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_第1页
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_第2页
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_第3页
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_第4页
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1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2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31、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2、柳永词的写作手法及市民化的艺术风格。1、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4北宋词总论Beisongcizonglun北宋词总论Beisongcizonglun5词在北宋时期,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承袭“花间”余绪柳永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后期苏轼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词在北宋时期,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晏殊、张先、承袭“花间6前期晏、欧等词人,生于承平之世,喜爱冯延巳却无其经历与感慨,所作多带“富贵气”,或“疏隽”、“深婉”而有“鄙亵之语”,与“花间”有相通之处。前期晏、欧等词人,生于承平之世,喜爱冯延巳却7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张词宛转典丽,创制慢词,在艺术形式上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晏词在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张词宛转典8柳永生活于社会的下层,词笔触及社会人生诸多侧面。除了男女恋情外,柳词还反映都市风貌、羁旅行役等较丰富的内容。他还吸收民歌养分,大量创制慢词,扩大了词的体制。词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柳永生活于社会的下层,词笔触及社会人生诸多侧面。除了9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10柳永(987?-1053?)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故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11

柳永热衷功名,却直到改名为永,四十八岁才中进士,又只做过屯田员外郎的小官,所以世称柳屯田。晚景很惨,客死于旅店,葬于镇江。死后有“吊柳会”等纪念习俗。柳永热衷功名,却直到改名为永,四十八岁才中进士,又只做12柳永为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者。他倚“新声”填词,写了大量反映市民生活、语言浅近俚俗的慢词,深受市民欢迎,以至于“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有《乐章集》传世。柳永为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者。他倚“新声”填词,写了大量反13

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一是发展了词体,创作了大量的新的长调慢词;二是扩大了词境,举凡山川壮丽、都市风光、羁旅行役、男欢女爱等皆可入词;三是语言浅近俚俗,扩大了词的受众面,使之在普通市民中广为传唱。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一是发展了词体,创作了大量的新的长14

柳永词在表现手法上,一是长于白描,善用赋体。吸收辞赋和骈文的长处,极善铺叙,并在铺叙中渲染情感;二是写景、叙事、抒情打成一片;三是语言浅近俚俗。俗者以口语、俚语入词,雅者则可以熔铸前人诗句,气象宏大。柳永词在表现手法上,一是长于白描,善用赋体。吸收辞赋和15怀才不遇的杰作怀才不遇的杰作16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17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酙低唱”句,又称自己“自是才子词人,白衣卿相”,有人推荐,仁宗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酙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于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此词写于柳永早年于汴京应试时。因精音律,长词曲,流连于勾栏瓦舍,遭人非议。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酙低唱”句,又称自己“自是才子词18羁旅情愁的杰作羁旅情愁的杰作19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20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21都市繁华的杰作都市繁华的杰作22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23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24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25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26题解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唐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全词共有八小段音乐组成,所以叫八声,属慢词。令和慢都是音乐上的名称。(因为令曲短慢曲长把字句多篇章长的词叫做慢词。慢词字句长,韵少,节奏较为舒缓)

题解《八声甘州》又名《甘州》唐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27整体感知上阕写下阕写登楼所见凄清秋景羁旅思乡之情可以看出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整体感知上阕写28分析上片: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意象、对意象的修饰词来把握)意象:

暮雨、江天、清秋、霜风、关河、残照、红衰翠减、江水东流修饰:

潇潇、凄紧、冷落、休、无语、衰、减概括上片绘景特点:

寒凉、肃杀、空寂景由心生,体现观景人的心情:

凄苦、悲凉、哀伤▲由此,能否给这幅图片起个名字?

参考答案:秋江雨景图分析上片:29自由朗读上片,说说这些意象组合成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时间、天气、作者所见所感入手)

时间——暮秋、傍晚(“暮雨”、“清秋残照”)天气——雨、风(潇潇、霜风凄惨)所感——霜风凄惨所见——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红衰翠减、物华已休、江水东流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然而对这三句,却大加赞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为什么?A“唐人高处”:把山水自然和自己的感情结合在一起且表现得开阔博大。B苍茫寥廓、高远雄浑。如“江天”“霜风”“关河”“残照”等意象。自由朗读上片,说说这些意象组合成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30赏析“洗”字。A、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B、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

赏析“洗”字。A、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认为31“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词人为什么“不忍登高”?上片景物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32“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1.这本是谁在思念谁?

2.而本句词却是从谁的角度来写思念的?

3.哪些词能准确的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

怎样变化的?

词人在思念佳人

佳人。

“望、误、识”。由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到误认归舟的惊喜,再到清醒不是后的懊丧。

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1.这本是谁33

主旨词人借登楼所见苍茫凄清秋景,倾吐了萍踪飘泊的坎坷经历,抒发了对故乡、对佳人的思念之情,表现了因事业无成而产生的内心矛盾与苦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中下层士子典型的生活遭际和思想情绪。主旨词人借登楼所见苍茫凄清34情景相生,情景相融。上片写景,景中有情;下片抒情,情中有景。将情与景打成一片。情景相生,情景相融。上片写景,景中有情;下片抒35领字特色。领字,领起一句或数句或全篇的句首字。领字尤在词曲中常用,但象柳永这样,在一首词中连续频繁使用不多见。如词中领起数句的“对”、“渐”、“望”、“叹”、“想”,领起一句的“不忍”等。领字特色。领字,领起一句或数句或全篇的句首字。36

