炎症反应3.非免疫非炎症损伤(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型(二)发病机制1.临床分型2.病理分型二、常见疾病肾小球疾病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水肿二、常见疾病(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glomerulonephritis,CGN)简称慢性肾炎,是指起病方式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肾小球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大多数病因不清,仅少数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多数患者起病即属慢性肾炎。一般认为本病的起始因素为免疫介导性炎症,非免疫、非炎症因素在慢性肾炎的发生与发展中也占有重要作用。二、常见疾病(二)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二、常见疾病临床表现1.水肿2.高血压3.蛋白尿4.血尿5.肾功能损害二、常见疾病临床表现1.水肿2.3.4.血尿5.肾功能损害二、常见疾病辅助检查1.尿液检查2.血液检查3.B超检查4.肾活组织检查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2.药物治疗二、常见疾病辅助检查1.尿液检查2.血液检查3.B超检查4.二、常见疾病(三)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是指由各种肾脏疾病所致的,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高脂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制肾病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原发于肾脏本身的肾小球疾病,为免疫介导性炎症所致的肾损害。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指继发于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的肾损害,如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病、肾淀粉样变性病等。二、常见疾病(三)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ne二、常见疾病临床表现1.典型表现(1)大量蛋白尿(2)低蛋白血症(3)水肿(4)高脂血症(5)血压改变2.并发症(1)感染(2)血栓、栓塞(3)急性肾衰竭(4)其他二、常见疾病临床表现1.典型表现(1)大量蛋白尿(2)低蛋二、常见疾病辅助检查1.尿液检查2.血液检查4.B超检查3.肾活组织检查治疗原则1.利尿消肿2.减少尿蛋白3.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4.并发症的防治5.中医中药治疗二、常见疾病辅助检查1.尿液检查2.血液检查4.B超检查3.三、患者护理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询问患者有无急性肾炎、糖尿病、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史。

(二)身体评估评估患者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尿量的改变,检查水肿范围、程度、特点,以及有无胸闷、气促、腹胀等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的表现。(三)心理-社会状况由于本病病程长,病情复杂、反复,患者易出现紧张、烦躁、悲观等不良情绪;长期服药导致的副作用或当肾功能急剧恶化时,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对治疗丧失信心。三、患者护理护理评估(一)健康史(二)身体评估(三)心理三、患者护理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3)潜在并发症(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护理目标(1)患者水肿程度减轻或消失。(3)并发症得到及时防治。(2)患者营养状况逐渐改善,体重保持正常。三、患者护理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3)潜在并发症(2)营养三、患者护理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2.饮食护理1.休息与活动(1)急性肾炎(2)慢性肾炎(3)肾病综合征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适度活动。三、患者护理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2.饮食护理1.休息与活动三、患者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营养状况,尤其是血压的变化;记录液体出入量,注意观察水肿的范围、程度及消长情况。(二)病情观察

保持病室清洁,定时通风换气、消毒;减少探视;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受摩擦或损伤;指导和协助患者做口腔黏膜、眼睑结膜及会阴部的清洁。(三)预防感染护理措施三、患者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营养状况,尤其是血压三、患者护理①利尿剂:②降压药:③激素或免疫抑制剂:④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四)用药护理

应主动与患者沟通,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及需求,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对于治疗中任何微小的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认可,帮助患者重建信心;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安慰、关心和支持。(五)心理护理护理措施三、患者护理①利尿剂:②降压药:③激素或免疫抑制剂:④三、患者护理护理措施1.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特点、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教会患者按医嘱使用利尿剂、降压药及糖皮质激素等,学会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避免使用损害肾功能的药物。2.生活方式指导指导患者加强全身皮肤、口腔黏膜和会阴部护理;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减少到公共场所等人群聚集的地方,预防感染;根据病情适度活动与休息,避免肢体血栓等并发症;遵循饮食计划,根据病情,摄入适量蛋白质、盐、脂肪等。(六)健康指导护理评价患者是否:①水肿程度减轻或消失;②营养状况逐渐改善,体重保持正常;③并发症得到及时防治。三、患者护理护理措施1.疾病知识指导(六)健康指导护理评价肾衰竭患者的护理04肾衰竭患者的护理04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进行性下降而出现的氮质废物潴留和尿量减少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2.发病机制①肾前性:包括血容量减少、有效动脉容量减少、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等;②肾后性:源于急性尿路梗阻;③肾性:肾实质损伤,常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尚未完全阐明,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有不同的始动因素和持续因素。(一)急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临床表现患者常有低血压、缺血、脓毒血症和肾毒素等病因,但无明显肾实质损伤,此期可预防。2.维持期1.起始期又称少尿期。一般持续7~14天,或长达4~6周。出现少尿或无尿,也可无少尿,称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