在该词中领字多用仄声字,读来重、短、有力。领字的作用或作提示,或作强调,涉及内容往往有动作、表情、效果等等。该词中频繁使用仄声领字,起到了沉郁顿挫、气韵贯注、声情并茂的作用。在该词中领字多用仄声字,读来重、短、有力。领字的作用或37讨论一:“不减唐人高处”的理解该词中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对于孤寂凄迷意境的构建,“霜风”、“残照”、“关河”三者缺一不可。这三句比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意境更雄浑、更苍茫、更壮阔,体现为沉雄风格,与[雨]的凄婉风格迥乎不同。此意境只在盛唐诗人那里频见,故“不减唐人高处。”讨论一:“不减唐人高处”的理解38讨论二:下片抒情特点虚实结合,双向落笔。俞文豹《吹剑录》:苏轼有一次问幕士:我词何如柳七?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讨论二:下片抒情特点39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40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41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42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431、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2、柳永词的写作手法及市民化的艺术风格。1、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44北宋词总论Beisongcizonglun北宋词总论Beisongcizonglun45词在北宋时期,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承袭“花间”余绪柳永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后期苏轼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词在北宋时期,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晏殊、张先、承袭“花间46前期晏、欧等词人,生于承平之世,喜爱冯延巳却无其经历与感慨,所作多带“富贵气”,或“疏隽”、“深婉”而有“鄙亵之语”,与“花间”有相通之处。前期晏、欧等词人,生于承平之世,喜爱冯延巳却47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张词宛转典丽,创制慢词,在艺术形式上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晏词在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张词宛转典48柳永生活于社会的下层,词笔触及社会人生诸多侧面。除了男女恋情外,柳词还反映都市风貌、羁旅行役等较丰富的内容。他还吸收民歌养分,大量创制慢词,扩大了词的体制。词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柳永生活于社会的下层,词笔触及社会人生诸多侧面。除了49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50柳永(987?-1053?)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故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51

柳永热衷功名,却直到改名为永,四十八岁才中进士,又只做过屯田员外郎的小官,所以世称柳屯田。晚景很惨,客死于旅店,葬于镇江。死后有“吊柳会”等纪念习俗。柳永热衷功名,却直到改名为永,四十八岁才中进士,又只做52柳永为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者。他倚“新声”填词,写了大量反映市民生活、语言浅近俚俗的慢词,深受市民欢迎,以至于“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有《乐章集》传世。柳永为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者。他倚“新声”填词,写了大量反53

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一是发展了词体,创作了大量的新的长调慢词;二是扩大了词境,举凡山川壮丽、都市风光、羁旅行役、男欢女爱等皆可入词;三是语言浅近俚俗,扩大了词的受众面,使之在普通市民中广为传唱。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一是发展了词体,创作了大量的新的长54

柳永词在表现手法上,一是长于白描,善用赋体。吸收辞赋和骈文的长处,极善铺叙,并在铺叙中渲染情感;二是写景、叙事、抒情打成一片;三是语言浅近俚俗。俗者以口语、俚语入词,雅者则可以熔铸前人诗句,气象宏大。柳永词在表现手法上,一是长于白描,善用赋体。吸收辞赋和55怀才不遇的杰作怀才不遇的杰作56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57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酙低唱”句,又称自己“自是才子词人,白衣卿相”,有人推荐,仁宗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酙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于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此词写于柳永早年于汴京应试时。因精音律,长词曲,流连于勾栏瓦舍,遭人非议。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酙低唱”句,又称自己“自是才子词58羁旅情愁的杰作羁旅情愁的杰作59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60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61都市繁华的杰作都市繁华的杰作62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63柳永《八声甘州》分析课件64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65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66题解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唐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全词共有八小段音乐组成,所以叫八声,属慢词。令和慢都是音乐上的名称。(因为令曲短慢曲长把字句多篇章长的词叫做慢词。慢词字句长,韵少,节奏较为舒缓)

题解《八声甘州》又名《甘州》唐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67整体感知上阕写下阕写登楼所见凄清秋景羁旅思乡之情可以看出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整体感知上阕写68分析上片: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意象、对意象的修饰词来把握)意象:

暮雨、江天、清秋、霜风、关河、残照、红衰翠减、江水东流修饰:

潇潇、凄紧、冷落、休、无语、衰、减概括上片绘景特点:

寒凉、肃杀、空寂景由心生,体现观景人的心情:

凄苦、悲凉、哀伤▲由此,能否给这幅图片起个名字?

参考答案:秋江雨景图分析上片:69自由朗读上片,说说这些意象组合成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时间、天气、作者所见所感入手)

时间——暮秋、傍晚(“暮雨”、“清秋残照”)天气——雨、风(潇潇、霜风凄惨)所感——霜风凄惨所见——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红衰翠减、物华已休、江水东流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然而对这三句,却大加赞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为什么?A“唐人高处”:把山水自然和自己的感情结合在一起且表现得开阔博大。B苍茫寥廓、高远雄浑。如“江天”“霜风”“关河”“残照”等意象。自由朗读上片,说说这些意象组合成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70赏析“洗”字。A、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B、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

赏析“洗”字。A、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认为71“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词人为什么“不忍登高”?上片景物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72“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1.这本是谁在思念谁?

2.而本句词却是从谁的角度来写思念的?

3.哪些词能准确的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

怎样变化的?

词人在思念佳人

佳人。

“望、误、识”。由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到误认归舟的惊喜,再到清醒不是后的懊丧。

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1.这本是谁73

主旨词人借登楼所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